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電影錢學森觀後感
當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觀後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電影錢學森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錢學森,一個響亮的名字,一個令全中國驕傲的名字,一個讓世界震撼的名字,更是一個令我們一輩子難忘的名字!
錢學森是世界力學大師馮·卡門的學生,他寫出了一本堪稱經典的《工程式控制制論》,他的老師稱錢學森在學術上已經超過了他。這本《工程式控制制論》迄今為止,依然享有盛名。不僅如此,錢學森還成就了我國的航天事業和導彈事業,被光榮地稱為「導彈之父」。
錢學森的成功,並不是偶然的,相反,經歷過許多磨難,其間,他曾被美國政府軟禁過五年,五年啊,多少個春秋?多少個日日夜夜?多少個分分秒秒?在這五年裡,錢學森不但沒有向美國政府投降,相反,在他的心裡,始終只有一句說:我要回祖國去!當時美國政府授予錢學森終身教授的稱號,還聲稱只要他留下,無論什麼都可以滿足他,這是一個多麼大的糖衣炮彈啊!但是錢學森毫不動遙最後,在多方努力下,錢學森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回到了自己的祖國。
錢學森的事跡讓我十分感動,他不惜冒著生命危險,也要回到自己祖國的懷抱,一個人愛國竟到了如此地步。他回國以後,為我國的科技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第一枚原子彈研製成功,第一顆人造衛星勝利升空……他還拒絕采訪,拒絕寫傳記,心中掛念的是祖國的科技以及祖國人民的水平。在他的身上,我終於明白什麼是「以國為重」!
錢學森爺爺雖然去世了,但我一定要向錢學森爺爺學習,繼承並發揚他的愛國精神!「錢學森」,這個名字我一輩子銘記在心,因為長大後,我也要像錢學森爺爺一樣,成為祖國的棟梁,為國爭光!
近日,為了更好的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為了學習優秀黨員的先進事跡和崇高的理想信念,更是為了緬懷這位享譽海內外為中國軍事、航天事業發展做出傑出貢獻的科學家,西壩河第三小學黨支部組織本校全體黨員、積極分子觀看了電影《錢學森》。
科學家錢學森是我國的導彈之父,他發明製造了很多導彈,而且為中國的兩彈一星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你大概不知道,錢學森3歲的時候以可背誦百首唐詩宋詞了,鄰居都說錢家出了神童,5歲時他以可以讀水滸傳了,還有一次他在測試中得了100分,但是他卻發現了一個不起眼的小錯誤,他立刻舉手,向老師指出自己的錯誤,並要求扣分,老師感動了,主動收藏了他的卷子,這份卷子在老師那裡一放就是40年。他這種認真的態度值得我們學習
新中國成立後,錢學森想回到祖國來,但是美國設置了重重障礙,回國的時間長達5年,他是靠著信心和聰明才智回來的。
回到祖國後,他投入到武器製造中,領導陳賡大將問他;中國人能否搞成導彈,錢學森回答;為什麼不能搞,難道中國人比外國人矮一頭嗎,陳賡說;太好了,錢學森帶領大家克服重重困難,由於錢學森的回國效力,中國導彈發射至少向前推進了20年。
「少年強,則國強。」我們作為祖國的花朵,肩上擔負著民族未來的希望。我們一定要學習錢學森爺爺愛國、勇於奉獻自己的精神,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為中華民族之偉大復興而努力學習,成為棟梁之才!
他的嚴謹的學習態度,愛國的思想,克服困難的信心是我學習的榜樣。
今天我們學校集體組織看電影,電影的名字叫《錢學森》,錢學森長期擔任中國火箭和航天計劃的技術領導人,對航天技術、系統科學和系統工程做出了巨大的和開拓性的貢獻,他發明了導彈、原子彈 …… 讓人民有了一份安全的保障。
蔣英是錢學森的老婆,是一個歌唱家,唱的歌很好聽,錢學森就是在蔣英的歌廳認識的。他們結婚一後,有了自己的房子,他們的 新家陳設很簡朴,錢學森的工作室與蔣英的一架黑色大三角鋼琴,卻是必不可少的。這架鋼琴是錢學森送給新婚妻子的禮物,給新家平添了幾分典雅、浪漫的氣氛。
在基地一蹲就是十天半月,甚至一個月。出於保密要求,錢學森出差從來不對家人講。有一次蔣英在家裡一個多月都得不到丈夫的音訊,她不得不找到國防部五院詢問錢學森。
錢學森和蔣英帶著他們六歲的兒子永剛、五歲的女兒永真,終於沖破重重阻力,回到了日夜思念的祖國。
今天 我們看了錢學森這部電影,讓我受益匪淺,尤其是錢學森的愛國精神,所以我寫了錢學森的愛國精神: 對錢學森的愛國精神,令我感動。當年年僅35歲的他已成為加州理工學院的終身教授,在美國有房有車,有漂亮的妻子,可愛的孩子,幸福的家庭。他的生活該是多麼優裕。更重要的是那兒有他的事業,他在美國的軍界、科學界的地位舉足輕重,已是名動世界的火箭專家。()當得知他回國的訊息時,他的老師馮·卡門先生,加州理工學院院長杜布里奇先生極力懇請他留下,為美國的航天事業做出貢獻。杜布里奇把形式分析的一清二楚,言辭懇切。說回到中國能做什麼,當時的中國航天科技一片空白,在那個剛剛誕生不久的建立在農耕社會基礎上的新中國,他沒有施展才華的舞台。「你在那兒種蘋果嗎?」這一個看似幽默的詰問其實何嘗不是當時的事實,相信勤於了解祖國新聞的錢學森不會不知道。他的回答很平淡:「如果我什麼也做不了,願意種蘋果樹。」
這就是錢學森,一個對祖國不離不棄,愛國的一代英才!
