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華爾街之狼》:一部電影,一本書, 兩個狂人
【九洲芳文】
前言
本文不是書評也不是影評。但是必須從一個電影和一本書講起, 它們有個共同的名字:《華爾街之狼》, 說的卻是不同的兩個人。
先說說這部電影, 好萊塢2013年拍攝的《華爾街之狼》: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主演,獲得了五項奧斯卡提名卻一無所獲。這部電影集娛樂與教育於一身, 講述了一個叫做喬丹.貝爾福德的金融奇才, 先混跡於正經的華爾街交易所,後來從垃圾股中找到了賺錢的方法,在紐約長島起家,把一堆街邊的混混兒培訓成了滿腹經綸,滿嘴跑火車的新一代電話銷售大師。他也通過販賣垃圾股操縱股市賺得盆滿缽滿。直到最後一個很偶然的機會,他用於洗錢的瑞士銀行的賬戶暴露, 他才被反洗錢部門捉拿歸案。
這部電影充斥著一夜暴富, 紙醉金迷, 對暴發戶的令人發指的窮奢極欲進行了入木三分的描寫, 當然還必須有正義的國稅局和聯邦調查局的「小人物」, 他們不被金錢誘惑,不懈而執著地努力,最終將偷稅漏稅狡詐的投機倒把分子, 號稱「華爾街之狼」的喬丹.貝爾福德繩之以法, 弘揚了資本主義的愛國主旋律。
這部電影還是一部徹頭徹尾的青少年都不宜的電影。小李子和十幾號大美女一言不合就清涼上陣,有時候還要嗑點葯。一定不要和小朋友一起看!一定要批判地學習!一定要看原版!!!一定要看原版!!!一定要看原版!!!否則等於沒看。這部電影的劇透就到這里。
再說說這本書。書名叫做《華爾街之狼:金融之王卡爾·伊坎傳》( 馬克·史蒂文斯著), 2017年出版中文譯本。講的是同樣是金融奇才的卡爾.伊坎幾十年間如何翻雲覆雨通過惡意收購這種金融游戲打敗了一個又一個對手, 成為了讓上市公司管理者們聞風喪膽的真正的「華爾街之狼」的故事。 書挺厚, 如果懶得自己讀,在喜馬拉雅上有一個很好的免費朗讀版本, 搜索「 華爾街之狼 冉而然 」就能很容易地搜到。
正文開始:
這句話出自號稱「華爾街之狼」的卡爾.伊坎之口。作為一個人類社會的失敗個體,我個人深表同意。 這兩大原罪,我經常輪換發作。有時候甚至交叉同時發作。
這位說了,卡爾.伊坎是是何方神聖? 「華爾街之狼」不是小李子扮演的那位喬丹.貝爾福德嗎?
