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本是一種文學形式,是戲劇藝術創作的文本基礎,編導與演員根據劇本進行演出。與劇本類似的詞彙還包括腳本、劇作等等。它以代言體方式為主,表現故事情節的文學樣式. 劇本的內容劇本主要由人物對話(或唱詞)和舞台提示組成。舞台提示一般指出人物說話的語氣、說話時的動作,或人物上下場、指出場景或其它效果變換等。 劇本的結構一部較長的劇本,往往會由許多不同的段落所組成,而在不同種類的戲劇中,會使用不同的單位區分段落。在西方的戲劇中,普遍使用「幕」(Act)作為大的單位,在「幕」之下再區分成許多小的「景」(scene)。中國的元雜劇以「折」為單位,南戲則是以「出」為單位,代表的是演員的出入場順序,而在明代文人的創造後,將「出」改為較為復雜的「出」。 劇本的結構一般可分為「開端、發展、轉折、高潮、再高潮結局」。 當然根據編劇技巧的不同,結構還會變化。</SPAN> </p> 劇本的分類
按照應用范圍,可分為: 話劇劇本,,電影劇本,電視劇劇本等,小說劇本,相聲、小品。
按劇本題材,又可分為 喜劇、悲劇、歷史劇、家庭倫理劇、驚悚劇等等。
還有一種劇本主要追求文學性,不以演出為目的,或者不適合演出,動作性不夠.被成為"案頭劇""書齋劇".歐洲19世紀的許多浪漫主義詩人和作家創作過很多這種戲劇形式的詩歌,但只能提供閱讀,不適合上演.所以在戲劇創作中,劇作家要懂得舞台和表演,應該在劇本的創作中處理好劇本的文學性和舞台性.因為戲劇演出才是最終目的.沒有演出和觀眾的戲劇談不上是戲劇。 劇本創作三大忌1、寫劇本變寫小說
劇本寫作和小說寫作是兩樣完全不同的事,要知道寫劇本的目的是要用文字去表達一連串的畫面,所以你要讓看劇本的人見到文字而又能夠即時聯想到一幅圖畫,將他們帶到動畫的世界裡。小說就不同,他除了寫出畫面外,更包括抒情句子,修辭手法和角色內心世界的描述。2、用說話去交待劇情
劇本里不宜有太多的對話(除非是劇情的需要),否則整個故事會變得不連貫,缺乏動作,觀眾看起來就似聽讀劇本一樣,好悶。要知道你現在要寫的是電影語言,而不是文學語言。只適合於讀而不適合於看的便不是好劇本。所以,一部優秀的電影劇本,對白越少,畫面感就越強,沖擊力就越大。
3、故事太多枝節
很多人寫劇本都寫得太多枝節,在枝節中有很多的角色,穿插了很多的場景,使故事變得復雜化,觀眾可能會看得不明白,不清楚作者想表達什麼主題。試想如果在一幕電影中同時有十幾個重要的角色,角色之間又有很多故事,你叫觀眾在短短時間里那能把每一個角色記得這么清楚
其實,寫劇本有一句格言:Simple is the best!
愈簡單的故事就愈好。大家想想你們所看過的好電影中,它們的劇情是不是都很簡單。例如電影《泰坦尼克號》(Titanic)只是講一艘大船下沉,而下沉當中男女主角產生了愛情。其他電影也一樣,簡單到報紙短評用短短幾十個字就能講出故事大綱。 著名劇本國內:曹禺的《雷雨》、《北京人》、《卧薪嘗膽》(後改名為《膽劍篇》),《王昭君》、《原野》 老舍的《龍須溝》、《茶館》 郭沫若的《棠棣之花》、《屈原》、《蔡文姬》、《武則天》 國外:易卜生 《玩偶之家》、 莫里哀 《慳吝人》、莎士比亞《羅密歐與朱麗葉》《李爾王》《哈姆雷特》</SPAN></p>
㈡ 我要寫出牛叉的電影劇本!——五本書教你學做編劇
前言:
不得不承認,在這么多藝術門類中,電影是最容易激起人共鳴的一種,聲光影身形意同時對人的感官造成沖擊,且能夠容納悲喜劇與文學、戲劇、攝影、繪畫、音樂、舞蹈、文字、雕塑、建築等多種藝術,又因為可以大量復制,電影自然而然地深入到了人們的生活。不難想像,許多人都曾經做過編劇夢:妙筆生花,恣意揮灑,生出千軍萬馬,可上天下地,願悲就悲,想喜就喜。尤其是看了讓人氣不打一處來的爛片時,「我寫的都比這好!」更是生出了投身編劇行業、取那些弱智而代之的慾望,對不對?
本書單就是為嚮往編劇行業的朋友提供指導和支持的,書單排列分先後,當然這樣不免帶有個人觀點,歡迎編劇朋友一起討論。
友情提示哦,本書單寫給想從事編劇行業的人,作為實用性極強的書籍,如果您僅僅是「愛好者」(即使是資深的),閱讀本書單里的書可能會有枯燥感。
書籍:
1.《電影劇本寫作基礎》——編劇的聖經
作者: [美]悉德·菲爾德
出版社: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後浪出版公司
原作名:Screenplay:TheFoundations of Screenwriting
譯者: 鍾大豐 / 鮑玉珩
出版時間: 2012年7月
基本內容介紹:
悉德·菲爾德從好萊塢劇本佳作和他本人「閱本無數」的審稿經驗中,錘煉出劇本寫作的基本要素和有效結構,如開端、中段、結尾,建置、對抗、結局,以及如何用情節點的「鉤子」掛住故事線,利用偶然事故、情節、大事件塑造人物,推動故事向前發展。書中還介紹了基本劇作格式、怎樣與他人合作寫劇本、怎樣改編等,借鑒了許多編劇大師的創作經驗。
這本書剛被引進版權時,是由中國電影出版社於2002年出版。書單推薦的新版本,比起中國電影出版社的版本,譯者未變,大部分內容未變,修訂了部分內容,增加了一批更具時代感的電影案例。
評論:
悉德·菲爾德是初學者們的導師,《電影劇本寫作基礎》是他們最好的編劇聖經!
