導航:首頁 > 電影推薦 > 電影青松嶺中馬車是什麼樣子

電影青松嶺中馬車是什麼樣子

發布時間:2023-06-02 14:15:33

⑴ 請問,老電影《青松嶺》是在河北省承德地區的哪個山村拍攝外景的謝謝!

老電影《青松嶺》在青松嶺鎮的青松嶺村拍攝的。

《青松嶺》外景拍攝地就在承德興隆縣茅山鄉的一個叫「青灰嶺」的地方,後來拍攝《青松嶺》所在的茅山鄉改為青松嶺鎮,所在村茅山村改為青松嶺村。

青松嶺鎮位於興隆縣西南部,燕山山脈東段,古長城北側,南部與天津市薊縣、北京市的平谷、密雲三縣毗鄰,全鎮總面積181平方公里。

青松嶺鎮自然資源十分豐富,周邊有國家級霧靈山森林公園、六里坪森林公園、天文台、金牛洞、九龍潭等自然和人文景觀。

青松嶺鎮不止拍攝過電影《青松嶺》,還拍攝過《花開花落》、《烽火少年》、《到青山那邊去》、《笨人王老大》、《青松嶺後傳》等20多部影視作品。

(1)電影青松嶺中馬車是什麼樣子擴展閱讀

《青松嶺》是長春電影製片廠出品的劇情片,劉國權、姜樹森執導,李仁堂主演,於1974年上映。

該片根據河北省承德地區話劇團的同名話劇改編,講述了青松嶺生產大隊的青年社員秀梅、大愣等人在模範飼養員張萬山大叔帶領下與破壞生產的富農分子做斗爭的故事。

⑵ 有多少人看過老電影青松嶺的

七八十歲人可能都看過,不止看一次

而且大多數人會唱:長鞭一甩啪啪的響,,,,,,

露天放映

55歲左右的人絕大部分都看過《青松嶺》,而且都會唱電影中的主題歌《沿著 社會 主義大道奔前方》。

老爸老媽對《青松嶺》記憶尤甚,並未此專門自駕游青松嶺,當地已經成為一個不錯的 旅遊 景點了,好像是有塞北江南之稱,夏天避暑好去處……

我記得很清楚,小時候大院裡面孩子們都唱,錢廣趕大車給我少點貨....滿滿的回憶[呲牙]唉!老了啊!

上了60歲的人還記得錢廣,50以下的人屈指可數。

我兒時看過《青松嶺》,還不止一次,片中主題歌《沿著 社會 主義大道奔前方》,至今還能唱出來。

長扁一呀摔,啪啪啪響哎

老版新版都看過,新版不如老版真實。

由李仁堂主演的電影青松嶺,我看過,我相信50後的人基本上都能看過,原因是那個年代文化生活單調,傳播渠道也少,看電影是最豪華的享受了。

⑶ 老電影青松嶺

是七十年代按照「四人幫」的「幫八股」拍攝出來的一部作品,屬於文革作品,劉國權導演的,於1965年上映。
影片名:《青松嶺》
導 演:劉國權
編 劇:張仲朋
主 演:劉曉梅 敖文彬 李仁堂 戚惠民 閻本安
上 映:1965年
地 區:中國大陸
顏 色:黑白
類 型:劇情片
《青松嶺》 (1965)根據張仲朋同名話劇改編。