那就先說說被這部好萊塢2013年拍攝的電影《華爾街之狼》加冕了「華爾街之狼」稱號的真實人物喬丹.貝爾福德吧。在電影里邊,喬丹.貝爾福德是一個神一樣的存在。在現實中,這個人確實口才不錯,據說在他的銷售技能培訓班上, 不要說學員,在他講話的時候,會場里的桌子椅子如果沒有固定在地板上, 就被他鼓動著站起來跟著走了。
他把大把的鈔票撒向聯邦的稅務和調查探員,開著遊艇在海面上狂飆最後怒海沉船,還有百人群P,開派對毀壞了拉斯維加斯酒店整個樓層的情節, 都真實地發生過。 這些情節根本不用戲劇化處理, 直接寫下來就是好萊塢劇本。
而小李子(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出演這個華爾街之狼,簡直就是本色扮演,把原型也沒準是他本人的貪婪狡詐,荒淫好色,超凡的聰明都演繹得淋漓盡致。他本人也憑藉此片又雙叒叕一次獲得了奧斯卡的提名。
看看這個傳奇的「華爾街之狼」,大家一定以為他富可敵國吧?事實上在被SEC處罰以後,他靠到處做銷售培訓,講授成功學和他自己的故事為生。他可以說是混得不錯, 現在的身價大約有1億美金。
1億美金是個什麼概念?一億美金在哪裡都是好大一筆錢。作為一個人類社會的失敗個體,1億美金對我來說簡直就是天文數字。如果忽然有了1億美金,我做夢都會笑醒。然而不要說在華爾街,就是在曼哈頓上,喬丹貝爾福德估計在他住的那條街上都不是最有錢的人。在天朝, 根本排不進富豪榜。
再來講一下這位被奪走了「華爾街之狼」稱號的真正的「華爾街之狼」:卡爾·伊坎。在人生巔峰的時候卡爾身家超過240億美金, 在2021年身家縮水以後還剩大約180億美金。這么說吧,如果他是一隻「華爾街之狼」,喬丹.貝爾福德充其量就是一隻大號的狼毫筆, 連小狼崽子都算不上。
我們姑且把這位卡爾·伊坎先生叫做「華爾街老狼」。把喬丹.貝爾福德抬舉一下,叫做「華爾街狼崽兒」。這樣比較好區分。
相比喬丹.貝爾福德,卡爾·伊坎可以說是上一輩的人,他比喬丹.貝爾福德大了將近30歲。兩人都是紐約皇後區出生。卡爾1936年2月出生在一個猶太家庭。猶太人天生的做生意的精明和那個時代的充滿金元的紐約對他的誘惑,讓他從小的時候就充滿了對財富的渴望。
青年時代的卡爾·伊坎先是到了著名的普林斯頓大學攻讀哲學,然後又在母親的建議下到紐約大學轉讀醫學,到了醫學院第一堂課聽到老師講到牙醫賺錢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他就義無反顧地離開了學校參了軍。在軍營里他迅速地成為了一名撲克牌高手,沒幾個月之後他又選擇了退伍,在華爾街做了一名股票經紀人。
在華爾街卡爾·伊坎像一條鯨魚找到了真正屬於他的遨遊的海洋。多年以後,他依然心潮澎湃的回憶他初到股票交易所的情況。他這樣形容道:「就像點石成金的魔法師,奇跡在一夜之間發生,實力、野心和激情在一個個的天文數字中燦然交匯。」他飛快的就賺到了幾千美元,那一筆錢在1961年也是一個天文數字。他馬上去買了一輛福特500敞篷汽車。但是不久以後, 他賺到的錢就像在賭場一樣飛快地輸光了。
年輕的伊坎認識到自己在專業知識上的不足,他開始以驚人的毅力從零開始學習會計、證券分析等基礎課程。到1968年,伊坎用自己打拚股市的積蓄購買了一個在證券交易所中的席位,並成立了一家名為Icahn & Co.的小證券公司。在整個七十年代,伊坎默默無聞地積累他的學識和經驗。
1980年,伊坎把辦公室搬到了世界金融中心曼哈頓,他經過漫長的積累, 具備了一定資金同時野心也隨之膨脹起來。在蟄伏隱忍了多年以後, 這匹華爾街之狼看準機會出手了。
一家總部位於密歇根州的歷史悠久的全球性汽車零配件製造供應商成了這匹狼的第一個獵物。經過認真的調查, 伊坎發現多年的歷史遺留問題使這家公司已經積重難返,陷於破產的邊緣。但這家公司還蘊藏著很大的潛力。認為奇貨可居的伊坎馬上多方籌集了數千萬美元,毅然收購了這家公司,在收購以後對它進行了大刀闊斧的重組和整頓。事實證明伊坎的眼光是獨特而精準的。在這一系列騷操作以後,又恰巧趕上里根的經濟刺激政策,這家公司奇跡般的起死回生,在幾年以後伊坎把它賣掉的時候,這家公司的市值已經增長了20倍!
