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一個電影,忘了名字。。講的是一個男老師到農村去支教,主題曲是《小河淌水》,求求求!
佟大為《志願者》
Ⅱ 求一部關於鄉村教師的電影
不是 是《暖春》吧
Ⅲ 有什麼電影水字開頭的
起初以為也就是表現農村教師的電影,或者說也就是贊揚那種蠟燭精神的電影而已,可當我和我的女友在電影院里與幾乎滿座的人們共同看完這部電影後,我覺得我實在是小看了這部電影,看完以後許多的話擁擠在胸,只感覺不寫點東西為這部電影心中就不會暢通的。
先從羅老師不讓這兩個支教的老師上課說起。
從這開頭一看,我覺得這就是個引線,是個導演安排的一個讓人帶著猜想一路看下去的懸念,當看到羅老師與村長一起參與這事時我就更加確定這個想法。也正是有這么一個懸念,使得人們從開頭的一點笑聲慢慢的被帶入一個疑問中:什麼那個羅老師不讓她們倆個上課呢?難道真如電影後面所說的只是羅老師的一點「私心」嗎?當我看完這部電影後,我才覺得這不僅僅是作為一個懸念存在的,這是推動電影劇情發展的主要矛盾,而電影所要表現的一切都從這個矛盾演發出來,而這個矛盾就是:當下農村的教育實際情況與「我們」的主觀思想的矛盾!
為什麼我要在「我們」上上個引號呢,因為我覺得這個「我們」包含的群體太多了,不僅僅是支教的我們,還有教育界的我們,還有象身在事外的類似於看電影的我們。其實,電影的矛盾是借羅老師那一點「私心」從他口中表述出來的,當下的我們真的對農村的教育實際不了解,或是說不太了解。農村的學校與我們城市裡學校的情況實有大相徑庭之感,這里有人知道農村學校的上課時間是怎麼安排的嗎?農村學校除了寒暑假還有別的一個假期嗎?
這個或許絕大多數人不會知道的,這倒不是我在突顯我什麼,只是用這種疑問的方式更深的引起大家對這個問題的注意程度。這其實我也是偶然知道的,因為我奶奶曾居住在一個偏遠的山村裡,我們去看望她時我得知這個情況的:農村小學上課時間不象我們城裡一樣早8點午12的,他們早上會推遲一個小時,因為早上要幫家裡上山做點農活或做一些家務活什麼的,下課也下的早,原因也還是剛說的那個;他們除了寒暑假另外還一個大家所不知道的假期——秋假,這個在他們那裡叫「農忙假」,我一說這個大家就知道是怎麼回事了吧,秋天是收割莊稼的季節,家家戶戶都得忙這個,所以農村的學校會因為這個情況而自行的放一段時間的假,沒什麼,這是實際需要的,有些農村生產力還不是很高,不得不靠人力來補充。這也是農村學生與城市學生的不同之處,農村的孩子們不單單只是學生,他們還是家裡生計的勞力,所以整體知識水平上不去也還有這方面的原因。據我打聽,其實在一些農村還有幾天春假的,不是為春節而是為春耕,春耕秋收還有秋耕秋種,在這些時間里,農村都會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相應的調整上課或叫上學時間的。這些情況應該是些不為大家所知的事情吧。
在電影里《天那邊》開頭里,這個就表現的很好(看來劇本真是到農村采過材料),那些個水咕嚕小學的同學們在歡迎支教的新老師時,牽牛抱豬的那個情形就是對這種情況的寫照,而且電影里還接著出現了個「羅老師,牛在吃那些草」所引發的一片雞飛狗跳的「騷亂」,我不知道電影所說的那些草有什麼用處,但是這和學校里自給自足的那種自然經濟肯定有關的,後面所說的雞蛋換作業本就是個說明。
為什麼那些學生以及羅老師李村長都把支教的新老師置之不顧而去抓雞抱豬的呢?這就是我開頭所說的電影中所表現的那個矛盾,因為你們支教只是短暫的,一月兩月三月的,甚至是適應不了時就可以隨時走人的情形,而我們還得在這里學習下去生活下去,一天一天或是一輩子的一直活下去。而這種情況也正是羅老師心中那所擔心的「私心」,短暫的支教好歸好,但是這種短暫的支教會打亂這里的格局造成了不穩定的因素,拿羅老師的話說就是:你們來一下走了,忽的一下搞高了教學水平,可你們一走我(農村的老師)卻跟不上這種水平,學生們更是在這種起伏跌宕中倍受歡喜與失落。
這個矛盾其實還表現了另一個事情,那就是農村教育中的雙重匱乏,劇中雞蛋換作業本、廣告單做練習本反映的是農村教育中物質的匱乏;而羅老師連初中也沒畢業也是偶然的進入教育隊伍反映的是農村教育中精神的匱乏。江可可偷吃用來換作業本的雞蛋許曉萌撕破學生用廣告單做的作業本,表現的就是我們對這種雙重匱乏的忽略。在體現這個矛盾的同時,電影中卻也沒忘記對農村學校以及農村教師們那種自強不息的精神給予充分的肯定與表揚,如學校在課外之餘用養雞養豬之類的原始經濟活動來補充教育經費的不足,而羅老師自己為了搞高水平去自學了高中課程則表現了整個農村教師那種渴求知識渴望上進的可敬精神。
這也正是上面所說的這種忽略,使得我們在對待農村教育的實際情況與行為中產生這樣那樣的問題,這其實也是對這種短暫支教的懷疑與否定。更是電影里那個主要矛盾的強烈體現,讓我們這些身在事外的人們去好好的思索一下關於農村教育上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做到久遠而有效?
