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長春電影製片廠導游詞
導語:吉林位於中國東北中部,有許多自然風光,吸引著許多遊客觀光。以下是我為你整理的吉林導游詞,希望您喜歡閱讀:
大家好!我是導游員……
非常歡迎大家來到「新中國電影的搖籃」---長春電影製片廠參觀。在參觀期間有兩個小小的要求:第一,請不要吸煙,因為長影是一級防火單位;第二,我們是集體參觀,請大家跟上我不要掉隊,以免您漏掉項目。參觀結束後可以自由活動,謝謝合作。
第一項:①偽「滿映」主樓
長影的前身是「滿洲映畫株式會社」,簡稱「滿映」,它是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推行殖民文化所建立的電影機構。這是日本軍國主義者奴役中國人民、妄圖吞並中國的罪證。偽「滿映」的廠房於1937年8月動工興建,1939年11月竣工。整個廠房建築由德國工程師仿照德國「烏發」電影廠的模式設計,當時佔地面積共163,963平方米,建有六個面積為600平方米的攝影棚,大小四個錄音室,還有其他附屬建築,號稱遠東最大的電影製片廠。
主樓共三層,偽「滿映」時,一層是集體辦公的地方,二樓是當時「滿映」理事長大特務頭子甘柏正彥的辦公室,每到上班的時間,他就坐在前面的雨搭上,監視著工人來上班。有職務的人員由主樓正門進入大廳集合,而普通的工人則走主樓兩側。
新中國成立後,我們將一樓改建為接待室,二樓、二樓部作為辦公室。中央三代領導人親臨視察時,都到過這里。許多國家的首腦和知名人士來長影參觀時,都是在這里與長影的領導人和藝術家們見面。
角落裡的「定石+楚」是滿洲國鄭孝胥在1939年的題字。
②毛主席雕塑像:這座毛主席雕塑像是1968年「」時期群眾自發組織起來製作的,由我廠美術、技術人員自行設計,雕像高7米,材料是白水泥,整個製作時間大約4個月。這座雕像建好後,因為它比例協、造型逼真,吉林江南公園、遼源礦務局都從我們這里進行了翻制。
註:①②可按照參觀順序提供。
第二項:黑龍會平面圖
這副平面圖,是日本黑龍會的標志,是1937年建廠時日本人用馬賽克鑲嵌在這里的。兩條龍中間,是整個「滿映」的平面圖。最前面突出的部分是停車的雨搭,緊挨著便是大接待室,大接待室的兩側有兩條走廊,左側的走廊通往一、二、三攝影棚,右側的走廊通往四、五、六攝影棚。大接待室後面有一個籃球場,籃球場後面是洗印車間,兩側有天橋連接,左側的通往錄音車間,右側的通往剪接車間。洗印車間後面是美工製作車間。有關電影製作流程,我們到後面會詳細地向大家解說。
隨著抗日戰爭的勝利,日本軍國主義霸佔中國的美夢灰飛湮滅,「滿映」回到中國人民手中。新中國成立後,長影在蘇聯專家的協助下,建造了第七攝影棚,面積1200多平方米,在計劃經濟時期,是中國最大的攝影棚,也是亞洲最大的攝影棚之一。
第三項:搖籃宮
長影作為中國電影的搖籃,為新中國的電影做出了巨大貢獻。因此,倍受國家領導人的重視和關懷。請看這三張照片:①1958年2月14日,毛澤東主席親臨長影視察,他來到第六攝影棚與《紅孩子》劇組的小演員寧和合影。②1964年7月10日,中央鄧小平同志視察長影,接見了《兵臨城下》的主創人員。陪同的是我廠黨委書記岳林。③1991年1月11日,江澤民視察長影,在第六攝影棚里接見了《鐵血精英》攝制組全體人員。江書記左側為廠長閻敏軍。視察結束後,江書記親筆題詞「發揚長影的優良傳統,為黨的電影事業做出新成績!」
2、廠史部分:
工農兵的廠標。
