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女機器人的電影名叫什麼
女機器人的電影名叫《阿麗塔:戰斗天使》。
在26世紀的世界中,上等人住在浮在半空中一個名叫撒冷的空間站里,而平民百姓則在廢土一般的地表鋼鐵城中生活。鋼鐵城裡人類與機械改造人共存,弱肉強食是鋼鐵城中唯一的生存法則。
鋼鐵城中著名的改造人醫生依德在一個垃圾場發現了一個半機械少女的殘軀,他將其改造成為有著機械身體的少女,依德為重生的少女取名阿麗塔。
阿麗塔失去了過往的記憶,猶如新生兒一般對世界充滿好奇。她遇到了街頭少年雨果,兩人互生好感。天真爛漫的阿麗塔偶然間發現自己有著驚人的戰鬥力,而她在面對廝殺的過程中,慢慢恢復了記憶,也開始想起自己的使命。
評價:
《阿麗塔:戰斗天使》的故事線沒有太多可圈可點之處,在阿麗塔和雨果陷入戀情後,甚至讓觀眾看得有些心煩。
好在這樣的片段不算多,影片更多的是酣暢淋漓的獵殺片段,以及讓人彷彿置身現場的機動球大賽。主創用最前沿的視效技術,讓CG技術和真人完美融為一體,看到最後幾乎分不清楚真人和動畫的邊界在哪裡。
B. 如何評價《阿麗塔:戰斗天使》的特效水平
《阿麗塔:戰斗天使》是由《阿凡達》原班團隊打造,卡神詹姆斯·卡梅隆擔任編劇及監制,鬼才導演羅伯特·羅德里格茲執導。
卡神在科幻電影以及乃至整個電影界都是封神一般的存在。凡是看過《阿凡達》的都對卡神電影的視效水平念念不忘。
《阿麗塔:戰斗天使》改編自日本漫畫家木城雪戶的代表作《銃夢》。電影主要聚焦在漫畫中第一部的前三本內容.
這次的《阿麗塔:戰斗天使》的3D立體感絕對是更加真實與立體。其次,在人物形象上阿麗塔是維塔工作室創造的第一個由CG技術與真人結合塑造的類人類角色,光是阿麗塔的一隻眼睛就用了830多萬個像素製作。
為了讓人物看起來真實不假,維塔工作室還給阿麗塔的面部每一個毛孔都植入了絨毛,光是面部及耳朵上有將近50萬根「桃色絨毛」。
C. 對於《阿麗塔》這部電影你怎麼看
《阿麗塔:戰斗天使》這部科幻動作片,由羅伯特羅德·里格滋執導,卡梅隆監制出品的,根據日本漫畫家木城雪戶的小說《銃夢》改編,由羅莎·薩拉扎兒,克里斯托弗·瓦爾滋等領銜主演,可謂是大咖雲集。
這部電影怎樣,從以幾個方面來看:
一、票房成績
1、北美票房撲街
在北美市場票房成績並不理想,可以稱得上是撲街,總票房沒超過8460$萬,摺合人民幣也就五六億人民幣,可能美國大片眼光布局重點不是本土,而是全球票房,從北美票房成績來看,北美觀眾觀影熱情並不是很高。
2、中國票房利好
再來看中國票房成績,於2019年2月22日在國內上映,上映48小時,票房已經3億多,評分也是高的很,淘票票評分9.0,貓眼評分9.0,在同檔期影片中獨占鰲頭,超過了比較火爆的《流浪地球》首日票房記錄。從國內票房成績來看,還是很受國內觀眾喜歡,很多人稱贊老美的電影特效技術就是牛掰。
二、真人表演與CG技術完美結合
再來說《阿麗塔·戰斗天使》,這部電影的觀看點,主要觀看點還是特效技術,這是一部真人表演與CG技術完美結合的科幻電影,觀眾能夠看到人物特效的許多細節,從「動作捕捉」直接升級到「表演捕捉「,為了展現更多面部細節,阿麗塔也是經過了幾千次的整容,才有銀幕上的美女機器人,可謂是每個細節都很完美逼真。
三、「現象級」場面,引領科幻潮流
相信很多觀眾都是沖著卡梅隆這個國際大導來的,雖然不是卡梅隆本人導演,但是作為監制,卡梅隆為了這部科幻電影也是傾心傾力,親手繪制了整部電影的畫面藍圖,前前後後跟原著木城雪戶溝通很多次,不斷探討更新創作想法,為此搭建了佔地77000平方英尺的城市場景,共花了四個多月的時間,這也是電影裡面很多鏡頭都是實景拍攝的原因。
總的來說,這部科幻電影還是值得一看的,畢竟也是良心製作,國際大導一出手肯定是不平凡的,總有能讓你get到的觀影感受點。
