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推薦 > 戲曲電影虞美人是什麼戲

戲曲電影虞美人是什麼戲

發布時間:2023-05-26 17:21:17

① 霸王別姬是哪個戲曲的片段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zhuī)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這首《垓gāi下歌》是楚霸王項羽(前232年-前202年)被劉邦逼到垓(gāi)下時,與寵妃虞姬所唱的曲。一曲既罷,虞姬自刎而死,項羽則率精銳突圍,但仍被逼困在烏江,最後只留下「縱江東父兄憐而王(wàng,意動用法,以....為王)我,我何面目見之?」後也自刎身亡。項羽與虞姬最後的訣別,就這么成了傳唱千古的凄美絕響。 《霸王別姬》也是京劇相當重要的戲碼之一。而中國大陸的導演陳凱歌曾將李碧華原著小說《霸王別姬》改編成同名電影,並榮獲一九九三年戛納電影節最高獎項金棕櫚大獎,這也是我國唯一一部獲此殊榮的影片。 [編輯本段]一、霸王別姬的典故 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於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闋,美人和之。項王泣數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有美人名虞」,但是並沒有以後世流傳的「虞姬」其名稱呼;直到唐《括地誌》等書才出現「虞姬」其名。當然,「姬」只是代稱,並非虞姬的本名。虞姬其人有姓無名,名早已漶滅在歷史斷裂的黑洞里了,五代時期的詞牌名則乾脆以「虞美人」呼之。 班固在《漢書·司馬遷傳》中說:「司馬遷據《左氏》、《國語》,采《世本》、《戰國策》,述《楚漢春秋》,接其後事,訖於天漢。」其中《楚漢春秋》一書乃漢初陸賈所著,至南宋時亡佚。毫無疑問,司馬遷著《史記》時參考過《楚漢春秋》一書:「蓋司馬遷撰《史記》據《楚漢春秋》,故其言秦、漢事尤詳。」(王利器) 可是,《楚漢春秋》中記載的「美人和之」的和歌,注重細節兼好奇的司馬遷卻沒有錄入《史記》。唐張守節《史記正義》從《楚漢春秋》中引錄了這首和歌: 歌曰: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 一直以來,就有人懷疑這首和歌是後世的偽作,理由是秦漢沒有如此成熟的五言詩。但是,《漢書·外戚傳》記錄的戚夫人哀歌卻已是相當成熟的五言詩:「子為王,母為虜,終日舂薄幕,常與死為伍!相離三千里,當誰使告女?」酈道元《水經注·河水》記錄的秦時民謠也已是相當成熟的五言詩:「生男慎勿舉,生女哺用哺。不見長城下,屍骸相支柱。」因此,《楚漢春秋》所錄的這首和歌並非偽作,應無問題。 《楚漢春秋》和《史記·項羽本紀》是「霸王別姬」故事的最早記載。二書都沒有涉及虞姬的結局。以常情度之,虞姬不可能活下來,否則就不會有民間口耳相傳的虞姬自刎情事,就不會至唐時尚有「項羽美人冢」的地望方位。垓下一戰,四面楚歌聲中,飲劍楚帳只能是虞姬惟一的結局。 通說以為:「霸王別姬」故事,反映的是虞姬和項羽感天動地的愛情;楚霸王英雄末路,虞姬自刎殉情。這悲情一瞬,已定格在中國文學的字里行間,定格在中國戲曲的舞台上,成為中國古典愛情中最經典、最盪氣回腸的燦爛傳奇。 對歷史事件的追根溯源,揭破真相,只能依賴於對原始文本的讀解。 仔細玩味虞姬的和歌,從中發現了這個愛情故事的疑點。 「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頭兩句是客觀紀實,同時也是虞姬即將抒發感慨的情境鋪排。虞姬對形勢的判斷和項羽的疑惑是一致的——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可是,令人不可思議的是,虞姬對形勢的判斷居然直接導致了對項羽精神狀態直至未來命運的否定!大王您繼續戰斗的意氣已經到頭了,我也不願苟活了。虞姬憑什麼判斷出「大王意氣盡」了?僅僅憑項羽聞楚歌而「夜起,飲帳中」嗎?如果這是激將之辭,以自己不願苟活激勵項羽繼續戰斗,那麼項羽和諸將的反應就不應該是「泣數行下」,「左右皆泣」,而應該是怒發沖冠,決一死戰。