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翻譯成英語!急需!
Film titles translation of translation is a unique practice in the field. In particular,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film titles lack of adequate attention and study. This paper attempts to film this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media and film titles features and functions from internal and external perspective to explore the visual translation of film titles of the various situations. Through the Chesiteman gauge theory, and other related theory recalled that the author tried to "optimize the principle"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film titles.
Film has always been faced with this question: the pursuit of artistic or commercial »film titles with their own" shrink and simple, straight,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endowed with three functions, namely, information function, aesthetic features, calling features.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optimization of principle" is to solve the translation of the title with these features and functionality, and with all the relevant degree. In addition, the autho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angle lens film titles translation. Internal point of view, in both their own language has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nguage and rhetoric characteristic of the title is also the focus of information on the same. External point of view, cultural differences, the reader response theory, film director or procer's position is a translation of film titles constraints or guiding role. Chesitema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normative theory, summarized translation of the film titles of the many factors, first, the reader response, and second, film director or procer's position. Wen listed four in the final translation:-law, literal translation, translation of laws and another translation. In addition, the translation also includes specific methods, such as pure-and-free translation of law, rece, increase, part of speech conversion, and the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of naturalization law. Finally,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most optimized translation effects, the translator decided to translate the important elements of the order and related translation method of adoption.
不用軟體給你翻譯這么多?才30分 。開玩笑!
② 本科畢業論文任務書和開題報告
本科畢業論文任務書和開題報告
一、任務書
中文題目: 淺談英文電影片名的誤譯及對策
英文題目: A Brief Analysis of Mistranslation of Titles for English Films and Countermeasures
題目來源 □教師科研項目 □教師指定 √學生自擬 □其他
基本任務與要求 論文主題是英文電影片名的誤譯以及對誤譯提出的對策,研究方向是翻譯方向。
要求學生通過對英文電影片名特點、作用的分析,力圖結合英文電影片名的翻譯原則以及翻譯方法,來研究英文電影片名的誤譯及對策。論文通過探討引起誤譯的原因,具體以被誤譯的英文電影片名來討論和研究誤譯的現象和對策。並綜合國內外學者的研究提出英文電影片名翻譯的原則和翻譯方法,以減少誤譯的發生。
嚴格規范論文格式,嚴禁抄襲
擬解決主要問題及預期成果 論文從英文電影片名的誤譯著手,研究英文電影片名的特點和功能,分析引起誤譯的原因,研究英文電影片名的翻譯原則和方法,已到達減少英文電影片名誤譯和提升英文電影片名翻譯水平的目的。
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字數在3到5字以內的關於從翻譯角度探討英文電影片名誤譯與對策的論文。
階段性主要工作的起止時間尺悶 1.准備工作 2015.1.13起 6.論文撰寫 20151.1月起
2.選題 2015.1.3-15.15 7.完成初稿 20151.3.15
3.資料收集 2015.15.16-15.3 8.修改、定稿 20151.4.26
4.開題報告 2015.12.1-12.15 9.答辯 20151.5月下旬
5.論文大綱 2015.12.16-12.2 1.其他工作 20151.6月
學生完成論文最終時間: 20151 年 4 月 26 日
學生接受任務時間: 2015 年 15 月 16 日 學生簽名:
指導教師簽名:
年 月 日
系審核意見
系主任簽名: 年 月 日
二、開題報告
中文題目 淺談英文電影片名的誤譯及對策
英文題目 A Brief Analysis of Mistranslation of Titles for English Films and Countermeasures
開題報告內容
1.選題背景(含國內外相關研究綜述及評價)與意義。
對於電影片名的誤譯及對策的課題,國內外學者都有很多研究,國內學者付有龍、馮小霞、劉顯才等對英文電影片名的翻譯及誤譯都有深入研究;國外學者也就這一方向有相關研究,如 Peter.Newmark, Lynn.Andrew和 Cattrysse.Patrick等的研究較為深入,他們關於英文電影名稱的特點與功能﹑電影名稱的誤譯以及翻譯方法的研究具有代表性。
國內學者付有龍就電影片名的誤譯方面做了相關研究,他在電影評價上發表的《電影片名誤譯及其翻譯方法》得出電影片名的誤譯是由多方面因素引起的,包括:對電影文化內涵缺乏了解,過度追求商業利潤,過分追求系列模式化等。
國外學者Cattrysse.Patrick 的Talking about the movie name translation對電影片名翻譯的原則和方法提供了更好的論證,他認為電影片名的翻譯應該遵循翻譯的原則,而且不同類型的電影片名應該用適合的翻譯方法來翻譯,這樣才可以更好地避免誤譯的發生。
論文具有一定的學術性、現實性、前沿性、針對性或新穎性野兄;與社會、生活相結合,論文研究的英文電影頌困襲片名的誤譯現象越來越受到學術界重視,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根據國內外學者的研究,論文分析了英文電影片名的特徵和功能,為研究英文電影片名的翻譯提供更好的基礎,透析英文電影片名的誤譯現象和誤譯原因,總結英文電影片名翻譯的原則和適合不同英文電影片名翻譯的翻譯方法。該論文的研究有利於減少誤譯引起的麻煩,提高英文電影片名的翻譯水平,從而更好地減少文化隔閡,有利於電影業的更好發展。
2. 選題研究的方法與主要內容。
在收集資料,閱讀相關文獻的基礎上,與指導教師討論,共同確定選題,列出論文提綱,並擬採用例證法,分析法,比較法,推導論述法等方法進行論文撰寫。
論文主要研究英文電影片名的'誤譯以及對誤譯提出的對策,通過綜合歸納英文電影片名的特點、作用,結合英文電影片名的翻譯原則以及翻譯方法,以Rain Man, Bad Company,American Beauty, Original Sin等多部外國電影片名的翻譯為實例,試圖從電影片名翻譯錯誤的視角,就英文電影片名的誤譯以及對策這一論題進行深入探討,旨在達成減少英文電影片名的誤譯以及減少誤譯帶來的麻煩,從而更好地發揮電影片名的作用以及使外國電影更好地被中國人接受和認可的目的。
3. 研究條件及可能存在的問題。
通過專業學習,具備基本英語語言技能和專業知識,擁有所選課題需要的部分資料和相關理論書籍,校圖書館和網路有豐富的資料可查詢。同時,有指導教師的指導和幫助,能夠順利完成論文寫作。
對於論文,可能存在的問題有相關文獻和著作收集不足;理論理解、分析不夠深刻、透徹;理論研究較為膚淺;理論聯系實際不夠;缺乏充分、全面的實踐證明等問題,但是論文將盡量減少類似問題發生,盡量完善各方面。
參考文獻:
Andrew, Lynn. Happreciating Cinema.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6.