初戰告捷,伊坎一發而不可收。在1985年,伊坎相中了一家規模巨大的石油公司,通過他的深入而細致的研究,他覺得按照當時的石油價格,這個公司的價值被嚴重低估了。伊坎不動聲色地大規模購買這家公司的股票。 當大家都以為他要宣布入主這家公司的時候,他突然放棄了收購,拋出了所有的股票進行套現,狠狠地大賺了一筆。這一仗又是以伊坎大獲全勝告終。
這時候的伊坎已經羽翼漸豐。他開始四面出擊。在1985年真正讓他聲名鵲起的一戰是環球航空公司的惡意收購案。這時候伊坎已經獲得了企業掠奪者的惡名。顧名思義,伊坎的法寶就是惡意收購:他通常的做法是大量收購某一個公司的股票,然後入主其董事會,再將企業分拆, 將邊緣資產出售,更換不稱職的經理人,回購公司股票以減少流通股數量等等。很多時候他還會逼迫公司贖回自己手頭的股票,大賺一筆以後抽身而走。
伊坎自己當然不認為他是一個掠奪者。他自詡為是羅賓漢一樣的俠客, 他最瞧不起的就是那些道貌岸然的拿著高薪的公司高級經理人, 他是他們的天敵。他認為這些人只關心自己的工資和獎金,從來不會真正關心企業的效益和股東的權益。伊坎發動的戰爭每次都是以獲利為最終目標,但是真正為之顫抖的卻是公司里那些衣冠楚楚的拿著高薪的管理階層。《財富》雜志還是認可伊坎的自我評價, 把伊坎稱為股東權益的保護者:「不管你信不信,現實中的伊坎是一個復雜而又多才多藝的人——他精通各種賺錢之道,可能為股東賺的錢比這個星球上的其他任何投機者都多。」
事實上也是這樣, 尤其是對於伊坎投資公司的股東們。不管伊坎的獵物最終的下場是什麼,那些當初投資在伊坎公司的每一個投資人的投資都得到了超高的回報,幾十年以來的復合收益率遠遠超過了巴菲特。
這本2017年翻譯成中文的這本《華爾街之狼:金融之王卡爾·伊坎傳》( 馬克·史蒂文斯)詳細的介紹了卡爾伊坎,從出生到他的成長經歷,以及他一個又一個的輝煌的金融狙擊戰的戰例, 堪稱一本不可多得的華爾街金融教材。這本書詳細記述了他2010年以前從最初的汽車零配件公司的收購戰,到他成名的環球航空公司的收購戰,以及收購石油公司等等的重要的一系列的戰役。
伊坎縱橫疆場數十年,他商戰牽扯的公司包括:
雷諾茲-納貝斯克(RJR Nabisco)、環球航空公司(TWA, Trans World Airlines)、德士古石油(Texaco)、飛利浦石油(Phillips Petroleum),西聯匯款(Western Union)、海灣與西方公司(Gulf & Western)、馬歇爾·菲爾德公司(Marshall Field)、可濾康(水過濾器品牌,Culligan) 、新秀麗(箱包品牌,Samsonite)、American Can、美國鋼鐵馬拉松公司(USX)、驚奇娛樂公司(Marvel Comics)、露華濃(Revlon)、英克隆(生物工程公司,Imclone)、輝門(汽車零部件生產商,Federal-Mogul)、費爾蒙酒店集團(Fairmont Hotels)、科麥奇集團(石油化工企業,Kerr-McGee)和時代華納(Time Warner)。
在2010年以後,這份長長的名單里又加上了摩托羅拉(Motorola),奈飛(Netflix),得爾(DEll),Ebay, Paypal, 蘋果公司和施樂公司。