⑷ 求《青松嶺(1973)》百度雲高清資源在線觀看,劉國權導演的

鏈接: https://pan..com/s/1IBXgfb8ghsN1jUH3a6unFA

提取碼: nv9a
《青松嶺》
導演: 劉國權、姜樹森
編劇: 張仲朋
主演: 李仁堂、朱龍廣、劉曉媚、張寶茹、戚慧民、王友來、李樹楠
類型: 劇情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語言: 漢語普通話
上映日期: 1974-01-20(中國大陸)
片長: 107分鍾
電影
《青松嶺》,是一部特定歷史年代出品的故事片。長春電影製片廠1973年攝制,漢語普通話語種,彩色普通銀幕,時長107分鍾。影片根據張仲朋同名話劇改編,片中講述的是漏網富農錢廣運用趕大車的權力試圖引導村民走資本主義道路,老貧農飼養員張萬山在黨支部的領導下與他作堅決的斗 爭,揭露了他的真面目,教育了落後群眾和只抓生產忽視階級斗爭的隊長,最終取得斗爭勝利的故事。本片導演劉國權、姜樹森,編劇張仲朋,攝影孟憲弟,作曲施萬春,美工,美術童景文。片中主要演員:李仁堂飾張萬山,朱龍廣飾方紀雲,劉曉媚飾秀梅,張寶茹飾周成,馮連傑飾楊老五,戚惠民飾張大嬸,王友來飾大虎,唐寶良飾二順子,沈福元飾老滿,王忠禮飾孫福,楊卉村飾大鳳,丁家乃飾廣發,劉穎飾七姑,李樹楠飾錢廣。本片音樂由長影樂團演奏,指揮尹升山。

⑸ 青松嶺的影片評價

從1966年文革開始,在長達7年的時間里,中國沒有拍攝一部故事片,這段時間人們到電影院只能看樣板戲電影,新聞記錄片,科教片,朝鮮和阿爾巴尼亞電影,蘇聯的幾部老電影,還有我國文革前拍的幾部老電影比如「三戰」什麼的。直到1973年,才終於開始拍攝新故事片,第一批上映的有三部,分別是《艷陽天》、《青松嶺》、《戰洪圖》(好像還有《火紅的年代》)。這對於我等酷愛電影的人來說,無異於久旱逢甘雨,大家立刻撲上前去,拚命的吸吮著這久違的甘露。每部電影我們都看過很多遍,裡面的台詞都記得滾瓜爛熟,其中一些甚至成為我們的日常用語。重看《青松嶺》,先是那首熟悉的主題曲「長鞭哎那個一呀甩呀啪啪的響哎……」然後是那些熟悉的台詞,立刻打開了我塵封已久的記憶,使我彷佛又回到了少年時代。
這部電影的中心思想是反映階級斗爭的,漏網富農錢廣運用趕大車的權力試圖引導村民走資本主義道路,老貧農飼養員張萬山在黨支部的領導下與他作堅決的斗爭,揭露了他的真面目,教育了落後群眾和只抓生產忽視階級斗爭的隊長,取得了斗爭的勝利。劇情大致就是這樣的。
新中國有階級斗爭有沒有?當然有,文革前的我不了解,至少當今社會的階級斗爭就非常尖銳、激烈、復雜,跟建國前相比,當今中國的生產力水平大幅度提高了,生產關系則沒有多少改變,資產階級仍然對工人階級進行殘酷的壓迫和剝削。對比現在的階級斗爭,電影中表現的太小兒科了。電影中描寫的階級斗爭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以中農身份出現的反面人物錢廣實際上是個隱藏的富農,他做的一切都是出於他的階級本性,所以和他作的斗爭就是階級斗爭。第二,他是個生產隊的車老闆,進城給集體送貨時總是給其他村民捎帶一些土特產到城裡賣,因為城裡自由市場的價格比國營供銷社收購價要高,這是引導社員走資本主義道路,破壞社會主義建設。用今天的眼光來看待這兩件事,我只能說,劇中描寫的這種所謂階級斗爭純屬扯淡!第一,應該是有成分論而不唯成分論,重在政治表現。富農身份只能說明他的過去不能代表他的現在,一說他是富農他就立刻從社員變成了敵人,這是不對的,應該看他現在的表現。起碼在戲里頭我感覺錢廣沒什麼大問題,他既沒有想推翻政府,也沒有投毒放火。他無非就是想趕車,想控制住鞭桿子,個人撈點好處,並因此耍了不少小伎倆,對此批評教育一下就行了,頂多撤他的職就行了,用不著扣上個富農大帽子一棍子打死。第二,農民想致富是非常正當的,只要是通過自己的辛苦勞動,多掙點錢不應該受到指責。當時生產隊里收入低,自己搞點副業,增加點收入,有什麼錯誤呢?怎麼就是搞資本主義呢?賣給供銷社價格低,人家自然想在別的地方賣高價了,這也符合商品經濟規律嘛。正面人物口口聲聲說賣給供銷社是支援社會主義建設,難道支援社會主義建設就必須以損害農民利益為代價嗎?顯然不合理。劇中屢屢用走資本主義道路、資產階級思想作為棍子打人,但什麼是走資本主義道路、什麼是資產階級思想,恐怕作者心裡都糊里糊塗。
今天看這部戲還是有意義的,它比較真實的反映了那個時期極左思潮是如何泛濫的,有助於人們了解那段歷史。今天社會的極右不能證明那個時期的極左就是正確的,同樣,那個時期的極左也不能證明今天的極右是正確的。
這部戲沒有幾個名角,因為大部分演員都是承德話劇團的演員,扮演主角張萬山的李仁堂因此劇一舉成名,後來成為電影演員,拍了不少電影,比如《創業》、《鎖龍湖》、《淚痕》、《十月的風雲》、《子夜》、《焦裕祿》等;扮演支部書記的朱龍廣是工程兵文工團的演員,以演《地道戰》里的高傳寶而著名,後來曾在電視劇《西遊記》里扮演如來佛;扮演錢廣的李樹楠後來也演過不少電影,當然,都是反派。其實,在這部戲里我最欣賞的就是李樹楠的表演。
看這部影片時,對比當年的農村,深深感受到今天農村的進步。在劇中,趕大車被作為一項技術活大加渲染,看看現在,農村還有幾個趕大車的?拖拉機、摩托、農用車是現在的主要交通工具,高質量的村村通公路四通八達,農村變化太大了。