Patrick , Cattrysse. Talking about the movie name translation. New York: Random House Inc., 28.
Newmark, Peter.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cation Press, 2015.
劉顯才. 英文電影片名翻譯的跨文化解讀. 遼寧:長春電影文學出版社, 29.
付有龍. 電影片名誤譯及其翻譯方法. 電影評價, 29, 9: 54-56.
4.擬解決的主要問題和預期效果。
論文主要試圖研究英語電影片名的誤譯,通過對具體英語電影片名翻譯的分析研究,從英文電影片名的特點、作用等方面,分析英語電影片名誤譯的影響和正確翻譯的意義,從而探究避免英語電影片名誤譯的相關策略和方法,最終按照學士學位畢業論文的要求,完成3到5詞左右的論文,並順利通過答辯。
計劃起止時間 完成主要任務
2015年1月13日——2015年1月2日 論文准備工作
2015年1月3日——2015年15月3日 論文選題和收集資料
2015年12月1日——2015年12月2日 開題報告、任務書和論文提綱填寫
2015年1月1日——2015年3月15日 完成論文初稿
2015年3月2日——2015年4月26日 修改論文並定稿
2015年5月下旬 ——2015年6月 論文答辯及其他工作
指導教師審核意見 論文主要研究英語電影片名的誤譯及對策,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應認真查閱相關資料,運用例證法,分析法,比較法,推導論述法等方式深入探討英語電影片名的誤譯,並提出對策。該論文寫作應嚴格按照進度計劃進行,論文格式應該完全符合論文寫作規范,並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論文、順利通過答辯。
指導教師簽名:
;③ 為什麼美國電影取名很簡單,國內喜歡翻譯的很復雜
畢竟是兩個國家的語言,所以一定會存在語言上的文化差異,無論是將外國電影的名字翻譯長還是翻譯短都能體現我們國家語言文化上的魅力,簡單舉幾個例子;
Coco翻譯成中文叫-《尋夢環游記》
我們總不能把它們翻譯成:扣扣~上!冷冰冰吧……
外國的很多影片都會直接引用主角的名字或者電影中的地名作為影片名稱,Léon的中國譯名為《這個殺手不太冷》是不是感覺中國翻譯之後更有深度了呢。
而且取名字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中影,華夏他們都有電影片名的翻譯權,如果我們把3idiots直譯成三個傻瓜,而不是三傻大鬧寶萊塢,可能我們會錯失一件優秀作品吧。
④ 雙關語在英文電影中的應用的研究現狀
英語電影片名中雙關語應用 [摘 要] 「雙關語」是人們喜聞樂見的一種修辭手段。它具有簡潔凝練、內涵豐富、風趣幽默、新穎別梁輪致等修辭效果,「雙關語」的運用使得電影片名更加言簡早盯意賅、便於記憶、生動幽默、
富有情趣和藝術魅力,從而起到了很好的導視和促銷作用,因此在英語電影片名的創作中備受青睞。本文分析了英語電影片名利用英語的語義特徵、修辭特徵、語法特徵和語音特徵從而實現雙關的不同類型,進而對英語電影片名中的雙關如何達到修辭效果做出了相應的分析和鑒賞。
[關鍵詞] 英文電影;片名;雙關語
英文電影的流行得益於其全方位的精良包裝製作。其中單就電影片名而言,電影創作人員尤為重視,為了使得片名吸引觀眾陸渣和的同時又能簡練傳達影片含義,英文電影在許多影片命名時都運用了雙關的手法。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字處理方式,雙關電影片名更具吸引力,能向受眾傳遞更豐富的信息。目前英文電影片名翻譯鑒賞的文章層出不窮,然而對於雙關語在英文電影片名中的類型對比欣賞的有關文章卻不是很多。在英文影片名中,「雙關語」的主要構成手段主要可以劃分為四大類,即利用文字的語義特徵、修辭特徵、語法特徵、語音特徵而達到雙關效果這四種類型。[1]接下來我們將會從這四種構成類型分別展開論述,對英語電影片名中的雙關如何達到修辭效果做出相應的分析和鑒賞。
一、利用語義特徵構成「雙關語」的應用
語言的多義性是客觀存在的,英語中有些「雙關語」就是基於多義性特徵建構起來的。這一類型的雙關語在英文電影中是非常多見的。
⑤ 英語電影的片名的翻譯原則和方法是什麼
翻譯原則:
1、 准確性 :要正確運用相關語法知識以及詞彙知識進行翻譯
2、 靈活性:在遵循准確性的前提下,可以意譯(類似文言文翻譯白話文)
3、 區域性:將英語翻譯成另一種語言,需要考慮到翻譯國家的語言,翻譯的內容應盡量貼近翻
譯 國家的語言風格
4、 通俗性:翻譯的內容不應該太過死板,應該賦予趣味性的語言或者能夠吸引人眼球的標題
翻譯方法:正確運用相關的語法知識和地道的英語口語去翻譯,為賦予標題的通俗生動性,在不影響基本含義的情況下可以選擇意譯,不過前提是需要有足夠多的詞彙量和語言靈活應用能力。
是我總結的,應該差不多吧,不知道能不能對你有所幫助!
