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十部經典高分電影告訴你人性到底是什麼東西
有些電影能給我們帶來歡樂,有些電影能給我們帶來憂傷!有的電影卻能夠直擊人們內心,讓大家有所反思。我們說的並不是那種看完很揪心的電影,而是電影的內容會讓你有所反思,似乎生活還有另外一種存在的形式。
《死亡詩社》
評分:8.9
點評:怎麼說呢,這部看完人久久不能平復,關乎於理想、關乎於愛情、關乎於浪漫、關乎於自由,這是一首人人都嚮往的詩歌,然而敢於沖破桎梏,至死方休,良知未泯者又有幾何。我們可以活得不像一個詩人,但是我們不可以活得沒有半點情懷。我們不能欺騙自己,為你的平庸找借口!
上一頁12345678910下一頁上一頁12345678910下一頁
《跳出我天地》
評分:8.7
點評:牛逼的電影果然不管多少年後再看還是牛逼啊!笑成傻逼哭成狗!英國勵志電影,從之前的不理解到後來慢慢的支持,為了給兒子追夢的機會,不惜一切代價去籌錢,給偉大父愛點贊,我是否一如既往的堅持自己的夢想!
上一頁12345678910下一頁上一頁12345678910下一頁
《陽光姐妹淘》
評分:8.8
點評:可能你覺得這部為什麼我會弄上去,因為再多各自牛逼的時光,也比不上一起傻逼的歲月。我記得自己曾經玩過一個游戲,叫QQ飛車,當時那個瘋的,每天和群里幾個人一起玩,瘋,YY,現在很多人都有自己的事業,工作,或者結婚,但我們曾經的時光永遠無法替代,註定會記一輩子!
上一頁12345678910下一頁上一頁12345678910下一頁
《狩獵》
評分:9.0
點評:本來不想點評的,但是在床上躺了半天都睡不著,這部片子真心給了我極大的震感與感慨,這就是血淋淋的人類社會縮影,男主就是片子開頭切換的那隻野鹿,在人們的陷阱中被狩獵。人們的無情冷漠及無知殺人於無形,不過,最慘的是,這種東西還在一代一代的延續下去。
上一頁12345678910下一頁上一頁12345678910下一頁
《殺戮》
評分:8.2
點評:密閉的空間,四個人80分鍾密不透風的對話完成了這場對中產階級的殺戮。什麼是喜劇,什麼是節奏,什麼是導演的掌控力,什麼是表演,這部電影給了你所有的答案,結局異常的諷刺!
上一頁12345678910下一頁上一頁12345678910下一頁
《逆光飛翔》
評分:8.2
點評:總是被人性中細碎的溫暖到一塌糊塗。覺得兩個人互相扶持應該是最美好的關系了。彼此救贖,彼此成全彼此的夢想。光影很暖,一路並沒有那麼長。
上一頁12345678910下一頁上一頁12345678910下一頁
《V字仇殺隊》
評分:8.8
點評:很感人的一部好劇「這張面具下得不只是肉體,而是靈魂,而靈魂是不怕子彈的!」,很有人性哲理的一部電影,這是一部不止刷一遍的電影!
上一頁12345678910下一頁上一頁12345678910下一頁
《發條橙》
評分:8.4
點評:眼神挺酷。除前30分鍾外,絕對算是一部關於人性的好電影!世上沒有極惡。可以反復看的電影,每個人的觀後感可能都不同。即使同一個人,每次的觀後感也可能不同。這就是所謂的經典吧。
② 獲得世界102個獎項的短片《人性》的深刻寓意是什麼
我先看看,以人性為題,也許最根本就是慾望。
被自以為是踏著別人的,其實是被人踏著叢前悄的,想要生存,便是僱傭與被僱傭,便是踐踏與被踐踏。
其實我也沒太看懂,不過滲渣字幕最後還有畫面的,那個年輕人把燈罩丟掉了,擺脫慾望的意思?
還是追求慾望而不安於現狀?
