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星塵》電影里 莎士比亞船長跳舞 和電影結束的那段音樂叫什麼
奧芬山虛巴赫,天唯穗堂與地逗山燃獄序曲
http://v.ku6.com/show/DgKgone71peYIdXn.html
❷ 星塵電影扮演船長的是誰
莎士比亞船長 —— 羅伯特·德尼羅 Robert De Niro
❸ 船長,啊!我的船長!是哪部電影的台詞
賞析<一>
惠特曼(1819—1892)美國詩人。生於長島。他曾在公立學校求學,任過鄉村教師,干過送信、排字等雜務,後在報館工作,成為編輯。他喜歡大自然的美景和城市的大街小巷,喜歡歌劇、舞蹈、講演術,喜歡閱讀荷馬史詩、希臘悲劇以及但丁、莎士比亞的作品。青年時期,他幫助父親承建房屋,經營小書店、小印刷廠等,他性格自由散漫,喜歡游盪並和船夫、舵手、漁民、雜役、馬車夫、機械工等結交朋友,自稱是美國的「吟遊詩人」。1855年出版《草葉集》第一版,收詩12首。南北戰爭期間,他自願到華盛頓看護傷員,戰後曾先後在政府部門供職多年。1873年身患癱瘓症,以後始終沒有恢復健康,直到逝世,卧床達20年之久。但他的樂觀主義,他對生活的熱愛,他的民主理想至死不渝。
啊,船長,我的船長喲!這是詩人惠特曼為悼念林肯而寫下的著名詩篇。林肯是美國第16任總統,在任期內,他為維護國家統一、摧毀蓄奴制而領導了南北戰爭,解放了黑人奴隸。就在美國人民歡慶勝利的時刻,反動勢力僱傭的刺客殺害了他。惠特曼為此極度悲痛,寫下了很多詩紀念這位偉大的英雄,這首詩是最著名的一首。在歡慶勝利之時悼念自己的領袖,這首詩的基調是悲壯的。詩人運用了比喻和象徵的手法,把美國比作一艘航船,把林肯總統比作船長,把維護國家的統一和廢奴斗爭比作一段艱險的航程。
賞析<二>
1.作者簡介
惠特曼(1819~1892),19世紀美國傑出的民主主義詩人、出生在紐約附近長島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迫於生活很早就出外謀生,當過雜役、木匠、排字工人、新聞工作者和編輯等,他只受過幾年初等教育,後來靠自學閱讀了大量世界文學名著,但哺育他成長為時代歌手的,主要還是美國沸騰的社會生活。他的主要作品有《為了你,民主》、《大路之歌》、《今天的軍營靜悄悄》、《起義之歌》、《啊,法國之星》和散文《民主展望》等。這些詩歌都編在《草葉集》中,這部優秀詩集成為美國近代文學史上一座光輝的里程碑,是美國民族文學的典範。
作者在創作過程中,在藝術上進行大膽革新;打破長期以來詩歌因襲的格律,首創後來稱為「自由體」的新詩形式,即以短句作為韻律的基礎,大量採用重疊句、平行句和誇張的形象語言,並吸收了一部分勞動人民的語匯和少量外來語,大大提高了詩歌的表現力
2. 寫作背景
1783年,美國脫離英國的統治獨立後,國內存在著雇擁勞動制和黑人奴隸制。
