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十二年前那部電影《盲山》,你還記得嗎
最近看到一篇大快人心的新聞,歷時七個月,一橫跨八省的人販子網路被徹底摧毀,居然涉及六十餘名嫌疑人,共有十七名女性獲得解救。
主犯萬某說,拐騙到的少女大多送往山東、安徽 ,卻又一口咬定說她們是自願嫁到中國的(其中有一些外國貧困地區女性),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他還承認自己知道這事道德上不對,但涉及到違法犯罪這一塊就不怎麼清楚。
他真的是法盲,不知道這種事是違法犯罪嗎?還是裝作不知道自欺欺人呢?這個答案只有他心裡清楚。
但是,我無比清楚的是,在那麼一個偏遠的山村裡,村民們真的不知道買賣女性是犯罪的事,他們將其視為理所應當,就連警察也拿他們沒辦法。
那是什麼地方?
《盲山》。
女主人公白雪梅是一個初入社會的大學生,她一直找不到工作,直到遇上了一個女人:胡姐。胡姐告訴她有收「中草葯」的生意,一次就可以賺幾百塊,就這樣,她沒有一點防備地跟著胡姐和「吳經理」來到了北方一個偏遠山區。
我們的刻板映象是,被拐賣的女孩一定是沒什麼知識的,識別不出好人壞人,沒有足夠的警惕性,可是這個想法只對了一半。導演李楊在采訪中就說到,有不少一部分被拐賣的女性學歷都很高,碩士、博士、研究生都有,電影起到的就是警示的作用。所以,我們不能小看人販子的伎倆,不能輕視任何潛在的威脅。
到了村子後,一群村民都圍著她看熱鬧。她可不知道,每個人都心知肚明她將會面臨的境遇,可是,他們都是一夥的,沒有人會幫她。
「胡姐」和「吳經理」借口談事情離開了,白雪梅喝了一杯水後睡了過去。
從小我們就被教育,不要喝陌生人的飲料,不要吃陌生人的東西,可是如果在現實生活中處處都這么做,又太不實際。
那怎麼辦呢?
唯有保持一顆警惕之心。
一覺醒來,白雪梅的身份證和重要物品都不見了,她詢問這里的農民(此刻她還不知道這就是買她的人家),這才被告知:「你家人把你賣給我兒子做媳婦了。」
這對於她無異於一個晴天霹靂啊!
她先是辯解那不是她家裡人,然後又跟他們說理要求去報警,最後只得懇求他們放她回去,可是,那家人無動於衷,最後,把她關進了屋子裡。
很快他們就給四十歲的兒子德貴(這個人真是侮辱了他這名字)辦了酒席,一群猥瑣的單身漢互相說著粗話給他敬酒。
村裡的孩子都趴在窗戶邊看德貴的「大學生媳婦」,他們壓根不知道這種行為是錯誤的。白雪梅試圖求救,這些孩子卻無動於衷。
其實這並不能完全怪孩子。
在這個貧困的村子,只有一個老師,他叫德誠——唯一一個上過高中的人,是德貴的表弟。就連知道道德准則的他,明白法律的他,也「默認」了這種事,還借錢給了德貴買媳婦,並且對於這件事一聲不吭。他一定不會告訴這些孩子「買女人」是件錯誤的事,無道德的事,違法的事。
那能全怪他嗎?
也不能。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
在這樣一個愚昧無知、野蠻落後的地方,村民卻在某些事上無比「團結」。比如,一家買來的「媳婦」不聽話,大家會一起慫恿男人去打,「媳婦」跑了大家會一起圍堵……
而作為屢屢落榜、沒考上大學、沒法離開山村的人,德誠沒有那麼大的勇氣和力量去與一整個村子作對 ,畢竟那裡的人野蠻愚昧,連警察都不怕——因為無知,所以無畏。
說起他們要買女人的原因,也是令人汗顏,又一次地表現出那個地方村民的愚昧。
他們村幾乎沒有土生土長的女人。
為什麼?怎麼可能不生女孩?
不是不生,而是生出來就被拋棄了。
被扔進河裡的女嬰
因為窮和重男輕女的觀念,他們殘忍地拋棄女嬰,只留兒子來延續香火。又因為沒有女人,他們努力籌錢去「買媳婦」,買完又變得更窮。
如此他們就走進了一個死循環里——窮造成無知,無知導致更窮。
要不怎麼有那句話「窮山惡水出刁民」呢?
最初德貴還沒有完全喪失人性,又加上雪梅不斷反抗,最終沒能拿她怎麼樣。可是,在一眾光棍的調侃和嘲笑下,在他爹的慫恿下,甚至在他爹娘的幫助下,他強暴了白雪梅。
男人如此也就罷了,可是,德貴他娘的做法更讓人心寒!同為女人,她居然能幫著兒子做出這種不恥之事來!可恥!可惡!可悲!