⑥ 《速度與激情》英文名藏著啥秘密
最近火爆上映的《速8》票房成績不俗,但是對於看了這么多部的片子,你知道它的英文名嗎?很多童鞋按照字面意思,可能會直接對應為 Speed and Passion ,然而官方正牌英文名可不是這樣。
《速度與激情》英文名字是 Fast and Furious 或者 The Fast and the Furious ,每一部可能會有小小的差異,但主調可是從沒變過。而《速8》還有個名字是 The Fate of the Furious .
(一) 小議furious
大家的糾結可能會出現在furious一詞上。furious為形容詞,表示「extremely angry」。
常用的搭配有be furious with somebody「對某人十分生氣」 或者be furious at something「對某事笑耐十分氣憤」。
其實這個詞對應的名詞是fury,表示「狂怒」,語氣比anger更強烈。 美國作家福克納的代表作《喧囂與騷動》對應的英文名就是 The Sound and the Fury 。
他是借鑒了莎士比亞《麥克白》中的一句台詞 :「 It is a tale / Told by an idiot, full of sound and fury, / Signifying nothing. (Macbeth, Act V, Scene v)」。
中文翻譯為「人生如痴人說夢,充滿了喧囂與騷動,卻沒有任何意義。」
(二)關於押頭韻
說完了furious以及fury這兩個詞,再回頭看看 Fast and Furious 或者 The Fate of the Furious 這種英文名,你還能發現什麼形式上的特點呢?
答對啦, 它們首字母都是f,在英文中這是一種押頭韻(alliteration)的修辭手法。很多英文電影名和書名都會選擇這種方式,因為讀起來琅琅上口,容易記憶和傳播。
比方說,前幾個月的《美女與野獸》英文名是 Beauty and the Beast ,馬上就要上映的《銀河護衛隊2》英文名是 Guardians of Galaxy.
還有我比較喜歡的女作家簡·奧斯丁有兩部作品《傲慢與偏見》和《理智與情感》對應的英文是手圓 Pride and Prejudice 以及 Sense and Sensibility .
除此之外,在英語的俚語、廣告、新聞標題等媒介中也經常會使用押頭韻,既有節奏感和韻律感,又簡潔明了,吸引眼球。
傳播最廣的一個牌子當然是可口可樂Coca-Cola,不畢升塌僅英文本身是押頭韻,中文翻譯也巧妙地保留了這一點。
還有英語格言「Early to bed, early to rise, makes a man healthy, wealthy and wise.」最後的wealthy和wise就是押頭韻。
所以,英文的表達有其精妙之處,日積月累方能體會到精髓,共勉~
⑦ 高考英語語法:高中英語語法-電影片名翻譯的基本原則(一)
《高中英語語法-電影片名翻譯的基本原則(一)》由liuxue86.com我整理。本內容整理時間為05月12日,如有任何問題請聯系我們。
電影片名翻譯的基本原則(一)
電影片名往往以突顯影片內容,傳達主題信息,確立全片感情基調,提供審美愉悅,吸引觀眾,增加票房為其終極目標。片名佳譯妙趣橫生而又發人深省,因其深邃的文化內涵和生動可人的語言而倍受中國影迷和英語愛好者的關注和青睞。
在電影片名翻譯跨文化、跨語言的轉換過程中,往往體現了四項最為基本翻譯原則和價值取向。
1. 信息價值原則
片名翻譯要忠實傳遞與原片內容相關的信息,做到翻譯標題形式與原片內容的統一,也就是所謂實現信息價值的等值。捕風捉影,離題萬里,背離信息價值的翻譯是片名翻譯的大忌。台灣曾經將the Sound of Music 譯為“仙樂飄飄何處聞”,這種標題簡直適用於悶戚姿各類音樂片。更有甚者,將True Lies(大陸譯為:真實的謊言),Anna Karenina(大陸譯為:安娜?卡列尼娜)譯為“魔鬼大帝”“愛比戀更冷”,與影片內容風馬牛不相及,令人費解不說,還誤導觀眾,引起對影片錯誤的心理預期。
值得一提的是台灣譯界曾出現過一股“魔鬼”浪潮,即凡是施瓦辛格(Arnold Schwarzenegger)的主演的影片,無論內容,全部翻譯為魔鬼,如:Terminator (台譯:魔鬼終結者,大陸:終結者),Kindergarten Cop(台譯:魔鬼孩子王,大陸:幼稚園特警),Eraser(台譯:魔鬼毀滅者,港譯:蒸發密令),Total Recall (台譯:魔鬼總動員,大陸:全面回憶,港譯:宇宙威龍),可以說嚴重影響了觀眾通過片名了解影片內容,使片名大同小異,喪失了其標志性功能和信息功能。目前充斥電影市場的各種“總動員”命名的影片,比如:超人總動員The Incredibles,海底總動員Finding Nemo,玩具總動員Toy Story,怪獸總動員Monster等等不一而足,恐怕也有同樣的弊端吧!