1860年11月,以反對奴隸制而著名的林肯當選為美國總統。南方幾個州宣布脫離聯邦政府而獨立,1861年4月,又首先出兵叛亂,引發了內戰。林肯總統上任不到半年,就領導聯邦政府軍,在廣大人民的支持下,經過了四年的奮戰,擊敗了南方叛軍,維護了美國的統一,廢除了黑人奴隸制。南北戰爭是美國歷史上第二次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這次革命的成功促進了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林肯總統為美國歷史寫下了光輝的一頁,功勛卓著。在全國歡慶大勝利的時刻,對民主懷有刻骨仇恨的南方奴隸主派間諜暗殺了林肯總統。在林肯總統死後,惠特曼寫下了《啊,船長,我的船長》這首詩,以表達對林肯的痛悼與懷念之情。
(二).文本分析
1.思想內容
全詩三節,逐層深入地表達了詩人對林肯總統的熱愛和深切的悼念之情。
(1)航程結束,大船凱旋,船長卻倒下了。噩耗伴隨著勝利的巨大歡樂而來,人們為船長的死而悲慟、痛惜。
詩人把美國比作「大船」,林肯比作「船長」,把林肯率領聯邦政府軍戰敗南方叛軍的過程比作是「度過了一切風險」的「艱苦航程」。這里詩人用象徵的手法把美國比做大船,把林肯比做駕駛美國這個大船的船長,把南北戰爭比做艱苦的航程,通過大船的勝利返航表現林肯的功績,形象地贊頌林肯,表達對他的愛。
這一節描繪了大船的形象:穩定、威嚴而英武;突出了航程之艱苦,勝利的來之不易。藉此來肯定船長林肯的偉大功績。
在這一節里,在抒情方式上,詩人直稱林肯為「我的船長」「我們的船長」,表達了一個士兵,一個水手,抒發對自己的統帥親切愛戴之情。
(2).人民群眾為大船凱旋而熱情歡呼,鍾聲軍號齊鳴,旗幟飄揚,鮮花飛舞,但船長倒下了,人們是多麼悲痛!
這一節描寫的歡慶勝利的場面極為壯觀,通過側面描述人民群眾對林肯的愛戴、敬仰之情,來贊頌林肯。
在抒情方式上,這一節里,詩人稱林肯為「親愛的父親」,把他當作最親近的人,這比上節只稱林肯為船長感情更近一層。對林肯直接稱為「你」,這第二人稱與「父親」的稱呼相配合,直接與林肯對話,感情熱切而真摯。
(3).航船下錨,大功告成,而船長永遠倒下了。
這一節詩人從歷史的角度肯定了林肯的成績,並表達了自己萬分悲痛之情。詩人終於從想像(夢境)中回到現實中來,明確地知道「船長」真的是死了。在這一節里,詩人把林肯改稱為「他」,表明詩人清醒的絕望、極度的悲痛。
這首詩作者主要運用象徵的手法來描述林肯這個人物的形象,贊美林肯的業績,表達對林肯的敬仰與愛慕之情。
2.《啊,船長,我的船長》的寫作特點是什麼?
分析:1.反復詠嘆。詩中以「他已渾身冰涼,停止了呼吸」為主句反復詠嘆,其中又有人稱上的差別,這樣的手法使本詩在表現上既保持悲愴感情抒發的一致性和沉重性,又體現了這種情感的發展過程。
2.象徵。詩人在這首詩中採用整體象徵手法,把美國比作一隻大船,把林肯總統比作這只船上的船長,當這只大船凱旋時,船長卻犧牲了。詩人形象而又鮮明地表現了對林肯的敬仰愛戴和對林肯之死的無限悲痛。
3.《啊,船長,我的船長》的思路與結構是怎樣的?
