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摩登時代》能成為卓別林的代表作原因是什麼
《摩登時代》是影史最偉大的喜劇片之一,同時也是公認的卓別林最有名的電影。該片是卓別林的第七十五部影片,豆瓣有9.2的評分,在TOP250中排名102。卓別林不僅僅是一個喜劇演員,他還曾成立過屬於自己的電影工作室聯美公司。如果仔細看他電影的序幕,會發現導演、編劇、演員,甚至剪輯和製片人都是卓別林。我們經常贊賞的是他的喜劇表演天賦,卻忽略了他的創作和執導能力。
《摩登時代》故事背景是美國大蕭條時期,人們艱難度日,社會毫無活力可言。在那個時代,資本家的工廠依然開動著,工人們為了一頓飯,把自己變成了一個機器,機械地執行著流水線上的任務。《摩登時代》是讓人絕望的諷世喜劇,卓別林喜歡隔段時間就放慢自己創作的節奏,這才有了笑點經過精心打磨,每一個鏡頭都不浪費的《摩登時代》。
『貳』 喜劇大師卓別林的《摩登時代》,究竟是反映的哪一個時代
《摩登時代》是電影大師卓別林的最後一部無聲影片,片中喜劇手法和視覺手段都有著卓別林獨特的喜劇表演風格,獨居匠心。而其主題則圍繞美國工業起步時期勞動人民的生活悲劇展開了辛辣詼諧的諷刺。電影進講述的是二十年代的美國經濟下滑,正處於經濟大蕭條時期,失業者越來越多,失業率居高不下,工人受盡老闆和工廠的壓榨,成為了工廠老闆的機器。由電影大師查理.卓別林飾演的查理是飽受經濟蕭條之苦的一個底層老百姓,他在一個機器隆隆的廠房裡日以繼夜地工作,以賺取微薄的收入養家糊口。工廠中重復繁重的工作壓得他喘不過氣。
這部電影背景發生於1930年左右因工業革命因機器的大量使用而造成大量工人失業,從而引發的經濟浪潮和社會動盪危機。《摩登時代》這部影片其實整體上就是在批判資本主義,反映了那個年代的工業革命浪潮之下的美國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的病態。經濟蕭條,失業嚴重,窮人潦倒,貧富不均,企業主壓榨,社會混亂,體制不合理。國家的資本大多集中在少數的資本家手中,可是他們還是不斷的壓迫工人階級。社會制度的不完善導致國家出現經濟危機,查理是這個時代的感受者和犧牲品。查理和同樣受工廠壓榨的成千上百的工人一起和機器們一起工作、在工廠中被資本主義剝削,每天重復著一成不變的枯燥乏味的流水線工作。這是一部無聲喜劇,卻也是時代的悲劇。
卓別林無疑是上個世紀最偉大的電影大師之一,他的作品深深的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摩登時代》可以說是卓別林的代表作,正向片語說的那樣「本片講述工業時代,個人企業與人類追求幸福的沖突」工業時代,雖然歷史滾滾的車輪從未止步,但是勞動人民卻成為了歷史變革的犧牲品。也正是這些生生不息的勞作者,推動了歷史的進展,成為了歷史里無名的英雄。
『叄』 摩登時代:是指什麼意思
原創:即「現代社會」之意。《摩登時代》本為卓別林所拍電影之中文譯名,它的深刻含義是指人類社會進入了工業革命後的大機器生產時代。
『肆』 《摩登時代》,為何能成為經典之作
《摩登時代》是喜劇大師查理卓別林的代表作之一。作品上映於1936年2月25日。
卓別林獨自一人擔任了導演,編劇,主演,甚至還有電影配樂的作曲。在那個年代,有聲電影其實已經出現。但是卓別林愛好無聲電影的種種表現方式,所以,基本上以默片的方式來創作了這部影片。不過,影片除了有配樂以外,許多配角也都有說台詞,並不全是用字幕的方式,所以不能算是完全意義上的默片。
卓別林飾演了一個偶爾有點自私,有小聰明,常常犯錯,但又善良的人物形象。講述了在30年代的美國,那個貧富差距巨大的摩登時代里,小人物們離奇但又讓人心酸的遭遇,還有他們內心所懷的迷茫、無所適從、對美好生活與愛情的嚮往。
電影的喜劇講述模式,其實已經非常成熟,真正觀看的時候,完全感覺不出來是80年前的作品,因為嫻熟的電影手法與卓別林惟妙惟肖而精確的表演,每每讓人開懷大笑。這部影片已經非常成熟,搞笑,直擊人心,又具有一個深沉的悲劇內核,可以說具有偉大喜劇的一切特徵。
『伍』 摩登時代揭示了什麼社會現象影片摩登時代反映了怎樣的歷史背景
1、喜劇大師卓別林最後一部無聲影片《摩登時代》的背景是三十年代資本主義走向壟斷的時代,機械大工業高速發展,資本向少數壟斷財團手裡集中。隨著這場工業和社會變革洪流到來的是大量淪為機器工業文明附庸的無產階級,在技術革命的旋渦中迷惑,然後成為這個機器社會生產線上的螺絲釘,微不足道,隨時可以被無情拋棄,工人的價值不如機器。
