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這是一部神奇的電影,寓意深刻,《返老還童》講的是什麼
我個人還是非常喜歡《返老還童》這部電影,這部電影的男主角在剛出生的時候不像是正常孩子一樣,他有著蒼老的面容。因為家裡面人比較害怕,覺得他是一個怪物,所以剛剛出生的,他就被遺棄在了老人院,幸虧有好心的護工收養了他。然而男主角跟別人不一樣的是,他的一生是倒敘的成長,別人正在因為時間的推移變得逐漸衰老的時候,男主角卻越長越年輕。
電影的結尾,男主角從一個痴痴獃獃的老人慢慢變成了一個小嬰兒,而女主角也已經青春不在。這也不由得讓我想到了一句話,所愛隔山海,山海不可平。我相信是沒有人能夠接受自己的另一半是越來越年輕的,不管是對於自己的下一代而言,還是對於自己另一半而言。雖然男主角能夠和女主角一直相伴到老,但是這段愛情也是崎嶇的,兩個人雖然攜手到老,但是留給觀眾的卻是滿滿的孤獨很難過。而在此也引用一下電影裡面我最喜歡的一句台詞分享給大家,人的一生非常短暫,如果你遇到自己喜歡做的事情,那麼一定不要受到時間的限制,只要你願意那麼下一秒就可以開始。希望我們每個人的人生都能活得精彩,為自己豐富的醫生感到驕傲。
② 《返老還童》電影深度解析是什麼
《返老還童》電影深度解析:它能夠反映愛情、親情、孤獨、死亡、友情等許多的情形,而且非常好的把它們融合在一起,使得觀眾看起來極具的有風采特色。這部電影視覺角度也是提供了許多,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看到不同的人生,很有想像力。
這是一部黑暗的、同時又充滿浪漫色彩的影片,一個生下來就是80歲模樣的怪胎,一首長達一個世紀的個人史詩,一段跨越時間的愛情,在時間的長河中逆水行舟的本傑明·巴頓將帶觀眾從相反層面體會生的歡樂與死的痛苦。拋開這一切,看一個面目猙獰的老嬰兒將如何長成性感迷人的皮特也是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相關內容
在生命的時區里,有的人走得快一些,有的人走得慢一些,我們看到別人過得比自己好,便覺得腳步慢了。
殊不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區,有自己的節奏,不必用別人的標准去評價自己,不必每分每秒都遵守「社會時鍾」,不必用別人的標准去衡量你的人生。
本傑明倒著走的奇幻一生,不過就是遵從自己的內心,不被世俗的條條框框桎梏,他終其一生,都選擇成為自己想成為的,而不是別人希望他成為的樣子。
③ 《返老還童》電影深度解析是什麼
《返老還童》電影深度解析是,它能夠反映愛情、親情、孤獨、死亡、友情等許多的情形,而且非常好的把它們融合在一起,使得觀眾看起來極具的有風采特色。這部電影視覺角度也是提供了許多,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看到不同的人生,很有想像力。
故事的開頭是以一個鍾表匠開始,大概的描述了一下他的兒子在二戰時戰死他鄉,永遠地離開了他。於是鍾表匠就製作了一個倒著走的鍾表,他希望死去的兒子能夠回家,於是主人公本傑明就這樣出現了,倒著走了回去。
劇情簡介:
返老還童1919年,全世界的人民剛剛從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陰霾中走出之時,卻在美國的巴爾的摩發生了一件怪事。一個叫本傑明·巴頓(布拉德·皮特飾)的奇異嬰兒在降生之後,母親難產而死,自己被親生父親遺棄在街邊。因為,這個前所未有的怪胎竟然一出生就是一個古昔老人的模樣。
幸運的是,一位好心的黑人婦女收養了巴頓這個怪異的嬰兒。並在隨後的歲月里,帶他一起生活教育他成長,盡管本傑明·巴頓老弱的身體和看似即將先於繼母辭世的長相常常讓他在「同齡」的同學們當中成為被嘲笑的話柄。但老繼母的不離不棄,時刻給予著他繼續生存下去的理由。
④ 返老還童這部電影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告訴我們,人生不過就是一座圍城,裡面的人想出來,外面的人想進去。不要太多的去想得到自己沒得到的,也不要總是覺得現在得到的不好,其實當你真正的失去後才發現,其實幸福一直在身邊,只是自己眼睛看的太遠,沒有留意到有的人有的時一直在自己身邊。
