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少年的你什麼時候上映
最近網路上已經有很多粉絲在各大院線拍到了電影《少年的你》的宣傳海報,可能在不久之後我們就能在電影院里看到這部片子了。
《少年的你》海報很帶感,看到導演曾國祥的名字,我的心裡隱隱有些激動,《七月與安生》的導演,雖然很年輕卻是一個有著獨到見解的文藝青年。這一次他將影片的核心聚焦在「校園霸凌」題材上,大膽地將那些人心所揣測不到的黑暗一面赤裸裸的呈現在觀眾的視線里。在海報中,我們看到了被打的滿頭是血但眼神依然倔強的易烊千璽,看到了蓬頭垢面、隱忍不發的周冬雨,海報所傳遞的信息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青春,同時也對這部片子充滿了信心和期待。
原著《少年的你,如此美麗》雖然故事的主題是青春里朦朧的愛情,但為了揭露「校園霸凌」的社會現象,情節中涉及了大量血腥暴力的情節。影視化的改編不可能完整將這些情節呈現,但我希望的是導演可以盡可能的保留原著的靈魂,而不要一味地向愛情靠攏,畢竟原著最可貴的地方並不是愛情,而是在逆境中艱難生長的那份信任和守護。
『貳』 少年的你小北原名叫什麼 小北為了陳念願意付出一切
最近,《少年的你》這部電影成為很多人討論的話題,其實影片沒有上映之前就備受大家的關注,如今正片終於上映了,而且還獲得了很不錯的口碑。在片中易烊千璽飾演小北,精湛的演技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北是一個小混混,但他很善良。看過《少年的你,如此美麗》這部小說的網友都知道,小北在小說叫北野,但在電影中大家都喜歡喊他小北,也讓不少網友都好奇小北原名叫什麼?小北結局如何?
在結局中小北出獄了,陳念也實現了自己的願望,他們兩人終於可以光明正大走在街上了。小北也不用戴著帽子走在陳念身後了,因為他們的堅持和努力沒有白費,終於換來了幸福的生活。小北和陳念的相遇就像是一場意外,但他們兩人又很難再分開,相互依靠,相互鼓勵,讓彼此成為最好的自己!
『叄』 《少年的你》易烊千璽飾演的小北結局如何
電影《少年的你》在經歷過一次撤檔後,終於在10.25日定檔,觀眾都很關心男主角小北的結局,那麼《少年的你》小北最後怎麼樣了呢?
少年的你小北的結局是什麼?少年的你小北最後怎麼樣了?
在影片《少年的你》中,陳念誤以為自己殺了同學,小北替陳念頂了罪,之後被判入獄七年,七年之後,小北出獄去投奔陳念,二人在一起了,所以最後的結局也是美好的。
北野為了幫陳念殺了好兄弟賴青,還故意冒充雨衣人,希望把陳念從這件事中摘出來,但北野和陳念一口咬定北野是雨衣人,殺魏萊是因為魏萊看到了北野的臉的時候,警察鄭易卻猜到了真相。
警察鄭易想要幫陳念,但陳念因鄭易數次失約已經不相信鄭易了,而且陳念和北野兩情相悅,和鄭易越走越遠,鄭悉滾易雖然猜到了真相,但沒有證據,北野和陳念也不配合鄭易。
北野和陳念一個眼神就知道了彼此的心意,任別人磨破嘴皮也絕不妥協,鄭易只能拜託同事盡量拖延時間,從賴青生前的遺物尋找殺人證據。
鄭易通過賴青的倉庫找到了線索,但還需要北野的口供,北野一口咬死自己殺了魏萊,自己才是雨衣人,就算鄭易和家人動之以情也不改口。
最後鄭易利用陳念改變了北野的想法,北野翻供承認自己殺了賴青,但魏萊是賴青殺死的,賴青才是真正的雨衣人,所以北野將功贖罪被判了七年,出獄後和陳念在一起了。
據悉,在電影《少年的你》大結局中,在一次意外事故中女主角陳念誤認為自己傷害了同班同學魏萊,小北為了圓陳念去北京的夢想,試圖要替代陳念承擔一切的承認,但是後來經過警方的調查,事情終於真相配棚大白,他們的生活也終於恢復了平靜,可以繼續追求自己的夢想,並且也在大學校園中相聚。
但是從原著小說中得知,小北為了替陳念頂罪,自己製造了一系列假證據,不僅殺了欺負陳念的人,同時一個人獨自隱瞞了一切睜賣余,不過後來被警察查找出真相,小北最終還是進了監獄並且被判刑7年,陳念在這7年之間也一直等著小北,兩人最終還是相遇,所以最後的結局也是美好的。
『肆』 《少年的你》陳念從懦弱到反擊,為什麼懦弱的人爆發起來就很可怕
電影《少年的你》中陳念從懦弱到反擊。是因為被將來逼得無路可走。為什麼懦弱的人爆發起來就很可怕呢?因為每個懦弱的人都在承受著別人的壓迫。當這些壓迫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可以想像當全部的壓迫所爆發時,是多麼的可怕。
懦弱的人也是人,他懦弱不代表他沒有骨氣,當他們的尊嚴一再的踐踏的時候,只會迎來懦弱的人更加可怕的反擊。
『伍』 《少年的你》的大結局是什麼
《少年的你》結尾是鏡頭轉到4年之後的2015年,周冬雨飾演的陳念已經成為一名英語老師,她和一位學生走在馬路上,易烊千璽飾演的小北跟在後面,鏡頭慢慢變為路邊監控探頭的畫面。
(5)小北和靜初什麼電影擴展閱讀:
《少年的你》電影的後半段,陳念和小北都剃成了寸頭,這也是影片中的一場重頭戲。這場戲拍攝了兩天時間,第一天是易烊千璽給周冬雨剃頭,第二天易烊千璽又自己剃頭。這也是兩人情感升華的一場戲,易烊千璽說,拍攝這場戲時兩人基本是光著上身的,「非常坦誠,沒有秘密,心理上也沒有遮擋,兩人開始慢慢融為一體,情感上是高於愛情的。」
