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八百最後為什麼一定要過橋
原因:
1、四行倉庫是鋼筋混凝土結構,堅固易於防守,並容易掌握部隊。四行倉庫作為原第88師師部,糧食和彈葯都儲存了很多,而且為了防止自來水管被日軍截斷,還有大量的飲用水儲存。
2、緊挨著上海租界,不但可以讓租界里的民眾站在高樓上觀戰以外,中國軍隊還有炮兵陣地緊挨著租界,在中國軍隊為四行孤軍提供炮火支援的同時,日軍會顧慮炮彈落入租界,而不敢進行還擊。
3、10月26日晚上,在接到命令以後,第524團團長韓憲元率領該團其他部隊撤離,在撤離前面對留下來的戰友十分難過和不舍,1營長楊瑞符當即胸膛一挺,敬禮表示:「請團長放心,我誓以最後一滴血,為中華民族爭人格!」
(1)電影八佰過橋發生了什麼擴展閱讀
事件事實:
從524團第1營進入四行倉庫陣地後,便開始了對整個倉庫的加固工作,在隨後的4天4夜裡,四行孤軍展開了悲壯的保衛戰,以良好的軍事素質和抗日精神,與侵犯的日軍展開了一場氣壯山河,感天動地,你死我活的殊死搏鬥。
因中國軍隊退守蘇州河南岸而士氣低落的上海市民,因四行孤軍的堅守而重新喚起了抗日鬥志。在上海的外國人也親眼目睹四行孤軍的英勇奮戰,通過報道將中國軍人寧死不屈,堅守到底的形象傳播到了全世界。
B. 八佰為什麼要過橋
這是因為電影《八佰》中謝晉元接到上面的命令,要求他們撤退到租界,而去往對岸租界的路只有那座橋,所以最後必須要過橋。
《八佰》是由管虎導演拍攝的一部戰爭題材的影片,電影主要講述在1937年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八百壯士」奉命堅守上海四行倉庫以少敵多頑強抵抗四天四夜的故事,最後以」八佰」壯士撤退到租界結束。
電影在他們過橋後結束了,只有一句被群眾淹沒的台詞「把武器交出來「。而現實遠比電影殘酷,過橋後,武器馬上被收繳,壯士們成了孤軍,不得不在租界里被軟禁了近4年。
而團長謝晉元在1941年4月一個普通的早晨出操時,疑遭暗算,被日偽收買的叛徒活活刺死,事發後,數十萬上海市民自發前往悼念,其他將士們也未能倖免於難,後被日軍羈押,強征勞役。
(2)電影八佰過橋發生了什麼擴展閱讀
1937年10月30日,蔣介石在日記中寫道「為主帥者,愛惜所部與犧牲所部,皆有一定程度,令謝晉元死守閘北一隅,任務與目的已達,故令其為榮譽之撤退,不必再作無謂之犧牲矣。」得知部隊要撤退時,謝晉元和戰士們十分難過,他們發過誓,要戰斗到最後一個人,但軍令如山。
1937年10月31日晚,謝晉元率部撤退進入英租界,所到之處,「八百壯士」被視作英雄,受到人們的熱烈歡迎。按照約定,部隊本應經過租界馬上回到中國前線,但租界當局受日本人威脅,沒有履行約定,而是對謝晉元部隊進行繳械。最終「八百壯士」被軟禁於孤軍營中。
1940年3月,「漢奸」汪精衛成立偽國民政府,派員用「高官」誘降謝晉元,但被謝晉元當面斥責,「爾等行為,良心盡喪,認賊作父。我生為中國人,死為中國鬼。以保國衛民為天職,余志已決,絕非任何甘言利誘所能動。」
1941年4月24日凌晨5點,謝晉元被敵人收買的叛徒殺害,謝晉元遇害後,各界民眾極為悲憤。在殯殮儀式上,前往悼念的市民陸續達到30餘萬人。
1938年10月12日,毛澤東在《論新階段》一文中稱贊「八百壯士」是「英勇抗戰、為國捐軀的民族革命典型」。國難當頭,他們挺身而出,向死而行。每一個血染的名字,每一個燃燒的忠魂,匯聚成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緬懷英烈,銘記歷史。
C. 八佰最後為什麼要沖橋八佰的拍攝地在哪裡
《八佰》這部電影講述的是歷史事件,自上映以來就備受關注。《八佰》這部電影非常好看,相信喜歡歷史題材的朋友們都會喜歡
在電影《八佰》中,最後之所以沖橋,是為了存活下來。最後的沖橋是因為歷史上就是從橋、撤退的。而且因為靠著租界沒有受到日軍太大火力的延阻,撤退時損失很小,電影刻意加強沖突的。電影中,團長不畏恐懼帶領壯士們過橋,那種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讓人淚流滿面,這部電影非常值得一看!