他,是舉世矚目的大科學家;他,為了回到自己深愛的祖國,歷盡千辛萬苦;他,為我國航空導彈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是誰,為祖國嘔心瀝血?又是誰,永遠有著赤子之心?他,就是我國偉大的科學-錢學森。
今天在學校的組織下,我們全體師生觀看了電影《錢學森》,我知道了錢學森是我國傑出的科學家、航天學家、世界火箭專家。
為了更好的報效祖國,錢學森早早的留學美國,師從美國著名空氣動力學家馮-卡門。他在離開祖國時,就在心裡默默的說,「我一定會回來的!」1949年10月1日,在新中國的歡呼聲中,在禮炮聲中,也在錢學森的心中,誕生了。「我想回去!迫不及待的想回到祖國去!」
此時,我國的經濟狀況很不好,要錢沒錢,要車沒車,要設北美設備的情況下,他的心沒有一絲動搖。而且,美國的條件優越,要什麼有什麼,在這樣的情況下,錢學森都沒有改變,如果是你,你一定會選擇留在美國吧!
這部電影演繹了偉大的科學家錢學森的傳奇的一生,一心想利用自己的畢生所學,為中國科學事業的發展貢獻了畢生精力,他讓中國人擁有了自己的原子彈和導彈,讓世界上重新認識中國人。他的愛國主義情懷是我們每一位中國人都應該學習的,他沒有辜負偉大的祖國對他的培養,他把最先進的外國東西給學會,然後想盡一切辦法回到祖國的懷抱,為我國的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讓中國人在國際上的形象有了一個新的提升。作為每一位中國人都應該被這位老前輩的愛國熱情所感動。
錢學森回國5年後,為祖國的我國航空導彈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看看錢學森,為祖國做出了這么大的貢獻,又如此的愛國,我們身為一個小學生,我們又生活在這么優育的環境下,就更應該好好學習,長大好好報效自己的祖國。因為我們小學生都肩負著為祖國建設的使命,一定要從小立志,好好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長大後為祖國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有一個人曾放棄優越的環境,回到貧窮的祖國種「蘋果」,他曾在艱苦卓絕的環境下,給祖國鑄造了不止一把鋒利的寶劍,他曾在垂暮之齡仍關心著祖國的教育事業。
他就是錢學森,一個偉大的科學家,一個偉大的愛國者。
「學森學森,學問像森林。」
這是電影里的一句玩笑話,幽默而調侃,但學問卻不是錢學森的最可貴之處,他最為可貴的是他的愛國的赤子之心,在他的生命中,國家被放在了首要位置,他人生的重大轉折點也與國家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錢學森說:「我發誓,要用我的學識改變中國的命運。」所以,盡管人在美國,物質條件豐厚,他仍掛念著多難的祖國,隨時關注著祖國的動態,在遭到長達五年的懷疑和監禁後,他更加堅定了回國的信念,當他的朋友杜布里奇校長問他:「中國沒有航空科技,你回去能做什麼?」錢學森毫不猶豫的回答:「只要回到我的祖國,我做什麼都可以,只要祖國需要,我可以去種蘋果。」於是最終他排除了萬難,回到了祖國的懷抱。回去後,他真的立馬就開始了他的種「蘋果」事業,現在的我們簡直無法想像那是多麼艱難的前行啊,沒有知識,沒有設備,沒有材料,甚至吃飯都成問題,錢學森就在這樣的環境下,帶領著大家摸索前進。
他說:「我一定要讓中國人擁有自己的原子彈和導彈,哪怕它的存在會帶來質疑和爭論!」
他說:「如果有一天,原子彈投到中國人的頭上,我會後悔的。」
他說:「不就是天上掉下來個東二嗎,今天掉下來,明天我們把它給射上去。」
一個大科學家的信念、驕傲、堅定、不屈不撓,就這樣通過影片深深刻畫在我們心裡。當中國第一顆原子彈試驗成功,所有軍人和科技人員跳起來歡呼雀躍時,我們也被這種振奮感染,心潮澎湃不已。
在影片一些細節處我們也發現錢學森為了祖國而發生的一些改變,在美國時,他對待犯了錯的同事,不理解他課程的學生是多麼的嚴厲,還有他不惜吵醒孩子也要修理傢具發泄不平的舉動,我們可以看到那時的錢學森是多麼自信、孤傲,甚至是固執的,然而回到祖國,他變得溫和容忍了,面對沒有基礎聽不明白的戰友,他有耐心地一遍又一遍地講解,這一切的改變,只因為他心中重如山的責任和保護祖國不受侵犯的理想決心。