這里我們可以看出話語的煽動力和傳染性,虞姬精心設計的「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這一情境鋪排所產生的奇妙效果——它真的讓項羽和諸將失去了決戰的勇氣! 虞姬的態度是非常奇怪的。作為項羽最寵愛的女人,當項羽遭逢末路,但尚未完全失敗的時刻,她應該挺身而出,激勵項羽,而不是附和項羽「時不利」的藉口,誘惑項羽在惡劣的形勢面前低頭。畢竟項羽才三十餘歲。她深知項羽一生百戰,出生入死,也曾有過「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從而擊敗秦軍,起死回生的經典戰例,也曾有過以三萬人殺漢卒十餘萬人,逼迫劉邦數十騎逃跑的經典戰例;可是此時,虞姬非但不用以前的類似處境鼓勵項羽,恰恰相反,反而哀嘆「大王意氣盡」!此刻項羽身邊尚有八百餘騎,俱是精兵良將,無不以一當十,即使打不過劉邦,起碼可以保護項羽全身而退,以圖東山再起。事態的發展也驗證了這一點。項羽突圍而出,到了烏江邊,於是項王乃欲東渡烏江。烏江亭長檥船待,謂項王曰:「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十萬人,亦足王也。願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 可見項羽不是沒有渡江生息的機會,只是項羽固執地認為「天之亡我」,不願渡河,「乃自刎而死」。虞姬為什麼不等所有的機會都用盡,再無生路時殉情,就這么匆匆忙忙就判了項羽的死刑呢? 虞姬這首被人贊譽為「堅貞愛情結晶」以及我國最早的五言詩(南宋王應麟《困學紀聞》)的和歌,就這樣散發出了可疑的氣息。我甚至懷疑她是劉邦效法西施而派往項羽身邊的美女間諜。以劉邦的智力和行事風格,以項羽的「婦人之心」和不聽勸諫剛愎自用的性格,這是完全可能的。可是史籍漫漶,不僅劉邦、項羽、虞姬的籍貫之間找不出絲毫的蛛絲馬跡,就連虞姬最早追隨項羽的時間也無可考了。 [編輯本段]二、成語 霸王別姬 詞目 霸王別姬 發音bà wáng bié jī 釋義 姬:指西楚霸王項羽的寵妾虞姬。形容英雄末路的悲壯情景。現多比喻獨斷專行,脫離群眾,最終垮台。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記載:霸王項羽在和漢高祖劉邦奪封建統治權的戰爭中,最後兵敗,自知大勢已去,在突圍前夕,不得不和虞姬訣別。 事例 不是有一出戲叫《~》嗎?這些同志如果總是不改,難免有一天要「別姬」就是了。 ★毛澤東《在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用法 作賓語、定語;指強行辦事。故事 楚漢相爭時,西楚霸王項羽在和劉邦為了爭奪帝位,進行長達十幾年的戰爭。最後項羽在烏江兵敗,自知大勢已去,在突圍前夕,不得不和虞姬決別,最後自刎身亡。 [編輯本段]三、京劇《霸王別姬》 霸王別姬是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表演的梅派經典名劇之一。主角是西楚霸王項羽的愛妃虞姬。 秦末,楚漢相爭,韓信命李左車詐降項羽,誆項羽進兵。在九里山十面埋伏,將項羽困於垓下。項羽突圍不出,又聽得四面楚歌,疑楚軍盡已降漢,在營中與虞姬飲酒作別。虞姬自刎,項羽殺出重圍,迷路,至烏江,感到無面目見江東父老,自刎江邊。 此劇一名《九里山》,又名《楚漢爭》、《亡烏江》、《十面埋伏》。清逸居士根據崑曲《千金記》和《史記·項羽本紀》編寫而成。總共四本。1918年,由楊小樓、尚小雲在北京首演。1922年2月15日,楊小樓與梅蘭芳合作。齊如山、吳震修對《楚漢爭》進行修改,更名為《霸王別姬》。 《史記·項羽本紀》記載:霸王項羽在和漢高祖奪封建統治權的戰爭中,最後兵敗,自知大勢已去,在突圍前夕,不得不和虞姬訣別。 梅蘭芳由《史記》中,「不得不和虞姬訣別」引發聯想,創下此劇。劇中虞姬共六個唱段,其中著名的《看大王在帳中(虞姬)》等。 虞姬選段: 《看大王在帳中(虞姬)》南梆子 看大王在帳中和衣睡穩,我這里出帳外且散愁情,輕移步走向前荒郊站定,猛抬頭見碧落月色清明。(中道白略)適聽得眾兵丁閑談議論,口聲聲露出了離散之情。 《勸君王飲酒聽虞歌(虞姬)》二六 勸君王飲酒聽虞歌,解君憂悶舞婆娑(suō)。贏秦無道把江山破,英雄四路起干戈,自古常言不欺我,成敗興亡一剎那,寬心飲酒寶帳坐,且聽軍情報如何。 視頻可以再土豆網上看的到