面對自己內心的慾望與目的,每個人都是當孫子悔野的。
③ 是哪部電影讓你看到了人性不管是好還是壞
我強烈推薦《狗鎮》這部電影,寫出了人性的兩面性最具有代表性的劇作。下面就跟大家介紹下部分劇情。
Dogville看的又沉重又模糊。Grace的名字告訴我們這是一個有關於救贖的故事,盡管可能並不是通常立意上的救贖。不過這里不談救贖,只說說罪惡,從這部片里,你能看到罪惡是如何一步步滋生蔓延,吞噬每一個人。看的時候很難受。一直在期待一個光明的溫暖的有愛的結局,但是卻一直在失望。每一次的變壞,在心頭都是一次重重的撞擊。那些純朴的笑,善意的話帶來的暖意還沒消失,為什麼轉眼間人們就變得如此險惡,好像要將人生吞活剝,不吐骨頭的吃下去?
我不停在想,是因為格蕾絲的脆弱無助和無私付出讓他們嘗到了甜頭,於是得寸進尺,最終愈加貪婪邪惡,還是因為這樣的罪惡本來就根存於心。而不管是哪種解釋,都讓我感到絕望。
格蕾絲不屬於這個小鎮,她纖細、柔弱、美麗、聖潔,好像天使一樣。如果說她是上天送給狗鎮的聖潔禮物,也一點不為過。可是又能怎樣?她的善良真的能給這個毫無生氣的小鎮帶來希望?
剛開始的時候確實是。前一半的故事像我們想像的那樣美好,格蕾絲的無私付出讓小鎮上的人慢慢接受了她,生活融融恰恰,我幾乎以為這是一個講述純潔善良給人性帶來光明的溫情故事了。格蕾絲教孩子們小道理,說服疑神疑鬼老醫生他自己並沒有得絕症,陪孤獨的瞎子老頭聊一些有的沒的,在餐桌上偷偷握湯姆的手,並一天天攢錢,去買那7個代表她對這小鎮的愛的陶瓷娃娃。多有愛啊。多有愛啊。
可是這一切是什麼時候開始改變的?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這樣美好的生活有了絲絲裂痕?是從查克對格蕾絲犯下第一樁罪行的那天開始嗎?
被慾望沖昏了頭,被一種裹雜著恨與渴求的情緒所驅使,對於這樣一個善良美好到不可觸碰的人兒,查克用一種野蠻到暴虐的方式去侵犯、摧殘。他是要通過對美好的人的佔有來達到對美好本身的佔有么。他的心底其實也是有著對美好的嚮往和渴求么。不。他提起褲子的神情中似乎有一種報復,有一種毀滅的快感:嗬!憑什麼你可以那樣完美那樣高尚?你跟我們一樣卑賤,不是么?
我想到金基德的《壞小子》,盡管立意和邏輯都不一樣,但我在這兩部片子里看到的都是,高尚和卑賤對立下的人性悲劇。似乎從這件事起,才有了之後女人們懷恨在心的報復,和男人們肆無忌憚的凌辱吧。所有的尊重轟然倒塌,格蕾絲成了所有人的奴隸。或者,是從警察第二次來小鎮,給格蕾絲扣了個莫須有的罪名並提高舉報獎金的那天開始的?