有人說,生命的價值不在於其長度,而在於其質量,擁有一個有意義有價值的人生,錢老無疑做到了這點。愛國、理想、信念、責任、抱負、堅持、淡泊,錢學森生命的質量正是因為擁有了這么多可貴的品質而顯得沉甸甸。錢老詮釋了一句話: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當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他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獻給了自己的祖國。
讓我們向錢老致敬!讓我們銘記錢學森,歷史也將永遠記得這樣一個可愛可敬的錢學森和他為中國所做的一切!
中國的歷史上有許多偉人,他們甘願奉獻自己,為了祖國,他們可以犧牲一切,都在所不辭。而錢學森這位偉人,正如他們一樣,為了中國的發展耗盡了一生的心力。這次,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電影《錢學森》,我深深地被他感動了。
影片講述的是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錢學森在上海與蔣英結為夫妻,共同來到了美國。一次偶然的事件,使他知道了祖國的危難,這讓他回國的決心更加堅定。可是,由於美國政府的百般阻撓,錢學森被迫留在了美國,期間他忍辱負重,等待時機, 還 發表了一些文章。終於在總理的幫助下,錢學森回到了魂牽夢縈的祖國,開始了自己的事業。隨著一次次試驗的成功,影片進入了高潮。這時,一次失敗的實驗如同錘子般重重地敲擊在了錢學森和隊員的心上,但錢學森很快振作起來,他安慰隊員說,這次失敗只是短暫性的,他們應該得到一個教訓,應該讓錯誤在地面消失,今天發射失敗落下來了,明天再把它射上去!這樣的事件在他的工作中多如牛毛,可他就是不放棄。
錢學森是一個偉人,他所做的事情也是偉大的,他為國家奉獻自己,付出一切。他所做的我們都會銘記在心,並學著他的樣子,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為祖國付出。
錢學森的精神是值得我們欽佩的。他不顧美國政府的阻撓,執意要回國,這是出於一顆赤誠的愛國之心;在無數次的失敗面前,他沒有低頭卻步,而是拿著不屈不撓之盾和堅持不懈之劍勇敢地將它打敗。正是因為他擁有如此堅定的信念,才取得了別人不可取代的成就。
錢學森是好樣的,他向世界證明:中國人沒有什麼是比外國人差的!
我想若干年後,我依然會記得電影中的錢學森,或者說是陳坤——深情地凝視著待發的導彈,意味深長地說了一句:這就是我種的蘋果。那個畫面:貧乏的中國,滿目瘡痍,有這么一群人在大漠里,面朝黃沙,背朝天研製震驚世界的導彈、核武器。錢一改美國時西裝革履的瀟灑,換得一身厚重的軍大衣,扣在頭上不相稱的雷鋒帽。不變的是他的眼神,那一代人的眼神,足以撐起整個中華民族脊樑。當百般阻撓錢學森回國的美國人問他:一個的傑出的航天科學家回到農耕社會,能幹些什麼?難道回去種果?」錢以堅毅的眼神從容地回答道:回到我的祖國,我做什麼都可以,如果我想,我可以去種蘋果。
「如果有一天,原子彈投到中國人的頭上,我會後悔的」。正是這樣的信念,錢是如此執著地離開了美國,放棄了麻省理工終身榮譽教授的職位。
「手上沒有劍和有劍不用不是一回事」這些經典台詞都展現了錢老「表裡俱澄澈,肝膽皆冰雪」的赤子情懷。那一代人雖然在體制內,但都是有堅定信仰的人。這使我想起了鄧稼先,在一次航投試驗時出現降落傘事故,原子彈墜地被摔裂。鄧稼先搶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彈碎片拿到手裡仔細檢驗。身為醫學教授的妻子知道他「抱」了摔裂的原子彈,在鄧稼先回北京時強拉他去檢查。結果發現在他的小便中帶有放射性物質,肝臟破損,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