後來,雪梅開始絕食。
為了讓她正常起來,德貴的娘叫來了兩個同樣是被賣來的女人勸她。她們的話的確給了她不小的安慰,而且,她們的出現也增加了她對「逃出去」的期望。
此後,雪梅開始變得積極起來,爭取到德貴家人的信任,然後找時機想辦法逃跑。期間,她一直寫信(應該是寄給家人的),但是她不知道的是,郵遞員一轉頭就把信給了德貴。
第一次,她歷經艱難翻過了那座最高的山,來到了去鎮上的公路邊。終於有了希望!可讓人失望的是,她沒錢,人家不肯載她去鎮上,結果就這么被後面匆忙趕來的德貴一夥抓了回去。
德誠是村子唯一一個對她好的男人,經常給她帶書看,後來還承諾會帶她離開鎮子。
就這樣,她又產生了希望。可是好景不長,他們的偷情之事就被德貴一家發現了。為了名聲或是別的原因,德誠丟下了她,獨自連夜離開了村子。
她這才看清,德誠是一個如此懦弱、如此不可靠的人!她又只能靠自己。
雪梅下定了決心要逃出去,為了弄到錢,她不得不以身體與小賣部老闆交換。
這一次,她終於去到了鎮上,甚至已經上了去縣里的車了!這一次,就連我都相信:她一定能逃出去!
可是……夢想又一次地破碎。就在要離開時,德貴一夥人趕來截住了那輛車。
接過一根煙,不顧雪梅的萬般懇求,司機打開了車門,任由德貴把她抓走。一車的人,沒有一個人站出來。
痛恨這個司機,他是最大的幫凶!痛恨這伙人,他們也都是幫凶!
可是,如果換做是我們在車里,是不是也會和那車人一樣?
這個問題太過沉重,很難一下子做出回答……
下了車,他們的喧鬧引來了警察,德貴卻以一句「她腦子壞了」為借口,警察也只讓他們趕緊離開,不要妨礙交通……
What? 這種做法讓人絕望。
試想,當我們被拐賣時,得說什麼才能讓警察相信,從而得到解救呢?
雪梅又被抓回去。免不了又是一頓毒打。
德貴的娘密切關注著雪梅的肚子,發現她兩個月沒來例假,就知道很可能是懷孕了。雪梅無法接受這個事實,又跳又打,可沒有辦法。
她認識了村裡的一個孩子李青山(導演起這個名字是有用意的),發現他突然不去上學,一問才知道原來孩子家沒錢讀書了,於是雪梅自願教他學習。就這樣,一群孩子都聚集在雪梅家學習。
又是大半年過去,雪梅終於生下了孩子。他們並不關心她,問的第一句是:「男娃女娃?」
「男娃,母子平安。」
真不敢想像,如果雪梅生的是女兒,他們會不會也把她淹死?
後來,李青山偷偷告訴她,她寫的信都被郵遞員給了德貴,但是他可以偷偷幫她去寄信。
在這么一個村子裡,大概也只有這些孩子是可信的。他們雖然無知,但是他們也保持著孩子的善良和單純。
導演是這么說的:「李青山這個孩子,是我們的未來啊,『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不久後,警察和雪梅的父親一起來了,但是遇到了殘暴、野蠻的村民,只好去找村裡的主任。
由於暫時無法帶他們離開,警察承諾幾天內會再來。
國內版結局:警察趁著清早偷偷帶走了所有被拐賣來的女性,離開了村子(其中,有不少女性由於無法舍棄孩子而中途下車)。白雪梅打開了車窗,看到後面抱著孩子追趕車的「婆婆」,久久無法釋懷。
海外版結局:第二天清早,村民們怕警察會來,就把拐賣的婦女們都集中起來帶到山上藏匿。德貴想拉開白雪梅,但雪梅的父親拚命阻止,最後被德貴打倒在地.
他不停地求救,但圍觀的村民沒有一個人去阻止。雪梅拿起了放在一旁的菜刀,朝著德貴撲過去。黑屏。結束。
不論是哪個結局,都各有各的殘忍。
影片結束了,但現實生活中,一次次的拐賣仍在上演著,也許,比電影還慘烈得多。
為什麼叫《盲山》?那是因為山裡的人都對正義視而不見。
除此之外,影片還揭露了偏遠山區的眾多問題:缺乏教育、不懂法律、重男輕女……這些都值得我們去思考,想辦法去解決,因為這些都是導致他們買賣女性的一部分原因。
生活在這樣一個世界裡,作為一名女性,我們必須讓自己充滿警惕的意識,平時多關注女性防身的知識。
導演李楊就說過,他最高興的不是影片得了各種獎,而是得知一個廣東女孩帶姐妹們去廣州打工,安頓下來第一件事就拿出光碟,組織大家看《盲山》,因為這部影片能讓某些女孩不被別人的花言巧語所欺騙,有可能會保住她的性命。
希望,未來的「盲山」越來越少。
並且,一定會越來越少!