用下回答別人的回答,回答你。
奔著卡神去刷的《阿麗塔:戰斗天使》,只能說低於預期,注意卡神只是編劇、監制,導演是鬼才導演羅伯特·羅德里格茲。下面說說我的感受。
特效方面:繼承了卡神的一貫作風,各種場景、道具、造型、服飾等等精細到爆表。比如天空之城撒冷、鋼鐵城、阿麗塔的狂戰士身體、一襲紅衣的蜘蛛女、扎潘及他的大馬士革刀等等做的都栩栩如生。據報道:光是搭建鋼鐵城就花費了四個月的時間、渲染用的計算機就有3000台。單單就特效來說,電影無可挑剔,幾近完美,可以算上是一場視覺盛宴。
劇情方面:只能說,哎!!!阿麗塔的成長也太突兀了一些,就像開掛一樣,突然回憶起以前的戰斗畫面,就無敵了,感覺人物沒有厚度,像紙一樣薄。也許是時長所限?那就別大篇幅的展現與男主雨果的「美式青春劇情」啊。送巧克力,領著玩玩,被揩油就簡單的淪陷了?就愛的死去活來了?也太好泡了吧!到最後取得了冠軍,刀指天空之城,以為終於要打大boss了,發現劇終了,沒了,演完了……仔細想想兩個小時好像沒有什麼值得回憶的。總之,阿麗塔的劇情看著感覺像白開水一樣,沒有激情,沒有感動,沒有淚點,就是一部爆米花電影,難關在北美撲街。
昨天剛剛跟老婆孩子一起看了這部電影,下面就來說說我對這部電影的看法。
首先要說如果不是原著漫畫黨,也不關心什麼卡神大作等等這些影片本身之外的標簽,單純作為一部好萊塢大片來看這部電影還是不錯的。像我老婆和我閨女這種沒看過漫畫也不知道卡梅隆是何方神聖的純小白看完之後都覺得電影不錯,很精彩。就我本身而言,因為之前看評論評價給的都很低,所以也沒報太大期望,看完之後反而覺得不像想像中的那麼差。網路上那些吐槽所謂劇情單薄,BUG太多什麼的,大都是跟卡梅隆之前比如《終結者2》、《異形2》或者《阿凡達》這類驚天神作做的對比。如果標准放寬一些,把卡神的標簽去掉,這部電影還是蠻不錯的。
但問題就出在這是一部打上卡梅隆標簽的影片。記得在很多年前就有報導說詹姆斯卡梅隆對日本漫畫《銃夢》情有獨鍾,要專門為它拍攝一部電影。作為一個漫畫迷,當時看到這個消息我還著實歡呼雀躍了一把。相信還有很多朋友也和我一樣,都在期待著這部電影。但是在看過這部電影之後,我真的沒法把它和卡梅隆聯繫到一起。如果不是網上的評論給我提前打了一針預防針,恐怕我也得在網上大肆吐槽一番,原因只有一個——這部電影真的太平庸了。
首先是影片中的愛情線實在有點兒尬,男主的存在除了為最終boss拉拉仇恨之外既對劇情沒啥影響,也無法對阿麗塔的成長起到什麼至關重要的作用,著實有點兒多餘。
然後就是電影的主線也就是阿麗塔的成長過程,在我看來其實就是開掛。在心理層面其實阿麗塔在影片最後和影片開始相比並沒有什麼質的改變。所謂的成長無非就是各種格鬥技能和記憶的覺醒,機器軀體的升級。對於低年齡段的觀眾這種成長可以接受,但是對於成年人來說,這是偷換概念。因為我們都知道只有對自己,對世界有更深層次的認識才能稱得上成長。
最後就是整個劇情太過平淡,雖然也有燃點但放在整部電影裡面還是不夠。最終boss戰跟玩一樣,還沒開打就結束了,真的不過癮。
以上就是我對《阿麗塔 戰斗天使》的看法,也許這部電影只是一個系列的開始,也許隨著後續電影的上映,劇情等各方面都會漸入佳境,誰知道呢~我們還是相信卡神,拭目以待吧。
D. 阿麗塔·戰斗天使:人性的救贖
近年來,賽博朋克這樣反烏托邦式的主題在電影里的呈現越來越多,而正是因為許多這類題材的好電影都在探討未來的社會和人性,所以讓觀眾們對這類電影抱有更大的興趣。
而這次,由羅德里格茲執導、詹姆斯·卡梅隆編劇的賽博朋克電影《阿麗塔:戰斗天使》上映。如此強大的陣容團隊,吸引我懷著期待觀看了這部影片。
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引人入勝的矛盾沖突、生動飽滿的背景渲染、嘆為觀止的特效製作……不得不說,又是一部讓我喜愛的電影!