⑤ 返老還童電影深度解析
《返老還童》這部電影極其的精彩,它能夠反映愛情、親情、孤獨、死亡、友情等許多的情形,而且非常好的把它們融合在一起,使得觀眾看起來極具的有風采特色。這部電影視覺角度也是提供了許多,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看到不同的人生,很有想像力。
首先,故事的開頭是以一個鍾表匠開始,大概的描述了一下他的兒子在二戰時戰死他鄉,永遠地離開了他。於是鍾表匠就製作了一個倒著走的鍾表,他希望死去的兒子能夠回家,於是主人公本傑明就這樣出現了,倒著走了回去。
其次,主人公本傑明的父母在生他的時候就難產離開了他,他的父親也將妻子的死歸咎到本傑明身上,所以本傑明就成了孤兒。十幾年過去了當本傑明找到了父親。不過父親並沒有和他直接相認,也是在快死的時候才和他相認,這樣的結局讓本傑明非常的痛心。
最後,影視中還用了本傑明養母視角,給大家展示了什麼叫作真正的母親形象。另外還有多個視角讓電影極具風采。
本傑明終其一生都選擇成為自己想成為的
在生命的時區里,有的人走得快一些,有的人走得慢一些,我們看到別人過得比自己好,便覺得腳步慢了。
殊不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區,有自己的節奏,不必用別人的標准去評價自己,不必每分每秒都遵守「社會時鍾」,不必用別人的標准去衡量你的人生。
本傑明倒著走的奇幻一生,不過就是遵從自己的內心,不被世俗的條條框框桎梏,他終其一生,都選擇成為自己想成為的,而不是別人希望他成為的樣子。
⑥ 《返老還童》這部電影想表達什麼
看完《返老還童》這部電影,給我最大的感覺是一部寫生死觀的電影。
不順心的時候,你可以像瘋狗那樣發狂,你可以破口大罵,詛咒命運;但到頭來,還是得放手。
生活其實並沒有那麼復雜,要是你喜歡,你大可以說我是在探索生命。
或許只有這樣我們才不會在人生到來的時候那麼歇斯底里仔梁。就像那個被閃電擊中7次的那個人,命運這樣對待他,他仍然可以笑著說出來,不也是一個人生充滿奇遇的老人嗎?
有些人就在河邊出生;
有些人被閃電擊中過;
有些人對音樂有著非凡的天賦;
有些人是藝術家;
有些人游泳;
有些人懂得紐扣;
有些人知道莎士比亞 而有些人是母親;
而有些人能夠跳舞。
我想說他塌兄們每個人都有一段瑰麗的人生經歷,或許人生在於過程,即使我們都終將逝去。
我在想,有什麼東西是永恆的呢?
電影中的對話給了我們很好的答案。
你在想什麼?
我在想,為什麼世上沒有永恆呢?多可惜。
有些事情,是永恆的。
晚念衫運安,黛西。
晚安,本傑明。
⑦ 返老還童影評豆瓣影評
《返老還童》這部電影還是比較能讓人感動的一部電影。因為這部電影獨特的劇情,能夠在觀影的過程中給觀眾伏喊帶來一種比較獨特的感動。這部電影的男主角實際上經歷了一個返老還童的過程,並不是說他先經歷了從年輕到老的過程,然帆罩後再返老還童,而是從他的出生就是一個返老還童的過程。
所以這讓男主角這個角色擁有不同於常人的這種成長路徑,和這樣的成長路徑,也給男主角帶來了很多的壓力和與困擾。但是在這個過程中,男主角還是有一段非常珍貴的感情,而這段正規的感情也是這部電影的看點。
在觀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會讓觀眾感受到缺轎野男主角這個角色身上所擁有的一些特質,而這些特質讓他在面對不同於常人的這種成長路徑的時候,仍然能夠保持內心的這種美好。
⑧ 返老還童這部電影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逆生長的故事,我剛看這片的時候,以為是活到老頭,突然變回小孩了呢
結果,導演是借用逆生長這個題材,從另一個角度,反看人生,從得到,再失去。
不斷的錯過,不管怎麼變幻,不斷怎麼逆天,人生還是充滿了,喜,怒,哀,樂。
如果正常的拍這個片子,可能不會引人注目,就用了平淡的手法來描述。
導演用這個新穎的題材,來抓住人家的眼球,很成功。
總結一下,這部片子是用逆生長來表達人的一生,愛情,親情,友情,只是手法特別了一些。
⑨ 返老還童
在時間面前,人經常是矛盾的,比如做了父母的人,一方面希望子女快快長大,一方面又希望自己不要那麼快變老。而假如有一天,有人告訴你,你可以逆生長,你能想像自己將迎來什麼樣的一生嗎?