分析:本詩中,詩人抒發的感情是由淺入深、層層漸進的,表現在以下幾點:
(1).對林肯卓越的功勛的贊頌。
詩人把林肯比喻成船長,把美國比喻成一隻大船。在第1段中,這只大船在船長的指引下,「艱苦航程已經終結」,「渡過了一切風險」,「顯得威嚴而英武」,突出大船的凱旋,藉以表現林肯的功業;在第2段中,「旗幟正為你飄揚,軍號正為你發出顫音」,「為你,送來了這些花束和花環」,「他們為你歡呼,他們的熱情的臉轉朝著你」,表現了廣大人民對林肯的愛戴、擁護和敬仰;在第3段中,「這只船安安穩穩下了錨」,「大功已經告成」,從歷史意義的角度,對林肯的功勛作出極高的評價。詩人在詩中一步步地深入表現林肯的功勛,使人倍感詩人對林肯的推崇之情。
(2).詩人對林肯的個人感情。
在第1段中,詩人將林肯稱為「我的船長」、「我們的船長」,這時他流露的是戰士對統帥、水手對船長的敬仰之情。在第2、3段中,詩人的感情進一步深入,他深情真摯地稱林肯為「親愛的父親」、「我的父親」,表現詩人深厚的父子般的感情。這樣的深入變化使詩人的感情更加濃郁深重,在第1段中只是為失去領航人而悲傷,在第2、3段中則是為失去慈父般的親人而慘痛,稱謂的變化體現了詩人感情上的深入。
(3).詩人對林肯的悼念之情。
在第1段中,詩人對於林肯之死,只是客觀地敘述道:「甲板上躺著我們的船長,倒下來了,冷了,死了」,林肯之死的突然,使詩人在震驚中感情麻木而沒有感到過度的悲傷,只是當作一件客觀事件來接受,來陳述;在第2段中詩人從震驚中驚醒,悲傷湧上他的心頭,但是他在感情上不能接受這樣的現實,他不肯相信船長已經死去,他呼喚「親愛的父親」,他用「手臂把」船長的「頭支起」,他寧肯相信這是「在一場夢里」,他對船長仍用「你」來稱謂,表示船長和他一樣,仍是在人世間活生生的人,只是暫時「倒下來」而已;在第3段中,詩人不得不接受這慘痛的現實,他不得不承認船長已經感覺不到自己的手臂,船長「他已經沒有知覺,也沒有脈息」,自己支起船長的頭呼喚也無濟於事,於是他只好放下船長,「踏著悲哀的步子」在「甲板上走來走去」,詩人忍受「他倒下了,冷了,死了」給自己帶來的悲痛。詩人用第三人稱「他」稱謂船長,表示詩人已經承認船長和自己已是冥世人間永隔了。
在第2段中詩人還覺得像「夢」,還有一絲希冀,而現在卻只有絕望了。整首詩詩人對船長由無人稱到第二人稱再到第三人稱稱謂的變化,呈現了詩人悲痛心情的發展過程。
(4)總結:本詩中,詩人的感情抒發旋律是起伏波動的,每一段的感情主旋律都是由歡樂的激昂轉到悼念的悲痛。第1、2段的前部分都是歡快的語調,船已經回來了,「爭取的勝利已經獲得」,港口裡「熙熙攘攘的人群」在「歡呼」,但是在這兩段的下半部,卻都一下子跌入沉痛悲傷的氣氛之中;第3段除去前幾行敘述船長的語句,也基本上和第1、2段一樣,從「大功已經告成」的歡樂中又跌入到「悲哀」之中。整首詩這種情感上的強烈反差,更使人體會到詩人心中那種悲愴欲絕的感受。
4.《啊,船長,我的船長!》表現了對林肯總統的崇敬和哀悼。歌頌林肯的功績,實質是贊美、肯定什麼精神?
這首詩表達了對建立自由美國而獻出生命的領袖林肯的無比崇敬和悲悼之情,詩中的林肯是自由、平等、民主的象徵,實際上就是贊美了為追求人民的自由平等而不惜一切的奉獻精神。
5.《啊,船長,我的船長!》共三節,在思想感情方面不斷上升、加深,請留意體會。「倒下來了,冷了、死了」這句詩多次間隔反復,起了什麼作用?
反復詠嘆,詩人抒發的感情是由淺入深、層層漸進。詩中以「倒下了,冷了,死了」為主句反復詠嘆,其中又有人稱上的差別,這樣的手法使本詩在表現上既保持悲愴感情抒發的一致性和沉重性,又體現了這種情感的發展過程。
6.為什麼說《啊,船長,我的船長!》這首詩的象徵手法用得很巧妙?
詩人用航船戰勝驚濤駭浪到達港口庇佑林肯領導的南北戰爭的勝利結束,一領航的船長象徵林肯總統的偉大作用,這樣構思有利於形象地表現任務的偉大崇高,在「航船」到達「港口」,船長卻倒下了,具體可感地增添並表現了詩的悲壯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