② 千與千尋 影片分析
千與千尋的含義:千是被湯婆婆剝奪了名字在湯屋打醬油的小女孩,一邊要打工還父母欠下的債,一邊還要經受住各種誘惑和磨難。
兩個名字,一條心。不管是千還是千尋,一直都堅守初心,葯浴牌不貪多,夠用就好,再亮的金子也沒有小白的命閃耀,孝順、正義、又善良。
這是一條回歸心靈的路現實世界,許多人都迷失了自己,很少有人能夠找回自己的名字。
無臉男其實是有臉的,他的臉就是那個面具以及他全身的烏漆墨黑。和白龍、巫婆、巨嬰、鍋爐爺爺這些角色一樣,無臉男也是一群人+標志性群體特徵的集合。
白色+龍的意象代表默默守護的人們;巫婆+鳥的意象代表邪惡的化身;站不穩的巨型男嬰代表著被過分保護的人們;鍋爐爺爺忙到停不下來的六隻手代表社會上被工作和生活壓榨得團團轉的人們。
而無臉男則是被邊緣化的龐大群體的象徵,暗指那些千千萬萬個孤獨又寂寞的靈魂,這些靈魂就像面具一樣空洞,永遠在黑暗的角落裡,不被人察覺。
你站在屋裡,卻走近了我心裡。現實世界,每個人都可能是無臉男,在漆黑的角落裡默默忍受孤獨的侵襲。
第一個煤球精靈因為虛弱被煤炭壓倒在地上,不但被千尋救起,連原本要乾的活兒都一並被包攬了。其他煤球精靈撞見如此好事,自然也想不勞而獲。
努力工作就是生活的希望。現實世界,從來沒有不勞而獲的餡餅,有的話,那一定是上天醞釀了很久的陷阱。
所謂入鄉隨俗,就是這個道理。進入一個地方,就要遵守一個地方的規矩。
現實世界,不管你有多麼不願意接受,要想融入集體,就必須接受集體的一部分文化。
街上的食物本是湯屋為神明准備的佳餚。千尋的父母自恃有錢,不經人同意,坐下來就大吃特吃,越吃越上癮。暗諷那些控制不住自己慾望的人,最終都會成為慾望的奴隸。
面對狼吞虎咽的父母,一臉無奈的千尋。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現實世界,被慾望支配的人,通常都在自掘墳墓。
③ 女孩在廣州打工回家卻搞出很多事端是什麼電影
電影《巧巧》。
電影《巧巧》講述了一個與鄉村格格不入的打工女孩從繁華的大都市歸來,在鄉村到處尋找著廣州的感覺,但是割捨不下的家和雙親,為了彩禮出嫁。
當巧巧面對當下的中國鄉村,記憶似乎變得更加遙遠。
④ 電影推薦||《門鎖》
文 梁樹麗
看完電影《門鎖》之後,你肯定會像我一樣心生不安,第一時間會把家裡的門鎖再看一遍,然後就是床下,窗簾後,甚至衛生間……總之,安全意識第一時間都會加強。
這聽起來是不是很好笑,可是看完電影之後你一定會覺得這的確應該是一件值得我們倍加關注的事。
想想,你獨自一個人住在一個房間里,你睡著了,這時候從衣櫃里或者床的下面爬出一個人……這是不是很恐怖的一件事。
一個人住在異鄉的城市,一個人獨居在一個房子里,尤其是女孩子,雖然我們也會在門口放上一雙男人的鞋子或者陽台上掛上幾件男人的衣服,但是這些對於偷窺我們生活的人來說根本都是一個笑話。
我們曾以為把門反鎖上就安全了,其實果真如此嗎?電影中的鎖應該是高級的指紋鎖,可是狡猾的人一樣可以復制指紋解鎖,甚至根本不用指紋,直接用一種特殊的方法撬開門鎖。
門鎖,真的安全嗎?顯然不是。
整個影片中,我們看到的不安全因素太多,比如屋子裡面被人偷偷放了攝像頭,屋子裡的人根本不知道,以至於自己的一舉一動作息時間都被窺視的一覽無余。
即便是屋子裡安全了,屋子外的世界就安全了嗎?白百何飾演的小卉在外面打工,生活本來不易,但是還要忍受上司的騷擾和欺負,她內心充滿了恐懼和無助,她嚴重缺乏安全感,總是神情恍惚。
她救助了一隻流浪貓,她抱著貓去寵物店,正因為如此,他認識了這裡面的寵物醫生鄭飛(白客飾),他溫文爾雅,給人的感覺非常有安全感。
相反保安小吳(范丞丞飾)的出現更容易讓人想起他和一起入室傷害案有關,他的臉上淤青而且掛著傷,面無表情,一看就是壞人的樣子。而且他在門外一直試著輸入密碼開門,被發現後又裝著無辜的樣子。
他壞是寫在臉上的,讓人能猜到的壞。
可是影片卻出現反轉,我們以為晚上出現在小卉房間里的那個黑色蒙面人就是小吳的時候,故事卻沒有按照常理出牌,而是給我們出人意料的一個回轉。
小卉無意間發現自己的床下面有一具屍體,這正是每天騷擾自己的房屋中介高齊,是誰殺死了高齊?又是誰剛好在這個房間里和偷偷進入小卉房間的人遇到了一起?
