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弱點》|生命本身就是一種奇跡
前言:
《弱點》(溫情橄欖球)是我非常喜歡的一部電影,在我生命低潮時,給了我許多鼓舞和思考。有一段時間我幾乎每周都要看一遍。為了更好的解讀,這次特地買來了原著。
影片根據邁克爾·劉易斯的原著《弱點:比賽進程》改編,講述了美國國家橄欖球聯盟明星球員邁克爾·奧赫的不凡經歷。影片可選取的視角非常多,最終的落腳點更具深度和現實意義——家庭的力量。這是什麼樣的力量呢?請往下看。
另外,影片故事動人,情節推動恰到好處,人物形象飽滿,性格特點突出。特寫鏡頭的運用更是將人物的心理展現得淋漓盡致。隨著情節的發展,人物關系的變化,人物變得鮮活真實。生活唯一不變的便是變化,帶來改變的力量深觸人心。
觀感是主觀意識的輸出,帶著自己的價值觀和經歷,以獨特的自我視角去解讀。而對於時代背景和文化背景的了解,則會拉近我們與影片的距離。
反復觀影,可以發現影片有三個背景及文化特點是貫穿始終的:一是社會背景,白人和黑人的對立關系,明顯的種族歧視和階級區分;二是信仰背景,基督教文化的深刻影響,我們會感動,卻難以理解,是源於文化根基的不同;三是美國人對橄欖球的狂熱喜愛。這三個背景既相輔相成,也是矛盾的對立統一,不停轉化,推動情節。
One 初來乍到
隨著大提琴之歌,小汽車一路走過城市不同的風景。白人和黑人的生活區域就如同他們的膚色一樣迥異。轉彎看到的美麗風景預示著人生新的啟程。
邁克作為黑人中的底層,被學校當成麻煩甩來甩去。他不知道明天在哪裡,若有機會就去嘗試,即便充滿恐慌和懼怕。這種嘗試永無止境,或許直到生命的盡頭。在溫蓋特基督學校門前,仰望著聖經的那句話——「With Men This Is Possible, With God All Things Are Possible」(在人不能的,在神卻不然),那一刻邁克的心情是復雜的。在人不能的,再神真的不然嗎?
一片白花花的世界裡,即便沒有異樣的眼光,黑色也是那麼突兀,更何況審視和判斷一直都在。值得慶幸的是,因著托尼和教練的援助之手,邁克實現了人生第一次逆襲。原著中托尼一直幫助著邁克,電影劇情稍作改動。一是傳達邁克長久以來的生活境況——流轉於不同人家的沙發;也是對後續劇情的鋪墊。
電影中,教練說:「你們不是因為體育天賦錄取他,你們錄取他,是因為這么做是正確的。」這句話很動人,不在於說的人機智,而在於聽的人因著「或許正確」而給一個破敗不堪的人生轉變的機會。現在教育領域已被市場經濟迷惑,趨向於利益。這句話也是對教育很好的啟迪吧。
每天睡在別人家沙發上的邁克的心是緊緊裹著的。套子里的人,像是俄羅斯娃娃,每一層都被精美包裹,卻都不是最真實的樣子。邁克像一隻流浪黑色獵犬,被拾起,被拋棄,再被拾起,再被拋棄。他沒有憤怒,沒有指責,沒有埋怨。習以為常。他是游盪在邊緣的人,人們的冷漠將他排斥在生活之外。他是貧窮的人,幸運的是他知道自己何等的貧窮。
生活對邁克公平嗎?當老師們在教室抱怨不公平的時候,那所謂的公平又是什麼呢?當人們為了利益暫時收養他卻又在獲得利益後趕走他的時候,愛心又是什麼?站在客觀立場的指責,總是一針見血。謙卑下來真實持久的關愛卻難能可貴。電影結尾的時候,邁克在文章中給出了他自己的回答。我們無法改變他人的態度和看法,即便他們有可能是錯的,即便那些錯的人掌管著游戲規則,唯有使自己做好我所能做的。為了榮耀,對一些人而言只是一句空洞的口號,對另一些人而言卻是用生命去博得。
邁克的生命中沒有親密的關系,他渴望嗎?答案是肯定的。邁克試圖與小女孩兒們建立關系,她們是安全的。但這個巨型洋蔥著實有些辣眼睛,一張苦瓜臉讓人望而生畏。「微笑,她們就知道你是友善的。」小肖恩給大邁克的第一堂課。小肖恩的坦誠直率與封閉躲避的邁克成了鮮明的對比。這種對比也是兩人家庭和生命的比照。
當校長談起邁克父親去世時,鏡頭從對焦校長逐漸對焦到邁克,細微的表情,拉近的鏡頭幾乎要直叩邁克的內心,不禁讓人探究。邁克表現出的冷漠,是反邏輯的情感,卻又情理之中。話語簡單,卻赤裸的真實。人物的特寫,是難以言喻的悲涼,是對遙遠記憶的迴避。不記得是對自己最好的保護,忘卻是遠離不得不深陷的是非之地的最好方法。父親是之餘邁克是一種虛幻的存在,只是生活的影子。我們的生活中有多少人是有父母的孤兒呢?這是家庭的悲哀,更是社會的悲哀。父親缺席和不負責任影響可怕。一直有人因此不健康地生長著,犯罪甚至喪生。
邁克的快樂很簡單。看到小肖恩和母親一起。有洗衣機可以蹭。數著僅有的硬幣,搭上公車。坐在洗衣店裡,嘗試著自己不會讀的書。他努力過著自己所能過的生活,同時的阻礙也是自己。
Two 愛是恆久忍耐
當人們質疑時,當老師們抱怨不公平時,當我看到邁克仍努力生活嘗試追趕時。真的戳中心窩。
泥沼中的人即便放棄掙扎,也需要外力的幫助。
感恩節前夜。相遇。看似偶然,卻是個特別的日子。
邁克住過許多地方,卻沒有一個如此豪華。大個子蒙圈和不知所措表情可愛極了。
