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地球最後的夜晚是什麼類型的電影是探險片還是搞笑片兒,還是驚悚片兒之類的
地球最後的夜晚 (2018)
導演: 畢贛
編劇: 畢贛
主演: 湯唯 / 黃覺 / 張艾嘉 / 李鴻其 / 陳永忠 / 羅飛揚 / 曾美慧孜 / 段鈞豪 / 謝理循 / 齊溪 / 明道 / 龍澤治
類型: 劇情 / 愛情 / 懸疑
製片國態螞家/地區: 中國大陸 / 法國
語畢閉穗言: 貴州方言 / 漢語普通話
上映日手卜期: 2018-12-31(中國大陸) / 2018-05-15(戛納電影節)
片長: 138分鍾 / 130分鍾(戛納電影節)
B. 電影 地球最後的夜晚 啥意思
《地球最後的夜晚》首曝正片片段,黃覺、湯唯、陳永忠三位主演神情各異,空氣中充斥著慾望與反抗。那麼《地球最後的夜晚》劇情是什麼?有什麼看點呢?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地球最後的夜晚豆瓣評分分析介紹
因為《地球最後的夜晚》這部劇還沒有上映,所以目前豆瓣還沒有評分,不過從導演以往的電影,以及能在戛納電影節上首映來看,應該是一部不錯的電影,值得一看。
我以為這是我最後一次見到她,人的記憶是會生銹的,關於那把槍的秘密,一定也已經生銹了,自從那天被左宏元抓到以後,我就經常為飛向太空的人擔憂,他們一定會很疲憊,因為身體的每個部位都沒有可以依靠的地方。
已觀看過《地球最後的夜晚》的國際影人,皆對電影及作者創作給予獨特評價,稱之「意想不到」。其中,法國資深影評人Pierre Rissient說道:「這部電影在美學上比《路邊野餐》走的更遠,再次確認了畢贛的才華。它是一次偉大詩意發明的見證。」
C. 對於畢贛電影《地球最後的夜晚》應該如何評價
《地球最後的夜晚》的作者羅貝托•波拉尼奧,曾寫到:「我點了根煙,開始想些無關緊要的問題。比如時間,地球變暖,越來越遙遠的星辰。」而畢贛在電影《地球最後的夜晚》里似乎也點了一支煙,又吃了一個蘋果,思考一些無關緊要的問題,比如票房和口碑,和越來越遙遠的觀眾。
「回憶和電影最大的區別是,回憶是真的,電影是假的」電影小細節很多,二刷以後發現了許多暗示和鋪墊。最後一個小時長鏡頭的夢境情緒渲染酣暢淋漓,故事很簡單,但以氛圍大於劇情為基礎的創作很成功。我們回憶,往往不是為了追尋真相,而是渴望一個我們期待的答案。想像是唯一能在現實和理想間建立溝通的方式,夢境則打破一切媒介,成為虛實結合的橋梁。「生活中的種種困難無奈,都在夢境中找到和解。我們重新安排那些機緣巧合,以便賦予它們某種意義。
D. 《地球最後的夜晚》劇情是什麼
羅紘武(黃覺飾)因父親離世再次回到貴州凱里。12年前,他的好友白貓(李鴻其飾)被殺,羅紘武在追查兇手左宏元(陳永忠飾)的過程中,被兇手的情人萬綺雯(湯唯飾)利用。有一天,這位神秘的女人消失了,但她卻成為羅紘武所有的記憶、慾望、信念和夢魘。
這次回到凱里,羅紘武想找到萬綺雯。在找尋的過程中,他進入了一間即將廢棄的電影院。當他在影院里戴上3D眼鏡,隨即進入了長達60分鍾的長鏡頭之旅:他見到了年少時的好友、曾拋棄他的母親、和萬綺雯長得一樣的神秘女子,而在夢里,他甚至可以和愛人一起飛起來 。
《地球最後的夜晚》是由畢贛自編自導的文藝劇情電影,由湯唯、黃覺、李鴻其、陳永忠主演,張艾嘉特別出演 。
該片講述了一個中年男人重回貴州故鄉,開始一段尋找12年前戀人的夢幻之旅。該片於2018年5月15日在戛納國際電影節首映;後於2018年12月31日在中國內地公映 。
