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劉德華新片《潛行》開拍,主演人員都有誰呢
《潛行》這部電影的主演是劉德華,還有任達華,彭於晏,林家棟等人的加盟,可以看得出來這部影片的演員陣容還是非常強大的,在片場看到了劉德華之後,很多網友也都非常的期待這部電影的播出。雖然這部電影還處於拍攝當中,但是卻有著非常高的關注度。而影片當中的主演人員也都有著很強的演技實力,相信也是不會令觀眾失望的。這部電影主要講述的就是在香港發生的一些販毒案件,卧底一直都潛伏在犯罪集團當中搜尋證據。你因為把全部的時間投入到了工作當中,所以對於家庭也是會有一些虧欠的,所以便讓自己的妻子提出離婚。
劉德華還有很多影視作品都是非常值得期待的,《危機航線》,《流浪地球2》,《金手指》,《莫斯科大劫案》等,在演藝圈當中劉德華也是顏值和實力並存,而且在出演角色的時候也非常的認真努力,塑造的每一個角色都是非常成功的。而劉德華每次發布的新歌也是可以火遍全網的,這也能夠證明劉德華本人的實力。
㈡ 劉德華開車打劫珠寶店是什麼電影
電影《天若有情1》是由陳木勝執導,杜琪峰監制,劉德華、吳倩蓮、吳孟達主演的愛情電影。
㈢ 劉德華的《見龍卸甲》究竟是不是一部好電影
飽受爭議的《三國之見龍卸甲》,為什麼劉德華的趙雲評分低?
2008年,劉德華主演一部電影《三國之見龍卸甲》,喜歡的人將它奉為經典,看了不下三遍!不喜歡的人將它貶低到一無是處。
十年了,豆瓣評分依舊是5.2分,四萬五千人評分。《三國之見龍卸甲》可以說,在豆瓣是一部「爛片」?但是豆瓣的評分精準嗎?
為什麼《三國之見龍卸甲》飽受爭議?
一、看電影情節的角度不同,從而得出的評分不同。
《三國之見龍卸甲》看似是一部 歷史 三國題材的電影,但是電影裡面除了 歷史 人物名之外,幾乎難以看到與 歷史 有什麼關系。很多電影情節都歪曲了 歷史 。
但是,換一個角度,不從 歷史 角度去看這部電影,其實有很多可圈可點的地方。
比如,電影情節中,劉德華趙雲「常山組」20人作為中軍突襲魏軍,然後趙雲從千軍萬馬之中取敵將首級,從而獲得「夜雨奔襲曹營大勝」的局面。
這個情節如果拋棄 歷史 ,單從電影情節來看,是非常熱血的一個場景,影片十分突出的刻畫出趙雲剛入軍營不久就能嶄露頭角的感覺。
二、看電影的畫面角度不同,從而得出的評分不同
《三國之見龍卸甲》中的造型是頗有爭議的地方,有的人評分低,是因為劉德華趙雲以及洪金寶的羅平安服飾,不符合古時候的造型而評分低。
但是站在電影欣賞的角度可以看出,這些服裝是很適合電影的節奏感以及電影氣氛感的。並不是所有的電影道具組,都看不出來服裝對於電影的重要性。道具組往往需要從電影的商業角度去選擇服裝道具。
為什麼劉德華的趙雲評分低?
從 歷史 看或者從《三國演義》看,趙雲是一個沉穩的「長勝將軍」,一身是膽且剛毅雄偉。而劉德華演的趙雲看起來,怎麼都有一種「痞」性。但是,依然要從電影的角度和觀眾欣賞的角度去看電影。
一、劉德華的趙雲演技到位
電影要展示的趙雲,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物,而不是活在 歷史 中的「標本」。所以劉德華的趙雲可以是一開始的村民形象,也可以是七進七出曹營,逃出升天的「古惑仔」形象,更可以是鳳鳴山上一意孤行的「莽夫」形象。劉德華的趙雲讓我們看到的是一個真實的趙雲。
二、劉德華的趙雲身形符合
歷史 趙雲身長八尺,姿顏雄偉。
劉德華從身形看也算是符合,關鍵還是劉德華帥氣。
綜上,當你去掉 歷史 的眼光,帶著 娛樂 欣賞的角度去看劉德華的《三國之見龍卸甲》,就能給這部電影評分8分以上!
《三國志之見龍卸甲》是由導演李仁港執導,劉德華和李美琪領銜主演的動作片 。
影片講述了中國古代三國時期,蜀漢名將趙雲傳奇的一生。
該片於2008年4月3日亞洲上映。
三國之見龍卸甲 獲獎情況
第2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2009)
最佳攝影(提名)
張東亮
最佳美術指導(提名)
李仁港 / 馬光榮
最佳服裝造型設計(提名)
黃明霞 / 庄志良
最佳動作設計(提名)
元德 / 洪金寶
黎允文
第3屆亞洲電影大獎 (2009)
黎允文
最佳美術指導
李仁港
由於服裝原因本片被吐槽,但我覺得這是一步被嚴重被低估的電影。
見龍卸甲絕對是一部思想性藝術性上乘的佳作,李仁港是一位嚴重彼低估的導演,我看的第一部他的電影是李連傑的《黑俠》,他的影片我基本上都看過,個生覺得藝術成就較高的有《阿虎》 《見龍卸甲》《錦長衛》《鴻門宴》,他的電影有一種歷經滄桑的 歷史 厚重感,以悲憫的情懷詮釋人生的意義,許多影評總喜歡拿他的「飛碟帽」說事,這就是只抓枝葉,不見樹木,舍本求末,雞蛋里挑骨頭了,連看電影看什麼都不會看。
現在重點談見龍卸甲,見龍卸甲講述了三國名將趙雲的一生,同時也是我國古代名將們的人生縮影,譜寫了中國傳統儒家文化下一位曠世名將的一生宿命,電影在情節安排上與三國演義相比有較大改動,但這說明不了什麼。三國演義也是小說,有很大部分虛構成分,只要故事情節安排能為主題思想服務就行了。
我們中國古代武將有何特點呢?不外乎勇冠三軍的個人武力,馬革裹屍還的豪情歸宿,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的英勇無畏,壯志未酬的蹉跎遺憾,武將的抱負願望無外乎殺敵報國,打出一片太平盛世,但卻受限於當時 歷史 形勢和時代局限,空留遺憾,趙雲身上有許多名將的影子,前有白起,蒙恬,周亞夫,後有張巡,楊業,岳飛。
影片很好表現了我國各將的這種信條,具體到子龍將軍,先是以一千奇兵夜襲曹操先鋒部隊,後又在長阪坡百萬曹營殺了個七進七出,奪了曹操的青鋼寶劍,這份英勇與豪邁足以傲視群雄。無奈個人再勇也敵不過時代的悲哀,三國鼎立三方都人才濟濟,上下一心,政治清明,實力上相差不大,任何一方都很難打破這種平衡,一統天下,但已到暮年的子龍將軍壯心未死,始終堅定自己的人生信條,為天下一統,即便馬革裹屍也要在戰斗中走完自己劃了一個圈又回到起點的人生宿命,不留遺憾在人間。這就像張巡明知困守睢陽難敵安史叛軍,也要戰斗至最後一刻,保護了唐朝東南財稅的重要通道。