2. 文化價值原仔謹則
翻譯不單純是語言轉換的過程,同時也是兩種文化交流的社會現象。在片名翻譯中體現文化價值,促進文化交流和理解,是電影片名翻譯的重要任務。
由於中西方在社會發展歷程,地理氣候、歷史政經、價值觀念、風俗習慣、倫理道德等方面存在著很大差異和不同,文化價值的實現首先表現在充分理解、准確傳遞原片名所負載的文化信息、情感,避免出現誤譯這一方面。螞絕
讓我們來看看1995年的一部著名心理驚悚片“seven”。這部影片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和晦暗的背景敘述了一個極富哲學意味的犯罪故事:一個瘋狂的兇手自認上帝,圍繞天主教七大死罪的懲戒逐條殺人。這七條死罪指七項世人常犯的過錯,即:饕餮gluttony 、貪婪greed、懶惰sloth、淫慾lust、驕傲pride、嫉妒envy和暴怒wrath.Seven這個在宗教上非常神秘的數字(這一點在《舊約》中有最充分的表現:上帝用七天造亞當,取出亞當的第七根肋骨造了夏娃,撒旦的原身是有七個頭的火龍)在這部電影里可謂無處不在,七罪、七罰、七次下雨、故事發生在七天,甚至結局也由罪犯定在第七天的下午七時,無處不在的“7”暗示宿命的罪與罰。但是,可以想像,如果漢譯為簡單的一個“七”字,中國觀眾絕不會產生同樣的文化聯想和認同,所以影片公映時譯為《七宗罪》,點明故事主線和seven最為主要的宗教寓意。可謂文化價值體現的經典範例。
電影American Beauty的中文翻譯大費周章也根源在於此。目前流行的譯文“美國麗人”,和早先俗氣一點的“美國美人”其實並不準確,簡直可以說是望文生義。American beauty指的是美國產四季開花的紅薔薇。薔薇花美麗、聖潔,表示崇高神聖的愛情,尤其是紅色的薔薇,更是初戀者贈送的佳品。據神話傳說,有一位愛神要親手採摘薔薇花去送給自己的戀人,由於心情過於急切,動作有些慌亂,一不小心手指被花枝刺破,鮮血灑在了薔薇花的花瓣上,把本來是雪白的花瓣染成了紅色。愛神拿著用自己的鮮血染紅的薔薇花去送給戀人,戀人見到後十分激動,以百倍的感激之情回報了愛神的忠貞。以後紅色的薔薇花就表示愛情的純真和堅定,尤為戀人們所鍾愛。電影以花喻人,以花表情,名花和美人,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了。熟知此中花語的台灣翻譯將之改譯為“美國心?玫瑰情”,以中國玫瑰代替美國薔薇,揭示出了影片的精神內涵,倒是別有意境。不過這部片子目前也有了一個更直接而准確的文化翻譯“美國薔薇”。還有一個譯本叫做“美麗有罪”,也許是譯者根據劇情發出的慨嘆吧!
此外,由於語言文化差異,形式類似的中英兩個詞彙,也有可能會指代截然不同的內容,這種貌合神離往往會造成災難性的誤譯。比如:First Wives Club曾被人譯作“大老婆俱樂部”,殊不知英文中的first wives 指的是男士的第一任夫人,與中國文化中的大小老婆妃嬪小妾一概毫不相關。這部妙趣橫生的喜劇片,其實講述一群糟糠之妻怎樣報復讓自己下堂另娶新歡的陳世美老公。現譯為“原配夫人俱樂部”“發妻俱樂部”就准確得多了。再如:美國百部經典名片之一的“the Third Man”起初譯為“第三者”,結果被中國觀眾誤以為是婚姻倫理片。其實“the Third Man”指的是片中車禍事件的第三個目擊證人,現在該片改譯為“第三個人”或根據劇情轉譯為“黑獄亡魂”,筆者曾無意中發現還有DVD將片名譯為“第三類男人”!撅倒!
同樣,由於文化認同的差異,詞彙所附帶的聯想意義也就會失之毫釐,繆以千里。以動物詞為例,大多象徵豐富,寓意迭出。要想譯筆傳神就要正確理解它們獨特的含義。這樣就不難理解為什麼電影Dragon Heart 沒有直譯為“龍的心”。考慮到“dragon”在英語中的負面聯想意義(使人聯想到殘忍、魔鬼),以及中國文化對龍的推崇(中華民族、帝王、成功的象徵),該片加上一個“魔”字譯為“魔龍傳奇”。
另外,片名中的習語、典故負載大量文化信息,常常不能從字面意義理解,馬虎從事,率爾操刀,勢必會錯誤百出,貽笑大方。比如,“Rambo:First Blood” 一直被譯為 “第一滴血”。殊不知“first blood”是英語習語,意為“首戰告捷”。台灣將“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譯為 “飛越杜鵑窩”,其實“Cuckoo’s Nest”在英語里是 “精神病院”的意思!這部電影改編自肯?克西(Ken Kesey, 1935-2001)根據自己親身經歷在一九六二年出版的同名小說,描述了精神病院對病人人性和基本人權的殘酷摧殘,強烈抨擊了枷鎖式的社會制度,影片中最後印地安人撼動並舉起沉重無比的石台而水花四濺的鏡頭,以及他勇敢的沖出了鐵窗把守的牢籠,正是影片所要體現的真諦:看似不可撼動的制度的基石,只要反抗的意識凝聚到一定的時刻而爆發出令人振奮的力量,終將突破一切束縛,而達到新生。大陸譯名“飛越瘋人院”因而更為准確傳神地體現了原片名和影片本身的真諦。
在影片文化價值的傳譯中,我們應該有以下的共識。一方面,應該看到片名翻譯受制於譯入語的文化。譯入文化必然對源文化進行選擇、規范、強化、排斥、貶低,同時附加自身文化色彩。如英文電影“Love with My Father” “the Wedding Night”的漢譯為“天倫樂”“洞房花燭夜”,就明顯夾雜了漢語文化色彩。另一方面,應當認識到翻譯是一個文化交流的動態過程,因而對譯文評判應該以歷史的眼光去衡量。在某一地區、某一時代被認為通順可讀的譯作在另外一些地區、時代則不一定是好的譯作。如港譯“太空也入樽(Space Jim)”“走佬俏佳人(the Runaway Bride)”在香港頗受歡迎,但內陸觀眾就很費解。“入樽”在粵語里其實是“打籃球”的意思,而“走佬”則意為“逃跑”。