我可以感覺到,一絲詭異的情緒從那張通緝令蔓延到每個人心裡,悄無聲息。盡管大家都相信格蕾絲的清白,並且沒有人承認這樣一個無聊的污衊會對自己的想法態度造成任何影響,但是改變還是發生了。
這種改變從何而來呢?是因為大家覺得要收留無家可歸的格蕾絲這樣的善行突然變成了窩藏通緝犯,風險提高了,所以要從她那裡得到更多的所謂回報?還是因為通緝令上的高額數字給大家一種為了這女人而損失一大筆錢的感覺,所以要加倍剝削她來滿足這種心理不平衡?不管是因為什麼,小鎮上的人更苛刻地使喚格蕾絲,更心安理得地從這個纖弱女子身上索取。這,才導致了日後的變本加厲,放肆掠奪。
我突然覺得,這一切都是從最開始就註定的。從第一天,湯姆建議格蕾絲通過為小鎮勞動來感激大家、讓大家接受自己,從那天起,惡魔就在每個人的心中,睜開了眼睛。
似的,一切罪惡的源頭,埋藏在湯姆這個善良並且看起來相當有效的建議里。湯姆是半個作家,半個哲學家,又充當了這個貧瘠小鎮的半個牧師。他無疑是懷著一顆美好的心的,他像所有的牧師一樣從心底里教大家友愛、接納、幫助他人,真誠的希望這世界變得更好。他救了格蕾絲,又努力想讓大家收留、接納她。
他的想法很直接,格蕾絲可以為大家工作來表示感激、博得好感和接納,同時又能賺錢養活自己,這看似是最好的方法,也是格蕾絲能留下來的唯一方法。但是他沒有想到,正是這種做法,使得原本高尚的善行,慢慢的變成一種交易。也正是因為這樣「付出總有回報」的暗示,扼殺了最原始的善良。當小鎮上的每個人都理所當然的認為格蕾絲為了留下來必須有所付出,他們變本加厲的掠奪欺凌也就順理成章了。
人性的墮落,居然可以與善良只有一步之遙。
如果說哪部電影看到了人性,我認為韓國電影《流感》就是其中之一。這部電影中體現的人性是復雜的,既有好的一面,也有惡的一面。
電影的女主人公是一名感染科醫生,她是一位單身媽媽,還有一個可愛的女兒,也是電影的關鍵人物。男主人公是一名消防隊員。故事就圍繞他們講了韓國爆發致命流感後,他們一起尋找抗體的故事。故事一開始是一群東南亞偷渡客躲在集裝箱中准備偷渡到韓國,到達韓國後打開集裝箱發現除了一名奄奄一息的瘦弱男子,其他人全部死亡。因為他們攜帶了致命病毒豬流感,而唯一的倖存者是因為他體內有病毒抗體。之後病毒迅速在韓國蔓延開來,大量人員被感染,迅速死亡。
以下是我認為這部電影中體現人性的幾點,與大家一起分享。
第一個:病毒擴散開以後,政府採取隔離的措施,被感染者都要被隔離,否則可能會將病毒進一步擴散。但是作為醫生的女主人公,在知道自己女兒被感染後,卻想盡辦法掩蓋女兒被感染的事實,讓她留在 健康 人群中。這里可以看到作為一位媽媽,母愛的偉大,為了自己的女兒可以不顧一切。同時也看到她的自私,作為醫生她最知道隱瞞病情的危害,她的女兒很可能將病毒帶給周圍的 健康 人群,讓政府的隔離手段功虧一簣,但她還是這樣做了。
第二個:政府採取隔離措施,每個人被分配一個對應的編號。當女主的女兒被發現攜帶病毒後,政府人員拿著她女兒的編號來找人,女主極力逃脫,而男主知道後主動去頂包(此時男女主人公關系一般,男主比較喜歡女主的小女孩),告訴政府人員這個號碼是自己的,他就這樣在女主面前被帶往隔離區。隔離區里全都是病人和病毒攜帶者,進去就意味著死亡。但是女主就這樣眼睜睜看著男主替他女兒去送死,沒有一點反應。看到這里其實我是很生氣的,我認為女主太自私了,當然也有人認為這是母愛的偉大,不知道你們怎麼認為?
第三個:這個被感染的城市被政府整個隔離,用軍隊切斷與外界聯系,裡面的人極力想逃脫出來。最終人群失控,沖破圍欄,即將越過最後一道警戒線。此時政府面臨選擇,是放人群過來還是開槍阻止。一旦人群沖出警戒線,病毒傳染將不受控制,可能的後果是整個韓國甚至亞洲都被感染。一旦開槍阻止,活生生的人就將倒在血珀中,他們中間可能有你的親人和朋友。此時,人性到底又要怎麼選擇?
這就是這部電影中我認為有關人性的幾點,希望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多多交流,分享你的看法。
人性是什麼,有多少人又能准確的理解,而且經歷過一些印象深刻的事情,我們或許才能體會,人性到底是什麼,是邪惡,還是貪婪?
