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熊孩子的哪個瞬間,會讓你有打到他回爐重造的沖動
這幾天刷視頻看到一個電影預告片段,熊孩子和家長去吃火鍋,在店裡到處亂躥,拿著玩具槍掃射店內客人,把火鍋店調料區的蔥花撒得區域臟亂不已,點菜時還為難服務員。
火鍋店內兩桌距離近,就因為空間小背對背發生矛盾,把隔壁桌的手機丟進火鍋裡面,得來的也就是熊孩子母親一句漫不經心的「孩子還小」。
看到這樣的孩子,我想很多觀眾心裡冒起一把火,想要從屏幕里揪出這個小孩暴打一頓。
當今 社會 要說我們最討厭哪類人,我想熊孩子肯定是榜單上的首選,因為熊孩子還小即便他們真的做了什麼過分的事情,大人也不會真的跟他們一般見識,不然就會被指責跟孩子一般見識沒教養不大度。 小孩雖小什麼都幹不了,可是他能讓你怒氣值飆升,這件事幹得駕輕就熟。
鄰居說她特別討厭舅舅家的熊孩子,過年的時候來做客,就因為不給他玩手機,趁著她出門見朋友之際,惹來他的報復。
當她回到家裡後發現,她房間里梳妝台的鏡子被口紅塗滿,護膚用的保濕水剩下個底,連她兩件最愛的衣服也被剪刀剪了幾大塊。她看著熊孩子挑釁的眼神,直接掄起巴掌要打他,只打了一下背上,熊孩子的哭聲就引來了自己父母和舅媽。
她舅媽直接把熊孩子護在身後,還很兇得說她沒有長輩樣子。
了解熊孩子被打的原因後,她媽也說算了,看在親戚的份上,不要為了這點小事鬧出大動靜,兩家人以後還要來往。
在廣場上一個媽媽帶著兩個小孩,年紀較大八九歲的男孩問母親要手機玩,母親不給後,提出要去網吧玩 游戲 ,母親還想阻止,拉著他不讓他離開。
這個男孩發怒去拍打母親拉他的手,希望可以掙脫開來。另一個年齡小的孩子看到這個情況,也想拉住哥哥的手,沒想到這個男孩子更發狂,一邊用另一隻可以活動的手抽打他母親,一邊又用腳踢小孩。
這個場景讓我印象特別深刻,只想說這樣的孩子還不改正,長大後會不會做出更喪心病狂的事。
熊孩子,這三個字在我以前的印象中,是一種笨笨憨憨的形象,是那種調皮搗蛋,被家長打一頓不長記性的小孩。
在公交車上,一個熊孩子沒有坐在座位上,一直不停走動,看到旁邊一成年男子,用腳踢了對方幾下,男子讓小孩不要這么調皮。
無果後,男子也很生氣站起來把熊孩子推倒在地,壓住熊孩子,不讓起身,腳連續踢熊孩子的頭反擊他的無理行為。
雖然男子這種毆打熊孩子行為不可取,但是看到這樣的回擊方式還是挺解氣的。
我朋友結婚後要工作帶著女兒租住在一個平房大院里,女兒當時一歲多,走路還不是很穩。
過了幾個月又有一家三口租進來, 對方家裡的小男孩見到她女兒,經常一不注意搶她東西,或者將走路的女兒推倒在地。
我朋友教育小男孩要改掉這個壞習慣,小男孩當場說著「好,以後不會。」,過幾天又惹得她女兒大哭不止。
於是告訴小男孩父母,他父母也不在意,只道:「他還小,小孩子鬧著玩,別太計較。」
氣得我朋友在心裡罵他們,朋友老公就說等暑假的時候,回老家接兒子到這里住一段時間,然後告訴兒子該怎麼樣以暴制暴。
暑假那段時間經常聽到小男孩大哭,被他父母狀告的時候,我朋友也說了一句:「小孩子打鬧,還不懂事,大人教育也聽不明白,你們也不要太較真。」
就這樣,那小男孩不敢再湊過來挨打了,暑假也沒見過他。
曾經看過一篇報道,在一列火車上,帶著熊孩子的母親買了卧鋪,位置是上鋪,下鋪睡著一個面容滄桑的中年婦女,穿著也破舊。