② 虞美人的劇情簡介

新編越劇《虞美人》將人們耳熟能詳的「霸王別姬」故事首次搬上越劇舞台,以虞姬的視角重新詮釋,匯入新的創意和情節。戲中,劉邦的謀士張良成了虞姬情同手足的義兄,在失散多年後相逢於鴻門宴上,但兄妹卻已各為其主,分別歸屬漢、楚兩個敵對的陣營,並由此引發出了夫妻情、兄妹情等錯綜復雜的矛盾沖突,引出「醉別」、「索劍」、「夜歸」、岩尺「悲歌」等一連串情節,戲里無論是金戈鐵馬的群眾場面,圓慎還是慷慨悲壯的四面楚歌,都給人一種疏星殘月、大雪悲風的壯闊畫面,交匯出一曲氣勢恢弘的歷史悲歌。
項羽的愛姬、原是沭陽鄉野的虞家小妹,她的義兄姬公子,就是當年刺秦、後為劉邦謀士的張良、鴻門宴張良被綁,虞姬驚見義兄,刀下相救。四年後,西楚霸王被漢軍圍困在垓下,橘棗敬危在旦夕。項羽不忍虞姬死在戰場,裝醉逐姬。虞姬出帳,夜遇張良,張良以兄妹真情勸她留她。虞姬拒不投漢,視死如歸,夜回楚營。項羽見虞姬歸來,熱淚滾滾。忽聞四面楚歌,虞姬為斷項羽後顧之憂,慨然自刎。壯烈死猶生,千古虞美人。

閱讀全文

與戲曲電影虞美人是什麼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為什麼漫威之前是派拉蒙電影公司 瀏覽:293
1g的電影要多少流量 瀏覽:157
pr怎麼添加電影片頭效果 瀏覽:332
美女與野獸動畫電影中文版免費 瀏覽:868
如何把資料電影刪除 瀏覽:734
有一個類似男超體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666
虎牙直播看電影能賺多少 瀏覽:130
好萊塢美女明星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36
十步追蹤電影最後怎麼了 瀏覽:719
小李子的電影有哪些電影 瀏覽:989
溫暖的抱抱電影票房多少了 瀏覽:14
求好看功夫電影下載 瀏覽:541
獵魔人電影免費觀看完整 瀏覽:609
虐心片段古裝電影有哪些 瀏覽:394
香港國際電影節票價為多少錢 瀏覽:623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電影怎麼看不了 瀏覽:233
貓眼電影怎麼在線觀看 瀏覽:875
sm類型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441
謝霆鋒得電影有哪些 瀏覽: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