最近網路上殺娃娃魚的視頻,你們還有印象嗎?當然殺娃娃魚是為了做出 美食 ,並不是為引起關注量。視頻中的那個人叫王剛,是個 美食 作家,在此之前也有上傳過類似的視頻。
第一次是永州血鴨,這個視頻出來以後,是迅速的火了。因為鴨是我們生活中都會吃到的禽類,也就沒有什麼問題發生了,網友認為這是合理的。
而到殺娃娃魚,還有兔子的視頻以後,一些人就看不下去,認為這個影響非常不好。原本活生生的動物,在你的刀下,幾秒就不動了,難道是因為看到了才覺得不合適嗎?
那我們沒有看到的,是不是就那樣過去了。人性在這個時候就出現了,一方面是認為可以,為了吃到 美食 ,我們做的何止這些。另一方面是不贊成,簡直是虐待動物。
那說到電影,我覺得有一部是非常值得看的,就是徐崢、黃渤主演的《無人區》。據說裡面有一些非常血腥的鏡頭是被剪輯掉了,你們有沒有看過呢?
故事的場景集中在可可西里,對那的印象,很多人認為那裡是風景極美的地方,沒有污染,沒有噪音,非常值得自駕過去,可那也是最能體驗一個人的人性。
在方圓幾百公里沒有人煙的地方,你們會害怕嗎?曾經聽說在羌塘那裡,因為之間的一個小誤會,一個驢友是把另外一個驢友給殺了,這個在我們城市生活中是不太可能的。
原因究竟是什麼呢?是擺脫了法律的束縛,還是人性爆發了出來。在《無人區》裡面的情節,也是出現了和這類似的事情,只不過是強買強賣,還有人多就是老大。
沒有約束,只有利益。正是因為幾百公里的無人區,才造就了這樣的情況,那麼你們還打算去嗎,對於路上會遇到的危險,你們有心裡准備嗎?
我們在城市為什麼不會出現像電影里那樣的情節,完全是有一個東西在束縛著我們的大腦,若是失去,那結果會變的非常糟糕。 也是會讓我們看到人性到底是什麼樣的。
在另外的一些電影中,也是可以體會到。比如《最後的日落》、《釜山行》這些,當我們自己遇到危險的時候,已經沒有更多的精力去考慮其它的事情了。
也就對感情、善良、愛心這些暫時失憶了,不會再記得以前自己做的善良事情。因此人性是屬於隱性的,非常可怕,誰也不知道它什麼時候會出現。如果想要近距離的感受它,多去經歷一些災難性的事件,或許可以明白。
如果真的想在電影層面中探討人性的話,我想推薦《七宗罪》。看過影片的話,尤其令人驚愕萬分的就是最後由「嫉妒」與「憤怒」引發的案件,今人完全沒有想像到。影片的高潮是,罪犯約翰通過殺死男主角米爾斯的妻子,從而激起米爾斯憤怒而殺死約翰完成最後一宗罪:憤怒。從這里來看,所有人都是有原罪的!所以這部電影已經從犯罪電影升華到了對人性的深刻探討。這也是《七宗罪》對於人性描寫的厲害之處。
亞州文化受儒家文化的影響,對人性惡的一面避而不談,為規范人們的行為,在人的精神層面上樹立一個高大上甚至難以企及的道德標桿,我們這種文化更容易產生偽君子。我們還在爭論人性本善還是本惡的時候,歐洲在中世紀的天主教義中准確地定義了人性七個原罪:暴食、貪婪、懶惰、嫉妒、驕傲、淫慾、憤怒。
我們在生活中該如何控制自己的慾望(原罪),在一個適度的情況下,慾望可以促使人上進,超出了就會走向犯罪的道路。
毒奶粉,假疫苗,地溝油,干出這種事的都是超出人性底線的,為什麼還層出不窮呢?原因就是我們沒有對人性的原罪加以束縛,只是樹立道德標桿是沒有用處的。
其實反應人性的電影有很多很多。每部電影它反映的人性的方面都不一樣。他又反映人性醜陋的。也有反映人性善良的,他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與其說反映人性倒不如說是貼近現實,貼近真實。說出了我們的心裡話。
給大家推薦幾部反映人性醜陋和陰暗的電影!
