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推薦 > 文化部門檢查電影院都檢查什麼

文化部門檢查電影院都檢查什麼

發布時間:2023-03-22 23:39:42

① 文化局稽查部門管理條例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文化市場管理,維護文化市場的正常秩序,根據國務院關於文化部歸口管理全國文化市場的有關規定,特製定本暫行辦法。

第二條 文化市場稽查是政府文化行政管理部門依照文化商場管理法律、法規和規章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社會組織的文化經營活動進行監督、檢查的具體行政行為。

第三條 文化市場稽查的范圍是:

(一)營業性文藝演出(含時裝、健美、氣功表演和民間藝人的演出活動);

(二)營業性歌舞娛樂場所,檯球、電子游戲及其他各類游樂場所的經營活動;

(三)美術品收售、展銷、招賣等經營活動,有贊助的美術品比賽;

(四)音像製品的批發、零售、出租和放映;

(五)文物經營活動;

(六)電影發行、放映;

(七)書刊經營活動;

(八)經營性文化藝術培訓;

(九)其他文化經營活動。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在前款第(四)、(六)、(七)項規定范圍內的稽查職責分工,按省級國家權力機關或人民政府的規定執行。

第四條 文化市場稽查的依據是:

(一)法律;

(二)行法政規;

(三)行政規章;

(四)地方性法規;

(五)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

(六)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人民政府的有關部門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第五條 文化部歸口管理全國文化市場稽查工作;地方各級文化行政管理部門根據省級國家權力機關或人民政府確定的職責分工管理本轄區的文化市場稽查工作。

第二章 稽查機構和稽查人員

第六條 文化市場稽查機構是在政府文化行政管理部門領導下的監督檢查文化經營活動的組織。

各級文化行政管理部門根據本地區文化市場的發展實際組建文化市場稽查機構。

第七條 文化市場稽查機構的主要職責是:

(一)宣傳、貫徹文化市場管理的法律、法規和規章;

(二)依法對文信敏告化經營單位和文化經營活動進行監督和檢查;

(三)保護合法經營,制止和查處文化經營中的違法行為;

(四)總結、交流文化市場稽查工作的經驗,井向有關立法機關和政府有關部門反映完善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的建議。

第八條 文化拿顫市場稽查人員須掌握國家有關法律和文化市場管理的法規、規章,熟悉文化市場管理的業務知識,經過崗位培訓,取得崗使資格。培訓內容和考核標准由文化部統一確定。

第九條 文比市場稽查機構和稽查人員在履行職責對的權力是:

(一)對文化經營單餃進行例行檢查;

(二)根據檢查情況和群眾的舉報與揭發對有關文化經營單位和文化經營活動進行調查;

(三)經文化行政部門負責人批准,對非法經營活動涉及的工具、物品等證據依法先行登記保存;

(四)對模範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的經營單位和個人提請有關部門予以表彰和獎勵;

第十條 文化市場稽查機構和稽查人員履行職責才應承擔的義務是:

(一)嚴格按照國家法律、法規規定購程序執行公務;

(二)為檢舉、揭發違法活動的人和被查閱復制的文件材料保密;

(三)秉公執法、廉潔奉公;

(四)對執行公務時的失職行為造成的後果承擔責任。

第十一條 文化市場稽查人員在工作中須遵守以下紀律:

(一)不得以任何形式參與文化經營活動;

(二)不得利用職權或工作之便向經營單位索取或變相索取財物;

(三)不得在工作中採取違反國家法律的手段;

(四)不得袒護、包庇被查處的經營者;

(五)不得偽造、篡改、隱匿、銷毀和擴散證據;

(六)不得泄漏案情和稽查活動安排。

第三章 工作制度

第十二條 各級文化行政管理部門所屬的文化市場稽查機構負責本部門管理的文化經營單位和文化經營活動的稽查工作。上級文化行政管理部門所屬的稽查機構有權對下級文化行政管理部門管理的文化經營單位和文化經營活動進行監督、檢查。上級文化行政管理部門可以授權下級文化行政管理部門代行稽查職責。