熊孩子一直吵鬧要吃東西(火車上沒有的東西),熊孩子的母親管不住就任由他在上鋪拍打床板,下鋪的婦女就說自己需要休息,讓小孩不要再鬧。
小孩非但不聽還朝婦女吐口水,婦女當然不樂意要打小孩,小孩的母親卻護著不讓動手,還說他太小,反正婦女穿的衣服也不值幾個錢,洗洗干凈就好了。
這對母子以為這件事過去了,下了火車後,小孩的母親把他帶丟了,哪怕報警也沒有找回來。
原來那個中年婦女就是一個人販子,下車後一路跟著這對母子,趁著機會把小孩拐走了,本來是沒有選中小孩為目標,就是因為小孩的無理行為惹來的報復。
網上看到的一個事件,一網友說家住在一樓,樓上住的一戶人家有熊孩子,熊孩子每天上下樓都要敲下一樓的房門。
有次特別嚴重還拿石頭砸窗,窗戶沒破就是留下一條裂痕,當時他就不高興要教育下小孩,還沒說幾句熊孩子就在那裡哭了起來,引得熊孩子的爺爺奶奶下來找他,還反罵對方欺負小孩子,不讓他關門,要對方賠償。
他就指著門口的監控說要報警,看看事實究竟是怎麼樣,熊孩子的爺爺奶奶反而說:「都是鄰居,孩子不懂事,你也不懂嗎?就這點小事至於報警嗎?」
這件事讓他郁悶好久,沒想到突然有一天那熊孩子的爺爺腿腳出問題,不能長久走路,爬樓梯會加重病情,他家裡人就想到之前提議的安裝電梯,需要一樓也分攤費用,剛好求到他的身上。
要是沒發生熊孩子砸玻璃前,他也會念著人家年紀大不容易,這份錢就當做慈善。現在因為一個熊孩子所作所為,對他這家人印象不好,他肯定不願意啊,熊孩子那家人就說些難聽的話,他反駁不了還躲不了嗎,直接去外面躲了一段時間。
還有一個更可恨的,熊孩子因為心情不好對一個孕婦拳打腳踢,致使孕婦流產,而熊孩子的家長認為孩子沒了就沒了,畢竟還沒生下來,給孕婦家裡一點錢作為補償。
孕婦在這次的流產中一直沒有走出心理障礙,因此得抑鬱症自殺了。
孕婦下葬之後,她老公懷著仇恨,去熊孩子家裡把他父母先綁起來,然後把熊孩子扔到水缸里,讓父母兩人就這樣看著自己的孩子淹死,讓他們也體會到失去孩子的痛苦,體會這種家離破散的絕望。
這個極端的報復,雖然發泄出了心裡的恨意,可是最終還是要接受法律制裁, 沒有誰是最後贏家。
大家都是第一次當父母,自己的小孩為什麼被稱為熊孩子惹人厭,不外乎就是因為父母對他的關心太少,做出一系列極端行為想要引起父母的注意。
還有就是家長太過於溺愛孩子,做錯事情也捨不得批評打罵,讓孩子心裡有種世界都是圍繞他轉的自我心理,只要對方不順從就是對方的錯,稍不如意就是各種破壞,哪管是自家的東西還是公用的財產。
對孩子多長點心吧,你不願意管的熊孩子,遲早有一天被別人管教。
2. 火鍋店熊孩子命案是那部電影
《火鍋店熊孩子命案》或許小時候,他也無數次被那句「他還是個孩子」救下而免遭譴責,後來當他不是孩子的時候就會明白:你不會永遠被社會當成一個孩子去對待;他的父母也會明白:你的孩子不會永遠只是個孩子~
3. 來都來了熊孩子原型
在火鍋店大鬧的小孩。電影《來都來了》由劉奮斗執導,裡面熊孩子的原型是在火鍋店大鬧的小孩,導演改編成為熊孩子囂張跋扈,最後人們把他吊在了樹上。
4. 孩子的「無拘無束」,都是父母嬌慣縱容惹的禍
孩子踢屏事件的背後,是家庭教育出現偏差,孩子問題的出現,實在是父母嬌慣、縱容惹的禍
一,孩子無拘無束時,若家長默許,孩子就肆無忌憚
如果父母看到孩子沖到台前,及時拉一把制止,不會造成影響出現凹坑的現象,父母置若罔聞,孩子就更無拘無束
