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你看過那些充滿教育意義的電影,你從中學到了什麼
電影和書籍一樣是人類的智慧和藝術,我覺得一個人能夠在電影裡面看到不同的東西——情緒,心情,體驗,感觸等等,是非常好的美感和情商教育,讓我學到了很多知識。
《奇跡男孩》是根據小說改編的。但是電影比小說更鼓舞人心,充滿故事。講述一個有面部缺陷的男孩奧吉的故事非常鼓舞人心,奧吉走出家門,走進校園加入集體。同時,這部電影的拍攝方法也很特別,分別從幾個人的角度講述故事,使整個故事更加豐滿,人物更加立體。我認為這部電影不僅能教會我們自信和樂觀,還能教會我們如何尊重他人,發現他人的內在美,學會表達善意和處理人際關系。
❷ 電影都有教育人的意義嗎什麼樣的電影有教育意義呢經常看電影好嗎
雖然目前商業電影泛濫,不過還是有很多電影是對人們有教育意義的。
我覺得能讓你產生共鳴或者給能給你心靈帶來很大震撼的都能被稱為好電影。
看電影應該有選擇的看,否則會變成浪費時間。你覺得呢?
❸ 優秀影片對教育有什麼意義
優秀影片本身就能夠給人帶來正能量,或者是生活的啟示,這樣的電影對於我們有深刻的教育意義,我們應該多看。
❹ 電影的含義是什麼
電影,也稱映畫。是由活動照相術和幻燈放映術結合發展起來的一種現代藝術。是一門可以容納文學戲劇、攝影、繪畫、音樂、舞蹈等多種藝術的綜合藝術,但它又具有獨自的藝術特徵。電影在藝術表現力上不但具有其它各種藝術的特徵,又因可以運用蒙太奇這種藝術性極強的電影組接技巧,具有超越其它一切藝術的表現手段!
電影一種以現代科技成果為工具與材料,運用創造視覺形象和鏡頭組接的表現手段,在銀幕的空間和時間里,塑造運動的、音畫結合的、逼真的具體形象,以反映社會生活的現代藝術。電影能准確地「還原」現實世界,給人以逼真感、親近感,宛如身臨其境。電影的這種特性,可以滿足人們更廣闊、更真實地感受生活的願望。
❺ 電影具有什麼歷史教育意義
電影具有什麼歷史教育意義
電影的意義在於將生活的鏡子打碎,然後將碎片重新拼貼成另一面鏡子。一部好的電影理論著作不是簡單的影評呈現,也不是枯燥的學術名詞的堆砌,最起碼要超越純粹視聽感性,去思考整個人類文明的發展
❻ 給孩子看有教育意義的電影,會有什麼好處
疫情期間還有大部分的學子沒有進入校園,網課的學習枯燥乏味,一點一線的生活毫無生機,今天給大家推薦幾部國產影片,極具有教育意義,在釋放壓力的同時也必有收獲。
一、老電影《天堂回信》至今仍然感動人心,平凡而偉大的一部電影,對於80後一代人影響深遠。故事以爺爺和晨晨高放在空曠的午門前的風箏開始,又以晨晨和琳琳在那個晨晨去幼兒園的路上總能遇到的老大爺的幫助下放飛天際的風箏結束。評判一部電影的好壞,只需要一個標准,那就是這部電影能不能從內心深處打動你,這種打動不一定要是感動,也可以是一種啟示,一種反思,亦或是一道美好的回憶。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在自己的童年階段里,有一個能夠疼愛但不溺愛,能陪自己認識社會,認識生活,認識自然,認識小動物,陪自己玩耍,教自己技能,保持孩子該有的童心與玩性的長輩,是一件難得而又幸福的事情。