目送女主上樓後,邁克獨自一人看著感恩節一家人的圖片,能回憶起來的只有分別的記憶。女主雖然善良,也會有疑惑和不安。有許多人抨擊或者質疑。但我喜歡這樣的細節,因為真實的你我,也會如此,甚至不及。
感恩節的清晨,此處非久居之地,整理好一切,邁克離開。然而轉身之後,卻是華麗的蛻變。我始終覺得,巧合從概率學上講便是奇跡。
起初,邁克對女主的關心並不領情。他有自己的尊嚴。而自以為是的愛其實是一種傷害。 女主很智慧,雖然強勢,卻尊重邁克自己的選擇。
女主試圖幫助邁克的過程,也是走進邁克世界和生活的過程,更是女主自我生命更新的過程。原著中女主形象更為豐富,生活方方面面的細節照顧,是超越了許多生身父母的耐心。一個巨型嬰兒,從對生活一無所知,到可以讀大學,參與各種中產階級社交,應對不同的事情。這樣真實的成長是需要極大的且持久的耐心和愛心的。
女主走進的不僅是一家黑人服裝店,而是走進邁克的生活和世界。這是真正關系的開始。有什麼愛能比放下自己走向對方更難得呢。
「想留在這里嗎,邁克爾?」
「我哪裡也不想去了。」
邁克回望女主時露出溫暖的笑容。人物的笑容越發真實走心。人的心最是冷暖自知的。
邁克的微表情很簡單,卻令人動容。細細地觀察,心情是會被帶動的。如果能夠看到人的心,邁克的心一定是透明的湖藍色,清澈單純。
自此,邁克有了自己的床,一個豪華版的「家」。仍記得那段關於邁克房間的對話,觸動著女主人的心,她掉下眼淚,卻獨自流淚。這是邁克經歷的人生與女主人自己人生的碰撞。若只是以為邁克只是被幫助者,那麼這段關系中的其他因素便超越了愛本身。然而他們如此平等。幫助人的人也會成為被幫助者。
Three 成為家人
故事中每個人都隨著生活和對邁克的更深認識一點一點改變。
慶祝邁克參加比賽的晚餐,傳遞出他人生的痛楚。邁克的表情總是不經意間流露出他真實的內心。表情與現實相反的邏輯一點一點揭開邁克生命的真相。
餐廳里的偶遇,短暫的擁抱。哥哥。意外相見。不知居所。大量的信息沖擊著女主一家人,最為觸動著柯林斯。習以為常的幸福,也是奢侈。讀故事的情節很溫馨,雖然柯林斯躲在門後,心卻一點點聚攏。
邁克也在變化。小孩子的心最純凈,而他被孩子們所喜愛。柯林斯也拋棄了偏見和懼怕,坐在邁克的身邊,公開承認邁克是一家人。邁克為此露出歡顏。
如果說一開始女主是出於熱心的心血來潮。但是到買車、買保險、正式收養時,這一切都已經質變了。
夫妻雙方的爭執,可見女主生命的改變,也讓我們看到一個愛妻子的丈夫。對於丈夫而言,妻子已經從一個完全強勢自我的人變成了會贊同他人想法的人。這樣的改變是極難的。而帶來這樣改變的正是邁克。因為極其不同的生活境遇,讓女主及其家人更多的包容接納和體會他人。這不是簡單地去看一看的慈善,而是融入到骨髓里的生活。一個人生命的改變就是最大的奇跡。這不是自己能夠掌控的。不是通過自律、努力、學習就能夠實現的。生命不同於知識。我們可以積累知識。生命卻只能經歷。
女主去探望邁克母親,彼此坦誠的那一刻。當女主走入混亂的生活區,走進臟亂的房間,坐在邁克母親旁邊,握手安慰一個落魄的母親。這一刻是跨越了種族歧視,膚色偏見,階級差異的愛。唯有愛能遮掩一切過犯。
正式領養。成為一家人。
邁克用眼神詢問一家人。
「我以為我已經是了。」
我很喜歡邁克的性格,剋制,暖心,總是側面回答得讓人動容。
Four 曲折前行
卡車上的Rap和猛烈的撞擊,如同它的威力一樣推動著生命的進程。
看到卡車樣子,女主說「那是我的孩子們」。這是本能的反應。邁克的自責,小肖恩的炫耀,鑒定人的解釋。到底是巧合、是幸運、是天賦還是恩典。這不是一個劇本,曾是真實的事件。
訓練場中女主說:「那些以往裝作關心他的人,最後都消失了。」真實的愛給了邁克保護的力量。
面對對手的攻擊侮辱,裁判的不公平判斷,邁克仍是友善的。當教練說要像保護兒子一樣保護隊員的時候,激起了邁克的鬥志。這樣的愛和維護讓邁克不想辜負。
勇氣是很難說清楚的東西,是微妙的存在。
比賽勝利了,並且一直勝利了下去。邁克成了英雄,這是屬於他的榮耀,更是他榮耀之路的開始。
一切順利嗎?怎麼可能。
閨蜜聚會的談話,充滿了嘲笑的優越感,和不斷升級挑戰的質疑。外界的質疑變漸漸會變成自我的征戰。反對的聲音隨處可見。如果說這部電影很假,是我們不理解黑白分明世界裡的戰爭。不能理解這樣堅持到底的價值觀。
不僅閨蜜質疑,還有官方調查。充滿挑釁。如果這一切真的為了目的,尚且不舒服,若是因為善心,卻被百般質疑,需要的就不只是勇氣了。
邁克的信任被挑釁,甚至是離間。關系是很脆弱的維系,愛需要在碰撞中不斷確認直至堅信不疑。
邁克不在乎自己的成就,選擇,他最在乎的是自己是否被真實的愛擁抱。沒有欺騙,沒有利用,完全接納,完全包容。這也是你我需要的。
厄休拉勒奎恩在《黑暗的左手》中說:「旅程有終點是好的;但最終來說,重要的是旅程本身。」
家庭與此相似。愛,本身是好的。只是愛的身後隱藏著什麼,是值得細細思考的。有時候,自私,虛榮,無知,掌控……都會以愛之名,卻行了傷害之實。不是說父母不愛孩子,而是我們對愛懂得太少。我們的教育會傳授知識、技能,會教導品德、紀律,卻少有關於愛的教導和身教。