2、如今看《摩登時代》,依然是表現20世紀初社會化大生產的最為著名的影片了,為經濟危機給廣大工人帶來的痛苦而大聲吶喊呼號。喜劇大師卓別林以獨特的視覺形象、喜中見悲的詮釋方式、辛辣犀利的諷刺和揭示出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工人飽受資本家欺壓剝削的嚴酷現實,以其高超的表現手法向世人展示了一幅代表千百萬失業者遭遇的生活畫像,概括了摩登時代這一矛盾的本質,揭露資本家瘋狂剝削工人以更大限度地獲取剩餘價值以及這樣一種生產方式對人性的壓抑和摧殘。在那樣一個工業大生產的時代,卓別林用自己的演技演繹著每一個勞動者的希望,他們雖然忍受著壓迫,但對生活的追求是不會停止的,勞動者依然在苦中尋樂。
3、《摩登時代》這部電影深刻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它讓人們在笑聲中看到資本主義黑暗以及不合理的社會制度。資本主義國家殘酷、黑暗的現實,資本家無休無止的壓榨,已使許多人民無法生存,流浪街頭,沿街乞討,連工人的吃飯時間都相剝奪,因此發明了吃飯機器,讓工人在吃飯時能騰出手腳來繼續幹活……種種做法的最終目的都只是為了獲得更多的剩餘價值,因為剩餘價值才識資本家最終想要獲得的就是更多的剩餘價值,這個是沒有節制的無底洞。
『陸』 什麼是摩登時代
摩登」是英文「morden的音譯方法;morden在英文中有,現代的;時髦的;新的等意思。
摩登時代是喜劇大師查理,卓別林的傑作!所以說在你說的摩登時代中這個「摩登」在大師卓別林眼中是一個『為物質而瘋狂』的時代。這部電影是在1936年美國的工業革命時期上演的,在電影中,瘋狂的流水線、妓女、囚犯、禮帽、裘皮大衣、中產階級的紳士淑女以及卓別林誇張的肢體語言,不動聲色地把一幅時代的大畫卷從一個小人物身上打開…… 是對當時的美國社會『最深刻的批判和最無情的嘲諷』。
其實現在的中國也是『金錢』時代,面對同樣一個繁榮、虛偽、不公、同樣自大、慾念橫流的『摩登時代』,這樣的中國也需要一位卓別林那樣的大師去喚醒人們的思考!
『柒』 《摩登時代》它演繹的到底是什麼時代
《摩登時代》的故事發生在美國20世紀30年代經濟蕭條時期,影片攝制於1935年。 《摩登時代》是電影大師卓別林的最後一部無聲影片,片中喜劇手法和視覺手段都有著卓別林獨特的喜劇表演風格,獨居匠心。 而其主題則圍繞美國工業起步時期勞動人民的生活悲劇展開了辛辣詼諧的諷刺。 這部電影背景發生於1930年左右因工業革命因機器的大量使用而造成大量工人失業,從而引發的經濟浪潮和社會動盪危機。
卓別林無疑是上個世紀最偉大的電影大師之一,他的作品深深的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摩登時代》可以說是卓別林的代表作,正向片語說的那樣“本片講述工業時代,個人企業與人類追求幸福的沖突”工業時代,雖然歷史滾滾的車輪從未止步,但是勞動人民卻成為了歷史變革的犧牲品。也正是這些生生不息的勞作者,推動了歷史的進展,成為了歷史里無名的英雄。
『捌』 卓別林喜劇摩登時代是什麼時候上映的
1、《摩登時代》(ModernTimes),是查理·卓別林(CharlesChaplin)導演並主演的一部經典喜劇電影,於1936年2月25日上映。
2、本片故事發生在美國20世紀30年代經濟蕭條時期,工人查理(卓別林飾)在工廠幹活、發瘋、進入精神病院,這一切都是與當時的經濟危機給人們帶來的生存危機有著密切的聯系。而在艱難的生活中,查理和孤女相濡以沫,場面溫馨感人煥發著人性的光輝。
3、這部《摩登時代》被認為是美國電影史上最偉大的電影之一,也是查理·卓別林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玖』 《摩登時代》為什麼能成為卓別林的代表作
一提到卓別林這個名字,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他是擁有多部經典喜劇作品的大師,也是當之無愧的喜劇之王。卓別林的喜劇有一個特點就是他作品中的人物大多都是沒有台詞的,全片基本都是靠演員們的表情和神態來演繹。或許很多觀眾都認為演員需要靠聲音來表達心情和傳遞情感,但卓別林用成績向我們證明了其實好的作品也可以是無聲的。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卓別林也是一位偉人。他用無聲的黑白作品為我們講述了飽含深意的道理。小人物也可以有夢想,小人物也一樣很善良。雖然我們被生活一次次擊倒,但我們也有著一顆永遠積極向上的心!