從歷時角度講,我國當前寬松、開朗的社會環境、雙向交流的文化心態,隨著人民對外部世界的進一步關注和社會文化條件的成熟,也無疑會促使更多更貼近原片風貌的優秀譯作呈現在觀眾面前。比如“卡薩布蘭卡”(Casablanca)早已取代“北非諜影”成為國內流行的譯名。而“真人Show”(Trueman Show又譯:戲劇人生,特魯門節目等)一類的中英夾雜的片名也已日益為部分中國觀眾所接受。[1][2] 《高中英語語法-電影片名翻譯的基本原則(一)》由liuxue86.com我整理
⑧ 英文影視片名翻譯原則與方法
英文影視片名翻譯原則與方法
英語影視片名中譯不僅是英漢語際轉換的過程,也是中英兩種文化交流的社會現象,下文來淺談英文影視片名翻譯原則與方法。
引言
近幾十年來,大量英文影視劇的引入豐富了我們的生活,擴展了我們的眼界,架起了一座不同文化之間相互溝通的方便、快捷的橋梁。出色的影視片名令人印象深刻,能夠吸引觀眾,誘導觀眾觀看其內容,因此,一部優秀的影視劇想要吸引其它國家的觀眾必定離不開好的片名翻譯。本文首先探討了英文影視片名翻譯的三大原則——信息價值、文化價值和審美價值原則,然後通過豐富的實例詳細地分析了音譯、直譯、意譯以及創譯等主要的影視片名翻譯方法。
一、翻譯原則
影視片名以突出內容、傳達主題、確立全片感情基調、提供審美愉悅、吸引觀眾為目標。優秀的片名翻譯或妙趣橫生或引人深思,因其深邃的文化內涵和生動的語言形式而備受中國觀眾和英語愛好者的關注與青睞。Peter Newmark曾歸納了六種語言功能:表達功能、信息功能、呼喚功能、審美功能、交際功能和元語言功能。影視片名翻譯因其特殊性,在跨文化、跨語言的轉換過程中,一般體現出三項基本翻譯原則:
1、信息價值原則
影視片名翻譯要忠實傳達與片中內容相關的信息,即翻譯標題形式要與原片內容相統一,這就是實現信息價值的等值。一些質量低下的標題翻譯往往捕風捉影,離題萬里,嚴重背離信息價值原則,例如The Sound of Music(《音樂之聲》)曾被譯為《仙樂飄飄何處聞》,任何一部音樂片都可以使用這個標題,這種翻譯影響了觀眾通過片名了解影片內容,喪失了其標志性功能和信息功能。
2、文化價值原則
影視劇來源於生活,體現了本民族的文化,影片名的翻譯不單純是語言轉換過程,同時也是兩種文化交流的社會現象。體現文化價值,促進文化交流和理解,是電影片名翻譯的重要任務。中西方在社會發展階段、價值觀念、風俗習慣、倫理道德等方便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因此要實現文化價值應充分理解、准確傳遞原片名所承載的文化信息,避免出現誤譯。美國百部經典名片之一的The Third Man剛開始被譯為《第三者》,結果被中國觀眾誤以為是婚姻倫理影片,而實際上「the Third Man」指的是片中車禍事件的第三個目擊證人,現在該片已根據劇情轉譯為《黑獄亡魂》。
3、審美價值原則
茅盾說:「文學翻譯是用另一種語言,把原作的藝術意境傳達出來,使讀者在讀譯文的時候能夠像讀原作時一樣得到啟發、感動和美的感受。」影視劇作為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其翻譯過程也是高度的藝術再現過程,因此,影視片名翻譯要深入把握作品的思想美學內容,用漢語的藝術形式傳達原作的`形象、情感和語言的藝術美。此方面的佳譯有You Can't Take It with You《浮生若夢》、Gone with the Wind《亂世佳人》、Bathing Beauty《出水芙蓉》等,無不洋溢著具有含蓄美的書卷氣,傾注了濃厚的中國文化情感,為中國觀眾所稱道。
二、翻譯方法
英語影視片名中譯不僅是英漢語際轉換的過程,也是中英兩種文化交流的社會現象。在文字轉化之間,要求既要緊扣影片內容,保留原名中的蘊涵信息和文化特色,又要注意選擇中文與原片名藝術最相似、最貼近、為中國觀眾所熟悉的詞語和文化意象來進行翻譯使中譯名易於為中國觀眾所接受,符合中國觀眾的審美習慣,做到「忠實性和創造性的統一」。常用的翻譯方法有音譯、直譯、意譯和變譯法等。
1、音譯法
音譯法就是按照源語的發音規則,將其直接翻譯成目的語發音相同或類似的文字語言。英語影視劇命名的特點之一就是常常採用用片中主要人物的名字或劇中有重要意義的地名、事物名等,有些影視劇是由著名的文學作品改編而成,其人名、地名早已為眾多民族所熟知,所以翻譯時可以直接採用音譯法。例如:Merlin《梅林》、Casablanca《卡薩布蘭卡》、Titanic《泰坦尼克號》等。
2、直譯法
對於影視劇片名的翻譯而言,直譯法也被稱為全譯法,指在目的語條件允許時,在目的語中既保持源語內容,又保持源語形式,特別是源語的修辭、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等。全譯是對原文在意義上和形式上的保全行為(黃忠廉2002:21)。影視劇名的直譯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原標題語序,例如:Desparate Wives《絕望主婦》、True Lies《真實的謊言》、Kongfu Panda《功夫熊貓》等,另一種則必須按照目的語的特點,改變源語的詞序,如The Age of Innocence《純真年代》、 A Walk in the Clouds《雲中漫步》等。
