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姜文飾演的《紅高粱》為何成為經典
還記得電影中的那首陝北民歌《妹妹你大膽的往前走》,在電影中出現過三次,而這三次在不同場景下,同樣的歌曲唱出了不同的意境。在余占鰲強行佔有九兒後,余占鰲第一次唱起這首歌,好似在告訴九兒,「別怕,一切有我「。第二次出現在余占鰲酒後鬧事,胡亂說出在高粱地和九兒發生的事情,然後被九兒讓人扔進酒缸裡面,余占鰲在酒缸里帶了三天三夜,這時候唱起了這首歌,好似在詢問,「為何會這樣?」。第三次就是在九兒被日本人殺害之後,原本就是紅色系為主的電影,展現的夕陽下的景觀,更是紅的讓人發憷,這一幕讓我至今都印象深刻。而在這樣的景象下,又余占鰲又唱起了這首歌,好像在安慰九兒,不要擔心孩子,有他在,也有對於九兒深深的愛。
2. 為什麼紅高粱會成為第一部獲得「歐洲三大電影節」的中國電影
原因如下:
《紅高粱》塑造了「我奶奶」、「我爺爺」、羅漢大叔等一批中國普通老百姓群像,歌頌了他們敢生、敢死、敢愛,敢恨的民族精神,也對中華民族的歷史、性格、心理、文化以及生存方式作出了思考。
該片最大的特色是拍出了中國人豪邁爽快的一面,跟中國內地電影一貫的哀傷沉重的傳統風格大相徑庭。攝影師顧長衛在取景和色彩的運用上有出色表現,男女主角在高粱地野合的一段有中國電影罕見的「景人合一」之美,令人看得暢快淋離。
整部電影似乎只由黃色和紅色組成。身為西安人的張藝謀用潑墨式的表象風格向它們表達著熱愛之情,那些黃色的土地正是他所要朝拜的對象。而紅色則更加出彩,除了比人高的「紅」高粱,還有「我奶奶」的紅蓋頭、紅轎子、紅鞋子,窗上的紅窗花、碗里的血紅的高粱酒、紅彤彤的爐火。
中國影史上,《紅高粱》是第一部獲得三大電影節最高獎的電影,也是張藝謀導演的處女作,這部電影中獨特的色彩與影片中彌漫出來的奔放的氣質,讓人們能充分感覺到這部電影中的氛圍,也展現了張藝謀在當時作為新導演的無限潛力。
國際三大電影節是指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戛納國際電影節和柏林國際電影節,這三大電影節是目前影壇上最權威最有分量的三個電影節,他們頒出的最高獎項分別是金獅獎、金棕櫚獎和金熊獎,也代表了全世界電影的最高榮耀。
世界三大國際電影節不同於美國奧斯卡金像獎、英國電影學院獎等頒獎禮的千人投票制度,而是採取「精英政治」的方式評獎。
每一個競賽單元均設有獨立的「評審團主席」和「評審團成員」,由主席領導,成員一般在10人以內,通常邀請電影界、文學界的權威人士,他們將在討論和論證中決定獎項的歸屬。
3. 紅高梁到底表現得什麼
《紅高粱》是一個具有神話意味的傳說。整部影片在一種神秘的色彩中歌頌了人性與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因此,贊美生命是該片的主題。「是要通過人物個性的塑造來贊美生命,贊美生命的那種噴涌不盡的勃勃生機,贊美生命的自由、舒展。」(張藝謀:《(紅高粱)導演闡述》)正因為這種對生命的禮贊以及影片那精湛的電影語言的運用,使得《紅高粱》獲得了國際榮譽,這也是中國電影迄今為止在國際上獲得的最高榮譽。
以童稚觀點回憶「我爺爺」和「我奶奶」的故事。 我奶奶19歲時,不得不嫁在十八里坡開燒酒作坊的五十多歲的李大頭。按鄉規,新娘子要被顛轎的方法折騰一番,但不管轎夫怎樣折騰,奶奶始終不
吭聲。奶奶到了十八里坡後,與余占熬發生了感情,而余也就是後來的我爺爺。不久,李大頭死了,眾伙計不想再幹了,我奶奶勸住了眾伙計,又撐起了燒酒作坊。土匪禿三炮劫走了我奶奶,羅漢大叔和伙計們湊錢又將我奶奶贖了回來。但我爺爺看到我奶奶頭發凌亂,非常生氣,跑去找禿三炮,將菜刀架在他的脖上,直到禿三炮用腦袋保證沒有動我奶奶,我爺爺才罷休。我爺爺在剛釀好的高梁酒里撒了一泡尿,沒想到高粱酒的味道格外好,我奶奶給它取名叫十八里紅。我爹9歲那年,日本鬼子到了青殺口,燒殺搶掠。我奶奶搬出被日本鬼子殺害的羅漢大叔當年釀的十八里紅給伙計們喝,大家鬥志昂揚地去打鬼子。我奶奶挑著做好的飯菜去犒勞我爺爺他們,卻被鬼子軍車上的機槍給打死。憤怒的我爺爺和大夥抱著火罐、土雷沖向日本軍車。軍車炸飛了我爺爺,我爹呆了似的與我爺爺站在我奶奶屍體旁,我爹放聲唱起了童謠:「娘,娘,上西南,寬寬的大路,長長的寶船……
4. 紅高粱講述什麼故事
《紅高粱》講述了在20世紀30年代初,九兒在充滿生命力的山東高密大地上,用生命譜寫的一段關於愛與恨、征服與被征服,充滿生命力的近代傳奇史詩巨制。
劇情簡介:
20世紀30年代初,山東高密地區土匪橫行,民不聊生。東北鄉破落地主家19歲的女兒九兒,被貪財的父親許給了麻風病的酒坊主兒子單扁郎,孔武有力的杠子頭余占鰲喜歡九兒,殺掉了單家父子,九兒和余占鰲開始了一段不被鄉民認可的愛情,並有了兩個孩子。
在釀酒師傅羅漢等人的幫助下,九兒逐漸從一個單純的少女成長為干練的高粱酒坊女掌櫃, 振興了單家酒坊。余占鰲則帶領兄弟們組成自己的武裝力量,周旋於當地政府,土匪花脖子以及鐵板會等多股勢力之間。七七事變爆發,日軍進佔山東,打破了高密縣往日的繁榮,在民族大義面前,余占鰲和各方勢力不計前嫌,停止爭端,共同抗日。
內憂外患之際,九兒帶領隊伍,將日本鬼子引到了高粱地,點燃紅高粱,與敵人同歸於盡,用自己的生命在這片充滿生命力的山東高密大地上撰寫了愛與征服,野心和意志的傳奇故事。
《紅高粱》原著作者莫言先生是中國首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獲得「諾獎」後,全國上下掀起了一股爭奪莫言作品改編權的「莫言熱」。但莫言表示截止目前,除了電視劇《紅高粱》之外,暫時還沒有其他授權。為了顯示自己對這部影視作品的期待,莫言還親筆題寫了劇名。
而且這部小說1987年就被搬上大銀幕,並使得其導演張藝謀在國際上一舉成名,拿下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故事片金熊獎,也成就了演員姜文和鞏俐。光是「諾獎」以及國際電影節金獎這些光環,就足以讓電視劇版的《紅高粱》沾光不少,讓大家開播之前就很期待電視劇版將如何展開名著中的故事。
時隔20多年,再拍《紅高粱》,莫言囑咐,造型要和當今的審美結合。於是,鄭曉龍在服裝上進行了些許改動,周迅穿著合身的衣服,而褲子還有些哈倫范,朱亞文的造型也一樣。鄭曉龍解釋稱,哈倫的設計其實是為了符合那時候山東的緬襠褲,結果效果出來很像哈倫褲,潮范十足。
5. 分析《紅高粱》在中國電影史上的文化價值
《紅高粱》以嶄新的藝術形式,描繪了中國二、三十年代一夥農民古樸、野性的生活和他們與侵略者浴血奮戰的過程。影片的劇情構成極具戲劇性,通過人物塑造贊美生命的自由。愛就真愛,恨就真恨;大愛大恨,大生大死。 情節曲折跌宕,出人意料之外,但其電影語言又是「探索片」所固有的。明快、緊湊、張馳有度的節奏,畫面、色彩、光線及其所構成的視覺形象,生動,濃烈。
到八十年代末期以後,中國電影市場的急劇變化,使得曲高和寡的「探索片」難以為繼。中國的中、青年導演在藝術追求上走向分化。部分導演拍出了探索性與觀賞性相結合的影片。其中,黃建新導演的《黑炮事件》、張藝謀導演的《紅高粱》是最有代表意義的作品。《紅高粱》以嶄新的藝術形式,描繪了中國二、三十年代一夥農民古樸、野性的生活和他們與侵略者浴血奮戰的過程。影片的劇情構成極具戲劇性,通過人物塑造贊美生命的自由。愛就真愛,恨就真恨;大愛大恨,大生大死。
情節曲折跌宕,出人意料之外,但其電影語言又是「探索片」所固有的。明快、緊湊、張馳有度的節奏,畫面、色彩、光線及其所構成的視覺形象,生動,濃烈。影片獲1988年第8屆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獲1988年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獲1988年西柏林國際電影節大獎——金熊獎等8項國際獎。
6. 1987年張藝謀執導的影片《紅高粱》對於我國影壇有什麼意義
1987年張藝謀執導了影片《紅高粱》。該片以濃烈的色彩,豪放的風格,禮贊了昂奮的民族精神。《紅高粱》融敘事與抒情、寫實與寫意於一體,充分發揮電影語言的獨特魅力並藉此在第38屆西柏林國際電影節上征服評委,喜獲最佳影片「金熊獎」。中國影片揚名國際並真正走向世界,張藝謀和他的創作組功不可沒。張藝謀對中國電影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他的影片在國際上屢屢獲獎,使沉寂多時的中國影片開始受到世人矚目,並在強手如林的世界影壇獨佔一席之地。在他的直接幫助和扶植下,我國有了如鞏俐和葛優等真正意義上的國際巨星。張藝謀是中國「第五代」電影人的頂尖人物,他以直覺把握的形式天才地表達社會心理願望,傳送、顯現大眾心中的密碼,而這種內在的心理密碼的傳遞和內在的強制與類型化的商業電影在深層次正好相通。張藝謀的本領在於他能強烈而不失准確,適時而又超前地撥動中國百姓的心弦,展示中華大眾心態。這就是張藝謀影片之所以馳名中國和世界的最重要原因。以張藝謀為代表的中國電影藝術家的不懈探索,為中國電影進軍世界踏出了堅實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