《地球最後的夜晚》上映首日票房達2.64億元,創造了國產文藝片單日票房的歷史紀錄 ;截止2019年1月1日,《地球最後的夜晚》上映兩天收獲2.75億元的票房,位居元旦檔票房亞軍,加上點映票房,累計票房2.76億元 。
《地球最後的夜晚》是畢贛導演的第二部長片,投資達7000萬元——也就是說,票房至少要達到2.1億元才不會虧本。畢贛生於1989年,以處女作《路邊野餐》驚艷影壇,拿下第52屆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獎。《地球最後的夜晚》請來了湯唯、黃覺擔任主演,並進入第71屆戛納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片中的60分鍾3D長鏡頭讓外媒驚嘆。
E. 「地球最後的夜晚,我和女票終於睡倒在了電影院」
「怎麼可以隨便送煙花呢?」
「怎麼不可以?」
「煙花是短暫的意思。」
「我們不就是短暫的嗎?」
這是電影《地球最後的夜晚》裡面的一句台詞,如果說煙花代表短暫,那麼對於大多數因為「愛情」而跑到影院的人來說,這部電影留給人的記憶,除了電影結束之後的一句MMP,可能還比不上一場煙花。鋒祥
昨天室友從電影院回來後,憤怒地哭訴:「我今天看了一部不是人看的電影!」
不用猜,電影名字一定是《地球最後的夜晚》。
「能夠買到《地球最後的夜晚》跨年點的電影票,然後跟自己喜歡的人一起去看,在電影結束最後時刻相擁、接吻,到第二年。」這是這部電影在上映之前的宣傳語。
愛情、懸疑、文藝、跨年這幾個標簽確實成功地把很多情侶吸引進了影院,所以當看到電影院里情侶成雙成對進場時,作為單身狗的我早就已經做好了心理准備。
整個電影放映過程中,整個影院除了畫面聲音以外,悄無聲息。
坐在我左邊的情侶,在電影開始20分鍾後,男生睡得正香,女生也拿出了手機玩得正嗨;坐我右邊的情侶,在電影放映到一半的時候,提前離場了。
電影結束,影院燈亮的那一瞬間,大家面面相覷,相視一笑,那是「久」逢知己的笑。
也許是因為我們都一樣,一臉期待走進影院,然後一臉懵逼出去。
可能是聽到些風吹草動,朋友圈裡已經不斷有情侶開始「拋售」《地球最後的夜晚》零點場的票了。
又是一部兩極分化的電影,文藝青年可以狂歡了,這部電影看不懂不要緊,但是拿來裝X是完全夠用的,而所謂看懂的人,則又可以秀一把優越感。
整部電影以「尋找」為線索,用順敘、倒敘和插敘的手法,形成了一個錯亂的時間軸。導演好像生怕觀眾看一遍就懂了,所以在時間線的使用上毫不留情。
12年前,男主羅紘武(黃覺飾)愛上了女主萬綺雯(湯唯飾),兩人偷情被萬綺雯黑道男朋友左宏元發現。為了能與萬綺雯私奔,在萬的誘使下,羅洪武殺死了左宏元,然而在左宏元死後,萬綺雯卻從此銷聲匿跡。
12年後,羅紘武父親去世,他重回故里,一張照片喚醒了12年前的記憶,或者說記憶從未消散過,羅紘武又一次開始尋找萬綺雯。
在尋找的過程中,通過現實與過去的不斷切換,以及主角的自述,兩個人的生活碎片逐漸拼湊出來。
在尋找的過程中,羅紘武做了一個長長的夢,在夢里他見到了一個個他想見到的人。而夢裡面的他們,在羅紘武看來,都是他們最好的狀態。電影結束,在夢里,他終於和他們,也和自己達成了和解。
一個簡單的故事,卻由於導演對於形式化和藝術化的過於追求,原本是1+1=2就可以解釋的事情,現在卻非要1+1+1-1=2,過多的不必要鏡頭和炫技,以及不恰當的營銷,使這部電影有了成為爛片的趨勢。
上一次看畢贛的作品,是他的《路邊野餐》,那部一舉狂攬13項國際大獎的文藝片,說實話,確實很驚艷。
非線性敘事、大段長鏡頭的使用、夢與現實的交替、各種隱喻以及前後聯系的線索,再加上充滿詩意的旁白,把整個電影串成了一個探險游戲,每一位觀眾世漏都是探險家。
畢贛講故事的風格,讓人想起了好萊塢大師昆汀和諾蘭。