影片最後的決戰鳳鳴山原型是諸葛亮一出祁山,趙雲領兵出箕谷作疑兵吸引魏軍主力,諸葛亮則走隴西大道取三群收姜維,當時魏軍主帥是夏侯毛,電影安排成曹操孫女曹嬰,那現在是公主了,這是一大亮點,這位公主不僅相貌傾城,氣質出眾。而且智謀過人,武藝高強,還懂得弄一面關興張苞的破軍旗,瓦解蜀軍鬥志,簡直女神一般存在,難到是夏侯毛的老婆,根本不像,這樣一個才貌出眾的極品怎麼能看上草包夏侯毛呢。
電影在技術上也相當出色,畫面濃濃的中國風,配樂古典,激越,很好的融入電影的主題思想中,達到技術手段與電影主題的完美統一,錦衣衛和鴻門宴這方面做的也很不錯。
非常感謝悟空邀請!在這里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血染征袍透甲紅,
當陽誰敢與爭鋒。
古來沖陣扶危主,
唯有常山趙子龍。
——羅貫中《三國演義》
四大名著中最喜歡的是《三國演義》,而其中最喜歡的武將,當屬趙雲。熒幕上也不乏其藝術化的形象,接下來要說的電影,就是毀譽參半、爭議頗大的一部——《見龍卸甲》。
《見龍卸甲》由李仁港執導,劉德華、李美琪、洪金寶等主演,於2008年上映。影片從趙子龍參軍開始著筆,講述了其在夜襲曹營、於千軍中救阿斗等大小戰役中獲封常勝將軍,而後出師北伐,血染沙場的傳奇一生。
導演李仁港在《三國演義》的基礎上進行了藝術加工,人設和大框架基本未變,但是為了劇情推進簡單流暢、加強戲劇沖突和凸顯人物特點,還是進行了一些添加和再造。畢竟,用短短一百分鍾刻畫三國大格局之下的一個人物,且還是感情色彩濃厚的一個英雄,太難了。而觀眾們也認為這是影片最大的詬病所在。對於這種觀點,我想說的是:這是一部電影,我們是純粹的觀影者。電影要傳達的並非 歷史 本身,而是 歷史 中應該傳承的忠孝禮義。這部片子的有些台詞處理確實不當,但瑕不掩瑜,從配樂、攝影、 情感 表達方面來講,這確實是一部值得一看的電影。
「來將可留姓名?」 「常山趙子龍!」 因洪金寶飾演的羅平安失職沒有保護好阿斗,子龍請命前去營救,以功補過。
千軍萬馬,子龍一往無前。
影片為表現戰爭的慘烈程度大量運用了快速剪輯和慢鏡頭。畫面的快速切換中,這邊是煢煢一人,而對面是潮湧而來的士兵,不斷的殺傷,不斷的受傷;子龍殺敵的怒吼和敵人噴濺出的鮮血在慢鏡中顯的尤為悲壯。這是李仁港拍攝戰爭場面的一貫手法,同樣的方法在其之後的《鴻門宴》中也有應用。
殺的興起,子龍翻身上馬,長驅直入曹操所在營帳,冷槍凌厲,曹操無奈用青釭劍抵擋,子龍槍尖一挑,青釭劍順勢入手。而後緊勒馬韁,疾馳跳躍,來到山崖的另一邊。
轉身面對曹操軍隊,放肆大笑。
曹操問道:「來將可留姓名?」
「常山趙子龍!」
鋒芒初露,一身是膽,救人奪劍,全身而退,何等英勇霸氣!
「全軍退守鳳鳴山!」
子龍率領的趙家軍從鳳鳴山開始隨劉備征戰,而在北伐中於曹軍狹路相逢,無奈退守鳳鳴山。
挑燈看劍,戰場上是沒有時間概念的,恍惚間,他們已經打了一個圈,現如今,又回到了起點。而他們,已經須發俱白。
子龍問羅平安:「大哥,到底我們為何而戰?」羅平安不語。鳳鳴山寺廟中的一尊佛像和其背後的佛經多次出現在鏡頭中,其中經文處更有一處特寫: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英雄也會陌路?皆為命數吧。
「大哥,為我卸甲。」
影片的最後,曹嬰識破了諸葛亮的計謀,蜀軍潰敗,援軍被滅,退守鳳鳴山的趙家軍猶如困獸。
子龍深知大勢已去,在佛像前已悟透命數,淡看成敗。他雙眼噙淚,輕輕對羅平安說:「大哥,為我卸甲」。 陣前,子龍一襲素衣,對面曹軍雄兵百萬,視若無物,輕蔑一笑,提槍上馬。
「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
在悲壯的背景音樂下,漫天飛雪中,子龍駕馬直驅,沖向曹軍。
一人,一槍,一馬,一聲長嘯。
畫面淡入淡出,回憶一幕幕浮現:昔日征戰天下的五虎上將、千軍中救阿斗奪寶劍,戎馬一生,忠肝義膽!而此刻,他直面無法取勝的對手,卸甲並非懦弱,而是他選擇接受宿命,無關生死。
此役,只為戰而戰。
畫面定格在此,後事如何,留給影迷自己去想像。
影片最後的的三分鍾是全篇的精華,無論是畫面、燈光還是配樂,這些因素結合的太完美了,每每看之聽之,不覺胸襟坦盪,暗自傷懷。尤其是影片的配樂,黎允文的電影配樂在《猛龍》中曾給我留下深刻印象,在《見龍卸甲》中更是超越前作,將劇情和配樂契合到極致。
電影終歸是電影,它是一種藝術載體,而不是像教科書般的嚴苛厲求。有人說,心裡有什麼,看到的就是什麼,電影有缺點再正常不過,但不至於毫無亮點,希望大家用欣賞的眼光、寬容的心態對待每位電影人的誠意付出。
嗯,我說的是「電影人」的「誠意付出」,對於近幾年拍電影圈錢的幾波人不予置評,大家隨意。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里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里,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 健康 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劉德華的(見龍卸甲),個人感覺
一、看電影情節的角度不同,從而得出的評分不同。
《三國之見龍卸甲》看似是一部 歷史 三國題材的電影,但是電影裡面除了 歷史 人物名之外,幾乎難以看到與 歷史 有什麼關系。很多電影情節都歪曲了 歷史 。
但是,換一個角度,不從 歷史 角度去看這部電影,其實有很多可圈可點的地方。
比如,電影情節中,劉德華趙雲「常山組」20人作為中軍突襲魏軍,然後趙雲從千軍萬馬之中取敵將首級,從而獲得「夜雨奔襲曹營大勝」的局面。
這個情節如果拋棄 歷史 ,單從電影情節來看,是非常熱血的一個場景,影片十分突出的刻畫出趙雲剛入軍營不久就能嶄露頭角的感覺。
二、看電影的畫面角度不同,從而得出的評分不同
《三國之見龍卸甲》中的造型是頗有爭議的地方,有的人評分低,是因為劉德華趙雲以及洪金寶的羅平安服飾,不符合古時候的造型而評分低。
但是站在電影欣賞的角度可以看出,這些服裝是很適合電影的節奏感以及電影氣氛感的。並不是所有的電影道具組,都看不出來服裝對於電影的重要性。道具組往往需要從電影的商業角度去選擇服裝道具。
為什麼劉德華的趙雲評分低?