拍這場戲之前,劇組為了給兩位演員打氣,工作人員也都剃了寸頭,坐在一個台階上拍了一張大合影。曾國祥導演每次看到這張照片都非常感動,「很代表當時我們的心境,大家都很投入、很熱血地做好這個作品」。
『陸』 《少年的你》打動人心的3個角色:陳念,小北,少年的你
隨遇而安,品人世百味。
執筆從容,嘆心中悲歡。
點擊右上方 「關注」 ,與我一同前往光影深處,尋找靈魂的共鳴。
很久沒有一部電影,可以讓我既喜歡電影本身,又因此迷戀上某個角色和演員了。
豆瓣開分8.7,貓眼評分9.7,上映3天票房迅速破5億,口碑清一色的好評……
沒錯,說的就是最近的國產青春電影黑馬—— 《少年的你》。
種種跡象都表明:
《少年的你》徹底爆了。
因為太驚艷,太欲罷不能,我連刷兩場,還特意去看了原著(的確一言難盡,此處不過多評價,只討論電影觀感),並且暗戳戳准備三刷四刷。
喜歡《少年的你》的理由實在太多,誇贊周冬雨和易烊千璽演技的影評也太多。
今天,我想單純從一名觀芹喊眾的角度聊聊,為什麼這部明明如此陰暗的青春電影,可以讓大家這么上頭——
在《少年的你》中,總有一個角色,對應著那個少年的你。
01
似曾相識的校園欺凌
相信你們都知道了,《少年的你》是一部聚焦校園欺凌的青春電影。
它沒那麼多隔靴搔癢的彎彎繞, 講欺凌,就徹徹底底地把傷口袒露出來。
打,是結結實實地打;
哭,是毫無顧忌地哭。
青春里的愛與痛,被濃縮了,放大了,淋漓盡致地呈現給觀眾。
有人說,這部電影像一把刀,在詩意唯美的青春幕布上劃開一道口子。
可我認為,它更像一碗可以恢復記憶的湯葯,讓你隨著劇情慢慢喝下。
當苦澀從五臟六腑中流過,你會在淚眼婆娑中想起,青春里那些被粉飾的不堪,被忘卻的淚水,被壓抑的情愫,以及種種被無視、被嘲笑的夢想。
陳念,一個沉默瘦小,出身卑微,除了成績好外一無是處的普通女生。
她在班級里低調到近乎透明,卻慘遭欺凌。
為什麼是她?
我更願意把她的不幸解讀為:
一念之差。
如果不是那天,她在眾目睽睽中,哭著為跳樓而死的胡小蝶蓋上校服外套,她不會捲入警方調查,更不會被迫握起受人欺凌的接力棒。
事實上,她與胡小蝶關系一般,一共也沒說過幾句話。
胡小蝶生前被同學極盡凌辱,她知道,卻和其他同學一樣,選擇沉默。
她那麼做,只是一念之間,善良擊敗了冷漠。
對欺凌者而言,目標是誰不重要, 重要的是,總得有一個目標。
一時善念,讓陳念成為新的目標。
熟悉么?
這弱肉強食的校園食物鏈。
上初中時,我們學校有3個名聲赫赫的學姐,為首的那人幾乎和魏萊一樣,人長得美,家境良好,不在乎成績,在學校里橫行霸道,老師也大多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傳聞中,她們會跟討厭的女生約好時間地點,明確讓她們准備挨打。
不敢去?那就到班級門口叫人,或等在她回家的路上。
訛錢、辱罵、毆打……和電影里,新聞中呈現的方式都差不多。
最誇張的一次,她們一人一巴備基掌,把一個女孩扇到耳膜撕裂,直接進醫院。
那時的我,和大多數看熱鬧的旁觀者一樣,誇張地捂住嘴巴,暗暗慶幸:
幸好不是我。
很慫,也很自私,對吧。
可是我害怕挨打,更害仿首謹怕那些無法想像的欺凌手段。
校園欺凌,就是這么普遍。
只是畢業以後,作為旁觀者的我們,輕易就選擇了忘記。
02
漸行漸遠的年少愛情
因為校園欺凌這條主線,整場電影,充滿淚水與陰霾。
可真正賺人眼淚的幾場戲,全都與愛情有關。
你也許沒有遭遇過校園欺凌,可一定經歷過年少的愛情。
那是真正的將對方視若珍寶,彼此全心全意地付出。
什麼是心疼?
當你發誓要保護的人,因自己一次偶然的離開,被欺凌得遍體鱗傷,衣服撕破了,頭發被亂剪一通,整個人如同一隻受傷的娃娃。
可是你什麼也做不了,因為你知道,即使原封不動地報復回去,你的女孩還是遍體鱗傷。
那種無能為力的心疼,是會要人命的。
為她剃發時,小北什麼也沒說,只有眼淚靜靜地流。
那之後,他動作堅定,剃掉了自己的發。
既然我什麼都不能做,那就陪你一起變丑,一起對抗這個冷血的世界。
這是少年才有的沖動與真摯,無關物質,卻強大得足以拼湊起一顆支離破碎的心。
你可不可以保護我啊?
他沒回答,卻用行動做出了承諾。
兩個少年,自身難保,卻固執地選擇用自己的方式守護彼此,從苦難中尋找哪怕一絲絲甜。
那些點點滴滴的陪伴,從未說出卻又不言而喻的喜歡,成為灰暗青春中,一簇微弱的光。
印象最深的一場戲,是案發後,兩名警官在審訊室外的爭論。
女警官堅信:
沒有人會為了另一個人,扛上強奸罪和殺人罪的。
可是鄭易認真地看著她:
我和你不會,但他們還是少年。
成年人只談利弊,小孩子才講感情。
只有少年時迸發的感情,才會讓一個人甘願犧牲自己的一生,去托起另一個人的未來。
那場感動無數觀眾的三分鍾無台詞對手戲,兩個演員,用眼神與表情,將情緒層層疊疊地傳遞出來。
這是整部電影的最高光時刻,不出意外的話,也將成為近年來國產青春電影里的極致經典鏡頭。
演技之外,我們感動的,還是兩位少年無聲的默契。
那是真正用心去愛,才能連結起的情緒,是真正懂得,才能感受到的純粹。
我們動容,也許我們也曾年少擁有。
我們落淚,也許我們已經永遠失去。
03
恍然想起的少年心境
魯迅先生有一句名言:
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我只是覺得他們吵鬧。
可如果,這悲歡是你經歷過,卻又被遺忘的碎片呢?