3、意譯法
陳宏薇(1998:94)將詞語的「意譯法」定義為:譯者在受到譯語社會文化差異的局限時,不得不舍棄原文的字面意思,以求譯文與原文的內容相符合和主要語言功能相似。有時英文影視片名擁有其獨特的內在含義,直譯片名很難將其含義表達出來,在這種情況下,譯者應正確把握影視片的內容,抓住原文意義,拋棄原文形式,經典的翻譯佳作有《魂斷藍橋》。Waterloo Bridge原意是「滑鐵盧橋」,現在片名中「藍」字暗合影片中兩人相識、相愛、分手的夜晚氛圍,同時「藍」在英語中意為「憂傷」,「魂斷藍橋」四字,辭藻典雅、浪漫傷感、意境深幽,同時緊扣電影主題,是外國電影中文片名翻譯中不可逾越的巔峰之作。其它的翻譯實例有:Speed《生死時速》、Forrest Gump《阿甘正傳》、The Notebook《戀戀筆記本》、Pretty Woman《風月俏佳人》等
4、變譯法
當原片名的文化聯想不能引起目的語觀眾的共鳴時,譯者就需要根據目的語觀眾的利益和志趣,根據影片的內容進行創造性演繹,使影視片名與內容相得益彰,而且能更大幅度地吸引觀眾的注意力。許多著名影視劇片名翻譯皆採用創譯法,例如:The Great Waltz《翠堤春曉》,一部以小約翰斯特勞斯為原型的傳記電影,電影原名的意思為「偉大的圓舞曲」,片中很多愛情場景以及小約翰創作圓舞曲的靈感來自奧地利優美的自然環境,譯者為此採用了一個富有大自然風格的譯名,字面給觀眾一個充滿春天生機的浪漫場景,一對戀人正在河畔相互偎依,成為影片翻譯名中的經典。其它經典實例還包括:No Reservations《美味情緣》、Inception《盜夢空間》、The Wizard of Oz《綠野仙蹤》等。
三、結語
一部影視片之所以成為「經典」,不僅與其深刻的主題思想、精湛的拍攝技巧、演員高超的演技有關,寓意深刻、余韻繞梁的片名也會起到巨大的作用。英文影視片名的翻譯需要遵循信息價值、文化價值以及審美價值三大原則,具體的翻譯方法有音譯法、直譯法、意譯法和創譯法等。最佳英語影視劇的片名選擇標准,在簡練而扣題的前提下,需要片名文字別具一格、富有創意,兼有詩情畫意和文學性。
影視部工作職責
一、影視製作部 具體崗位職責
1、管理影視製作部門,進行日常工作安排,協調控制策劃工作進度。
2、負責影視項目的製作和培訓工作。
3、協助主持召開創意策劃的部門會議,統籌主題,引導並激發各人員創意,控制主題談論方向並最終確定採用方案。
4、從影視素材製作的專業角度上,根據項目情況提出合適的富有創新意識和吸引力的畫面視覺創意。
5、協助負責本部門人員的指導,培訓,管理製作部門的製作、策劃相關業務。
6、熟悉影視製作行業,了解影視市場發展趨勢,並具有濃厚的職業興趣。
7、熟悉相關的製作處理操作軟體;精通AE(After effects)、photoshop等軟體,能熟練操作3DMAX。
8、豐富的影視腳本撰寫經驗,扎實的文案功底和策劃能力,並有良好的社會交往能力。
9、具有較強的事業心和責任心,富有團隊精神。
10、負責視頻影視製作組相關項目的組織實施,執行項目設計的規劃、分配工作及規則制定。
11、協助負責對本部門相關人員屬培訓,協調下屬之間工作上的問題,充分調動下屬專業方面的最大創意能力及創意效率。
12、獨立做出相關視頻媒體概念設計方案;同時負責與客戶進行談判,精準地向客戶闡述出設計理念,並讓客戶信服。
13、協助建立本部門開發過程中的各種規定。
14、協助考核部門內部員工的業績、態度和潛力。
15、協助公司財務預算制定、控制以及完善激勵考核制度。
二、後期剪輯具體崗位職責
1、負責公司指定項目的後斯製作。
2、按照腳本,獨立剪接完成欄目、廣告、專題等。
3、運用純熟的剪輯技術,針對產品特性進行剪輯包裝創意,協助完成節目編輯和成片出庫。
4、負責相關影音項目的剪接和圖象處理。
5、理解影音語言,根據創意腳本或文案進行二次創作和編排。
6、協助完成相關節目宣傳、活動宣傳等在播部分的合成製作。
7、負責活動攝像及音控調試等相關工作。
8、協助影音資料整理歸檔。
三、藝術總監具體崗位職責
1、完成單期策劃、選題、資料收集、饌稿、小片拍攝的、後期編輯等前後期工作。
2、協助視頻編輯師製作VCD、DVD、CD、專輯。
3、督促和協調編導、策劃、責編、技術等人員前後期的工作進展;對編導、攝像和本組其他工作人員進行業務指導工作考核和部門創收業務。
4、完成主管交辦的其他相關事項。
四、營銷策劃部視頻傳媒影視製作組主管具體崗位職責
1、管理部門的日常工作安排,控制策劃工作進度。
2、負責影視宣傳片策劃方案的撰寫和製作。
3、支持召開部門會議,確定最終製作方案,並保證方案的可行性和質量。
4、負責本部門的人員培訓,並按照計劃帶領部門成員按時完成計劃目標。
5、負責協調部門之間的聯系和配合,完成工作的任務。
;⑨ 哪部英文電影片名有文化特徵
《阿甘正傳》英文電影片名有文化特徵,最好反映美國文化的電影是:《阿甘正傳》。這部影悶襪片的獨特之處在螞鉛激於,它重新肯定了舊的道德及社會主體文化,宣揚了60年代美國的主流意識形態,同時它又否定了其他前衛的新文化。正是基激帆於此,它才能深得美國民心。
⑩ 大多數英語電影標題都是短語動詞的形式嗎