在生命的最後時刻,鄧稼先對妻子許鹿希說:「假如生命終結後可以再生,那麼,我仍選擇中國,選擇核事業。」
他的好友楊振寧在文中寫到假如有一天哪位導演要攝制《鄧稼先傳》,他要向導演建議採用五四時代的一首歌作為背景音樂,那是楊振寧兒時從父親口中學到的:
「中國男兒中國男兒
要將只手撐天空
長江大河亞洲之東峨峨昆侖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黃塵燕然勒功至今熱血猶殷紅」
我想這一片風景,是久久不能逝去的。黃沙漫天,大愛無疆。無數卓越的科學家放棄國外優越的條件,以自己嚴謹和勤奮的科學態度為中國的科學事業做出卓越的貢獻,更以淡泊名利和率真的人生態度詮釋了一個科學家的人格本質。這樣一片風景,將長存於中國民族的歷史畫卷中,我只是一個80後的語文教師,作為知識分子的一員,我希望以微博之力為國家培養更多的棟梁之才。而知識分子的良心必將是需要我們永遠傳承下去的,像錢老、鄧稼先一樣,具備知識分子的品質:正直、務實、寬容、睿智,富於同情心。能以性情之心去對待周圍的一切,能以達觀的心態待人處世,能以謙和的態度看待自己的得失,最重要的一點,愛自己的國家。
幾經周折,終於看完了《錢學森》,最後看哭了,還沒看的打算看的兄弟姐妹們記得帶紙巾進場。下面我想說說看這部電影的幾番周折。
《錢學森》從開始拍那時候已經翹首以待的了,終於等到要開播的時候,於是托朋友買了幾張代用券,只等上畫了。
結果,9月1日那天,我查遍了東莞幾大電影院,除了萬達以外,其餘都排在白天,而且只排一場,這讓我首映日去看電影的計劃落空了。那麼只好今天中午去看,可是計劃永遠是趕不上變化的,昨天晚上突然接到消息,今天中午有一項推不掉的活動。悻悻的累了半天,傍晚早早跑到萬達,看七點鍾的那場。
我對相公說,今天娘子我高興,我請你看電影,你陪我看電影。
我家相公很不屑的說,還不如說我陪你去花痴坤哥。
我立刻就糾正他這個想法說,這次我不是去花痴的,我是懷著嚴肅而認真的態度去看一位偉大科學家的生平傳記,感受一下人家博大的愛國情懷以及報效祖國的高尚品質。
其實嚴肅認真態度是真的,不花痴是不可能的。
買票的時候看到電子版上寫的是七十一張票,可實際收是五十,莫名有種感傷,難道還要打折么?
我們算是挺積極的那個了,提早十分鍾入場,場內一個人也沒有,快開場時候有兩個工作人員推著小車進來賣零食,還悄悄的說,才兩個人....
快要開場的時候,相公跟我打了個賭,看這場會有多少人來看。我看買票的時候除了我們兩個還有兩個人買票,就說大約十個吧。相公說會有二十個左右。
等電影快要播的時候看到人陸陸續續的進來,我立馬就改口說十五個左右。結果散場的時候,我在擦眼淚,相公在數人數,連上我們一共十八個觀眾。上座算是不錯了......
電影看完感覺挺好的,在美國那部分,坤哥的英文講得真的很好,聽著很舒服,錢學森沖破重重阻撓回國,看著真的很讓人動容,的確是如此的,在那個年代海外許多知識分子都抱著學成歸來,報效祖國的願望紛紛回國。至於回國以後,各人的際遇各有不同,錢老算是其中幸運的那一小部分了。
製作兩彈那部分,真的很振奮人心,血都好像隨著那噴出的火焰沸騰了。尤其喜歡那句「手上沒劍和有劍不用,是兩回事」,確實是這樣的,要有真正和平,必須手中有長劍,長劍歸鞘,手捧玉圭,綏靖四方。因此我特別喜歡片頭對兩彈一星做出奉獻和犧牲的人的致敬。
在兩彈一星的誕生過程中,我們看到的是錢學森等幾個領頭者,我們看不到的是在背後為之犧牲的人,他們犧牲的可能是生命,也可能是終生的健康,他們同樣是功臣,同樣應該受到崇高的致敬。
最後我覺得這部主旋律的人物傳記片拍的真的很出色,因為它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一位天才,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一位兩彈一星的元勛,更是一個人,一個有血有肉的人,一個帶著人間煙火氣的人,他有浪漫的情懷,有學者的嚴謹,有天才的倨傲,有赤子般的真誠。它帶來的更多是來自於人性的感動,而不僅僅是事業成功帶來的鼓動。
最後的最後,我還有一點想說,當看到坤哥帶著助聽器看著火箭升空那裡,真的瞬間有種廠花附體的感覺........
