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時候沒看懂,長大後才發現,葛優的《甲方乙方》,原來如此經典
文:宿夜花
很多時候,有一類有口皆碑的經典,票房大賣,也斬獲不少獎項,卻很難在第一次觀看時便發現影片的亮點。電影《甲方乙方》,於我而言,正屬於這種情況。很早便知道,影片是中國「賀歲片」的豐碑之作,與此同時,它開啟了馮小剛的票房神話,還使得葛優第一次成為大眾電影百花獎的影帝。
但在小時候看到央視播出《甲方乙方》的時候,卻很難看懂。
究其原因,不在於影片的晦澀,而是在於結構的細碎——倘若無法在上映時到影院一口氣看完全片,憑零碎時間在電視上觀賞這類由多個「單元故事」拼貼、側重台詞效果的段子式電影,很難快速入戲,一時間又會被高密度的台詞分散掉注意力。
真正看懂影片,是在「信息大爆炸」後的今天,有了足夠便捷的方式與理性的心態,用當代視角去完整地重溫馮小剛的「賀歲片」經典。也正因為如此,這部90年代後期的作品,作為商業片市場成熟前的「集體記憶」,映射出的是那個年代人的精神狀態。
影片的「小品串聯」式結構,可謂是一把雙刃劍。
一方面,它有足夠幽默的台詞——「地主家也沒余糧了」、「我就義的時候有鄉親們和大狼狗嗎?」,但是過分依賴語言文字,而非視聽語言的表現力。
另一方面,這種看似鬆散的結構、單元故事拼貼的形式,使得影片在有限時間內展現出了跨越時間與空間的多元素碎片式糅合。
姚遠(葛優飾)、周北雁(劉蓓飾)、梁子(何冰飾)、錢康(馮小剛飾)四個熱心腸、善解人意的自由職業者,創建了一個「好夢一日游」的服務,竭盡全力地為消費者提供短暫的「美夢成真」的機會。
這家「圓夢公司」的顧客形形色色,來自不同 社會 階層、文化背景、職業分工,也懷揣著各不相同的動機:
賣書的板兒爺與川菜廚師,是現實生活中的一類人寫照。前者渴望成為將軍對士兵頤指氣使,後者希望做大英雄臨危不懼、面對嚴刑拷打威武不屈。
他們就像生活中那類吹水愛好者,仿若臆想症般高談闊論、自吹自擂,總在茶餘飯後發出一副生不逢時的陳詞濫調——「倘若生在戰亂時期定是英雄豪傑」。這類人,對自我能力與資質有不切實際的高估,既不能接受平淡的現實,也不能正視平凡的自己。
相較於前兩個顧客「平凡中灑狗血的夢」,「好夢一日游」幫助大男子主義思想的張富貴體驗受屈辱、教會了他體貼妻子,幫助失戀青年圓了「愛情夢」、幫助他找回信心,比起「助長」前兩個顧客不知深淺的自我膨脹心理,更具意義。
尤老闆與大明星唐麗君「做普通人」的夢想,無異於一種「得了便宜賣乖」的矯情心理。
影片對比也是做足了諷刺,吃糠咽菜的尤老闆忍受不了凄苦,吃光了全村的雞、渴望與「龍蝦」睡在一起;唐麗君離開了影視、綜藝的曝光,離開了聚光燈下影迷、媒體的追捧,不甘落寞、渴望重返巔峰。
(電影《甲方乙方》中一個有趣的彩蛋:電影中的大明星唐麗君獎項拿到手軟,對自己的「金雞獎」愛不釋手,而現實中扮演大明星唐麗君的徐帆,至今尚未奪得金雞獎,憑借《大撒把》、《永失我愛》、《不見不散》、《一聲嘆息》、《唐山大地震》、《洋妞到我家》6度提名金雞獎的徐帆,一度被坊間稱作金雞獎的「最大怨婦」。)
從《頑主》中的楊重到《大撒把》中的顧顏,從《編輯部的故事》里的李冬寶再到《甲方乙方》里的姚遠,葛優的表演風格一脈相承。
肢體語言鬆弛自然、精準自如,表情注重留白「少即是多」,完美詮釋了王朔、馮小剛筆下外冷內熱、伶牙俐齒卻古道熱腸的北京年輕人形象。
《大撒把》為葛優贏得「專家獎」金雞獎的最佳男主角,而《甲方乙方》則讓葛優第一次獲得「大眾電影」百花獎的影帝。《甲方乙方》中姚遠與周北雁之間那種溫情脈脈的言語交鋒,可以看成是《編輯部的故事》李冬寶與戈玲的另類翻版。