⑹ 當年風靡東北的「大車店」究竟是一個什麼店

大車,就是生產隊時期,生產隊用來出差運輸和農業生產的馬車。大車店,就是為路途中來往的馬車,打尖住宿提供的專業場所。

開大車店,不是任何地方都可以開設的,必須附近要有交通公路,也就是說,經常有來往的大馬車經過,否則的話,你開大車店也白費心思。

大車店,屬於當地本土企業,但不是個人的,也有很少是國營的。一個生產隊,一個生產大隊,一個公社政府,只要所佔地理位置適宜,經有關部門批准,就可以經營大車店。

大車店都是地房,車店門旁有門衛,進大門要先打招呼,進院後卸完車栓牢馬,接著就是進屋辦理住店手續。

大車店屋內設計比較簡單,一進屋門,門旁有辦理手續的窗口,也就是寫店薄的小窗口,也叫住店登記。

跟車人自報家門,需要登記的有姓名人數,車輛數,馬匹數,窗口人員根據這些數字,進行收費。並且開兩或三聯單據,其中一聯交住店人管理,留作回程後像生產隊會計交賬。

大車店屋內有四五鋪相連的長火炕(沒有單間),並且屋內南北都是炕,一夜可容納幾十號人住宿。睡覺時大車店不提供被褥,由住店人自己攜帶。住店人們吃飯,店內設有專用的火房,還為住店人提供菜類,主要有土豆白菜或大豆腐,住店人員根據需要,自己選擇。