我廠的前身是1937年,偽滿時期日本人建立的「滿洲映畫株式會社」,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後,我黨為建立自己的電影生產基地,派中共黨員劉建民、趙東黎秘密進入「滿映」,組織進步職工開展護廠斗爭,於10月1日成立了東北電影公司。1946年內戰一觸即發,東北電影公司於5月13日遷往合江省興山市,即現在的黑龍江省鶴崗市。在當時的一所小學校里,白手起家,建設「廠房」,建起了新中國第一個電影生產基地。1946年10月1日,東北電影公司更名為東北電影製片廠,並在極為艱苦的條件下開始生產,拍攝了新中國的七個第一部,同時調出大批幹部支援新廠建設,因此被形象地譽為「新中國電影的搖籃」。隨著解放戰爭的勝利進展,1948年10月19日長春解放後,東影一面堅持生產,一面分批遷回長春。1955年,正式更名為長春電影製片廠。現今,我們成立了長影集團。
為了這是記錄、及時反映、緊密配合東北解放戰爭,東影一開始就把拍攝記錄片放在了首位。從1947年5月---1949年7月,東影先後派出了 32支攝影小分隊深入到前線、工廠和農村,拍攝了大量極為珍貴的歷史文獻資料,編輯了十七集新聞記錄片《民主東北》,這是新中國第一部新聞記錄片,它不僅生動反映了東北解放戰爭、華北解放戰爭的面貌,而且真實記錄了遼沈、平津兩大戰役的部分實況、影片的成功向海外發行,於1950年獲捷克卡羅維?發利第五屆國際電影節記錄片名譽獎。
❷ 1994年長春電影製片廠出品的電影
1994年長春電影製片廠出品的電影有《人鬼之戰》、《復活的罪惡》、《重慶談判》等。
長春電影製片廠位於吉林省長春市朝陽區,是新中國第一家電影製片廠,堪稱新中國電影的搖籃,創造了新中國電影史上的七個第一。先後拍攝故事影片900多部,譯制各國影片1000多部。
但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過程中,由於體制、機制、觀念等方面出現嚴重不適應,遇到空前危機,到1997年時,已連續六年虧損,瀕臨倒閉。
1998年,在吉林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長影在全國率先探索並啟動了改革,歷經八年時間,完成八件大事,到2005年初,在全國電影業中第一家完成改革。
長影先後被中宣部等四部委評為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優秀企業和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先進企業。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台等中央主流媒體多次報道長影改革發展情況。
藝術特色
截止至2013年,共生產故事片837部,尤以拍攝農村題材和戰爭題材的影片為長。作品充滿了原汁原味的鄉土氣息和黑土地特有的粗獷豪放風格。
20世紀90年代以後,該廠的一些作品有較重的商業化傾向,盡管這樣,象《過年》這樣的影片仍然為它贏得了榮譽。
❸ 長春電影製片廠製作過哪些電影
1949年—1955年:《白毛女》、《鋼鐵戰士》、《董存瑞》等。 1979年:《吉鴻昌》的上下、《北斗》上等。
電影《開國大典》截圖(20張)1997年:《燈塔世家》。 1998年:《男婦女主任》。 1999年評委會獎:《眷戀》
❹ 長春電影製片廠有哪些電影
1949年—1955年:《白毛女》、《鋼鐵戰士》、《董存瑞》等。
1979年:《吉鴻昌》、《北斗》。
電影《開國大典》
1997年:《燈塔世家》。
1998年:《男婦女主任》。
