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萬物生長》到底要表達什麼
——哪有不搖曳就盛開的花。
「青春」二字,這是能讓所有感受都開始變得細膩的字眼,當馮唐遇上李玉,騷情和才情兼備的兩人會發生什麼化學反應?觀影完畢,從學生時代的白衣少年開始到最後久隔經年街角咖啡店相遇時。突然想起張愛玲說的那句:對青年人來說,三年五載就可以是一生一世。
是的,萬物生長,書名就是一個極其曖昧的字眼,當荷爾蒙開始在人體分泌一切就開始變化了,然而人的內心又是一個比現實社會更為復雜的世界。在這個敏感而多情的年紀,馮唐和李玉做出了不同的詮釋。
馮唐筆下的萬物生長,是春天的散文。
主人公秋水一開始腦子里全是濕嗒嗒的青春期的性幻想,生活更是不拘小節,摳腳皮,看廁所文學,寫武俠小說,一種插科打諢的戲謔狀態,留戀在初戀、現任女朋友以及柳青三個女人之間,章節里詳細描寫的也不過是未名湖畔邊對性的體驗。讓我對秋水這個人物基本無感,小說後半部分文風一轉,女朋友白露提出分手,秋水的內心的坦白和感情在最後幾章噴薄而出。讀到後面讓人意猶未盡,青春的滋味終於在這本書中讀出來,正如走過了青春才懂是什麼味道,也只有走完了才會有意猶未盡。
青春是形式大於內容的,形式在於每個人都有那麼一段時間,內容卻是細碎和散亂的。馮唐不是在寫愛情故事,是在寫潮濕的無恥的甚至是有那麼些邪惡的男生的青春歲月,並且寫出了詩意。
李玉鏡頭里的萬物生長,是四季的故事。
李玉對電影的故事控制很好,馮唐書中大部分的無關痛癢的細碎臆想被李玉很好的牽縛在一根主線上,這條主線就是柳青。這也給了范冰冰更多的戲份,觀眾對於韓庚飾演的秋水和范冰冰飾演的柳青激情戲份的期待也能從宣傳預告中以「性」為噱頭到情節發展順勢下去,不至於對不了解原著的觀眾造成理解困難,當然,這也是沒有驚喜的保險手法。
影片開始於醫學院考試人體器官瓶的破裂,強大的視覺沖擊下,隨即旁白和動畫很好的交代了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北京醫科大學的學生,是國家醫學界的未來,關系要好的大學同學和學霸女朋友是大學青春的標配。不過在這里,李玉沒有營造一種懷舊的風格,光線明亮,區別於趙薇《致青春》和婁燁《頤和園》青春題材中那種慣用的暖黃色調。
柳青的出現是故事的開始,是嫉妒的開始。秋水和白露的矛盾也在此爆發,白露和柳青爭吵的那段戲,讓人想到《二次曝光》霍思燕和范冰冰爭吵,連台詞都很相似。爭吵就是情節的爆發點,這似乎是李玉的習慣。之前各種鋪墊,柳青多次來找秋水,以及一起吃飯和蹦極。正當觀眾好奇正牌女友沒有發現秋水和柳青之間的變化,覺得有悖於邏輯時,一場爭吵成了點睛之筆。風情萬種的柳青和處女座女友成了秋水要成為一個男人心理上初次糾結選擇。
柳青帶來的矛盾和秋水的選擇是影片的高潮,直至柳青的消失。熒幕上的幾年後的字幕預示,青春期的沸點已經成為過去。
最後是各種人物一種宿命式的結局通告。初戀的死亡,門衛大爺的葬禮,宿舍同學的情況,柳青合夥人成了計程車司機,所有的人物都有開始和結局。影片最後還給出了一個毫無新意的浪漫結局,柳青和秋水相遇在街角的咖啡店。
有一派心理學認為,男人的初戀決定他一生的情感定位。李玉的鏡頭就是在傳達這種訊號。她的完整故事也無疑是在打一個安全牌,中規中矩沒有突破,或者在我看來街角相遇似乎多餘,很容易就把整個電影陷入了俗套的敘事。
萬物生長,青春、愛情、性。
這些應該是哪怕是最好的詩人和哲學家都回答不好的問題吧。生活的答案可能如同《哪有不搖曳就盛開的花》一樣。
若有風來,便隨風來,等風走
若有思戀來襲,便隨思念來,等思戀走
如此,定有痛苦吧
2. 如何評價《萬物生長》這部電影
青春一開始總是與愛情有關。但是單單講愛情的青春片都不會太好看,能吸引男性觀眾的青春片更少。電影《萬物生長》算是一部存有一些男性氣質的青春片。成長對身體的影響,激素對思想的刺激、對行為的支配,男性對女性肉體的痴迷,還有對某些崇高事物的模糊追求,這些本質上都與愛情無關,卻礙於道德律令又跟愛情交織在一起,剪不斷理不清。《萬物生長》里呈現了人性在這些糾纏中的貪婪、苦惱、掙扎和他們的選擇。
3. 如何評價李玉的電影《萬物生長》
《萬物生長》觀後感
由馮唐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萬物生長》已經上映一個多月了,基於和馮唐的親情和友情,以及作為同時代的過來人,早應該去一觀大作,但由於工作原因,我只能盼望著、盼望著、盼望著,直到在很多影院都已經撤場時,才第一次看到、感悟到,那早已流逝的、萬物生長的青春歲月。
