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電影放映一段時間票價是不是會降價
這個說法不絕對。
有時候影片會分「輪」上映,第一輪票價就比第二輪票價高,比如現在的功夫之王,通常一輪為兩個星期的時間。
影院的票價政策是相當靈活的,說變就變,想特價就特價,想打折就打折,一天中同一放映廳的同一影片也會有兩三種票價,所以說,成不成正比的說法不絕對。
B. 微觀經濟學為什麼電影院空場也放
微觀經濟學里,只有「市場」的概念,沒有「政府」的概念,它研究的僅僅是大量消費者與商家的供求問題。
在完全競爭市場中,每一個商家和每一個消費者都沒有能力去影響市場價格,他們都僅僅是市場上的「價格接受者」。當大量消費者湧入市場,導致市場總需求增加的時候,在供給曲線不變的情況下,需求曲線會向右上方移動,這才導致了價格的上升,達到了新的均衡。
C. 1, 電影院缺少觀眾而導致虧損,那麼電影院票應漲價還是降價為什麼
想你這樣的問題很多影院遇到過,這個也要從你這邊的地理位置來說
如果你是在繁華區且附近沒有影院競爭的話那問題肯能出現在:
運營管理者經驗不足
服務不夠完善,
價格沒有在當地人能夠接受的區間
如果是在不繁華的地區或者在繁華區有影院競爭的話問題可能在:
1.運營管理者經驗不足
2.活動策劃,過於平凡,
3.沒有特點過於平凡,不足以吸引觀眾。
解決方案
1,聘請有長期管理經驗的運營管理者。
2,多多研究,如何策劃活動才能吸引觀眾。
3,適當的降低價格,或者提高價格,增加附屬贈品。
手打忘採納
D. 影院賣品既然除了爆米花都賣不動,為什麼不降價
每當萬達公布財報的時候,我們總喜歡說「萬達靠賣爆米花又賺了XX億」,而不會說「萬達靠票房賺了多少億」。因為賣品經營是整個行業都非常關注的話題。據我們了解,全國絕大部分影城的賣品收入只能佔到票房的百分之十幾。
記者經常在電影票背面看到這樣的提示:本店謝絕外帶食品。但在詢問工作人員時,都表示實際影院都是睜隻眼閉隻眼,其中某工作人員表示:想實行拒絕外帶食品,但帶食品進影城的人太多了,管不過來。對於觀眾為何熱衷於外帶食品,很多影院人士心知肚明。「一瓶礦泉水而已,12塊錢的會有更多的功效嗎?觀眾不是傻子,差不多食品,自然哪裡便宜哪裡買。」某影城經理對記者說。
賣品為什麼不能降價?每一家影城都有自己的理由。其中有一位在某二線城市CBD影城的經理這樣明確告訴記者,我們的食品都是走高端化路線的,我們店裡沒有低於12元的款泉水,最高的一瓶水35元。我們也從來不賣幾塊錢的碳酸飲料。
E. 為什麼電影票那麼貴
電影票是便宜了還是貴了?根據5月底出爐的《2011中國電影產業報告》(以下簡稱《電影報告》)顯示,2010年平均票價比2009年增長了18%,價格高昂的3D影片和Imax影片成為「罪魁禍首」之一。在前日第14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題為《數字時代的影院角色》的第三場電影論壇上,業內人士對此作出分析,銀幕太少、規模上不去,好影片少、人氣不足,被認為是電影票價一時還降不下來的新解釋。會後,中影南方電影新干線總經理趙軍等業內人士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人氣才是影院的生命線,如果每個月有20部以上的好電影,影院為了拉回頭客,自然會降低票價。
高票價由來
A 人氣不足 去年平均每場7個觀眾
小趙在廣州鬧市區天河城附近的寫字樓工作,下班以後到影城想挑一部影片的他禁不住抱怨,相對數千元的工資來說,一場電影60、80元的票價偏高。盡管影院上午屬於半價時段,他卻抽不出時間。接受記者采訪時他說,如果票價沒那麼高的話,他也許會多些來看電影。