俗話說得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不要忘了古訓。教育孩子,必須讓他做事有原則、懂規矩。
在家裡要讓孩子知道尊老愛幼,吃飯時不要見到好吃的,拿到自己的跟前,別人不許動;出門時,要注意文明禮貌,遇到老弱婦孺,主動讓座,在鬧市不打招呼,要行禮;作客時不許亂翻別人家的東西;為人處世方面,見殘疾人不取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不願意做的事,不要強加給別人
只有好的家規才能教育出出色的孩子
二、熊孩子背後,站著一群熊家長
電影《來都來了》,展現中國人被四個字支配的生活日常,「大過年的」,「來都來了」,「孩子還小」……熊孩子在火鍋店施展「作妖」技能,家長看到後,一句「孩子還小」了事,真實展現現實生活中「熊」孩子有恃無恐的現狀,把現實生活中「熊」孩子的表現,演繹得淋漓盡致,任熊孩子耍「熊」,家長以「孩子還小」當擋箭牌,看來熊孩子背後一定站著一個失職的熊家長
莫言說的好:「孩子的問題大多不是自身造成的,而是父母問題的折射」
我們的家長之所以放縱孩子,主要是怕孩子在外吃虧,不能讓孩子太老實,放任孩子的野性,稱為散養。有的總認為孩子大了,自己就什麼都懂了,殊不知習慣一旦養成,很難改正。衡水中學一中學生在街頭毆打母親的視頻,看著讓人揪心,同時也曝光了中國家庭教育最危險的一面
一網友評論說:「母親嬌慣孩子才使得孩子這么渣,所以看似母親可憐,其實她才是這場悲劇的罪魁禍首」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啟蒙老師,不要以孩子還小為借口,一味的袒護熊孩子,家長應該審視自己,為孩子的成長,指明正確的方向,孩子就是一張白紙,家長才是描繪這張白紙的執筆人
孩子身上存在缺點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作為孩子人生領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確的家教觀念和教子方法
三、父母是孩子的榜樣,父母要以身作則
楊絳先生說的好「好的教育,榜樣的作用很重要」,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鏡子,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孩子猶如無字教科書,耳濡目染中受到影響。正如俄國偉大的文學家托爾斯泰所說,「教育孩子的實質在於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則是父母影響孩子的最有力的方法」
一則公益廣告給了我們莫大的啟示,媽媽端著洗腳水給奶奶洗腳,孩子也端了一盆水,給媽媽洗腳,一聲奶聲奶氣的,「媽媽洗腳」真暖心
曾子殺豬的故事盡人皆知,當曾子真的去殺豬時,他的妻子阻攔說:我不過是對他開句玩笑罷了,你真的要殺豬啊?曾子說:「小孩是不能和他開玩笑的,孩子沒有思考和判斷能力,今天你騙了他孩子,就不會相信他的母親,這不是教育孩子成人的辦法」,於是曾子殺豬給孩子吃