孩子的成長是生命的塑造,是一生之久的工程。不是以結果導向分而完成的任務和目標。不能復制,因為每一個人都是不同的。需要尊重,這是一作為生命體本身應當被賦予的。我心底的期盼,是你我都能享受這樣的過程,雖然有時候困難重重。
Five 愛
在橄欖球比賽中,四分衛在接到中鋒的開球後,如果選擇傳球,一般都會側身,身體偏向一側,看不到背後的另一側,稱之為盲點。而優秀的進攻左截鋒負責保護四分衛。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盲點,而家庭就是保護四分衛最好的地方。
家庭是社會最小的單元,就如同人體的細胞一樣,一旦家庭出現了問題,人就會出現問題,社會就會許多的隱患,如同癌症一般。相反,一個健康的、溫暖的、充滿愛的家庭,最帶來更多意想不到的美好和積極的影響。這也是影片所說的家庭的力量——愛,如涓涓細流,碰撞心靈。
這愛是什麼樣子呢?或許我們可以從聖經里愛的真諦窺得一斑: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
自己的收獲:
生活里常常會有抱怨、指責、憤怒。不公和苦難,無法避免,只能面對,漸漸也成為寶貴的經歷。熬煉肺腑,生命里的渣滓被壓榨出來,或許煉成精金,只待發光,即便不成,也百煉成鋼。自助者,天助也。
金子發光的那一刻,資源、人脈、榮耀都會迎來。最難的不是擁有這一切,而是讓自己能夠襯得上這一切。
B. 電影《弱點》有感
電影弱點是好心的白人一家收養了一個黑人學生。這部電影很治癒也很感人,電影中沒有壞人,全部都是心地善良的天使。真希望世界就是這樣啊。
都說外國種族歧視嚴重,特別是白人對黑人的歧視更加嚴重。但黑人邁克是幸運的因為他遇到了改變他一生的白人陶西太太一家人。陶西一家人給了邁克爾屬於他的第一張床,一個溫馨充滿愛的家庭。這種跨越血緣的親情,
電影取材於美國橄欖球職業球員邁克爾奧赫的真實經歷,很讓人感動。
陶西是退役的橄欖球運動員,他發現了邁克爾的橄欖球天賦,他們一家開始刻意的對邁克爾進行引導和訓練,而邁克爾的老師們也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幫助這個孩子。陶西一家人發現邁克不懂得保護四分衛,就拿一家人舉例子,讓邁克保護小兒子那樣去保護四分衛,他們對邁克爾很好,不僅領養了邁克爾還幫助邁克爾取得駕照還送了他一輛車 以心換心才會讓邁克爾與小兒子同時出車禍時,馬克爾用手擋了安全氣囊保護小兒子。老師也給予邁克爾很多幫助在賽場上面對手的侮辱教練會出頭保護邁克爾。最後邁克爾也不負眾望,在賽場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績,文化課成績也提升了,引得各個大學競相邀請他入學,他的人生也被徹底改變。
看完這部片子讓我感觸最深的就是陶西一家的教育方式和她們的善良,他們給予孩子足夠的自由,無論是生活上還是精神上都給予足夠的關懷,他們尊重孩子的決定,在家庭中每個人都是平等的。
邁克爾是幸運的,但是我相信世界上還會有許多人像邁克爾一樣幸運。
即使我們滿目黑暗,總有人願意把你拉入光明。
C. 《弱點》觀後感
看完一部經典作品以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後感怎麼能落下!快來參考觀後感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弱點》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邁克爾,一個出生在貧窮人家的孩子,他的家就在毒癮圈子不遠的地方,他的周圍到處是墮落而又無助的人,每當他的媽媽做「壞事」的時候,就會讓邁克爾閉上眼睛,做完壞事後,數1,2,3讓邁克爾睜開眼睛,並告訴邁克爾明天依舊美好。在骯臟而又嘈雜的環境里,充滿了黑暗與暴力,一個大個子男孩像貨物一樣從一家運到另一家,他停駐的居所里的人都在假裝對他好,最終都放棄了他。
一個這樣背景的孩子,如果他變壞,那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可他依舊不願意成為那個壞人,他慢慢地自閉,沉默。電影中你會看到一個偌大的身材經常出現在冰冷的夜裡,只為能夠免費洗自己的僅有的1—2件衣裳或者尋找可以吃的食物和睡覺的地方。他不斷地被學校以各種理由開除,你會想這big man完蛋了。他的人生已經被判了死刑。
可不曾想過,他願意將看球台上的吃剩的垃圾袋拾起,他願意將別人施捨過他的被子整理好之後離開……出生在這樣家庭環境中的孩子怎麼可能做到?可邁克爾做到了,最終他為了保護領養家的弟弟而用手擋在了前面,他為了保護自己的家人而在賽場上打敗了對手,他甚至為了家人而選擇了密西西比大學。他的原因很簡單:「因為這是我家人上學的地方」。一個從小沒有得到愛的人,當他得到了愛,他願意用自己的生命去呵護這份愛。
在變好與變壞之間,有時候就在一念之間,你選擇了什麼,就會成就什麼?