在影片「半是荒誕半是真實」的基調下,溫情是影片的內核。在商品經濟大潮、消費主義思想逐漸潛移默化改變人的價值取向的同時,「好夢一日游」的四個年輕人,堅守的是那一份不為歲月改變的人情味。
楊立新飾演的技術員,與罹患癌症的妻子,無疑是影片中最令人感動的部分。
姚遠獻出了結婚的新房,成全這對夫婦最後的安居「團圓夢」。
值得思考的是,《甲方乙方》作為百花獎的最佳故事片,「沒有房子的婚姻才是不幸的」背後反映的「安居樂業」問題,與同一時期金雞獎最佳故事片《安居》是一致的。
由此可見,都市人漂泊輾轉、疏離失落的背後,是歸屬感的缺失。
如今看來,《甲方乙方》略顯鬆散的結構、段子喜劇式的風格,未必為當代觀眾所喜愛。但相對於很多隔靴搔癢、膚淺自娛的商業喜劇,馮氏喜劇調侃、戲謔、諷刺、自嘲的背後,那股質朴的真摯與人情味,是馮小剛喜劇難以復制的魅力,正如影片中的那句「成全了別人,陶冶了自己」。
② 馮小剛電影甲方乙方包含的關於電影本質的隱喻是什麼
《甲方乙方》包含的關於電影本質的隱喻是角色替代。
《甲方乙方》的選材很有特點:選擇了一個關於商業化的題材。該片十分貼近百姓生活,以「好夢一日游」這樣的所謂第三產業中的創意產業為營業目的,符合當時的時代背景。同時該片將「大荒誕、小真實」的風格發揮的淋漓盡致,無論是公交車上抓小偷、解決婚姻矛盾、圓癌症患者一個團圓夢,還是讓大款體驗貧困地區生活等,無處不體現該片的荒誕性,但又不缺乏該片喜劇性色彩。同時整部電影通過實現不同階層的不同夢想,表現出這樣一個人與人的情感愈加冷淡,以金錢為目的的社會,還有這樣一批善良的青年。該片還告訴身邊的每一個觀眾世界充滿愛,因此該片也難免回有些傷感和懷舊的味道
③ 《甲方乙方》是馮小剛導演的第一部賀歲喜劇片,這部劇的影評如何
馮小剛是一位著名的導演,他捧紅了很多的明星,拍攝了無數經典的作品,電影《甲方乙方》,這部影片是馮小剛導演的第一部賀歲喜劇片,雖然已經過去了很多年,直到現在這部影片也一直深受廣大觀眾的喜歡。
這部影片上映之後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收獲了3,600萬的票房成績,這也是當年的票房冠軍,這部影片是由葛優和劉蓓主演的,他們憑借這部影片也獲得了第21屆最佳男女主角獎,影片獲得第21屆最佳影片,總之,這是一部非常成功的影片。
④ 如何評價《甲方乙方》這部電影
馮小剛早年的《甲方乙方》整體來說充滿平和溫情,不像現在這樣滿屏都是滿滿商業化氣息的味道。更多的關注人物的生活細節,更接近人性正視而非扭曲地體現人世百態。每個小故事的結局都不僅是感悟還有升華,最後像電影裡面說的那樣「成全了別人,也陶冶了自己。」
⑤ 電影《甲方乙方》的影評
中國的平民喜劇——《甲方乙方》
九七年賀歲喜劇《甲方乙方》是馮小剛導演的首部賀歲電影,講述了北京幾個熱血青年成立了一個叫做「好夢一日游」的「圓夢」公司,通過幫別人圓夢,自己也有所感悟,並最終決定將這項服務辦成一個公益事業的故事。
故事情節:以時間為順序串聯起多個小故事,而且這些小故事層層遞進,從娛樂到感動,從歡笑到淚水,通過劇中「王老闆進村」的娛樂高潮,以及「借房」掀起的感動高潮,讓我們在觀看電影的時候也一同歡笑和感動。
電影線式的敘述方式,結構簡單明了,故事情節一目瞭然,便於觀眾的理解和接受,而這種簡單的情節恰巧又是賀歲片所應該具備的。
人物形象:故事通過第三方的視角進行敘述,通過故事遞進向我們展示了眾多的人物形象,如:姚遠、北雁、梁子、書商、廚子等等,可以說每個人物形象都很飽滿,我們通過「好夢一日游」,通過他們平日里的夢想,一下子就進入了他們的內心世界。比方說廚子,他是一個心直口快,肚子里藏不住秘密的人。通過他的願望與經歷,我們還看到了他膽小怕事的一面,而他最後那句:這英雄,還真就不是一般人!讓人感慨萬千。另外還有想嘗嘗受氣滋味的丈夫,為名所累的女明星,也是讓人印象深刻。