影片中幾對矛盾對立面無不給影片添加了戲劇性的沖突:
1.鋼鐵城和撒冷
住在鋼鐵城的人們一心想通過努力賺錢而走向天空中那個神秘的存在——撒冷,而殊不知他們都是被當作廢品而從上面扔下來的。
去撒冷,這條線索貫穿了整個電影。雨果白天是陽光少年,卻在晚上化身肢解機械零件的黑衣人。他的一切所作所為,都是為了這一個目的。這個目標貫穿了他的一生,他也因這而死。不僅是他,阿麗塔也想去撒冷從而解開她的過去並摧毀它……
2.鋼鐵城人民和諾瓦
鋼鐵城的人民雖然被撒冷摧殘而拋下,但他們的大腦是真實的。縱然他們的手臂、腿腳,亦是身體都是以機械組成的,但他們依然擁有自己的思想和境界。阿麗塔雖然全身都被替換為機械,她依然能在邪惡勢力傷害無辜時挺身而出,依然能告訴自己不能坐視不理;雨果經歷生死後仍懷著對撒冷的嚮往,想要去到那個「天堂」……
不同於鋼鐵城人民的是生活在撒冷的「人」(以諾瓦為代表)。他們的大腦都被換成了沒有思想、沒有情感的晶元,還要通過研究擁有別人的大腦而活下去。雖然他們的身體是血肉之軀,但他們沒有思想,那與機器人有什麼區別?
1.藝術性的畫面
羅伯特·羅德里格茲,一個響當當的名字。影片中的畫面可以說是非常矛盾卻又極具藝術性美感的。在大廣角鏡頭或者遠景時,導演往往注重的是夢幻般的構圖和色彩——撒冷以及鋼鐵城的景色都是如此。但在近景時卻又可以看到明顯的邪惡情感(這也正印證了賽博朋克風格電影的反烏托邦式主題)。最具代表的場景是阿麗塔第一次與反派格魯依什卡搏鬥時,出現的紅衣女反派。她原本是以一個美麗女子外表出現的,在開始打鬥時突然露出全身的機械裝置,觀看時便能感受到一種邪惡的美感。並且當她蹬上牆角時,對阿麗塔的嘶吼和那如同蜘蛛般的一幕,極具暴力的美學。
2.高科技的動作捕捉技術
阿麗塔最具有少女氣息的便是她那雙大眼睛,但她的表情、動作都是由真人動作捕捉而完成的。不論是她的頭發在打鬥時自然的擺動,還是每一根睫毛的真實性都值得稱贊,那雙大眼睛不管如何看,都是一雙真正的眼睛!
3.近乎完美的特寫部分
這部影片不管看哪一幀,都是一種欣賞。影片里最考驗技術的兩個特寫部分,第一個是阿麗塔在地下與格魯依什卡決斗時的躲避鉤爪,第二個是賽場和屋頂上的生死追擊。這兩個特寫部分非常考驗質感,但事實證明,這些部分都近乎完美。而最後阿麗塔與雨果生死分別的場景,考驗的是構圖、色彩的渲染,無一不需要表現出當時生死之中兩人的依依不捨。羅德里格茲做到了,這才是真正的大導演!