比如少年的喜悅,少年的敏感,少年的眼淚。
少年時,你覺得那是你難以承受的生命之痛,不明白大人們為什麼可以笑得那麼輕松,雲淡風輕地把它評價為「小題大做」。
長大後,你難免要經歷生活更多的苦難,熬過之後,想想自己的學生時代,也會由衷地感嘆一句:
都是小兒科。
你成了陳念媽媽口中的那種大人:
忘性大,什麼都不用往心裡去,反正早晚都會忘了的。
為何會忘?
因為習慣了。
習慣了生活的難,習慣了萬事不如意,習慣了掩藏情緒,習慣了接受所有不公平。
又為何習慣?
因為經歷得多了。
有了比較,才發現少年時以為天塌了的悲劇,其實不過如此。
可是少年的你,沒有比較。
苦難就是苦難,實實在在地砸在身上,不知如何躲避,也看不到未來的樣子。
那時的天,塌了就是塌了。
比如電影里的小北,出場第一個鏡頭就鼻青臉腫,被一群人圍毆,卻一言不發,眼神里帶著荒漠的氣息。
只這一個鏡頭,我們就知道,他不是第一次挨打了。
或者說,這就是他的生活。
可是他才多大?
電影里,陳念靜靜問小北:
疼嗎?
少年的臉上面無表情:
習慣了。
從13歲開始,他就過上了這種打打殺殺的生活。
父親跑了,母親改嫁,他成了沒有人要的拖油瓶。
一個13歲的孩子,被迫出去闖社會。
在他的認知里,世界就是這樣, 「要麼被人欺負,要麼欺負別人」。
所以他必須打架,用拳頭為自己撐起頭頂那片小小的天空。
要經歷多少個絕望的日夜,添多少道傷疤,才能在不過17歲的年紀,就能頂著一身傷痛,雲淡風輕地說,「習慣了」?
那天,他悄悄流下一滴淚,悶著嗓子說:
你是第一個問我疼不疼的人。
沒有被善待過的人,最容易識別善良,也最珍視善良。
所以他為她動心,為她付出,甚至為她賭上自己的一生。
上學路上,他說:
你往前走,我一定在你後面。
故意被捕之前,他說:
只有你贏了,我才不算輸。
誇張嗎?
一點也不。
長大後,你忍下了工作中那麼多的委屈,咬著牙與生活死磕,還不是會在他人的關懷與肯定中潰不成軍。
我們對溫暖的渴望,自始至終從未變過。
所有榮耀與苦痛,總要經歷過,才會做到雲淡風輕。
影片用了大量鏡頭渲染高考。
那些記憶中漸漸蒙塵的緊張與壓力,被清晰地在大熒幕上還原。
摞成山的課本與習題,無止境的考試,換座位,做作業,復習……
離開了高三,再也找不回那種孤注一擲的心情。
可你知道,它們曾經存在。
這部電影最讓我感動的一點是:
它可以喚醒成年人心中對於少年的記憶,只要你還會被打動,你就可以理解少年。
那些屬於青春的細膩與敏感,委屈與疼痛,你也曾經歷過,也曾有故事,也曾真真切切地在情緒里跌宕,哪怕如今看來,只是無病呻吟的小情緒。
你知道,青春里的苦難,其實格外難熬;
青春里的傷痛,其實痛徹心扉。
當已經成年的我們,找回曾經的少年心境,或許才能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重新學著「看到少年」。
我們生活在陰溝里,但有人依然仰望星空。
這句被陳念寫在作業本上的王爾德名言,想必許多人寫作文時都用到過。
生活的陰溝無處不在。
對少年來說,被欺凌、被孤立、被無視,甚至僅僅只是受到一次小小的委屈,都等於將他們推入陰溝。
不同的是,他們可以在陰溝里仰望星空,更渴望爬出陰溝,去到更大的世界,探索人生更多的可能。
所以陳念哪怕受盡欺凌,也要憋著一口氣,逃出小鎮,去北京,去最好的大學,改寫命運與人生。
所以小北即便活在底層,也沒有泯滅心底的正直與善良,即便他用錯了方式,也只會讓人心疼。
不知什麼時候開始,仰望星空的,似乎只剩下少年。
而看過電影,驀然驚醒的你,是否也想抬頭看一看。
04
一個最好的結局
一個全新的開始
面對校園欺凌,我們能做點什麼?
電影最後,溫柔地給我們指出一個方向。
重新參加高考的陳念,畢業後成了一名英語老師。
她離開校園,又回到校園。
欺凌仍舊存在,而這一次,她默默站出來,守護自己的學生。
很多不好的事,是我們無力改變的。
但,我仍然希望,你不要失望於社會,不要失望於人類。
生命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
當法律還在進一步完善,當孩子的安全尚不足以被全面保護,作為普通人的我們,或許也可以像陳念一樣,安安靜靜,用多一點關注,多一點陪伴,給他們的天空撐起一把傘。
我們都曾是少年。
少年純真與美好的背面有多殘酷,我們也曾親身體驗。
在觀影中落淚的時刻,你,就是少年。
感謝《少年的你》,喚醒了少年的你。
那些年少真摯的情感、珍惜、絕望,與傷痛,既然想起,就別再忘了。
世界的模樣,取決於我們自己。
當每一個人都貢獻力量,我們就能保護少年,保護世界。
【關於作者】
笙笙不兮,文藝水瓶女,心向暖陽,謀生,亦謀愛。
如果喜歡我的文字,歡迎點擊上方頭像關注,我們評論區見~
『柒』 少年的你小北的結局是什麼 小北最後被判了幾年
《少年的你》正在熱映中,這部電影從上映以來就好評如潮,票房更是一路高漲,再加上男女主角的人氣又很高,從而引起了廣大網友的關注。在片中易烊千璽飾演的小北,他的經歷令人很心疼。小北為了保護心愛的女孩,哪怕是犧牲自己的性命也是值得的。看過電影的觀眾都知道,影片的結局和小說結局是不一樣的,這也讓不少人都好奇小北結局怎麼樣了?小北被判了多少年?一起了解一下吧!