相比之下,四名主角的人物形象反而要弱一些,主要是因為本劇沒有強烈的矛盾沖突,主角人物形象停留在「真善美」的層面,探討的不夠深。
畫面、細節處理、音樂方面,並不是很突出,但卻配合的恰到好處,比如帶書商——「巴頓將軍」到「營地」的時候,路上想起了氣勢如虹的進行曲,而且配合著塵土飛揚的坦克演習,起到了一種諷刺和娛樂的效果。
而對白十分的詼諧幽默,片中的京片子為本片增加了不少娛樂氣息和平民氣息,而那些充滿平民智慧的對白,更是給歷來嚴肅的中國電影帶來一股自由、活潑的春風,也使中國人民在辛勤勞動了一年之後,真正得到了身體和心靈上的放鬆。
《甲方乙方》之後,馮小剛又先後導演了《沒完沒了》、《不見不散》等經典賀歲電影,馮氏幽默可開始真正的深入人心,馮小剛乃至中國電影都一同在成功之路上越走越遠。
⑥ 電影《甲方乙方》
葛優,馮小剛,英達,劉蓓幾個在97年夏天開辦了一項「好夢一日游」的業務,幫助消費者過一把「好夢成真」的癮。業務引來了一大批突發奇想的顧客:書攤老闆想當一天叱吒風雲的巴頓將軍;嘴巴不嚴的四川廚子想一直夢想成為寧死不屈的義士,體會一天被捕、嚴刑拷打、英勇就義的感覺;大款吃夠了山珍海味想感受一下「吃苦」的滋味;大男子主義的人想做「受苦夢」;明星想做「普通人夢」;幫助因為屢遭失戀打擊而對生活喪失信心的人做「愛情夢」,從而恢復了自信……在幫助人們實現夢想的過程中,四個人從一開始的好玩、開心逐漸投入了自己的真誠。姚遠和周北雁為幫助身患癌症的無房夫婦做一個「團圓夢」,將自己准備結婚的新房貢獻了出來。房子最終被還了回來,大家對於過去的一年無限感慨。
⑦ 《甲方乙方》的主題是什麼
分類: 娛樂休閑 >> 電影
解析:
馮小剛編劇、導演並與葛優、劉蓓、何冰等同時主演的賀歲喜劇影片《甲方乙方》原來想寫一個關於下崗女工的戲,但一直未成型。後來還是拍成了一部」大荒誕、小真實」的喜劇,定於98年元旦春節期間播放。
《甲方乙方》此前曾叫過好多名字:《好夢獻給你》、《比火還熱的心》、《成全你陶冶我》等。最後,作為出品人的北京紫禁城影業公司總經理張和平在廣州機場候機時,驀然間形成了」甲方、乙方」這個概念,因為故事講的反正都是簽合同實現夢想的事。
導演馮小剛一聽,雖然作為片名指向不是太明確,但是蠻有懸念的,聽起來也挺脆生的,別具一格,得,這么著了,就叫《甲方乙方》。
姚遠(葛優飾),周北雁(劉蓓飾),錢康(馮小剛飾),梁子(何冰飾)-三男一女,四個善良,智慧又善解人意的自由職業者,在97年夏天開辦了一項」好夢一日游」的業務。工作重點是幫助消費者過一天好夢成真的癮。剛開始試營業,立刻引來一批突發奇想的顧客。如:賣瓜的板兒爺想當一天巴頓;將軍(英達飾);廚子(李琦飾)因為生在和平年代,一直夢想成為寧死不屈的義士,體會一天被捕、嚴刑拷打、英勇就義的滋味;一時間把」好夢一日游」的四個人心得團團轉:剛脫下美軍傷兵的衣服又換上清兵的軍服;一會兒是參加作戰會議的將領,一會兒又成了溜須拍馬的衛兵;白天開著敞蓬吉普背著電台在坦克訓練場的土路上顛簸,夜裡又開著老式的吉姆車鬼鬼祟祟地闖入民住去抓人。因為沒有經驗鬧出了很多笑話,工作中也 是漏洞百出。
於是,四個人開了一個糾偏會,統一了認識,明確規定了對於有不健康願望的顧客要敢於說」不」,使」好夢一日游」的業務逐漸走上正軌。他們通過」愛情夢」幫助因為屢遭 失戀,對生活喪失信心的人恢復了自信;又通過」受氣夢」教 育了大男子主義顧客;又利用了大款想做」受苦夢」、明星想 做」普通人的夢」,嘲弄了那些得了便宜還賣乖的人。