第十三條 文化市場稽查人員執行公務時,必須出示《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市場稽查證》。

第十四條 文化市場稽查人員在對文化經營單位和活動的現場檢查中,發現違章行為或非法活動,應填寫《文化市場稽查現場檢查記錄》。《文化市場稽查現場檢查記錄》要與事實相符,並由當事滑明人簽字,當事人拒不簽字的,由文化市場稽查人員做出必要的說明。

第十五條 由文化行政部門負責保存的證據,應當按照規定登記,由專人保管,不準私自佔有或者外傳。

第十六條 經文化行政管理部門授權,文化市場稽查人員對情節輕微的違法行為可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當場予以警告、罰款的處罰。執行當場處罰時,必須有兩名以上文化市場稽查人員在場。

第十七條 須立案調查的案件,應由文化市場稽查機構填寫《立案呈批表》,並經縣級(含)以上文化行政管理部門批准。大案要案應抄報上一級文化行政管理部門。

第十八條 案件調查中應收集的證據主要有:

(一)文化市場稽查現場檢查記錄;

(二)當事人的書面陳述材料;

(三)檢查筆錄(含證人筆錄);

(四)對扣押物品的技術鑒定結論;

(五)錄音、錄像、攝影材料;

(六)案件涉及的信件、帳目、票據及其他物品。

第十九條 案件調查結束後,文化市場稽查機構應根據事實和法律、法規及規章,提出《案件調查報告》,報所隸屬的文化行政管理部門審議。文化行政管理部門分別情況予以處理:

(一)認定舉報不實或證據不足,立案予以撤銷。重大案件的撤銷應報上一級文化行政管理部門備案;

(二)認定違法事實清楚、證據確鑿的,作出行政處罰決定;

(三)認定當事人有違反治安、工商、稅收等管理法規的,移交有關部門處理;

(四)認定當事人觸犯刑法,構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第二十條 案件處理完畢後,文化市場稽查機構應填寫《結案報告》,報文化行政管理部門批准後結案。《結案報告》連同案件文書、證據等應立卷存檔。重大案件的《結案報告》,應連同案卷副本報上一級文化市場稽查機構備案。

第二十一條 文化行政管理部門實施行政處罰,應當製作《處罰決定通知書》,送達當事人。

第二十二條 罰沒財物應同時開具財政部門統一印製的罰沒票據。

② 中國管理審查電影和游戲的部門 美國也有么 或者其他國家是個什麼情況

一,西方的電影審查制度,針對電影可能觸及的社會規范,在電影後期的放映上作出了幾個方面的限制與規定。這幾個方面集中體現在:

暴力
吸毒
非常態生活展示

二,具體的電影檢查措施也因這四個方面而展開。在美國,從20世紀二三十年代開始,直到20世紀60年代,美國電影審查制度按照海斯委員會所遵循的《海斯法典》來執行。《海斯法典》是絕對理論化的,類似清教徒教規的一種電影法典,其嚴厲程度在今天的電影導演看來,是難以拍出任何一部生動的電影的。

三,這樣一種捆縛電影創作的規定,20世紀五六十年代後被渴望享有拍攝自由的電影作者們沖破了。《誰害怕弗吉尼亞-活爾芙?》與《放大》成為1966年的違規電影,《海斯法典》在1968年以後徹底被另一種方式代替(即美國電影協會分級制度MPAA ratings)。這個系統的分級相對今天的美國電影協會(MPAA)的分級系統是比較簡單和籠統的。它分為以下四個級別:
G:General Audiences 普通級,對於年齡階層沒有限制
M:Mature Audiences 普通極,對於年齡階層沒有限制
R:Restricted Persons under 16(later 17) not premitted unless accompany by an alt 限制級,16歲以下的觀眾有家長和成人帶領才能觀看
X:Alt only. No one under 17 admitted. X這個級別後來逐漸被NC-17所代替了