當然也有可能小北被陳念判的要輕,畢竟小北沒有殺人,他主要是為了包庇陳念,故意製造自己是殺人兇手的假象。該案件雖然和小北脫不手孫了干係,但山薯培也不至於會判的很逗唯重,可能是三年也有可能是四年。這個問題在片中雖然沒有詳細介紹,但相信細心的網友肯定都發現了!
『捌』 《少年的你》觀後感
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後,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觀後感了。在寫觀後感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少年的你》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正在熱映的電影《少年的你》聚焦校園欺凌話題,引發輿論廣泛關注。尤其是在未成年保護法大修、增設校園欺凌防控措施的背景下,電影畫面把校園欺凌給孩子造成的傷害直觀展現,直擊人心。在揪心痛心之餘,也讓公眾對這一問題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在中國,為應對校園欺凌,保護青少年不受侵害,全國人大代表已多次提議推動相關立法,法制工作者也在不斷努力,希望明確界定校園欺凌行為。
20xx年10月21日,在著眼於校園暴力的電影《少年的你》上映前不久,《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草案)》已提交至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十四次會議,進行審議。
修訂草案將「辱罵、毆打他人,或者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等校園欺凌等行為首次明確列為偏常行為,並對家庭監護責任、學校管教責任以及相關部門,尤其是公安機關的保護責任,有了進一步規定。
在《少年的你》片中,遭受校園欺凌女主角引用了愛爾蘭作家奧斯卡王爾德劇作里的一句話: 「我們都生活在陰溝里,但有人依然仰望星空」。
也許清理校園欺凌這個「陰溝」,真的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無論是教職人員、父母還是孩子自身,都要更好地認識「校園欺凌」這個概念。
同時,法制工作者也應進一步推動立法,並用創新措施解決問題,這樣才能還青少年一片觸手可及的純凈星空。
在陳念的生活里,一直都有自己的目標,讀書、考試、上好學校,想變成最聰明的人,如果可以的話,保護世界。
而在小北的生活里,卻是「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的守護。
電影《少年的你》,對周冬雨和易烊千璽的內心戲和哭戲尤為注重,周冬雨在影片中扮演的陳念哭戲非常多,並且有不同的層次,感染力很真。在這個花一樣的年紀,遇到了種種不幸,還好有個小北一直默默守護。易烊千璽扮演的小北對內心戲的演繹深受觀眾的贊揚,他懂得角色的孤獨,眼睛裡充滿對陳念的感情。
「人們大部分怪異行為,歸根結底都是因為缺愛」。作為一名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心理方面的健康成長特別重要,這期間孩子的心靈是脆弱的,承受父母、老師、同學的人身攻擊似的責備,心裡會留下永久的創傷和陰影。陳念就是一個這樣敏感又自卑的小女生,她的眼神是孤單的,內心是倔強的,對溫暖和體貼充滿渴望。
孤單的陳念遇上孤單的小北,相互依託,共同成長。總有一個人是少年的你,希望屏幕前每一個人生陷入無助和迷茫的人,都能尋得屬於自己的依託與熱望。
走進電影院之前,本以為這是一部青春疼痛片,會著墨於他們無關痛癢的少年時期。但當我坐在廳內才發現,這個故事,其實離我們很近,大概是每個人生活中都或多或少會經歷過的,每個人都曾有過逆境,也曾像他們一樣勇敢地邁了出來。
在正好的年華里,陳念與小北經歷了本不應承受的痛苦與折磨。男女主演技都在線,讓人能很快的融入角色產生共情,小黃鴨一個女生能剃寸頭真的很敬業了,還有這次也確實被千璽弟弟驚艷到了,小孩真的不錯,看過十二時辰,這次又看了少年的你,兩種角色跨度很大,並且也都駕馭的很好,希望弟弟以後一步一個腳印繼續加油呀。
說說感想吧,我曾經也有類似的經歷,直到現在仍然不願回憶的痛苦,陳念是不幸的,卻也是幸運的,她有小北,可是我沒有……
還好一切都過來了,我畢業了,我有了自己的工作,我有了愛我的人,我養了三隻狗狗,我現在很好,我也能坦然地和那段不美好的回憶說再見。我一直在努力生活。
無論身處於怎樣的逆境中,卻依舊心懷希望,我想這就是這部電影所帶給我的感動,心懷希望,黎明終將到來。
無論是陳念,還是小北,還是屏幕前的你我。
惟願一生順遂。
戲里戲外,皆是人生,是戲中的角色,好像也是戲外的我們,時而融合時而分離,世間變化萬千,初心始終如一。
近幾天,我看了《少年的你》這部電影,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這部電影主要講了一個叫陳念的女孩,遭受了校園欺凌,後來,一個叫劉北山的小混混幫了她,為她做貼身保鏢,因此,她專心學習,最終考上了好學校的事情。
當時我就在想:陳念如果沒有受到校園欺凌,那她就能放下一切,考出更好的成績;如果陳念沒有受到校園欺凌,那她就不會被一系列的事件所牽引;如果陳念沒有受到校園欺凌,她就不會那樣痛苦……
在現實生活中,我看到同學之間互傳謠言,幾個同學追一個同學在跑。遇到這種情況,我們該怎麼辦呢?我們可以求助老師;我們可以求助家長,我們可以求助公安人員。我們要遠離那些施暴者,在遇到欺凌者時,我們要團結一心,盡力制止這種事情的發生,或者,我們可以選擇自衛,堅決反擊。