在這本傳記完成的時候這匹華爾街老狼已經70多歲了。然而, 他絲毫沒有停下來的樣子。 在這本書完成以後, 老爺子又做了好幾票驚天動地的大事情。
從2008年到2015年,總部位於芝加哥郊區的摩托羅拉, 從一個老牌通訊巨無霸,手機的絕對領先者到2011年被拆分,後來又被轉賣給聯想,又賣給谷歌,最後半死不活苟延殘喘,連地和房子都賣得差不多了。這個曾經是美國科技的代表的巨人倒下了,在這個迅速衰亡的過程後面一直晃著這個華爾街之狼的身影。從被分拆到被出售, 都是這匹老狼的一手策劃。
2014年eBay成了他的新「獵物」。伊坎大手筆購入了Ebay的股票,然後向董事會推薦了兩個他自己的人,開始大肆干涉公司的管理,最後促成了eBay和PayPal的分拆。某種意義上說,當年Paypal 創始人 Elon Mask能有今天特斯拉和SpaceX今日的成功,當初這位華爾街之狼力推的eBay和PayPal的分拆也有直接或者間接的因果關系。
2016年, 在與Ebay交戰時,伊坎同時也向蘋果宣戰。在他的眼裡蘋果公司的價值被嚴重低估了,所以他以手中的將近500萬蘋果股票為籌碼,一再敦促管理層回購500億美元的股份。他直接叫板蘋果公司的管理層,認為他們的閑置現金高達1,500億美金,完全就是浪費。雖然回購方案並沒有被最終執行,但是就在他公開大規模入股蘋果的消息當天,蘋果公司的股票就暴力拉漲了將近20%。
日歷翻到了2021年,如今,85歲高齡的伊坎依然寶刀未老, 依然不會放過任何一個獵物。在疫情肆虐,全世界都在拋售石油、原油期貨跌至每桶-40美元的歷史低點時,他再度成功抄底,以負價格訂購了100萬至200萬桶原油。在這篇文章完成的2021年6月1日,原油價格已經一路攀升回到了近兩年來的最高點。這頭老狼又雙叒叕狠狠地賺了一筆。
而卡爾最新的一個獵物, 據說是曾在《財富》500強榜單上雄踞了57年的老牌辦公設備龍頭施樂公司。
伊坎這份長長的獵物的名單上絕無無名之輩, 可以說個個都是美國行業里如雷貫耳的明星企業。但是它們一旦被伊坎盯上, 卻少有人能夠全身而退。
先大肆收購目標公司足夠股份,然後利用高壓手段向管理層「奪權」,從而實現最重要的目的——推高股價賺取巨額利潤以後迅速撤出,這就是伊坎幾十年來征戰華爾街的「套路」。這一套他已經玩得太熟了。大小二十幾個戰役,伊坎取勝了絕大多數。伊坎最欣賞的是拿破崙, 他也像拿破崙攻城略地一樣享受那種在一次又一次的戰役之後,讓對手崩潰或者臣服的感覺。嗜血本來就是狼的本性, 在這一點上, 「華爾街之狼」這個綽號再貼切不過了。
與拿破崙不同, 伊坎一生沒有遭遇過滑鐵盧。 對沖基金潘興廣場資產管理公司首席執行官比爾·阿克曼一戰是為數不多的失敗戰例, 這只讓他損失了區區900萬美元而已。即便這樣, 有很多人已經急不可耐地稱呼比爾·阿克曼為新一代的「華爾街之狼了」。
事實上, 華爾街作為金元帝國的核心, 這個叢林裡面稱王稱霸,面露凶光,吃人不吐骨頭的怪獸比比皆是。像卡爾.伊坎,喬丹.貝爾福特, 甚至比爾·阿克曼這樣的「華爾街之狼」不知道出現過多少, 以後也會層出不窮。
像卡爾.伊坎,喬丹.貝爾福特這些人,對金錢的追求已經不是簡單的「上癮」了。許多人在功成名就後明明有機會金盆洗手,坐享其成,但是到了一定的階段, 金錢對這樣的人,早已超越了購買力和權力的量化概念,它已經上升成為一種信仰,一種可以花費畢生精力追求的目標。
正如卡爾所言:
【九洲芳文】投稿一區