生活難以抉擇,最好的選擇就是你選擇自我,自我實現。
邁克生長於環境險惡的黑人聚居區,但一直保持著善良的本性,是因為他媽媽從小教導他,有壞事發生時要閉上眼睛,等壞事過去後再睜開眼睛,世界還是一片美好,這個生命的盲點保持了邁克的純凈。
那是一個高大壯碩、皮膚黝黑的孩子,面無表情的臉上,掩不住些許苦愁的滋味。當天氣寒冷,他卻穿著單薄的T恤和短褲,在寒風中瑟瑟發抖。不管他看起來高大得多麼讓人戒備,他只是個16歲的孩子。看到這里,你會發現這部電影很有阿甘的形象,但是讓你感覺或許比阿甘更真實。弱點,無需隱藏,或者說它是一個人真實的象徵。與其扭扭捏捏的被別人嘲笑,不如坦然的面對,放棄那些不必要的佯裝。
已為人母的莉安把一切看在眼裡,她不但給這個孩子一個溫馨的家庭,還給他了屬於每個人的尊重。莉安溫馨的關懷和教育終於讓這個「可憐」憨厚的男孩成長起來。
我們每個人都打開自己的心扉,對自己寬容點,讓自己的心靈找個棲息的地方。
同時,也沒有必要為了別人的價值觀而活,思考什麼樣的生活對自己來說最有意義,然後給自己一個信念,讓意志左右生活,並為此運用自己的優勢。努力,奮斗,為了你想要的而活。
影片結尾,關於邁克要去哪裡上大學?「我想讓你做任何你想做的工作,這是你的抉擇,邁克爾,這是你的人生。」邁克爾說:「假如我想做低賤的事情呢?」陶西答復:「這是你的抉擇,這是你的人生。」在結尾部分,看到兒女成長、進步,陡然間覺得養育子女成人是一件非常自豪、有成就感的事情。
《弱點》這部片子是一部美國片,當初之所以選他,是因為覺得這是一部教育片。我想說不定自己還可以吸取什麼經驗呢!
剛點開影片我就看到一個大塊頭的黑人。哦!他是主角!然而他給我的感覺並不是帥氣或者雄壯,而是一個麻木,委屈,不會笑的感覺。我感覺無味,有點煩。
但是我還是接著看了,我對自己說,怎麼也要把片子看完。於是我又耐心的往下看。但是吧,越看我越不想看!我想好歹這片子影評這么高,可能亮點在後面,於是我開始快進,跳著看劇情!
哎呀,像這種主角打橄欖球的片段,太不吸引女生看片子的慾望了,我有點無聊了,於是我拉快劇情,准備看看結局!
很顯然,後面主角黑人經過家人,教師的努力變好了,變優秀了!最後的結局很溫馨美好,這時我才有一點慾望接著看。
我又開始從頭開始看,我覺得他可能是一部很好的片子。嗨!果不其然,快進使我錯過了很多精彩的瞬間!我現在都想起女人(媽媽)問他的一句話你為什麼去體育館黑人低著頭說那裡比較暖和
就在那一刻,我有了想哭的沖動,你能想像一個和姚明一樣塊頭的黑人臉上露出惴惴不安的表情嗎?巨大的塊頭讓人很容易忽略他還是一個孩子。
《弱點》這部片子有很多細微的讓人感動的地方,看完整部片子我知曉了一件事。勇氣是一種很奇妙的東西,我們都應該需要勇氣。他反應了勞動階層的一種現象,我想他可能不僅僅告訴我們人生需要勇氣,很是呼籲我們關心底層流離失所的人!