應該是小吳,他值的是夜班,他有作案的動機,可是小吳也失蹤了,他進入寵物店的時候,他就不見了,原來這一切都是醫生鄭飛做的。
什麼是最可怕的,是人性的扭曲。
鄭飛小時候因為喜歡的寵物生病了,他的爺爺便給它處理了,這在他心中留下了陰影,他覺得周圍的人是邪惡和無情的,他內心渴望溫暖和同情,這時候他遇到了幫助流浪貓的小卉,於是他便偷偷窺視他,晚上潛入她的房間用迷葯迷暈她後來滿足自己的一切幻想。
而小吳,他也是喜歡小卉的,他身為保安,可是他的內心是孤獨寂寞冷,他是被人忽視的存在,只有小卉對他笑笑,打個招呼,雖然這一切都是處於禮貌,但這在小吳心裡無疑就是種上了一顆愛的種子,他為了保護小卉而打架,他想偷偷潛入她的房間,只是醫生的手段比他更殘忍些而已。
既然喜歡,為什麼不能光明正大地追求,而非要選擇殺人的方式?比如醫生,他看到房屋中介找小卉的麻煩,於是他殺了他;聽到小卉的哭泣,他又殺了小卉的上司,保安小吳找到他讓他離開小卉,他又要殺了小吳,甚至小卉的閨蜜他都不放過,都要選擇用殘忍的方式除去。
他說他做這一切都是為了愛,其實他根本不愛小卉,他只是把小卉想像成他小時候的寵物,他希望她溫柔,聽話,服從,就像寵物取悅主人一樣,否則就會一樣被殺害。這是怎樣的變態心理,這些都源於他童年受過的傷。
我們說童年的傷痛要用一輩子來治癒,看過這部電影,我相信了這句話。
有些人治癒自己是靠讀書或正能的方式,而有些人卻是一輩子無法治癒,而且會越陷越深,他們選擇極端的方式去報復自己,報復別人。
在生活中,但凡犯罪的人都是心理不健康的人,他們的傷害也多數來自童年的無法自愈。
影片中的小吳,他喜歡親近小卉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小卉每次從門口經過的時候會和他打個招呼,這讓小吳被感溫暖,因為在別人眼裡一直都是可有可無的存在,他一直被邊緣化,所以他會經常「騷擾」小卉。
雖然影片的最後醫生鄭飛被擊斃,但是生死搏鬥這一幕留給小卉的傷痕太多,她心中的恐懼和陰影隨著音樂《我要我們在一起》被治癒。
她最終走出了自己的沼澤。
可是現實生活中還有多少人生活在恐懼和不安之中呢?我們經常會看到女性被騷擾的新聞,電梯里,馬路上,公交車上等等,這樣的新聞已經不新。安全,尤其是單身女性的人身安全尤其值得我們去關注。
思想上還是要多上幾根安全的弦!
還是要多幾分警惕,還是要學會自我保護的安全意識,尤其是不要單獨外出,獨就意味著會招蟲子叮咬。
希望更多的人都看看這部電影《門鎖》,願更多的我們都能向善向陽生長,願更多的家庭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願我們都能用正確的方式去愛。
⑤ 經典動漫電影:千與千尋的觀後感
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後,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觀後感了。但是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經典動漫電影:千與千尋的觀後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千與千尋》這部片子主要講的是小女孩千尋和父母在搬家期間,因好奇而進入一條神秘隧道,在另一方是另外一個世界。不安的千尋想快速離開,無奈父母在一食店裡瘋狂偷食。千尋唯有獨自一人游盪。這時漸黑的小鎮上亮起了燈火,而且一下子多了許多樣子古怪、半透明的人。
千尋大吃一驚,要去通知父母時,卻發現它們變成了大肥豬!千尋逃走,發現自己身體開始變得透明,快要消失。此時,一個叫白的男孩出現並救了她,更告訴她這地方人類不許進入,若要生存,必須為掌管鎮中大浴場的魔女湯婆婆工作,並且要被她剝奪名字,千尋被奪去一字,成為千。一天,千發現一條受了重傷的白龍,原來是白的化身,他為了到湯婆婆的死對頭錢婆婆那裡偷寶物而受襲,湯婆婆的兒子及傭人變成老鼠和小鳥。
千為了救白,竟和湯婆婆交易——救回其兒子,條件是讓她父母變回人並返回原來的世界… …最後,千通過一件事幫助白龍找回了他的名字;也和父母回到了現實世界。
我印象最深的是主人公:小女孩千尋。她原本只是一個文質弱小的女孩,但她為了救她的父母親,勇氣和智慧都達到了一般人難以達到的程度。這令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有目標,就有潛質,潛質很難激發,但一激發就會有令人難以想像的力量,達到目標就會容易些。
上個星期天,我像平常一樣早早地來到了瘋狂寶貝金筆作文。在鄧老師的組織下,我們看了一場特別有意思的電影,名字就叫《千與千尋》。
影 片主要講述了千尋和她的爸媽來到了一個奇怪的地方,千尋的爸媽因為偷吃貢品變成了豬。成了豬的爸爸和媽媽一點也記不得千尋。千尋在白龍的幫助下,救回了自 己的父母,這讓之前膽小的千尋變得勇敢堅強。她不僅幫助了白龍找回了自己真正的名字,而且幫河神除去了身上的贓物,還幫助無面怪找回了原來的自己。