『拾』 摩登時代是怎麼回事啊
摩登時代 Modern Times (1936)
導演:查爾斯·卓別林 Charles Chaplin
編劇: 查爾斯·卓別林 ....(as Charlie Chaplin)
主演:查爾斯·卓別林 Charles Chaplin、寶蓮·高黛 Paulette Goddard、亨利·伯格曼 Henry Bergman
國家/地區: 美國
對白語言:英語
發行公司: Classic Entertainment
上映日期: 1936年2月5日 美國
更多外文片名:The Masses(USA) (working title)
類型:愛情/喜劇
片長:87 min
製作成本
$1,500,000 (estimated)
版權所有
Charles Chaplin
拍攝日期
1934年10月11日 - 1935年8月30日
這是查理.卓別林(Charles Chaplin)一部非常優秀的作品,因為這部影片超越了其他單純以他個人特點為賣點的悲劇性主題作品,改而反映了當時社會中一些重要的問題。這是一部被當時美國政治家認為有紅色共產傾向的危險性作品。
故事發生在20世紀20年代美國經濟蕭條時期,工人查理在工廠幹活、發瘋、進入精神病院,這一切都是與當時的經濟危機給人們帶來的生存危機有著密切的聯系。而在艱難的生活中,查理和孤女相濡以沫,場面溫馨感人煥發著人性的光輝。影片的結尾則是常見的「黎明曙光」,代表了好萊塢的一般模式,更被中國早期影片奉為經典。本片是卓別林最後一部無聲影片,他有感於世界經濟危機給失業工人帶來的痛苦,決定用電影的形象語言來吶喊。1935年,電影已進入有聲時代,可卓別林認為,用滑稽誇張的肢體語言,要遠勝於對白,於是他只在片中加入配樂和少許音響就上映了。影片辛辣犀利的諷刺,揭示出工人遭受資本家欺壓,榨盡他們最後血汗的嚴酷現實,招致國際資本勢力的群起反擊。卓別林以其高超的表現手法向世人展示了一幅代表千百萬失業者遭遇的生活畫像。
影片《摩登時代》(Charles Chaplin in Modern Times)描寫的是人和機器的沖突。背景是當時的美國工業因為轉用機器而大量解僱工人所造成的失業浪潮,而主角夏爾洛是這個時代的悲劇代表人物:他在不斷加快的傳送帶式的作業線上被弄得精神失常、被捲入巨大的機器齒輪中、被出了毛病的吃飯機器在他悲戚驚恐的臉上不住扇打……。這些影像無不反映了機器時代所帶來的恐懼與打擊。最後夏爾洛失業了,他加入了找工作的巨大洪流之中;甚至無意中領導了示威運動的群眾,然而最後仍是改變不了他可憐的命運。唯一不用為生活操心的最好地方是監獄,所以為了進監獄,夏爾洛不惜主動替人頂罪。然而事與願違,監獄進不去,不過卻因禍得福得到了受他幫助的那個女孩的愛。
現實生活雖然困苦,但要懷抱希望的去生活。是而,影片結尾之處夏爾洛示意女孩改變一臉嚴肅的神情,滿懷期望與喜悅的和他去尋找新的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今日,中國竟然與當年一個建立在追逐利潤而忽視打工者權益的冷酷社會有許多相似之處,實應令某些人愧疚不堪才是。
影片小評:
本片是卓別林早期黑白電影作品之一。雖然由於當時技術的限制,影片的配樂和特技都無法和當今的好萊塢影片媲美。但是,卓別林的喜劇表演天分使這部影片成為了世界電影史上的經典之一。在1978年巴西《標題》雜志刊登的世界有史以來的100部最佳影片中名列第七位。
片中喜劇手法和視覺手段都有著卓別林獨特匠心的痕跡。而其主題則更為突出,圍繞美國當年工業起步時期美國勞苦人民的生活悲劇展開了詼諧的諷刺。查理這個普普通通的工廠工人在節奏異常緊張的流水線上瘋狂工作。毫無間歇的勞作終於讓他發了瘋,一見到圓形的東西,就忍不住要用扳子上緊。查理發瘋的一幕從形式上的確引人發笑,但實質上卻暴露出是發人深思的社會現象。在如今的中國,很多人無力承受生活和工作壓力,逐步走向了崩潰的邊緣。這的確是一個我們應該注意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