《美國田園下的罪惡》
《狩獵》
《熔爐》
《狗鎮》
《伊甸湖》
《Hello!樹先生》
《天狗》
《蚯蚓》
《盲井》
《素媛》
而讓人最痛苦的事和難過的是這些高分的,反映人性醜陋和陰暗的電影。絕大部分都是根據真實事件拍攝的。
當然有醜陋陰暗的電影,就有善良光明的電影。下面就為大家推薦幾部反應人性善良的電影
《當幸福來敲門》
《美麗人生》
《放牛班的春天》
《肖申克的救贖》
《阿甘正傳》
《幸福終點站》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
《為黛西小姐開車》
《國王的演講》
《心靈捕手》
《西西里的美麗傳說》
人性的丑惡+二戰時期政治動亂
該片採用線性的敘事方式,片中不復雜的情節線鋪展在色調美麗的畫面下,隨著音樂緩緩延伸,使電影本身具有整齊而又華麗的強大氣場。
嫉妒、謠言,讓一個美麗的女人瑪蓮娜因此而經歷了種種磨難,最後還是頑強地活著。如此經歷要是讓韓國人拍,估計應該能死個十次八次,還要取個「丑聞」之類的名字造噱頭。我認為瑪蓮娜是位值得尊敬的女性,她在影片中從喪夫到喪父到喪失了一切,一直都堅強著,最終的結局頗具戲劇性,丈夫原來沒死~~想活下去,任何仇恨都可以隨時間的流逝而慢慢消失,既然記住那些被侮辱的經歷於事無補,那還是這樣吧,活著就好。
最讓我感觸人性最直接的電影是由黃渤自導自演的《一出好戲》。
一、從黃渤飾演的角色中了彩票大獎,但是被困在荒島上無法兌獎的無奈,我看到了人性。
二、從王寶強帶領的原始 社會 到於和偉帶領的資本主義 社會 ,到最後黃渤帶領的大同 社會 ,裡面的種種變化,讓我看到了人性。
三、張藝興的自私,威脅於和偉得到意外財產,想要和黃渤兩人逃出孤島。使我看到了人性。
所以說,人性是人本來的東西,無論 社會 發展到哪一步都會存在的,人性不會被消失,只會被隱藏。
爆裂無聲,看完後無奈,無助。在殘酷的 社會 中,底線原則全無,到底成為什麼樣的人?
摘自木魚水心
有許多像張保民一樣的人,如同羊一樣,他們被屠宰,被利用,最後卻連發聲的途徑都沒有,他們單純的善良,幫助了律師,卻被律師背叛,連真相都無法得知。而昌萬年和徐文傑這樣掌握了資源和知識的人,卻相互勾結,一手遮天,在他們眼裡只有精緻而無原則的利己主義,甚至連一點基本的良心都被泯沒,更可怕的是,他們竟然還穿著斯文的外衣。 這樣看來,張保民能聽到卻說不出來的設定,其實也剛好對應了他的生活處境:他只能聽到別人說話,卻沒有辦法表達自己,他以善良和公平待徐文傑,卻沒有得到一點回報,最後連兒子都找不到。他兒子其實也是為了保護羊而中箭,但在昌萬年和徐文傑的眼裡,他們只考慮到了自己的平安,把孩子扔到洞里,完全沒有想到去救這個當時還有希望生存的孩子。 保民這群人的生活狀態,或許就如同那些待宰的羊,他們付出了極大的努力才能糊口,但他們的痛苦卻無人知曉。在最後的那個鏡頭里,縱使張保民內心有山崩一樣的悲傷爆裂,卻怎麼也喊不出來,總是無聲。這正是他們的憤怒與悲哀。當有這樣的電影,為這樣的弱者發聲時,觀眾又如何能不為之動容呢?