遺憾的是,電影票價一時還降不下來。盡管小趙說的60元、80元只是影城裡的掛牌價,而不是全行業的平均價,但據《電影報告》顯示,2009年中國電影平均票價為36.38元,2010年平均票價比2009年增長了18%,超過了40元。
在前日的上海電影節論壇上,有業內人士提出了票價居高不下的新解釋:北京新影聯負責人高軍認為,目前中國銀幕數量不足,電影票沒有降價理由;另外,好電影太少也成為原因之一,中影南方電影新干線總經理趙軍表示:「好不容易有一部賣座的電影,作為影院經理自然不會降價。」
趙軍在論壇之後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具體闡釋了他「好影片少導致票價貴」的觀點,他認為,雖然3月上映的《觀音山》票房很高,但「一部《觀音山》是不夠的」:「如果每個月有20部以上的好電影,影院為了拉回頭客,自然會降低票價。」趙軍認為,好影片太少,後果是人氣不足。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人氣不足依舊是困擾中國電影業的一大難題,2010年中國電影票房達到101.72億元,同比增長63.9%,而2010年觀影人次約為2.84億,相比2009年增幅為33.3%。有業內人算過賬,全國平均下來,一場電影才7個觀眾左右。
B 3D和Imax拉高價 影響觀眾消費慾望
在廣州一間中學當老師的胡先生帶著妻子和兒子一家三口來看《功夫熊貓2》,對於他們這樣的家庭觀眾來說,在全價時段看3D影片要花費300元。去年暑假他們就花了這個價格看了《冰川時代3》。胡先生還對記者回憶起去年初上映《阿凡達》的情形,巨幕(Imax)版的票價不僅一度上調至160元,聽說上海還被炒到600元。
3D和Imax影片對平均票價的拉動不言而喻。業內人士指出,近年來中國電影平均票價的上漲,與3D影片的熱潮不無關系。《電影報告》指出,觀影的新體驗雖然能夠刺激觀眾走進影院,但這只是短期的效果,長久來看,因此而帶來的票價問題,必將影響觀眾的消費慾望。
「如果除去3D和巨幕影片的因素,去年中國整體的電影票價其實是同比下降的,與當年全國物價上漲的總趨勢逆勢而動。」 趙軍曾如此總結。趙軍對本報表示,這也是去年總體票房增長速度超出人次增長的原因之一。
C 房租漲價 票價跟著漲
近年來,隨著商業地產升值,地租紛紛漲價,地租漲價,電影票價就得跟著漲。房地產租金的急劇上漲,被認為是影院經營承受的最大壓力,最近10年來,影院房租占票房的比例從10%已經漲到17%~20%,以至於不少影院經營者表示,影院是在為房地產商打工。
D 最低限價 票價沒得降
來自製片方的最低限價,也為電影票價的下調設置了障礙。近年來國產影片製片成本不斷提高,導致片方提出的最低限價也日益升高。2010年7月上映的《唐山大地震》,一舉將國內保持了多年的最低限價水平由一線城市30元、二線城市25元,提高到一線城市35元、二線城市30元,該片在各地的票價隨之水漲船高。
不過,也有業內意見認為,最低限價針對的是影院之間競相減價的惡性競爭,是為了防止票價雪崩,因此並不會傷害消費者利益:「把最低票價定為35元起,我覺得觀眾承受得起。」
F. 影視城缺少觀眾而導致虧損,那麼電影票應漲價還是降價為什麼
影視城缺少觀眾導致虧損,你知道是什麼造成了影視城缺少觀眾嗎?記得我們小時候,每次看電影的時候都是很多的人,學校還要放放電影給我們看
現在的電影票那麼貴,確實有一部分人不願意到電影院去看,因為隔一段時間就能在網上能夠找,所以說有些人就為了節約不去看了,這才是造成去電影院的人少的關鍵,但是如果我覺得看電影的成本下降一點,應該就會有更多的人去看吧
G. 為什麼一張電影票9.9可以買到 而電影院的飲料和爆米花從不打折
從影院經營方式來看,影院的利潤主要來源於兩大塊,電影票房分成和賣品收入。電影行業,製片方、發行方以及影院都要參與分成,影院每天排片都差不多,只是在座位數和上座率上有差別,競爭差異就在於賣品收入狀況。
從經濟學角度分析,
