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文學作品與影視作品的區別
1、媒介不同
文學作品:從版權的角度,通常指各種書面的原著。不論其價值或目的如何,性質屬純文學的、科學的、技術的或完全是實用性的,均為文學作品。
影視作品是一種通過攝影機拍攝記錄在膠片上,通過播放器放映出來一種已完成藝術作品的統稱。
2、載體不同
文學作品以文字為載體。
影視作品是攝制在一定物質上,由一系列有伴音或者無伴音的畫面組成,並且藉助適當裝置放映、播放的作品。
3、藝術效果不同
文學作品是以語言為工具,以各種文學形式,形象地反映生活,表達作者對人生、社會的認識和情感,以喚起人的美感,給人以藝術享受的著作。
影視作品是攝影藝術以及聲音結合,融合了視覺與聽覺藝術。
有聲電影誕生的標志:1927年,《爵士歌王》
該片描述了主人公一心想成為百老匯明星,卻遭到家長的強烈反對。多年後,背井離鄉、更名改姓的他終於登上了舞台,在舊金山的夜店酒吧里,他實現了自己的理想成了一名爵士歌手的故事 。
該片是世界電影史上第一部有聲電影,同時也是第一部歌舞片;它標志著有聲電影時代的來臨,也是電影走向成熟期的標志。它於1929年5月16日獲得了首屆奧斯卡金像獎特別獎以及入圍最佳改編劇本獎。
該片中只有很少幾段對白,能成為「有聲電影」也是偶然造成的。當男主角艾爾·喬森在唱完一首歌曲後,隨口說了兩句台詞:「等一會兒,等一會兒,我告訴你,你不會什麼也聽不到。」後期製作時,這兩句台詞被無意中保留下來。
於是,影片就這樣「誤打誤撞」地成了「有聲電影」(真正意義上的有聲電影應當是1929年拍攝的《紐約之光》)。
㈡ 文學作品與影視作品的區別
1、含義不同
文學作品:從版權的角度,通常指各種書面的原著。不論其價值或目的如何,性質屬純文學的、科學的、技術的或完全是實用性的,均為文學作品。從作品的形式和內容的美與感情效果衡量都具有巨大價值的著作。
影視作品是一種通過攝影機拍攝記錄在膠片上,通過播放器放映出來一種已完成藝術作品的統稱。影視作品也是一種藝術作品,它由攝影藝術以及聲音結合,融合了視覺與聽覺藝術。
2、特點不同
文學作品作家運用各種藝術手段把從生活中得到的大量感性材料熔鑄成活生生的藝術形象;始終離不開想像(幻想、聯想)和虛;始終伴隨著強烈的感情活動。
影視作品是時空融合、視聽融合、逼真與虛擬融合。電影與電視的合流趨勢越來越明顯,人們越來越多的通過電視機、監視器來觀看電影。
(2)電影和文學作品統稱什麼擴展閱讀:
文學和歷史是最為鄰近、最為親密的,中國自古以來有「文史一家」之說,表明了原本存在著血緣相通的關系。文學與歷史相互交叉滲透產生了一系列邊緣性文體作品,如歷史小說、歷史劇、史詩、歷史故事、歷史散文(包括回憶錄和傳記)等。
這些邊緣文體作品是歸入歷史還是歸入文學, 其劃分標準是:以是否忠於史實或虛構為界,史實的記載入歷史,藝術的虛構入文學。
文學作品雖然都是客觀事物的反映, 但學科著作採取了「對世界的科學的掌握方式」,材料翔實、准確無誤,事件的時間、地點、人物、原因、經過、結果必須真實,事物的外形、大小、性質、特徵、用途、必須准確,所舉的數字、圖表、例子必須可靠, 一切都有具有客觀的實在性
㈢ 電影與文學的關系是什麼
電影和文學是沒有關系的。
中國著名電影理論家,北京電影學院教授周傳基周傳基老師在《電影鏡頭的曖昧性》一課中舉到這樣的例子:
一次周教授在中央新聞紀錄片電影製片廠和水華導演的一位攝影師聊天,聊到關於「文學劇本」的話題。
說到當時水華導演正准備拍攝一部電影,可劇本一打開,第一句話就是:「他是一個不尋常的人,他有著一段不尋常的經歷。」
水華導演看完這段話後就合上了劇本,並在劇本上附上了一張紙條:「另請高明」。說這個劇本不能拍電影。
最後周教授解釋到:就好比電影中,一個人物穿著一件黑衣服,我們不用再解釋他穿著一件黑衣服;有的人說某某人長得帥,但有的人不這么認為。
因為這是每個人的看法不同。
只有在觀眾看完電影後才能感受「他是一個不尋常的人,他有著一段不尋常的經歷。」
所以電影是直觀的,它沒有形容詞,也不需要任何修飾。
歸根到底,是因為電影與文學的傳播方式恰好相反。
周教授又補充到:文學是先給你一個概念,就像你讀完《紅樓夢》之後,才知道林黛玉長什麼樣。但是每個人心中的林黛玉的模樣又是不一樣的,這是抽象轉化成具象的過程。
而電影正好相反,它是由具象變成抽象的過程,所以只有在你看完整個過程之後,才知道他是一個不尋常的人,有著一段不尋常的經歷。
所以說電影和文學是沒有關系的。
㈣ 影視作品,歌曲和書籍統陳為什麼
書籍和影視作品、歌曲不應該歸為一類。
如果是文學作品、歌曲、影視作品可以稱為文學藝術作品,簡稱文藝作品。
書籍是物品。
歌曲、影視、文學、美術等是文學藝術形式。
㈤ 文學作品包括電影么
某種程度上是的 但很少這么說!