1999年評委會獎:《眷戀》。
二零零零年之後也出過電影,但瞎李閉是非常少,暢銷更是凄慘的可憐。後來就變成展覽館了。
我家就住在長影的旁邊,那裡是我小時候嬉戲玩耍磨裂的樂園。滿載著同年的回憶,記得小時候那裡燈光璀璨,過往的人川流不息。如今已經今非昔比了。看著那曾經輝煌過的舊址,內心充滿了無限感慨。時光荏苒,兒時的玩伴早已不知去向,當年的街道、樓房也發生了滄海桑田般的變擾州化,陪伴成長的長輩也早已經入土為安。物非人也非,剩下的就只剩下那些模糊又美好的回憶了。
❺ 長春電影製片廠的介紹
長春電影製片廠是新中國第一家電影製片廠,新中國電影事業的搖籃,創造了新中國電影史上的七個第一。先後拍攝故事影片900多部,譯制各國影片1000多部。《五朵金花》、《上甘嶺》、《英雄兒女》、《劉三姐》,《白毛女》等一大批優秀作品影響了幾代人的成長。但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過程中,由於體制、機制、觀念等方面出現嚴重不適應,遇到空前危機,到1997年時,已連續六年虧損,瀕臨倒閉。 1998年,在吉林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長影在全國率先探索並啟動了改革,歷經八年時間,完成八件大事,到2005年初,在全國電影業中第一家完成改革。長影由改革前連續六年虧損到2011年實現稅後凈利潤6500萬元,創長影建廠以來歷史新高;影片生產由改革前年產3—5部到2011年年產53部,增長了10倍多;總資產由改革前的2.5億元到2011年末的20億元,增長了8倍。長影先後被中宣部等四部委評為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優秀企業和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先進企業。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台等中央主流媒體多次報道長影改革發展情況。
❻ 關於長春電影製片廠
這個廠還有 電影也在拍
http://www.cyyy.com.cn/toc.htm(長影演藝網)
裡面有詳細的近6年拍攝的詳情
下面復制的是2007年2月的
一、故事片
1、 〈愛在鄂爾多斯〉2月8日省審查通過
2、〈和蝦米一起去看海〉後期製作
3、《趕鴨子》後期製作
4、《快樂俏天使》省審查通過
5、《武聖》後期製作
6、數字電影《媽媽再見我一面》後期製作
7、數字電影《別說你愛我》前期籌備
8、數字電影〈記錄黎明〉(原名〈遠方光影〉開機。
9、《一個城市和兩女孩》後期製作
二、籌備故事片6部:
1、〈將軍當兵〉
2、〈吻痕〉
3、《陽光與陰霾》
4、《一個人學校》
5、《黑喜兒》
6、《孟紅偉》
三、籌備中電視電影1部:
1、〈地獄門
四、電視劇
1、35集《保密局的槍聲》審查通過
2、23集《暗流》後期製作。
3、21集《瑞雪豐年》後期製作
4、20集《誰在說謊》拍攝中
5、20集〈說不完的張長李短〉後期製作
6、15集〈籬笆院的故事 〉後期製作
五、譯製片2部
1、英國故事片《風暴突擊者》電影局審查通過
2、美國故事片《人生遙控器》電影局審查通過
2007.2.28
知名的演員好像沒有 你可以自己在網站上看看 有沒有你熟悉的
我是沒有看見熟悉的
哦 對了 那網站好像有的點進去有病毒 不過在首頁沒問題
❼ 長春電影製片廠都拍攝了下面的哪些電影
《劉三姐》 《甲午風雲》 《英雄兒女》《五朵金花》《冰山上的來客》《平原游擊隊》