這 部電影里我最敬佩的人是千尋,她穿著一件白綠相見的短袖,扎著一個馬尾辮,是一個平凡得再也不過的女孩。我覺得她就像桂花一樣,散發出迷人的香味。她那助 人為樂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為了把印章還給錢婆婆,千尋毫不畏懼地來到了沼澤地。錢婆婆非常禮貌地接待了她,並且還給她做了一個漂亮的繩結。
看完這部電影,我想到了一個人。爸爸曾經告訴我:他當年在學校讀書的時候一般11點才回家,等11點後老大爺就關門了。後來才知道學校里是10點關門,那位老爺爺足足等了爸爸365個小時。
千尋,你是我最敬佩的人,我一定要向你好好學習。
有很多人說,《千與千尋》的成功不僅在畫面和劇情上,更多的還在於內涵和背景。上次媽媽給我轉來一個公眾號,裡面講解了許多《千與千尋》里細節的含義。比如神明的世界其實就是「日本失去的二十年」泡沫經濟時期的縮影,進入神明的世界後,千尋的爸爸看著這些荒廢的建築,說:「這是經濟飛速增長時期建的,後來經濟大跌就爛尾了。」還有人說什麼湯婆婆就代表了資本家,湯屋裡工作的人沒日沒夜地工作就是因為那張契約。還有白龍不讓千尋回頭是警醒人們盡管泡沫經濟時期看似美好,但千萬不能回首雲雲。
事實上,我個人並不那麼認為。一個經典作品必定會被各種剖析,甚至背負了許多不屬於它的意義。比如,我覺得白龍最後不讓千尋回頭,增添了神秘感,就是一種單純的美好。其實,這部電影更多地講述的是孩子的成長,從《千與千尋》的創作過程其實就能看出來。宮崎駿在一次采訪中表示:這部電影是給同事十歲的女兒千晶看的。宮崎駿和吉卜力的一位同事鈴木都很喜歡這個可愛的小女孩(呵呵,宮爺爺真的是有女兒情)。一次他們靈感突發,決定為她製作一部關於成長的電影,並從江戶東京建築園取景(鍋爐爺爺的葯材櫃就來自園中的三省堂復原店)。電影里千尋從原來懶惰、笨拙、嬌氣,蛻變成勇敢、獨立、善良,能獨當一面,保護別人。宮崎駿說過:「成長,是每個孩子的權力,也是他們必經的征程,或平坦、或崎嶇,有悲歡,有離合。」,他把希望寄託在了這些新生代上。
宮崎駿的影片《千與千尋》備受追捧。昨天終於有機會帶女兒去觀看了。
十歲的少女千尋與父母一起從都市搬家到了鄉下。沒想到在搬家的途中,一家人進入了湯屋老闆湯婆婆控制的奇特世界——在那裡貪吃的人將會被變成動物。
千尋的爸爸媽媽因貪吃店裡的食物變成了豬,千尋為了救爸爸媽媽經歷了很多磨難。
期間她遇見了冷酷有愛心的少年白龍,在白龍的指引下得到了鍋爐爺爺、小鈴的幫助。從原來那個笨拙、莽撞、膽小的小女孩一步步變得獨立、自信和勇敢,最後終於救出了爸爸媽媽,也拯救了白龍。
看完這部影片,我歡欣鼓舞,一是感受到宮崎駿影片畫面的美,二是感嘆他的影片里隱含的寓意。從這部影片中我得到以下幾點感悟:
不要迷失自己
影片里人類本性的貪婪使人喪失迷失了自己。淪為被慾望驅使的工具,不斷墮落,變成了家畜任人宰割。
在現實的社會里,我們整日為生計忙碌,終日疲於奔命,我們努力當工程師、老師、醫生、企業家,卻往往忘記了要成為自己。
我們不斷地追求著各種物質,房子、車子等,漸漸忘記了生活的本真,忘記了親情和陪伴。
影片里無臉人因為在雨中千尋的關心和問候,把自己的金子都要給千尋,時刻都要陪伴在千尋的身旁。其實千尋需要的不是卑微的討好,只是平等溫暖的相處。
隧道的另一端有想像之外的幻境,所有不可能發生的事都是這個城鎮的理所當然,它和人界比鄰而居,但人類的雙眼永遠不能捕捉到它的存在。因為有治癒百病的溫泉,幻境里聚集了無數神仙精靈。迷路的十歲少女千尋,無意間掉入了這個人類的禁地。為了在幻境中生存,千尋被魔女湯婆婆把名字改成千,徹底脫離人界的生活;她還成為湯婆婆手下的工人,在這個專橫的魔女所控制的溫泉浴池裡不停勞動。
千尋從釜爺爺、鈴鐺姐姐和神秘美少年小白的鼓勵里得到生存下去的勇氣,在溫泉拚命工作避免淪為動物。漸漸的,在她身上沉寂已久的「生命力」被冷酷的生活喚醒了,原來人可以實際的感覺到自己是活著的,千尋第一次有了這樣的體驗。
溫泉里有個叫「無顏」的面具人,他整天只會嘟囔著「冷」,「俺都要,俺有錢,拿來」,「千,餓了」這樣的詞,脾氣暴躁粗野,喪失了與人溝通的能力。一心要活下去的千尋體會到了生之美好,她不希望自己和無顏有同樣的下場,於是努力尋找解放無顏靈魂的方法。同時,曾經保護過她的少年小白刺傷了湯婆婆的女兒錢娘,千尋毅然決定拯救小白,挑戰魔女的權威。
取勝的魔法只有一句話——為了他人而做一件事。對於生來就只知索取而不知付出為何物的千尋,不啻為一次全新的考驗。
萬物重生的早晨,來到寂靜無聲的窗口。放棄無盡需索,復歸於零的時刻,人類才會得到滿懷的所有。
今天,我看了一部電影《千與千尋》。這部電影使我深有感觸。
