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大裂》希聲,《大象》無形 | 胡波遺作的悠長回響
在前不久剛剛結碧瞎束的第55屆台灣電影金馬獎中,《大象席地而坐》同時斬獲最佳改編劇本和最佳影片兩項大獎,男主彭昱暢也獲得影帝提名,而此時,已是導演胡波自縊一年之後。
在如潮陪陪掌聲中,登台的是一位顫抖著的中年婦女,她簡短地答謝評委,泣不成聲。在頒獎過後,李安擁抱代子領獎的胡波媽媽。
影片《大象席地而坐》改編自胡波作品集《大裂》中的同名短篇小說。《大裂》第一篇序為黃麗群所作,其中有一段非常精準的評語:
「 他的小說中每一抹淡到幾近透明的草灰蛇線都有繁復意象,語言平靜,一絲濫情自溺的贅肉都沒有,落在地上,望似滾珠,若去拈起,才發現是水銀,凝重荒暴能讓人從頭裂開到腳,剝掉了一身的皮。」
這幾句話是對胡波創作特點的總結,胡波在《大裂》中行文非常克制,表達方式謹慎而嚴肅,與之相反的是他骨子裡那種戾氣、激烈、和徹骨的絕望。這種反差構成了他獨特的氣質和我們平常所說的「天才」之處,也是黃麗群在序文中所指的「凝重荒暴到腳,剝掉了一身的皮」。
《大象席地而坐》(以下簡稱《大象》)電影改編自小說集《大裂》,繼承了這個天才橫溢的特點。第一次看的時候,覺得作者消解生活中絕望和荒謬的方式太殘酷:他敘事中用淺景深來表達人物隔離和孤獨的狀態,配角、非主演的角色幾乎都是失焦的,而情緒高潮時期用遠景虛焦來強化這種絕望。
《大象》是部深沉,晦澀,讓人看了心裡添堵,卻不得不稱贊一番的電蘆慧蠢影。在影片中,大象所在的動物園位置由花蓮市換成了滿洲里,於是在開篇第一分鍾里,於城站在公寓的窗邊說:
「滿洲里有一隻大象,它他媽的就一直坐在那,可能有人老拿叉子扎它,也可能它就喜歡坐在那,然後所有人就跑過去,抱著欄桿看,有人扔什麼吃的過去,它也不理。」
影片使用多線敘事。於城是出場的第一位主人公,來自鄉鎮游手好閑的混混,他因追求前女友失敗,睡了自己朋友的老婆,恰逢朋友回家拿鞋。於城看著自己唯一的朋友從公寓窗戶一躍而下。
在同名短篇小說《大象席地而坐》里,於城是主角,而電影《大象》中,胡波只是把短篇小說里的內容作為影片的一部分。
核心人物(男主)換成了在荒謬的現實生活里掙扎的小鎮少年韋布(彭昱暢飾)。
韋布,年齡不大卻是片中最復雜的人物,因為幫受欺負的朋友出頭而誤殺校霸,在影片後半部分,朋友荒謬地開槍自殺,他自己前往車站,准備去滿洲里。
黃玲,與單親母親關系非常惡劣,於是與教導主任搞曖昧,消息傳得滿城風雨,為了逃避這些,她想起同學韋布說的話,決定去滿洲里找大象。
王金,被兒女嫌棄地從陽台搬到養老院,走投無路的老爺子帶著孫女買去到滿洲里的車票。
四個原本毫無關聯的人因緣聚合有著同一個目的,去滿洲里尋找那隻喜歡坐著的大象。
與胡波的文字相似,他的影像風格簡潔干練,一般處女作不會出現如此真誠的鏡頭敘事,一切看似是平靜、絕望的一潭死水,而其下埋藏著波濤洶涌。在堆疊情緒之後,所有司空見慣的呼喊,所有肝腸寸斷的別離,在胡波的鏡頭下都像是不加修飾的小鎮紀錄片。