電影的淚點都在後面,新兵來了,都擠著去看錢老,錢老說他其實跟他們沒兩樣,他不過就是一老兵。步入垂暮的錢老對蔣英先生說自己對她的虧欠。還有最後送別錢老那段記錄片。都是催淚點,很久沒有電影能像這部電影一樣讓我這樣流淚了。當年聽說錢老先生去世的新聞,我感嘆了很久,後來季老先生也走了,感覺那個輝煌的時代真的要謝幕了。
片子最後放出一段記錄片,錢老說那段話,大概意思是人不僅要有科學,還有有文學,音樂等等。這話真的很令人回味,當今教育著意培養的是一群又一群工具,而不是一批又一批的人。
挺喜歡片子把紀錄片和影片混合在一起的這種手法的,看著很舒服。今天終於看到翹首以待了很久的《錢學森》真的很高興。
前幾天我和媽媽一起觀看了一部電影《錢學森》,這部電影演繹了偉大的科學家錢學森爺爺傳奇的一生。
在上世紀四十年代,加州理工學院出身的教授錢學森,在美國擁有優越的研究環境和資源,但他卻心繫祖國,歸心似箭,一心想用自己的畢生所學為中國科學事業的發展做出貢獻。而意識到錢學森巨大價值的美國政府對其歸國設置了重重障礙,甚至以間諜罪逮捕錢學森。最終,中國政府以放歸11名美軍戰俘為條件,迎回了錢學森。
錢學森回到祖國時,中國還是一窮二白,但他堅定地說:「不就是掉下來嗎?今天掉下來,明天再射上去,我一定要讓中國有自己的導彈」。1964年,第一枚原子彈終於試驗成功,接著,錢學森又帶領科研人員克服天氣、地理等困難,完成了兩彈對接,在羅布泊靶場成功試射新中國第一枚導彈。大家都說他一個人可以抵五個師,可是錢學森卻說「不要服我,要服科學」。
20xx年10月31日,錢學森同志逝世於北京,享年98歲。
通過這部電影,我認識了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他為了祖國,不計個人得失;為了導彈事業,嘔心瀝血;為了科學,窮其一生。他是一位偉大的,值得尊敬、令人欽佩的人。我要以錢學森爺爺為榜樣,好好學習,長大以後也成為像他一樣的人。
② 與兩彈一星有關的電影
橫空出世》
北京電影製片廠攝制
導演:陳國星
主演:李雪健、李幼斌、陳瑾、高明
本片講述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誕生內幕。
建國初期,國際敵對勢力對新生的社會主義中國極力封鎖和擠壓。為了祖國的崛起,一批優秀的中華兒女聚集在大西北人跡罕至的戈壁灘上,憑借著高度的愛國熱情,自力更生,奮發圖強,克服了種種難以想像的艱難險阻,終於奇跡般地試驗成功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令全世界為之震驚不已。
本片對身處這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中的從領袖到百姓、從將軍到士兵、從大科學家到普通科技工作者、一直到默默奉獻的無名工人等形形色色的人物給予了全景式的展現,氣勢恢宏,感人肺腑。
③ 有哪些關於原子彈的電影
1,《橫空出世》
《橫空出世》是由陳國星執導,李雪健、李幼斌、陳瑾等人主演的劇情片。講述了將軍馮石和科學家陸光達帶著科研部隊在在西北荒漠克服一個個困難,最終完成我國第一枚原子彈爆炸的故事。
2,《東方巨響》
《東方巨響》是一部於1999年在中國上映的紀錄片,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必看的電影之一。以翔實而鮮為人知的史料,全方位的記述了中國「兩彈一星」創業者這一龐大群體的英雄業績。
3,《飛越絕境》
《飛越絕境》是一部反映羅布泊地區進行第一顆原子彈爆炸試驗的電影。英文名:Rescue Mission。導演:史晨風, 王秦川。編劇:孫毅安。
4,《奇愛博士》
《奇愛博士》(Dr. Strangelove or: How I Learned to Stop Worrying and Love the Bomb)是美國導演斯坦利·庫布里克根據彼得·喬治小說《紅色警戒》改編的一部黑色幽默喜劇片,於1964年在美國上映。
5,《鄧稼先》
《鄧稼先》是由王冀邢執導,巫剛、劉蓓、湯鎮宗等主演的傳記電影。該片於2009年4月20日在中國上映。該片是中國成立60周年的獻禮片,講述了鄧稼先為實現原子彈和氫彈成功爆破而無私奉獻一生的事跡。
④ 電影《錢學森》的觀後感
電影《錢學森》觀後感
在看這場電影之前,我對於錢學森的了解似乎只停留在「兩彈一星」 的豐功偉績上,而在看這場電影的過程中,我看到了錢學森 是如何渡過他光輝而又艱難的一生的。使我明白什麼是人生的意義和價值。