雖然,校園欺凌很可怕,但是,我們現在的校園很少出現這種現象。我們這些祖國的花朵,在老師和家長的精心培育下,茁壯成長。我們一定要努力學習,考出優秀的成績,考上理想的學校,長大為祖國做出貢獻。
我們生活在陰溝里,但有人依然仰望星空。
看完電影《少年的你》後,陳念英語課本上的這句話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少年的你》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叫陳念的女孩在學校被欺負,遇到了一個叫小北的男孩,小北熱心幫助陳念的故事。
電影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是陳念在放學回家的路上被一幫同學欺負。那幫人把陳念的頭發剪掉,還扒下陳念的衣服,給陳念拍裸身照,雖然旁邊站了一大堆人,但是,大家都只會起鬨,並沒有一個人去幫助陳念。
還有就是排球課上沒有一個人給陳念傳球,就在陳念出門的剎那間,三個女生還把排球往陳念身上亂砸,陳念無奈地喊:「有完沒完了?」但三個女生不但沒有收手,還變本加厲,在下樓時故意把陳念推下樓梯。不過這些事情陳念根本就沒有告訴媽媽。
我覺得陳念做得不對,在學校被欺負了就應該第一時間告訴老師和家長,否則,別人會繼續欺負你,而且比上一次更狠。當他們剪陳念的頭發時,旁邊那些只會起鬨的人做得也不對,他們看到同學被欺負後,應該在能保護好自己的情況下幫助陳念,而不能只是圍觀起鬨。老師家長也應該多關注孩子,要與孩子多溝通,這樣孩子才能健康成長。
今天,我觀看了「眾里尋你——尋找最美孝心少年」電視節目。
節目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對小姐妹,她們的媽媽不幸離開了她們,爸爸因為媽媽的離去而傷心過度,患了精神疾病,爺爺也因為一連串的打擊而中風,因此,家庭的重擔全都壓在了姐妹倆的肩上。她們不怕困難,努力擔負起照顧爺爺和爸爸的重任。
她們的不幸遭遇讓我落淚。我不禁想起了「二十四孝」故事中的黃香和蔡順。黃香九歲喪母,侍奉父親非常孝順。夏天給父親扇涼枕席,冬天用身體溫暖父親的被窩。地方官員聽說了他的孝行,特地表彰他。蔡順少年喪父,侍奉母親十分孝順。適逢亂世和飢荒,柴米昂貴,不足以供養母親,他就出去撿桑葚給母親充飢。有一天,不巧遇上了赤眉軍,他們厲聲問道:「為什麼把紅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別裝在兩個簍子里?」蔡順回答說:「黑色桑葚熟透了,很甜,供母親食用;紅色桑葚沒熟,味酸,留給自己吃。」赤眉軍憐憫他的孝心,送給他三斗白米、一頭牛,帶回去供奉他母親。
從古至今,孝心是衡量子女為人好壞的標准。《增廣賢文》中有句名言說得好:「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無論是古代的黃香蔡順,還是現在的小姐妹,他們都是我學習的榜樣。我對爸爸媽媽的叮囑很反感,經常對他們發脾氣,觀看了這個節目,我覺得我這樣做是不對的。今後,我會改正壞毛病,端正和父母講話時的態度。
果然,他永遠都不會令人失望。男孩剃了短寸,露出鋒利的眉眼。
北野是一個生活在陰暗裡的人,他的世界裡充滿了一場場的打架,血腥。他在反抗那些污衊與骯臟,反抗周遭的一切異樣眼光。他看似一切都不在乎,看似冷漠又雲淡風輕,是因為他不知經歷了多少個那樣的黃昏,火車呼嘯而過,傳來烤麵包的香氣。
然後他遇見了陳念,他們成為了彼此的救贖。小說中有一個片段讓我在深夜失聲痛哭。
他從不是一個溫柔的人,可他為了她用盡畢生的溫柔。
所有漂泊的人生都夢想著平靜,童年,杜鵑花,正如所有平靜的人生都幻想伏特加,樂隊,醉生夢死。—薩岡
她的小北哥哥是她這十七年來最亮的光。他們之間是遇見了相似的靈魂。
我們的璽子哥說,北野這個角色的性格比較外露,是同他有些不一樣的。我所認識到的易烊千璽,是一個很有趣的男孩子。他不笑的時候,冷漠疏離眉眼間滿是沉默,可一笑起來,那不經意間的溫柔透徹,足夠讓人抵擋一切黑暗。
我不是團粉,對他17年前的印象全部停留在一次上天天向上他寫毛筆字的時候。當時有人問他長大想上哪個大學,他說了一句,北大吧。那種不經意間流露出的野心與想法,讓我印象深刻,總覺得他和別人不一樣。他自出道以來經歷了多少流言蜚語,我總不敢探尋。和我一樣的年紀,本該活得無憂無慮像個傻子的年紀,卻要面對無數人的唇槍舌劍和觀念上的鄙視,他沒有變得抑鬱焦躁,反而越來越好,讓人怎麼能不佩服。
最近熱映《少年的你》是一部反映現實的電影,輻射了高考背景下的考生心理和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這是一個青春期少年們從迷惘孤獨,走向彼此救贖,終與世界和解的成長故事。《少年的你》的首要意義是,它較之於之前關注校園欺凌的電影更進一步,更全面、更深入也更尖銳地聚焦了校園欺凌。
最近一段時間對於有關「校園欺凌」事件的報道相當多,手段及其兇狠,行為及其惡劣,畫面觸目驚心,大多都是未成年的孩子。越來越多的悲劇發生在我們的身邊,「小打小鬧」不再是嬉戲玩耍,而是惡意中傷他人。大多數校園欺凌事件都存在惡意辱罵、毆打,甚至是限制人身自由的情況。校園暴力事件性質惡劣,但多數施暴學生因「未成年」「口頭批評教育」為借口而免於刑事、行政和民事責任。
當看到青少年被人毆打、辱罵時,我們應該及時伸出援手,多說幾句,多問幾句,也許就能避免一次惡劣的校園欺凌事件,也能讓一個孩子少受些傷害。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整治校園欺凌事件是一個攻堅克難的過程,無論制度多麼完善,法律多麼健全,我們都希望孩子能發自內心的善待他人,幫助他人。嚴格的制度保障和思想教育雙管齊下,才是整治校園欺凌事件的一劑良葯。