電影《返老還童》就是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主人公本傑明剛出生時就像一個八十歲的老漏備頭,各個器官近乎衰竭,但他神奇般的長大,不過是倒著生長,身體越來越年輕,等到他真的80歲時,他退化成了一個嬰兒!這樣奇特的身體變化註定了本傑明有個不一樣的人生。
電影把本傑明的一生濃縮在這部2小時46分的電影中,你甚至可以聽到時間之風在耳邊呼呼作響。而也正是這種濃縮,為我們剔除了瑣碎,拂去了灰塵,讓我們看到了生命中那些永恆的東西。
01 本傑明的媽媽
本傑明出生在宣告第返跡毀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的當天晚上,美國街頭一片歡慶,但本傑明的生母卻因為產後大出血去世了,本傑明的爸爸看著怪物一般哭泣中的本傑明,突然瘋了似的抱起襁褓沖到街上、河邊,本來想把他扔進河裡,又於心不忍,最終把本傑明放在了一家老人院的門口。
本傑明被好心的黑人女服務生奎妮收養了,成了本傑明一生最愛的媽媽。奎妮的人生格言是「You never know what's coming for you(你永遠無法知曉未來)"。正是這句格言,讓奎妮在本傑明被醫生斷定」註定活不了多久」 時,還是堅持把他留在身邊照顧。
奎妮像所有媽媽一樣愛著本傑明,晚上把他放在身邊,白天工作時放在眼前,為他七歲時才邁出的第一步驚喜,為他貪玩很晚回家擔驚受怕,為他十七歲成年後的離家既高興又傷感。因為有奎妮媽媽在,老人院成了本傑明永遠的家。
奎妮的一生,都奉獻給了老人院,她篤信上帝,篤信未來,度過了極其平凡州鏈的一生,但她卻溫暖了周圍的人。一個女人,或許永遠無法做出改變世界的事情,卻可以因為她的溫暖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
02 那些陪本傑明長大的老人們
本傑明的「童年」在老人院里度過,從外表上看,他的確就是個身材矮小的耄耋老人,他和其他老人一樣,坐在輪椅上看夕陽,日復一日的聽這些老人談論天氣和洗澡水的溫度。
老人院的生活規律的可怕,每天早上五點半,不管晴天還是刮風下雨,退休將軍都會跑到院子里升國旗,曾經的歌劇演員都會高聲歌唱,奎妮都會幫本傑明洗澡,而無論什麼季節,晚餐都會在五點半准時開始。
老人院最常來的客人就是死神,帶走一個老人,又會有新的老人住進來。給本傑明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位穿著講究的老人,她從不出門,卻依然每天認真打扮自己,她手把手的教本傑明彈鋼琴,告訴他」關鍵不在於你彈得有多好,而在於彈它時你的感受「,又告訴他」本傑明,我們是註定要失去所愛之人的,不然如何知道他們對我們的重要性「。
還有一位老人,每次看到本傑明,都會問他,」我曾七次遭過雷劈,我告訴過你嗎」,這個老人遭受七次雷劈的故事穿插到了整個影片中,這個雷劈老人竟然成了老人院里最長壽的那個。
本傑明在自己的人生之初生活在一群行將就木的老人世界裡,在這里學會了如何看待生死,如何打發寂寞,如何學會珍惜,這里不只有生死無常,也有生命的堅強與奇跡。
03 本傑明一生的伴侶
本傑明七歲時,在老人院里遇到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女人,黛西。孩子總能透過現象看到本質,黛西看到了本傑明蒼老的外表下童真的心,兩人很快成了好朋友。