大車店,院四周有圍牆,院內設有多個馬槽和栓馬樁,另外大車店夜裡還設有打更人員。

那時候生產隊大車出差,要帶在本大隊開據的介紹信,還要帶小馬槽和馬草馬料。人要帶行李和玉米面,當然做飯時,用菜大車店是沒有免費的。

生產隊派大車出差,大多都是在冬天,比如進城賣穀草,賣羊草或進城裡馬市賣馬等等。

生產隊趕車的車老闆兒和跟車的,每日除了要掙工分以外,每人每天還要補助八角錢,也就是出差費。

那時候,盡管冬天很冷,車老闆兒也都願意趕馬車出差,不但能掙雙分工,還能借機進城裡溜達溜達。

我家這里距離省城長春有二百里地,往返一趟要七天時間。

我在生產隊當社員的時候,也當過幾年跟車的,冬天大車出門確實很遭罪,坐在車上感覺凍腳了,就得下車跟著馬車跑,一直跑到不冷了,再坐上車,有時候一次要跑上一二里地。

跟車的人啰嗦事也挺多的,住店時,要寫店布,做飯,夜裡還要喂馬。

尤其是進城辦完事返回的途中,跟車人更不輕松,住店時,根本就睡不好覺,擔心賣草的錢被盜。

自從分田到戶以後,生產隊解散了,農村也沒有趕大車出差的了,大車店也無生意可做,最後只能倒閉。

好了,我就說這么多,我回答的,是我親身經歷過的事實,歡迎條友留言。

這個物件已經消失了30多年了吧?

小時候,鄉間公路邊上就有開大車店的。什麼是大車?可不是現在意義的燒柴油的大車,那是馬拉膠皮軲轆車。有個老電影叫《青松嶺》,裡面就有大車,是個圍繞著大車產生的階級斗爭的故事。得有二到四匹或馬或騾子,一匹作為駕轅馬,由它來掌握馬車的平衡和後退,另外一到三匹馬拉套,是車前行的動力。大車店就是為這些馬車的趕車人和拉車的牲口服務的。

記的集市上有兩家大車店,一個開在村頭,一個開在村尾。土牆圍起來的大院,裡面蓋著馬棚,棚里是一溜的石槽,供拴牲口喂草用。再就是人住的屋子。人住的屋子沒有隔間,進去就能看見兩排火炕,一排能睡幾人到十幾人不等。火炕挨著前後牆,中間是過道兒。趕馬車拉腳的車,施行農業合作社後,都是集體所有,沒有私人的。當農閑的時候才出去拉腳掙錢,不能白養活著騾馬。因為離家遠,車老闆兒才會住大車店。他們自己帶著行李,大車店是不管的,但得負責燒炕。冬天裡,炕燒得熱不熱是大車店好不好的硬指標。

那時候老家的大車店幾乎都一個模式。飲食都是小米摻玉米做的煎餅。大車店的老闆或老闆娘都會攤煎餅,家裡都置有磨漿的石磨,養活著拉磨的驢。

除了車老闆住店,也有遠方的客人來大車店住宿。節儉的,要幾張煎餅幾棵蔥,抹上醬用煎餅卷著蔥吃,就著碗熱水就是一頓飯。也有奢侈的,讓店老闆炒個雞蛋下個手擀麵捂的,再復雜的就得去飯店了。

極寒的北方,風雪裡,遠遠地看見大車店的幌子在寒風里搖晃,心裡會立刻有了希望。大車店一般不會拒絕行人到店裡暖和暖和,喝碗熱水,烤烤凍僵的腳的。

大學第三年冬季,爺爺病重,我趕著回家,從縣城下火車已經是傍晚。借了輛自行車連夜趕路。走到半路,凍得騎不動車了。正絕望的時候,依稀看見亮燈的大車店和門口的幌子。

店老闆給我做了一碗熱湯,又吃了幾張煎餅卷大蔥,暖和過來後,很快地走完了另一半路,見到了等著我的爺爺。那一次耳朵差一點兒保不住,多虧了大車店。

大車店,記憶里溫馨的地方,懷念你!