電影屬於需求彈性比較高的產品(畢竟國內盜版資源泛濫),觀眾對票價的變化很快會做出反應,價格降低可以帶來更多觀影顧客。還有邊際成本,打折票針對的觀眾看電影的機會成本低,而電影院打折票多為空座位,邊際成本大大減少。
爆米花的需求彈性相對較小,降價還會增加機會主義的風險,不如統一定價,絕不打折。從機會成本角度說,自製爆米花的成本大於直接在電影院購買的花銷,換而言之,在影院購買爆米花機會成本相對比較小。還有一種解釋,就是電影+爆米花的捆綁營銷文化,這樣搭配深入人心,影院設下這樣的「陷阱」,它作為壟斷者就可以根據利益最大化確定價格了。
電影院不只是出售座位,而是在出售兩個小的「娛樂」。當其決定降低電影價格保有市場佔有率,則必須提高爆米花價格來彌補票價。
H. 為什麼現在電影院消費那麼貴
場地成本上漲,人力成本上升,設備維修和置舊費用,物價上漲,加上平時的觀影淡季影院入不敷出,旺季的時候就會隨著電影的市場需求成倍上漲票價
打開購票APP,你或許會發現,一部電影的票價已經最低30元起步,而繁華地段影院的票價則一般高達60、70元,甚至百元以上。對於不少年輕人來說,約朋友看一次電影可能比聚一次餐還貴了。
而與我們相鄰的印度,電影票價格普遍約合人民幣5、6元。首都新德里最豪華的電影院看一次電影大概16元人民幣,加上印度高分電影頻出,難怪有網友驚呼:「印度是影迷的天堂」。
可能很多年輕人並不知道,我國在改革開放初期,電影票價才2角左右,如此低廉的票價也曾經令外國影迷羨慕不已。而如今,四十年過去了,票價翻了不止百倍,占人們收入比重也越來越大(據統計,過去一張電影票價占人均收入0.67%,如今已經上升到2%)。
那麼電影票為什麼越來越貴?我們梳理了中國電影票價變化的歷史,期望能找出票價變貴的原因。
二十世紀50年代~80年代:低票價政策
在民國時期,電影並不是一個親民的娛樂活動。當時一流影院的票價大概分為4角、6角、1元等三個級別,普通影院的票價一般在2角左右。要知道,那時候一元錢就能買20斤麵粉,所以普通人一般看不起電影。在這個時期,電影票還是相對昂貴的。
新中國建立之後,我們各項管理政策都向隔壁蘇聯大哥學習,電影票價的制定機制當然也不例外。當時蘇聯為讓盡可能多的群眾走進影院,接受國家意識形態宣傳,採用低票價政策。所以,當時中國電影也是由政府統一定價,票價甚至低至幾分錢。在這個時期,電影迅速成為真正大眾的娛樂藝術品。
所以,想不降價又能吸引更多觀眾走進影院,電影本身的質量是首當其沖的要素。在此基礎上,採取更加靈活的定價機制,制定多層次的票價體系,才能讓每個觀眾都能買得起電影票,才能讓電影真正成為他/她娛樂生活中的一項重要選擇。
公眾號:狸貓電影惠,一隻貓為你推薦最新電影資訊解讀和電影票優惠資訊
I. 為什麼電影票的價格一直在變
其實這是根據市場供需關系應有的價格波動。
我們經常發現不同時段的電影票價格會有波動,白天可能會便宜點,晚上六七點左右高峰期,價格會高點,到凌晨就會更便宜。
其實這是根據市場供需關系應有的價格波動。價格波動是影院或者平台做的營銷活動,電影票也是商品,符合市場經濟規律。
J. 為什麼網上購票都很便宜了,而電影院前台還是賣那麼貴
網上購票基本使用購票平台、app及關注影城公眾號等多種方式。如支付寶上的淘票票,方便購買,取票快捷。而下載影院指定的app及關注相應公號,則具有更多的優惠與資訊。最吸引人的就是它的價格。確實比到現場購買要優惠很多。
第三:影城運營都有維護費用。如放映機器的損耗、訂座軟體維護,線路搭建與檢測運行等因素。
以上這些因素,影城都會綜合考慮。在給用戶提供良好體驗的同時,也要保持一定比例的盈利,所以在價格制定方面就會根據是否節假日、黃金時間、包間等調整為不同的價格。所以整體來說前台賣的票一定會比網上訂購的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