❽ 長春電影製片廠80年代拍攝了哪些經典電影
長春電影製片廠是新中國第一家電影製片廠,新中國電影事業的搖籃,創造了新中國電影史上的七個第一。先後拍攝故事影片900多部,譯制各國影片1000多部。
最讓我們懷念的,當屬80年代的電影了。我整理了長影80年代的經典影片給大家分享: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長春電影製片廠80年代拍攝上百部故事片,記憶深刻的有:
《大渡河》
《大渡河》是由林農與王亞彪執導的一部戰爭片 ,這是一部愛國主義影片,電影講述了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隊伍在大渡河與數十萬國民黨中央軍和軍閥的戰爭,國民黨和軍閥對中國工農紅軍武裝圍追、堵截。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劉伯承等同志部署了佯攻大樹堡、暗渡安順場的戰斗
《紅牡丹》
影片講述了舊 社會 馬戲明星紅牡丹及其師史妹的坎坷經歷和悲慘命運的故事。
《情天恨海》故事講述了在70年代台灣曾耿面對古人遺孤的愧悔莫及,幡然醒悟的曾耿,意識到自己愧對故人,愧對祖國,他毅然送走了魏芝圃和鳳陽、孝貞,然後自殺。而魏芝圃、鳳陽、孝貞逃離虎穴,他們眺望大陸,渴望著祖國統一之日早日到來。
《黃英姑》故事講述了年僅十七歲的黃英姑從地主家逃出,在與一位老人學了一身武藝後依然加入了紅軍,在與敵人與叛徒的角力中突出重圍,在斗爭中成長為優秀的紅軍指揮員。
長影當年曾經是中國最大的電影廠,也是新中國第一家電影製片廠。拍攝了很多優秀影片,比較著名的有:《平原游擊㕥》、《董存瑞》、《五朵金花》、《英雄兒女》、《兵臨城下》、《冰山上的來客》、《保密局的槍聲》等。上世紀八十年代是長影電影製作的黃金期,這一時期拍攝了不少優秀影片(不好意思,因為沒有圖片資料,我只能用文字來列舉了)。長影八十年代拍攝的比較經典的故事片有:
《殘雪》、《綠色錢包》、《人到中年》、《飛來的仙鶴》、《不該發生的故事》、《譚嗣同》、《黃山來的姑娘》、巜五女拜壽》(戲曲片)、《花園街五號》、《白霧街兇殺案》、《直奉大戰》、《開國大典》。
其中,《殘雪》獲1980年文化部優秀故事片獎,《綠色錢包》獲81年文化部優秀故事片獎,《人到中年》獲第三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不該發生的故事》獲83年文化部優秀影片獎,《譚嗣同》、《花園街五號》、《黃山來的姑娘》獲84年文化部優秀影片獎,《開國大典》獲第八屆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以上回答如有不妥之處歡迎指正,謝謝!
長影80年代質量差的電影就不提了,我看過的質量較好的有
《佩劍將軍》《最後八個人》《明天回答你》《黃山來的姑娘》《黃英姑》《直奉大戰》
從80年代起,電影出現重新洗牌,以謝晉導演的影片為標志,上影的電影寶刀不老,西影、峨影也有後來居上的趨勢,八一廠則開始專注以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為中心的重大 歷史 題材創作。相比之下,長影開始走下坡路,有特色的影片不多,原來與上譯廠平分秋色的譯製片也完敗。當然,也創作出一批上乘的影片,如《紅牡丹》《人到中年》《赤橙黃綠青藍紫》等,特別是1989年為紀念建國40周年出品的《開國大典》,可以說是一部傳世的經典之作。
最經典莫過於《開國大典》了!