四,經過20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對分級制度的逐步修改,目前美國的電影分級制度由美國電影協會(Motion Picture Association of America)分為五個級別:
G:General Audiences--All Ages Admitted
PGarental Guidance Suggested
PG-Barents Strongly Cautioned Some Material May Be Inappropriate For Children Under 13
R:Restricted,under 17 Repuires Accompanying Parent or Alt Guardian
NC-17:No one 17 under Admitted
五,美國電影的電檢制度惟一的權力是把那一類特殊的電影用限制電影院票房的經濟收入的方法納入美國電影業的商業體系,而不是用強制性的政府手段來禁止某類電影的生產和發行。在電影工業的這個環節里,沒有被禁止的,只有票房失敗的。

③ 文化市場管理執法的工作內容是什麼啊

文化市場行政執法管理辦法 文化部令2006年第36號 (2006年7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總 則
第二章 執法機構和執法人員
第三章 執法程序
第四章 執法監督和責任追究
第五章 附 則
文化市場行政執法管理辦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規範文化市場行政執法行為,加強文化市場管理,維護文化市場管理秩序,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促進文化市場健康發展,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文化市場行政執法是指各級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門或者經法律法規授權的其他執法機構(以下簡稱執法機構),依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文化經營活動進行監督檢查,並對違法行為進行處理的具體行政行為。
第三條 本辦法所稱文化市場行政執法的范圍是:
(一)營業性演出活動;
(二)音像製品的進口、批發、零售、賣陸出租和放映;
(三)娛樂場所經營活動;
(四)藝術品經營活動;
(五)電影發行、放映經營活動;
(六)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和互聯網文化經營活動;
(七)文化行政部門管理的其他文化經營活動。
第四條 文化市場行政執法遵循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建立權責明確、行為規范、監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執法體制。
第五條 文化部依照職責分工指導全國文化市場行政執法工作,制定文化市場行政執法的規章制度和文化市場行政執法人員的培訓規劃,指中旦頃導、協調地方執法機構查處大案要案,監督地方執法機構的行政執法遲沒。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執法機構依照職責分工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文化市場行政執法工作。
第六條 執法機構及文化市場行政執法人員(以下簡稱執法人員)應當依照國家法律法規的規定和本辦法確定的程序執法,並接受有關部門的執法監督。
第七條 文化行政部門對工作成績顯著的執法機構和執法人員給予表彰、獎勵。

第二章 執法機構和執法人員

第八條 文化行政部門應當加強執法隊伍建設,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完善執法機制。
第九條 執法機構的職責:
(一)宣傳、貫徹文化市場管理的政策和法律、法規;
(二)依法對本行政區域內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文化經營活動進行監督、檢查,對其違法行為進行處罰;
(三)組織執法人員的培訓、考核;
(四)監督、指導下級執法機構的工作;
(五)向立法機關和行政機關提出有關完善文化市場管理法律、法規和規章的建議。
第十條 執法機構應當完善文化市場舉報制度,向社會公布舉報電話、電子郵箱,健全舉報網路,依法及時受理辦理舉報。
第十一條 執法機構應當建立和完善文化市場日常檢查和定期檢查制度。
第十二條 文化市場行政執法實行重大處罰決定備案制度和抄告制度。
執法機構作出責令停業整頓、吊銷許可證或者較大數額罰款等行政處罰的,應當自作出行政處罰決定之日起15日內報許可機關和上級文化行政執法機構備案。
執法機構作出責令停業整頓、吊銷許可證等行政處罰的,應當及時將處罰決定抄告公安、工商等相關部門。
第十三條 文化市場行政執法實行重大案件報告制度。
重大案件發生後24小時內,當地執法機構應當將案件情況向上級執法機構報告。
第十四條 文化市場行政執法實行執法數據定期報告制度。
第十五條 執法機構應當配備交通、通訊、檢測、取證等行政執法所必需的設施設備。
第十六條 執法機構錄用執法人員,應當按照國家規定公開招考,擇優錄取。
第十七條 執法人員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一)政治堅定、作風優良、遵守紀律、身體健康;
(二)從事文化市場行政執法工作前無犯罪記錄;
(三)熟悉文化市場管理法律、法規和規章,掌握文化市場管理所需的業務知識和技能。
第十八條 執法人員經崗位培訓和考試合格後,取得文化市場行政執法證件。執法人員的培訓內容和考核標准由文化部統一確定,由省級文化行政部門組織實施。
第十九條 執法機構應當每年對執法人員進行業務考核,考核不合格的執法人員不得繼續從事行政執法工作。
第二十條 執法人員每年參加文化市場的業務知識和技能培訓不得少於40小時。執法機構應當鼓勵和支持執法人員參加各種在職繼續教育活動。
第二十一條 執法機構實行執法人員定期崗位輪換制度,同一崗位原則上不超過5年。