從 歷史 看或者從《三國演義》看,趙雲是一個沉穩的「長勝將軍」,一身是膽且剛毅雄偉。而劉德華演的趙雲看起來,怎麼都有一種「痞」性。但是,依然要從電影的角度和觀眾欣賞的角度去看電影。
一、劉德華的趙雲演技到位
電影要展示的趙雲,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物,而不是活在 歷史 中的「標本」。所以劉德華的趙雲可以是一開始的村民形象,也可以是七進七出曹營,逃出升天的「古惑仔」形象,更可以是鳳鳴山上一意孤行的「莽夫」形象。劉德華的趙雲讓我們看到的是一個真實的趙雲。
二、劉德華的趙雲身形符合
歷史 趙雲身長八尺,姿顏雄偉。
劉德華從身形看也算是符合,關鍵還是劉德華帥氣。
綜上,當你去掉 歷史 的眼光,帶著 娛樂 欣賞的角度去看劉德華的《三國之見龍卸甲》,是部好電影。
平心而論這部電影不算好
《三國之見龍卸甲》看似是一部 歷史 三國題材的電影,但是電影裡面除了 歷史 人物名之外,幾乎難以看到與 歷史 有什麼關系。很多電影情節都歪曲了 歷史 。
但是,換一個角度,不從 歷史 角度去看這部電影,其實有很多可圈可點的地方。
比如,電影情節中,劉德華趙雲「常山組」20人作為中軍突襲魏軍,然後趙雲從千軍萬馬之中取敵將首級,從而獲得「夜雨奔襲曹營大勝」的局面。
《三國之見龍卸甲》中的造型是頗有爭議的地方,有的人評分低,是因為劉德華趙雲以及洪金寶的羅平安服飾,不符合古時候的造型而評分低。
但是站在電影欣賞的角度可以看出,這些服裝是很適合電影的節奏感以及電影氣氛感的。並不是所有的電影道具組,都看不出來服裝對於電影的重要性。道具組往往需要從電影的商業角度去選擇服裝道具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里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先說下 歷史 上趙子龍其人其事,
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長八尺,姿顏雄偉,蜀漢名將
在正史里趙雲長的不帥,而且年齡又大」,翻開正史看看發現是這樣描寫趙雲的「身長八尺,姿顏雄偉」。反倒是演義里描寫成「濃眉大眼,闊面重頤」。
趙雲的官位一直不高,最高做到鎮東將軍,低於關張馬黃魏。有些人說是趙雲能力不行,不夠格。周瑜的官職是個偏將軍,還有些名不見經傳的人物王昶、朱據的官職高到驃騎將軍,他們比周瑜趙雲強嗎?可見用官職來判斷一個人的能力是不合理的。另外,趙雲在劉備在世時一直是執掌內事的將領,內臣之職不宜過高是歷來已有的。劉備死後,趙雲也死於建興七年,所謂
血染征袍透甲紅,
當陽誰敢與爭鋒。
古來沖陣扶危主,
唯有常山趙子龍。
——羅貫中《三國演義》
四大名著中最喜歡的是《三國演義》,而其中最喜歡的武將,當屬趙雲。熒幕上也不乏其藝術化的形象,接下來要說的電影,就是毀譽參半、爭議頗大的一部——《見龍卸甲》。
《見龍卸甲》由李仁港執導,劉德華、李美琪、洪金寶等主演,於2008年上映。影片從趙子龍參軍開始著筆,講述了其在夜襲曹營、於千軍中救阿斗等大小戰役中獲封常勝將軍,而後出師北伐,血染沙場的傳奇一生。
導演李仁港在《三國演義》的基礎上進行了藝術加工,人設和大框架基本未變,但是為了劇情推進簡單流暢、加強戲劇沖突和凸顯人物特點,還是進行了一些添加和再造。畢竟,用短短一百分鍾刻畫三國大格局之下的一個人物,且還是感情色彩濃厚的一個英雄,太難了。而觀眾們也認為這是影片最大的詬病所在。對於這種觀點,我想說的是:這是一部電影,我們是純粹的觀影者。電影要傳達的並非 歷史 本身,而是 歷史 中應該傳承的忠孝禮義。這部片子的有些台詞處理確實不當,但瑕不掩瑜,從配樂、攝影、 情感 表達方面來講,這確實是一部值得一看的電影。
「來將可留姓名?」 「常山趙子龍!」
因洪金寶飾演的羅平安失職沒有保護好阿斗,子龍請命前去營救,以功補過。
千軍萬馬,子龍一往無前。
影片為表現戰爭的慘烈程度大量運用了快速剪輯和慢鏡頭。畫面的快速切換中,這邊是煢煢一人,而對面是潮湧而來的士兵,不斷的殺傷,不斷的受傷;子龍殺敵的怒吼和敵人噴濺出的鮮血在慢鏡中顯的尤為悲壯。這是李仁港拍攝戰爭場面的一貫手法,同樣的方法在其之後的《鴻門宴》中也有應用。
殺的興起,子龍翻身上馬,長驅直入曹操所在營帳,冷槍凌厲,曹操無奈用青釭劍抵擋,子龍槍尖一挑,青釭劍順勢入手。而後緊勒馬韁,疾馳跳躍,來到山崖的另一邊。
轉身面對曹操軍隊,放肆大笑。
曹操問道:「來將可留姓名?」
「常山趙子龍!」
鋒芒初露,一身是膽,救人奪劍,全身而退,何等英勇霸氣!