說這個話題外的一些事,電影中我覺得有兩點不足之處,一點就是電影雖然對人物內心進行了挖掘,但是我覺得濃度與力度還不夠,我說的是羅老師說的那個:當你了解了這里的一切而不知不覺中戀上這里的一切時,那種離去與分割就是種悲劇。也就是說當這個「短暫的支教」到了剛要或剛能落根於這里,行為的停止可能就會導致成為意義失去的悲劇。這僅是我個人的理解,我覺得電影應該在這個上從人物挖掘起應該再深一步的挖的我剛才所說的這點上。
還有點就是羅老師的死,也許是要用羅老師的死來表現「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那種奉獻的精神,也許這是為許曉萌後來進村做的一個必要的鋪墊與設置,我覺得導演也是想通過這種方式來表明一個看法,那就是希望舊體制解散(羅老師的死亡)新體制的建立(許曉萌進村),也想為農村教育指出一個出路,但是我個人覺得這個處理的不太好,結局如果改成許曉萌站在城市遙望農村而滿腹躊躇的樣子為更好,因為這樣才把這個問題放大了活生生的放在了我們的面前,讓所有的我們去思考這個問題,怎樣才能更好的解決這個問題?
最後我想說的就是,我們不要談論那些支教大學生的問題,這不是我們所要關注的問題,我們所關注的問題是怎樣來做才對農村教育的最有好處?怎樣做才是解決農村教育落後的最終之根本?
正如電影開頭里那遒勁震撼的火車鳴笛與那狹長而交錯的鐵軌道路足以表明這個問題是怎樣的一個任重而道遠的問題!
Ⅳ 我的教師生涯的劇情簡介
電影《我的教師生涯》講訴了一名鄉村老師跨越四十多年的愛戀和執著。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末期從海外歸國,到了一所名叫月亮灣的鄉村小學任教。走過了大躍進、文革、新時期、新世紀等不同的歷史時期,經歷了刻骨銘心的初戀,到結婚生子,直到成為一名白發蒼蒼的老頭…
Ⅳ 電影《水鳳凰》簡介或觀後感
1、基本信息
片名:《水鳳凰》水鳳凰 英文名: The Hero with The Boat Shoes 導演:宋海明 主演:潘泰名、陳菲陽、陳康 片長:90分鍾
2、電影劇情
盧榮康是貴州山區的水族青年,自小因患小兒麻痹症導致雙腿膝蓋以下肌肉萎縮,以自製的鞋套在上行上跪行。二十歲那年成為當地一所小學的民辦教師,盧永康深知知識對這些大山裡的孩子們的重要性,穿著自製的「船鞋」挨家挨戶拜訪,把輟學的孩子勸回學校,每次拜訪都要跪行數里山路。盧永康對孩子們的學習和生活處處關愛,感動著孩子也感動了那些一直反對上學的父母們,他執著堅強的精神也吸引了苗族女孩向美雲,最終幫他獲得了自己的一份愛情……第一批學生們參加了中考,並順利考取了初中,盧榮康感到無比欣慰。學生們走了一批又來一批,一晃二十多年過去了,盧榮康依然在大山裡教學……後來,在政府的幫助下站了起來,他的學生也都在各個崗位為這個社會做出了貢獻…… 本片於2007年籌拍,由貴州日報報業集團、北京艾美思特影視文化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經歷兩個月的實景拍攝,八個月的後期製作,《水鳳凰》於2008年9月10日在貴陽舉行首映。2009年4月亮相第十六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成為30餘部入圍影片之一。入選全國中小學影視教育工作協調委員會評選審定的《第22批向全國中小學生推薦優秀影片片目》。2009年10月20日晚,電影《水鳳凰》在三都水族自治縣羊福鄉首次公開放映。
3、人物原型
陸永康,水族,今年(2010)62歲,三都水族自治縣羊福民族小學教師。 2006年陸永康獲得省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全國師德標兵稱號。 2009年7月3日,在第四次全國自強模範暨扶殘助殘先進集體和個人表彰大會上,陸永康被評為「全國自強模範」。 黔南州代表陸永康系三都水族自治縣羊福民族小學教師,他自幼患病殘疾,雙腿肌肉萎縮只能「跪行」,但是他憑借自強不息、獻身少數民族貧困山區跪教36年無怨無悔的精神,感動了全中國,曾多次被授予多種榮譽。去年,一部以陸永康為原型的電影《水鳳凰》在全國上映。
4、專家影評
