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推薦 > 意識形態電影批評的美學價值是什麼

意識形態電影批評的美學價值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3-05-10 19:20:53

㈠ 意識形態批評是什麼

一、意識形態批評可以說是一種解構性批評。
意識形態批評常常與女性主義、後殖民主義等其他理論相結合進行綜合運用。從理論淵源上看,意識形態批評與其他一些批評如女性主義批評、後殖民批評等理論一樣,都與精神分析、結構主義及後結構主義有直接或間接的淵源關系:與精神分析致力於從文本中發掘深層無意識,與結構主義試圖從滑動的能指下發現深隱的所指,從表層結構下發掘深層結構相類似,意識形態批評、女性主義批蘆宴評、種族主義批轎螞評、認同理論、後殖民主義批評等也紛紛努力去探尋文本背後那些根深蒂固的「無意識」,如政治無意識、性別無意識、文化及種族無意識等等。與反結構、反意義、反中心的後結構主義/解構主義相閉嘩埋似,它們同樣全力拆解資本主義文化霸權、男性中心主義、白人中心主義、西方中心主義等中心主義權威,對「壓抑機制」的關注是它們共同的特點。正因如此,美國文化學者凱爾納提出了「多元文化的意識形態批判」的概念:「意識形態除了包括階級的權力以外,還應該加以擴展,以涵蓋那些使得佔有統治地位的性別和種族得以合法化的理論、觀念文本和再現等。」擴展了的意識形態批評與文化研究成了一種同構關系,它實際上已經包括了分別以階級、性、性別、種族/民族等為關注焦點的系列相關理論,即今日西方文化中所謂「政治正確」所涉及的范圍,因此意識形態批評可以說是一種解構性批評。
二、意識形態批評的步驟如下:
1、「破譯」意識形態的編碼,重現詢喚機制賴以完成的敘事策略。讓那些看似天然、理所應當、無懈可擊的現存秩序、規則與狀態呈現出其人為製造的神話性。阿爾都塞認為,閱讀一個文本不僅要看它的顯在話語,更需注意的是其沒有直接說出來的無聲話語,就像從無意識的癥候去發掘深藏的病因一樣:「要看見那些看不見的東西,要看見那些『失察的東西』,要在充斥著的話語中辯論出缺乏的東西,在充滿文字的文本中發現空白的地方。」⑤因此,對意識形態所隱蔽的種種話語策略的揭示和剖析,便成為意識形態批判的核心內容。
2、確立特定編碼及敘事策略與特定意識形態的關聯性。意識形態批評努力發掘這些編碼與策略,最終的目的並不在這些表面的編碼與策略本身,而在於揭示出產生它們的歷史語境與權力話語機制。這正是福柯所說的,重要的不是話語講述的年代,而是講述話語的年代。意識形態批評在某種程度上與福柯的知識考古學方法相似。福柯亦認為,在所有看似中立的話語背後其實都潛藏著特定的權力關系。知識考古學將所有時代語境中誕生的文本都當作歷史長河中的考古文獻,透過它們去發掘出其背後的權力機制。
3、一個狡黠的技巧:置意識形態於窘境。伊格爾頓指出,「意識形態就是權力的迫切需要所產生或扭曲了的一種思想形式。但是它不僅留下了張力和不一致性的重要蹤跡,而且代表著一種遮蓋它所由產生的沖突的企圖……意識形態是種種話語策略,對統治權力會感到難堪的現實予以移置、重鑄、或欺騙性的解說,為統治權力的自我合法化不遺餘力。」⑥意識形態總想極力抹去或移置它內在的不一致與矛盾處,從而使自己呈現為一個完美無缺的神話。正因如此,癥候式閱讀將其關注的重心放在編碼及策略中呈現出來的沉默、空白、斷裂、矛盾與沖突之處,使之成為破解意識形態神話的突破口。

㈡ 意識形態電影批評的方法

「意識形態電影批評」方法是指去分析電影代表哪個社會階層的利益。

意識形態批評的出發點必須是完全承認它非常可能處於真理表象之下這一事實。即意識形態的功能,常常是某種謊言效果;它的每句話都可能是真實的,但它所構成的社會效果,卻成功地隱蔽了權力集團的真正的社會訴求與目的。

意識形態電影批評基本的理論要點

要點1

——當我們試圖用意識形態理論論點切入到影片文本的時候,我們不光要關注它說了些什麼,如何說的,同時要關注未曾說出的,但已然說出的,而且必須說出的。

典例:好萊塢的主流電影《阿甘正傳》

《阿甘正傳》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講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社會的歷史(60一80年代)。比較《阿甘正傳》的小說與電影時,會發現對意識形態的選擇性的講述有效的、有力的發生著影響。

