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求羅馬帝國的電影,斯巴達的也可以
《凱撒大帝》《奧古斯都》《賓虛》《斯巴達克斯》《羅馬帝國淪亡錄》《高盧英雄大戰凱撒》,《埃及艷後》《角鬥士》《耶穌受難記》,《暴君焚城錄》,《不列顛女王》,《提圖斯》,《匈奴王阿提拉》,《最後的兵團》《羅馬之戰》
❷ 一篇「RUC思享」推文引出的隨筆
我對自己度過本科四年的方式並不滿意——確信這是不可多得的好時光,但自己並沒有太好地把握住它。造成這一遺憾的其中一個原因,我想應該是我太少借鑒前輩們的經驗,這是做出合理李畢規劃不可或缺的基礎信息呀。其實我也該慶幸,至少在整整兩年的時間里都愣頭愣腦的短視的我,最後居然還得以順利地保研,已實屬幸運。獲取前輩經驗的一條有效途徑便是看公眾號「RUC思享」的推送,這個公眾號對外無門檻開放著大量的相關資源,然而我卻長期對其一無所知,關注了之後也一度不屑一顧,只有在曾經打算出國時狹隘地將它作為獲取出國申請信息的工具使用。
思享大都出自大四學生之筆,文章中有他們對各自本科生活的回顧、思考,以及他們基於自身的經歷得失總結出的經驗和真誠提出的建議。早一些看幾篇這樣的文章,就會對本科四年的生活有一個整體性的了解,對哪些准備需要提前做心裡有點數,也十分有助於自己抓住大學能夠提供的、但往往是一閃而逝的各種寶貴機會。更重要的是,走向各種道路的前輩們,會為我打開未來的更多可能;以不同方式優秀著的前輩們,會令我欽佩、成為我的榜樣,鼓勵我在大學期間在自我成長方面絕不懈怠。
如今自己開始認真閱讀簡歷優秀的同輩推出的思激衫享了,雖然於自己的本科四年已無助益,但能夠讓我看到周圍同學度過本科的各種樣態,能夠讓我一窺這些在各項指標(專業gpa、英語成績、科研、比賽...)上數字耀眼的人具有哪些可能與其「成功」相關的特質。
【思享·人大·第531期】戴浩霆:決定選中什麼,放棄什麼,至少跟得到選擇的權利一樣困難
昨天推出的戴浩霆的明擾腔這一篇我尤其喜歡。幾乎每個寫思享的人都會寫到自己大學四年的前進軌跡,而戴的格外吸引人——他在記敘中恰到好處地穿插了當時的心態感受和事後的睿智總結。由於專業差異造成的鴻溝,金融專業的戴的實習經歷和面試體驗本難以激起我的共鳴(我是社會學專業)。他或許提前預見了自身經驗的特殊性,為了使自己的這篇分享能夠對盡可能多的人來說都是make sense的——性格中使萬事都make sense的沖動大概會驅使他在寫作中也再三考量、精心安排吧,最後他為我們呈現出的這部分的內容,成功地以自己這個特殊的個案,為所有讀者都展現了一個人是如何在實習前後認識自我、思考未來、體驗工作,構想、探索和搭建通往將來職業的道路的。最後的實習申請和面試經驗也總結地比較到位和實在。
該文最動人的部分莫過於第三章節:申請、跳船和敦刻爾克。申請中的一個段落(見下段)照亮了這一整節的內容,關於他的潛能是如何在壓力下被激發的一段描寫,充滿了動人的張力。申請截止前的致命十二小時,緊張的節奏、驚人的高效潛能,彷彿可以聽到他綳緊的神經發出的顫音,「腸粉+維他檸檬茶+紅豆雙皮奶」的清晰記憶和詳細記述,明明白白地告訴讀者,這十二小時內留下的記憶有多麼深刻。「我是完全沒有找留學機構的,因為非常清楚他們賺的就是信息不對稱的錢,而我有獲取信息的能力,我不需要花這個錢」,這段話的因果邏輯中流露出的對自我能力的胸有成竹居然令我有了「肅然起敬」之感。
「但是壓力下潛能被徹底激發出來的感覺也十分美好:港交所校招二輪面試是1月6日下午4:40,MIT的 ddl是1月7日凌晨4:00,但當天面完之後我還有一篇文書沒寫、一篇推薦信沒交、兩個video questions沒有錄。我是在紅磡火車站吃麥當勞的時候聯系老闆交推薦信的,接著在當天末班廣九直通車上解決的那篇文書。晚上大概十點半從廣州東站出來,坐地鐵到家樓下先吃了腸粉+維他檸檬茶+紅豆雙皮奶,進門衣服都沒換接著錄了那兩個視頻,三點多submit的。」
從平日生活中生發出的感想成為了他做出跳船決定的重要基礎——廣深之間人少的那條路風光更綺麗。看過的電影《敦刻爾克》、看過的書《孫子兵法》也分別成為了他做出決策的感性與理性資源。我想戴就是那種感官和大腦時刻都在線,活躍地感受和思考著所處的環境、所聽見和看到的東西以及所做的事情。這種生命狀態——有時昂揚有時沉潛,但始終積極活躍——正是我所期許自己能夠達到的,在每一日的生命實踐當中。
他贏得我好感的最關鍵一點是他的文筆。作為一個玩轉數學模型的男生,他能夠邏輯清晰地記述、分析和總結並不令人意外,打動我的是他用來抒發情感的、以簡潔的語言渲染出來的氣氛、構建起來的意象。(以下是戴文中的動人片段)