而胡波想表達的主題也是陰郁而絕望的么?我覺得答案是否定的。胡波為主角們安排了滿洲里的大象。在大象這個隱喻上,現實與虛擬有著很奇妙的呼應。在完成影片後不久,胡波於家中自縊身亡。有趣的是,作為最接近胡波的角色,《大象》中的於城因為腿被槍打傷而無法前去滿洲里,正如自縊的導演本人,有生之年沒有到達他心中的滿洲里,撫摸那隻喜歡坐著的大象。而在原版短篇小說末尾,結尾更加黑暗和悲觀,於城找到了花蓮市的大象,發現它坐著是因為後腿斷了沒法移動,他想向大象表達愛意,卻被大象一腳踹翻。
相比之下,電影的結尾顯得溫和多了,韋布、黃玲和王金爺倆聚集在一起,踏上前往滿洲里的旅途。
極具風格的影像表達和人物境遇高度統一,直到開往滿洲里的大巴車在夜幕中亮起車燈,寒冷的東北郊外傳來熱帶大象的鳴叫,我們才恍然發覺,這四個悲慘成一灘爛泥的角色,其實仍在以希望看待世界。
而胡波,也許在他選擇離開後,走完了觀眾在電影中未見的最後一路,他到了花蓮市亦或是滿洲里的動物園,見到了他心中席地而坐的大象,並且這只大象沒有像小說結尾那樣,用腳猛揣他的胸口。
② 《大象席地而坐》為什麼沒上映
《大象席地而坐》這部長達四個小時的電影僅僅是根據一篇短篇小說改拍而成。獲柏林電影節費比西獎、台灣金馬獎最佳劇情長片獎以及豆瓣電影網友2018評分最高的華語電影的肯定。然而這部從原著小說一個人的故事擴展到4個人的遭遇,更加沉重真實,也更加深刻的文藝電影卻遲遲未能在國內上映。
影片的結尾,王金說的那句話「你能去任何地方,可以去,到了就會發現,沒什麼不一樣的」是影片的點睛之筆,這應該就是是導演胡波的價值觀。人生的幻滅、失望之情溢於言表。
③ 如何評價電影《大象席地而坐》
2017年10月12日,年僅29歲的青年導演胡波在北京的自殺身亡,為世人留下了即是處女作又是遺作的《大象席地而坐》。而他最後留給世界的遺書《大象席地而坐》無論是生前死後,都無法公開與大眾見面,一直都是被禁的狀態。這部電影被禁其實也不難理解,主要還是傳達的主題過於絕望。
想起之前北京電影學院的蘇牧老師談起胡波的這部電影,說起《大象席地而坐》的主題跟《都靈之馬》一樣,傳達了一種人生無路可逃的絕望。
《此租察大象席地而坐》無疑是一部優秀的電影,對於胡波導演的遺作無法面世雖然感到遺憾,但我個人也不認同這樣的電影真正面向大眾隨意傳播。
④ 求電影大象席地而坐,百度雲。
鏈接:⑤ 年輕導演自殺揭露影業圈黑幕,死後3個月作品在柏林獲獎。
文/8uckethead
圖/來源於網路
2017年10月12日,一具男屍在北京東五環的一樁住宅樓的樓梯間被發現,白色的繩子系在16層通向17層的樓梯扶手上,一直垂到15樓的空間。後來胡波自縊的消失不脛而走,震驚整個文藝圈。
胡波是誰?他是作家、導演,也喜歡畫畫。死的時候他才29歲,也就是在他死後的3個月後,他執導的電影《大象席地而坐》4小時版(原名《金羊毛》)在柏林世界首映。 是什麼讓一個導演撇下自己剛完成的作品,還沒有親眼看著它問世就跟這個世界告別?