❼ 電影與教育
「天啊,還有如此好看的電影」,贊嘆中帶有無知,羞愧。
一直以來,認為給人以鮮明視覺效果的美國大片,才是電影界的首腦。印度給人的刻板印象是人們包著頭巾,穿著長衫這樣的國家。這個又和沒有來過中國的外國人,打心底認為中國人就像中國的清朝那樣生活著的刻板印象又有什麼區別。所以啊,人真的要不斷學習,不斷認識,不斷見識才能得到新知。不能局限在自己的那方小天地裡面。
《三傻大鬧寶萊塢》《地球上的星星》《摔跤吧爸爸》這三部阿米爾汗的電影,都備受洗禮,深受感化,回味無窮。我想,阿米爾汗不僅是演員,導演而且是一位真正的教育家。
《三傻》1.有對教育改革得期待,對填鴨式教育的反抗,對教育者的蒙昧無知的諷刺。
教育本身其實就是一個偉大的詞,其實能理解教育這個含義的人也許真的是少之又少吧。老師,傳道受業解惑。其實,老師也是學生,學生也是老師。在這部影片中,老師就是權威的代名詞,可以隨便侮辱學生,可以隨便否定學生的想法,可以隨便做出一個決定就讓學生窮途末路。照本宣科的教學模式,只會是導致一個又一個悲劇。
查爾圖本來想發表一篇演說來贊美校長維魯,但是被蘭柯和法爾漢想方設法地改了演講稿,那些溢美之詞變成了侮辱諷刺之詞,但是一直以來貫徹背誦學習方法的查爾圖依然繪聲繪色的進行演講,全然不知校長被氣的想要吐血。無疑,這個故事就是最好的去推翻這種填鴨式教育的弊端。
老師的保守主義以及強烈的個人自尊心,不能接受學生的建議以及創新,他們會認為那是學生給自己帶來的挑釁,而絕非是進步。教學相長,才是最好的教師觀念。做一隻井底蛙的老師,我相信只會是學生人生的絆腳石,而不是助推器。
2.對「人生來就是不同的」積極認可,要尊重學生個性化的教育與發展。
這一方面,它想表達給學校也想說給家長。人本來就是不同的,不管是性格,智商,愛好,還是家庭成長環境,都因人而異。所以不要因為個人意願,而隨意批判,否定,或者把自己生來未完成的目標強加給下一代。影片中,表現突出的就是,法爾漢喜歡攝影,但是法罕的父母想讓法爾漢當工程師,想讓孩子賺更多的錢,無疑,也成就了父親的夙願。所以人但凡有一種愛好或者特長,都是上帝給予你與眾不同的禮物,與成就未來的機會。
3.珍視友誼,敢為朋友兩肋插刀才。
人生能夠遇到幾個莫逆之交,便是幸福。會有人去分擔你的煩惱與憂愁,歡笑與快樂,緊張與不安。這種愛,有異於父母之愛,卻又能與父母之愛相提並論。影片中,蘭柯,法爾漢,與拉加三人的友誼,更是讓人心生羨慕。加拉由於被校長維魯被逼跳樓,在生命的垂危時刻,蘭柯和法爾漢想盡一切辦法,去拯救自己的朋友。每天跟他講話,給他開派對,給他排憂解難,給他正能量。拉加頑強地活了過來。
4.家庭的壓力和枷鎖本身會帶給學習中的孩子一種思想的捆綁,以及成長的迷惘,越想揠苗助長,越不能腳踏實地的學習就越對未來有著消極的態度。
拉加出生於一個貧苦的家庭,爸爸長年卧病在床,媽媽用著自己微薄的退休金,全部都花在爸爸的病上。還有一個嫁不出去姐姐。無疑,這對拉加來說,是成長的枷鎖,所以無心踏實的學習以及享受他的歡愉青春時光。但是,幸運的是,他擁有蘭徹和法爾漢這樣的莫逆之交。