柯受良和王傑主演的《戰龍在野》,每次看這部電影看到王傑飾演的阿傑因為和他一起參加雇傭兵的日本人因受不了黑人同伴的欺負和侮辱而自殺沒有人同情他,而感到內心憤怒,對法國長官沒有人性,法國長官對阿傑說了句「他就是無法保護好自己,所以他是該死的」,特別是柯受良飾演的黑哥教阿傑做人道理時說的「總之做人都是假的,最要緊的是保護好自己,但別去害人」,確實是這樣的,在 社會 上行走不能太懦弱無能,該堅強的時候就要堅強,不能一味的忍讓,如果一直忍讓只會讓人騎在頭上。
按照本人觀影經歷排列:最早受到觸動的是觀看好萊塢電影《危情十日》,凱西·貝茨飾演的中年女護士竟然能對自己景仰的作家如此痛下殺手,活靈活現地揭示出人性之黑暗、邪惡;然後是科恩兄弟的《冰血暴》,片中一眾人等為了錢財而演繹的黑色幽默,真正印證了那句流傳已久的老話「人為財死」;再後來是丹尼斯·維倫紐瓦執導的《焦土之城》,人間竟會有如此慘烈、荒謬的事情,讓人瞠目結舌,無以言說;大衛·芬奇的《七宗罪》可謂揭示人性惡的集大成者。凱文·史派西飾演的變態男通過精心設計的七宗殺人案,將天主教教義所指的人性七宗罪,即「暴食」、「貪婪」、「懶惰」、「嫉妒」、「驕傲」、「淫慾」、「憤怒」一一展示出來,頗有警世意義。當然,展示人性之善、人性之美的電影就更多,就說一個最近才看完、印象深刻的影片吧,《迦百農》,年僅12歲的扎因生活在 社會 的最底層,孤苦無依,心懷人世間最慘痛的怨念:毫無責任心的父母就不該生下自己!但就是這樣一個無比可憐、無辜的孩子,對自己妹妹充滿關愛,表現出一個男人應有的擔當和義氣,而對那個意外託付給他的幼兒,雖束手無策,但從未生出怨恨和歹意,在最悲慘的世界始終捧著一顆善心!寫到這,突然想起另一個充滿善心的孩子,《小鞋子》里的阿里,他和扎因,是同類人!
④ 《人性》短片講的是什麼
《人性》短片講的是人性失最善良的,作者想要表達人應該做最純粹的自己。
短片的主人公從起床到公司上班,看似平常的事情,一些細節卻很意味深長,舉燈的人,當桌子的人,衣服架子的人,計程車的人,紅綠燈的人,電梯的人,存儲櫃的人,最後是主人公自己當了進門的鞋墊子。
(4)探討人性的電影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劇情
清晨七點一刻,鬧鍾大作,禿頭的中年男人極不情願地按掉鬧鈴,頗顯疲憊地起身洗漱。他的房間頗為奇怪,無論是地燈、梳妝台、餐桌、椅子還是衣架,都由人來擔任。
這些人面無表情,兢兢業業地做好自己的事情。男子穿好衣服出門,並雇了一個人力計程車趕赴單位。在這個神奇的世界,所有的工具都有人來完成,他們毫無怨言,組成了這個冷酷的世界重要的一部分。
社會就是以人為單位構成,各取其用、各司其職。去掉所謂的標簽和帽子,其實無論你再高地位也還是別人腳下的一塊踏腳的門墊而已,只是有人心平氣和有人怨聲載道。
要養活自己養活家人就要甘願去做這塊門墊,否則也許你就不是是幾樓的門墊而只是一盞燈一個凳子桌子或者吊在十字路口的紅綠燈而已。
男主角的出場,並沒有多少不妥,到處是「人」組成的屋子,我以為是主人翁的想像,還為這么一個可愛的人喝彩:生活里有太多的不盡如人意,這些玩偶人組成的傢具,恰巧是我們「等咱有錢了,咱要買是個僕人伺候著」這類話的阿Q精神而已,當然,僅限於玩偶人。
讓我納悶的是,玩偶們還會眨眼睛,高科技了。看到TAXI的招牌下,是一群奔跑的小人兒,我才知道恍然大悟,這是人的分工等級吧。大家受雇於這個面無表情、道貌岸然的人。
⑤ 10部揭露人性的經典電影