如果說《路邊野餐》的非線性結構已經很復雜的話,那麼《地球最後的夜晚》的敘事則顯得更加混亂。
只是當熟悉了導演的風格後,《地球最後的夜晚》似乎並沒有帶來太多驚艷的效果,畢竟魔術拆穿之後,就沒有了多少神秘感。
與《路邊野餐》相比,《地球最後的夜晚》更像是導演自我模仿銀返搏之下的電影。
在《地球最後的夜晚》里,依舊是尋找與自我救贖的主題、人和時間的掙扎、跳脫不了的「凱里」、錯亂的敘事方式、大量的長鏡頭、蕭條的環境、沒落的歌舞廳和檯球桌、夢與現實的切換以及貫穿電影始末的意象,這種意象在《路邊野餐》里是「野人」,而在《地球最後的夜晚》里則是能讓房子旋轉起來的「咒語「。
用「豪華版的《路邊野餐》」來形容《地球最後的夜晚》可能是最恰當不過的,畢竟《地球最後的夜晚》製作成本達到5000萬,是《路邊野餐》的100倍,但是產生的效果卻遠不及《路邊野餐》。
文藝片追求技巧,不知道是好事還是壞事,上一次看這么多長鏡頭的電影,是胡波導演的《大象席地而坐》,影片風格和《地球》相似,只是敘事結構相對簡單。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國產文藝片開始反復出現一些相同的元素:自我放逐的人物、破敗的小鎮、地方方言、貫穿的預言或傳說,再加上一些似是而非,這些成為了某些國產文藝片的標配,內容不夠,形式來湊。
可是沒有了內容,形式上再多的掙扎都只能是雪上加霜。
想起了一個故事:
三個秀才趕考去問算卦先生,先生伸出一個手指,秀才們不解,算卦的說天機不可泄漏,到時自然靈驗。秀才離開後,算卦先生的徒弟問是什麼意思,算卦的說,三個人如果只有一個考上,這個一代表考上的,如果有兩個考上,一就代表考不上的,如果三個都考上,一就表示一起考上,如果全落榜,一就表示一起落榜。
放在現實中,觀眾成了秀才,導演則成了算卦先生。
對於《地球》的觀眾來說,除了看不懂以外,更憤怒的可能是電影的營銷方式。
當一對對情侶因為抖音上「和心愛的人一起看《地球》,一吻跨年」而動心買下電影票時,就註定了會有接二連三的罵聲。
畢竟被當成一顆韭菜收割,誰都會有罵娘的想法。
錯位的受眾,贏了資本,卻也毀了作品。
F. 地球最後的夜晚評價 如何評價地球最後的夜晚
1、《地球最後的夜晚》是一部徹底的導演作品,可以和猜說,這部電影最大的演員是導演畢贛。影片非常迷幻,標志性的詩化對白,使得全片如同夢囈,尤其是後半段的3D長鏡頭,夢境和現實交織,讓人愈發看不清楚。
2、《地球最後的夜晚》不僅關乎外部的現實世界,更關乎私密的幻覺世界。該片不僅呈現了凱里這個特殊地域的超現實維度,更將個人經驗的潛意識維度表現了出來。從這點上講,《地球最後的夜晚》是對《路邊野餐》的二度思考和全面升級,實現這一對立統一的3D長鏡頭也無疑是具有原創性和實驗性的想法之一。
3、《地球最後的夜晚》是一部有著明顯導演個人風格的文藝片。該片並不著重於故事性,它打破了線性敘事,時間軸參差錯落,回憶和現實相互交織。這樣的敘事緩慢,情節支離破碎。觀眾必須通過細節來分辨時空,比如從羅紘武頭發的顏色(黑色或白色)來進行分辨。大量的囈語和符號,固定的機位和特寫,讓整部影片節奏緩慢、故事晦澀,充滿曖昧不清的氛圍。換句話說,這是一部呈現情緒狀態的影片,而不是一部講故事的影片。《地球最後的夜晚》再次反映出文藝片和普通觀眾帶棚圓之間存在著很長的距離。此外,該片最大的問題可能是用商業片的手段去宣傳純粹的文藝片,觀眾前期沒蠢塌有深入了解,大多數觀眾抱著觀看浪漫愛情片的心態選擇該片作為跨年儀式,結果造成了巨大的心理落差。
G. 電影《地球最後的夜晚》被觀眾痛批,這樣的電影可以評價為「假文藝」嗎