5.面對婚姻,也應該追求內心的「卓越」,而不是隨意選擇。
蘭徹和皮婭的愛情,讓人覺得人就是需要去追求自己的心儀,而非將就。
6.歌舞的穿插,讓這部電影如此完美無缺。
這部影片,還有一個讓我欣喜的點,在於歌舞的穿插,充滿喜感和歡愉。
《地球上的星星》
那些被認為,沒有希望的孩子,其實才是最亮的星,也是最干凈的水,而干凈的水擁有鏡子功能,照著自己,也照著別人。那麼教育這面水鏡子,也就照著老師和學生。
伊桑,一個愛畫畫,但是繪畫課基本讓他們畫的一模一樣才會合格。喜歡生活在自己世界裡,同時也有自己想法的孩子,因為伊桑在大人看來有點頑皮,而忽視了伊桑的聰明和才能。當然由於自己總是沉侵在自己的世界裡,經常英文字母給寫反,被老師認為他是一個愚笨的壞孩子,被老師侮辱唾棄謾罵,被同學嘲笑,被爸爸媽媽不理解,被退學以後,強行送去寄宿學校。他在那裡,仍然沒有任何改觀,一天天的思念悲痛失望把他的童真慢慢侵蝕掉,將他打入十八層地獄,無法翻身,無法生活。一個活潑潑的孩子被折磨的死氣沉沉,他不再笑,不再鬧,不再哭,不再幻想,不再畫畫。後面遇到了阿米爾汗飾演的代課老師,注意到伊桑的不正常,試著去尋找這一現象背後真正的原因,他把伊桑的作業拿出來分析,上門家訪,試圖找到答案。代課老師了解到伊桑喜歡畫畫,而且自己做了一本自己慢慢與家人疏遠的記錄本。爸爸仍然不理解老師的各種舉例說教行為,老師也沒有放棄伊桑,自己知道伊桑在識字有困難,於是是他用各種方法幫助伊桑重拾生活與學習的信心。老師為了證明伊桑在繪畫方面是出類拔萃的,所以自己專門為此開展大型繪畫比賽。這中間也讓幾位老師露出馬腳,他們沒有一點想像力。然而伊桑卻完成最棒的傑作。他明白老師的煞費苦心,也因此變得陽光積極,信心十足的孩子。
一個好老師,是真的可以改變一個性格黯然的孩子。也許,那些「壞孩子」其實不是真的壞,只是孩子的自信被老師、家長以及同學對待他們的態度慢慢的侵蝕掉,從此變得孤僻,變得性格分裂,變得無助,這個時候,如果有一個理解他們的老師,或者父母,或者朋友來拯救他們該有多好?
我想到了三毛,對三毛的介紹有這樣一句話「初中時逃學去墳墓讀閑書。」如果只是看到這句話,我們也許會感慨,三毛年紀小就有這樣的覺悟,實屬不易。可是,真的是這樣嗎?三毛是主動去墳墓,還是被迫去墳墓的?只有讀了三毛的親筆訴說,你才會發現,三毛遇到的老師也和伊桑的老師有著共同的「才能」,便是侮辱孩子,否定孩子。三毛由於數學考的好,老師不相信她,三毛回嘴後,老師為了給自己出氣,出了幾道三毛完全沒有學習過的公式的相關題目,三毛一個都沒有完成,當然分數是「0」,老師就用毛筆在三毛臉上畫了兩個圓圈,並且讓她在學校走幾圈。三毛沒有了任何自尊,情感上受到了極大的打擊。後面她情願去墳墓堆看閑書,都比學校上課來的安心與踏實。但是幸運的是,三毛有一對好的父母。
索羅門群島的故事,感人肺腑。如果你想砍伐樹木,只需要人們圍成一個圈,朝著樹木謾罵,那些樹木不久後就會枯萎死去。那麼,對於人不是一樣的嗎?
