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曾經有一部電影是用紀錄片的形式假想二戰時德國遭到核襲擊的情形,因其過於真實而被禁播。有人知道名字嗎
一顆核彈 • 半桶戒指
——科幻紀錄片《戰爭游戲》
原片名:The War Games
中文片名:戰爭游戲
編劇/導演/製片:彼得·沃金斯(Peter Watkins)
出品:英國1965
[內容梗概] 1964年,在中蘇援助下的北越軍隊大舉攻入南越,蘇軍跨過柏林牆佔領西柏林,東西方兩大陣營頓時劍拔弩張,核戰一觸即發。英國政府一邊積極備戰,一邊教導人們怎樣應付核打擊,無奈普通人既無恰當科學防範知識,對他們而言最簡陋的防核設施也似乎太貴。然後核戰就爆發了:一顆戰術熱核彈降落倫敦附近的肯特郡,百萬人立即幸福地化為灰燼,活著的人們開始了漫長的人間煉獄。
以上當然是六零年代人們對於世界的想像。
二戰後,英國政府有過三次公然干預BBC(英國廣播公司)節目的事件,一次是1954/55年關於氫彈的報道,一次是1956年蘇伊士運河危機期間,還有一次,就是1965年關於彼得·沃金斯的這部電影《戰爭游戲》。該片本受BBC電視台委託而作,原是為紀念廣島長崎原子彈悲劇二十周年,攝制完成後,卻因為其過於真實強大的沖擊力、感染力和對英國完全無用的核政策的全面否定,而被政府視為核裁軍運動的宣傳品,從而干預BBC,先是要求大規模刪減,最後乾脆下了軟禁令,導致該片被一向以開明公正而聞名的BBC禁播達二十年之久。1985本片終於露面BBC,人們在它殘酷顯示的人性泯滅面前依然驚得無以復加。四十年後該片DVD問世,雖然滄海桑田的變遷,柏林牆已不復存在,核大戰也已被新的「反恐戰爭」代替,然而觀眾依然能在強烈的震撼中感受著導演彼得·沃金斯傳達的人道訊息。沃金斯當年輾轉把該片發行到劇場,竟獲得1967年度奧斯卡最佳紀錄片殊榮,可以想像當年那些反戰人士們免費從大銀幕上看到《戰爭游戲》的時候是何等驚懼悲愴(而幸福)。今天,這部獨一無二的電影仍然到處受到極高的推崇,看過它的人依然說它「非常令人不安」。
編劇-導演-製片人彼得·沃金斯出道即受法國和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的影響,並深深著迷於紀錄片形式。1960年代輕便型攝影機問世,導致很多國家同時興起紀實電影運動,沃金斯這時已開始把紀錄電影的種種手法運用到虛構片的拍攝中,曾製作了反映英國1746年戰爭的《Culloden》,該片不但以戰爭發生地點的普通人出演當年戰爭中交戰雙方普通的士兵,更出現攝影師去到1746年的戰場對參戰士兵作現場采訪的場面,並處處有意讓人聯想起美軍在越南的情景。到《戰爭游戲》,沃金斯的虛構紀錄片技巧已至爐火純青:爆炸中手持機拍攝的劇烈晃動、現場粗糲的錄音效果、來不及聚焦的急速推拉鏡頭、軍警不讓拍攝時鏡頭的偷偷摸摸、甚至剪接時故意作出膠片不足拍攝突然中斷的樣子等,加上深入倫敦東區平民階層的真實采訪,和對大量二戰史料的深入研究,使得《戰爭游戲》具有無可置疑的真實感與權威性。難怪英國政府嚇得了得,擔心出現廣播劇《世界大戰》引起的那種恐慌騷亂倒是其次,害怕大規模的反戰示威動搖政府恐怕才是導致本片被禁的真正原因。