黛西來看望奶奶的日子,是本傑明最開心的日子。他們一起聽奶奶講「袋鼠老先生」的故事,半夜還偷偷躲在飯桌下講訴彼此心中的秘密。
十七歲時,本傑明離開了家鄉,開始獨立為生活打拚,他當了一名船員,隨著船長游歷世界,跟著他逛妓院、泡酒吧,在冰寒雪地的俄羅斯的一家旅館里,和一位已婚女子有過短暫的情愛。
二十六歲時,經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和船長死亡的本傑明回到了家鄉,回到了奎妮的身邊,回到了老人院,見到了已經是優秀舞者的成年後的黛西。
兩人並沒有立即走在一起,或許是因為都還太年輕。幾經兜兜轉轉,兩人在40歲時最終還是走到了一起,並且有了愛情的結晶。
女兒的到來反而讓本傑明忐忑了起來,黛西在慢慢變老,而他卻越來越年輕。本傑明覺得女兒應該有一個正常的父親,也不想黛西在將來照顧兩個孩子,便留下了所有財產,選擇了獨自離開。
本傑明再次開始了他的游歷世界之旅,他去了印度,體驗了卑微的工作,體驗了貧困,看到了不同的風景,結交了不同觀點的人,有了前所未有的感受。
再次歸來時,本傑明真的變成了少年,而黛西已經是五十多歲的女人,女兒已經長成少女。本傑明在老人院度過了自己的「晚年」,他逐漸退化成了不喑世事的調皮少年、蹣跚學步的幼兒、襁褓中的嬰兒,最後在黛西的懷中,永遠的睡去。
本傑明和黛西,走在人生相反的方向上,一個越來越年輕,一個越來越衰老,如同兩條無法回頭的箭頭,在中點融合,又很快的分開,朝著各自的方向奔去。但他們之間的愛卻變成了永恆,超越了時間。
04 那些時間留給我們的東西
電影里人物,都不是英雄,卻都有夢想,那個懷揣著藝術家夢想的船長,把自己的夢想用紋身的方式刻在了自己的皮膚上,直到戰爭的炮彈打爛了他的作品,帶走了他的生命。
不是每個人都能實現自己的夢想,但正如電影中所說,「當遇到不順時,你可以像瘋狗一樣地發泄不滿,可以對天發誓,也可以詛咒命運,但在你走的時候,一定要釋懷」。
⑩ 電影《返老還童》最深解讀,你看懂了嗎
很多人問過我,「有沒有什麼電影值得推薦?」
我其實也沒看過很多部,但是《返老還童》一直是我列舉清單里的top 3.
《返老還童》於我而言,出彩之處不僅僅在於男女主演過硬的顏值和演技,還包括這個情節設定——一個人從出生就是老人模樣,然後越長大身體越年輕、有活力……
這樣一個故事本身就足夠引人遐思, 「天選之人」本傑明·巴頓會經歷怎樣傳奇的一生?
還包括同名小說背後那個同樣生前死後都是傳奇的偉大作家——斯科特·菲茨傑拉德, 為什麼想要寫一個這樣的故事?他的創作主旨是什麼?
還包括這個故事發生的那個傳奇的年代裡, 一戰結束後隨著美國經濟實力空前強大(1919~2003),每個美國人的生存狀況。
不禁讓人思考, 紙醉金迷的年代,人的一生中什麼才是更重要的?
還包括 當我每一次回看的時候,都能從新的角度發現全新的解讀, 我想這是一部電影、一段故事、一部經典深入人心的最大秘密。
接下來,我把在觀影過程中發現的這些深刻de「秘密」分享給大家,如果你們看完之後有所思考的同時也能感同身受,就是我最大的幸運和滿足^__^
有人說,「人生最幸福的時刻之一是為人父母,抱著自己剛剛出生的嬰孩的時候」。
看著皮膚粉嫩、水嘟嘟的嬰兒一點點長大,彷彿自己也重回青春,有一種難以言傳的愉悅感。
這是因為我們在照顧孩子的過程中看到的是希望,所以我們會充滿干勁。
可是 如果事與願違,你初生的孩子,關節退化,面色蒼白,皮膚褶皺,毛發稀落,上氣不接下氣,彷彿心臟在接下來的每時每刻都有驟停的風險……
你能從他的身上看到了什麼? 你能看到死亡的氣息。
你會如何待他?