(1)「總之,這一年似乎有無數的可能性,它們都能夠幫我更好地培養mkt making需要的技能,或者更好地為去讀master做准備。很奇怪的是,我在學校里的時候從來沒有看見過這么多的可能性。而現在,深圳灣公園的日落真的好溫柔。
(接上段)「Until, in God's good time, the New World, with all its power and might, steps forth to the rescue and the liberation of the old.」
(2)「大學課堂裡面學到非常多東西,但最感動最震撼的一刻還是2019年秋季陳濤老師《電影導論》講解演員調度時播放的賈樟柯《山河故人》結尾。山河和故人兩個詞,在中華文化里別樣厚重。隨著呼應開場鏡頭的Go West響起,年近半百的沈濤,用雪中獨舞的方式,把二十載燃情歲月拋灑進了漫天的皚皚白雪中,黑屏,closing credits開始滾動。公教1204從未讓人感覺如此遼闊過。
(接上段) 這種感覺再一次出現在7月13日22:09,我按下了那封給MIT的跳船郵件的發送鍵。」
通過一篇推文就對戴產生欽佩,當然也希望自己能從值得欽佩的人身上學到點什麼。在他身上所看到的「特質」實則是常常出現在各色「厲害」的人身上的特質,只不過他集中了尤其多這樣的特質。
戴給眼下的我最大的啟發便是,該如何做出選擇,尤其是在涉及人生道路的選擇上。光問「我想要什麼要的生活」是不夠的,還必須追問的是:「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我的性格適合什麼,在內心最深處的熱情和渴望的驅使下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這樣的我想過的生活是什麼樣的」。獲得對自我的這些認識是需要有意識地去長期探索的——在一次又一次的經歷和感受中著力反思這個問題,否則為何我活了二十幾年依然對此知之甚少呢。兩年後是否讀博的這個決定,以及今後的更長遠的目標,我想在對自我的認識的基礎上做出。確立了足以稱之為信念的目標之後,我會更多地運用工具理性,去努力達到它。
❸ 虛擬現實技術能為人類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隨著計算機和互聯網在人們生活中的不斷普及,它們所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大,漸漸地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今人們在家裡就可以上班、上學。慢慢地人們希望電腦給予我們的不再是冷冰冰的屏幕,而希望它能活起來,讓我們感受一個真棚皮實的世界。虛擬現實技術正是符合了這個要求的產物。
大家可能都玩過電子游戲,在很多電子游戲裡面你都要充當一個角色,既可以過關斬將,也可以駕車飛奔。很多製作得非常好的電子游戲不但可以給我們許多真實的感受,還能夠激發我們的智慧。實際上電子游戲就是一種簡單的虛擬現實。
可是如今的虛擬現實離我們所要求的還差得遠。盡管計算機可以產生很逼真的三維圖像,但是我們還是知道那不是真的,我們面對的計算機仍然是一台冰冷、死板的機器,它所給予我們的除了各種信息外,並不能帶給我們多少坦李真實的感受。屏幕上出現一朵鮮花,我們聞不到它的芳香,更不要想像可以用手去摸它,伸出手去我們碰到的只能是硬硬的屏幕。
美國著名電影《黑客帝國》大家都看過吧,這部電影就是因為它離奇的對未來的幻想而贏得了眾多的影迷。這部電影設想未來的人類可以完全生活在虛擬現實中,每個人只要躺在那裡就可以感知到豐富多彩的世界。看完電影之後我們就會想這會不會成為現實呢?或許未來的納米機器人會給我們答案。將納米機器人放在大腦與所有感覺器官(即眼睛、耳朵、皮膚)的每一個神經元連接的位置,它就能夠抑制所有來自真實感官的信息,並以虛擬的適當信號來替代它們。科學家預計,利用上述技術,人類將進入一個虛擬現實環境。植入人體的納米機器人將產生替代真實感覺的感官信息流,於是創造出一個身臨其境的虛擬環境。這就將之前的幻想,變為了現實。
這一技術的應用,將使我們能夠與其他人(或者模擬的人)一起進行鏈信差虛擬現實的體驗,而無須在人腦中事先置人任何設備。不僅如此,這種虛擬現實將與現實一樣真實並且更加地方便,你無須給朋友打電話,就能與之相聚在巴黎的咖啡館,或者一同漫步在虛擬的地中海海灘。在家裡打開電腦,然後躺下來就可以攀登珠穆朗瑪峰,游覽金字塔,甚至進行太空旅行。總言而之你可以做你一切想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