這部電影寫了千與千尋一家外出時,誤入了一個奇異世界,她的父母看到了一家店鋪,裡面沒有人看守。千尋她的父母因為貪吃奉獻給神明的食物,被變成了豬。千尋從此無依無靠,只能靠自己想方設法才能存活下來。後來她遇見了小白,小白告訴她:要勇敢地生活下去,得去湯婆婆那找一份工作。千尋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最終獲得了一份工作。有一次,她為「腐爛神」洗澡時,發現「腐爛神」的真實身份居然就是人類製造的垃圾,人類把垃圾全往裡面扔,導致河神成了「腐爛神」。後來,她又幫助無臉男子摒除了他身體中的虛偽和虛榮,結識了表面冷漠內心善良的小玲,在白龍的幫助下,她救出了自己的父母,回到人類世界。
令我感觸最深的是,千尋的父母因為貪慕虛榮,佔小便宜,在店鋪裡面大吃大喝,喪失了人類善良的本性。在現實生活中,也有一些人為了錢和勢,不惜犯罪,他們的下場是不言而喻的。而千尋一個十歲的小女孩,天生膽小,不夠勇敢,在無所依靠的情況下,激發出自己的潛質與鬥志,不僅找到了工作,還通過自己的奮斗,搭救了父母,讓我們明白:我們要靠自己的努力,成為一個不平凡的人。
這部電影揭示了社會的黑暗,也體現了一個十歲女孩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的精神。
假期里,我看了電影《千與千尋》。看完後有兩點感受。第一個是被感動了,第二個是覺得有點嚇人。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女孩千尋與父母一起從都市搬家到鄉下。沒想到在搬家途中,一家人發生了意外。他們沖進了湯屋老闆湯婆婆所控制的奇特世界——在那裡,不勞動的人將會變成各種各樣的動物。千尋的父母因為貪吃而被變成了豬,千尋為了救爸爸媽媽而只能去給湯婆婆打工。在打工期間,她又遇到了少年白龍和無臉男等奇奇怪怪的人。在經歷了許多奇特的事情之後,千尋終於救出了變成豬的爸爸媽媽,離開了湯婆婆控制的奇特世界。
電影通過用動漫的形式表現出了世界的奇特。在我們的生活里有許多人都象千尋的爸爸媽媽一樣,可能因為一時的失誤而造成難以彌補的錯誤。電影中的.千尋也就是一個十歲大的小女孩,可她在遇到困境時,卻沒有退卻,而是憑借自己的努力去營救父母,逃離魔界,甚至去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闖盪。
電影雖然講的是一個故事,但它就是通過講故事告訴我們世上的一些道理。
今天,我看了一部影片,叫《千與千尋》,講的是一個名叫千尋的女孩子,因為爸媽開車誤入歧途,進入了神明們洗澡沐浴的地方,而且爸媽又誤吃了招待神明們的飯而變成了豬,千尋覺得那裡沒有主人,不能輕易動,所以沒有變成豬。
天漸浙黑了,街上全是鬼神,千尋通過白龍的指引,找到了鍋爐爺爺與小玲,並通過他們的幫助找到湯婆婆,找到了一份工作,避免了被吃的危險。
小千通過自己的努力,博得了眾人的信任,又救出了白龍,白龍很感激,小千最終在白龍的幫助下又救出了爸爸媽媽,回到了新家,從此生活在了一起。
《千與千尋》中的千尋,被湯婆婆吸收了名字,但她並沒有忘記自己的名字,也沒有忘記回家的路,也沒有忘記自己變成豬的爸爸媽媽,而最終救出了他們,自己也回到了人間。
人生就像一條開往墳墓的列車,路途上會有很多站,很難有人可以自始至終的陪著走完。當陪你的人要下車時,即便不捨得也該心存感激,然後揮手道到。每個人都有陪著自己的那些人,親人、朋友……但是他們都有離去的那一天。很多事情不能自己掌控,即使再孤單、
再寂寞,仍要繼續走下去,不許停,也不能回頭。
就像白龍讓小千跑,不能回頭,也不能停,因為只要走錯一步就會粉身碎骨。
誰都不知道,當哪次不經意地說了聲再後,就不會再見了。所以我們不管怎樣,都要去鄭重地關心所愛的人。關心所愛的人,就能更接近彼岸,更接近幸福。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看了《千與千尋》這個電影,它講了一個叫千尋的小姑娘,和她的爸爸媽媽來到了一個古堡,他們穿過古堡,來到了一個大草原上,突然,她爸爸聞到了一股香氣,於是他們就順著香氣走了過去。「哇。」這么多飯菜讓他們贊不絕口。只有小千尋不喜歡:「走吧、走吧,現在沒有人,到時候再來吧。」他爸爸說:「一會兒再給他們付錢,一起吃吧。」小千尋搖搖頭:「不。」於是她跑啊,跑啊不只什麼時候跑道了一個男孩兒面前,那男孩急沖沖的說:「快跑,跑到河岸那邊。」於是她按著那男孩的指示跑到了河岸邊,發現中間有條河,她不能再回去了。她就回去找爸媽。她發現爸媽變成了兩頭豬!!爸媽太貪吃了,於是被變成了豬。
千尋在找爸媽的時候,那個男孩子說:「你去找鍋爐爺爺,讓他給你一份工作。」鍋爐爺爺讓她去找湯婆婆,湯婆婆給了她一份工作,讓她做又臟又臭的活兒。千尋不怕臟,努力給河神洗澡,千尋也不貪金錢,努力幫助「無臉人」,最終河神和「無臉人」都很感激她,給予她了很大的幫助,她終於可以把爸爸媽媽變回人了。
對了,在千尋的幫助下,那個男孩子也找回了自己的名字,他叫「琥珀主」,她和千尋原來從小就認識呢!