② 《華爾街之狼》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一、付諸行動
執行力是事業成功的首要條件。對新人來說,並不需要等到一切准備好才開始。喬丹·貝爾福特教導新人應該直接喬裝專業,在電話中聽起來像是個專業的股票經紀人。這樣邊干邊學,模仿的時間長了自然就專業了。
華爾街的大鱷們喜歡賭博,尤其是面對貌似合法的商業機會時,而喬丹·貝爾福特是第一個將想法付諸行動的人。
二、直截了當
貝爾福特盡量把事情講得簡單明了,讓一般的員工也能夠抓住重點。這是貝爾福特把那些經驗不足的新人轉變成老練的股票經紀人的重要方法。
三、狼群戰術
事業起步時如果能和老朋友一起合作,應該效果不錯。一是因為老朋友的可信度比較高,二是因為朋友之間比較熟悉,他們可以給你些忠心的建議,讓你少犯愚蠢的錯誤。對貝爾福特來說,肯尼·葛林和丹尼·波魯這兩人的獨特之處在於他們的忠心,雖然他們並不是貝爾福特身邊最聰明的人。
在工作中,人們不僅應習慣於與自己相像的人相處,而且應學會與自己很不同的人合作。只有這樣才能匯聚各方面人才,從而提升各方面的能力。貝爾福特和波魯是個好團隊,就在於貝爾福特是個理性且有遠見的領袖,擅長分派工作,而波魯則是個很好的執行者。
相關信息:
《華爾街之狼》講述的是華爾街傳奇人物喬丹·貝爾福特的故事,這位股票經紀人曾經在三分鍾之內賺到1200萬美元,31歲的時候就擁有億萬家產。這部電影是根據喬丹的個人回憶錄改編,講述了他遊走在法律邊緣的發家生涯以及迷失於性和毒品的沉淪生活。
影片的開始是通過喬丹的講述開始的,剛開始是他富得流油,在長島有海景豪宅和一個性感漂亮的妻子。但是,鏡頭一閃,到了1987年,他剛進入一個大公司,成為低級職員。他的老闆傳授了他成功的秘訣,那就是性和海洛因在華爾街立足這兩樣是不可少的。
但是他所在的公司在一場著名的「黑色星期一」的股災中破產了,後來在妻子的建議下,來到長島的一家小型股票經紀所工作。喬丹發現由於經手的都是些很廉價的股票,所以這里沒有引起監管部門的注意。後來,喬丹還與住在同一棟公寓的銷售員多尼·阿佐交上了朋友,兩人合夥開設了一家股票公司,從此開始了他的「華爾街之狼」得稱號。
他通過帶有欺詐性的電話推銷低價股發家,到了後來他一夜賺了2200萬美元。後來他沉迷毒品,在之後他還是被警察抓捕了,為了減刑,他出賣了所有能出賣的人。在內華達一所監獄里服刑36個月之後,喬丹重獲自由,之後去了紐西蘭,成為一名傳授推銷技術的演講師。
③ 華爾街之狼主要講述的是什麼故事
《華爾街之狼》不得不說這是一個讓人血脈僨張的電影。
唐尼第一次和一個幫助貝爾福特把錢帶到歐洲的小老闆交易,因為他不喜歡對方。最初的快速交易變成了街頭表演。直到他們被旁邊的巡邏警車盯了好半天,他才覺得不對勁,跑了。
他跑了,但是洗錢的小老闆被抓了。
幸運的是,小老闆很勇敢,他沒有放棄貝爾福和唐尼,所以他在監獄呆了一段時間後被釋放了。
然而,這樣勇敢的人不久就死於心臟病,而仁義不勇的唐尼卻繼續活著,傷害貝爾福。
我說這個不忠誠的人是指唐尼。後來,他多次傷害貝爾福特。
唐尼又一次變成了惡魔,他服用了過期的安眠酮,並和貝爾福一起服用。因為過期了,這種葯葯效延遲了。他們覺得自己吃的太少了,就抓了一把當涼豆吃了。
結果過了一會兒,安眠酮的葯效爆發了,兩個人立刻像電暈豬一樣倒在了地上。