——《洛杉磯先驅觀察家報》
唯一一本值得你認真對待的編劇工具書。
——托尼·比爾,奧斯卡獲獎製片人、導演
這本書提供的基本技巧能夠讓新手們得以將自己的初步構思轉化為令人信服的劇本。
——《美國電影攝影師》
對編劇來說這本書提供了極好的建議。我總是告訴年輕編劇立刻去讀這本書,無論你擁抱它還是反對它,都肯定能幫助你把思路調整到正確的道路上。
——大衛·凱普,奧斯卡獲獎編劇,《蜘蛛俠》、《侏羅紀公園》編劇
點評:
對於茫然無措的初學者來說,最難的找一本既簡潔易懂又頗有品位的書,《電影劇本寫作基礎》之直接、易學就如此書的書名,初學者拿了這本書,就能得其門而入了;但同時它又高屋建瓴、絕不膚淺。它凝聚了太多的電影劇本寫作精華,又極具現實指導意義,筆者身邊甚至有編劇朋友多年來一直奉這本書為圭臬,遇見新的問題就反復研讀,每讀一遍都能有新的收獲。
作者悉德·菲爾德(SydField)一直是二十世紀福克斯、迪斯尼、環球影業等電影公司的劇本審稿人和編劇顧問,是美國電影編劇協會首位進入編劇名人堂的成員(書單還有他的另外兩本著作)。這本《電影劇本寫作基礎》自1982年首版以來已被譯成二十四種語言,為全球超過四百所大學選作教材,具有極高的可讀性和實用性。
2.《故事:材質、結構、風格和銀幕劇作的原理》——引領你寫好劇本的上帝之手
出版社:中國電影出版社
原作名:STORY
譯者: 周鐵東
出版時間:2001年8月
ISBN:978-7-1060-1706-4
基本內容介紹:
在本書中,作者以一百多部影片作為示例,向讀者傳授了銀幕劇作的原理,它超越僵死的教條,發掘出名品佳作中那些使其卓越超群卻又常常被人忽略的組成部分。
這本書從節拍、場景、場景序列、幕高潮、影片高潮等基本概念入手,不僅精闢地闡釋了標準的三幕戲劇結構的奧妙,而且還揭開了非典型結構(如兩幕、七幕、甚至八幕影片)的神秘面紗,指出了每一種類型的局限性,強調了主題、背景和氣氛的重要性,以及人物和人物塑造作為一對相對概念的重要性。
評論:
羅伯特·麥基 是上師們的上師。
——《指環王》、《霍比特人》編劇兼導演彼得·傑克遜
值得反復讀,開始並不覺有什麼,後來在實踐中再回來總有種醍醐灌頂的體會。
——豆瓣讀者琰土土
了解西方編劇體系的一本好書,對現代編劇的基本解構能力是很好的幫助。
——豆瓣讀者FYCO
點評:
羅伯特·麥基被公認為世界銀幕劇作教學第一大師。而這本書是麥基第一次以書的形式揭示其屢獲大獎的銀幕劇作方法。
這本書對電影中起作用的、應予以周密考慮的各因素,都進行了深入細致的探討,把寫作從智力活動提升到情感活動的高度,將銀幕劇作的手藝轉變為一種藝術形式。
這本書共500多頁,夠好好研讀一陣子了。同時這本書的編劇也值得稱道。
3.《電影編劇創作指南》——專業編劇都是怎麼做的?
作者: [美] 悉 . 德· 菲爾德
出版社: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後浪出版公司
原作名: The
Screenwriter's Workbook
譯者:魏楓
出版時間: 2012年4月
ISBN: 978-7-5100-4042-9
基本內容介紹:
《電影編劇創作指南》融合了悉德·菲爾德二十五年來在世界各地開辦電影編劇講習班過程中所積累的教學經驗,以最簡單實用的切入方式幫助電影編劇領域的初學者迅速入門,掌握專業創作技巧,並以其嚴謹的創作理論為已經從業多年的編劇老手們釐清思路,提供建議,是一部可隨時翻閱的工具手冊。除了條理清晰的課程內容,本書每一個章節後還附有相應的練習,真正帶領讀者實踐編劇過程,逐步實現劇本寫作所需的各個環節,最終完成一部專業級別的劇本。
評論:
在美國電影劇本的研究方面,悉德·菲爾德是最傑出的分析大師。
——詹姆斯·L·布魯克斯,《盡善盡美》編劇、導演,奧斯卡最佳編劇獎獲得者
悉德·菲爾德的書是可以作為工具隨時使用的。因為,編劇本身就是自我設計難題,布設險情雷區,而又要自我解決出路的人。主人公的障礙越難逾越,故事越引人入勝。然而,編劇們常常容易作繭自縛,陷入沼澤、障礙中找不到出路,被劇本的病症和苦惱糾纏得寢食難安。悉德·菲爾德如同臨床醫生,開出多種葯方,只要對症下葯都有解決的辦法。
——王興東,中國電影文學學會會長
工作需要,必須啃。滿紙「你要不按我說的來,你就會是個渣」的姿態,不過還是挺有用的。
——支離疏豆瓣讀者
一本書能讓你某些地方豁然開朗,那麼這本書就物超所值了。學到的東西很多,雖然是按照好萊塢式的套路,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啊。
——豆瓣讀者癲癲
點評:
這本書是北京電影學院劇作課程指定教材,是關於成功的電影劇本的創作要領和實訓輔導。它可以當做一本編劇工作手冊來看,看好萊塢專業編劇的流程是怎樣的,對照自己的實踐,然後就會發現萬變不離其宗。有編劇吐槽說,在寫作劇本的道路上總是埋藏著地雷,那麼這本書就猶如掃雷器,可以引領我們順利走出劇作雷區。
4.《電影劇作問題攻略》——你寫的劇本為什麼那麼遜?
作者: [美] 悉 德· 菲爾德
出版社: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後浪出版公司
原作名: The
Screenwriter』s Problem Solver
譯者: 鍾大豐 / 鮑玉珩
出版時間: 2012年4月
ISBN: 978-7-5100-4209-6
基本內容介紹:
本書可看做是《電影劇本寫作基礎》的續篇,它進一步揭示了劇作的奧秘和技巧,每年要通讀1000多個電影劇本的作者將在本書中告訴你如何一步一步辨識並解決劇本寫作中的問題,提供專業寫作的秘密,致力於促進你電影劇本邁向成功。
本書還結合眾多著名的影片劇本的個例分析,從情節、人物及結構等角度,為電影劇作者提供了認識、鑒別和解決電影劇本寫作中種種疑難問題的方法,告誡大家「問題解決的藝術實際上就是識別鑒定的藝術!」
評論:
悉德書中揭示的劇本寫作知識對我的影響就像水對巧克力的溶解作用,並促使我創作了《情迷巧克力》。以前困惑的問題現在茅塞頓開,過去阻滯的地方如今游刃有餘。
——勞拉·埃斯基韋爾,《情迷巧克力》編劇
如果我在寫劇本……我會把悉德·菲爾德隨身攜帶,隨時參考。
——史蒂文·布奇柯,《紐約重案組》編劇、製片人、導演
夠體貼的問題指南,真的已經夠體貼了。
——豆瓣網友LIZARD
點評:
劇本這傢伙,看似容易搞定,真的動筆了,才發現問題層出不窮、煩不勝煩。腦海里的故事精彩紛呈,可是寫出來卻發現又爛又無聊,到底是為什麼?要解決寫劇本過程中遇到的任何一個問題,首先必須有能力去認識它、鑒別它、確定它,最後再解決它。這本書,就可以帶大家去識別和確認在電影劇本寫作中出現的各種各樣的問題。
5.《超越套路的劇作法》——靈感就在拐角處
出版社: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後浪出版公司
原作名:ALTERNATIVE SCRIPTWRITING :Successfully Breaking the Rules
譯者:易智言等
出版時間:2013年6月
ISBN:978-7-5100-3861-7
基本內容介紹:
本書為長期圈囿於各種狗血俗套、立志於找到全新創作方向的編劇提供了一次絕佳的冒險之旅。作者採取了欲破先立的講授方式,詳盡剖析了好萊塢傳統三幕劇式結構、類型、角色、基調和敘事手法,再以極具針對性的方式逐一加以改良和革新,層層打破古典主義的圍困,為我們推開電影劇本創作的另一扇大門。
評論:
這是一本值得深入閱讀的編劇書,尤其是對那些反好萊塢、但不知為何反的「進步分子」;尤其是對那些擁好萊塢、但不知為何擁的「保守人士」。翻譯這本書應該是回台灣五年來做得最有意義的一件事。
——《藍色大門》導演,台灣著名電影人易智言
從編劇著手,這本書言簡意賅地將劇本的結構、角色、戲劇情境、對白、類型部分做引介提示,並且鼓勵各種創意突破。其雖然偏重好萊塢主流影片的勾勒,但是所有的例子都耳熟能詳,提供最基本的編劇思維方向,是管窺編劇創作相當基本的入門書。
——華語世界重要電影人,金馬獎主席焦雄屏
實在且高飄的編劇書。拐不過彎兒的時候能給腳油兒~
——豆瓣讀者秋生
點評:
不破不立,對於編劇來說,這也許是本書最重要的意義了。有時候膩了、寫得沒有出路了,根據此書中的指點,也許只需要稍稍逆轉一下你頭腦中的套路,便可發現在劇本創作的重重迷宮中,隨時都能找到全新的視角。
這本書不建議一接觸編劇行業就讀,建議先讀了上述推薦之後,作為補充來看,為拓展思路之用。
結語:
如何寫好劇本?當然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總是能看得更高、更遠、更全、更透。而對於對編劇完全不懂卻又想步入這個行業的人來說,合適的引領者就更凸顯出其重要性。當然,理論的指導之下,「躬行」更是萬萬不可缺的。實踐之後再回過頭來比照這些書,相信會有更上一層樓的收獲。
㈢ 看電影學英語的技巧(2)
一、影片的選擇。
一般來說,選擇影片主要是看自己的興趣愛好。學習喜歡的電影,效果自然事半功倍。在這向大家推薦的影片類型,適合想通過電影提高英語水平,但又無從下手的朋友。希望你們看了這個介紹,能夠找到自己學習的方向。
1、浪漫喜劇——學生活會話。
“我的英語聽力普通而已,如果沒有中文字幕,我聽得懂嗎?”這是一定沒有問題的,對於沒有把握的人,可以先從愛情片下手。因為好萊塢的浪漫喜劇不僅有俊男美女,而且題材輕松,每每受到觀眾的喜愛。這類愛情片,時空背景多設於現代,有些生活場景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值得大家學習。
推薦影片:
《當哈利遇上莎莉》(When Harry met Sally)
《西雅圖夜未眠》(Sleepless in Seattle)學習舉例:
以下是《西雅圖夜未眠》(Sleepless in Seattle)中的一個片段,具體是男主角山姆不幸喪妻之後,一個偶然的機會,與電台播音員瑪莎訴說心中無限悲痛的一段精彩對白。
Marsha: People who have truly loved once are far more likely to love again. Sam, do you think there’s someone out there that you could love as much as your wife?
(瑪莎:曾經愛過一次的人更容易去愛第二次。山姆,你認為你能像愛你妻子一樣再去愛一個人嗎?)
釋:①(突破該句,並在模仿Model的基礎上加以背誦Memorize)簡練精闢地體現了美國人的愛情觀;而與我們中國人的愛情觀念:“曾經滄海難為水”差距甚遠,充分體現了美國人的特定思維和文化。
2、經典動畫——語言誇張簡單,很適合模仿。
迪斯尼和夢工廠是美國經典動畫的兩個製造商。其生產的動畫片都有一大特色
——對話和音樂揉和在一起,語言較簡單,配音誇張,肢體動作強烈。聽這樣的電影MP3, 不僅是英語的學習,也可以當作是一種享受。
推薦影片:
《小美人魚》(天籟般的聲音,經典歌曲)
《料理鼠王》(Any one can cook 貼近生活,可以說是動畫版的勵志片)
《怪物史萊克系列》
二、學習方法。
很多人都會產生這樣的疑問,我看了很多原聲電影,可為什麼英語水平沒有提高呢?下面介紹一種學習方法,希望對朋友們有幫助。
看電影外語四部曲:
1、拋開中文字幕,聽原聲電影,爭取對電影情節有個大概了解。
2、研讀劇本或電影台詞,可以是通讀,對聽到的電影情節做進一步補充。
3、選擇自己喜歡的電影片段(可以把整部影片分成這樣幾個片段),仔細研讀台詞,反復聽MP3片段。不懂的單詞就去查字典。做到在沒有台詞的情況下,能夠完全聽懂這段話的含義。對一些經典台詞進行背誦。
4、鞏固。沒事的時候隨時聽MP3,不用專門去聽,坐車走路、上網,隨時什麼時候聽都可以。主要是給自己營造一個英語的環境。這樣日積月累下來,相信英語水平會提高不少。
正確的學習方法
其實,英語學習的最佳方法,用一字來描述,就是“聽”,兩個字,就是“精
聽”,三個字,“反復聽!”,四個字:“理解感受!”,五個字“一句一句聽”,八個字:“理解感受模仿跟讀!”
在具體闡述聽的方法之前,我們必須重申一下聽的目的,也就是為什麼聽。只有這樣才可以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如前所述,學習英語要一步到位,迅速達到母語境界,“聽”之目的,就是要把自己置於這樣一個純粹的英語氛圍之中。但是,泛聽是達不到任何效果的。必須把一部原版資料,掰開了揉碎了,一句一句去啃。讓能夠被理解的聲音片斷反復沖擊你的耳鼓。還要在這種反復沖擊中,加深對文句中每一字詞的理解。最重要的是,對構成英語語種的最基本的一千五百個小詞的理解和把握,對它們的聲音形式自動形成深刻記憶,要讓它們在你的腦海中融會貫通。
千萬不要費心勞神去記憶那些大詞,更不要去動筆。當他們在文句當中出現的時候,只要有個印象足已。在以小詞為學習目的的過程中,任何一個大詞,通常只要在不同的語境中出現過三次,這個大詞你也會終生難忘。
事實上,當你專注於精通那些小詞語的時候,收獲相當數量的結構性大詞是在所難免的。我強調你不要去刻意學習那些大詞,是因為時機不到,勞民傷財。你現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快速提高對語言的吸附能力,快速掌握吸星大法,快速進入母語境界。
一個人的英語能力,絕不體現在他掌握了多少詞彙量,而在於他對新詞的吸附能力。而這種吸附能力,與你的記憶能力無關,與你已經掌握了多少詞彙量無關,與你背誦過多少課文無關,與你對語法的透徹領悟無關,只取決於你對一千五百小詞語的融會貫通的程度,取決於你是否能夠從某種程度上達到母語境界。
明確了學習的目的,我們現在就可以開始動手了。其實,說了這么多怎麼做是不對的,大家也應該能夠猜測出正解和答案了。
首先你要准備一些學習工具和材料。一台電視,一台DVD播放機,一張原版電影光碟,一本字典。
一開始最好是美國迪斯尼的經典動畫,我首推《睡美人》。當然,如果你的英語基礎實在太差,就從《白雪公主》開始吧,如果你還是一個小學生,那就從美國迪斯尼公司推出的英語教學片《神奇英語》開始。