《摔跤吧爸爸》
最近非常受歡迎的一部電影,備受好評。
一方面讓我感慨的是,阿米爾汗為了這一部電影,不斷的增肥,看著自己真的像一個摔跤手。這種敬業精神,值得學習。
另一方面,則是這部電影所詮釋的對待子女的態度,重男輕女的思想還是根深蒂固。但是這個爸爸很快轉變了態度和思維,他認為他的女兒一樣可以完成自己的畢生夢想。兩個女兒起初不能理解父親,認為是他故意想要刁難她們,懲罰她們。後面被她們的同學說的那番話,讓兩個女兒對爸爸有了重新認識,並且願意全心全意的付出與拼搏。對啊,一個有遠見,有思想的爸爸即使再苛刻,他終究也比對自己女兒的未來熟視無睹要好很多倍。
生命中,如果你有一個改變你命運的老師,父母,或者莫逆之交,那你就是幸運兒。
電影與教育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關系。這樣走心的電影值得去看,去學習,去內化成自己的思想。
❽ 帶有教育意義的電影
帶有教育意義的電影
你知道有哪些帶有教育意義的電影?教育可以是言傳身教,可以是老師教學,也可以是家長教導,有時候,帶孩子看一部帶有教育意義的電影也是一次合格的教育。下面我為大家分享一些帶有教育意義的電影,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放牛班的春天》
只看標題,讓人「浮想聯翩」,以為是講一群小孩放牛的電影。「放牛班」其實指的是一幫「問題」少年,他們所待的學校也被稱為「池塘之底」。
這里的學生大都是頑皮少年,到處充斥著烏煙瘴氣的不屬於學校的戾氣。謾罵和體罰是老師和學生交流的一種常見手段。
但教師克萊門特的到來,給「池塘之底」的孩子們帶來了希望。他創作音樂作品,組織合唱團,用音樂的方法打開了學生們封閉的心靈。解放學生們的思想,重塑孩子們的靈魂。所以放牛班的春天,看完電影,你會覺得名字取得確實有味道。
影片中馬修老師總是很和藹地與同學們對視,用眼神,用音樂教導這群「問題少年」。鼓勵、尊重、認同、理解、發掘、引導、他的教育方式是教師裡面的楷模。電影告訴了我們,只要有愛包圍,放牛班也有春天!
「每一顆心都需要愛,需要溫柔,需要寬容,需要理解。每一個孩子都來自純凈無邪的地方,永遠都應該是人間萬分疼惜的珍寶。」
2、《心靈捕手》
一個被遺棄數次的孤兒,一個自暴自棄的孩子,卻擁有了極高的數學天賦。他遇到了教授、女友、摯友都真心想要幫他,不過他的心靈都沒有得到救贖,直到他心理醫生的出現。引導他直面內心,接納他寬慰他,最終使故事的主角走出陰影,開啟全新的人生。
好老師就是孩子們的心理治療師,對於心理受到傷害的孩子們來講,比起挖掘他們天賦更重要的就是走進他們的內心,捕捉到那顆因受傷而塵封的心靈。
"你可以了解世間萬物,但追根溯源的`唯一途徑便是親身嘗試。"
3、《死亡詩社》
最好的老師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
基汀是一所保守的私立學校新來的文學老師。在一個認為教學必須要嚴格和施加壓力的環境下,基汀的教育方法卻沒有圍繞著成績和考試,他更喜歡讓學生自己去感受學習知識的方法,授課內容總是跳出課堂范圍,引導學生解放自己。
帶著學生反思人生的意義,讓男生們在綠茵場上宣讀自己的理想,鼓勵學生站在課桌上,用新的視角俯瞰世界,成立死亡詩社,在山洞裡擊節而歌,侃侃而談。
但是,這樣的場景,也許只會存在你的夢里。死亡詩社,最後約翰離開時,學生們跳上課桌大喊:Captain,my captain!這段場景將註定被載入影史史冊。
「希望你們也找到自己的路,找到自己的步伐、步調,任何方向,任何東西都行,不管是自負也好,愚蠢也好,什麼都行。」
4、《自由作家》
好老師能激發學生最好的一面。
電影由真實事件改編,年輕老師艾琳來到一所公立學校教書,她發現她的班級里全是被其他老師放棄的問題少年,他們對學習沒有絲毫熱情。艾琳受到挑戰後,決定改變現狀,她為每一位學生都買了一本《安妮·弗蘭克日記》,希望他們同樣可以通過日記的形式來記錄自己的想法和經歷。
在不斷的溝通和分享之後,孩子們的想法和視野漸漸開闊,他們第一次知道,原來未來的命運是可以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的,他們完全可以過上自己想過的生活。
5、《生命因你動聽》
好老師最偉大的作品,就是幫助眾多的學生踏上了正確的人生之路。
電影中,霍蘭的夢想是作一首留芳百世的交響樂,卻為生活無可奈何選擇了音樂老師的職業,更是將三十多年的青春奉獻於「平凡的教育事業」。
他啟發並改變了數以百計的學生:生命因你而動聽,音樂可以改變世界。當霍蘭先生退休那天,他教過的學生們都來為他送行,坐滿了整個禮堂,而他也指揮演奏出這一生最偉大的樂章。看完才發覺,桃李滿天下原來可以如此讓人嚮往。
「教師有兩個職責:給年輕人灌輸知識,是的,但是更重要的是,教會他們使用這些知識的方法。」
1、《地球上的星星》
好的教育,就是用愛去感化、用心去教學。
8歲的伊夏是成年人眼中的問題兒童。在一次闖下大禍後,忍無可忍的父母將他送往了寄宿學校。這時,一位名叫尼克的美術老師走進了他的生活。和以往所見到的固守成規的老師不同,尼克主張讓學生們保留自己的個性和思想,自由的發展。
教育就是要挖掘孩子們本身的潛能,而非填鴨式的「大波轟」。
一個孩子在啟蒙時期,在成長過程中,能夠遇到一位好的老師,真的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情。
「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總有一天,他們會走出自己的路。」
「有時候需要給出的,也許只是一點耐心,一抹微笑,一個擁抱,一句關懷,一次掌聲。」
2、《三傻大鬧寶萊塢》
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擅長的領域,好的老師會努力挖掘,因材施教。而不會讓孩子們變成被模具統一生產的產品,這樣只會埋沒了真正的天才!