但是落地之後,他們的表現就根本不一樣了。
貝爾福身體失控,但大腦清醒。唐尼肥胖,但他的大腦已經低於豬的智商,因為他實際上與調查他們的聯邦調查局通了電話,並告訴他們他對貝爾福公司的了解。
所以貝爾福特辛辛苦苦修建的防線被他的豬隊友們壓垮了。
這一次,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和美國證券及期貨委員會(Securities and Futures Commission)查封了貝爾福,並可能將貝爾福送進監獄,並將其關押數年,但他們繼續給貝爾福一個機會。
畢竟,唐尼在電話中透露的信息是有限的,但貝爾福不僅知道他核心公司所有成員的罪行,還知道那些華爾街老闆的許多骯臟勾當。
他們,Jambers Ford,去和這些人聊天,記錄自己的罪行作為鐵證。
貝爾福表面上答應了,但在和人聊天的時候寫了一張紙條:「我戴著竊聽器,請不要隨意說話。」
我覺得這里的電影有粉飾貝爾福的意思。為了表示他最後的必要,事實上,根據人性惡的基本規律,貝爾福會乖乖地合作,以減少在監獄里的時間。
果不其然,貝爾福特認為自己足夠聰明,可以自殺。警察再次逮捕了他,並拿出了他寫的告密信。
沒錯,這次又是豬隊友唐尼說出了秘密。
這一次,貝爾福特別無選擇,只能配合警方和證監會的調查,不僅供認了自己的全部罪行,還供認了隊友的全部罪行,並獲得減刑。
看到這個情節,讓我覺得,為什麼貝爾福一再挑釁欺騙他們之後,警方還與他合作,因為他用足夠的證據拉下了一大批人,滿足了他們處理大案要案的資源。
所以,這個世界上真正牛逼的不是你的聰明,不是你的個人魅力,而是你手中的資源。所以很多時候,我們看那些肥頭大耳、品德低下、能力不足的貪官,腦子像豬,卻被人捧著。為什麼?
只是因為他手裡有資源,所以他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手裡的權力。
所以一個人要想強大,就必須把重要的資源握在自己手裡,這些資源往往是可以持續產生金錢的東西。
最後,雖然貝爾福離婚了,進了監獄,不能再從事證券行業,但他的結局還不算太糟糕,他還依靠自己的銷售天賦成為了一名營銷培訓師。
④ 華爾街之狼影評
電影《華爾街之狼》講述了華爾街傳奇股票經理人喬丹·貝爾福特從發家、鼎盛到衰敗的職業歷程。本片以喬丹的發家致富史為主線,用誇張的方式表現出了人對於物質財富的無盡追求,以及在此過程中人所表現出的瘋狂與醜陋。
對待財富的態度,喬丹是這么跟員工們解釋的:財富能讓你的生活變得更好。某種程度上確實是這樣的。以影片里的例子為例:沒錢你下個月就會被房東趕走、沒錢你的女朋友會看不起你、沒錢你就會支付不起孩子的教育費用等。
對物質財富的追求確實是必要的。一個良好堅實的物質基礎會構成我們幸福感和安全感的基礎。
但物質能帶來的快樂與幸福是有邊界的。諸如金錢、性、毒品所能帶來的刺激與快感需要不斷地維持才能存續,在電影中則表現為主人公的對於性的依賴與吸毒上癮。
物質上的享受從來都不會長久,相反它會像一個黑洞一樣不斷向你索求,不斷驅使你去追求更多乃至於過量的刺激感。在這種情況下的人其實已經失去了理智與自由,轉而淪為了刺激感的奴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