摘要:英語電影片名具有簡潔凝練、重視重音和語調的特徵,和漢語表達有很大的不同。目前,我國的英語電影片名存在一名多譯、翻譯水平參差不齊等問題。英語電影片名文本具有信息功能和訴求功能,要求在翻譯中做到藝術性和商業性相結合,因此,對英語電影的片名翻譯應當遵循四大原則,靈活運用直譯、意譯等方法,在忠實於原片名的基礎上,盡可能取得最好的商業傳播效果。
關鍵詞:英語電影;翻譯策略;片名翻譯
引言:國內電影市場的飛速發展,讓觀眾對外語電影的需求日漸增長。外語電影又以英語電影為主,將這些英語電影翻譯成中文是稿則高首要任務。觀眾在接觸英語電影之前,最先看到的是電影片名,因此,對英語電影片名的翻譯十分重要,它關系著電影的傳播效果。一個好的英語電影片名翻譯,既能概括影片內容、傳達影片美感,又能引起觀眾強烈的觀看慾望,帶來良好的經濟收益。
一、英語電影片名的特徵
(一)簡潔明了,動詞和動詞短語使用極少
英語電影的取名偏好簡潔明了,片名以名詞、名詞短語、動名詞、形容詞短語為主,極少使用動詞或動詞短語。這就讓英語電影片名顯得十分開門見山,觀眾不需要太多思考,一眼就能從片名中提取到電影的關鍵信息。
以名詞為片名的英語電影,有Sunrise(《日出》)、The Godfather(《教父》)、Seven(《七宗罪》)等。英語電影也常用主人公名字、故事發生地點等專有名詞來做片名,如Sissi(《茜茜公主》)、Pearl Harbor(《珍珠港》)等。
以名詞短語為片名的英語電影,有Pretty Woman(《風月俏佳人》)、The Brave Heart(《勇敢的心》)等,常常在片名中暗含了電影創作者的情感傾向。
以動名詞短語為片名的英語電影,有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卧虎藏龍》)、Saving Private Ryan(《拯救大兵瑞恩》)等,在片名中即透著強烈的畫面感。
(二)運用修辭手法,讓片名生動形象
英語電影片名雖偏好簡潔凝練的表達,仍舊有著英語本身的美感。和漢語不同,英語語言的依靠重音和語調,頭韻和尾韻常在英語表達中出現,從而在發音上有所重復。另外,英語電影的起名會運用多種修辭手法,有雙關、暗喻、提喻、壓頭韻、壓尾韻等,讓片名變得更為形象生動、引人注目。
如Gone With the Wind(《絕代佳人》)、The Best and Brightest(《最佳爸媽》)使用了壓頭韻的方法,Singing in the Rain(《雨中曲》)和When Harry Met Sally(《當哈里遇見薩莉》)則使用了鍵尺壓尾韻的方法,讀來朗朗上口,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二、英語電影片名翻譯的現狀
(一)一名多譯,翻譯水平參差不齊
由於多種因素的影響,一部英語電影在引進中國大陸和港澳台時,所用的譯名很可能是不一樣的。大陸偏重直譯,盡量保留英語電影片名的原本意思;而香港為了電影的上座率,會將片名翻譯得較為誇張聳動。如Inception這部電影在大陸名叫《盜夢空間》,在香港被稱為《潛行凶間》,而台灣則翻譯成《全面啟動》,可見一名多譯存在著明顯區別。
兩岸三地對於英語電影片名的翻譯各有優缺,並不存在地域性的優勢,英語電影片名的好壞,很大程度上還是決定於翻譯者的水平。如今譯者的翻譯水平參差不齊,會直接影響英語電影譯名的質量。對於施瓦辛格的電影,台灣譯者喜歡在片名翻譯中加上「魔鬼」二字,不論影片內容是否與魔鬼有關。如《Total Recall》,大陸直譯為《全面回憶》,香港翻譯成《宇宙威龍》,而台灣則譯成《魔鬼總動員》。單從片名上看,《魔鬼總動員》容易讓不了解電影內容的觀眾作出錯誤的判斷,這對電影的放映效果是不利的。
(二)缺乏系統性的電影片名翻譯理論
盡管目前已有許多較為成熟的翻譯理論,但是在電影片名翻譯這個領域,仍然很難找到系統性的翻譯理論,或是廣泛達成共識的翻譯原則。譯者們仍舊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翻譯水平,為形成完整的電影片名翻譯理論體系做努力。
三、英語電影片名翻譯的功能
(一)電影片名的文本類型及功能
從紐馬克的理論來看,語言的功能分為六種:表達功能、信息功能、呼喚功能、審美功能、交際功能和元語言功能。根據功能特徵,語言文本又可以盯者細分為表達功能文本、信息功能文本和訴求功能文本三種。英語電影片名的譯制,既要使目標語觀眾最大程度地理解原片名的意思,又要通過名字吸引人們眼球,從而推動電影票的售賣。因此,英語電影片名翻譯,帶有一定的廣告作用和商業屬性,它主要屬於信息功能文本和訴求功能文本。
(二)電影片名的翻譯原則
對於電影片名的翻譯,賀鶯提出了四個原則:信息價值原則,審美價值原則,商業價值原則和文化價值原則。
信息價值原則,指的是英語電影片名的翻譯,需要透露有價值的信息。譯者需要准確把握電影內容,在譯名上盡量與原片內容相統一,傳達出正確的電影信息。
審美價值原則,要求電影片名的翻譯具有美感,譯名簡練但不落俗套,從內容和音韻上對片名進行精心打磨,讓電影譯名具備一定的審美價值。
商業價值原則,說明電影是一門文化性與藝術性兼具的藝術,必須考慮市場和票房。電影譯名猶如一個短小精悍的廣告,需要用盡可能少的成本達成宣傳效果。因此,電影片名翻譯要足夠能激發觀眾的買票慾望,達成商業價值。