⑧ 1997年由馮小剛執導葛優劉蓓等人主演的影片是什麼
影片是:《甲方乙方》(馮小剛執導,葛優,劉蓓,何冰等人主演,1997年上映的影片)
《甲方乙方》是馮小剛在1997年執導的一部影片,影片是由葛優,劉蓓,何冰等人主演,是馮小剛擔任編劇和單眼的第一部賀歲喜劇片,這部影片上映的時候去的了非常可觀的票房成績,並且獲得了第20屆大眾電影百花獎的最佳影片獎,這也是馮小剛首部獲得此獎項的電影。
《甲方乙方》主要講述的是4個年輕的自由職業者,他們在一天忽然有一個大膽的想法,開辦了一個「好夢一日游」的業務,並且承諾幫助人們過上自己夢想成真的一天。
幕後製作
《甲方乙方》此前曾叫過好多名字:《好夢獻給你》《比火還熱的心》《成全你陶冶我》等。最後,作為出品人的張和平在廣州機場候機時,驀然間形成了「甲方、乙方」這個概念,因為故事講的反正都是簽合同實現夢想的事。
1997年,時任北京紫禁城影業公司總經理張和平、北京電影製片廠廠長韓三平以及高軍等人,張羅業內幾位電影人一起開了個會,提出要打造內地賀歲檔的概念。大家共同商議出了將元旦前後定位賀歲檔期。萌生這一想法之後,幾位電影人開始著手挑選劇本和導演。最終,馮小剛的劇本《好夢一日游》獲得了幾位投資方的認可。
1997年,馮小剛為北京電視台導演了「《編輯部的故事》賀歲篇」,但效果不理想。韓三平向馮小剛建議「拍一部賀歲片,並在觀賞性上下功夫」。馮小剛想到了王朔的小說《你不是一個俗人》,中心情節為「好夢一日游」。《好夢一日游》後來被張和平改名為《甲方乙方》。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甲方乙方
⑨ 電影《甲方乙方》:1997年過去了,我很羨慕它
1997年上映的電影《甲方乙方》,一句 「1997年過去了,我很懷念它……」 把整個電影推向高潮,掀開了賀歲片的序幕,也拉上了那個時代的帷幕。
如今再看《甲方乙方》,那些笑點依舊 搞笑 ,那些橋段依舊經典,那些故事依舊讓人深思。要說什麼感慨,還真不知道從何說起。
娛評君是九零後,《甲方乙方》上映的時候,還沒上幼兒園,更不談看什麼電影。可因為這部電影,我必須得說一句 「1997年過去了,我很羨慕它……」
在那個年代,年輕人沒什麼錢,也沒什麼事業,可彷彿也沒什麼壓力。幾個人坐在一起侃大山,談理想說情懷,好像什麼也不缺,臉上都是滿滿的自信, 分明是精神上的富翁。
姚遠(葛優飾演)、周北雁(劉蓓飾演)、梁子(何冰飾演)、錢康(馮小剛飾演)幾個年輕人的那種風采,是今天的年輕人沒有的。
他們突發奇想,要搞一個實現夢想的公司,這樣不切實際的理想,竟然也能說干就干,而且很快就支棱起來,開始接單子。
這樣充滿兒戲化的公司,竟然還真的有人慕名前來 ——
管不住秘密的廚子想要守口如瓶做硬漢、有錢的富豪想要過苦日子、明星想要體驗普通人的生活。
按照今天比較時髦的話來講,就是 「一個敢沙雕,一個敢真的這樣干」 ,他們是猴子派來的逗比嗎?呵呵,還真不是,在那表面的 搞笑 下面, 隱藏著一個時代的人,對理想的追求。
不管是非常「沙雕」的幾個年輕人,還是後面這一大堆「無病呻吟」的各色人等,干出的這些不切實際的事情,都透露出在那個時候,大家都講理想,大家都敢為自己的理想去做實事。
即使稍微有點兒悲情的患難夫妻,也能在困難面前不離不棄。也能有人大大方方的拿出自己的房子,沒有任何的猶豫。
在分別實現自己當初的夢想的時候,才明白苦難有時候是無可奈何,放棄就意味著結束。不生搬硬套的講大道理,也不強行灌輸所謂正確的價值觀, 一切皆在不言中。
在整個過程中,沒有人阻攔,沒有人嘲笑,沒有任何爭論,更沒有任何負面情緒。 這樣的1997,誰不羨慕?