溫柔對待世界,勇敢面對自己。
無意中發現的這部電影,雖然影片中沒有什麼大起大落,但卻能引人深思,無時無刻劇中都充滿了愛與溫暖。
電影《弱點》中的主角Michael出生在復雜、貧困的環境里,直至三歲,他不得不過起流浪漢的生活。生活選擇了他,但是他已經沒有勇氣面對未來,只是停留在三歲前媽媽的保護。那是一個高大壯碩、皮膚黝黑的`孩子,面無表情的臉上,掩不住些許苦愁的滋味。明明天氣陰冷,他卻穿著單薄的短袖和短褲,在寒風中瑟瑟發抖。不管他看起來高大得多麼讓人戒備,他只是個16歲的孩子。已為人母的莉安把一切看在眼裡,她不但給這個孩子一個溫馨的家庭,還給他了屬於每個人的尊重。
Michael與莉安家庭形成鮮明對比,他有他的自卑,有他的弱點。在生活中,往往有慚愧的經歷,令人不想提起,想逃避他。這就是他的弱點。可是弱點不必隱藏,與其扭扭捏捏的被別人嘲笑,不如坦然的面對。沒有必要為了別人的價值觀而活,應該思考什麼樣的生活對自己來說最有意義,然後給自己一個信念,讓意志左右生活努力奮斗想要的生活。
每個人都有弱點,這是我們難以避免的,我們不必為此慚愧而逃避,打開自己的心扉,對自己寬容點,讓自己的心靈找個棲息的地方。看完這部電影給我的一種希望的感覺,因為每一個人都不完美,心靈深處總會有裂痕,但那又何嘗不是陽光照進來的地方了,所有請溫柔的對待這個世界,以及世界裡的人。就像現在美國進行的愈演愈烈的抗議行動,人人生而平等,何有高低貴賤之分。人生短暫,我們要做的是把自己的溫柔留給這個世界,讓我們的生活永遠被愛包裹著。
《弱點》是20xx屆奧斯卡獎獲獎影片,該片投資為2900萬美元,但在上映不到一周的時間內就收回成本,更收獲三億美元票房。確實能夠觸動人的心靈深處。影片講述了一個美式足球運動員成名前的故事。大個子邁克出生於一個貧窮的黑人家庭。父親有暴力傾向,母親酗酒吸毒。邁克從小在黑人社區長大,見到的都是暴力事件,父母吵架,骨肉分離的場面時常在他腦海中浮現。可是沒有受到他所成長的環境的影響而學壞,邁克善良本分。在深秋的晚上,邁克穿著一件短袖T恤在寒風中瑟瑟發抖朝體育館走去,僅僅因為體育館暖和。後來,邁克被陶茜夫人「撿」回了家。邁克的善良打動了陶茜夫人,獲得了全家人的信任,最後成為家庭一員。有了家庭溫暖的邁克學習也上去了,而且在家人的幫助下成了學校足球隊的一員,一場比賽使他家喻戶曉,各高校都爭相邀請他加盟,一個孩子的命運就這么改變了。
美國黑人一直處在社會的最底層,婦女和兒童問題尤為嚴重。反映黑人問題的電影有好多,可是這部電影觸動了人性中的善良。凡是有善心的人,看過都會被邁克所打動。
整個故事裡最打動我的就是奧赫的成長經歷,很難想像在那種情形里長大的小孩還能保持樂觀和向上的心態,也很難想像他後來是那麼成功,成了萬眾矚目的體育明星。我想這個故事是有教育意義的,它能教導我們每一個人在任何時候都別放棄理想和追求。也許再走一步就能到達理想的彼岸。
D. 觀《弱點》有感
《弱點》中講述了一個大塊頭黑人的高中轉變,在自身努力與眾多好心人幫助下成長成一名學習優秀的橄欖球明星的故事。首先他是一位不幸而又幸運的人。作為一名黑人,他童年經歷是如此不幸,以至於給他一生帶來巨大陰影。雖然他結識這么多不三不四的人,又見識到這個社會的冷漠但是至少他的母親教給了他一種樂觀生活態度。再困難的生活,總是要過去的,閉上眼,一睜開世界就又會變成光明的。這種樂觀的態度使他不幸童年生活中有著幸運。同時,他高中生活因智商、童年膚色等因素充滿不幸。可是他身邊有著許許多多無私奉獻的人,比起那些在貧民窖混日子的人他是如此幸運,他把握住了生命中的轉折。
其次他是一個常人。之所以說他是常人,是因為他有強大健壯的身軀、98分的保護意識但卻在智商、學習等諸多方面有自己的弱點。我覺得,這就是常人。所有人在很多方面有自己天才的一面,在很多方面有自己傻瓜的一面,世上沒有天才,也沒有傻瓜,有的只是常人。常人之間會有所不同,只是因為人們付出的努力(主要是為彌補弱點)有很大差異。這位黑人最終的成功有上帝的眷顧,但更重要的是他的努力。很多人看到的是最後他輝煌那一刻,但是如蟬一樣,那一刻的輝煌,是由多少次艱苦的訓練,多少次熬夜學習所換來的。
看完之後,我想到的第一句話是「唯有埋頭,才能出頭」,像這位大塊頭一般腦袋不好可謂九門功課門門掛紅燈,在聽不懂的課上仍用心聽,再加上他最後日日夜夜加班加點的'學習,他終於出頭了。我想到的第二句話是:「你們很幸運,現在你們可以選擇你們的未來。」他用他高中刻苦的行動,彌補了自己弱點,用行動作出他人生路上自己最重要的選擇。他選擇了出眾!