新中國的建立,使無數海外學子看到了祖國崛起的希望,他們紛紛歸國,投身於祖國的經濟軍事建設,錢學森正是這其中的一員。在這當中,以錢學森為首的尖端人才,卻受到了美國政府的阻撓。但是盡管如此,他們卻從未忘記報效祖國,時刻盼望著回到祖國,參加祖國的建設。盡管在美國受到特工的監視,盡管被軟禁,盡管被關進監獄,盡管不能再工作,錢學森都從未忘記回到祖國的懷抱。終於在一系列斗爭之後,海外學子終於如願回到了祖國。
錢學森——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享譽海內外的傑出科學家,我國航天事業的奠基人, 「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 「 之父」火箭之王」„„所有的榮譽集於一身, 但是卻被他拋之腦後,加州理工大學的終身教授不當,美國優越的生活不過,卻偏偏「固執」 到回到中國過清貧的生活,為祖國的科學奉獻了一生。
在那個年代,原子彈、氫彈、導彈是一個國家國防力量的象徵,國防力量強大,國家就能在國際舞台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否則,只能淪為軍事強國的附庸。在電影里,以錢學森為首的科技人才和艱苦奮斗的人民子弟兵,團結奮斗,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題,最終使中國有了自己的導彈,讓中國在國際上的形象又提升了一個台階。當看到第一顆原子彈的時候,他那孩子般純真的笑打動了我,原來發自內心的笑容是那麼的美。在場的人也都激動不已。後來衛星的發射成功,也同樣是震撼人心的時刻,在所有人為之狂歡的時刻,卻惟獨他一人現出深邃的眼眸。 他成功了,為祖國國防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生活在美國的幾十年,他始終有一個目標,就是學習最先進的知 識,將之用諸於中國,他刻苦鑽研的同時也時時刻刻的關注著中國的發展狀況,當學 有所成的時候, 回國之心慢慢的侵襲著他, 美國海軍次長金布爾為了阻止錢學森回到中國以莫名的罪名強加給他,對他加以軟禁,讓他失去自由, 最後在周恩來總理多次的努力下,才使其終於返國。回國後,教授航天知識,在這一部分, 電影中有所體現,震動了我,因為那一刻讓他回想起了在美國授課的 情形,與此刻是截然不同的,從而引發了他對中國教育的思考。
在觀影的過程中,還有一些情節的設計讓人看 了不僅渾身振奮,而且還有一種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比如錢學森被指控是共產黨,被關進監獄,蔣英去探監那一段,看守的人說 你們只有五分鍾的時間,蔣英見到丈夫之後一直問「你還好嗎?」 「他們打你了 嗎?」錢學森卻一句話都沒說。旁邊的人說「請講英語! 」而蔣英回應的卻很犀 利, 「難道你沒看出來嗎我們都是中國人!這些語言讓人聽了就覺得振奮。還有一幕就是登機的時候,一個中國的記者問錢學森: 「你為什麼不回台灣而選擇去 大陸呢?」錢學森不回答,中國記者追問,錢學森說: 「中國人對中國人提問要 用中文而不是英語,我不想回答你的問題。」錢學森雖然身處國外,卻有著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
這次觀影使我從錢學森身上學到了志向,愛國,進取,刻苦, 拼搏,奉獻,堅強!雖然不可能每個人都能做到像錢學森一樣, 但是我們要盡自己的努力去為我們的國家做些事情,讓我們的國家真正的強大起來
⑤ 電影《橫空出世》里的夏世忠是誰的原型片中描述為美籍華裔量子物理學家,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是楊振寧
是楊振寧
楊振寧和鄧佳先是西南聯大初中生。他們乘船去美國一起學習。後來,他們有了完全不同的價值取向,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楊振寧留在了繁榮的美國世界。
他獲得了諾貝爾獎,晚年取得了巨大成就。鄧佳先當年毅然回國,為中華民族的兩顆炸彈和一顆星星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不幸的是,由於科研和試驗條件有限,個人防護條件差,鄧佳先由於核輻射過多而罹患癌症,夭折了,這是巨大的民族悲痛!但歷史不會忘記,人民不會忘記,從歷史和國家的角度來看,鄧佳先將永垂不朽!是他永遠確立了整個中華民族的戰略安全和國家地位!不管多少年過去了,所有的中國人都會尊敬他。
橫空藝術地再現了「兩彈一星」事業的發展歷程和背景。影片中的人物基本上都有真實的原型。盧光大軟化了錢三強、鄧佳先、塗守鍔和程凱佳的形象。尤其是錢三強先生和何澤慧夫人,幾乎就是陸光大的原型。但否認蘇聯專家數據,並在機場會見夏世中,發生在鄧佳先身上。