要點2

——意識形態批評種切入的可能性在於關注任何一個影片文本和生產這部影片、觀看這部影片的年代的社會、政治、歷史之間的密切關聯。

㈢ 美學是什麼,用美學評析影視作品應該從哪些方面著手

美學是從人對現實的審美關系出發,以藝術作為主要對象,研究美、丑、崇高等審美范疇和人的審美意識,美感經驗,以及美的創造、發展及其規律的科學。

一般來說,影視美學鑒賞評論主要指的是對影視作品的題材、主題、人物形象、情節結構。

就是說影視作品 從內容,主題,鏡頭,背景,音樂, 色彩,動作,表情,甚至是著裝都要有美感

㈣ 電影批評的歷史

隨著電影創作的發展,電影批評經歷了從早期零散式的印象性批評到電影批評體系的建立過程。傳統電影批評吸納了美學、心理學、哲學本體論的概念和范疇,評論電影作品,指導電影創作實踐。20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左翼進步電影評論,四五十年代安德烈·巴贊的影評文章和法國《電影手冊》雜志的影評活動,是電影批評引導電影創作的範例。電影批評的對象包括影片和電影現象。傳統電影批評的四要素是:
1、作品的內容與形式。
2、作者的創作意圖。
3、作品反映的現實。
4、對讀者的影響。
傳統電影批評的類型可以區分為:確立電影一般藝術價值的理論批評和關注創作方法的實用批評;關注社會價值的社會道德批評和關注欣賞價值的審美批評。反映論的電影批評則更加註重電影反映生活的「真實性」,甚至成為對生活的評論。傳統的實用批評還可再分為印象式批評和判斷式批評。印象式批評是從批評家的所思所感出發辨析作品價值;判斷式批評是根據主題、結構、技巧、文體風格的一般標准來分析和解釋作品的效果。20世紀60年代,結構主義成為西方現代文藝批評的主導理論和方法論。宣揚批評的「科學性」的現代電影批評應運而生。派生自結構主義的電影符號學理論為電影批評提供了文本批評的工具。文本批評顛覆了印象式批評的傳統,力求為電影批評建立完整的概念體系和精確的含義。這種形式主義的批評強調作品的各種元素,區分作品的不同類型,重視作品的共性特點。考察將感情和觀念有效傳遞給觀眾的表現手法的修辭學批評,考察不同類型影片特點的類型批評,考察人物或故事情節共通性的原型批評或神話學批評,也是借鑒文學批評范疇的形式主義電影批評。在後結構主義的思潮中,精神分析學、意識形態、女權主義、敘事學、現象學、闡釋學等滲入電影批評領域,造就了電影批評跨學科的新形態。

㈤ 電影批評與電影理論及電影美學的關系

電影理論是「對電影規律和可能性的邏輯思考」,它是以大量的經驗事實為依據,伴隨著電影創作的產生、興起和延展,是從電影的生成過程中歸納和抽象的理性總結。電影理論是創建影視美學、確立影視藝術、發展影視文化的必然和必須,涉及到限制、剪輯等微觀近照,也囊括了電影思潮、流派等宏觀研究,涵蓋了影視本體、影視藝術和影視文化等不同層面。電影批評是與電影理論密切相關的領域。電影評論往往是對個別的影片或具體的現象進行剖析和評價,而電影理論則是對文化現象的本質把握。較之以理性、系統的理論探索,電影批評更具有開放和動態的特點,電影批評的發展可以給電影的總結概括積累更多的現實和背景。同時,批評的開展須以理論為指導,電影理論的遞進也能夠更有力地支持批評的深入。
關於電影研究史的階段劃分,有兩種不同的觀點。一種是將電影理論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二三十年代的蒙太奇理論;四五十年代以法國為主電影現實主義和六七十年代流行於歐美各國的結構主義—符號學及各種後現代電影理論。另一種劃分方法是分為兩個階段:20世紀60年代之前為古典電影理論或經典電影理論,60年代之後為現代電影理論。

㈥ 中國電影的意識形態包括

市民意識形態(用鮮活的市井語言塑造了市民階層的人物群像,淋漓盡致地描繪當時社會的種種變化和人們的慾望宣洩)、知識分子精英意識形態(體現著知識分子階層的立場,它代表著人類的精神追求和終極價值關懷)、主流意識形態(一定時期內一個社會佔主導地位的意識形態)。