10部揭露人性的經典電影:《嘉年華》《可可西里》《盲山》《天狗》《無人區》《喊山》《大象席地而坐》《香魂女》《看上去很美》《殺生》。《嘉年華》是由庫爾勒嘉映影視傳媒有限責任公司榮譽出品的劇情電影,由文晏導演,文淇、周美君、史可、耿樂協同出演的劇情電影。
可可西里是華誼兄弟傳媒有限公司一部有劇情片製作,由陸川執導,多布傑、張壘、奇道等主演。影片講述了記者嘎玉和巡山隊員為了保護可可西里的藏羚羊和生態環境,頑強地與藏羚羊偷獵者作斗爭甚至犧牲生命的故事。來自北京的秘密警察加玉作為記者來到傳聞中神奇的可可西里。
《盲山》由李楊執導,黃璐、楊幼安、賀運樂主演。白雪梅,22歲的女大學生(黃璐飾)在找工作的時候,我遇到了一個熱情大方的女孩胡曉曉。在工作和金錢的誘惑下,她和胡曉曉一起區買中草葯。經過長途旅行,他們來到了一個小山村。白雪梅醒來後,發現胡曉曉和她的老闆已經不知道去哪裡了,她也不知道自己在哪裡。
⑥ 有一部電影那裡面不管什麼東西都是人扮演的叫什麼
電影那裡面不管什麼東西都是人扮演的叫:動畫短片《人性》
動畫短片 《人性》 獲得過全世界102個獎項
《人性》將所有的人造品抽象成人,其意在探討人性以及社會的實質,短片的主人公從起床到公司上班,看似平常的事情,一些細節卻很意味深長,舉燈的人,當桌子的人,衣服架子的人,計程車的人,紅綠燈的人,電梯的人,存儲櫃的人,最後是主人公自己當了進門的鞋墊子,彼此卻並沒有覺得有什麼,其實它不過是把人的作用,勞動的實質直接的表現出來,我們並未意識到自己的某些存在其實就等同於片中「可笑的人」,說他們卑微或是低下,可工作只是工作本身,低不低下的界定應當在於其本身,片尾舉燈的人狠狠地把燈罩帥在地下,說明他本身就唾棄這項工作,便就不做了。而主人公和另一些人依舊選擇繼續自己的每一天,社會也正是在明確分工,各盡其職的基礎上正常運轉的。
⑦ 有哪些揭露人性的電影
影視作品的種類是極多的,其中揭露人性的電影是觀眾最為能夠看清現實的,可以清楚的看到現代人的現狀,並通過電影分析自己身邊的情況。看清人性後才可以更好的進行選擇,而目前比較受到歡迎揭露人性的電影有多部,其中比較知名的有《七宗罪》、《西西里的美麗傳說》、《聖殤》等,通過一些情節的設定將人性的多面性展示出來。
《聖殤》這部分電影直接將愛、金錢、倫理、復仇、憐憫這些人性整合到了一起,令觀眾可以感悟到更深層次的人性變化,沒有人可以救贖他人,只能面臨現實的無情。另外還有《迷霧》、《黑暗侵襲》、《發條橙》等電影,都是通過電影的方式揭露人性不堪的一面,讓觀眾在觀看電影後擁有自己的見解,甚至於有可能會影響到一些人的決定。所謂的愛恨情仇一旦被激化,就會令人性不堪的一面展示出來,所作所為也會令人發醒。
⑧ 有哪些描述人性黑暗的電影推薦
《教父》(The Godfather)是由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執導,根據馬里奧·普佐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的電影,於1972年上映。這部電影以黑幫家族的故事為背景,探討了人性中的貪婪、野心、背叛和暴力等黑暗面,被譽為電影史上最偉大的作品之一。
一、關鍵人物
《教父》中涉及到的人物眾多,其中一些關鍵人物如下:
唐·維托·柯里昂(Don Vito Corleone)——由馬龍·白蘭度飾演,是一位黑幫家族的老大,他在組織中擁有很高的威望,以及廣泛的政治、商業和社會聯系。他是這個家族的精神領袖,通常以智慧、耐心和仁慈而著稱。
麥克·柯里昂(Michael Corleone)——由阿爾·帕西諾飾演,是唐·維托·柯里昂的兒子,是一個在美國陸軍服役的戰爭英雄。他起初不想參與家族的事務,但是在父親被暗殺後,他不得不接手家族的生意,並逐漸變得越來越冷酷無情。