我想,我們都和這大塊頭很像。有著幸與不幸,在諸多方面有強項、弱項,有著自己價值觀,以及心中的那塊要永遠保護的「玉」。就我而言,我幸運地擁有頭腦,但卻又不幸地討厭做那些重復的事情使我難以長久記住很多知識。我們都是電影中的主人公,此時的我也覺得我很幸運。我現在也可以用這幾年的付出來選擇我的未來,我願和他一樣選擇埋頭,為將來出頭那天更為了我能夠保護好那塊永遠最珍貴的「玉」。
E. 為什麼很多人都推薦取材於邁克爾·奧赫真實經歷的《弱點》
這部電影沒有去拍成所謂消除種族主義歧視的片子,它的立意要更高遠。不是白人應對黑人憐憫和施捨,而是讓每個人發現自己身上的美善、尊嚴和價值,這反而更體現了一種平等。這就是《弱點》的精彩之處。
1)我們先來看看本影片的主要內容介紹:黑人男孩邁克爾自幼父母離異,無家可歸。木訥的他因為強壯的身體條件和運動天賦,幸運地進入一家私立基督教高中。他沉默寡言,成績極差,他顯得和整個學校都格格不入。幸運的是,他遇到了陶西太太一家。陶西太太家境富裕,可以說是虔誠的基督徒,她平常就做了很多慈善工作,偶然一個晚上,陶西太太發現邁克爾無家可歸就領回家中,從此邁爾克在陶西太太以及其家人的幫助下慢慢成長為一名優秀的運動員。
F. 如何評價《弱點》這部電影
《弱點》這部電影講述:一個智障兒童在一位很有愛心的成功女士的幫助下 茁壯成長並成為優秀的橄欖球運動員的故事!是一部勵志片。
G. 《弱點》觀後感
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相信大家增長不少見聞吧,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觀後感。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觀後感嗎?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弱點》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弱點》(《theblindside》)這部電影是根據邁克爾。劉易斯的作品《弱點·比賽進程》而改編的電影,它還有一個名字叫《守護有心人》,我想,不管是取名《弱點》還是叫《守護有心人》,都是體現了電影所包含的溫情。
主人公奧赫是一個幼時父母就離異而無家可歸的黑人,他寡言少語,比較木訥,個子相對同齡人而言高出很多,看起來笨笨的,但是他卻擁有天賦般的運動細胞,打起橄欖球來卻是健將一名。他的命運在一次橄欖球賽後主動撿垃圾而改變。他的行為引起了陶西一家的關注,陶西太太看見他無家可歸,獨自走在寒冷的馬路上時,陶西太太決定收養他。而當陶西太太將她要收養奧赫的事情告訴她的朋友們時,朋友們不但沒有肯定她的行為,反而冷嘲熱諷的指責陶西太太的行為,勸他不要去做損己利人的事,但陶西太太對她們的說教,不以為然,堅持自己的決定。這不禁讓我敬佩,也讓人感慨現在的社會,像陶西家這樣有錢的人太多了,但又有幾個能像陶西太太那樣,自己有能力時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呢?大多數所謂的有錢人,他們把錢拿去置辦奢侈品去了,良心,早就被他們自己吞噬了,這個社會不禁讓人思索究竟是怎麼了。
劇中陶西一家讓他不斷被感受家庭的溫暖,讓他不斷在「你要保護好你的家人」的激勵下為家人而戰,不斷取得驕人的成績,隨之而來的名聲大振,也讓奧赫苦惱,媽媽的自作主張,讓他感覺自己沒有被尊重,奧赫直言不諱地告訴了媽媽自己的感受,陶西太太也漸漸感覺到自己的自私,逐漸放開手讓奧赫自己決定自己的人生,一家人在相互體諒和相互尊重中又回到了和諧。
當奧赫去大學報到時,全家人去送,離開時陶西太太十分不舍,獨自一人回去車里哭泣,這一幕雖然在普通家庭很常見,但對於這樣一個家庭來說,這一幕更讓人感動,同時也體現了陶西一家的真誠和善良,然人感覺很溫暖。
我覺得一部好的電影不在於它的內容又多深奧,而在於它的內容能有共鳴的人,讓人感覺到溫暖和這個社會最本真的東西,就算是做好事,即使你一開始是帶著目的去的,但當你得到觸動你內心的東西是,你會不顧一切去付出,你會發自內心的高興,同時也會感動自己,人生又能有幾次是能感動自己的呢?
同時,作為家人,彼此之間應該互相體諒尊重,有什麼事情大家說開來,一起想辦法解決,而不是彼此隱瞞和記恨,那樣矛盾會隨之而加深,最終是傷人又傷己,那就得不償失了。我想說的是,家人之間的相互尊重是很重要的,和諧的家庭關系是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的,有尊重才有彼此間平等的相處,不管你是大人還是孩子,都會有自己的見地和想法,都希望能夠得到家人的尊重和理解,當然這里的尊重不是一味的縱容,是有選擇性的,至於怎麼選擇那是個性問題。
總之一句話,溫情需要用心去實踐,用心去體味,上天會眷顧有心人的,守護好你的有心人吧!
黑人奧赫自幼父母離異,無家可歸。不過,木訥的他卻因為極強的身體條件和運動天賦,幸運地進入了一家孤兒院。雖然,他科科零分,但是一些細節卻讓他顯得與眾不同。一次排球比賽後,他主動收拾垃圾的行為,引起了陶西一家的注意。於是,陶西太太決定收養奧赫,並把他培養成橄欖球選手。陶西太太讓他感受到了家庭的溫暖。同時,陶西的兒子還幫助奧赫訓練,使他很快地融入了橄欖球隊的生活,不斷激發運動的潛能。終於,在一次比賽中,他因出色的表現嶄露頭角,開始獲得了球探的關注,隨之帶來了一系列的甜蜜和麻煩。
看完《弱點》有一下幾點感受
1、快捷有效的教育方法。陶西收養奧赫後,觀看他的第一場橄欖球賽,非常失望,內心很著急。賽後,肖恩用調料瓶當作隊員來和奧赫一起商量戰略和戰術,這樣直觀形象進行引導他,他進步很快。這是的一種很快捷有效的教育方法。
2、用「愛」和「智慧」引導孩子進步。奧赫參加訓練的時候,教練總訓斥他,越訓斥他,他表現得越不好。這時,陶西太太走近奧赫,引導的'大概內容為,你把隊員看成我們陶西一家,保護其中A隊員像保護肖恩一樣;保護B隊員像保護陶西一樣,……。簡短的指導後,奧赫表現很好,進步非常快。陶西太太用「愛」和「智慧」來引導奧赫,這是他進步最快的原因。而教練伯特只知要成績,一味的訓斥,結果適得其反。如今,很多家長面對孩子不佳的學習成績,你是怎麼做的呢?又取得什麼樣的效果呢?