三.故事背景渲染和主角的聯系
近年來,關於人類未來的電影數不勝數,每個電影里都幾乎有相同的元素:隨處可見的高科技。比如《頭號玩家》里的世界觀便以虛擬游戲為中心,而這部電影中的「撒冷」和「機械」便是主題。
不得不說,卡梅隆的編劇功底還是非常強的。電影巧妙地在剛開始便插入了這個龐大的世界觀的介紹,從阿麗塔疑惑地醒來,到依德為她介紹這個世界,再到偶遇雨果後雨果給她的講解……這一切看上去簡單的劇情,都被巧妙穿插,從而讓觀眾輕易地明白電影中要表達的龐大世界觀。
在所有好的電影中,之所以主角們會被稱為主角,是因為他們都有共同的目標,而這些目標將他們聯繫到了一起。這部電影中,雨果因為想去撒冷而與維克多達成了利益關系,綺蓮由於想回到撒冷也與維克多成為「盟友」;阿麗塔因為想揭開撒冷的秘密而與雨果緊密聯系,又因剛開始依德對她的阻止從而產生了矛盾……這樣的故事背景渲染和聯系,不會讓觀眾們看的莫名其妙,也不會由於突然的轉折而奇怪。這才是一個好電影需要的。
1.親情線
影片開頭,第一個與醒來的阿麗塔見面的便是和善的依德醫生。他為阿麗塔完善了機械身體機能,他將自己對已故女兒的愛全盤投入於阿麗塔身上。剛開始,對於女兒想要伸張正義、更加強大的要求他通通拒絕,作為一個父親,他想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女兒的安全——為了阿麗塔的安全。他們的觀點不止一次達到了完全不同。但隨著劇情不斷地推進,阿麗塔在他夜晚成為賞金獵人時的壯舉,在酒吧中正義凜然的舉措……這一切都讓依德對阿麗塔慢慢改觀,也慢慢接受阿麗塔。他們對於對方的愛,是非常值得歌頌的。
2.愛情線
本片的愛情線可以說是最令人感動的線路,也是觀眾們最喜愛的線路。阿麗塔是年歲近300、全身都是機械組成的改造人,而雨果則是個年輕有志的少年;阿麗塔的目標是摧毀撒冷,而雨果一生的目標都是去到撒冷;阿麗塔從不容忍任何與惡勢力沾邊的行動,而雨果卻為了掙錢在夜晚拆改造人的零件……
這部影片最值得稱贊的便是,阿麗塔和雨果兩人的愛情是在種種矛盾沖突中產生的。即便他們兩人的矛盾如此之多,他們依然不顧世人的說辭、不顧生死地想要在一起。正因為前面的鋪墊,當觀眾們看到他們終於在一起時才會如此欣慰,當觀眾們在結局時看著阿麗塔望著雨果從管道上跌入雲層才會如此心痛!
當雨果將阿麗塔帶上教堂頂端時我就明白,阿麗塔已將雨果深深影響,雨果也已經將阿麗塔當成生命中重要的人,願意和她分享自己的夢。這樣強大的情感渲染和鋪墊,實在是值得稱贊。
3.友情線
影片中的主線無疑都是溫暖人心的,友情線也一樣。當丹治因為雨果為了阿麗塔而不幹曾經拆解零件的事時,他氣憤不已,兩人甚至在街上打起架來。但等到賞金獵人扎潘尋找雨果想要陷害他時,看到朋友陷入危機,丹治的第一反應便是偷襲扎潘並讓雨果快跑。真正的朋友便是這樣,前一秒還在爭吵,後一秒就為你兩肋插刀。
1.階級思想
影片最大的轉折,便是扎潘故意傷害並陷害雨果成為了賞金獵人的目標那一部分。這一段非常真實地反映了賽博朋克的反烏托邦思想,也更體現出了社會階級的主題。
首先,扎潘故意陷害了雨果,導致雨果成為了罪犯。之後扎潘便可光明正大地殺死雨果,並且還能領到屬於自己的賞金。這樣黑暗的社會難道不現實嗎?