第三章 執法程序

第二十二條 文化市場行政違法案件由違法行為發生地的縣級以上執法機構管轄。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執法機構發現查處的案件不屬於自己管轄的,應當及時將案件移交有管轄權的文化行政部門或者其它行政機關;違法行為構成犯罪的,應當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三條 執法機構開展行政執法活動,應當嚴格按照法律、法規和本辦法規定的程序進行,並依法製作執法文書。
第二十四條 執法人員依法執行公務,應當向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出示執法證件。
第二十五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違反文化市場管理法規的行為,依法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執法機構必須查明事實;違法事實不清的,不得給予行政處罰。
第二十六條 執法機構在作出行政處罰之前,應當告知當事人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事實、理由和依據,並告知當事人依法享有的權利。
第二十七條 當事人有權進行陳述和申辯。執法人員必須充分聽取當事人的意見並製作筆錄,對當事人提出的事實、理由和證據,應當進行復核,經復核成立的,應當採納。
第二十八條 違法事實確鑿並有法定依據,對公民處以50元以下、對法人或其他組織處以1000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的行政處罰的,可以當場作出決定,執法人員應填寫預定格式,編有號碼的《文化行政(當場)處罰決定書》,當場交付當事人。
執法人員自作出當場處罰決定之日起3日內向所屬執法機構報告並備案。
第二十九條 除依法可以當場作出的行政處罰外,執法機構發現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有依法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行為的,應當登記立案,及時、全面、客觀、公正地進行調查,收集有關證據,必要時可以依照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進行檢查。
證據包括書證、物證、證人證言、視聽資料、當事人陳述、鑒定結論、勘驗筆錄和現場筆錄或者其他有關證據。證據必須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第三十條 執法機構在調查或者檢查時,不得少於兩人,當事人及有關人員應當如實回答詢問,並協助調查或者檢查,不得阻撓。執法人員應當製作詢問或者檢查筆錄,並交當事人或有關人員核閱,經核對無誤後,由當事人或有關人員簽名或蓋章。當事人或有關人員拒絕的,由兩名以上執法人員在筆錄上註明情況並簽名。
第三十一條 執法人員在收集證據時,可以採取抽樣取證的方法;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情況下,經執法機構負責人批准,可以採取先行登記保存等措施。
對證據進行抽樣取證或者登記保存,應當有當事人在場;當事人不在場或者拒絕到場的,可以請在場的其他人員見證並註明。對抽樣取證或者登記保存的物品應當開列清單,並依據情況分別製作《抽樣取證憑證》或《證據登記保存清單》,標明物品名稱、數量、單價等事項,由執法人員、當事人簽名或者蓋章,交付當事人。當事人拒絕簽名、蓋章或者接收的,由兩名以上執法人員在憑證或者清單上註明情況並簽名。
登記保存物品時,在原地保存可能妨害公共秩序或者公共安全的,可以異地保存。
第三十二條 對先行登記保存的證據,應當在7日內依法作出下列處理決定:
(一)需要進行技術檢驗或者鑒定的,送交檢驗或者鑒定;
(二)依法不需要沒收的物品,退還當事人;
(三)依法應當移交有關部門處理的,移交有關部門;
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三十三條 調查終結,執法機構負責人應當對調查結果進行審查,並根據情況分別作出予以行政處罰、不予行政處罰或者移送司法機關處理的決定。
作出行政處罰決定前,執法機構應當製作《文化市場行政處罰告知書》送達當事人,告知其擬作出的行政處罰的內容及事實、理由和依據。執法機構擬作出責令停業整頓、吊銷許可證、較大數額罰款等行政處罰決定的,《文化市場行政處罰告知書》應當載明當事人有在收到告知書後三日內要求舉行聽證的權利;當事人要求聽證的,擬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執法機構應當組織聽證。
第三十四條 聽證會應當按照以下程序進行:
(一)聽證主持人宣布聽證開始,宣布案由和聽證紀律、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宣布和核對聽證參加人員名單;
(二)調查人員提出當事人違法的事實、證據、處罰依據和行政處罰的理由;
(三)當事人可以提出證據,進行陳述和申辯,對調查人員提出的證據進行質證;
(四)聽證主持人向當事人、調查人員、證人等有關人員詢問;
(五)當事人最後陳述;
(六)聽證主持人宣布聽證結束。
第三十五條 聽證會應當製作筆錄,交當事人核閱無誤後簽字或者蓋章。
聽證主持人應當依據聽證情況作出書面報告,連同筆錄一並報執法機構。
報告的主要內容為:案由,聽證時間、地點,聽證參加人姓名或名稱,申辯和質證的事項,證據鑒別和事實認定情況。
第三十六條 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在宣告後當場交付當事人,由當事人在送達回證上記明收到日期,簽名或者蓋章。
當事人不在場的,執法機構應當在7日內依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將行政處罰決定書送達當事人。
第三十七條 依法沒收的財物,必須按照國家規定公開拍賣或者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處理。
依法應當予以銷毀的物品,經執法機構負責人批准,由2名以上執法人員監督銷毀,並製作銷毀記錄。
第三十八條 執法文書及有關材料,應當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編目裝訂,立卷歸檔。