這個故事體現了言而有信,誠實待人的家風,同時,對家長教育孩子有一定的啟發,家長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之大
現實生活中孩子做好某件事,家長答應給孩子獎勵,結果孩子事做完了,家長沒有兌現承諾,這對孩子的心理影響是很大的,他們總認為家長說話不算數,對家長不信任,長此以往,孩子不聽話,認為家長騙人,看似一件小事,實則對孩子的心理 健康 是一個莫大的傷害
李嘉誠說:「一個人事業上再大的成功,也彌補不了教育子女失敗的缺憾」,由此看來,孩子不成器,就是一個人最大的敗筆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父母總是對孩子溺愛,是毀掉一個孩子與家庭的慢性毒葯
最高的炫富不是車子,房子和票子,而是養出一段懂感恩、知禮節的孩子
因此不放任孩子的缺點,父母為孩子做好表率是至關重要的。
5. 電影夫妻出去把熊孩子託付給老夫妻,熊孩子搗亂是什麼電影
是《來都來了》這個電影,在電影情節中,一個媽媽帶著自己的小孩去吃火鍋,但是小孩不認真吃東西,反而一直搗亂,惹怒了旁邊桌的吃客,家長看到後卻以孩子還小為理由,真是讓人氣憤啊。這個電影貼近生活,劇中人物都是講的四川話,場景也是選擇在日常生活中的火鍋店。
6. 《來都來了》小孩子結局是什麼
熊孩子被吊在樹上被人打。
《來都來了》是由劉奮斗執導、張一白監制,廖凡、佟麗婭、喬杉、范偉、杜江、包貝爾、魏大勛、唐鑒軍、黃璐、李蔓瑄、海一天、廖健等主演的全民話題喜劇片。
《來都來了》是一部自帶話題基因的電影,每位觀眾都能通過大銀幕上的故事看見自己。當生活開啟困難模式,尷尬、煩惱、不講理的人和事接踵而至,有人灰心失意,有人崩潰暴走,有人奮起反擊……電影里的故事,就是發生在我們生活里的事;電影里的角色,就是被生活暴擊的我們自己。
電影《來都來了》4月3日上映播出,是一部喜劇電影,今日發布了「人都沒了」預告,看了預告真的很想看看後面的劇情發展,期待這部電影。那麼電影《來都來了》五個故事講的是什麼?《來都來了》有哪些看點?下面小編帶來介紹。
電影《來都來了》五個故事講的是什麼?
影片由劉奮斗執導,廖凡、佟麗婭、喬杉、范偉、杜江、包貝爾、魏大勛、唐鑒軍、黃璐、李蔓瑄、海一天、廖健等主演,將於4月3日上映。
這部電影由五個故事組成,分別是《來都來了》、《孩子還小》、《曾經愛過》、《人都沒了》以及《大過年的》。《孩子還小》忍忍就好,熊孩子大鬧火鍋店。
「熊家長」黃璐啥表現;《人都沒了》還想咋地,被逼急的魏大勛舉斧怒向唐鑒軍、海一天;《曾經愛過》無奈錯過,杜江、李蔓瑄演繹愛情里的心動與心痛;《大過年的》都不容易,廖凡、佟麗婭、范偉不在家吃餃子,上演天台偶遇。
「孩子還小」預告和海報,預告中的內容特別貼合實際生活,讓觀眾感受到「熊孩子」到底有多氣人,看完後覺得是即搞笑又氣人,同時也真實地感受到大人的無奈和崩潰。
在「人都沒了」預告中「謝廣坤」堅持電梯違規吸煙,魏大勛勸阻引發意外,惹來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又難掩憤懣的後續麻煩。預告「不能光講理,人情就是天」的道德綁架真實再現了生活中的情理困境。「來都來了」、「孩子還小」、「大過年的」、「都不容易」,這真是喜劇?光看這幾句我拳頭都硬了。
《來都來了》有哪些看點?