1L的藝術作品應該更概括
文學作品(literature,literary works),指散文或詩歌或小說或戲劇等形式的作品,尤指形式或表達優美並表現具有永久或普遍興趣的作品。
電影也是戲劇的一種形式 希望對你有幫助~
㈥ 世界七大藝術門類是什麼
世界七大藝術門類是:文學、戲劇、舞蹈、音樂、美術、建築、電影(影視)。
1、戲劇
戲劇,指以語言、動作、舞蹈、音樂、木偶等形式達到敘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藝術的總稱。文學上的戲劇概念是指為戲劇表演所創作的腳本,即劇本。
戲劇的表演形式多種多樣,常見的包括話劇、歌劇、舞劇、音樂劇、木偶戲等。戲劇是由演員扮演角色在舞台上當眾表演故事的一種綜合藝術。
戲劇的起源實不可考,目前有多種假說。
比較主流的看法有二:一為原始宗教的巫術儀式,比如上古中文,「巫」、「舞」、「武」三字同源,可能是對一種乞求戰斗勝利的巫術活動的合稱,即戲劇的原始形態。另一為勞動或慶祝豐收時的即興歌舞表演,這種說法主要依據是古希臘戲劇,它被認為是起源於酒神祭祀。
2、文學
文學是一種語言藝術,是話語蘊藉中的審美意識形態。詩歌、散文、小說、劇本、寓言、童話等不同體裁,是文學的重要表現形式。
文學以不同的形式即體裁,表現內心情感,再現一定時期和一定地域的社會生活。作為學科門類理解的文學,包括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及新聞傳播學。
文學是屬於人文學科的學科分類之一,與哲學、宗教、法律、政治並駕於社會建築上層。它起源於人類的思維活動。最先出現的是口頭文學,一般是與音樂聯結為可以演唱的抒情詩歌。最早形成書面文學的有中國的《詩經》、印度的《羅摩衍那》和古希臘的《伊利昂紀》等。
中國先秦時期將以文字寫成的作品都統稱為文學,魏晉以後才逐漸將文學作品單獨列出。歐洲傳統文學理論分類法將文學分為詩、散文、戲劇三大類。現代通常將文學分為詩歌、小說、散文、戲劇四大類別。
3、美術
美術:泛指創作佔有一定平面或空間,且具有可視性的藝術,就叫作美術。
它的劃分有多種,一般地包括四大門類:繪畫、雕塑、設計、建築。現代有些學者也把其它的歸納入主個門類里,例如:書法、攝影等。
「美術」這一名詞始見於歐洲17世紀,也有人認為正式出現於18世紀中葉。近代日本以漢字意譯,五四運動前後傳入中國,開始普遍應用。
理念:讓藝術融入生活,融入思維,融入靈魂,活在當下。
4、建築
建築藝術是指按照美的規律,運用建築藝術獨特的藝術語言,使建築形象具有文化價值和審美價值,具有象徵性和形式美,體現出民族性和時代感。
以其功能性特點為標准,建築藝術可分為紀念性建築、宮殿陵墓建築、宗教建築、住宅建築、園林建築、生產建築等類型。 從總體來說,建築藝術與工藝美術一樣,也是一種實用性與審美性相結合的藝術。
建築的本質是人類建造以供居住和活動的生活場所,所以,實用性是建築的首要功能;只是隨著人類實踐的發展,物質技術的進步,建築越來越具有審美價值。
5、電影(影視)
一種綜合藝術,用強燈光把拍攝的形象連續放映在銀幕上,看起來像實在活動的形象。
人們提到八大藝術時,目的往往是想要引介新興藝術門類,例如,有人將游戲設計指為第九藝術。
會提到八大藝術的理論,大多都專注在於電影的出身,也就是電影是如何從商業行為,變成八大藝術中的第八位。有一說為電視系列聚合了前七種藝術的特質,故變成第八藝術。
而在喬托·卡努杜所提出的第七藝術中,則是將電影稱為是一種綜合建築、音樂、繪畫、雕塑、詩和舞蹈這六種藝術的"第七藝術"。通常提到「第七藝術」即 是「電影藝術」的同義語。
㈦ 音樂,文學,電影,攝影統稱為
文藝
㈧ 文學作品,影視作品,文學影視作品,影視文學作品。這四個名詞到底怎麼才能弄明白呀
文學作品是以文字為表達工具抒情說理,包括小說散文戲劇詩歌四類,影視作品是包括電影電視劇在內的以影像為表達方式的藝術形式(不包括攝影),文學作品中只有小說可以改編為影視作品(但是現在出現的電視散文也算其中一種新創),文學影視作品多指劇本或者寫出供改編為電影電視劇的小說(比如蝸居),影視文學作品則是某電影電視劇放映後隨之創作的小說,也叫影視同期書(非同人)。
㈨ 文學、電視電影、動漫遊戲可統稱為什麼
文學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