第四章 執法監督和責任追究

第三十九條 上級執法機構對下級執法機構及執法人員的執法行為實行執法監督。
第四十條 執法監督的內容包括:
(一)執法主體;
(二)執法程序;
(三)法律、法規、規章的適用;
(四)履行法定職責的情況;
(五)執法機構內部管理制度;
(六)罰沒財物的處理;
(七)其他需要監督的內容。
第四十一條 執法監督的方式:
(一)受理對違法行政行為的申訴、控告和檢舉,並直接或責成有關部門處理;
(二)對執法工作進行檢查;
(三)調閱行政執法案卷和其他資料;
(四)在職權范圍內採取的其他方式。
第四十二條 上級執法機構發現下級執法機構及執法人員在執法過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予以糾正或者撤銷行政處罰,損害當事人合法權益的,應當依法給予賠償:
(一)執法主體不合法的;
(二)執法程序違法的;
(三)具體行政行為適用法律、法規、規章錯誤的;
(四)違法處置罰沒財物的。
第四十三條 行政處罰因第四十二條列舉情形造成以下後果的,應當依法追究直接負責人和主要責任人的責任,並可根據情節輕重,暫扣或者收回其行政執法證件:
(一)人民法院撤銷、變更文化行政處罰決定的;
(二)復議機關撤銷、變更文化行政處罰的決定的。
第四十四條 執法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尚不構成犯罪的,應當依法給予行政處分,並收回其行政執法證件;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濫用職權,侵犯公民、法人及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的;
(二)利用職權或工作之便索取或收受他人財物,或支持、縱容、包庇文化市場違法經營活動的;
(三)對群眾舉報不受理、辦理,拖延推諉的;
(四)泄露舉報內容和執法行動安排的;
(五)偽造、篡改、隱匿和銷毀證據的;
(六)玩忽職守釀成嚴重後果的;
(七)以任何形式參與文化經營活動的;
(八)其他嚴重違反法律、法規、規章的行為。
第四十五條 執法人員在被暫扣行政執法證件期間,不得從事行政執法活動;執法人員被收回行政執法證件的,應當調離行政執法崗位,不得再從事行政執法工作。

第五章 附 則

第四十六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市場稽查證》是執法人員履行職責時的合法證件,由文化部統一監制,省級以上文化行政部門核發。
執法文書由文化部統一格式,省級文化行政部門監制。
第四十七條 本辦法由文化部負責解釋。
第四十八條 本辦法自2006年7月1日起施行。1994年11月14日文化部發布的《文化市場稽查暫行辦法》、1997年12月31日文化部發布的《文化部文化行政處罰程序規定》、2000年5月15日文化部發布的《文化市場行政執法錯案責任追究暫行辦法》同時廢止。

滿意請採納!