《地球最後的夜晚》,是導演畢贛和演員湯唯、張艾嘉、黃覺等人合作的一部文藝片電影,這也是打破了中國文藝片票房紀錄的一部電影,上映首日票房就達到2.6億,這是一個十分恐怖的數字。要知道,近期上映的各種大片,也沒有哪一部能夠達到這個數據。雖然這個數據佔了跨年夜的便宜,也有營銷的因素在裡面,但是,這個成績,無疑是讓導演和劇組人員歡喜的。但是,隨後他們就笑不出來了,雖然豆瓣剛開始給了7分以上的評分,但小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已經是6.8了,而更恐怖的是,這一次貓眼電影僅給了2.8分的評分。這跟以往的電影評分完全不同,這是一個反轉,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地球最後的夜晚》劇照
按說,貓眼評分更准確一些,因為這些評分多是購買了電影票的觀眾在觀看過後給予的評價,而豆瓣的評價則不一樣,哪怕沒有觀看,依然可以給予評價,只要你的賬號符合條件。這兩個數據,豆瓣是有7萬多人參與,貓眼則有41萬多人參與。從數據來說,小編其實應該更相信貓眼,但事實卻並非這樣。同時,小編就產生了一個疑惑,為什麼這兩個地方的用戶觀點居然出現了這么大的反差呢?
《地球最後的夜晚》劇照
以往在商業電影上,貓眼的評分通常都是高於豆瓣的,這很符合現實,我要賣票,自然不會出現過低的評分從而影響出票,這可以理解。然而,這部預售票房達到2億的電影卻出現了一個反常。如此可見,這部電影究竟差到了哪一個地步!貓眼上的很多用戶,其實很多都不會上豆瓣去查看評分的,豆瓣上的用戶。
《地球最後的夜晚》劇照
相對來說可能更專業一些,也只是相對來說。其實,文藝電影本身就是小眾電影,如果沒有打動人心的地方,它很難得到大眾的喜愛。這部電影是個例外,它的票房,與其說是電影打動了人,不如說是它的營銷取得了成功,然而營銷的「一吻跨年」,卻與電影關系不大,小編想,這可能是口碑爆裂的最重要一個原因吧。
H. 愛情公寓5第13集開頭他們看的電影叫什麼
仔細看你會發現 他們看的電影裡面的那個在吃蘋果的人
其實就是劇裡面飾演快遞小哥的阿傑
不過這個場景也是在模仿(致敬?抄襲?或者應該說是惡搞吧)電影《地球最後的夜晚》
這部電影裡面李鴻其飾演的白貓 裡面就有一段吃蘋果的長鏡頭
《地球最後的夜晚》吃蘋果的宣傳海報
I. 金馬獲獎影片《地球最後的夜晚》有哪些看點
《地球最後的夜晚》最大的看點,不止是文藝女神湯唯的加盟,還有導演畢贛堅持的一腔騷情。
說到《地球最後的夜晚》,就不得不說到導演畢贛,畢贛非常的年輕,出身於1989年,今年不過才29歲。
最後,不管是《路邊野餐》的主角陳升,還是《地球》的主角萬綺雯,導演畢贛對於早期港台的名字,你肯定是故意的對不對。
更多關於《地球最後的夜晚》的問題,歡迎大家關注和討論!!!
J. 畢贛兩部作品評價有天壤之別,這是為什麼
畢贛算是一個新人導演了,當年以一部《路邊野餐》橫空出世,憑借自己的首部執導電影就獲得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最佳新導演銀豹獎,還有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獎,這個起點是很高的,而且他的電影風格挺獨特的,據說是偷師塔爾科夫斯基,也因此成為最受大家關注的青年新人導演。但是之後的一部作品《地球最後的夜晚》,口碑卻撲街,評分卻達到電影年度歷史最低,究其原因也有很多方面。
很多人看完吐槽說是地球最困的一夜,首先他的敘事模式就很不符合常規,以3D長鏡頭為界將故事分為了兩部分,但是卻並沒有擁有一個清晰的故事,更多的是考慮到一個自我的表達,而忽略的觀眾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