戰士們拚死拼活與敵人抗爭到底的時候,民眾如同一群看客,點起的煙花讓我心寒,彷彿眼前的「一場好戲」與他們毫無關聯。魯迅先生筆下所描繪的"麻木的中國人",大概便是這樣的一番神情吧
D. 電影《八佰》最後守軍為什麼沖橋
1、這是上級的命令,謝晉元將軍作為一名軍官,選擇服從並無不妥。
謝晉元服從命令撤退,只是盡到了軍人的本分——更何況作為大時代中的一個小人物,謝晉元將軍的思維也有局限性,不可能提前預判到國民黨政府的命令是否正確,所以,要客觀評價他的行為。
2、選擇沖橋撤退也需要勇氣,因為這場撤退對我們是不公正的,需要冒著赴死的風險。
沖橋撤退是需要冒著死亡風險的。試想在戰斗如此激烈的情況下,八百壯士選擇背著敵人從水路分批偷偷撤退到租界才是明智之舉,但英租界卻出於政治考慮提出了苛刻的要求,強迫八百壯士必須裝備整齊從橋上撤退;
這一來,實際上就給了日軍襲擊的大好機會——一群士兵明著往前跑,敵人只要開槍掃射就能打倒一大片,這不是送死是什麼?能活下來純拼概率。所以,別以為撤退是好事兒,選擇撤退的士兵也是需要很大勇氣的。
(4)電影八佰過橋發生了什麼擴展閱讀:
主要角色:
1、老葫蘆
演員黃志忠
小湖北和端午的叔叔,湖北保安團成員。因為看到租界的光明燦爛而嚮往,卻因穿軍服被租界拒絕進入。最終被日軍俘虜,繼而在侄兒視野中被日本人吊起殺害,激發端午抗日熱情。
2、端午
演員歐豪
老葫蘆的侄子,剛到上海,突遇敵軍後四下逃散。在經歷了四天四夜的戰斗,從一個畏戰想家的新兵成長為不懼死亡的戰士,他眼睜睜看著老葫蘆被殺,那些捨生赴死的戰友讓他徹底明白,如果現在退縮,必定無家可歸。
E. 八佰最後沖橋為什麼日本人還要打
《八佰》最後沖橋日本人還要打是因為要從橋上撤退,所以日本人不能讓其撤退。而且歷史上就是從橋撤退的,靠著租界沒有受到日軍太大火力的延阻,撤退時損失很小,這也是電影刻意加強沖突的。
《八佰》講述了被稱作「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
劇情介紹
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中日雙方激戰已持續三個月,上海瀕臨淪陷。第88師262旅524團團副謝晉元(杜淳飾)率420餘人,孤軍堅守最後的防線,留守上海四行倉庫。與租界一河之隔,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的戰爭。為壯聲勢,實際人數四百人而對外號稱八百人。「八百壯士」奉命留守上海閘北,在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鏖戰四天,直至10月30日才獲令撤往英租界。
F. 八佰最後為什麼要沖橋
《八佰》最後之所以要沖橋是因為歷史上就是從橋、撤退的,而且因為靠著租界沒有受到日軍太大火力的延阻,撤退時損失很小,電影刻意加強沖突的。
在電影片,團長不畏懼恐懼帶領壯士們過橋,那種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使我淚流滿面。在橋的那一面,早有一位可愛的小姑娘用肉嘟嘟的小手帶領大家敬起了禮。那一瞬間很多觀眾彷彿被什麼怔住了一樣,眼淚一股一股的向臉頰湧出。
(6)電影八佰過橋發生了什麼擴展閱讀:
八百人的理念和抱負是創造三維的人。在以前的戰爭電影中,主角要麼是直面敵人的士兵,要麼是深入敵人營地的卧底特工。然而,這部電影從一群逃兵。
《八佰》之所以能在國內戰爭片中更受歡迎,正是因為它「敢於拍攝人性的真相,甚至丑惡」。
影片拓寬了我們對英雄的理解,他們平凡,甚至弱小,為正義而奮斗。《八佰》中的人物是用群像的方式來刻畫的。書中大約有二十個主要人物,但這也導致了「開頭每個人的名字都想記住,後來就忘了」的情況。
G. 八佰的結局為什麼要沖橋
《八佰》之所以要沖橋就是為了存活下來。在電視劇中表明之所以允許其中數百人作為備用,是為了在另一邊的法租界向國際觀察員展示,倉庫實際上是一個充滿血肉的舞台,這個國家希望通過這場戰斗表現出決心抵抗戰爭的心情,並且還希望贏得西方的同情,然鏈核後獲得在議會中發言的權利。
但事實是無論多麼頑固抵制,中國卻一直都沒有話語權,如果繼續下去那麼則是毫無意義的犧牲,八佰電影中有一些經典而感人的場面,一是士兵被炸葯和手榴彈綁住,一隊一排的跳下來哪旦炸毀日軍,第二是士兵們用自己的身體抵抗和抵擋日本空軍的飛機,就是為這面旗幟不要掉下來,那麼最後一個就是在海上租界中的年輕人向部隊發送電話線的劇情。
在電影中綁扎手榴彈用身體獻身國家的情節正在發生變化,犧牲自己的生命炸死敵人的一名士兵是四川人陳樹生,在跳下樓房之李喚擾前給家人留下了遺書,到處都是燈火通明,河的另一側被毀,大片廢墟和煙霧彌漫,八佰士兵臉上灰白,鮮血和土壤凝結成一片。
1937年,淞滬戰役爆發後,中國軍隊第88師成為第一個進入抗日戰場的中國部隊,最初謝晉元擔任第262旅的參謀長,指揮戰斗在寶山路商務印書館對面的前線。
H. 八佰最後為什麼要沖橋
這說來話長了,軍人的天職就是服從命令,當時死守四行倉庫是上峰的命令,而退走依然也是上峰的命令。當時奉命拖延時間的是八十八師的師長孫元良,但孫元良帶著部隊跑路了,最後謝晉元才帶著一個加強營的兵力死守四行倉庫,在達成戰略目的後,謝晉元接受上峰撤退命令,這才退到租界這邊。
在真正的歷史上,這些剩下的戰士,沖橋之後只活下來300多人,撤入英國租界後,被英國巡邏隊繳械羈押在軍營內長達四年之久。這四年裡,在謝晉元的帶領下,這些戰士還像從前一樣訓練。後來,謝晉元被叛徒們合理殺害了,最後這些士兵有些被日軍俘虜做了苦力,有一小部分逃走了。
所以,當時他們是軍人,不是他們想撤退,而是上面的人讓他們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