《來都來了》是一部自帶話題基因的電影,每位觀眾都能通過大銀幕上的故事看見自己。當生活開啟困難模式,尷尬、煩惱、不講理的人和事接踵而至,有人灰心失意,有人崩潰暴走,有人奮起反擊……電影里的故事,就是發生在我們生活里的事;電影里的角色,就是被生活暴擊的我們自己。
這部電影中有誤入虎口面臨生命危險、家長失職熊孩子惹人反感、老人電梯抽煙不聽勸阻、情場失意欲求不得、生意不順賠錢破產、婚姻危機家庭破裂。當生活開啟困難模式,「來都來了」式生活態度究竟能幫助我們解決難題,還是讓我們陷入困局。
影片中暴躁的魏大勛、獨自憂傷的佟麗婭、街頭失意的廖凡……又像是多少人現實中的縮影。這部電影既然是以愚人節為主題,必然不是為了給大家添堵的,光看演員陣容就能笑抽。
先看喬杉、范偉、包貝爾、魏大勛這幾位,便知道這部電影和喜劇脫不了關系,很少涉足喜劇電影的影帝廖凡,妥妥的實力派,他能突破形象參演喜劇,拉高了觀眾的期待值。范偉在大眾心裡的喜劇形象更是深入人心,舉手投足都自帶笑點。
7. 新出電影《來都來了》的結局怎麼樣
新出電影《來都來了》的結局是熊孩子得到了教訓。
電影《來都來了》由劉奮斗執導,廖凡、佟麗婭、喬杉、范偉、杜江、包貝爾、魏大勛、唐鑒軍、黃璐、李蔓瑄、海一天、廖健等主演,盡顯各種「來都來了」式生活場景下的嬉笑鬧劇,2021年4月3日全國上映。
電影《來都來了》里,家長看到熊孩子惹的禍後只有一句「孩子還小!」,老實人終於被逼急,大打出手鬧翻火鍋店。預告真實展現了生活中被熊孩子、熊家長氣到暴走的場景,引發網友共鳴「隔著屏幕氣到不行!」實際上每一個惹人生氣的熊孩子背後一定有著失職的熊家長。
劇情簡介
「來都來了」、「孩子還小」、「大過年的」、「都不容易」。這些四字俗語,活躍在我們日常生活的各種場景里,它們表現了中國人在面對問題時,習慣於無條件妥協退讓的生活態度。
生活中總有層出不窮的難題,誤入虎口面臨生命危險、家長失職熊孩子惹人反感、老人電梯抽煙不聽勸阻、情場失意欲求不得、生意不順賠錢破產、婚姻危機家庭破裂。
當生活開啟困難模式,「來都來了」式生活態度究竟能幫助我們解決難題,還是讓我們陷入困局。影片集結范偉、廖凡、佟麗婭、黃璐、喬杉、包貝爾、杜江、李蔓瑄、魏大勛、海一天等全明星陣容演繹最貼近生活的故事,探討笑對生活的人生哲學。
8. 《來都來了》火鍋店熊孩子結局是什麼
熊孩子得到了教訓。
電影《來都來了》由劉奮斗執導,廖凡、佟麗婭、喬杉、范偉、杜江、包貝爾、魏大勛、唐鑒軍、黃璐、李蔓瑄、海一天、廖健等主演,盡顯各種「來都來了」式生活場景下的嬉笑鬧劇,2021年4月3日全國上映。
電影《來都來了》里,家長看到熊孩子惹的禍後只有一句「孩子還小!」,老實人終於被逼急,大打出手鬧翻火鍋店。預告真實展現了生活中被熊孩子、熊家長氣到暴走的場景,引發網友共鳴「隔著屏幕氣到不行!」實際上每一個惹人生氣的熊孩子背後一定有著失職的熊家長。
《來都來了》故事剖析
影片中熊孩子的家長由黃璐、廖健主演,黃璐曾提名戛納電影節、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女主角,廖健是知名巴蜀笑星。預告中每個角色都說著一口地道流利的四川話,在火鍋店這樣一個富有煙火氣的場景下,整個故事就像是發生在我們每個人身邊一樣,讓人更加感同身受。
影片真實演繹底層小人物的生活百態,再現人們用四個字解決矛盾時的種種反應,揭示大眾面對麻煩事兒時,習慣於無條件妥協退讓的生活態度。
9. 熊孩子把手機扔火鍋里什麼電影
《來 都 來 了》是由劉奮斗執導、張一白監制,廖凡、佟麗婭、喬杉、范偉、杜江、包貝爾、魏大勛、唐鑒軍、黃璐、李蔓瑄、海一天、廖健等主演的全 民 話 題 喜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