比較觸動我的是易烊千璽的演技,這絕對是一個「劇拋臉」,完全沒有《長安十二時辰》中腹黑小狐狸李泌的影子,在這里是一個叛逆變拗高冷,但是卻一心一意對念念好的男孩子,他的眼神讓我看見了一種執著的愛,而不是一種甜甜的喜歡,這很重要,因為這部電影的主題是兩個孤獨的人相互依託,共同成長的故事,眼神應該是一種超脫於喜歡之外的感覺,四字弟弟把這種感覺演了出來,可塑性很強。且小北是一個層次性很強的角色,外冷內熱,通過叛逆的外殼來保護自己內心的柔軟,千璽有把握住這種感覺,沒有一味地耍酷。全影片最印象深刻的是前期的痞帥的.小北,雖然總受傷,但總給人一種安全感,讓人覺得他在好像什麼都不用害怕,包括陳念帶許渺回家,小北也跟著走,就是那種,不管你去哪我都跟著你走。第二就是在探監室里兩人見面,易烊千璽哭的顫顫得,很隱忍的哭法,好真實,屬於一個男人的哭法。易烊千璽真的了不起。 此外,片中的虎狼之詞也給小北添了不少分,感覺的到很可愛,很自戀有時候又很臭屁。 「押題什麼意思啊,你不要告訴我,我不想知道」 看的時候完全把他和易烊千璽本人分開了。真的轉型很成功 周冬雨展示了101種哭法,辛苦了,演的很好! 四個月的等待,一切都值得,曾國祥牛逼,周冬雨牛逼,易烊千璽牛逼。所有為這部電影付出的都辛苦了。
今天,我看了最美孝心少年,它讓我懂得了孝順父母、孝順爸爸奶奶。一個小小的少年,又是怎樣撐起全家的呢?這都是通過這個找到答案的。有一個哥哥,叫徐煜岑,他的媽媽有一次從二樓樓梯滾了下來,頭部受傷,變成了植物人,只有最親的人才能喚醒她,徐煜岑哥哥有時不在,就用錄音筆錄下他的聲音,放在媽媽的床頭,就這樣,他的聲音反反復復響了好多遍,終於他的媽媽奇跡般地醒了,但卻不能說話了,他想教會媽媽說話,就從最簡單的開始。徐煜岑哥哥讓我感受到了一個少年的孝順,讓我感受到了一顆純真的孝心。就像那位哥哥說的:「我一定要治好她的病。」僅僅一個十幾年的少年,就能承擔起家庭的責任,真令我敬佩。這讓我想到了最美孝心少年的另一個姐姐,雖然她在學校里每天都會發營養餐,但她每次都會帶回去給爺爺奶奶吃,而且她們家的家務都是她乾的,奶奶想來幫忙,她也不願意再來看看我,沒有幫媽媽洗過一次腳,沒有好好的陪爸爸和媽媽過一次生日,每次都是爸爸媽媽抽時間陪我過生日,真讓我羞愧。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以後我一定好好孝順父母,做爸爸媽媽永遠的小棉襖。
今天去電影院看了《少年的你》,有震撼、有感動、有驚喜、也有心痛。
這部電影主要是以校園霸凌為題材,講述了女主人公陳念被校園欺凌,然後遇見小混混劉北山(最後失手殺死一直欺負她的女生魏羨,小北替陳念頂罪)的故事。
因為有人跟我說過,電影和小說有點不一樣,所以叫我不要看小說。沒有看小說也挺好的,我兩個室友因為看過這本小說,看電影的時候都有點出戲。坐我右邊的那個小姐姐,看到周冬雨和千璽在最後頂罪的時候,那番對話,眼眶泛紅,鼻子已經開shi一抽一抽的了。
我的眼淚水也在眼眶打轉,但還是忍住了。不得不說,周冬雨和千璽的對手戲真的很有碰撞感,感覺整部戲因為他們倆的對手戲有了張力,讓整部電影更有起伏。
電影里,千璽對周冬雨說的話,有的話真的有撩到我!聲音好有磁性,真的愛了!
千璽的原聲真的很棒,不愧是給電影《小王子》配音的人!反正全文就在亂bb,看完預覽感覺我在干什麼?
題材選的很好,記得以前有一段時間,網上流傳著很多校園欺凌的視頻,她們把這些發到網上,在炫耀,這是覺得很光榮?很有面子嗎?
希望社會能多多關注校園欺凌,這也如電影中所說:校園欺凌很難找到證據,抑或者那些學生無知。
所以,能從源頭杜絕是最好不過的了!
《少年的你》的成功,離不開周冬雨和易烊千璽兩位主演的表現,兩位的表現可圈可點。
作為年輕女演員中的「演技擔當」,周冬雨奉獻出上佳表演,也是在人們意料之中;對於第一次主演電影,且當時尚未高考的易烊千璽來說,他演的小北就讓人驚喜,可見其天賦。
說起來,周冬雨和易烊千璽並非是導演曾國祥和監制許月珍的首選。他們雖然和周冬雨合作過《七月與安生》,對周冬雨的實力有了解,但是一開始,還是打算找年輕的演員來扮演高三學生。只是在一番尋找之後,還是覺得周冬雨最為合適。
周冬雨是公認的「無齡感」女演員,出演高中生並無裝嫩之感,瘦小的身體里蘊藏著強大的力量。易烊千璽雖可算是頂級「流量明星」,導演曾國祥透露,在影片開拍大概一年前第一次見千璽時,覺得他比較像一個小孩,過了半年多,曾國祥偶然看到易烊千璽的照片,感覺他成熟了很多,「突然間覺得他會很適合演小北這個角色。再見之後就定了他來演。」
易烊千璽的眉宇間自然流露出小北的善良、孤獨與倔強。監制許月珍也盛贊:「他懂角色的孤獨,所以眼睛裡有感情。」
看了這個節目,我熱淚盈眶。節目中,這十位最美孝心少年都和我一般大,有的甚至年齡比我還要小,他們本應該是在父母的關愛中幸福、快樂的長大,可是,災難都降臨了,這十位少年的家人不是瘸了,就是病了,使他們都擔起了照顧父母的重任。
比如說:其中的一個男孩,叫趙文龍,他的媽媽得了重病,需要很大一筆醫葯費,他的媽媽不想連累他的爸爸,所以,便選擇了離婚,龍龍被託付給了爸爸,可龍龍不放心媽媽,回到了媽媽的身邊。每天不僅要上學,而且還要做飯……很多人看到這件事後,都會不斷的給他捐款,在他看來,每一分錢都很寶貴,都是救命錢,所以從不亂花。
還有一位男孩,叫邵帥,他為了照顧患有骨髓性白血病的母親,在當地教育局辦了退學,和姥姥一起來到北京,並決定給母親捐獻骨髓。後來,邵帥的媽媽出院在家休養,邵帥也入讀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附中……
古人雲:百事孝為先。母愛是最偉大的,他把我們帶到了這個世界上,給予了我們生命,讓我們一起孝敬母親,孝敬父親,做一個以孝為先為先的人!