其次,鋼鐵城的人民無法上去撒冷,那個地方只能存在於他們的幻想中。只有被解剖,才能去到天空中的撒冷。這難道不是典型的階級固化嗎?
並且,鋼鐵城的居民無法與諾瓦溝通,一切都是由維克多轉述執行。這難道不是階層隔離?
電影中一切的劇情,可以說都露骨地揭示出了現實的黑暗和階層中的種種問題。不得不說,影片對於「反烏托邦」的主題敘述得很好,也能在潛移默化中表達它的主題。
2.人性的救贖
在感天動地的愛情線中,阿麗塔對於雨果的救贖是顯而易見的。他們倆的愛,使雨果金盆洗手,不再干曾經的事。最後雨果與阿麗塔在生死之際,雨果告訴她「謝謝你救了我」……這也正是影片想表達的「人性的救贖」觀念吧。
而且,綺蓮也正是被阿麗塔這樣堅韌的性格感動,她也決定放棄去撒冷的機會,從而成為一個不再做壞事的人。這也是阿麗塔對於其中人物的第二個救贖,她讓綺蓮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且去改變她,變得更加富有人性。
同樣,依德也是如此被阿麗塔救贖……
影片緊緊地圍繞「救贖」二字展開,深刻地展現了關於人性這深刻的話題。
再好的電影,也有一些值得改進的地方。
電影里綺蓮的情感轉變有些牽強尷尬。她原本可以說是個徹底的反派,與維克多這個邪惡勢力的執行者處於盟友的關系。但突然地,在看到阿麗塔與瀕死的雨果深情對話時,維克多打來電話問她是否找到阿麗塔,她卻騙維克多說沒有。她在電影里的形象是個母親,也是依德的前妻,有些人可能會說她作為一個母親還是擁有人性的,看到阿麗塔的種種努力,她被救贖了。但既然她擁有人性,為什麼在「被救贖」之前,她會做出那麼多壞事?影片中對於這個人物的飽滿度交代得還不夠,綺蓮的情感轉變有些突然。
我還認為格魯依什卡這個角色比較累贅,他完全沒有深挖的意義——因為當你深挖這個角色時,你會發現他一點故事都沒有。他純粹就是在電影中為了給阿麗塔製造麻煩的存在。格魯依什卡的能力也不是不能給綺蓮擔當,如果將他的裝備和武力加在綺蓮身上,似乎並沒有什麼不妥的地方。
並且,維克多的故事更是欠缺。在注重人物細節的影片中,這樣直接為老闆做壞事的人都會擁有一段不為人知的往事,電影中也應該加入一些他曾經的故事,這樣才能讓觀眾明白他是為什麼成為執行者的,明白為什麼他願意成為這樣的人。而不是只是將他當作主角們劇情推進的障礙,一點深挖的可能性都不給。
E. 阿麗塔:戰斗天使這部電影講什麼故事呢,是那方面的故事呢
故事的背景設定在末世之後,人類重新建立了文明並開始向宇宙進行殖民地開發,重新建造了都市、政治體系、工業基地、太空基地(後來被廢棄,也就是電影一開始的廢鐵鎮)。後來,由於資源的剝削和分配不均勻,太陽系裡最大的殖民星球金星和木星爆發了戰爭,隨後將整個太陽系的殖民星球都捲入了進去。金星不僅開發出了狂戰士細胞並拉攏火星殖民地派出機甲術戰士(也就是阿麗塔的武術)來揉虐各個星球殖民地。隨後戰爭走向了和平,但是人類最高統治者決定斷開地球和外星球殖民地的聯系。在往後200多年,我們電影主人公阿麗塔的故事就在地球上展開了。