在你做出選擇之前,電影里其實已經給了我們兩個答案。
紐扣大王巴頓先生,把本傑明的降生視為不祥之兆,「體面」地遺棄了他;而奎尼,養老院里的女管家,用她寬厚的肩膀托起了本傑明形如枯槁的生命,她像對待每一位行將就木的老人一樣,無微不至地照顧著他,她給了主人公二次生命。
當然每個人在做選擇的時候,都會有自己的苦衷。可是當老巴頓先生臨終的那幾年,他才發現自己錯過的,是親生孩子的成長和陪伴,是多少家業都無法彌補回來的溫暖。
可悲的是, 因為恐懼死亡他選擇了拋棄責任,因為接近死亡他才懂得放下執著。
其實這里的本傑明既代表生下來體質弱的孩子,我覺得也映射了老人的贍養問題。
老人和孩童的生命一樣脆弱,需要照顧, 即使我們在被照顧的人身上只看到死亡即將到來,也不能放棄愛,愛就是希望。
在童者眼裡,長大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所以他們不懂欣賞老成; 在老者眼裡,衰老是預料之中的事情,所以他們無比羨慕年青。 人到中年,不是危機四伏的年紀,是一切都剛剛好。
每個人都有三個年齡層次,實際年齡、心理年齡和生理年齡。
我們的社會環境常常把心理年齡與生理年齡不符的人,視作異類, 比如少年老成,比如老頑童,彷彿他們做的事情與他們的實際年齡相比,存在出入就是出格的。
和不同年齡的人交往彷彿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韙,所以他們一般很少有朋友,同齡的,或者不同齡的。他們往往是少部分人。
電影《返老還童》里也揭示了這個現象。
主人公本傑明·巴頓的角色塑造奇妙之處,在於他的身上集成了「老年」的生理特徵和「少年」的心理特徵。 看樣子,早年的他應該是一個「通曉世事」的老者,可實際上他只是一個孩子;晚年的他應該是一個「未經世事」的少年,可實際上他已經走過了數十個春夏秋冬……
所以,當他小時候的時候,只能和「同齡」的老人一起談心聊天,沒有小朋友願意跟他一起玩,除了黛西;而當他在桌子下和黛西分享各自「秘密」被抓包之後,黛西的奶奶會譴責他「為老不尊」。
那麼, 究竟是什麼造就了社會觀念里的這種偏見?刻板印象,還是長幼有序的道德觀念?
我們對少年老成的刻板印象包括:呆板,了無生趣,被動,難以接近,沒有出息,難堪大用等等。
但是實際情況是, 我們在評判別人的時候也在反映自己的性格特點。
有這種刻板印象的人往往性格中缺乏耐心、渴望即時滿足,所以才會過於注意表象,而非內涵。
幸運的是,本傑明的人生旅途中並沒有一直獨行,他遇見了歐緹先生,然後是傑克船長,最後是伊麗莎白女士。
他們都沒有因為長相孱弱而遠離他,他們把自己的人生見解一一分享給他聽,不帶任何世俗偏見,他們都是影響主人公一生的好朋友。
吊詭的是,他們都是外界眼裡離經叛道的人,或許他們的交往中也有一點惺惺相惜的意味。
其實, 不管是外表上的少年,還是年齡上的老年,相遇相知都是緣分,我們要多多體驗故事,多多感受情感。
容易看到的是「你」的外表,不容易看到的是「我」的人格。
黛西和本傑明之間的愛情是《返老還童》的主線。 電影略去了本傑明在成年後取得的世俗成就,重點著墨於兩人之間感情的發展。
成年後第一次相遇,黛西20歲,本傑明26歲。 那個時候她已經搬去了紐約曼哈頓,一心追逐自己的舞蹈夢想,她只是把他當一個特別的人,他們之間沒有穩定的愛戀。本傑明很清楚這一點,他們要過的生活不同,所以他拒絕了她的求愛。
1962年春天,黛西37歲,本傑明43歲 。 他們在人生的中點再次相遇。這次他們毫無保留的相愛了,一起出海,裝修新房,搬進新居,養育女兒……
之後為了避免自己的逆生長給家庭和愛人帶來負擔,本傑明選擇出走。
再見是在,黛西54歲,本傑明60歲(或者說24歲)。她已嫁做商人婦,而他依然少年模樣。 即使她已經人老珠黃,他並沒有把她的那句「我太老了」放在心裡;即使分別成了必然,他們依然可以默契地互道晚安。
本傑明和黛西是幸運的,命運給他們的生活安排了一次暫停,他們在人生旅途中終究沒有錯過成熟的彼此,錯過愛情。
我相信每個人一生中都將經歷一段無比渴望愛情的階段,可以因愛而生,也可以為愛而死。
契機可能是因為,在錯誤的時間點遇上了對的人,最終因為種種原因有緣無分,以至於以後再遇到感情的事情總是畏手畏腳。
如果現在有一個機會重開,你會選擇何時與她相遇呢?功成名就日,還是懵懂少年時?