大車店自從有人煙的時候就有了,可不僅僅是生產隊時才有的。大車由於走得慢,一天走不上一百里,到晚間就得找店住下,人要吃飯睡覺休息,馬也要休息吃草料。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過去土匪橫行,不能走夜路,更不能野外露宿,容易遭土匪劫持或野獸攻擊,另外東北冬天晚上也太冷,必須住在店裡。所以一些大車店應運而生。從現在的地名來看,不少地名都是帶店的,這個店都是指大車店,而不是賣貨的商店。如果是郭家開的,就叫郭家店,韓家開的就叫韓家店,這些店都在大車道邊。在四平東五十里處,有家川心店,大車店的圍杖把大道四下包圍起來,大車行人路過此地,要從店心穿過,故稱川心店。如果天不早了,有門能進店,出店的大門是關著的,你不想住也過不去,再加上店家巧舌如簧,軟磨硬泡,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了,一般也就住下了。我就在這個屯裡住過,不過是解放以後了,有火車,有公路,時過境遷,徒有虛名而無其店了。

據開過店住過店的老年人說,在店裡食宿一體化,有類似現在自助餐的,飯菜廣夠吃,錢額是固定的,所以有「要開店,就別怕大肚子漢」之說,遇到少數能吃的能叫店家掙不著錢。也有主食隨便,吃油餅,炒菜吃完店家數盤子,按盤子算賬。啥時候都有愛佔便宜的客人,趁店家不注意偷偷把餅或盤子帶到外面放到草料袋子里。

現在交通發達了,有火車, 汽車 ,公共 汽車 ,計程車,個人私家車,大車店徹底退出 歷史 舞台了。

一排大炕,能睡二三十人。腳底下寫著號。有身板寬的都翻不了身,掌櫃的戲稱「一拃零一跪,足夠你老睡」。

當時運輸主要是馬車,馬車是要喂馬休息的,同時幹活人一般要兩個人,這樣就要有一個大院提供休息吃飯住宿,又是多個車輛所以就誕生了,大車店,提供住宿,就是一個大長炕,然後就是一個車挨著一個車的人住下,同時喂馬的東西也是一並放好,一般都是有一個專職的喂馬,也給老闆子和跟車的做飯。當時收費很少,還是非常方便的,一個大的鎮基本都有一個。距離一般都在50.60華里。

那時哪有公路之說,都是土路,大車店主要是為來往的大車服務的旅店,但也有旅客住。一般開在路邊,城邊,馬車速度很慢基本50里路遠就得有大車店!

印象中的大車店,沒有親眼見過,但是一件難忘的事卻和大車店有關。

記得是自己十歲左右,上小學二年級,一天放學回家,家裡爸爸媽媽二哥都不在家,鄰居告訴我說,爸爸在50里外的鎮上發病,家裡人都去醫院了。

當時爸爸是生產隊的車老闆,前一天和隊里的其他車一起拉了一車礦石去鎮上,晚上在大車店住宿時,突發抽搐不能進食說話,送到鎮里的醫院治不了,趕緊找車送到縣城大醫院,診斷為破傷風。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這個缺醫少葯的年代,這個病幾乎就是絕症。好在送醫及時,診斷治療准確,四十多天後,爸爸康復了。俗話說大難不死 必有後福,老爸直到離世,95歲高齡,很少再有病,連一次感冒都沒有。

當年若不是在交通方便的鎮上發病,而是在鄉下家裡發病,在那交通不便的年代,很可能就會因為抽搐時間太久而出現生命危險。所以我們家人都很感謝大車店,因為鎮上大車店離縣城近,交通便利一些,找 汽車 方便,否則在鄉下只能眼睜睜看著爸爸發病沒有一點辦法。

後來離開家去外地求學,還曾經在大車店附近住了一宿,觀賞體會了一下大車店的風采。

六、七十年代用來接待生活水平差的廣大人民群眾的最普通旅店,到城市叫旅社或旅店,農村有的叫招待所,房間大小不一定,最大的住幾十個人,例如上海市的黃埔旅社最大的房間內是三十張上下鋪,一共住60個人,最小的房間內是兩個上下鋪住四個人,也是我去上海的住處。