3、自己的決定,自己的人生。當奧赫有機會申請去名校讀大學時,奧赫經過一番思考決定去密西西比大學。面試的時候,面試官列出一系列陶西一家利用他證據,如陶西夫婦畢業於密西西比大學,陶西一家向陶西西比捐款等等。此時,奧赫一時接受不了,痛苦後離家出走。陶西內心無比難受,靜下來後內心十分擔心奧赫,到處尋找他。找到奧赫後,心平氣和與奧赫談,談話內容是這樣的,幫他分析上哪所學校的利弊。經典對話內容:「我想讓你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這是你的決定,奧赫,這是你的人生。」奧赫說:「如果我想做低賤的工作呢?」陶西回答:「這是你的決定,這是你的人生。」
初高中學生處於逆反期,不想上學,想出去打工。作為孩子的父母,你又是怎麼做的呢?「自己的決定,自己的人生」這是最好的回答。
每個人都有弱點,這是我們難以避免的,我們不必為此慚愧而逃避,打開自己的心扉,接納自己的弱點,坦然的面對弱點,才終有一天能把它放下,去做我們自己。我們沒有必要為了別人的價值觀而活,給自己一個信念,告訴自己什麼是最重要的?發揮自己的長處,走適合自己的成功之路。
大家好,我們上周看了一部電影叫做《弱點》,我下面以7點來總結一下這部電影。
第一點:邁克爾出身在一個環境比較差的家庭背景。他的媽媽因為吸毒所以被警察抓了起來,除了他爸爸媽媽他沒有別的親人。與我家庭背景不一樣的地方是:我在家裡很舒服。家人幫我做事,我有很多親人關心我,給我提供上學的機會。要是我出生在邁克爾家庭背景,我可能就是一個自卑的人,不會很開朗,心很郁悶的人。因為小時候家庭背景很差,比如我的媽媽被警察抓起來了等等,我對我小時候的印象很不好,會經常回想小時候的事。也就會,很不開心,心很郁悶,會導致不願意表達自己,讓別人不知道如何幫助我成長。
第二點:我認為邁克爾是因為他的積極努力才進入蓋溫特基督教學學校,我認為蓋溫特基督教學學校是一個培養橄欖球隊員的學校。
第三點:我覺得邁克爾是一個會為社會服務的人,因為有一次在柯林斯打完女子排球後,邁克爾在清理座位上的垃圾,我覺得這是在為社會服務,因為這是這個社會的一個建築,但他就在清理這個建築里座位上的垃圾。
第四點:我個人認為邁克爾是通過自己的努力換來陶西一家人的幫助,比如說:邁克爾在學習的的時候不會就須心認真的學等等,因為邁克爾他很努力的學習,考試,運動,我想陶西一家是被這種努力的精神感動了,所以他們才會幫助邁克爾。
第五點:在陶西太太和她的朋友一起吃飯時,當她的朋友說陶西太太很偉大,改變了這個黑人男孩邁克爾,陶西太太說:「不是,是他改變了我。」我來說一下我認為到底是誰改變了誰?我是如何理解陶西太太的這句話?
我覺得他們倆個在互相改變對方,因為我看到了陶西太太基本每天都在讓邁克爾表達自己心裡話,後來他從一個不願意表達自己的人,變成了一個開朗的人。邁克爾讓陶西太太變成了一個適應力更強的人,從以前不是很能接受邁克爾這種黑人,到變成很能接受邁克爾的人了,我認為白人是很排斥黑人的。
第六點:我認為邁克爾還具備了努力、堅持的品質,我來說一下我從哪裡看出來:每次蘇小姐給邁克爾復習功課的時候邁克爾很努力,也堅持天天復習,所以我覺得邁克爾是因為這兩個因素走進了密西西比大學。
第七點:陶西一家的有兩個孩子,**和柯林斯。我覺得SJ和柯林斯都是一個很開心的人,比如說:有一次他們在圖書館在看書,他們說說笑笑,很開心,我覺得這是我要學習的地方。我覺得開心可以讓自己的身體放鬆,俗話說:笑一笑十年少。生命列車觀後感錢學森圖書館觀後感弱點觀後感
起初看這部影視是因為老師在課上播放了一小段它的預告片,後來我課後開始看它便愛上了它無法自拔,自從我觀看了《弱點》這部電影,覺得自己感觸頗多。甚至它給予我的是勇氣,帶給我的是鼓勵,給我以激情澎湃。
這裡面有著濃郁的宗教色彩,在美國,白人和黑人之間的社會地位差異決定了大個子邁克和戴西夫人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條件 。從戴西夫人的說話方式和家裡布局可以看出來,她非常自己的家,而且非常有錢,是標準的上流社會的女強人 ,然而她允許邁克睡她價值一萬多美元的沙發,讓他待在自己的家裡,盡管一開始他們擔心邁克是小偷,但是這並不影響她們表達自己的善意。第二天事實證明邁克是好人,邁克很感激她們一家人,但是不想再給她們帶來麻煩想走,但是戴西夫人不許,讓他過完感恩節再決定去留。當他們敞開心扉之後,戴西幫助他買衣服,給他騰房間??所有的一切都體現了戴西夫人的善良,這是受宗教文化的影響然而更多的是她們一家人的善良,因為戴西夫人的朋友也和她一樣但是卻對戴西夫人的行為很不理解。然而對於朋友的嘲笑,戴西夫人非常生氣,並且表明自己的態度,說自己因為邁克的存在很幸福,而不是他有了我而幸運。 然而 ,邁克的生活經歷也是很悲慘的,但是悲慘的命運並沒有讓他屈服,他依然保持著自己純真的內心。大個子邁克出生於一個貧窮的黑人家庭。父親有暴力傾向,母親酗酒吸毒。