「全軍退守鳳鳴山!」
子龍率領的趙家軍從鳳鳴山開始隨劉備征戰,而在北伐中於曹軍狹路相逢,無奈退守鳳鳴山。
挑燈看劍,戰場上是沒有時間概念的,恍惚間,他們已經打了一個圈,現如今,又回到了起點。而他們,已經須發俱白。
子龍問羅平安:「大哥,到底我們為何而戰?」羅平安不語。
鳳鳴山寺廟中的一尊佛像和其背後的佛經多次出現在鏡頭中,其中經文處更有一處特寫: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英雄也會陌路?皆為命數吧。
「大哥,為我卸甲。」
影片的最後,曹嬰識破了諸葛亮的計謀,蜀軍潰敗,援軍被滅,退守鳳鳴山的趙家軍猶如困獸。
子龍深知大勢已去,在佛像前已悟透命數,淡看成敗。他雙眼噙淚,輕輕對羅平安說:「大哥,為我卸甲」。
陣前,子龍一襲素衣
,對面曹軍雄兵百萬,視若無物,輕蔑一笑,提槍上馬。
「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
在悲壯的背景音樂下,漫天飛雪中,子龍駕馬直驅,沖向曹軍。
一人,一槍,一馬,一聲長嘯。
畫面淡入淡出,回憶一幕幕浮現:昔日征戰天下的五虎上將、千軍中救阿斗奪寶劍,戎馬一生,忠肝義膽!而此刻,他直面無法取勝的對手,卸甲並非懦弱,而是他選擇接受宿命,無關生死。
此役,只為戰而戰。
畫面定格在此,後事如何,留給影迷自己去想像。
影片最後的的三分鍾是全篇的精華,無論是畫面、燈光還是配樂,這些因素結合的太完美了,每每看之聽之,不覺胸襟坦盪,暗自傷懷。尤其是影片的配樂,黎允文的電影配樂在《猛龍》中曾給我留下深刻印象,在《見龍卸甲》中更是超越前作,將劇情和配樂契合到極致。
電影終歸是電影,它是一種藝術載體,而不是像教科書般的嚴苛厲求。有人說,心裡有什麼,看到的就是什麼,電影有缺點再正常不過,但不至於毫無亮點,希望大家用欣賞的眼光、寬容的心態對待每位電影人的誠意付出。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里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里,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 健康 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我感覺《見龍卸甲》是被低估的一部電影,華仔的演技,還有電影里的配樂我感覺都挺完美的,不說可以得9分,8.5分還是可以得到的,那就說幾點為什麼會被低估。
1,單純從電影上來說還是不錯的,可能有些人會拿三國演義來做判斷,但是正史上對趙子龍寫的很少。
2,上映的時候被評價很低,服飾也是一方面。
3,編劇瞎編毀了,三國演義小學生可能有的都會背了,多出來個曹操的孫女,這個有點扯了,其實可以按史拍,按三國演義拍。
這是我認為的三點,但是本來電影就不可能和 歷史 一樣,劇情做的非常不錯,我們看電影就是為了放鬆心情,只要和 歷史 沒有太大的區別就可以接受,
但是還是有些人喜歡去較真,這個就沒辦法,本來就是蘿卜白菜各有所愛。
劉德華演的《見龍卸甲》這部電影我覺得是一部爛片,特效可以但是劇情不能再爛。生平第一次在影院看完之後想把導演拖出去暴打一頓。花費了時間,精力和金錢去看電影,結果卻對我來說變成了一種折磨。但凡有點 歷史 的人也不會把電影拍成這樣 拜託不要再打著三國和趙雲的旗號了。
導演或許很熱衷於命運與輪回這種話題,才會不停的玩弄前後呼應這種小學生的作文把戲。而趙雲唯一的一次亮相怎麼看都像是穿著去奔喪,難怪五虎將不該死的都死了,蜀軍不該輸的也都輸了。敢情出征那天就開始報喪,這人能不死,這仗能不敗嗎?這部片不知道是我笨還是劇情復雜費了老半天勁都不知道趙雲這英雄人物是怎麼來的。
雖然網路上對這部電影罵聲一片,但我還是堅持推薦這部電影。
也許他有不合 歷史 的地方,但是這畢竟只是一部電影,如果要看 歷史 劇,那還不如直接去看《三國演義》或者請CCTV來拍好了。
當這個電影能震撼人,能感動人,這就很好了。
連小說都是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為什麼電影就不能源於 歷史 高於 歷史 呢?
這部戲里劉德華的演技是一個贊點,他把一個從年輕時的沖勁甚至憨厚到成年後的穩重與氣勢的過程都演繹的淋漓盡致。在戰場上的氣概,生活中的細膩,讓這個 歷史 中的趙子龍展現的有血有肉。
尤其是在常山與那個姑娘的一個短短的片段,短,卻柔情。多年之後,白發的趙子龍在接過最後一戰的帥印時,記起年輕時的姑娘,瞬間,就打動了人。
最後一戰中,趙子龍作為一個征戰一生的將軍對生命的回顧,是對國家使命的堅持,也有傷感與迷茫。
電影中的畫面感很強,戰爭場面的氣勢恢宏,細節描述的細膩。導演不愧為美術出身,對畫面的角度,光線,色彩都把握的很到位,讓看電影的人在視覺上得到了美的享受。
如果沒有如此優秀的背景音樂,電影也許要失色一半。打鬥場面時有緊有松的鼓點把氣場十足的戰爭推向高點,尤其是最後一段的音樂,悲壯豪邁,聽者落淚。
所以,總體來說,我還是覺得這是一部值得推薦的好片!
㈣ 求一部香港的喜劇電影,我只記得其中一個鏡頭一夥人擱著一扇鐵門看到裡面有很多武器,
《嘩!英雄》導 演:陳木勝編 劇:何東主 演:劉德華、張曼玉、張耀揚、陳惠敏、張家輝、秦沛林建明、黃秋生 上 映:1992-02-27 類 型:喜劇,動作 地 區:中國香港
這個片段是黃秋生、張家輝等三人去警察局武器庫拿武器。
㈤ 劉德華的新片開始拍攝,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
劉德華所拍攝的新片的名字叫《潛行》,這是一個關於卧底潛伏工作的故事,劉德華在這部電影中扮演主人公。
對於已經61歲年紀的劉德華來說,很多人本以為劉德華已經開始回歸家庭,劉德華同時也應該把更多的精力放到自己的身體健康上。事實上,劉德華是一個非常敬業的老藝術家,即便自己已經60多歲了,劉德華每年也會參加各種活動和電影的拍攝,劉德華似乎已經把工作當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劉德華的今天正式拍攝。
有網友在香港碰到了劉德華在拍攝電影的場面,在畫面里,我們可以看到劉德華和任達華這樣的老面孔,也能夠看到彭於晏和林家棟這樣的中年演員。劉德華在畫面里顯得非常年輕,同時也非常有精氣神。雖然正值夏季,但為了配合電影的需要,劉德華經常穿著一個高領毛衣,劉德華的敬業精神可見一斑。
㈥ 電影 鐵門 3d
首先影片開頭,他給了一個伏筆:不要溫和走進那個良夜,怒斥吧怒斥光的消逝!!