千尋和她的爸爸媽媽回家了。
千尋好象做了一個夢,可她知道,這不是夢,勤勞、勇敢、樂於助人又不貪婪的千尋讓大家都喜歡上了她。
媽媽推薦我看了一部動畫片,她說她特別喜歡宮崎駿的作品,大力舉薦給我看,要知道我媽媽最不願意我看電視了,莫不是太陽從西邊出來了?
唉,我已經長大了,過了看動畫片的年齡了。我漫不經心的看了一會兒,看到不甘願轉學的千尋鬱郁不歡時替她難過,看到千尋忐忑不安走向未知山洞時替她擔憂,看到千尋的爸媽因為貪吃變成豬時替她害怕……
不知不覺我看了好一會兒了,早已不是最初的漫不經心了,而是跟著劇情起伏不定,情緒不受控制起來。
看到千尋為了得到一份工作而努力爭取,看到千尋為了搬碳的工作而不辭辛勞,看到千尋工作努力而任勞任怨,看到千尋在經歷了這么多事還能有一顆感恩的心,不抱怨不公、不嫌棄客人臟、不對待別人真誠不虛偽。這樣的態度不僅交到了好朋友,還多次遇到困難都在朋友的幫助下化險為夷。
當她的朋友有生命危險時,千尋不假思索的就決定去未知的遠方尋找解決的辦法來救自己的好朋友,帶著一張車票就勇敢走向未知。看到這里我為她的赤子之心所打動,她雖然瘦弱嬌小,但是有一顆感恩的心、有一顆勇敢的心,不畏艱險不畏強權,勇於和命運爭取。看到千尋和無臉男坐上電車的那一剎那,我淚盈於睫……
在這一刻我明白了媽媽讓我看它的意義,是啊,我在溫暖和關懷的環境下長大,沒有經歷過磨難、困苦、挫折很難有大的成長,媽媽是怕我經歷不起磨難,所以讓我看看千尋是怎麼在困境中求得的生存……
《千與千尋》是一場電影,有日本的宮崎駿製作的,他還創作了《龍貓》。
今天上課,我們看了這場電影,真的又是驚險恐怖,又是欣喜高興。
這部電影的主要內容是荻野千尋和她的一家一起去找房子,在路上,看見了一個隧道,就停車進去看了一下。走啊走,終於到了隧道的另一邊,那邊是一望無際的草原,但是在她們的身後有一條石子路,她的老爸就帶頭走向石子路。走了一會兒,他老爸用鼻子嗅了嗅空氣中的味道,忽然感覺有一股濃濃的香味,有烤雞的香味、臘腸的香味……好多好多,她老媽也聞到了香味,就跟著香味走。當走到了大魚大肉那邊時,她老爸和她老媽就拿著盤子去搶食物,坐下來嘩啦嘩啦的吃。千尋覺得很無聊,而又不能吃老闆不在的食物,就獨自去亂竄。在一座橋上,她看見了水上列車,就「哇」的叫了一聲。這時,有一個人走了過來,叫她趕快離開。千尋就趕緊跑開,去找她老爸和老媽,她來到了那家餐廳,看見他們兩個還在吃,就去叫老爸和老媽,這時,一個無影人拿著鍋鏟篇「啪」的打在了她老爸的臉上,只聽得一聲豬叫。因為她老爸和老媽吃了不勞而獲的食物,從而變成了豬。從那以後,千尋就一直去想方設法的就她老爸和老媽。
這部電影讓我感受到了:一個人,如果得到了不勞而獲的東西,就會被詛咒,這樣的結果就不好了。我覺得一個人即使沒錢了,也可以去街頭討一點錢,這樣也算是自己的心血錢,不算不勞而獲。所以,我要做個勤勞,不貪別人的一點一滴!
每當人們談到著名漫畫家宮崎駿的時候,自然而然地也會談到他的電影,我以前在家裡看過赫赫有名的動畫片《千與千尋》,那時候,只是覺得這是一部不錯的動畫片,也沒有其它特別的感受。
寒假裡,我是在影視欣賞課上又重新看了一遍這部電影。剛開始,我不太在意觀看影片,而是留心看老師發的講義上的題目,突然,我就被一道題目難住了,題目要求我寫出了影片里的那一些重要的人物名字,於是我只好重新的集中注意力觀看影片,很快,我就被那些生動刺激的故事情節迷住了,雖然老師對影片進行了一定的刪減,部分原有的片段沒有了,但仍然使我常常地沉浸在故事情節中。
就在我慢慢的從故事情節里走出來時,我突然的發現剛才難住我的那道題目有了許多答案。首先,我發現影片的名字就非常有深意。片名這所以叫《千與千尋》,是因為千尋被湯婆婆奪走名字後,改叫千的,後來通過千尋和白龍的對話,我知道,一旦千尋忘記自己的名字,就會和白龍一樣,回不到原來的世界裡,通過名字可以讓人們回憶起許多過去的人和事。所以影片把千尋的兩個名字做片名,體現出名字的重要性,
那天我有了個奇怪想法,假設世界上的人是沒有名字的,那麼世界會完全不一樣了。名字,每一個人的生命符號,多麼有魅力呀!