關於阿麗塔的武術-機甲術,據傳是融合了地球早期文明的詠春、泰拳和空手道等諸多武術為一體。屬於小型近身格鬥術,由於在殖民火星不久之後,人類就研發出了利用機械代替人體器官的技術,也就是所謂的變相的長生手段,在格鬥方面,原始的武術並不能對改造機甲造成傷害,所以近身格鬥術幾乎失傳。隨後,一個神秘的武術大師,他的武術橫掃火星,沒有任何(機械)人是他的對手。但是這個男人並沒有像李小龍一樣為自己的流派命名。此事,發生在電影《阿麗塔:戰斗天使》故事開始的300年前。之後,這個男人的門徒將這門武術命名為機甲術並發揚光大,機甲術開始在火星流傳開來,這期間,機甲術出了很多名人,做出了不少響當當的事情。並且建立了機甲谷。在隨後的宇宙大戰中,由於機甲術在戰爭中的不恥行為,戰後被火星統治者出賣給了敵對政府,隨後被復仇組織Orders逐一絞殺,機甲術幾乎失傳。
關於阿麗塔的身世,其實在原著漫畫中,女主的真實名字應該是加里,阿麗塔是加里幼年時在火星殖民地的小夥伴。在西版的漫畫翻譯中,翻譯者認為加里的名字過於普通,不如阿麗塔朗朗上口,所以在西版漫畫中,加里的名字被替換成了阿麗塔。為了方便大家了解,我們還是用阿麗塔的名字來進行復述。電影中阿麗塔的身世一直是個謎,在漫畫中也很少有描述,目前來看,阿麗塔應該是火星皇族,幼年患上了疾病,通過手術保留了大腦和軀乾的上半部,其他部分被機械所替代。隨後阿麗塔被送到了機甲谷學習了機甲術並參與了隨後的戰爭。但是不知道什麼原因,阿麗塔的身體破碎並被遺棄在了地球上的廢鐵鎮,隨後被博士撿走並開始了電影中描述的故事:尋找自己的身世、參加天空之城沙萊姆的鐵球競賽等等。
F. 如何評價《阿麗塔:戰斗天使》
《阿麗塔:戰斗天使》是由《阿凡達》原班團隊打造,卡神詹姆斯·卡梅隆擔任編劇及監制,鬼才導演羅伯特·羅德里格茲執導。
卡神在科幻電影以及乃至整個電影界都是封神一般的存在。凡是看過《阿凡達》的都對卡神電影的視效水平念念不忘。
《阿麗塔:戰斗天使》改編自日本漫畫家木城雪戶的代表作《銃夢》。電影主要聚焦在漫畫中第一部的前三本內容.
這次的《阿麗塔:戰斗天使》的3D立體感絕對是更加真實與立體。其次,在人物形象上阿麗塔是維塔工作室創造的第一個由CG技術與真人結合塑造的類人類角色,光是阿麗塔的一隻眼睛就用了830多萬個像素製作。
為了讓人物看起來真實不假,維塔工作室還給阿麗塔的面部每一個毛孔都植入了絨毛,光是面部及耳朵上有將近50萬根「桃色絨毛」。
G. 電影阿麗塔劇情介紹
《阿麗塔:戰斗天使》講述了身處末世,幸運重生的機械女孩為了改變世界而勇敢奮斗、踏上探索真相旅程的故事,該劇是宴稿根據日本漫畫家木城雪戶的小說《銃夢》改編的。
《阿麗塔:戰斗天使》是由二十世紀福斯電影公司出品的科幻動作片,由羅伯特·羅德里格茲執導,羅莎·薩拉扎爾、克里斯托弗·瓦爾茲、馬赫沙拉·阿里、詹妮弗·康納利聯合主演。該片於2019年2月14日在美國上映,於2019年2月22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阿則汪麗塔:戰斗天使》於2019年2月14日周四)正式在北美3790家影院公映,上映首日含提前場共拿下873萬美元,奪取北美單日冠軍。影片在2月15日周五)回落14%,單日票房孫祥仔再收748萬美元。2月16日周六)再收1160萬美元,比周五暴漲55%,影片在2月17日周日)下跌25%,首周末三天票房2780萬美元。計入周四)當天的票房收入,影片首周四天累計共收3650萬美元。
H. 《阿麗塔:戰斗天使》:酷炫特效無可指責,只想跟你掰扯掰扯故事
《阿麗塔:戰斗天使》(以下簡稱《阿麗塔》)於2019年2月22日在中國內地上映,憑借原作漫畫忠實粉絲們的熱情以及卡梅隆卡神的超強號召力,甫一上映就引來無數人流湧入影院,可是在第一日的上映之後,網上關於這部影片的批評及贊賞都再次呈現出兩極化口碑,可謂引爆網路。