這段來自英國詩人 狄倫 托馬斯的詩句,給了我們一個雲里霧里的暗示,但是隨著影片的進行我相信,大部分人會忽視掉這個暗示,轉而關注到影片的進行和當中的小細節,但是他們卻是獨立存在的,你無法將他們聯繫到一起,所以會產生困惑,不知道導演到底是要表達什麼,進而結局的特別則顯得那麼的突然,
其實給我的感覺,影片一直都是圍繞開頭的這句話來進行的,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這句話出現的詩:
Dylan Thomas 狄倫·托馬斯(1914—1953),英國著名詩人、作家。這位才華橫溢的詩人死於飲酒過量,去世時年僅39歲。他的創作靈感大多來自其故鄉南威爾士美輪美奐的風景,而其詩作大體屬於超現實主義流派,圍繞生、欲和死這三大主題,詩風粗獷而熱烈。另外,托馬斯很注重詩句的押韻,其詩以善於朗誦而聞名。本期收錄的該詩的音頻就由其本人朗誦。Dylan Thomas著有18 Poems(《詩十八首》)、The Map of Love(《愛情的地圖》)和Deaths and Entrances(《死亡與出路》)等詩集。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是Dylan Thomas的代表作之一。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Old age should burn and 1)rave at close of day;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
白晝將盡,暮年仍應燃燒咆哮;
怒斥吧,怒斥光的消逝。
Though wise men at their end know dark is right,
Because their words had 2)forked no lightning they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雖然在白晝盡頭,智者自知該踏上夜途,
因為言語未曾迸發出電光,他們
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
Good men, the last wave by, crying how bright
Their frail deeds might have danced in a green bay,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好人,當最後一浪過去,高呼著他們脆弱的善行
本來也許可以在綠灣上快意地舞蹈,
所以,他們怒斥,怒斥光的消逝。
Wild men who caught and sang the sun in flight,
And learn, too late, they grieved it on its way,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狂人抓住稍縱即逝的陽光,為之歌唱,
並意識到,太遲了,他們過去總為時光傷逝,
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
3)Grave men, near death, who see with blinding sight
Blind eyes could blaze like 4)meteors and be gay,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嚴肅的人,在生命盡頭,用模糊的雙眼看到
失明的眼可以像流星般閃耀,歡欣雀躍,
所以,他們怒斥,怒斥光的消逝。
And you, my father, there on the sad height,
Curse, bless, me now with your fierce tears, I pray.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而您,我的父親,在生命那悲哀之極,
我求您現在用您的熱淚詛咒我,祝福我吧
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
怒斥吧,怒斥光的消逝。
大家應該可以清晰的感受到這首詩的內涵與所要表達的精神層次,盡管這位詩人不長命,英年早逝,但我們仍可以從此詩中感受到詩人面對「暮年」表現出的大無畏精神。其實,誰不怕老去,誰不畏懼生命的終止?然而誰又能阻止歲月匆匆的腳步?生命的意義並不在於其「長度」,而在於其「寬度」,當詩人用激昂的言語勉勵他那無助而「溫順」的父親,勉勵每一位老去的人以及每一位終將老去的年輕人「暮年仍應燃燒咆哮」,「失明的眼可以像流星般閃耀,歡欣雀躍」時,你是否也對「流年」多了一分領悟?
影片導演正是藉助了電影的手法來表達了這樣一個主題。
影片剛開始的時候男主人公,從吊兒郎當,完全沒有察覺到自己的處境,到憤怒進而亂發脾氣,最後到醒悟開始實施自救,是一個過程,一個成長的過程,更是一個升華,人性的升華,從側面反應了一個真理:上帝是不會救助不自救的人的。但是同樣相對也是一個真理:並不是所有付出都會得到回報!
主人公鑿穿了牆,到達的卻是另一個牢籠,一樣的被困,精疲力盡幾乎完全處於絕望了,但是這個時候女主角出現了,這是一個很重要的信號,他給了一個男主人公繼續逃生的理由:「還有一個人,我不是一個人!」有的時候堅持一件事情其實很簡單,就是要一個理由,不管這個理由看似多麼的簡單,簡單到無法理解,但它是支撐信念的重要因素。
這個時候劇情其實已經開始轉變了,因為這個時候逃生不光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別人,雖然倆人開始時由於語言不通,而互相猜忌,不信任,不過隨著時間的流逝,信任,為了對方考慮,最後到相愛,等等美好的人類感情都在倆人之間產生,也許有人會質疑他們相愛了嗎?但是如果到了類似的情境,很現實的講誰都可以成為誰的食物,他們不是沒有條件,而他們沒有這么做,包括最後關頭男主人公幾乎到了彌留之際也沒有這么做,而是在自己已經極度虛弱時,還為女主人公去找尋禦寒的物品,已經很明顯的告訴了我們;而女主人公則亦然將自己交給了男主人公,浪費寶貴的體力,只是為了讓他保持清醒 亢奮,不至於睡過去後醒不來,如此珍視對方,我們又如何反駁?
在第二個房間中精疲力盡的男女正當失去信心時,有一下沒一下的鑿著牆,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門隨著鑿擊聲漸漸的打開,其實我們不必深究其中細節,雖然是那麼的不可思議,但是導演正是利用這樣的手法向觀眾傳達了另一個真理:「當上帝關上你的一扇門的時候,他會為你打開另一扇門」。
這樣從頭到尾看下來,到最後出現的類似外星的風景則會變得委婉了許多,有的人說是他們死了後來到了天堂,有的人說這是出來後他們產生了幻想,覺得眼前熟悉的久違的風景是多麼的美麗,而特意進行了視覺處理,不過不管到底是什麼,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出來了」,男主人公一句「我等了太久了」讓我們體會到了重獲新生的喜悅,和恍如隔世的滄桑。
回到了影片的主題「不要溫和走進那個良夜,怒斥吧怒斥光的消逝!!」影片不就是闡述了這么一個精神嗎?當死亡來臨的時候,不要絕望的安靜的去步入那黑暗,哪怕是必然的結果,也要去抗爭,去爭取,去「怒斥光的消逝!!」
對於這部影片的分類有人說是科幻,有人說是恐怖,而我更傾向於後者,死亡是可怕的,特別是對於這樣的毫無希望的等死,它要比好萊塢大片里的怪獸,和日本驚悚片里的鬼影來的更真實,設身處地的試想一下,你會不寒而慄的。
㈦ 《無間道》劉德華為什麼在電梯開四槍
無間道劉德華在電梯開四槍是他要製造案發現場細節。他和陳永仁的對話中已經說了,自己想做個好人,不再當卧底了,但那個黑幫卧底不僅知道他的身份,而且殺了陳永仁把他逼上絕路,他只能殺人滅口,繼續當自己的好人。
無間道劇情簡述
1991年,18歲的三合會會員劉建明聽從大哥韓琛的指示進入警校學習,成為警方卧底而同時警校中的另一名學生陳永仁,受警方安排表面上將其強迫退學,實際上則是讓他進入三合會當卧底。
劉建明從警校畢業後順利地進入警局,並且職位步步高升,已成為刑事情報科A隊的一員,在此期間他利用各種機會為韓琛提供了大量的情報。
而陳永仁在這些年以來已經得到了韓琛的初步信任,但由於韓琛的案件始終沒有破,他永遠只能呆在黑幫,只有黃警督與他單線聯系。
㈧ 男人為了追女人花了一年時間約她,而且每次總是能猜到女人的心思!為什麼說明什麼嗎是愛這個女人嗎
梅艷芳和劉德華也是在圈中稱朋友的兩位單身人士.
劉德華篇
作為一個華迷,我想這幾年網路的發展速度可以讓大家找到很多關於劉德華的資料,不知道你們會不會發現,從90年代開始,劉德華經歷了很多的風風雨雨.他的成功,他的失敗,他的榮譽,他的新聞/緋聞,組成了一個完整的劉德華,活生生的一個人.你們有沒有發現,不論是在他成功的獎台上,還是他跌倒的生意上,更甚至是他的新聞/緋聞上,梅艷芳這個名字出現的頻率是最多的.