⑥ 電影錢學森,就是陳坤演得那個。的觀後感
作為一部人物傳記片,《錢學森》98分鍾的時長顯得有些倉促,從成片效果上看,這更像是一個人物履歷表,而觸及靈魂深處的思想匯報方面略為欠缺,所以看上去有點流水賬的感覺。影片中原子彈研製成功後的下一場景就到了1980年,錢學森在自己簡陋的辦公室迎來了換防的戰士,當他和戰士們說他自己也算是個老兵的時候,我想到的是當年和他一起並肩作戰的老兵和同僚們在浩劫過後倖存下來的能有多少?他們又在哪裡?他們的遭遇對錢本人又有什麼樣的影響?其實這些東西才應該是這部電影在情感上發力的地方,但這一切又只能存在於敘事邊際的想像之中。另外,影片拍攝時,錢學森的夫人蔣英還健在,後人門生也一大堆,他們對影片選材和表述方式上的影響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即使是創作者有心拍一部《美麗心靈》那樣能深入到科學家內心深處,觸摸到他的惶恐和焦慮的人文傳記片,也是有心無力的,這和陳凱歌拍《梅蘭芳》所受到的束縛是一樣的。所以《錢學森》最終拍成這個樣子我覺得創作者已經盡力了,只是如果再商業一點會更好,尤其是前三分之一篇幅中錢學森歷盡艱難歸國的段落,在戲劇性和傳奇性上應該有更高的追求的。盡管如此,《錢學森》也是在我看過的主旋律人物傳記片中人物處理比較熨帖自然的一部,事件的選取無論大小,都在人物性格完善上有所作為,而且人物至少說「人話」,有些台詞也很經琢磨,如錢學森在勸服好友投身原子彈研究時所說的「手裡有劍和有劍不用是兩碼事」。
陳坤在外形上其實和錢學森還是距離蠻大的,特別是跟老年錢學森的扮演者許還山比起來。但是陳坤能跟人物接近的是傳主的優雅而執著的氣質,也可以說是陳坤個人在表演上的彎洞一個突破。此外,林永健扮演的聶榮臻、吳樾扮演的張工農等人物也十分生動,讓影片整體的凝重基調之下仍不失輕松詼諧,張建亞選擇張鐵林而不是唐國強扮演毛澤東,也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政治臉譜化的偽崇高感。
如果拋開人物所處的政治和歷史背景,《錢學森》更像了塑造了一個靠個人學識達到事業頂峰的勵志故事,他的成功不在於投身於一個新興政權,而在於將自身價值最大化的過程中讓自己變得無可替代,從而扼住了某些人的喉嚨。影片最感人的一幕是最後的紀錄片資料,在錢學森追悼會上蔣英對丈夫的戀戀不舍,讓人感受到了歲月積淀下來的永久眷戀。
………………………………………………………………………………………………………………
如何將一個現實中的人和他一生所經歷的事情搬上銀幕,因為人的一生幾十年的時間要濃縮在片長一兩個小時的時間里,的確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不僅要將此人一生所有的重要事件一一交代,而且還要用一些細節來反襯出人物的性格,要有一定的藝術感染力。顯然電影《錢學森》只是做到了前面,而沒有做好後面,使整個影片如同流水賬一般得沒有深度。對於錢學森的扮演者陳坤 ,我認為陳坤是個好演員,但是他來飾演錢老,表演的痕跡太過了,無論是動作還是神態語氣,模仿的痕跡太過濃重而顯得做作,完全失去了對錢老這個人物深度詮釋的基礎,於是就形似神不似起來,寡然無味。
這一點對於傳記影片來說真是致命的缺陷,因為當觀眾感覺影片中的那個人和現實中了解的那個人根本不同後,就難有共鳴了。而本片的編劇,也顯得很脆弱,完全沒有張力。事件一個接一個的接踵而來,觀眾還沒有反應過來,好幾個場景已經過去了,應該心血澎湃的時候沒有高潮,應該悲憤鬱郁的時候卻輕快起來,如此這般讓此片完全只好當做記錄片來看,只不過就像一些老京劇藝術家因為缺乏影像資料而只好「音配影」那般了。並且影片前半段錢學森一家在美國的生活表現很缺乏底氣。
倒是最後徐懷山和潘宏飾演的老年錢學森夫婦更富有感染力,而且更有地氣。而錢老在世時和去世時的真實影像,比得上電影的一切。蔣英女士在錢老追悼會上那神情的一吻,讓我們感覺到了錢老他的凡人本色和他們之間那種久恆純美的愛情。
說到表現兩彈一星的影視,我比較喜歡的兩部,就是1990年的電視劇《中國神火》和1999年的電影《橫空出世》。《中國神火》一共埋塌枯10集,十分全面完整地展現了1955年到1964年的兩彈一星工程衫彎全貌,紀實手法的拍攝將工程的緊張程度提高了極點,而其中關鍵人物的刻畫上體現了那個年代中國人在一窮二白的極端搞尖端的勇氣和決心,涉及到了工程的領導者和基層工廠的一般員工,讓我們充分理解到這個工程的復雜與龐大。正是這部「迷你劇」,讓我曾經對科學技術相當著迷。特別是每集開頭那段獨白,深沉而又富有感染力!