文化價值原則,指的則是電影片名的翻譯應當促進文化交流。翻譯既是語言間的轉換,也是文化間的碰撞和交流。在翻譯電影片名的時候,譯者要理解源語言的文化背景和文化情感,同時考慮目標語言觀眾的文化習慣,力求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表達出源語言片名所具有的文化價值。
四、從文化視角看英文電影片名翻譯
(一)歸化法
1995年,韋努迪用歸化法來概括使譯文盡量自然、准確、貼近目標語受眾的翻譯方法。歸化法以目標語為導向,將源語言的含義嵌入目標語的表達方式和文化背景中,優先考慮目標語讀者的接受效果。
尤金·奈達是歸化法的典型代表。奈達提出「等效翻譯」,認為翻譯的功能對等要優先於形式對等。在語言轉換中,不需要將源語言的字詞與目標語言的字詞分別對應,而是追求翻譯效果上的對等,包括風格對等、語言對等、社會文化對等。
以電影的商業取向來說,歸化法對電影片名的翻譯有很大的參考價值。電影是面向大眾的藝術,片名譯制需要考慮到大多數觀眾的文化素養,尋求能讓更多人接受的翻譯方法。等效翻譯注重翻譯效果,讓目標語觀眾能夠快速地理解源語言片名要表達的意思,有效地促進了兩種文化的交流,推動了語言障礙的消除。
例如Ghost這部電影,如果直譯成《鬼》或是《鬼魂》,容易使人誤解為恐怖電影。然而Ghost所講的是一個感人至深的愛情故事,為了使譯名傳達出電影內容,譯者將Ghost翻譯成《人鬼情未了》。在「鬼」這一主題之外,增添了「人」(電影中男主人公的妻子)和「情未了」(電影的主要情節)這兩個元素,一下子讓片名的含義變得豐富起來,同時也令觀眾快速抓住了影片的精髓。
(二)異化法
與歸化法相對,異化法指的是盡量保持源語言特點,以源語言為導向的翻譯方法。異化法讓目標語言觀眾體會到外語的陌生之處,在譯文中感覺到異域風情。韋努迪認為異化法的使用能夠抵抗文化霸權主義,彰顯異國語言特有的文化特點,不被目標語言所同化。異化法盡可能保證了源語言文本的特質,促使讀者運用自己的知識儲備和想像力去理解外國文化,接受不同文化具有巨大差異的客觀事實。另外,異化法還可以為目標語注入新的語言元素,實現跨文化交流。
五、從商業傳播視角看英文電影片名翻譯
紐馬克認為有兩種翻譯模式:語義翻譯和交際翻譯。這兩種翻譯模式各有側重,運用的領域亦有所不同。
(一)語義翻譯
語義翻譯是指在目標語語義和結構允許的范圍之內,將源語言所表達的意思直接、准確地翻譯出來。語義翻譯重視源語言的形式和意思,強調「再現」而非「表現」。這種翻譯模式對准確性要求很高,更適合文學作品、科學文獻等體裁。
然而,准確不代表一字一句的機械翻譯,紐馬克認為,語義翻譯在具體的翻譯實踐中也要考慮直譯和意譯的取捨,獲取最合適的譯文。
(二)交際翻譯
交際翻譯理論認為譯文對譯文讀者所產生的效果,應當基本等同於原文對原文讀者產生的效果。交際翻譯側重於目標語的語義和應用方式,力求將譯文更自然地融入目標語的語境之中。
在紐馬克的理論里,交際翻譯將源語言文本視作一個信息,而不是一組語言單位。因此,交際翻譯不求兩種語言的一一對應關系,其精髓在於對信息的翻譯和轉述,強調譯文對讀者產生的效果,即「表現」。英語電影片名屬於信息功能文本和訴求功能文本,帶有強烈的商業屬性,因此,使用交際翻譯方法來譯制電影片名,能夠收到很好的廣告效果。
六、 英語電影片名翻譯的方法
英語電影片名的翻譯方法主要有三種,分別是:直譯;意譯;直譯與意譯相結合。
(一)直譯
直譯是指在遵循目標語語法的前提下,直接地譯出片名原本的意思。直譯在英語電影片名翻譯中使用非常廣泛,它忠實於原片名,簡潔、有效、直接地傳遞出原片名包含的信息。如Schindler』s List被譯成《辛德勒的名單》,The Perfect Word被譯成《美好世界》,Love Story被譯成《愛情故事》等,這些片名幾乎都能按照等值翻譯的原則,在漢語中找到對應的詞進行直接的翻譯。
(二)意譯
意譯在盡可能把握原片名意思的基礎上,不拘泥於文本形式和結構,以更為生動的表達方式貼近目標語語境,傳達電影的主要內容。比如Forrest Gump,其電影主人公是福雷斯特·甘普,他並非羅斯福、拿破崙這樣家喻戶曉的名人。如果直接譯成《福雷斯特·甘普》,就很難提起觀眾的興趣。而將這個勵志故事與魯迅的《阿Q正傳》結合,譯為《阿甘正傳》,就能讓中國觀眾領會到電影的主題:小人物的故事。意譯需要翻譯者同時了解源語言與目標語言的文化背景,才能在兩者之間做出精妙且准確的轉換。
(三)直譯與意譯結合
直譯法簡潔,卻容易呆板;意譯法生動,卻容易偏離真實語義。因此在一些時候,英語電影片名的翻譯需要直譯與意譯相結合,取得「中庸之道」,以達到最好的翻譯效果。
例如,All About Eve被翻譯成《彗星美人》,Speed被翻譯成《生死時速》,都是考慮了片名的原意和目標語的表達習慣,在直譯和意譯兩種方法里折中得到的翻譯結果。
結語
英語電影片名翻譯看上去雖「小」,其中卻大有門道。要想將英語電影的片名翻譯得既准確又生動,還能吸引票房,是件極為困難的事情。片名的翻譯,首先要尊重源語言文本的意思,在原文含義上進行適當的展開,運用多種翻譯技巧,力求在譯名中實現異國特質與目標語文化的完美融合,從而促進電影的傳播。為此,譯者們應當不斷學習、與時俱進,提高自己的翻譯水平。針對英語電影片名翻譯理論的不足,譯者需要多多關心翻譯理論的發展,思考電影片名翻譯理論系統化的可能性,在與其他學者的交流、討論中,促進電影片名翻譯理論的不斷發展完善,推動跨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