*年,劉德華開了自己的電影天幕(Teamwork),第一部影片是 九一神鵰俠侶,女主角是梅艷芳,一人分飾兩角,突出了她兩種截然不同的性格.劇中有一句台詞非常值得推敲,就是劉德華的那個角色強調了三次,他跟她之間不止友情那麼簡單. 有人會說劉德華找梅艷芳來是為了炒作,片子可以錢. 其實那時候的形式,劉德華找梅艷芳不如找關之林來的火爆. 劉德華和關之琳一直都是大家口中最稱的熒幕情侶, 他們的組合才是點. 但是劉德華選擇了找梅艷芳來擔任他自己投資的第一部電影的女主角, 在影片中,他們在月下定情,劉德華又在月下向她求婚.
*年是劉德華事業上的一個小. 這一年他的很,他主演的電影大. 演而優則唱的劉德華開始想在樂壇上分一匙羹.出唱片, 參與各種獎項,這一年,他拿獎到手軟,十大中文金曲和十大勁金曲的大贏家.當年能夠站在領獎台上的男手, 四大天王勢均力敵, 真的可謂是爭的熱火朝天. 說到這里,可以追溯到年,其實劉德華的第一個最受歡迎男手是這一年拿到的. 那年的他一臉青澀,站在領獎台上看不到他的喜悅,反而是一種很復雜的表情, 他說,今年我拿這個獎我覺得不是實至名歸的,我並沒有做足能拿到這個獎的事, 這次是我幸運. 但是我希望下一次還有機會站在這個台上,無愧的拿這個獎. 他講的很誠懇.不過那年沒有四大天王. 直到年,張學友,黎明,郭富城以不同的形式出現在香港樂壇上,一股味又出現了.作為公眾人物, 被批評是難免的. 很多人都說劉德華不會唱,只是長了一張討喜的臉. 劉德華卻是一個非常認真的人, 別人說他不會唱,他就學,學不好也要學,直到別人肯定為止.於是, 92年的獎他拿的很辛苦,跟90, 91年比, 92年這個獎對他來說簡直就是一種飛躍, 一種肯定, 也是他對自己的肯定.
說了這么多,不完全是為了說明劉德華是怎麼樣勤奮的一個人,而是,在這些重要的時刻,我們總能看到一個熟悉的身影,一個女人的身影,她就是梅艷芳.
年,
梅艷芳在十大勁金曲給劉德華頒發最受歡迎男手獎項
年,
梅艷芳擔任司儀, 在十大中文金曲上與劉德華生命中另外兩個重要的圈內人(葉德嫻,周潤發)一同給他頒獎,期間發哥竟然半開玩笑的說劉德華喜歡梅艷芳.
同年的十大勁金曲頒獎,主辦方非常重視最受歡迎男手這個獎項,於是出怪招,讓四大天王每個人拿兩把鑰匙去開啟一扇成功之門,門後就是那個當時至高無上的獎項,那次頒獎的又是梅艷芳. 鄭裕玲在帶領梅艷芳去成功之門的時候說:看看誰是真命天子. 這個真命天子竟然就是劉德華. 這一年的獎又落在劉德華手裡.
*年, 劉德華的天幕倒閉, 欠了一債, 很是苦惱. 但是作為一個藝人,不管遇到什麼樣的困 境也要支撐下去. 他繼續工作,參加節目,開演唱會. 這一年他的 劉德華愛心滿杏林演唱會 讓我們看到了他真的是處於事業的瓶頸. 他的好朋友都來給他捧場. 我們似乎可以從節目的編排上看到一些端倪. 最後壓軸嘉賓是被劉德華稱作"媽媽"的葉德嫻, 葉德嫻的前面一個嘉賓是梅艷芳,梅艷芳前面的嘉賓是劉德華的摯友,梁朝偉,苗喬偉,湯鎮業和黃日華.
是問如果你是劉德華,你會不會在節目的編排上花一些心思呢? 你會怎樣去安排自己的好朋友出場呢?
與五虎,他們表演的一個短劇+唱;與梅艷芳,兩人合唱了三首,分別是不可不信...緣, 朦朧夜雨里和回到你身邊; 與葉德嫻,劉德華牽著她的手在台上唱. 每個人都說了很多肺腑之言,令到劉德華不住落淚.
如果我們說一個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三種感情是什麼,你會怎麼回答? 我的回答會是,親情,友情和愛情.仔細想一想他的這場show, 你會怎樣tch這種組合呢? 會不會得到某種提示.
同年的翡翠星賀台慶上,還是劉德華和梅艷芳擔任男女兩隊的隊長.今年的劉德華不再像年台慶時那樣氣盛,會為了一時的輸贏而生氣, 而是溫柔了很多. 劉德華更在節目最後的隊長大賽,在梅艷芳唱 是這樣的 時候走過去抱著她跳貼身舞, 那次的舞是充滿曖昧和挑逗的,劉德華那時的眼神更可以說是柔情似水.
說實話, 除了在電影裡面, 我真的沒見過劉德華用這種眼神看過其他人, 除了梅艷芳.
*年,傳出梅艷芳跟比她小11歲的趙文卓相戀. 4月26日, 劉德華在梅艷芳的個人演唱會上, 不知道是有心還是無意, 竟然拿著類似戒指的物體套在梅艷芳的右手無名指上. 當時趙文卓坐在台下... 待到梅艷芳的公益金演唱會上,兩個人不偏不正選了兩首意味深長的來唱, 分別是徐小鳳的 隨想曲 和曾路得的 天各一方.
兩首的詞很有點意思
隨想曲:難辨你的愛真與否,緣盡我可以輕放手,若你的心想變怎樣都會變,想要留亦難留...請收起溫馨的愛意,留在心中好像醇的酒...
天各一方:(獨白)今天,你和我天各一方,你有你的生活,我就繼續我的忙碌. 但假如有一日我們在街上偶然碰到,我們會點下頭,問候一下,然後都不知道說什麼好.你會發現我已經不再認識你, 但是即使是這樣又有什麼所謂呢, 我只是知道在這一霎那,我是想念你的...
兩人對唱時的表情,是耐人尋味的. 也許不是所有人都能看懂, 但是如果你曾經愛過,但是卻因為某些原因與所愛的人分開了,但心裡卻依然愛著對方,看著他/她,想著他/她與別人一起的時候自己卻無能為力,那麼這種表情也許就會在不經意間流露出來了.
*年,劉德華在香港電台的開心新航線與梅艷芳一起錄制了一部廣播劇, 名字是 雪溶後的余溫, 劇中兩人是一對夫妻,擁有超強的記憶力,有些科幻性質,是一個發生在未來的故事. 劇中講了兩人是怎樣認識,怎樣一見鍾情,怎樣心靈相同,怎樣天生一對.故事很感人,兩個人錄的也非常投入,完全用聲音表達著兩個主人公的愛意. 當年,幾乎所有的香港人(香港人都是很八卦的)都每天等著聽他們這個廣播劇,因為劇中的情節讓人想入非非. 在劇中兩人就以自己的名字相稱,阿梅和華仔.你一句老婆,我一句老公.故事的結局是,華仔死了,阿梅不願獨活. 因為是科幻故事,所以他們有了一次重生的機會,在不知道多少年以後,兩個人帶著從前的記憶白頭攜老...