1955年我十歲,正月初二,從寶坻縣八門城隨家父到唐山去看望我姑姑。家父推著一輛獨輪車,我大部分時間坐在車上,少部分時間跟在後面小跑。記得到韓城時天色已晚,離唐山還有二十里路,於是決定找一個大車店住下。過去的大車店都有一個很寬大的門,馬車(很多都是騾子拉的)是以前的主要運輸工具,可以直接進到院子里。我記得那個大車店大門兩側各有一排平房,室內牆壁很黑,點著火苗只有黃豆大小的煤油燈,沿著東邊和北邊有一條曲尺型的大炕,坑上鋪著蘆葦織的炕席,燒得很熱,沒有被子,也沒有枕頭。吃了點兒自已帶的干糧,喝了點兒白開水,找了塊木頭枕著,和衣而卧,度過了一夜,次日天剛蒙蒙亮就起來,也沒有洗嗽的地方,更沒有吃飯處,印象中每人住宿費一毛錢,獨輪車寄存一夜也收費一毛。在街上吃了些早點就往唐山趕路去了。我工作後雖然也多次去過東北,但沒住過大車店,聽家父說東北的大車店與唐山的相似。

所謂大車店古已有之。做知青時,聽生產隊里的車老闆回憶,在解放前農村的冬季里,家裡養活大牲畜的富裕人家,會接受跑行商的買賣人的僱傭,套上自家的騾馬車,給這些商人運輸貨物。從遼寧的岫岩運到海城,沿途二百多里,大馬車一天只能跑六七十里,於是沿途就滋生了方便行旅住宿的大車店,那個時候物價便宜,一掛馬車連人住一宿才收一兩毛錢,而且晚上還要免費供一頓飯食。大車店裡來往的旅客行行色色,有好多說不完的逸聞趣事……。

⑺ 跪求青松嶺(1965)年劉曉媚和敖文彬等著名演員主演的高清視頻在線觀看百度雲資源

《青松嶺》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aILlCVZK9q2wOucOwCqddA

提取碼:3g18

北方某山區,青松嶺生產大隊。清晨,年輕姑娘秀梅(劉曉梅飾)和青年大虎(王友來飾)偷偷把生產隊的大車趕出來練車,不料馬驚了,多虧飼養員張萬山(李仁堂飾)攔住驚馬,才沒發生意外。車把式錢廣(李樹楠飾)挑唆秀梅的哥哥大隊長周成(張寶茹飾)不讓年輕人學趕車,結果助長了錢廣的威風。新任黨支部書記方紀雲(朱龍廣飾)來到青松嶺後,發現周成只抓生產,缺乏政治頭腦,就決心把鞭桿子從錢廣手中奪過來,掌握在自己人手中。不久,村裡成立了趕車訓練班,請萬山大叔手把手教青年人學趕車。錢廣對此懷恨在心,在轅馬跑的渾身是汗時,故意給馬飲水,結果馬病了,他把責任推到秀梅身上。愛馬如子的萬山大叔精心喂養病馬,終於把馬治好了。馬車又奔跑在社會主義大道上。

閱讀全文

與電影青松嶺中馬車是什麼樣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極限逃生在線免費電影 瀏覽:628
開心麻花艾倫參演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222
mac如何導入電影 瀏覽:223
nex怎麼兩個屏同時看電影 瀏覽:123
大唐大地影院新出的電影是什麼 瀏覽:110
林正英電影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212
支付寶買電影票怎麼改期 瀏覽:11
阿里怎麼買電影票 瀏覽:996
狄人傑探案有多少電影 瀏覽:691
泰國改編電影好看 瀏覽:297
微光怎麼可以看其他電影 瀏覽:170
國外免費的好看電影推薦 瀏覽:55
好看得大尺度電影 瀏覽:515
哪些漏點電影 瀏覽:191
看電影的歌曲有哪些 瀏覽:732
電影稻草狗劇情講的什麼 瀏覽:187
韓國直播的電影是什麼時候 瀏覽:187
有什麼超好看的歐美倫理電影 瀏覽:895
頭條視頻電影怎麼製作的 瀏覽:730
50元電影兌換券怎麼用 瀏覽: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