「科幻」跟「紀錄片」,一個是「幻想」一個是「現實」,按常理是風馬牛不相及的,然而在這部只有四十六分鍾的黑白電影中,兩者完美而悲劇性地結合在一起,構築出一幅幅完整的細節來展示一旦核戰爆發的種種直接後果,把尚未發生的事情預言般地照實紀錄了下來。從技術數據上說,《戰爭游戲》比你能想像的最硬的科幻還硬。
其實《戰爭游戲》不過呈現了普通人在一場戰爭中可能遭遇的種種情景,而核戰爭不過是將一切放大一萬倍而已:全國大疏散激化起的種族矛盾;食物配給券造成的混亂;買不起足夠沙袋的老婦人焦慮的目光;碳-14放射性宣傳手冊的徒勞。終於第一顆原子彈當空爆炸,一瞬間三十倍於太陽的強光,從四十英里外將世界映照得黑白底片般體無完膚,田野中不更事的兒童捂著突然不復存在的眼睛對天呼號。然後才是沖擊波,一對夫婦躲在牆角的桌子底下經受地動山搖。然後六十個英國城市中彈;還有偏離目標航線半路掉到別處的核彈頭。接下來才是兩平方公里的烈火,時速100英里的火焰風暴造成強烈低氣壓,救火的人們被卷進火焰,一個接一個被吸進去,葬身800度的烈火,那僥幸逃過來的,又在窒息中如疾風中的麥浪般一茬茬暈死下去,天地昏亂中鏡頭不停翻動,彷彿火焰的風暴隨時會捲走攝影機,彷彿攝影師被飛來的磚頭瓦礫擊中倒下。接著背後的汽車油箱炸開來,一整個家庭在裡面黑乎乎地燃燒。幾天後,由於傷病數量過大而醫葯嚴重不足,警察不得不一批批射殺那些蠕動著的傷員和病人、射殺所有身體燒灼超過三度的尚還活著的人們。一個警察欲開槍又遲疑,先偷眼看看地上人的表情彷彿求得寬恕、再用手扶正將死者的頭顱小心擺好一個恰當的射擊角度……那警察彎腰屈膝的謙卑、那遲疑中的一聲悶響,可是世上最為令人心碎的行刑?失魂落魄的牧師跪下為幾個行將被處決的哄搶食物者禱告,而他們又何曾不有無上的尊嚴,但願他們的死,真的能為活著的人們帶來永遠的和平安寧……一個驚魂未消的社區負責人瞪著無比大的眼睛對鏡頭說,德累斯頓轟炸之後,德國人靠戒指上的銘刻來辨識死者身份,我們這里也作了同樣的工作……他手指向下,鏡頭跟過去,是街邊上攢在一起的半桶戒指。那些化為烏有的人們,真的留下了什麼的愛的誓言,給那些同樣化為烏有的親人,等待有朝一日烏有的認領?
為了減弱電影的沖擊力、舒緩觀眾的緊張、讓他們不要誤以為真,沃金斯不得不在電影的畫外音解說中不斷穿插虛擬語氣的句子,把觀眾從恐怖中暫時解救出來:「如果真的核打擊來臨,這就是將會發生的情況」「這就是核戰爭的面貌」「這就是核戰爭」「很可能,就是這樣」。而更大的恐怖在於,那些駭人聽聞的慘烈,不是虛擬語氣中的即將和可能,而是一切已然發生,只是換了個時間,換了個地點,換了個理由。事實上很多場面的布景、畫面構圖、人物化妝造型等都直接來自德累斯頓、達姆斯達特、漢堡等大城市的二戰轟炸記錄和廣島長崎被炸之後的圖片。片末,當鏡頭游移在那些身體尚存而精神已完全被摧毀的孩子們的臉上,沃金斯一個字、一個字地宣讀:在這個星球每個男人、每個女人、每個孩子的頭上,都懸著二十噸的烈性炸葯,而這個數字還在穩步增長,我們就看到彼得·沃金斯向觀眾發射出致命的最後一槍,那決定性的子彈正中觀眾的眉心,伴隨字幕滾動的《平安夜》歌聲,竟突然有了撕心裂肺的含義:神在哪裡、愛在哪裡、和平在哪裡、希望在哪裡……如果你不信神,我們或者這么問吧:當一場核轟炸降臨之際,你打算花多少錢來購買防輻射的沙包、構築你家的地下掩體呢?