一部原版電影大約一個小時,到一個半小時之間,DVD光碟本身也會分為二十個小節左右(學會操作使用D VD的相關功能必不可少,運用電腦作為學習工具將會面臨英文字幕的困境)。
以小節為單位,開始學習。一個小節,通常三到七分種。一句一句,掰開了聽,揉碎了聽,掰開了讀,揉碎了讀。當然要讀得盡可能與原聲一致。當然首先要掃清障礙,把本小節不認識的字詞通查一遍。有些字詞雖然認識,恐怕還是要查實一下。從眾多的中文解釋去試圖發現字詞的核心含義,並放到句子中進行
體味。
根據劇情的提示,對句子有了大致理解和感受之後,就可以開始反復播放跟讀了。凡是聽不清楚的,跟讀不下來的,當然要利用暫停功能,不要把它輕易放過去。要利用學習過的讀音規則,連讀規則,省略規則,卻猜測和揣摩對方是怎麼念的,怎麼讀的。如果實在是琢磨不透的,那就把它放過吧,去讀那些聽得明白的,跟讀得下來的語句。
一小節下來,只要有百分之八十,能夠通過暫停分解的步驟聽下來,跟讀下來,就OK了。能夠跟聽下來,跟讀下來,並不意味著這一小節學習的結束,事實上,這才僅僅是開始。接下來,你要對這一小節反復播放跟讀達七十七遍以上。要讓你基本能夠聽懂的聲音,對你進行疲勞轟炸,反復沖擊。
對那些舌頭饒不過來的地方,就停下播放,單獨去饒一下舌頭吧,直到能夠按照與原聲相同的節奏讀下來為止,再繼續進行上述工作。
一部電影,不學則已,學就把它學透吃透。要做到睡夢之中,那些聲音還不斷地在腦際中回盪。
你會驚奇地發現,每多念一遍,你都會對句子以及其中的字詞都會有新的理解和感受。足夠多遍跟讀過後,有些詞句的理解准確無誤了,有些原來比較模糊的詞句理解了,有些本來一點都不明白的詞句也豁然開悟了。
而這一切,都是聲音的魅力,是通過對語言原聲的理解而產生的必然結果。 一小節結束,再進行下一小節,當然,根據個人情況的不同,你也可以一下子進行三五個小節,甚至可以直接攻克半張影碟。
總之,學的要精,學的要細,要在不斷的重復中,讓自己的耳朵去充分熟悉那些聲音。
在我原來的想像中,第一部電影,聽它一千遍才好呢。你不必花費許多心思,就可以得到語言聲音中許多普遍存在的共性的東西。經過研究和事件,我發現,第一部電影超過百遍之後,就沒有效果了。該理解的都理解了,不該理解的,還是理解不了。該刻在腦子里的,都已經深深刻下了,在這個基礎上再加深一些刻痕已經沒有多大意思了。最後我的結論是,一部電影七十七遍,效果最佳。 即:當一句一句地扣完了每一句話的基本含義之後,整體跟讀七十七遍,就可以把這部電影永久的放棄了。再開始一部新電影的精學精聽。
一般來說,只要如此精學十部電影,讓十部電影里的每一個聲音都深印腦海,上帝就為你開啟了另一扇門。你會驚異地發現,英語竟然如此簡單,功力將與日俱增,不學也長,猶如急速漂舟,一日千里。
當然,學習過程中還有許多注意事項,我就不在此贅述了,我僅希望能夠在此將其實質和精髓表述清楚足以。
總之這種方法,摒棄了傳統學說中的聽說讀寫四大要素,而只保留了“聽”。“讀”變成了跟讀。在“聽”中,將泛聽摒棄了,只要求精聽,而且將聽力材料嚴格限
制在原版電影的范圍內(原版電視連續劇也是不錯的選擇)。因為這種方法強調快速進入母語境界的重要性,認為它是掌握這門語言的快捷通道。
有人會說,誰不知道學習電影好,問題是,電影太難了。我們想學也學不了。 告訴你一個過來人的小秘密吧,按照上述方法學習電影,看起來難,做起來非常容易。只要一開始不要貪多,也不必要求句句通透就可了。
語言這個東西,首先是聲音的集合,只要聽多了,很多難點不攻自解。 當然,如果有師傅領進門,個人再修行,則就不存在任何問題了。
有人說,現在大家都在強調學習電影,所以看不出你的方法有什麼新鮮之處。那麼就讓我再重申一下這種方法的新鮮之處吧。
一般來說,現在的人們強調電影學習,只是作為一種學習英語的輔助手段,並沒有指出,學習電影在整個英語學習過程的地位,也沒有明確說出,學習電影是為了獲取母語境界的這個戰略目標。最最重要的是,必須明確,連續精學電影是快速成功之道。
既然目的性不明確,所以在談及具體怎麼學習電影方面,缺乏系統的思想。 我有一位朋友,曾經利用二年時間,囫圇吞棗地泛學了二百部電影,而那個時期,我只用了四個月時間,精學了十部電影。當時我們在一起PK的時候,發現他已經遠遠不是我的對手了。
正因為我們有了明確的戰略目標,在戰術上我們才強調精學,強調感受,強調視聽器官的反復沖擊疲勞轟炸效果,強調對小詞語的認真把握。唯此,才能把自己一口吃成個胖子!
㈣ 什麼是劇本圍讀
劇本圍讀,也叫劇本朗讀,指在影視劇正式開機之前,導演、編劇、主演等工作人員聚在一起開會,對劇本從頭至尾進行梳理的創作過程。
劇本主要是由台詞和舞台指示組成的,是戲劇藝術創作的文本基礎,編導與演員演出的依據。與劇本類似的詞彙還包括腳本、劇作等等。它是以代言體方式為主,表現故事情節的文學樣式。
劇本主要分為文學劇本與攝影劇本。文學劇本是比較突出文學性的劇本,攝影感偏低,包含話劇劇本(或稱戲劇劇本)、小說劇本(或稱劇小說)、小品劇本、相聲劇本等;攝影劇本是比較突出拍攝感的劇本,文學藝術性可高可低(根據影片題材、市場、投資金等綜合情況決定),包含分景劇本、分鏡劇本(分鏡腳本或電影劇本)、台本等。
劇本是舞台表演或拍戲的必要工具之一,是劇中人物進行對話的參考語言,是一門為舞台表演服務的藝術樣式,區別於戲劇和其他文學樣式。
㈤ 編劇怎麼寫劇本
第1步:逐行通讀一個劇本,在排版、語法和格式出現錯誤的地方做好記號,列出基本原理和次要的人物角色,以及你的第一印象。然後第二遍通讀劇本,這回的重點要集中在劇本元素上。
第2步:故事情節規定了事件發生的順序,引導故事主人公達到目的。事件被分解成下面這些連續出現的情節要點:開始的伏筆、小的危機、困境、反作用、逆轉、支撐點,往往故事主人公建立新目標的原因會突然在情節的最低潮處顯現出來,從而將情節推入高潮。
第3步:人物角色的廣度和深度都必須創造出戲劇沖突才能吸引觀眾。要確定作者是否能夠忍受自己對劇本進行削減修改,或者人物角色是否是按照他們自己的邏輯經歷來表演。人物角色要表現其內在與外在的掙扎斗爭,暴露出他們的弱點、長處、缺陷以及最重要的人物弧度,這意味著他們是從開始成長起來的,或者是意味著這已經決定了結尾處的情節沖突。
第4步:對白主要揭示了人物角色的聲音,以及人物之間的相互關系,同時推動情節向前發展。對白掌握著節奏,而且必須迅速離開那些缺乏任何覆蓋獨白的頁面。
第5步:故事轉折點、情節沖突的大小以及沖突是如何解決的,對以上這些進行註解是非常重要的。要能辨別出次要情節,判斷出它們是如何支持或者轉移主要情節的故事線。
第6步:文章結構就採用三段式,寫成A到B的線性結構。第一段寫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地點、刺激的事件,介紹人物角色及其困境;第二段描述主要角色和敵對沖突,還有帶有意想不到的不可逆的轉折點;第三段是故事情節的最高潮。另外要考慮的是對動作場景的描述。以上這幾段文字要簡潔且有代表性,長度一般不超過4、5行。
第7步:完成了以上幾步,就可以寫一個摘要以便更加突出劇本的優勢與略勢,以及故事情節是不是涵蓋范圍廣泛。通常,三段式的摘要足可以讓作者從這些評論見解中回顧並收集相關的意見反饋。劇本普遍長90到120頁,它是很多文學體裁的混合體。
㈥ 劇本包括什麼
劇本的內容都包括什麼?
