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馮小剛還會繼續拍電影嗎
馮小剛是一定會繼續拍電影的。作為中國大陸最具有票房號召力的導演之一,馮小剛拍過許多十分不錯的電影,在那電影行業還沒有崛起的年代,馮小剛就憑借《唐山大地震》一片,獲得第14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王宇電影傑出貢獻獎,而之後各部電影也被收好評,這足以證明他作為導演的實力,可以說導演才是他現在的主職業。
最關鍵的他本人並沒有明確的表明不會在拍電影,我相信馮小剛導演是希望能繼續拍攝出一些優質的電影作品,繼續進軍國際來斬獲過的更多大獎,所以我們一定要靜靜等待他的新作。
❷ 張藝謀在世界三大電影節都曾獲獎,為何馮小剛一個都沒有
之所以張藝謀在世界三大電影節都有獲獎而作為同樣知名的導演馮小剛卻一個獎項都沒有獲得,是因為比起作為開拓者和革新者而飽受非議,永遠站在風口浪尖的張藝謀,馮小剛更像是一個跟風追隨者。試想只會跟在別人背後走的人憑什麼會被別人欣賞?跟風者永遠是走在後面的。
即使他近十年來改變風格,拍攝偏文藝向的劇情片,也同樣未能如願,只能退而求其次,去非歐洲三大的其他A類電影節參展。就像前段時間《我不是潘金蓮》也只獲得了聖巴斯蒂安電影節的獎項,這樣的電影節的分量自然是不能和歐洲那三大電影節相提並論的。
❸ 馮小剛的個人簡歷
馮小剛,1958年3月18日出生於北京市大興區,祖籍湖南省湘潭市,中國內地導演、編劇、演員。第十三屆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委員。
1984年擔任劇情片《生死樹》的美術助理,從而進入電影圈。1985年在北京電視藝術中心擔任美工師。1991年擔任中國首部電視系列喜劇《編輯部的故事》的編劇,並憑借該劇在中國內地獲得關注。
2015年憑借電影《老炮兒》獲得第52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獎;同年擔任2015天貓雙11狂歡夜總導演。2016年憑借電影《我不是潘金蓮》獲得第64屆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貝殼獎、第53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導演獎、第31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獎。
2017年憑借電影《芳華》獲得首屆塞班電影節最佳導演獎;同年獲得烏甸尼遠東電影節終身成就獎。
馮小剛的早年經歷:
馮小剛出生在北京的一戶普通家庭,年少時居住於北京市西城區車公庄附近。由於父母離異,他自幼就和母親、姐姐共同生活。
高中畢業後,馮小剛開始了軍隊生活。通過個人努力,他正式進入了北京軍區文化單位,之後作為部隊文職人員獲得提干,並且參與不少部隊文藝晚會的籌備工作。從部隊正式轉業後,馮小剛進入了北京城建開發總公司的工會,並開始從事文化宣傳工作。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馮小剛
❹ 馮小剛在上海電影節關於「垃圾觀眾」和「垃圾電影」的評論,你怎麼看
馮小剛的話是在這兩天的上海電影節說的,我的朋友圈裡,也是各種人在曬電影節的盛況。感覺如何?燈紅酒綠,珠光寶氣,赤裸裸的名利場。談的都是生意,不是電影。這樣的電影節能有什麼作為?大家不必抱多大的期待,就是談生意的場合,露臉的露臉,拉合作的拉合作,演講的演講。
❺ 馮小剛垃圾電影太多是因為有垃圾觀眾捧場
6月18日,馮小剛又開炮了,他號稱中國垃圾電影不少,跟垃圾觀眾多脫不了干係。
6月18日,第20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論壇上,向來有「小鋼炮」之稱的馮小剛火力全開。對於觀眾常吐槽的垃圾電影太多,馮導稱「中國怎麼這么多垃圾電影,還不是因為有那麼多垃圾觀眾。你不去捧場,就沒這東西,往往垃圾票房還很好。」
網路大電影切忌步院線電影後塵,成為爛片集中營
現在也是網大最壞的時代,競爭激烈、同質化嚴重,網大影響力還很弱,還沒有培養起網大自身的觀眾群體。
但是盡管很多網路大電影會面臨資金方面的難題,卻並不是所有的網路大電影都會碰到這種問題。只要有好的創意,專業的團隊,良好的職業素養,資金問題並不是真正困擾網路大電影的真正難題。
在垃圾圈錢電影的陰影下,網大從業者們更應該用工匠精神,打造網路大電影。
觀眾終會審美疲勞,垃圾電影是沒有發展前途的。還是多用心創造優秀作品是關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