④ 現在文化稽大隊可以查電影放映的事嗎

可以。文化稽查大隊是文化市場監管部門的一種山晌陪形式,主要負責對文化市場進行監管和執法。電影放映是文化市場的一部分,因此文化稽查大隊有權對電影放映進行監管和執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產業促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管理條例》,電影放映需要取得相關的許可證和審批手逗蠢續,否則將被視謹手為違法行為。

⑤ 文化局管哪些娛樂場所

文化局主管當地文化藝術事業,其主要職責是貫徹執行國家關於藝術工作的方針研究制訂當地文化事業發展規劃和管理辦法,綜合管理當地社會文化事業,圖書館事業,歸口管理當地文化市場、文物事業、電影發行和放映、對外文化藝術交流。
文化事業是中國特有術語,指我國政治經濟體制當中存在的文化事業單位的集合名詞,文化事業單位是在文化領域從事研究創作、精神產品生產和文化公共服務的組織機構。
貫徹執行國家新聞出版著作權以及地方性新聞出版、著作權的管理規章和管理措施,並組織實施和監督檢查。承辦當地交辦的其他事項。
文化事業包括:
1、主要任務是為社會提供精神產品,滿足人民對文化生活的多種需求,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權益;
2、由政府主管部門審定資格,管理形式多樣化;
3、涵蓋門類多,單位分布廣。
文化事業單位具體如下:
1、演出事業單位,包括各類藝術表演團體等;
2、藝術創作事業單位,包括藝術創作院所、藝術中心、音像影視中心等;
3、圖書文獻事業單位,包括圖書館、檔案館、文獻信息中心等;
4、文物事業單位,包括文物保護站、文物考古隊(所)、博物館、紀念館等;
5、群眾文化事業單位,包括群眾藝術館、文化館(站、宮)、青少年宮、俱樂部等;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
第九條 地方各級監察委員會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產生,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監察工作。
地方各級監察委員會由主任、副主任若幹人、委員若幹人組成,主任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副主任、委員由監察委員會主任提請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免。
地方各級監察委員會主任每屆任期同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每屆任期相同。
地方各級監察委員會對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和上一級監察委員會負責,並接受其監督。

⑥ 文化執法一般會查什麼

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局為行政支持類事業單位,財政全額撥款,正縣級規格,直屬市政府領導,市政府授權負責全市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工作。
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局的具體職責和主要任務是:查處演出和娛樂、網吧及互聯網上網服務、電子游戲、美術品銷售、文物經營等活動中的違法行為,查處圖書、報紙、期刊、音像製品、電子出版物、網路出版、計算機軟體等方面的違法違規出版活動和印刷、復制、出版物發行中的違法違規經營活動,查處違法安裝和設置衛星電視接收設施,管理違法接收、傳送和播放電影電視,監督查處廣播電視廣告經營活動違法行為,查處盜版侵權行為等。文化市場綜合執法的目的:
構建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公信力的目的在於提升文化執法氏知機關的整體效能,建立統一、規范、亮團高效的文化市場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達到「依法執法、公正執法、廉潔執法、文明執法」的法律效果和群眾滿意的社會效果。
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局主要職責介紹:
(一)貫徹執行黨和國家有關文化市場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研究擬訂全市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工作的規范性文件和總體規劃,並組織實施。
(二)依據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規定,行使文化市場管理的行政處罰權。
(三)組織協調文化市場跨縣市區的綜合執法和重大違法案件的查處,組織全市性敬核橘的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專項整治行動。
(四)負責對縣市區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機構的指導和監督;負責對全市文化市場執法人員的業務培訓。
(五)負責全市文化市場執法隊伍的日常督察工作,組織實施行政執法責任制及執法錯案追究辦法等規定;對下級處罰不當和應作為而不作為的事項進行糾正或直接處理。
(六)負責對文化市場及文化市場生產經營活動違法行為投訴、舉報的受理和查處工作;受理行政相對人對縣市區文化市場綜合執法行政行為的行政復議工作。
(七)承擔市「掃黃打非」工作領導小組的日常工作。
(八)負責本局的安全生產監管和維護穩定工作。
(九)承辦市委、市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
法律依據
《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條例》
第二十八條 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經營單位違反本條例的規定,塗改、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方式轉讓《網路文化經營許可證》,觸犯刑律的,依照刑法關於偽造、變造、買賣國家機關公文、證件、印章罪的規定,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由文化行政部門吊銷《網路文化經營許可證》,沒收違法所得;違法經營額5000元以上的,並處違法經營額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違法經營額不足5000元的,並處5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的罰款。