自認為我算是一個正能量滿滿的人,我喜歡看有深度的反應社會的片子,尤其是貼近群眾生活的,關於校園暴力的這種片子,我最初還看過當悲傷逆流成河,也是一部非常棒的作品,看完後人的內心十分壓抑,有時候,影片中的旁觀者、漠視者也許就是我們,正因為我們不夠勇敢,沒有反抗的勇氣與決心,我們成了這些可憐孩子被害的幫凶。
這部電影給我的感受就是陽光總在風雨後的感覺,雖然到處都是陰霾,但是能讓人看到希望是存在的,男女主角經歷過那麼多的坎坷與痛苦,結局卻溫暖的想哭。我覺得這部電影里最有意義之處在於裡面想表達的孩子的教育問題,如何引導他們的成長方向是值得引人深思的。
有幾個特別感動我的場景,一是男主角騎著車載著女主角,少年少女的美好青春呈現的淋漓盡致。二是男主角每日跟在女主角身後保護她,為了避免大家對女主角有看法躲得遠遠的。最後是電影里高考的氣氛與場景,非常貼近現實,總的來說,這是一部很值得觀看的電影,我也二刷了,很感動!
題外話:第一次看易烊千璽的作品,對他有了新的改觀,他是一個很優秀的藝人,非常值得欣賞。
《少年的你》的題材敏感體現在幾次「撤檔」上。今年柏林電影節,它本來入圍了新生代單元,後宣布撤出;6月24日,離原定6月27日中國上映日期只有3天時突然宣布撤檔;10月22日突然宣布定檔10月25日,此時距離上映只有3天,既沒有任何宣傳,也沒有提前看片預熱。直到上映首日,北京才有了一場首映禮,以及昨天在上海,易烊千璽和導演、監制等舉行了媒體見面會。
這些引發了很多觀眾的好奇心。《少年的你》講述了一對背景截然不同的少年如何彼此守護、相伴成長的故事。片中,周冬雨飾演的陳念是一名成績優異的高考復讀生,正在全力備考,而易烊千璽飾演的小北是社會上的小混混,原本毫無交集的兩人因為一起校園霸凌引發的意外事件而聯系起來,從此彼此的生命都發生了改變。《少年的你》在題材上另闢蹊徑,不是以過來人的眼光回味青春的美好,而是直面青春的痛苦和無奈,比如壓力大到令人窒息的高考,比如校園霸凌。關於校園霸凌,近年來相關新聞屢見報端,引發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少年的你》直面問題,真實又大膽,觸目驚心的校園暴力和校園霸凌場景令人揪心,觀眾看完都久久不能平靜。從類型來看,《少年的你》中可以看到韓日犯罪片的影子,加上對現實問題的直面關注,在國產片中十分少見。
『玖』 朱小北是什麼電視劇里的
朱小北是《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電視劇里的人物。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是華視影視投資有限公司、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的青春愛情電影,由趙又廷、楊子姍、韓庚、江疏影主演。
嚴格來說,該片是兩個人的作品。導演的樂觀、活潑以及小小的惡作劇心理,造就了影片的青春戲;編劇李檣的細膩、敏銳,成全了影片的心理戲。
電影里不缺少仿肢喜劇元素,甚至在年代感的營造、戲劇沖突的設置、角色表現完成度等方面,均體現出不錯的水平,例如趙又廷飾演的陳孝正呆板、嚴肅的外表與其孩子氣的言行,製造了差異感很強的「笑果」。
角色介紹:
陳孝正:出身貧寒,外表冷酷。具有歲汪異常冷靜的掌控力和判斷力,野心十足且有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城府和耐力。與鄭微的相遇正是他理智與情感的艱苦博弈,亦是痛苦和快樂的根源所在。
鄭微:敢愛敢恨,勇敢堅強,霸道任性但又不失可愛。容易在現實和理想的世界裡徘徊,但表面的猶疑之下卻裹著一顆堅持的心。與陳孝正備雀世的相愛是一場轟轟烈烈的火星撞地球,而林靜則是令她情竇初開、刻骨銘心的鄰家大哥哥。
『拾』 《少年的你》電影和小說的區別介紹
近期朋友圈最大的爆款應該就是周冬雨和易烊千璽《少年的你》了,不同人從這部電影中看到了不同的故事,校園霸凌、愛情、成年人的無奈……電影的成功和導演的改編有很大的關系,那電影改編了哪些地方呢?
少年的你電影和小說有什麼差別?少年的你電影改編了哪些地方?