我很喜歡看宮崎駿編導的動畫電影《千與千尋》。
《千與千尋》的劇情說的是10歲的少女千尋與父母一起從都市搬家到鄉下。在搬家的途中,意外地進入了湯屋老闆魔女控制的奇特世界——在那裡不勞動的人將會被變成動物。千尋的父母也因貪婪地吃這里的食物而變成了兩頭豬,於是千尋為了救爸爸媽媽,在神靈世界中經歷了友愛、成長、修行的冒險過程後,終於回到了人類世界的故事。
故事裡的湯婆婆,看似是個壞人,但同時又是一個溺愛孩子的母親。還有性格復雜的少年小白兼備聰明和冷酷的雙重人格。無臉男渴望朋友的心態,與現實社會中的人沒什麼兩樣,千尋讓他進門避雨的行為,令他很感動。還有惡臭熏天的腐爛神,他把浴池中清澈的水變成了渾濁的泥漿,千尋從腐爛神身上拉出來的是人類廢棄的垃圾、腳踏車、魚線,甚至是骯臟的抹布。腐爛神,象徵著被污染的河流,在千尋的幫助下恢復了最初的潔凈。
這部電影故事的每一個畫面和情節都深深地吸引著我。千尋在面對困難時沒有輕易放棄,而是逐漸釋放自己的潛能,克服困境,這正是我們應該學習的品質。
今天才看了《千與千尋》。
我對日本動漫其實一直有著一種頗為矛盾的情感。一方面我佩服它們龐大、完整、引人入勝的世界觀和精良的製作,可是另一方面我又始終為它們「虛假」的身份(和電影相比)而覺得它inferior。
所以雖然我喜歡柯南,可是對於其他很著名的動漫(如火影忍者,還有這部作品)卻根本沒有什麼了解。
不過看完這部電影,我還是覺得有很多思考。
電影的時間和空間跨度都不大,可是在兩個小時裡面展現給觀眾的另一個世界的景象卻是很龐大的。雖然那個世界的面積好像不大,故事主要也發生在湯屋,可是裡面發生的事卻是很多。
一開始,千尋一家的形象就是普通平凡的一家人。特別是千尋,宮崎駿特別設定的平凡的外表讓她在一開始沒有得到哦很瘋狂的喜愛。可是在看她的奇幻經歷的時候,我越來越為這個可愛的女孩而心動。當她一個人來到一個全新的世界,當她面對許多態度惡劣的人、許多繁重的工作的時候,我總是會時不時地憐惜她。這是我喜歡千尋這個角色的地方。
其實故事很簡單,充滿了日本動漫常見的幻想。雖然有兩個小時,可是這完全可以總結為「千尋的一次奇幻探險」之類的。看了網路的介紹,說道這部電影一如既往地有著很深刻的涵義,例如湯屋象徵黑暗混濁的現實世界、湯婆婆是無奈的惡人的代表,等等。我其實也感受到影片的深意。只是我覺得沒必要像做語文閱讀題那樣深究分析。我感受到的深意,其實更多的應該說是一種感動。人與自然的美,例如千尋與白龍經常在森林草原的場景;人與人的愛,例如千尋與小玲。這種感動,很多時候我都不能用言語去表達。也許,要等你看電影的時候才會得到同樣的感動。
其他方面的話,我實在不怎麼覺得青蛙蟾蜍的形象有什麼可愛。醜陋的女人也是一大把的(不過這應該是為了反襯千尋)。這部電影是日本票房歷史冠軍,300億日元……果然厲害。如果有人比我還晚,到現在還沒看過的話,推薦看一下。
後記:想起我以前最喜歡的一部動漫,可是我不記得名字了……
在這個寒假裡,我看了一部名日本電影,名叫《千與千尋》,內容可以用7個詞語形容:奇幻家庭動畫冒險神秘氣場單純。非常感人。
《千尋與尋》是宮崎駿爺爺在20xx年出版的電影。電影主要講述了:千尋一家來到一個古怪的公園,誤闖「神明」之家。父母吃了貢給鬼神的食物後變成了豬。主人公千尋決定留下來救父母。她到湯婆婆那裡打工,湯婆婆將千尋的名字改為「干」。千尋在工作的過程中幫助了在外面淋著雨的無臉男孩;洗凈了河神身上的臟物;救活了受傷的白龍,所以也有許多人幫助千尋。最後千尋救出了父母。
這個電影給我感悟最深的還是千尋那種精神,她從一個膽小如鼠的小女孩到一個面對困難的時候毫不畏懼的一個堅強的千尋,改變很大。我想,人就要有鍛煉。就像電影里的千尋一樣,比如還有像湯婆婆的孫子寶寶一樣。
看了這部電影,我收獲了許多,千尋為救自己的父母,不畏艱險,克服重重困難,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救出自己的父母,回到原來的世界。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論面對什麼樣的困難都不要放棄,要像千尋那樣堅持到底,擁有一顆自信、勇敢、善良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