寫劇本如設計房子,無定論,無局限,可千變萬化,卻有技巧和經驗。凡名人銘言或庸人俗談,不可不信亦不當全信。最終要從名家的劇本里看名堂,從自家的劇本里看差距。莎士比亞時代並沒有如今這多條條框框,莎翁之劇至今仍百演不衰。
其實作劇是實驗。猶如小說是理論科學,戲劇乃實驗科學。小說寫得楚楚動人,完美無缺,印出來也就罷了。戲劇則不然,無論寫得多麼出色,都要經過導演,演員,經過服裝,舞美,音樂,在舞台上耍出幾十個回合,經了觀眾的反應,改寫,改寫,改寫。一部好的劇目至少要改寫一年至幾年。如此而言,任何關於劇本寫作的書,都不是聖經,不能盲目照搬,其條條框框,皆經驗之談。但凡經驗,乃局部經歷的疊加,都有見樹不見林的時候,故此可學習而不可信仰。一切要為我所用,隨時准備打破格式,推陳出新。
但是有些基本原則還是要知道,猶如房子有柱有梁,要承重穩固。因了劇團要花許多錢,用許多人,用一兩個月的寶貴時間,在你的劇本上排一部戲,就像房地產商根據你的圖紙蓋房子。劇本不好,勞民傷財至極。演員導演多年的訓練,用來演您寫的戲。觀眾花了許多錢,老老實實地坐在黑房子里,一動不動地坐上兩個小時。這非常違反人的常態,也就要求您的劇目給觀眾以足夠的享受,教他覺得這值得他的犧牲。在北京,觀眾要早早吃飯,不然就是餓了肚子,坐很遠的車,找到你的劇場。忍受這所有的折磨,來看您的戲。您就必須要讓觀眾享受,讓他感覺所有的犧牲是值得的。而且,下次會做出更大的犧牲來看您的戲。
您的每一個字都會蠶食別人許多的血汗和金錢。每時每刻都要想,這個字值得嗎?
劇本的內容:
1。人物:跟沖突有關的主要角色。
2。主題:關於什麼?一定是關於一件值得的事情。
3。結構:故事在舞台上表現的整體設計。
4。沖突:戲劇的動力。
5。舞檯布景:視覺內容
6。潛台詞:角色的話要適可而止。
7。思想意識:你自己的觀點和價值。
8。聲音:作為劇作家,你自己特有的聲音
在繼續寫下去之前,想要作幾點說明:
其一,在國內看的劇目不多,但卻看到些許問題。劇裡面水分略大,加之劇本技巧不足,總叫人不耐煩,有些真真地浪費演員。
其二,偶然寫出「戲劇不是藝術」的話,引起不同觀點。這其實很好,硬幣沒有不同的兩面,就一定是假的。如果你曾經為飯碗擔憂過,就明白,戲劇其實是一種行業。就像餐飲是一種行業,旅行社是一種行業,IT是一種行業一樣。要首先扎扎實實地當行業來作,才有藝術的沃土。
其三,自己覺得,劇本是文學裡面最不需要「造詣」和教條的寫作形式。看在戲劇裡面作久了,有造詣的劇作家,寫出東西來就難於深入現實,而生活里經驗豐富的業余寫手,有深入社會的感受和體會。稍稍懂得劇本的基本知識,就能寫出動人的本子來。中國缺少的,就是這樣的引人入勝而動人心弦的劇本。
於是早就有寫點什麼的慾望。原想翻譯一本關於劇本寫作的書,但每一本都大有自己不贊同或同中國實際有差距之處。於是就到處翻開來參考,夾雜自家的感覺和想法,胡亂的寫出來。
—————————————————————————————————————————————————————————————————
在所有的元素中,我首推人物。因為戲劇與小說不同,小說是以文字面對讀者,戲劇是以人物同觀眾交流。戲劇可以不要劇本,有了演員,有了觀眾,就有了戲。戲劇裡面的人物,或可愛,或可恨,或令人討厭,都要同觀眾不但有故事情節上的交流,同時還要有感性或是理性上的交流,更要讓觀眾有所感覺,讓觀眾沒有什麼感覺的角色就像小說里的廢話。劇本裡面,文字不是語言,劇作家要用人物來講故事,人物才是劇本的真正語言。小說要用文字栩栩如生,詳詳......>>
劇本包括哪些部分?
劇本的寫作
劇本的創作者--劇本的創作者叫做編劇,或尊稱為劇作家
劇本的內容---劇本主要由人物對話(或唱詞)和舞台提示組成。舞台提示一般指出人物說話的語氣、說話時的動作,或人物上下場、指出場景或其它效果變換等。
劇本的結構
一部較長的劇本,往往會由許多不同的段落所組成,而在不同種類的戲劇中,會使用不同的單位區分段落。在西方的戲劇中,普遍使用「幕」(Act)作為大的單位,在「幕」之下再區分成許多小的「景」(scene)。中國的元雜劇以「折」為單位,南戲則是以「出」為單位,代表的是演員的出入場順序,而在明代文人的創造後,將「出」改為較為復雜的「出」。
劇本的結構一般可分為「開端、發展、轉折、 *** 、再 *** 結局」。 當然根據編劇技巧的不同,結構還會變化。如「佳構劇」。
劇本的分類--按照應用范圍,可分為: 話劇劇本,電影劇本,電視劇劇本等/按劇本題材,又可分為 喜劇、悲劇、歷史劇、家庭倫理劇、驚悚劇等等。
電影劇本:首先,它不是小說,當然它也絕對不是戲劇。在小說中,所有的行為動作都發生在人物的頭腦中——在戲劇性行為動作的「頭腦幻景」之中。在戲劇(舞台劇)中,行為動作和故事線則發生在舞台前拱架下面的舞台上,而觀眾是第四面牆,偷聽舞台人物的秘密。人物用語言來交談他們的希望、夢幻、過去和將來的計劃,討論他們的需求、慾望、恐懼和矛盾等。這樣,戲劇中的行為動作產生於戲劇的對白語言之中,它本身就是用口頭講述出來的文字。電影則不同。電影是一種視覺媒介,它把一個基本的故事線戲劇化了。它所打交道的是圖像、畫面、一小片和一段拍好的膠片;一個鍾在滴滴答答地走動、一個窗子正在打開、一個人在看、兩個傢伙在笑、一輛汽車在彎道上拐彎、一個電話鈴在響等等。一個電影劇本就是由畫面講述出來的故事,還包括語言和描述,而這些內容都發生在它的戲劇性結構之中。一部電影劇本就是一個由畫面講述出來的故事。它象名詞(noun)——指的是一個人或幾個人,在一個地方或幾個地方,去干他或她的事情。
所有的電影劇本都貫徹執行這一基本前提。一部故事片是一個視覺媒介,它是把一條基本的故事線加以戲劇化。如同所有的故事一樣,它有一個明確的開端、中段和結尾。如果我們拿來一個電影劇本,把它象一幅畫那樣掛在牆上來審視,那麼它看起來就象下面那個圖表。
什麼是劇本
劇本,一劇之本.劇本分為文學劇本和分鏡頭劇本兩大類.其中文學劇本是編劇要寫的,分鏡頭劇本是導演要完成的.作為一個編劇,只需要提供文學劇本.