沃金斯在此片中,不單演示了戰爭的殘酷,更不斷插進有真實來源的政客、教主、科學家的種種言詞,並引述政府檔案文件的說法,使得核戰略威懾理論顯示出自我欺騙的幼稚與無力,更顯示出政府欺騙普通庶民百姓的可憎面目。那些完備的、厚厚的各種官樣文書、應對措施、反擊計劃、第二輪反擊……不過都是帝王將相和他們的官僚政客們在弄權間隙的悠閑中把玩的文字游戲,而電影卻將特寫鏡頭對准普通人,對准肯特郡和倫敦的平民,沒有什麼偉人牛人的雄韜偉略,沒有全景式的抒情議論,沒有什麼「國家」「民族」「正義」這些抽象的美麗,而是一個一個的具體生命,一個一個受難的肉體和靈魂。那些抽象的東西全部消失了,只剩下沒有蘑菇雲的核戰爭。我是說,<<沒有蘑菇雲可供欣賞。《戰爭游戲》是誰的游戲?
1985年當《戰爭游戲》終於浮出水面,在BBC與之同映的,還有另外一部近兩小時的彩色虛構故事片《Threads》, 類似的大悲劇內容,更戲劇化的人物命運處理,更全面細致的災難描寫,在1985年同樣有震人心魄的效果,不過沖擊力已不如當年的《戰爭游戲》那強大的黑白視覺語言了。
核時代還沒有完全過去,它留給我們幾代人的創傷依然還在上演著人間悲劇。在中國,在你居住的城市,或許今天還能找到一兩個沒有變成地下商城的廢棄防空洞吧?還有那些建在山溝里的工廠和一代人的青春。在我們為超女流淚的間隙,在下一個什麼危機到來之前,就讓我們權且感謝父母或者祖父母那一輩的全世界的領袖精英們吧,至少沒有哪個愚蠢的傻帽首先摁下自己的核按鈕
② 電影《故事中的故事》 到底講了什麼為什麼看不懂
《故事中的故事》有三個大概童話,明明是個事事不順心備受煎熬的女僕,卻想著座上女王的寶座;身處逆境卻還想著金銀財寶;跳蚤變大,他們的心思都難猜!人類怎麼也不滿足,貪心的人最終會被拋棄!小的時候的童話就是用來度過時光,充滿著愛和笑容長大後的童話故事都體現著人性的弱點,善惡交替,這大概就是影片播放完後觀眾們看不懂的原因吧。
③ 遭到韓國抵制的《老婦人》,這裡面到底揭開了多少殘酷的隱秘
螞蟻可以弱小到悄無聲息,可「千里之堤毀於蟻穴」彰顯的卻是螞蟻的可怕;老虎可以強悍到林中之王,可「虎落平陽被犬欺」描繪的恰是老虎的弱小。世間從未有真正的強弱之分,所謂的弱者往往是強者的故作姿態,而弱者本弱同樣是缺少應有的支持。
歷經苦難的人都相信「世間沒有絕對的公平」,而我們眼中那些所謂的弱勢群體,到底是弱者本弱還是缺乏支持。
男子一開始一口否定,但是看見證物之後,又改口說是你情我願的,不存在性侵。警察調查時了解到,男子在醫院的口碑很好,是個樂於助人的性格,按理說是不會干出這樣的事情的。
盡管孝貞拿出一個沾有男性精液的內褲,警察也仍然相信了男護工李鍾浩的話:我們是你情我願的。
警察又用孝貞有老年痴呆的借口推辭著,最終給出不予立案的結果竟是:年輕男子性侵老年人的可能性較低。
孝貞問警察「如果我是一個年輕女子,那個人,會被逮捕嗎?」警察沉默了。
但是孝貞還是沒有放棄,她找到男子的家人,卻發現男子未婚妻大肚子,就轉身離開了。回程卻看見男子,男子口出狂言,還對孝貞大打出手,最後孝貞還是選擇了告訴她們。孝貞明白法律不能保護自己,她寫下了一封自白書,列印了很多份,把它放在醫院的天台上,任風吹給任何人。