今時今日聽著這個故事, 唏噓的同時不禁讓人覺得也許有些事情在冥冥中早就註定了, 不然為什麼會有這么多的巧合存在. 走出 雪溶後的余溫, 現實中的劉德華和梅艷芳都是相信愛情是一生一世的, 劉德華希望有兩輩子的愛, 但是是愛同一個人愛兩輩子. 這又讓我想起年劉德華在梅艷芳第六場演唱會時候說的那一番話, 他說她下輩子也別想甩掉他, 她反問他為什麼不是這一世, 他說這一世已經甩不掉的了,大家都知道了. 也許真的有一種愛情要糾纏兩輩子才能還清,但是真的到了結束的時候, 說不定還會希望繼續糾纏下去…
值得一提的是, 「雪後」這個故事是劉德華自己構思的.廣播劇播完之後兩個主持人訪問劉德華的時候問到梅艷芳在劇中很開心的喊他老公,問他有什麼看法, 劉德華開始語無倫次,好像很難表達出他對梅艷芳的感情.
他說: 呃…我們都是很專業的演員, 可能是我跟她的家庭環境啊什麼的都差不多, 所以...呃…每個人都有...都會有喜歡另一個人的…的…時候, 我都不想多mention(提及)關於這一方面的事情...總之,不管我叫她什麼,我都當她是老婆那樣叫的了, 就像剛才我叫她"阿珠(豬?)",我都當她是我老婆的了, 就是說可以親切到這樣了...
其實, 從劉德華做過的很多訪問都能看出來或者聽出來,每次他提到梅艷芳,說的話都是非常模糊的,他很少會直接承認說他們是朋友, 從來都是話不多, 從來都沒有什麼邏輯, 從來都是口齒不清.
*年,劉德華穿上裙子為梅艷芳在宣傳女人花.那天他的樣子看起來非常非常的舒服,給人一種難以形容的感覺,但是跟平時的劉德華不一樣.
劉德華的專輯 愛在刻苦銘心時 在宣傳, 又請來了梅艷芳跟他一起. 他拉著她上台, 送她代表祝福健康的心形水晶給她. 當記者要求劉德華抱一下梅艷芳的時候, 梅艷芳說不要劉德華抱自己,因為自己最近肥口左, 不好意思讓人家抱; 於是不死心的記者讓劉德華親梅艷芳, 劉德華看著梅艷芳說, 既然不讓抱, 親一下總可以吧. 梅艷芳笑了,太陽眼鏡之後的眼睛又笑的彎彎的. 於是劉德華右手扶著梅艷芳的臉頰, 嘴唇落在梅艷芳臉頰上長達15秒, 任由記者拍照.
愛在刻骨銘心時這張專輯裡面有兩首很值得注意,一首是大家都很喜歡的 別說愛情苦, 當時打的很兇, 還有一首是劉德華自己填詞的 老夫妻
別說愛情苦: 這首的M拍的很有意思. 劉德華和梅艷芳兩個人分別站在一個漆黑的間的兩邊, 背對背,只有臉和手是亮的. 有一個鏡頭讓我記憶深刻, 就是在劉德華唱的時候, 梅艷芳的臉出現在劉德華的背後, 靜靜的看著他, 眼中有深情,有柔情,還有一種無奈. 「背後」這個詞第一次以一種ige的形式出現在屏幕上, 我想也會出現在很多人的心裡. 可能會有很多人覺得有一種驚醒夢中人的感覺, 這個夢是什麼呢? 大家不妨好好想一想.
*年,劉德華開始展現出他的佔有欲.
雙A計劃在宣傳, 所謂雙A,就是以ANITA & ANDY, 兩個人英文名的第一個字母作為噱頭. 劉德華宣傳他的 笨小孩,梅艷芳宣傳的是 床前明月光. 兩人在非常,跑遍整個做宣傳,所有的活動都是一起的. 關於雙A計劃,網上的報道很多了.可以自己去看一下.
我想說的是, 如果大家去看一下那些視頻,你會發現一件事情,每次都是劉德華在挑撥梅艷芳,他會去牽她的手,摟她的肩膀. 他曾在小燕姐的節目上說:其實我們兩個人的關系,我們兩個人都不是很清楚. 倒是梅艷芳每次都否認的很乾脆, 而劉德華從來都是不承認也不否認.
如果他是因為怕梅艷芳傷心而不去否認,那麼他大可不必去挑撥,完全可以不用說一些帶有暗示性的話去讓大家覺得他們關系曖昧.他說怕梅艷芳覺得尷尬, 他自己面對外面的言論無所謂; 但是梅艷芳的尷尬從來都是來源於劉德華對她的態度, 那麼他到底在做什麼? 想告訴大家什麼?
不過不管我們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第二天新聞出來的標題,全部都在說梅艷芳是怎樣怎樣喜歡劉德華的,她暗戀他, 他對她只是朋友…諸如此類的東西.
*年,
劉德華年中開演唱會.梅艷芳擔任了兩次他的嘉賓. 第一次她出出場的時候是在觀眾席,要出來需要跨越欄桿,她的高跟鞋很高.劉德華見狀立即抱起梅艷芳,到了台上之後還沒有馬上放下她而是抱著她走了一陣子才放她下來.梅艷芳笑到"見牙不見眼". 那次之後的每次嘉賓上台,竟然都要求劉德華去抱他們,甚至是阿B哥. 劉德華也只得見一個抱一個,苦不堪言. 梅艷芳第二次來的時候,不需要跨欄桿了,但是劉德華還是把她抱上了台,還拉著她陪他一起唱.梅艷芳說因為馬上要去, 所以不能在最後一場來,只能提前來.劉德華立即說, 那麼就把這場當作最後一場好了.
劉德華在這年拿到傑出青年獎,他身邊又出現了梅艷芳的身影.劉德華甚至把自己的獎交給梅艷芳保管,他讓她分享他的成功. 梅艷芳這一年拿到金針獎,劉德華和張學友來祝賀他.劉德華送給梅艷芳一個花牌,花牌上是用朵紅玫瑰拼成的ANITA, 還細心的用心形拼出i上的那一點. 劉德華還表示,從來沒有送過女孩子這么多花,阿梅是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如果阿梅覺得花牌太大搬不回家,華仔說願意再去為阿梅定一「把」朵的紅玫瑰讓她可以搬回家。但是結果阿梅還是把花牌擺到了家中客廳里,很多圈中好友都有去參觀。阿梅每天為花牌澆水,但是花朵還是一朵朵的凋謝,華仔得知說願意為阿梅每天換花,把凋謝的花從新換上新鮮的花朵。阿梅拒絕了他的要求因為覺得已經是好浪費錢了,不用了,何況她已經拍了照片留念。
我們且不說朵紅玫瑰代表了什麼,但是為什麼劉德華認為自己應該送花給梅艷芳呢?我想我們應該好好去琢磨一下.