或許,在那個時候,無論什麼年齡的人,都可以做夢,都可以有理想。僅僅是因為這一點,那個1997,就足以讓人羨慕了。
要擱在今天,像姚遠、周北雁、梁子、錢康這樣的年輕人,哪一個沒有被催婚?哪一個沒有在職場強顏歡笑?哪一個沒有面臨房貸車貸?又有哪一個,不是在下班以後,回到自己租來的小屋,獨自舔舐一天下來的勞累?
他們還能夠去干那樣沙雕的事?在沒有被父母訓斥、被 社會 否定之前,他們自己就斷絕了這些瘋狂的想法。 他們最想做的事情,或許就是在周末的時候好好睡一覺。
因為如今的年輕人,在一起聊天的時候,不會去說什麼理想,大多都是吐槽無腦的領導、沒有界限意識的父母、 社會 給他的毒打。或許在酒醉三分的時候,聊起讀書時的夢想,就已經是一種奢侈。
這能怪他們嗎?真不是,至於原因,不用說大家也明白。
在拍攝這部電影的時候,馮小剛一臉北京混子的表情,有點兒痞味兒,卻不讓人討厭,倒還給人一種理想主義者的倔強。
劉蓓還很青澀,戲服還很保守,卻有一股子擋不住的青春氣息,讓人陶醉。
何冰沒有成為大宋提刑官,也還沒有肚子,活像個活躍的流氓。
葛大爺呢?呃……好像一直就是那樣兒,沒什麼改變……
那是他們打磨出來的電影,也是他們的青春。這些,都永遠的停留在1997年,回不來了。
彼時馮小剛的名氣還不似今天那麼大,還沒輪得到他在電視節目上老氣橫秋的指點江山,或許能夠在王朔身上撿到一點皮毛,就謝天謝地了。
他絕對想不到,自己的這部電影,可能會成為經典,自己無法再超越。
後來的《私人訂制》,不就是多年前的《甲方乙方》嗎?如果要 對比兩部片子,那簡直就是雲泥之別了。
客觀而言,《私人訂制》讓人看不到誠意,純粹的商業片。或許,我們在看《甲方乙方》時,能夠感受到所謂的理想主義,能夠感受到一個時代的真誠。而 這些感覺,《私人訂制》永遠給不了。
畢竟,《私人訂制》不再依靠誠意和故事來吸引人了,更多的是用 豪華的場面、女演員的泳衣出浴、一把一把的鈔票 來飆升觀眾的腎上激素。的確,很博人眼球,但過後呢?
沒有人看了《私人訂制》後,會覺得懷念甚至羨慕這個時代,他不再真誠,除了浮躁,一無所有。
讓人難以想像,當初拍出《甲方乙方》的導演,會時隔多年粗製濫造一部《私人訂制》, 把情懷消費到極致,把排場鋪張到極致, 這樣煞費心機的製造一部爛片。
這並非是馮小剛的江郎才盡,而是時代在變化。如果把《甲方乙方》放到今天上映,反響不再如同當初那麼強烈,什麼樣的 社會 背景產生什麼樣的作品。
如今的電影,動輒投資上億,電影票房過億,直接甩《甲方乙方》的3600萬票房好幾十甚至好幾百條街。但,這並不能說明如今的電影藝術有多麼高級,只能證明如今的商業是多麼的發達。
是的,藝術不再是單純的藝術,甚至藝術裡面沒有一丁點兒藝術氣息。有的,只是濃濃的金錢味道。馮小剛又不是神仙,如何能夠免俗?
當初那個《甲方乙方》,和今天的電影比起來,簡陋、樸素甚至還帶點兒土味,卻有那麼多的經典台詞,故事講得那麼面面俱到,渣畫質卻能看出真感情,是毋庸置疑的電影藝術,投射的也是當初的樣子。
所以,當初的1997,如何不讓人羨慕呢?
⑩ 1997年的《甲方乙方》是內地第一部賀歲片,如何評價這部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