⑦ 文化執法一般會查什麼

文化執法一般會查:演出和娛樂、網吧及互聯網上網服務、電子游戲、美術品銷售、文物經營等活動中的違法行為,查處圖書、報紙、期刊、音像製品、電子出版物、網路出版、計算機軟體等方面的違法違規出版活動和印刷、復制、出版物發行中的違法違規經營活動,查處違法安裝和設置衛星電視接收設施,管理違法接收、傳送和播放電影電視,監督查處廣播電視廣告經營活動違法行為,查處盜版侵權行為等。
文化執法指國家文化行政管理部門依照法定職權和法定程序,行使行政管理職權,履行職責,貫徹和實施法律的活動凳歷。具體內容包括:貫徹執行國家有關文化、文物、廣播電影電視、新聞出版和版權管理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棗肆搜政策,集中行使對文化市場管理的行政處罰權、行政強制措施權和行政監督檢查權;對文化市場進行專項治理行動,「掃黃打非」及查處文化市場行政處罰案件,受理對文化市場違法行為的投訴舉報;監管並查處出版、發行、印刷、版權、網吧、娛樂、演出、美術品、文物、廣播電影電視、網站等方面的違法違規行為等。
構建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公信力的目的在於提升文化執法機關的整體效能,建立統一、規范、高效的文化市場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達到「依法執法、公正執法、廉潔執法、文明執法」的法雹宴律效果和群眾滿意的社會效果。
法律依據
《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管理辦法》第三十六條執法監督的方式:
(一)受理對違法違規執法行為的申訴、控告和檢舉,並直接處理或者責成有關部門處理;
(二)對執法工作進行檢查;
(三)調閱執法案卷和其他資料;
(四)在職權范圍內採取的其他方式。

閱讀全文

與文化部門檢查電影院都檢查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瑪麗蓮夢露電影國語版免費觀看 瀏覽:452
2029最新電影免費 瀏覽:614
電影芳華高清免費播放 瀏覽:198
關於動物管理局有哪些電影 瀏覽:73
安卓如何在電腦下載電影 瀏覽:11
最強上帝來了也跪是什麼電影 瀏覽:835
電影海報做一張多少錢 瀏覽:743
好看尺度大的國產愛情電影 瀏覽:302
岳雲鵬和葛優的電影叫什麼 瀏覽:338
蘋果如何刪除下載電影 瀏覽:666
在手機上怎麼看到最新電影 瀏覽:450
在日本下載電影會怎麼樣 瀏覽:56
小伙收留一個女乞丐什麼電影 瀏覽:437
什麼地方手機還可以看小電影 瀏覽:883
有什麼類似瘋狂動物城的電影 瀏覽:762
極米H2如何播放電腦里的電影 瀏覽:377
如何在網上找國外的電影網站 瀏覽:461
2D電影院如何選座 瀏覽:573
好看的電影遠古人類 瀏覽:999
冷門好看的災難電影推薦 瀏覽: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