想要回答這個問題,你首先得問自己,喜歡對方什麼?
美麗動人的容顏,天真爛漫的笑容,始終如一的真誠,腰纏萬貫的財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貴氣,還是恰似一江流水的溫柔?
如果你已經有了一個肯定的答案,等候一個生命軌道交匯的機遇,然後在情投意合的時候,「珍惜和她在一起的每分每秒」,不要等到失去了再來懊悔,「好好去愛吧」。
本傑明的人生,其實和大多數人的一生並沒有什麼差別,只不過感受時間流動的方式與一般人完全相反,最終都要面臨生死離別。
你如何看待生命的流逝,決定了你將走上一條什麼樣的路。
和他的父親一樣,本傑明也沒有親眼見證女兒的成長,不管是「領著你上一天學」,「在你身邊教你鋼琴」,還是「在傷心的時候給予安慰」……
他希望能做到一個平平無奇的父親關愛孩子的一切。可是他不能。
於是他選擇另一種方式度過自己的餘生,通過身體力行的方式,激勵女兒活出精彩的人生。
從這個意義上講,本傑明也是一個偉大的父親,和《美麗人生》里的圭多一樣偉大,通過講故事或者寫明信片的方式,濃縮自己所有的人生經驗,守護女兒心靈的一片凈土,教導他們做值得的事情。
上帝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給你時間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即使每個人的天賦不同,即使每個人的遭遇不同,他們都有機會擁有一段有價值的人生。
時間不能夠倒退,我們都要選擇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才不至於辜負了這一生。
如果要挑選一個畫面給這部電影作結,我相信老年的黛西牽著「5歲」的本傑明緩步離開的情景肯定是最令人動容的。
返老還童的本傑明回到了從小長大的養老院里,漸漸記不起過去的生活,不知道自己是誰,不知道自己在哪,不再會走路,記不起「黛西」的名字……
當他坐在屋頂遠望的時候,他親愛的媽媽奎尼在天堂守護著他,而他一生的摯愛 黛西就守 護在他的身邊,此時的他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
知乎上對於「最美的愛情觀」有這樣的一個回答,我覺得很應景,故摘錄於此:
以前我的想法很簡單,也和多數人一樣,遇到一個看對眼的人,兩個人在一起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扶持。此時此刻,我會希望眼光更長遠一些,
七老八十的時候還能陪在身邊,碎碎念著整理他的穿戴,看著她露出寵愛的笑容,彼此喚著對方的昵稱,一起看兩個人最愛的舊電影,相濡以沫,相守相望。
即使兒孫經常不在身邊,即使身體機能日漸衰退,也能感受到生活中每一天日出日落的溫暖。
美好的念想會像蓋茨比遠望的那道綠光,引導著我們找到真正對的那個人,攜手走過漫長歲月。
一個人歷經滄桑,如果還有什麼值得期待,我想只有最愛的人陪在身旁,才不枉這一趟人間之行吧。
你在期待什麼樣的生活?你在守候什麼樣的愛人?
希望你們都能找到自己的答案,成為一個積極向上的人!
—END—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對你有所啟發,記得順手點個「贊」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