而文學劇本可以說是導演的素材,有了文學劇本,導演才能根據它來完成分鏡頭劇本,拍攝電視劇或者電影.
文學劇本的主要構成是有對白和動作.對白不用說了,動作是指人物要完成的事件.這里要注意一點,無論對白或者動作只有兩個目的,一是推動事件的發展,一是要表現人物性格.
電視劇劇本也有分類,比較正劇,情景喜劇.如果是45分鍾,劇本的字數大約1萬5,如果30分鍾,則有8千就可以.
參考資料:別人說的
劇本一般包括什麼和什麼
劇本一般包括【情景】和【活動 】
情景是指背景以及場景等
活動指對話動作等
劇本的類型有哪些?
劇本的分類
按照應用范圍,可分為: 話劇劇本,電影劇本,電視劇劇本等。
按劇本題材,又可分為 喜劇、悲劇、歷史劇、家庭倫理劇、驚悚劇等等。
還有一種劇本主要追求文學性,不以演出為目的,或者不適合演出,動作性不夠.被成為」案頭劇」償書齋劇」.歐洲19世紀的許多浪漫主義詩人和作家創作過很多這種戲劇形式的詩歌,但只能提供閱讀,不適合上演.
劇本有什麼特點?
文學劇本特點及寫法........
劇本是以代言體方式為主體,表現故事情節的文學樣式,戲劇演出的文字依據。在文學領域里,它是文學作品的一種特殊體裁。在戲劇實踐領域里,它是戲劇活動的基礎和起點。是以劇中人物的對話、獨白、旁白和舞台指示組成的。
1.空間和時間要高度集中
劇本不像小說、散文那樣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它要求時間、人物、情節、場景高度集中在舞台范圍內。小小的舞台上,幾個人的表演就可以代表千軍萬馬,走幾圈就可以表現出跨過了萬水千山,變換一個場景和人物,就可以說明到了一個全新的地方或相隔多少年之後…… 相隔千萬里,跨越若干年,都可通過幕、場變換集中在舞台上展現。
劇本中通常用「幕」和「場」來表示段落和情節。「幕」指情節發展的一個大段落。「一幕」可分為幾場,「一場」指一幕中發生空間變換或時間隔開的情節。劇本一般要求篇幅不能太長,人物不能太多,場景也不能過多地轉換。初學改編短小的課本劇,最好是寫成精短的獨幕劇。
2.反映現實生活的矛盾要尖銳突出
各種文學作品都要表現社會的矛盾沖突,而戲劇則要求在有限的空間和時間里反映的矛盾沖突更加尖銳突出。因為戲劇這種文學形式是為了集中反映現實生活中的矛盾沖突而產生的,所以說,沒有矛盾沖突就沒有戲劇。又因為劇本受篇幅和演出時間的限制,所以對劇情中反映的現實生活必須凝縮在適合舞台演出的矛盾沖突中。
劇本中的矛盾沖突大體分為發生、發展、 *** 和結尾四部分。演出時從矛盾發生時就應吸引觀眾,矛盾沖突發展到最激烈的時候稱為 *** ,這時的劇情也最吸引觀眾,最扣人心弦。 *** 部分也是編寫劇本和舞台演出的「重頭戲」,是最「要勁」、最需要下工夫之處。
3.劇本的語言要表現人物性格
劇本的語言包括台詞和舞台說明兩個方面
劇本的語言主要是台詞。台詞,就是劇中人物所說的話,包括對話、獨白、旁白。獨白是劇中人物獨自抒發個人情感和願望時說的話;旁白是劇中某個角色背著台上其他劇中人從旁側對觀眾說的話。劇本主要是通過台詞推動情節發展,表現人物性格。因此,台詞語言要求能充分地表現人物的性格、身份和思想感情,要通俗自然、簡練明確,要口語化,要適合舞台表演。
舞台說明,又叫舞台提示,是劇本語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劇本里的一些說明性文字。舞台說明包括劇中人物表,劇情發生的時間、地點、服裝、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動作、上下場等。這些說明對刻畫人物性格和推動、展開戲劇情節發展有一定的作用。這部分語言要求寫得簡練、扼要、明確。這部分內容一般出現在每一幕(場)的開端。結尾和對話中間,一般用括弧(方招號或圓括弧)括起來。
㈦ 什麼是通讀
通讀,指把書籍或文章從頭到尾閱讀一遍。
解釋
(1) [read over(或 through)]∶把書籍或文章從頭到尾閱讀一遍。
(2) [read and understand]∶閱讀並且理解意思。
通讀方法編輯
通讀是感知教材,以了解教材的整體結構及學科知識體系的大致脈絡為目的,是對教材初步的感性認識。通讀宜採取從頭至尾以較快的速度閱讀教材的方法,可分為以下四個步驟來完成:
第一步
閱讀教材目錄,了解教材整體結構。教材目錄是作者編寫教材的總提綱,這些綱目通過作者有序地組織安排,形成教材的整體輪廓。目錄所列章節的標題後都注有各章節的頁碼,通過閱讀目錄不僅可以了解各章節的起訖、頁數,而且還可以幫助了解各章節的主要內容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對閱讀正文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第二步
閱讀前言後記,了解復習注意事項。序言、前言和後記,一般是說明編寫教材的宗旨和經過,或介紹與評論教材內容的簡短文章,特別是再版、修訂版前言中的某些內容,對學習整篇教材很有指導意義。
第三步
通讀教材全文,了解每章主要內容。每章的主要內容及章與章之間的相互聯系經過通讀,在腦海里留下一幅總體「圖案」。通讀以視讀為主,便於提高閱讀速度。但對一些計算偏多的章節,如《統計學原理》中的一些內容,也應適當放慢速度,對一些暫時看不懂或不理解的概念、公式等,可以暫時放一放,待精讀時逐步解決。
第四步
注重思考和標記,提高閱讀的效果。通讀以感受為主,輔以適當的思考和標記,可以把感受提高到最佳境界。通讀過程的思考,一是超前思考法,在閱讀之前,先根據標題估猜一下可能講解內容,然後通讀全章;二是章末回顧法。即讀完一章後快速回顧所講解的主要內容,接著再閱讀下一章。通讀過程的標記,主要是在教材上做記號,以便在精讀時注意解決這些問題。
通讀需要的時間,一般可掌握在本課程整個復習時間的10%—20%。
㈧ 電影劇本怎麼寫 電影劇本是什麼
1、封面正中央,寫上電影的名稱。
2、電影名稱下方,寫上稿期和編劇名。
3、左下角寫聯系方式,右下角寫日期。