⑦ 電影高遠原型 高遠是哪部電影中的角色
1、在《我和我的祖國》「相遇」篇章中,張譯飾演的高遠是一名研帆唯究員,他的人物原型是兩彈一星元勛、著名核物理學家鄧稼先。
2、影片的故事發生在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時,隨著一聲巨響「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了,這一聲東方巨響也向全世界宣告中國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充分掌握了原子彈技術,並且也打破了超級大國的核壟斷。
3、在片中高遠就是當時研發原子彈的研究員之一,因為原子彈的研發工作屬態尺培於國家機密,所以每位研究員都要守口如瓶困冊,即使是自己的家人也不能說。高遠為了完成使命,一夜之間和家人失聯了,一走就是三年。
⑧ 請問李雪健主演的一部有關兩彈一星,國防科技的電視劇的名字,不是《橫空出世》,好像演員還有高明等..
不是電視劇是電影,名字是《橫空出世》,李雪健在影片中飾演:馮石,高明飾演:陳志忠將軍。
《橫空出世》是由陳國星執導,李雪健、李幼斌、陳瑾等人主演的劇情片。講述了將軍馮石和科學家陸光達帶著科研部隊在在西北荒漠克服一個個困難,最終完成我國第一枚原子彈爆炸的故事。
劇情介紹:1949年新中國建立以來,雖然人民當家做主人,但是新政權還隨時面臨被海外敵對勢力所顛覆的嚴峻現狀。慘烈的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曾經立下赫赫戰功的馮石將軍(李雪健 飾)接到中央委派的重要使命,那就是主持原子彈的研發工作。
雖然對原子彈一竅不通,但是軍人出身的馮石只有服從上級的命令,帶著一支經過烈火淬煉的英雄部隊挺近荒涼的戈壁灘。在此之後,以美國留學歸來的陸光達(李幼斌 飾)等科學界的精英人才從四面八方調到了西北荒漠。
白手起家,艱苦創業,在內無經驗外斷支援的艱苦條件下,一群懷著崇高理想的無名男兒朝著共同的目標奮勇前行。
(8)兩彈一星電影叫什麼名字擴展閱讀
《橫空出世》角色介紹:
1,馮石
剛剛從抗美援朝戰場歸來的將軍。在對原子彈一竅不通的情況下接受任務,成為我國原子彈試驗基地的負責人。否決了蘇聯專家在敦煌進行核試驗的方案,帶領部隊確定了羅布泊作為我國的原子彈試驗基地地點,指揮建設基地。後與陸光達成為好友。
2,陸光達
建國後從美國歸來的核物理專家,接受了隱姓埋名的條件參與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研究。為此告別妻子,來到羅布泊參與建設核試驗基地。後與馮石成為好友,與妻子在戈壁灘上團聚。
3,王茹慧
歸國核物理專家,陸光達的妻子。最初因為家庭出身而沒有參與原子彈研究,與丈夫分離。後加入,在羅布泊一家團聚。
⑨ 誰知道關於兩彈一星的紀錄片
真實記錄中國「兩彈一星」研製和發射過程的大型文獻紀錄影片《東方巨響》以翔實而鮮為人知的史料,全方位地記述了中國「兩彈一星」創業者這一龐大群體的英雄業績;以生動的鏡頭、感人的故事,展現了「兩彈一星」的輝煌成果,表現了我黨三代領導人對中國
「兩彈一星」事業傾注的心血。影片曾獲得2001年第21屆電影金雞獎最佳紀錄片獎。由李雪健、高蘭村等主演的電視電影《牧星人》,將分為三天播出。該劇講述了老、中、青三代航天人相互扶持、共同奮斗的故事。還將播出由電影頻道出品的電視電影《星空並不遙遠》,故事影片《沖上九重天》和《橫空出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