電影《少年的你》熱映,周冬雨和易烊千璽名字成為朋友圈最常出現的詞彙之一,雖然很多人可能都是沖著四字弟弟來看的這部電影,整體的成功都離不開兩位主演的努力,電影改編劇網路小說《少年的你,如此美麗》,原版講述的就是一個小混混救少女的故事,對於校園霸凌這一點也不並不像電影表現的那麼深刻,更多的可能還是愛情,導演曾國祥將重心聚焦在校園霸凌這一點,這個轉變也是很成功的。
電影並沒有直接去放大和特寫人性的惡,而是用了大量的細節描寫去還原事件背景、牽涉人物,以及千絲萬縷的情感關系。
比如原著小說里,少女陳念的母親在珠海打工,全篇只出現在電話中。而電影里增加了陳念母親的戲份,她因為搞微商欠債,債主每天上門騷擾,只好把女兒丟在家裡,自己出門躲債。
陳念很早就開始獨自面對生活困苦,債主堵門的時候,她就關起門,拉上窗簾,躲到桌子下。但她還要佯裝平靜,安慰母親,「等我考去北京就好了,你可以在學校門口開小賣店,我把所有同學都帶來消費。」
不成器的家長,面目兇狠的債主,被迫早熟的生活,都使陳念不再信任成年人,迫切想要走出去。也這很好地解釋了為什麼她被同學霸凌時寧願默默忍耐,去找混混小北保護自己,也不願意求助身邊的家長、老師和警官。也能解釋為什麼她一心就只想「讀書,考試,上好學校」,把所有希望都賭在高考的獨木橋上,甚至不惜把小北送進監獄。
警官鄭易問陳念,你知道野生動物在死之前什麼表情嗎?沒有表情。麻木,無動於衷,就像陳念這樣。
少年小北的身世也做了改動。小說里,他的父親是殺人犯,母親是站街女,從小就備受歧視譏諷。而電影並沒有交代小北父母的背景,只是由他自己的陳述,知道母親是愛他的,但也嫌棄他是個拖累。懂事的他,自己跑出來混社會。
這個改動很重要。如果一個人從未得到過愛與善意,那他長大後多半也是渾渾噩噩,只會更加自私與冷漠。小北一開始的底色就是善良的,曾被愛過也渴望愛,這才能解釋,為什麼他那麼在意「你是第一個問我疼不疼的人」,為什麼他能毫無私心地保護著陳念,不計代價地為陳念頂罪。
《少年的你》播出之後,很多人都很心疼小北這個角色,覺得他真的太溫柔了,盡管身處陰溝,卻依舊仰望星空,甚至還有cpf發現了電影中暗藏的梗,陳念高考分數六百三十二,被翻譯成劉北山是愛,那這到底是愛情還是網友的圈地自萌呢?一起來聽聽官方怎麼說:
易烊千璽:我一直覺得是屬於但是會高於愛情的,因為我覺得,我們兩個互相剃頭,那個地方上身都是光著的,我自己看來我們倆個非常坦誠,沒有秘密,沒有互相遮擋,心理上遮擋也沒有。然後兩人開始慢慢融為一體,不是說我陪著你在你的生活里,而是你的生活就是我的生活,我的生活就是你的生活,我覺得是高於愛情的。
導演曾國祥:他們兩個之間肯定有愛情,而且比愛情更多,是高於愛情的。我覺得他們是互相守護對方。到了後邊兩位真的變成了一體,因為他們一直想守護對方,讓彼此都有好的結局,他們肯定有愛情,但是真的不止於愛情。
許月珍:我更不希望他們是純愛情,開拍之後我經常跟他們說:「不是愛情,別亂演」。我們在創作的過程中,編劇也一直不斷問我們「小北為什麼要守護她?」,我說:「如果他們是兄弟姐妹,你覺得可以嗎?」他們之間不單單是愛情,我覺得算是「大愛」。你在一個人身上看到了嚮往的未來,所以希望去保護她,甚至為她犧牲,其實這也是我們拍這部電影的初衷。
從大意上來說,少年的你帶著青春的懵懂,但又完全切除了愛情。
原著里,陳念雖然慘,但是個瑪麗蘇,混混小北、同學李想還有警官鄭義都不可自拔地喜歡她。小北的著名台詞就是,「我喜歡一個人,想給她一個好的結局。」而電影里,把這些感情線,都隱去了。還好陳念與小北沒有談戀愛,不然,妥妥成為二流狗血青春片。
兩個人更像是黑暗之中的一段共生關系,但沒有《白夜行》里的互相利用,而是一種互為照應的溫存。
作家黑塞在《德米安:彷徨少年時》里寫過這樣一個故事,少年辛克萊的成長過程充滿了困頓與迷茫,總是在光明與黑暗兩個世界之間游移。這時候,他的身邊出現了一個叫德米安的朋友,成為了他的人生導師
成年後,辛克萊在鏡中看到,那個指引他的人——德米安,長得與自己完全一樣。
小北,其實也更像是陳念在孤獨的想像中投射出來的一個朋友。電影里,陳念總是走在陽光下,而小北戴著帽子,把頭低下,走在黑暗裡。他,就如同她的影子一般,默默陪伴著她。
電影里,陳念的困窘,悲傷,無助,都是那麼真實。但小北的正直,溫柔,與善解人意,更像是一種理想的寄託。
電影里,小北和陳念有兩次吻戲,兩次都吻得特別痛苦。那是兩條在岸上被暴曬快要乾涸的魚,拚命地張開嘴巴,把身上擠出來的最後一滴水,喂給對方。
相濡以沫的內里,是相忘於江湖的決心。
審訊室里,陳念與小北兩張流著淚的笑臉,在玻璃上重疊了,他們彷彿從來都是一個人。不同只是,陳念是小北的未來,而小北是陳念的過去。
其實電影在這里就可以結束了。當你長大了,走出去了,那個陪你長大的朋友也就消失了。
解決校園霸凌最關鍵的,不是靠不停戀愛出軌墮胎最後自我了結,而是如何去克服成長過程中那種莫大的孤獨與無助。
鄭易告訴陳念,「成長就像是跳水,河裡會有石頭和蚌殼,都可能會傷到你,但你還是要往下跳。」每個人似乎都是十八歲一夜成年,但誰知道少年在跳之前那一刻的恐懼和困惑?他們要用什麼來跨越少年時代和成人世界的巨大鴻溝?
「少年跟成年人世界的一個對抗」,是電影里藏得更深沉也更有意義的母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