4、電影格式分四種:「大陸格式」,「香港格式」,「好萊塢格式」,「台灣格式」。
5、電影劇本是一部電影作品的最完整的書面形式。除了對話本以外,還包括對劇中人物、布景、舞台指導以及各種音響效果的詳細描述。通常人們是根據電影劇本來導演電影作品的,因此電影劇本是合作電影作品的一個組成部分。由於技術上的原因,電影劇本通常發展成為分鏡頭劇本。
㈨ 背台詞的小技巧有哪些
背台詞的小技巧有:通讀整篇劇本、思考劇本內容、注意他人、使用文字技巧、每次背誦一部分內容等等。
1、通讀整篇劇本
在你開始背誦之前,你應該通讀劇本並牢牢把握整部戲劇內容。花一些時間在安靜的地方獨自閱讀,如果必要的話也可以大聲朗誦。如果你想提高記憶能力,不妨多讀幾遍。
2、思考劇本內容
讀完劇本,你就可以開始思考它的內涵了。最好能搞清楚台詞背後的含義或目的,是激勵民眾的演講還是在戲劇里的充滿激情的獨白。
如果你在戲劇里參演,應當明白你所扮演角色的動機。這將幫助你更好地體會他將說什麼、不說什麼。
你還應該思考你的對手的台詞。怎樣讓你的台詞與別人將說的內容相關聯?弄明白別人要說的內容會幫助你更好地體會你的角色說話的最佳時機。
3、注意他人
如果你的劇要和別人搭戲,或者有另外的人和你一同表演,要密切關注他們將說些什麼。不要僅僅等著他們說完他們的獨白或表述之後,你僵硬地展開你的內容。相反地,理解他們的內容你就能更好地明白他們的話語與你之間的聯系。
要是沒法背住也應該試著盡量深刻地體會他們的所有台詞。記住,在正式表演的那天,他們也許正需要在你的幫助下記住他們的台詞。
4、使用文字技巧
如果你感覺背不下去了,不妨試著用各種文字招數來幫助自己吸收台詞內容。以下是幾種可以嘗試技巧:
1)使用押韻可以幫助你准確地記住句子的詞語。
2)使用形象化,形象地思考你將說的話及傳達的信息,它們就會更深刻地映在你的腦海。
3)使用縮略詞也能幫助你背住台詞。
5、每次背誦一部分內容
如果你有一段很長的台詞,或者整個戲劇都有你的部分,你沒必要從頭背到尾。相反地,你應該將台詞分成可以把握的小部分,以逐步掌握所有的台詞。
在戲劇里,你可以先背獨白,然後是與一個人搭的所有戲份,再是與另一個人的。
6、不要每次背得太多
按分出來的小部分背誦,也不至於讓你感到太喪氣。
㈩ 什麼是讀劇本
另外一點,就是劇作者要通過什麼來表達?他通過什麼來表達他的觀點?他的這種情感?涉及到劇本的內容,它的內容是什麼?因為作為一種文學藝術形式,作者的觀點不可能直白地表述,直接地說,像寫論文一樣,那樣不行。他必須通過一定的藝術形象把它表達出來。所以,劇本的內容是主要的一大方面。它涉及到情節、故事、人物的形象,這些都是劇本的具體內容,要搞清楚。那麼,怎麼才能夠做到讀懂劇本?有哪些條件?對於初學者來說,首先要了解戲劇劇本的特點。大家都知道,戲劇劇本可以獨立存在。我們中學學的文學有四大類:小說、詩歌、散文、還有一類就是戲劇文學。這說明戲劇有很強的文學性。比如說,諾貝爾文學獎可以頒發給戲劇作家,但它從來沒有頒發給影視的編劇。戲劇作品可以獨立的作為一個文學的作品存在的。但另一方面,戲劇劇本的主要目的,並不是像其他文學種類那樣,就是這種閱讀。只要你通過這種媒介,紙制的或者其他的閱讀了,就可以了。但戲劇的劇本,它不是直接為了閱讀的。它是為了排戲演出用的。這一點大家一定要清楚。除了歷史上少量的一些專供閱讀、不是為演出的劇本,比如戲劇史上有稱這些戲為「書齋劇」、「案頭劇」,你可以閱讀研究,但是不是為了演出的。除了少量的這樣的劇本,基本上都是為了演出服務的。我們知道,莎士比亞除了戲劇家之外,他還是作為文學家存在的。雖然《莎士比亞全集》各種各樣的版本都有,但它一開始都是為了演出的。在小說裡面,作者可以通過描寫等手段,具體的塑造人物形象,環境,包括心理怎麼想的,都可以。但戲劇劇本的構成,主要是以對話,獨白為主。除了一些必要的舞台提示,動作說明,基本上沒有主觀的心理的這種描寫。但是在演出中,對話或者獨白,只是舞台語匯的一部分。所以讀劇本,如果以讀小說、故事的形式,你有時候就會感到,很多信息缺失了,會造成一定的迷惑。劇本是為了演出服務的,這一特點決定了讀劇本不能像讀小說、詩歌、散文那樣。好。我們了解了劇本的這一特點以後,還需要了解一些戲劇劇本編劇上的一些基本知識。比如說戲劇行動的構成,一些常見的劇本結構和劇本基本風格等等。這涉及了一些編劇的基本知識,另外還涉及一些戲劇文學史的常識。假如說,一般的讀者習慣了看故事,看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的這種線型的,直線型結構的模式,這種模式只是戲劇編劇,或者戲劇文學類型的一種。還有其他的模式,比如說非線性的,片段式的、史詩式的等等。有的讀者只習慣於現實主義風格的,一旦接觸到其他的風格,比如說象徵的風格,荒誕的風格,就會感到無從下手。所以,大家讀劇本,要了解一些編劇的常識和戲劇史的知識。這種課程就是非常有必要,通過學習,你有一個整體的認識。這樣對讀劇本是非常有好處的。另外一點,讀劇本的這種過程中,要充分地調動想像力,和活躍起膩的感官。剛才介紹的,劇本是為了演出,主要是為了演出創作的。劇作者在寫作的時候,一般頭腦中都會有舞台的形象,他和寫小說完全是不同的思維。而讀者要想更好的理解劇本,就需要通過想像力,來復原作者要呈現的舞台形象。那不僅是對話,還有視覺、聽覺、心理感覺等等。劇中人是在一個特定的規定情景中進行表演,所以在閱讀劇本的時候,我們最好也能夠像是在觀看錶演。眼前浮現出形象來,這樣就會非常有助於進入劇本,從而理解它。除此以外,因為劇本主要是以台詞,對白,獨白,舞台提示這些組成的,所以,對待每一句台詞,台詞之間的銜接都要留心。此外,給予的舞台提示和劇名(劇本的名字)也要有特殊的重視。一般來說,台詞是劇本的主要組成部分。台詞包括對白、獨白、旁白等。一個劇本,尤其是一些優秀的,或者是一些經典的劇本,台詞都會是比較講究。不會把生活中的那些大白話,水話隨便的就放上去。舞台的時間很有限,舞台演出的這段時間必須把有用的東西放上去。舞台上人物的語言很多都是有特殊用意的。它不是隨便地照搬生活用語。台詞需要演員說出來。它是要說出來的,不是要看的。