邁克從小在黑人社區長大,見到的都是暴力事件,父母吵架,骨肉分離的場面時常在他腦海中浮現。可是沒有受到他所成長的環境的影響而學壞,邁克善良本分。他是一個有才能的人,但是很自卑,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他對於戴西一家人猶如自己的家人,他自我保護得了95分,但是這個特長被戴西夫人發現了,並被她激發出來了,把隊友看成你的家人,當你的家人有危險了,你會不會不顧一切去保護他,他的回答是肯定的。這就為他橄欖球的生涯開辟了道路。後來成為一個世界聞名的運動員,成為各大媒體和教練的寵兒。
對於一個社會底層的黑人來說,他沒有能證明自己身份的東西,他渴望有一個證明自己身份的東西,那麼作為他的母親她就要為他完成他的心願,為了找到他的身份信息她去了很多地方,當她看到邁克吸毒的母親,她並沒有因此而放棄邁克,而是更加愛她,引用邁克母親的一句話:多麼好的基督女士啊! 我們每個人必須都有些缺憾,這也是生活和現實中難以避免的,我們不避為此慚愧而逃避,打開自己的心扉,對自己寬容點,讓自己的心靈找個棲息的地方。
弱點,無需隱藏,或者說它是一個人真實的象徵。與其扭扭捏捏的被別人嘲笑,不如坦然的面對,放棄那些不必要的佯裝。
門捷列夫說過:「平靜的湖面練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環境,早就不出時代的偉人」。天空不大晴朗,路下總有泥濘,曲折的山路,難免會有絆腳石,但是,請勿忘記,絆腳石也許正是激勵你爬上頂峰的指揮棒。
《人性的弱點》是戴爾卡內基先生思想與事業的精髓,全書通過栩栩如生的故事和通俗易懂的原則,從人性本質的角度,挖掘出潛藏在人體內的60大弱點,一個只有認識自己,不斷改造自己才能有所長進,直至成功!卡耐基先生對這些生活和工作的深刻思考,為我打開了一片智慧的天空,使我的心靈受到了震撼,也使我感到自身的不足——其實人生哲理往往隱藏在日常生活中。這讓我想起了人們對卡耐基先生的贊美:「世界並不會因為失去卡耐基而停止轉動,卻因為有了他而轉的更好」。卡耐基先生以他對人生的洞見,利用個普通人不斷努力取得成功的故事,通過他的演講和書,喚起無數陷入迷惘者的鬥志,激勵著我們後人不斷的走向成功。
《人性的弱點》這本書中的提示與建議有著極強的可操作性,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認清人性中的弱點,就會了解人性的本質,從而事半功倍,順利成功。這弱點,既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他人的。了解了這些「弱點」,可以是自己揚長避短,凸現自己的優勢,從而建立美好的人生。
在看這本書的過程中,感覺就是每讀一章都會有新的感受,開始有很多東西都了解得不深,只有不斷重復地看以及思考,結合自己的經歷,才能體會出來。我覺得,《人性的弱點》整本書的根本在於培養勇氣和自信。書看完後收益不少,然而自信心的增加則是最主要的收獲。卡內基說:征服畏懼以及培養儀態、勇氣和自信是教師的責任,幫助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獲得勇氣和自信的最確實、最快速的方法,就是讓他在一組人面前大膽講話。我終於理解老師為什麼鍛煉我們在同學們面前講話的能力了。
再者,心態決定命運,思想極其重要。只要知道你在想什麼,就可以知道你是怎樣的一個人。如果在一天里,我們腦海中都是快樂的念頭,我們就能快樂;如果我們想的是悲傷的事情,我們就會覺得悲傷;如果我們想到一些可怕的情況,我們就會害怕……
最後,我們必須敢於表現真實的自我,把超越自己的成果展現出來。真實自然的自己,才會有個性魅力。當你出現在別人面前時,首先想到的是「我應該怎樣表現,裝出什麼樣子,才能讓別人認可和滿意?」還是「我本來就是這個樣子,我就要真實自然地表現!」?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意識將決定我們在人際交往中是否自由平等,也反映出我們是否具有個性魅力。
生命並不單純,我們應該選擇正面的態度,而不是採取反面的態度,換句話說,我們必須關切我們的問題,但不能憂慮。當我們被各種煩惱困擾著,整個人精神緊張不堪時,我們可以憑借自己的意志力,改變自己的心境,我們應當記住:思想運用和思想本身,就能把地獄造成天堂,把天堂造成地獄。
卡內基先生的智慧無疑為我們打開了一扇認知的大門,這不僅僅是對生活哲理的闡述,更是對人性的細細剖析。認清人性的弱點,正視人性的弱點,我們才能更好的完善自己。或許古人所謂的:「知恥而後勇」,就是這個道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