電影意識形態是人百類意識形態與一定社會的經濟和政治直接相聯系的觀念、觀點、概念的總和。電影里所表現出的一種意識,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學藝度術、宗教、哲學和其他社會科學等電影的回意識形式。

中國電影的特點

①中國是一個注重實踐的民族,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帶上了一種實用理性精神。實用理性精神的影響使中國的電影理論不是發展成為一整套抽象的思辨美學,而是形成一種和批評實踐與技巧總結理論相結合的實用美學。

②中國人倫理型的文化精神,在文學藝術中形成了「文以載道」的思想傳統。這使中國電影理論相對注重電影功能的研究,並且不是停留於抽象的載道功能,而是和具體的社會──歷史條件結合起來,成為一種以社會功能為核心的電影本體論。並具體演化為對電影和時代、電影和社會、電影和人民、電影和政治等一系列關系的研究。

③中國傳統的理論思維方式側重於直觀整體的把握方式,所以中國電影理論在對電影基本結構的研究上側重於情節──劇作水平的研究,而不是影像──鏡頭水平的研究。劇作是中國電影理論本體論的基本出發點。正是在這一水平上,中國傳統的電影理論提出了其核心概念「影戲」。

㈦ 所謂的意識形態電影批評方法是指

所謂的意識形態電影批評方法是指去分析電影代表哪個社會階層的利益。根據查詢相關公開信息,意識形態電影批評方法是指去分析電影代表哪個社會階層的利益。影視意識形態批評方法意識形態批評是以西方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理論為依據的影視批評理論。

㈧ 電影的意識形態文化指的是某個社會階層

電影的意識形態文化是指某個社會階層通過電影敘述的方式來表達價值觀念。

電影作為精神文化產品,是對一定物質生產生活的反映和再現,承載和傳播一定社會、一定階級的意識形態。

在依然存在階級的社會形態里,由於統治階級掌握和支配物質生產資料的同時,也掌握和支配著精神生產資料,這就使得電影承載、表達和傳播統治階級的意識形態成為可能,也成為現實。

具體而言,任何電影的拍攝、創作都是具有一定意識形態取向的人的活動的結果,必然烙印創作者的世界認知體系。

實際上,電影的意識形態屬性歸根到底不是由電影創作者(例如導演、編劇等)個體的意志和力量所決定的,而是由整個社會的物質統治力量所決定的。

西方資本主義的物質生產關系不僅為西方電影創造提供了物質前提,而且也提供了西方電影敘事由以出發的意識形態環境。

展現和表達西方主流意識形態,成為西方電影創作的思想環境、價值坐標、文化使命。

因此,電影不僅僅是一種娛樂方式,同時更是一種意識形態的傳播力量。



㈨ 意識形態電影批評的方法指的是,分析電影代表哪個

意識形態電影批評的方法指的是分析電影代表哪個社會階層的利益。根據相關信息查詢顯示,在後現代主義或後結構主義的理論背景之下,電影領域的意識形態批評與1970年《電影手冊》編輯部發表的運用意識形態電影理論分析影片的經典批評文章《約翰·福特的〈青年林肯〉》密不可分。

閱讀全文

與意識形態電影批評的美學價值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關陰陽眼的免費的中國電影 瀏覽:147
特異功能男電影有哪些 瀏覽:345
好看的特異功能系列電影 瀏覽:575
他還沒有看過那部電影用英語怎麼說 瀏覽:681
一山好看的電視或電影 瀏覽:795
如何跟電影院談對接 瀏覽:903
國外好看國內沒引進的電影 瀏覽:65
有哪些喜劇電影適合初一兒童看的 瀏覽:472
一線城市為什麼電影票貴 瀏覽:786
南瓜電影會員怎麼買便宜 瀏覽:880
有什麼好看的有關飛機的電影推薦 瀏覽:143
電影播放軟體有哪些 瀏覽:784
蘋果電腦如何看實體藍光電影 瀏覽:89
電影乘風破浪的姐姐們免費觀看 瀏覽:726
哪些電影有經典片段 瀏覽:592
興縣穀子地電影免費觀看 瀏覽:680
網頁的電影聲音小怎麼弄的 瀏覽:857
怎麼戴3d眼鏡看imax電影 瀏覽:51
九龍天棺是什麼電影 瀏覽:476
上映電影英文怎麼說 瀏覽: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