約翰尼·法沙(Johnny Fontane)——由阿爾·馬蒂諾飾演,是一位知名的歌手和演員。他向唐·維托·柯里昂求助,希望他能幫助自己擺脫一位有權勢的製片人的控制,唐·維托·柯里昂通過一系列手段幫助了他。
桑頓(Santino "Sonny" Corleone)——由詹姆斯·肯恩飾演,是唐·維托·柯里昂的長子,是一個性情暴躁、有時沖動的人物。他在一場意外中被殺害,導致家族陷入了深深的危機。
二、故事情節
故事發生在1945年的美國,唐·維托·柯里昂是一位有影響力的黑幫家族的領袖。他的兒子麥克·柯里昂是一位在陸軍服役的戰爭英雄,但他並不想參與家族的老仔生意。然而,當唐·維托·柯里昂遭到暗殺後耐擾,麥克不得不接手家族的事務。他開始用冷酷無情的手段管理家族,並逐漸成為了一個無情的黑幫老大。
整個故事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描述唐·維托·柯里昂如何利用自己的權力來幫助自己的朋友和家人;第二部分是描述家族內部的權力斗爭和矛盾;第三部分是描述麥克·柯里昂如何逐漸成為一個無情的黑幫老大,最終奪取了家族的領導地位。
在整個故事中,人物關系錯綜復雜,情節跌宕起伏。唐·維托·柯里昂智慧、耐心、仁慈的形象令人難以忘懷,而麥克·柯里昂逐漸變得冷昌含旦酷無情的轉變也令人深思。
三、活在影迷心中的《教父》
《教父》是一部充滿黑暗元素的電影,它通過家族內部的權力斗爭和暴力來揭示人性中的貪婪、野心和背叛。這部電影深刻地探討了權力和利益的關系,以及人性中的陰暗面,令觀眾深受啟迪。
同時,還引發了許多關於黑幫文化和社會道德的討論。這部電影探討了人性中的黑暗面,也展現了黑幫家族內部的紀律和忠誠。可以從中了解黑幫家族的運作機制,以及黑幫文化在當時的美國社會中的地位和影響。
電影的製作方面,導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的用心之處也值得一提。他巧妙地運用了暗色調和陰影來表現故事中的黑暗元素,同時又注重細節和人物塑造,使得每個角色都有其獨特的個性和魅力。
《教父》是一部不可多得的電影經典,它不僅揭示了人性中的黑暗面,還探討了黑幫文化在美國社會中的地位和影響。這部電影的影響力遠遠超過了它的上映時間,成為了電影史上的經典之作,也是導演福特·科波拉的代表作之一。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教父》不僅是一部優秀的電影作品,還是一部兼具文化價值和歷史意義的作品。它反映了美國社會在上世紀中葉的黑暗面,揭示了社會的弊端和不公,也成為了當代文化的一部分,不斷影響著人們的思想和觀念。
作為一部影響深遠的電影經典,《教父》不僅在情節和人物塑造上具有獨到見解,也通過黑幫文化的探討和對人性黑暗面的揭示,展現了導演福特·科波拉深厚的才華和思想深度。無論是在電影史還是文化史上,《教父》都將永遠占據一個重要的地位,令人嘆為觀止。
⑨ 解析人性的電影
解析人性的電影如下:
1、《當幸福來敲門》
當你在貧困頓足時抬頭時,陽光依舊在那裡,那就沒什麼大不了的。幸福是一種抽象的東西,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感受。有人貧困交加卻能每天微笑,有人腰纏萬貫卻終日孤獨寂寥。若是渴求得少,那麼每一天都是開心的。幸福其實只是你睜開眼,看看陽光,或許它正在敲響你家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