在梅艷芳金針獎的頒獎典禮上,梅艷芳的徒弟草蜢和許志安上台給鮮花, 最後面竟然跟著劉德華. 在准備親吻梅艷芳之前,又見劉德華在用手背抹嘴,然後才輕輕獻上一吻. 他送上花之後,還用眼神跟梅艷芳輕輕對話...一開始對他的行為不是很理解,後來才了解到,原來那天梅艷芳的身體不舒服, 他的眼神是在問她:你還好么...
*年,劉德華再次跟梅艷芳做起了計劃,這次是叫 華梅計劃. 似乎所有的計劃都要用他們兩個人的名字才行.他們在網上辦藝術學校,問到籌勞的問題時,他們都表示他們的關系不是用錢去衡量的.
劉德華的天幕在這年重組,我們看到了誰? 劉德華的父母,哥哥,葉德嫻,梅艷芳,坐在同一張桌子上吃飯,梅艷芳坐在劉德華父母和劉德華之間.劉德華拉著梅艷芳的手讓記者拍照.
劉德華的電影孤男寡女首映,他邀請了向生向太來捧場,還有就是梅艷芳, 不是影片的女主角鄭秀文.
劉德華道地綠茶演唱會,最後encore的時候,他請出他"最特別最特別"的嘉賓,還是梅艷芳.兩人穿著情 侶裝唱 月亮代表我的心.劉德華還暗示大家說,中秋的時候,梅艷芳是在他家過的,兩個人還吃了螃蟹 .劉德華那天的喜悅溢於言表.
劉德華終於坐上了他期待已久的影帝寶座,頒獎那晚,梅艷芳去了.她一身黑衣,帶著太陽眼鏡, 原來梅 愛芳,她的姐姐剛剛去世了.梅艷芳到後台祝賀劉德華得獎,劉德華抱著她,口中似乎說了些什麼.梅艷 芳笑了笑.
*
劉德華曾經發表過一次愛情宣言, 很多媒界的朋友都認為這次宣言的女主角是傳說中的 「朱」 小姐
提到這個 「朱」 小姐, 還真是應該想一想. 目前為止我們可以在網路上找到的資料,這位小姐一直都非常神秘, 而且似乎身份也經常有變化. 但是不管怎麼變化, 我們永遠只能看到一個長頭發, 大眼睛, 幾乎每次都在打的女人, 人們都說她的名字叫朱麗倩, 是劉德華交往多年的女朋友. 劉德華本人從來沒有承認過他們的關系,甚至在網上找不到她跟劉德華的合照,不用合照,就連相關人的照片都很難找得到. 在劉德華重要的時刻, 沒有這個人.
世界上真的有這種女人么? 完全無私, 全心全意就為了自己心愛的男人,無怨無悔的做背後的女人? 不可能. 這種女人恐怕只活在男人的想像中吧.
劉德華說自己是一定會結婚的,而且一定要結婚以後才生小孩; 梅艷芳曾經在一次廣播節目中說過同樣的話. 劉德華說自己有感情生活, 而且很享受現在的這種相處方式.
愛君如夢事件
事情發生的期間, 劉德華的狀態很不好. 每次媒體對他的采訪一定是跟梅艷芳有關. 平時和氣的劉德華竟然差點跟記者發脾氣. 香港媒體的說法是: 兩個人散o左了. 這個詞在廣東話是分手的意思.
劉德華去梅艷芳的Mui Music Show, 期間大家都在看他們兩個人. 那次是唯一的一次,你會覺得劉德華在討好梅艷芳.
當記者問到劉德華大概什麼時候會結婚, 劉德華的回答是: 如果她不生氣了就結婚了, 大概會在三年之內結婚, 然後生孩子,但是不會鋪張,會選擇旅行結婚.
*
劉德華事業的又一個瓶頸. 在梅艷芳極夢幻後台,他希望可以跟她合作舞台劇.
*
9月27日生日的時候, 請來梅艷芳. 此時梅艷芳已經很虛弱了,但還是來了. 劉德華送給梅艷芳小貝的親筆簽名球衣+深情一吻.
10月10日梅艷芳的生日,劉德華因為塞車而遲到, 送上兩個吻.
梅艷芳經典演唱會第六場和第八場嘉賓
第六場: 劉德華說他自己是梅艷芳的監護人,會負責每天叮囑她吃葯. 他下輩子也要跟梅艷芳一起. 與梅艷芳合唱月亮代表我的心, 自己獨唱愛你一萬年. 值得一提的是,那天的劉德華跟梅艷芳穿的是情侶裝. 大家可以自己去看, 不需要多講
第八場: 劉德華第一次出現的時候身穿一身白色西裝, 梳小貝頭逗梅艷芳開心. 合唱月亮代表我的心. 第二次出場的時候,是在梅艷芳穿著婚紗的時候,此時的他換上了黑褲子,紅色的上衣. 唱閉, 劉德華扶著穿著婚紗的梅艷芳走完紅地毯.
從那之後,他們的朋友不再問,不再說, 只是靜靜的看著他們, 祝福他們, 為他們祈禱…
*
劉德華開始滿世界的跑, 他的生活中都是工作.
在梅艷芳的葬禮上,他如坐針氈. 扶靈人他的名字在第一個. 他開始很少在香港媒體前露面.
在他9月份的8場演唱會上,他哭泣,哭足八場, 哭到眼淚止不住. 人家問他為什麼,他支支吾吾的道出自從梅艷芳走了之後,他一直都是郁悶,靜下來的時候就會想到.
他去做事, 同事送他生日蛋糕,他說希望迷們能祝他快樂
他提到有些事情是沒有辦法改變的…有些病醫不了…
這次劉德華演唱會里唱《愛你一萬年》時候的滿地「黃玫瑰」配著紫色的背景。香港人知道梅艷芳的人都差不多知道她的最愛是黃玫瑰。身邊的朋友fans也都知道。演唱會里劉一唱到《影帝無用》就哭得不成樣子,連他自己都說從來不會哭的劉德華卻在這十幾場的演唱會里哭得不成樣子。這手曲大家感興趣去看看詞就知道了,是他04年做的詞。很多華迷會認為他是寫給他們的,但是清楚記得裡面有句詞是這樣的「控制了觀眾脆弱小的心靈」試問這像是寫給迷的嗎?誰願意被說是被控制? 不知道。至於其他部分很好理解,是他的苦,他並不快樂。
這一年他只出了幾張精選集, 其中兩張都是 回到你身邊, 他說這首是他的裡面梅艷芳最喜歡的一支.
*
10月10日, 劉德華投資拍攝的《再說一次我愛你》電影在首映, 如果大家還記得的話, 這一天就是梅艷芳的生日. 至於 再 片的內容,大家去看一下就明白了.片子中兩個女主角都有插花的鏡頭,且全部都是「黃玫瑰」。
電影的同名專輯也在9月份的時候推出, 裡面有幾首值得注意: 再說一次我愛你, 單純女孩, 狠心的一刻, 真心話, 苦命梁祝.
不得不提劉德華的《繼續談情》MT的相聚篇裡面一上來就全是梅花,在整個的《心肝寶貝》M(年)里都是一堆梅花在畫出劉德華的頭像。大家感興趣看看這些東西。或者用你們的心去看一看,不要媒體說什麼,只是用你們的眼睛去正視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