蘭喬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大學生,他公然頂撞校長質疑他的教學方法,他用智慧打破了學院墨守成規的傳統教育觀念。而蘭喬的特立獨行引起了模範學生「消音器」的不滿,他們約定十年後再一決高下,然而畢業時,蘭喬卻選擇了不告而別。
「如果喜歡攝影,為什麼和機械結婚,如果邁克爾·傑克遜的爸爸逼他成為拳擊手,拳王阿里的爸爸非要他去唱歌,想想後果會有多恐怖!」
「死記硬背也許能讓你通過大學4年,但會毀掉你接下來的40年。」
3、《卡特教練》
好老師鼓勵學生去勇敢地表現自己。
里士滿高中籃球隊原本一支屢敗屢戰的隊伍,這一切在卡特教練執教之後發生了變化。他要求隊員和他簽訂一個協議,約定如果隊伍不團結或是成績不佳就不再繼續參加任何比賽。在他的帶領下,這支隊伍開始走上了上坡路,最後成為無人能敵的長勝王。
在卡特看來,贏得比賽固然重要,但保證隊員的文化課成績,為他們確定一個選擇更為充分的未來同樣重要,作為一名高中籃球隊員,需要的不僅僅是技術、毅力、紀律和團隊精神,還應該取得足夠的學分。卡特想用自身的經歷與經驗告訴隊員們:學校的教育是塑造學生並指引他們走上了正確的人生之路,而不僅僅是籃球比賽。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在這一生中綻放我們獨特的光彩,不要低估自己,不要隱藏自己。」
4、《黑板》
影片講述了在伊朗戰火紛飛的庫爾德地區,一群教師背著這塊維持生計的黑板到處找學生授課,以此來養家糊口的故事。
通過這一塊小小的黑板,映射出戰爭、難民、飢餓、疾病、婚姻、教育等問題。當危險來臨的時候,它是難民的避彈掩體,當孩子受傷的時候,它是固定斷腿的夾板。
但始終不渝的是,它的本質沒有變,它依舊是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小黑板。
影片最後,少年和黑板一起隕落,不禁令人嘆息,感慨戰爭的無情和殘酷。
當戰爭來臨,別說受教育的權利,孩子最基本的生存權都被剝奪。
「戰爭不可能永遠存在,愚昧也不可能永遠存在,那一塊塊黑板終有一天會實現它真正的功能:傳授知識,傳承文明。」
5、《美麗的大腳》
一個人,一座村莊,山村女教師在堅守著,美麗的大腳丈量著腳下的黃土地。
城裡來的教師坐著車,緩緩地開往那一片充滿著孩子的夢想的黃土高原,她要幫孩子們拉近夢想的距離。
這是一部關於愛與守望的故事,當城鄉之間的差距有如鴻溝,當張美麗看見城裡的孩子所接受的教育時,更堅定了改變鄉村孩子命運的決心。
實現孩子的夢想,是一場接力賽,是一場有良知的人參加的接力賽。
「我這一輩子啥都不成功,我可就是希望我的娃將來都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