所以,也會涉及到很多的這種處理,比如說強調某一句話,或者一句話中的某一個詞,這樣的意義就完全不同。很多台詞還含有這種潛台詞,什麼叫潛台詞呢?就是沒有直接說出來的言外之意,這種潛在的意思。這些都需要特殊的照顧舞台上的布景、道具、人物動作、表情,這些是靠舞台提示來表現的。這些提示需要特別的留心,如果只是走馬觀花,光看人物的說話,就像看故事,兩個人、幾個人在說話一樣,匆匆地掃過,就會失去很多有用的劇本的信息。一般來說,劇名也體現了劇本的主題,主要內容或者是風格,或者和這些主題內容有相關的。這也需要特別的留意。有的劇本題目一看就知道它的風格,比如後面我會和大家談到有一個劇本,劇名非常長,叫《哦!爸爸,可憐的爸爸,你被媽媽掛在壁櫥里,我是多麼傷心啊》。這是一個劇本的題目這么長。它就是這么一種調侃荒誕的風格。咱們剛才提到的,我再簡單地總結一下。剛才咱們提到,要了解劇本的特點,了解一些戲劇劇本編劇上的基本知識,一些戲劇文學史的知識。還有,咱們要充分調動想像力,和活躍感官。仔細對待每一句台詞,台詞之間的銜接,留心舞台提示和劇名。在這些基本認識的基礎上,還需要多讀一些劇本。開始都有哪些劇本可以讀呢?中國有句古話: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咱把標準定的很高,往往還不能達到,也許僅僅達到了中間這個檔次。那麼開始就不能把標准訂低了。從學習這個角度,一定要找些好的劇本,中外的名劇,一些經典的戲,應當是首選。主要是國外的劇本。國外的劇本無論從風格、質量,范圍、內容來說,可選的很多。另外是有一定量的精讀。有的朋友說他讀了很多的劇本,但是感覺還是收獲不大,讀完就忘了。為什麼?就是每次都匆匆地讀過。精讀一部劇本勝過草草讀十部。這是我的看法。如果精讀、研讀一部經典的劇本,那個收獲更是非常巨大的。不僅僅是在劇本的本身或是編劇的角度,其他方面也會有很多收獲。下面我再簡單介紹一下有一些常見的劇本閱讀的經驗,或者一些常規的做法。大家可以嘗試和運用。結合你自己的一些情況,找到一些適合你的劇本閱讀的方法。讀劇本最好有一個相對固定的時間,根據劇本的長度,有的很長,有的很短。所以,你的時間有可能是半個小時、一個小時,或者有時候四五個小時。有一個相對固定連續的時間。而且找一個不要被打攪的地方,准備一些紙盒鉛筆,必要的時候做一些標注。有的讀劇本的朋友,尤其讀比較長的劇本時,今天讀一點,明天讀一點,分幾次把它讀完。最好不要這樣。一口氣讀完,首先咱們一口氣通讀一遍,然後立刻把你讀後的感受寫下來。是否喜歡它,或者是哪些部分感動了自己,一句話或者是一個場景都可以。還有哪些自己感到迷惑不懂的。一遍以後就對這些記錄一下。對一些基本的信息,比如說劇名,人名、人物、時間、地點等也梳理一下。第二遍就可以比較仔細的讀。對台詞,對白,獨白,舞台的提示,相對仔細地去閱讀。可以根據舞台里的說明性的文字,用筆勾勒出一個舞台的草圖,人物的位置以激發自己的想像力。可以用手裡的鉛筆把自己認為重要的台詞和關鍵的舞台提示做上記號,寫上標注。對第一遍中不太了解的地方,著重地對待。還有些部分,比方說劇本的開端,開始,結尾,這些重點的部分要研讀一下。有些台詞、對白甚至需要讀出聲來,或者是表演出來。我非常建議大家要動嘴讀,帶感情的朗讀。有些劇本很長,你不見得全部讀下來。劇本比較短的可以通讀。盡量運用你的感情,你的理解。如果你有時間,你也可以讀的那麼細,但一般來說,你把它讀一讀,是有助於理解劇本的。劇本很長,你可以選一些重點的場景,或者片段來讀一讀,這種感覺完全是和用眼睛看不相同的。如果有需要,你也可以讀第三遍,或者第四遍。可以針對劇本創作的背景,或者相關的文化背景進行一些調查和研究,找一些資料。這一次,你需要總結一下,把這個故事、情節。情節不同於故事。故事就是講什麼人做了什麼事情,情節是劇本怎麼把這些事件結構起來,用什麼樣的方式把它表現出來、敘述出來,這個後面會詳細說。你要總結一下故事、情節、人物的關系,主要的人物有哪些特點,劇本的主題是什麼,主要的風格是什麼,把這些寫成一篇讀後感。這樣就強化了你獨具的效果。也可以把這些作為一個資料保存。讀多了之後,你會有一個劇本的資料庫。如果有必要,你還可以在網上,或者去圖書館找一找相關的介紹,或者評論性的文章,如果這個劇本是非常經典的,這方面的介紹非常多,可以參考一下。有的劇本,讀了好幾遍還是讀不懂,怎麼回事?我總結一般有幾個常見原因:一個是可能讀的不夠細,忽略了一些重要的信息。比如一些關鍵的台詞,或者潛台詞,你沒有留意,錯過了。比如說,我們必讀劇本里的《朱莉小姐》中,朱莉和讓發生關系,就有些同學沒有注意到,影響了對整劇的理解。另外,可能是你不太了解這個劇本的特殊的風格和結構,你是用其他的風格和模式來閱讀。比如說:你用現實主義的方法理解荒誕風格的戲劇,你覺得讀不懂,這是另外一個原因。當然也會有其他的原因,比如說,這個劇本本身就是晦澀的,或者是故弄玄虛的。這些都有。所以,建議大家讀一些供認的比較優秀、經典的劇本。我給大家選的這些劇本完全是咱們平常可以見到的,這些劇本我想大家接觸的機會會很多。一些常見的劇本,如《雷雨》這樣的隨處可見的劇本,我就不給大家提供了。給大家提供的主要是結合咱們的學習,有一定的特殊的意義。不見得這些劇本完全是經典或者一流的,它可能在某一方面對於咱們的教學有一定的意義。關於劇本,咱們今天先初步的介紹一下。我再簡單的總結一下。一方面是我們要讀懂劇本,要了解劇本作者想要說什麼、他說的是什麼、怎麼說的等幾個問題。對於初學者來說,想要學會讀懂劇本,首先要了解劇本的特點,也就是說它是為了演出而創作的,和小說、散文、詩歌等其他的文學形式,閱讀方法上是不一樣的。這就需要我們進一步學習一些戲劇劇本編劇或者是戲劇文學史上的劇本知識。了解一些常見的劇本結構和劇本的風格。讀劇本,我們還要充分調動想像力和感官,尤其是每一句台詞和舞台提示,包括劇名這些信息。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多讀一些名劇,精讀一些優秀的劇本,不久我們就會感到我們的劇本閱讀能力、理解能力會有很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