專家認為《水鳳凰》是一部震撼心靈的佳作 4月15日,由貴州日報報業集團與北京艾美思特影視文化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電影《水鳳凰》研討會在北京召開。黃會林、梁光弟、張思濤等業內專家認為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電影《水鳳凰》以鄉村教師陸永康「跪教」36年的經歷為原型,講述了從小身患重病的我省三都水族青年陸永康為了能夠讓山村適齡孩子都享受到受教育的權利,靠雙膝跪地,憑雙手支撐身體向前移動「走路」,來回跪地行走於水族山寨的山山水水之間的感人故事。影片的主人公陸永康被中共貴州省委書記石宗源同志譽為「貴州山溝里的保爾·柯察金」。在研討會現場,觀看完電影《水鳳凰》,專家們被影片深深打動,對影片給予了高度評價。 中國文聯原黨組副書記、中宣部文藝局原局長梁光弟用四個字來形容自己觀後的感受:「感人、震撼」。國家電影審查委員會委員、中國電影協會電影文學創作委員會主任、中國台港電影研究會會長張思濤說,《水鳳凰》這部影片是我國教育題材影片園地上開放的一朵奇葩。全國中小學影視教工委秘書長、中國兒童少年電影學會副會長侯克明談道,這部電影觸及人們的心靈,有積極的教育意義。
Ⅵ 《驢得水》反映了很多現實情況,這種電影現實意義大過藝術價值
嬉笑怒罵間用荒誕的喜劇色彩所醞釀的悲情,使《驢得水》既能逗人捧腹,更在針砭時弊的同時拷問已人性的盲點,固然電影在形式上有著過重的話劇痕跡,但總體來說,這是一部劇本夯實,耐人尋味懇切的黑色喜劇。
如同一場話劇般的表現形式,其實並不是電影的缺陷,這正如《狗鎮》這般另類的作品一樣都為人拍案叫絕,《驢得水》的問題其實是在於並沒有處理好將話劇演變為電影的過程,在電影時長過半後,很明顯的能令人感覺到劇情開始了強硬的大幅跳躍,以此引發的人物轉變突兀,使人性經不起細致的推敲,最終命題的著點也變的稍顯生硬。
無論如何,這部電影或許存在著微瑕,可仍舊瑕不掩瑜,魯迅曾說過」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喜劇將那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而借驢諷今的《驢得水》顯然正深諳此道。
個人評分:8
Ⅶ 電影鄉村教師117分鍾
《鄉村教師》於2008年,由捷克、法國、德國聯合拍攝。講述曾就職於首都私立學校的青年教師皮特(Pavel Liska 飾)因自己的同性戀身份,放棄相戀多年的女友和優渥的工作,隻身來到偏遠鄉村的小學校教書。在鄉村,他認識了朴實的中年女人瑪麗(Zuzana Bydzovská 飾)及其中途輟學有些孤僻的兒子拉達(Ladislav Sedivy 飾)。然而,喬治(Marek Daniel 飾)的到來打破了皮特平靜的鄉村生活。喬治愛慕皮特,卻得不到回應。他在鄉村的狂歡節中勾引拉達的女友,並與拉達拳腳相向,最終喬治帶著女孩遠走高飛。孤獨傷心的拉達因此逐漸向皮特展開心扉,而皮特也深深迷戀上這個俊美的少年。一名教師來到鄉村教學,身為同性戀者的他對一名17歲的男生產生了感情,而男孩的母親對這名鄉村教師的情感似乎也不僅僅是友誼。於是,三個人非同一般的關系演繹出不同尋常的故事。
中文名鄉村教師
外文名The Country Teacher
出品時間2008年9月7日
發行公司 Bontonfilm
製片地區捷克 / 法國 / 德國
拍攝地點捷克
拍攝日期2007年
導 演博丹·斯拉馬
編 劇博丹·斯拉馬
類 型劇情
主 演帕沃·里斯卡,米羅斯拉夫·克羅博特
片 長117 Mins
上映時間2008年9月7日
對白語言捷克語
色 彩彩色
在線播放平台豆瓣
Ⅷ 求一部老電影。。關於山村教師的電影
鳳凰琴--《鳳凰琴》根據劉醒龍同名小說改編,通過高考落榜農村青年張英子到界嶺小學當代課老師的經歷,真實地反映了以余校長為代表的民辦教師在惡劣條件下堅持教學的感人事跡,刻畫出他們平凡而又高大的形象,歌頌了鄉村教師熱愛祖國、對教育事業無私奉獻的偉大精神。[
Ⅸ 電影《一個人的課堂》主要講了什麼
《一個人的課堂》是李軍林執導,孫海英、王乃訓、韓三明等主演的電影。講述了一個「一師一生」的感人故事。
唐明明自幼命運多舛,被親生母親拋棄,父親又不慎從13樓摔下,面對著一系列的家庭變故,年邁的奶奶無錢治病,父親工資無從討要,熱愛學習的唐明明與老師宋文化之間發生了感人至深的故事……
《一個人的課堂》於2018年1月16日上映,是一部不錯的影片。
Ⅹ 求一部關於鄉村老師的電影
《甬城之愛》高力強 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