在這個高速發展的社會,老年人的存在感很低。沒人會在意這些快要入土,不能為社會做貢獻的老年人,甚至,有人會認為老年人受到侵犯是便宜了他們自己。
空虛的活著,不如優雅地老去
人,都會老去。權力的大小與地位的高低無關年齡,作為獨立生命體,每個人都應該被平等地看待。衰老是一個自然的,必經的過程,它給帶來的是身體上的遲緩,心理上的空虛。但它同時,又讓我們擁有洞察世事的能力和看淡風雲的平靜。
④ 69歲老太被帥哥性侵,事件的始末具體是怎麼回事
69歲老太被帥哥性侵,這個事在新聞上我好像沒有看到過,但我大概知道這件事。
“現年69歲的“孝貞”在醫院被29歲的男護士性侵,經過長時間的思考,她把這件事告訴了和她住在一起的“東根”並一起報了警,然而,警察和周圍的人都認為這是不可能的事,污衊“孝貞”是老年痴呆患者,法院也以年齡的懸殊為根據,事件的偶然性不足為由駁回了拘捕令。然而“孝貞”並沒有因此屈服,而是鼓足勇氣繼續向前走。 ”
這是韓國電影《老婦人》
對我們大部分人來說,對老人的偏見是的的確確存在的。
舉個最簡單的的例子:在很多人眼裡,老年婦女是無性別的,猥褻性侵這種事不可能發生在她們身上。
可現實卻截然相反,因為老人的弱勢,他們才是最應該被保護的。
對罪犯來說,沒有抵抗能力的老年婦女是最佳的下手目標,成功率高,風險小,就算在作案之後,受害人也多半會因為顧及子女面子、放不下羞恥心、恐懼社會輿論等各方面的原因而選擇獨自承受......
這部電影是扎心了點,但確實揭露和警示了老年人被性侵這個問題。
希望我們每個人能有所反省吧,以後都能更好的關注老人,保護老人,不要讓犯罪的變態逍遙法外!!
⑤ 求《老婦人(2019)》百度網盤免費在線觀看,林善愛導演的
鏈接:
⑥ 兩個老婦人的電影在哪裡看
愛奇藝,優酷都能看。可悲的兩個老婦,出自影片《故事的故事》。
《故事中的故事》(Il racconto dei racconti)是由Archimede、Le Pacte等公司聯合出品的一部奇幻片,該片由馬提歐·加洛尼執導,薩爾瑪·海耶克、文森特·卡索等人主演。
該片改編自17世紀由吉姆巴地斯達·巴西耳創作出版的那不勒斯語童話故事集《五日談》(Pentamerone)。
影片講述了住在三個相鄰王國的皇室成員的故事,他們分別是一個戀子情結的王後,一個沉迷於女色生性放盪的國王,一個為一隻奇異跳蚤所痴迷的君王。
《故事的故事》在題材上具有魔幻特質,卻用一種現實的手法進行表達,導演在魔幻與現實之間走起鋼索,創造出了一番迷人景象。
魔幻題材提供的創作空間讓影像之美成為了這部電影極大的亮點,在《故事的故事》中用精緻的構圖,到位的光景,或細微或宏大的視點,精心打造出一場視覺盛宴。
色彩或艷麗華美或清新淡雅,偶爾幾處意外而至的血腥亦不讓人反感,反而增強了視覺沖擊力,營造出故事中或絕望或哀傷的情緒美。美學上的一番講究增添了故事的奇幻性,也讓它在視聽觀賞性方面具有了商業潛質。
⑦ 韓國電影老婦人哪裡可以看
有網路雲資源可以找來看,或者去電影天堂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