2017年,胡波出了兩本書(《大裂》和《牛蛙》),拍了一部電影(《大象席地而坐》)。《大裂》獲得了台灣第6屆世界華文電影小說獎的首獎。台灣作家黃麗群在《大裂》的序言中寫道: 「書如其名,徹底是一本傷害之書。書中15個中短篇小說,每篇小說都懷抱同樣一個任何人無從迴避的問題:『我們還要活(被傷害)多久?』」
從胡波的作品中,你可以感覺到他的痛苦,那種存活於世的無邊的絕望。
《大象席地而坐》的拍攝並不是那麼容易,分別有4個小時的版本和2個小時的版本。就在這消失的2個小時里,我看到了人丑惡的嘴臉。
胡波的《大象》劇本在一次電影節上脫穎而出,被製片人劉璇(導演王小帥的妻子)看中。一個是老謀深算的製片人,一個是不諳世事的作家,胡波哪裡知道這背後的漩渦有多深?不久後就同冬春影業簽約。
《大象》的經費只有90萬,胡波卻拍得很用絕空心,因為那是他真正意義上的處女作,是他夢的開始。可製片方屢屢掣肘,在拍攝過程中就幾次通過斷資金來要挾胡波,更令人氣憤的是,胡波執導這部電影沒有任何導演的費用! 想想那些所謂的知名導演,請幾個流量明星,花五毛錢做一堆特效,就可以有幾百上千萬的收入,而真正有才華的人連一分錢都得不到。
《大象》完成後,胡波因為堅持自己4個小時的版本和製片方起了沖突。2017年5月28日,那一天 是端午假期,王小帥夫妻請大家吃飯,胡波提出重回4小時版本的請求,王小帥再次拒絕,當場反駁。胡波並塵瞎只是說了一句:你這不就是在干涉我的創作嗎?劉璇就站起來,指著胡波大罵:你把話說清楚,誰干涉你創作了?你要這么說的話,你就是一個臭傻X……根據當時在場人員的回憶,劉璇當著所有人的面罵了胡波很久很久,所有人都驚呆了,胡波低著頭一言不發。這不是胡波第一次被罵,他曾多次因為拍攝被劉璇破口大罵,言語粗俗低劣。
飯局之後,胡波想聯系其他電影公司,希望有人能把影片從冬春影業買下來。影片預算90萬,實際花費73萬,冬春影業卻開價350萬,這簡直就是想把胡波困死在這兒!胡波捨不得電影,只能回過頭找冬春影業溝通,並且答應全力配合完成2小時的版本,唯一的想法是保留一個導演剪輯版(即4小時版)。
可冬春影業的眼裡哪有胡波和他碎了一地的心,在6月27日向胡波發送違約行為溝通函並且提出損害賠償請求,幾天後再次發函直接要求解除導演聘用合同。這樣一來,除了電影劇本的署名權是胡波的,其餘的一概歸屬於冬春影業, 也就是說,胡波拍了那麼久,用心用時,把《大象》當作自己孩子一樣去愛護,最終卻只落得一個編劇的名號!
劉璇的丈夫,知名導演兄灶王小帥更是稱《大象》「那個長版本很糟很爛」、「膚淺」。
這就是一個有才華,想真正做電影的導演所經歷的,不僅得不到該得的,反而會遭到那些自以為高高在上的人的羞辱! 這些人為了錢為了名就可以這樣肆意折磨一個滿懷夢想的年輕人,壓榨他的價值,踐踏他的成果!
離世前,胡波就幾番向好友表達內心的痛苦,也透露了想要自殺的傾向。可那個時候的他在外人眼裡多風光啊:剛剛完成了第三部小說,拍攝著《大象》,還有一部新電影會在年底開拍,可真正的痛苦只有他自己明白。
無論是希望還是痛苦,一切都在2017年10月12日戛然而止。媒體大肆報道胡波自殺離世,可等我了解完始末,心底里不由冒出一句話: 這就是一場謀殺!
如果胡波沒死,如果他知道自己堅持的那版《大象》獲得了國際上的認可,他會否覺得有一絲的安慰。感謝他曾活過,給我們帶來這么好的作品,也欣慰你的離去,永遠遠離了痛苦和折磨。
「我不接受把一種油膩的虛偽當作所謂的復雜真實性與生動,不接受人際勾連為核心的規則,不接受存在中功利性的那部分。」——胡波·《牛蛙》後記
感謝閱讀(❁´ω`❁)
⑥ 如何評價胡波的《大象席地而坐》
大象席地而坐,或許不僅僅是一部簡單的壓抑的電影,不是簡簡單單的四個人生活的影像,透過電影本身,從四個人的身上與心理,折射出的是,平凡人在現實生活中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絕望,向死而生。
當有這么一部電影,告訴你,現實很絕望,絕望你就跑州薯,去追求夢想。當然,滿洲里是去不了的,大象是看不到的,夢想你也是追求不到的!
醒醒吧!醒醒吧!
不,你不能醒!很多人不希望你醒來!
⑦ 《大象席地而坐》獲得第55屆金馬獎「最佳影片」它為什麼能夠獲得
胡波導演的《大象席地而坐》在金馬獎上獲得最佳劇情片大獎。該片因為導演胡波的自殺而備受關注。目前,電影《大象席地而坐》已經可以網路觀看,版本為230分鍾的導演剪輯版。這部電影的真容也最終曝光,每位影迷都有一個不一樣的《大象席地而坐》。
每個人心目中都有一隻滿州動物園席地而坐的大象,它像是一種烏托邦,心中的一種夢想。
r如果喜歡小編的話記得留言點贊哦!