去看《萬物生長》,對我而言,並不僅僅是去看電影,而是能去和馮唐在一起進行非面對面心的交流,作為同齡人,我對馮唐是比較熟悉的,我們一起爬過泰山,一起晝夜交流討論工作,因緣際會在一起吃過無數次飯,首讀過他還未成形的《不二》,交流過他的唐詩三百首。而馮唐也隨著他人生的跌宕起伏、事業的輾轉騰挪,由一個在《北京、北京》里戲耍的四中男孩,走過信陽學院,走到協和醫學院,走到美國讀MBA,從事咨詢,涉身實業,到最後專門坐家,為的都是嘗試和品位生活和多彩人生,當然也遇到了很多人不曾經遇到的屬於酸甜苦辣的營養,而逐步開始進入禪定的狀態了,影片也恰恰引入「生即是死,死即是生」,不知是他刻意留詞,還是李玉導演也有人生的同感,這是一種經歷滄桑的空靈,演繹了一場關於青春、成長、愛情、人性、人生和「佛性」的心靈對話,並和他一起向內求索,尋找真正的自己和他人,找尋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雲行雨施,萬物生長。大千世界,包羅萬象。自然造化,天地文章。看前、看中、看後,我思考了很多,也把影片和頭腦中的小說進行了比對,小說《萬物生長》影像風格強烈,情感細膩,隱喻頗多,是一部需要我們靜下心來去欣賞、感受並思考的電影。有人說《萬物生長》是青春片,有人說《萬物生長》是文藝片,有人說《萬物生長》是愛情片,這些電影標簽在我看來都不夠准確,定義得也太過膚淺。觀影之後我強烈地感覺到,《萬物生長》是一部關注並探索人心、人性和人類情感的電影,真實而且真誠,影片向內求索,試圖引領觀眾一起去探索我們人類廣闊、豐富而又隱秘的內心和情感世界,並試圖找到一些真理和答案。小滿是誰,白露是誰,柳青是誰,秋水又是誰,我又是誰,每一個看過的人在眼界飽滿之後,需要靜靜深思的問題。 世界上除了生死,其他都是小事。小滿的死,帶來的是無盡的怨悔,門衛大爺的死,是一種近似圓寂的滿足,並用他的遺體捐贈創造了更多的生。每一個人都好比一顆流星,來到世上,有無光亮都無所謂,但更重要的是曾經愛過、恨過,每個人都曾經莽撞、迷茫,都會自以為是,都想要天上的星星,但最真實的和最大多數的是身邊的幸福。
禪宗講「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沒看電影之前,我關注了大量影評和觀眾的評價,有不少人認為影片昏昏欲睡,這是可以理解的,或太為稚嫩,或過於老城,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故事,不能強求。但最為重要的是觀眾沒有深入作者和導演的內心,沒有去深究死和生的意義,探尋平等而無差異的「不二」之道,這不靠言語傳授,而需要靠內心思考求得大徹頓悟。我想,如果明了了這一點, 《萬物生長》不用爭一時票房的短長,或許象馮唐文章二十年後拍成影片一樣,這部平凡的電影今天也許難以和大投入大場面的速7一較短長,但經年以後,此片也許會令人驚喜的成為一部留在人們記憶深處問心之作。
4. 萬物生長 結局
結局是兩人在一起了。柳青是先坐牢後嫁人,柳青嫁給了別人,生了孩子。
以下是萬物生長的相關介紹:
《萬物生長》是由李玉執導,韓庚、范冰冰、齊溪、沙溢、楊迪、李夢、吳莫愁等主演的一部青春愛情電影。影片於2015年4月17日在中國大陸上映。影片改編自根據馮唐小說《萬物生長》,講述了男孩秋水考上醫科大學,在兩個女生間遊走,並與一群損友鬼混的青春故事。
在拍攝片段中,韓庚和范冰冰出演校園學生仔和社會熟女之間的姐弟戀,在合作之初就互稱對方為「母老虎」和「狼崽子」。一時間,這一調侃的昵稱就在劇組里流傳開,並激發了李玉的創作靈感。
原著作者馮唐表示,他的小說不太容易被改編成影視作品,《萬物生長》之所以成為了例外,一是對導演李玉的信任和欣賞,二是他想通過電影吸引更多人來看他的作品。
以上資料參考網路——萬物生長
5. 《萬物生長》是一部怎樣的作品
這就是一部真正的電影和小言情、瑪麗蘇、偶像劇的區別啊。沒有霸道總裁愛上我,沒有過分的膩歪,沒有墮胎,只有俗世中的你你我我。男人不是上帝,他們只是普通人,在感情上他們會迷茫會搖擺,會用虛張聲勢去掩蓋心虛,會看著女孩傷心欲絕而認為其是無理取鬧,同時他也十分害怕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