截至目前(2.25),該片日票房佔比位居第一,是在愛國和中國科幻兩大旗幟的護航下一路乘風破浪的《流浪地球》的接近兩倍。
《阿麗塔》改編於日本漫畫家木城雪戶的代表作《銃夢》,由二十世紀福斯電影公司出品的科幻動作片,由羅伯特·羅德里格茲執導,羅莎·薩拉扎爾、克里斯托弗·瓦爾茲等聯合主演,講述了身處末世中,幸運重生的機械女孩為了改變世界而勇敢奮斗、踏上探索真相旅程的故事 。
從卡神於2005年將自己改編的劇本交給羅德里格茲開始算起,《阿麗塔》這部影片從籌備到誕生,總共經歷了十四年。據其網路詞條顯示,影片的拍攝周期是2016年10月17日至2017年2月9日,直到2019年上映,期間耗時近兩年,這也成就了《阿麗塔》絕對站在頂端的真人CG技術特效。
影片中使用的真人CG技術,讓阿麗塔毋庸置疑地成為了一個里程碑式的CG角色,毫不誇張的說, 她代表著電影技術的一個全新高度。
在詞條的製作幕後中提到這一技術的製作過程:
採用的動作捕捉技術,融合了真人動作,靈活的展現了戰斗少女阿麗塔的英姿 。高級視覺效果總監喬·萊特里對阿麗塔面部細節的創作過程進行了分享,他表示現在銀幕上呈現的阿麗塔臉部經過了高達5000次的更新再造,團隊曾通過五官各個部位的融合製作了200種設計 。
如果這些說法還比較概念化的話,那麼換個說法你可能會更加明晰:
整部影片動用三萬台電腦,八百位特效工作人員同時工作兩年,整體的渲染時間加起來達4.32億個小時。為了讓阿麗塔看上去像一個活生生的角色,特效團隊給她做了13.2萬根頭發、2000根眉毛、480根睫毛,而阿麗塔那一雙過分大卻又不失美感、與真人無差別的大眼睛就使用了830萬個多邊形製造而成。
而在二十年前,維塔工作室在構建《指環王》中的咕嚕形象時,這個眼神靈活到讓人驚嘆的角色,加起來全部也只使用了25000個多邊形。
同時為了創造阿麗塔這一角色,卡梅隆把動作捕捉技術和面部表情捕捉技術再次升級,採用了全新的「表演捕捉」技術。用這一技術可以同時記錄面部表情變化和肢體運動,從而超越了以往創造CG角色時的各種限制。正是這一技術讓阿麗塔展現出各種超越人類極限的高難動作,創造出各種精彩火爆的追逐打鬥場面。
也就是說,我們在熒幕上看到的這個與人類無疑、甚至在體能方面遠遠超過人類的形象,她並不是一個真的人,只是通過技術呈現出來的人。
也正是因為這樣,很多人對製作團隊耗盡心力、革新技術創作出來的了不起之處絲毫無感。這一點,毫無疑問是電影史的新里程碑,然而對更多的觀眾來說,用真人的表演、動用艱難的技術,只是為了塑造出一個類似真人的角色,然後將她放進人類的故事線中,未免有些多此一舉。
也正是因為觀眾對此的無感,讓他們在被特效震撼之餘,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故事上。這一看,就看出罵聲一片。無論是看過原著的原著粉,還是沖著卡神名頭來的人,都或多或少地表達了自己的不滿。
在豆瓣評分上,借著上映才四天的新鮮勁,影片評分一路跌到7.6分。
對於原著粉來說,原本冰冷混亂的世界觀被重新塑造,包裹上了一層溫情的外殼,甚至人物關系也被篡改,這對於他們心目中的臟科幻的記憶難免撼動太大。