⑧ 《大象席地而坐》這部電影有哪些細節值得知曉
這部電影是根據胡波的同名小說改編的在胡波出版的短篇小說集《大裂》中,有一部同名小說。在這部電影中,胡波還逆轉了幾乎所有的人際關系:夫妻、初戀、父子、父女、母女、女婿、同學、邂逅等等。小編覺得《大象席地而坐》這部電影有以下細節值得知曉:
5、在幾個人物的痛苦狀態中,探尋人生不快樂的痛苦根源,表達一種共同的人生悲劇:人生的痛苦不僅是貧窮,不僅是理想與現實差距中的最終意義,更是精神的麻木與疲憊,內心的空虛與困惑,選擇沉淪在貧窮與無聊的現實中,而且是幸福。
⑨ 電影《大象席地而坐》主要講了什麼
電影《大象席地而坐》主要講述在一座並不發達的河北小城中,四個陷入人生困境的底層小人物尋求救贖的故事。
劇情介紹:一切從一個陰沉的早晨開始,在河北一個小地方,高中生韋布(彭昱暢飾)被家人呵斥,老爺爺王金(李從喜飾)被兒女催去養老院,混混於成(章宇飾)跟好朋友的女人睡了,黃玲(王玉雯飾)在家因廁所的衛生問題跟媽媽爭執。這四個人沒有一個是快樂的。
韋布失手把於成的弟弟推下樓梯,看到喜歡的女孩黃玲與教導主任有染,在車站買票逃去滿洲里看大象的時候被黃牛騙了錢,在與黃牛產生爭執之後,卻落到了混混頭目於成手裡。於成的朋友撞見於成與自己妻子鬼混,受刺激跳樓了,於成想去滿洲里避避風頭。
當知道韋布跟他一樣都想去滿洲里看大象之後,於成就准備放了他,卻被突然攪局。教導主任原配找上門來尋釁,黃玲操起傢伙給了這對夫婦兩棍子,甩門而去。隨後,她想到了跟隨好友韋布去滿洲里。
王金機緣巧合下捲入韋布與於成的爭端,再加上對子女失望,便擅自作主帶小孫女前往滿洲里那個他當年當兵的地方。每個人都夢想逃離現在的生活,去往滿洲里,那裡有一隻大象,席地而坐。
(9)胡波電影是什麼擴展閱讀
《大象席地而坐》角色介紹:
1,韋布
為了幫好友擺脫校園霸凌,失手將霸凌男孩推下了樓梯。男孩哥哥便是小混混於城,他害怕於城來報復,便到處躲藏,想去滿洲里看傳說中的大象。
2,黃玲
韋布的同學。她和母親關系惡劣,卻漸漸和學校副主任產生了不正當的感情,二人的緋聞傳遍了學校。在瀕臨崩潰之際,她同意跟隨好友韋布一起去滿洲里。
3,於城
混混頭子他睡了朋友的老婆,被回家的朋友撞見,朋友一時受刺激跳樓了。他覺得不是自己的責任,隱瞞事實的同時想去滿洲里避避風頭。
《大象席地而坐》獲獎記錄:
1,第68屆柏林電影節費比西國際影評人獎(論壇單元),獲獎作品:《大象席地而坐》。
2,第68屆柏林電影節最佳處女作獎特別提及,獲獎作品:《大象席地而坐》。
3,第55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劇情長片,獲獎作品:《大象席地而坐》。
4,第55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獲獎人員:胡波。
5,第55屆台灣電影金馬獎觀眾票選最受歡迎影片,獲獎作品:《大象席地而坐》。
⑩ 海邊的房間改編電影叫什麼
海邊的房間改編電影叫《海邊的房間》。
《海邊的房間》小說作者是黃麗群,改編的同名電影導演是胡波、肖成剛、曾威量、黃至儀、盧川、顏代堯。上映日期是2014年12月1日,在台灣播放,主演:溫貞菱、王道南。
內容簡介
十二個壞掉的人,十二個令人倒吸一口涼氣的好故事。小說家熬制典雅細密的漢語,精巧布局,將人間悲歡斬落整齊,寫出一個城市畸愛者的幽冷世界:老公寓里的棄女和養父,鄉間卜算師與患病的兒子,夢游的宅男,中年獨居女人和三花貓。
語言的俏皮與一 個個意料之外被凍住的結尾,以及對平凡人事細致入微的體察,構成作品特有的文字張力。無常往往最平常,老靈魂的世情書寫,溫熱冷艷,撥動平凡市井裡的人心與天機,失意人的情慾與哀傷,我們日常的困頓與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