長春電影製片廠是 新中國第一家電影製片廠 ,堪稱新中國電影的搖籃,創造了新中國電影史上的 六個第一 ,第一部木偶片《皇帝夢》,第一部科教片《預防鼠疫》,第一部動畫片《瓮中捉鱉》,第一部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蔣》,第一部長故事片《橋》和第一部譯製片《普通一兵》。先後拍攝故事影片900多部,譯制各國影片1000多部。
長春電影製片廠最早是日本侵佔東北成立的電影廠,後來被東北人民解放軍接收,正式命名為 東北電影製片廠 ,隨著解放戰爭的勝利進展,1948年10月19日長春解放後,東影分批遷回長春,1955年2月,東北電影製片廠 更名為長春電影製片廠 。
建國後到文革前17年期間,是長春電影廠最輝煌的時期 ,那個時代的電影主要是 謳歌新中國,展現革命戰爭 ,所以軍事題材電影特別多,現在大量經典老片都誕生於這個階段。
反映革命戰爭題材的電影: 《白毛女》、《紅孩子》、《英雄兒女》、《上甘嶺》、《董存瑞》、《平原游擊隊》等都是長影廠出品。
反映民族團結和時代風貌的電影 :《劉三姐》、《五朵金花》、《冰山上來客》、《我們村裡的年輕人》等。
80年代長影廠拍攝的電影以《開國大典》最為著名 ,這部電影是建國40周年獻禮片,1989年上映曾經創造過國產片票房紀錄。
90年代,電影市場化改革開啟,國有電影廠越來越跟不上時代,於是逐漸和香港等公司以及新興的民營電影公司合作,以拍攝合拍片為主。
2000年以後,國有電影廠逐漸走向沒落,長春電影製片廠也逐漸遠離觀眾的視線了,時至今日,長春電影製片廠已經成了很多人的童年記憶。
我喜歡長影廠的電影有北斗小字輩
保密局的槍聲、人到中年、開國大典、滾滾紅塵。
❾ 長春電影製片廠有哪些電影
1、白毛女:1950年出品於長春電影製片廠。
《白毛女》是由王濱、水華執導,田華、張壽維、胡朋、李百萬等主演的劇情片,講述了被地主黃世仁霸佔喜兒的故事。
該片於1951年獲第六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特別榮譽獎,1956年獲文化部優秀影片一等獎畝喚滾。
2、閃光的箭:1955年出品於長春電影製片廠。
《閃光的箭》是長春電影製片廠製作發行的一部電影,由郭維導演,張良、楊啟天等主演,於1955年在中國上映。
影片講述了董存迅余瑞於1945年參加八路軍,194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8年,在解放隆化的戰斗中,解放軍被國民黨暗堡所阻。董存瑞抱著炸葯包沖到橋下,但找不到炸葯支架,為保證整個戰斗勝利,他毅然手托炸葯包,炸毀了敵人的暗堡,英勇鏈困地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3、開國大典:1989年出品於長春電影製片廠。
《開國大典》是由李前寬、肖桂雲執導,由黃凱、盧奇、古月、孫飛虎等主演的電影,於1989年上映。
影片用紀實的手法展現了開國大典這一歷史的瞬間,再現了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蔣介石、宋慶齡等100多位歷史人物的風貌。
該片於1990年獲得第10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最佳導演等多項大獎。
4、燈塔世家:1997年出品於長春電影製片廠。
《燈塔世家》是由宋江波執導,由陳牧揚、郝岩、欒福仁、於莉紅等主演的電影,於1997年上映。
影片講述了四代燈塔工和那些心系燈塔的女人、孩子之間的故事。
5、男婦女主任:1998年出品於長春電影製片廠。
《男婦女主任》是一部由張惠中執導,趙本山、宋丹丹、梁天等主演的喜劇電影,於1998年在中國大陸上映。
該片主要講述了鄉里要開婦女主任會議,老主任年紀大了,新的還沒有選出來,無人去開會,情急之中,材長同意讓鳳鏈的丈夫劉一本先去應付一次。不料這位男婦女主任卻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1999年,該片獲第22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趙本山憑借該片獲得22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主角獎。
❿ 1958年長春電影製片廠出品的電影是什麼
這部電影是《紅孩子》。
《紅孩子》是長春電影製片廠攝制的兒童片,由蘇里執導,陳克然、寧和、王和永等出演,於1958年上映。
藝術形式
電影,也被稱為運動畫面或動態畫面,是作品視覺藝術來,通過使用移動圖像的溝通思想,故事,認知,情感,美女,或大氣模擬體驗。這些圖像通常伴隨著聲音,很少有其他感官刺激。「電影」一詞是電影攝影的縮寫,通常用於指代電影製作和電影業,以及由此產生的藝術形式。
膜的運動圖像被用創建拍攝具有實際場景運動畫面相機,通過拍攝使用傳統的圖紙或微縮模型動畫技術,藉助於CGI和計算機動畫,或通過一些或所有這些技術的組合,和其他視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