在原著中,電影中的鋼鐵城原本被叫做「廢鐵城」,顧名思義,這里是破敗之地。在這里,充滿著人性的黑暗,破敗的接到殘破不堪,陰暗狹小的角落裡充滿著骯臟罪惡的行徑:人類常常一個不小心被偷襲,醒來就發現自己已經面目全非,身體和四肢都被取走,自己只剩個腦袋光禿禿地倒在地上,運氣好點,也只能被安裝上各種義肢,雖然本質上仍然是人類,但光是外表就已經足夠令人望而生厭。
而在電影中,被稱作鋼鐵城的地方,雖然居於大地,是最底層的存在,但依然一切井然有序,街頭上的攤販們遵紀守法,年輕人們活力四射地在街頭玩機動球,這一切都讓人無法忽視導演刻意製造出來的閑適安詳。
在北美上映時,這樣一個被包裝過的世界,依然要求觀影人群為13歲以上,可見原著中世界是怎樣的黑暗與混亂。
同樣,在原著中,原本是沒有Chilian(阿拉塔的母親)這個角色的,而男主角雨果(姑且算是吧)也同樣有著有血有肉的故事,反觀電影中,對這兩個人物的刻畫過於單薄,似乎僅僅只是為了敘事方程中那一個必要的因素才將這兩個人物草草拉出來安排了一段故事,尤其是阿麗塔和雨果之間的感情生的過於倉促,破敗地也過於潦草。
對於普通觀影者來說,酷炫絢爛的特效帶給視覺的震撼大之又大,但視覺的震撼畢竟是有限的,缺乏了人文的牽引更加讓這份特效所造成的沖擊不能長久。 我清楚地記得,就在我看到阿麗塔痛失雨果,在通往巨大的天空城上的管道上目光由悲慟轉向憎恨時,我忍不住坐直了身體,想著終於要殺上天上去了,就在我准備好了要看著阿麗塔炫酷地復仇的時候,一起看電影的人看看了手錶,對我笑:
好了,等著出下部吧。
我一愣,這才發現進度條已經走到了尾聲,好不容易醞釀好的情緒不尷不尬地卡在臉上,簡直讓人不敢相信。
當時自己的第一反映就是想到了《飢餓游戲》,可人家《飢餓游戲》雖然也接連出續集,但是人家的故事敘事既流暢又完整啊!
果不其然,出來就刷到一篇文,大概意思就是「又踩到一部超常超酷炫的預告片」……
這就好比你都准備好了放下手邊所有的事情等著故事講到高潮的時候,講故事的人一拍驚堂木「預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生生勾地人心頭一股無名火。氣急敗壞之下再回頭去想整個故事的脈絡,突然發現整個故事也就簡單地可怕,除了少年少女相愛之外,就是各種暴力打鬥的場面。
恩,視覺是享受了,腦子還是不高興。也難怪影片一在北美上映就遭遇票房滑鐵盧。
不可否認,《阿麗塔》在電影技術上是史無前例的存在,也不否認它拿到了一個絕好的IP,而這個領域在目前來看去探索的人還相對較少, 但是問題是,一部電影很難憑借特效成為經典,真正有核心的故事才會在許多年之後依然讓人無數次回看。
我們不苛求卡神在短短的一部影片的時間里將原作《銃夢》巨大的世界觀和人物背景都交代清楚,但起碼設置好沖突和人物角色才算的上對得起那讓人炫目的技術。
這是一部和市場、受眾、資本多方妥協過的產物縱有大神坐鎮,縱有特效加持,依然逃不了所有改編作品都會被詬病的宿命。
I. 如何評價阿麗塔.戰斗天使畫面以及劇情如何
《阿麗塔》迎合了一直以來好萊塢美式樂觀主義和個人英雄主義——主人公阿麗塔突然發現自己的與眾不同,然後肩負使命升級打怪。這並非是在影視改編中的退步,而是不同文化的呈現。畫面精緻漂亮,劇情緊湊刺激。
當阿麗塔那把正義之劍,刺向天空中的敵人諾瓦,讓人頓感酣暢漓漓,諾瓦的罪惡行徑將受到懲罰。電影在這一鏡頭中結束,讓觀眾不僅想像,這是否預示著還會有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