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王子電影和原著的對比性作文800字
從「小王子」變成「拯救小王子」
原
著是從一個飛行員的口吻寫成的,用他的視角,講述了小王子離開他的星球和最愛的玫瑰花之後,在各個星球游離的游記。小王子是小說的絕對主角,他在不同星球
遇見了國王、商人、蛇、狐狸、玫瑰園等等人和事之後,再次回到了自己的星球。和彼得·潘一樣,從「小王子」這個孩子的視角,抨擊了成人世界。
電影延續了這個經典的故事,但小王子和他的奇遇本身不再是故事主角,而變成了一個回憶,一種情懷或夢境。反倒是那個飛行員成了電影的主要角色,老去的他變成了社區里古怪的老爺爺。小王子和他的奇幻冒險變成了一個謎,解開這個謎的,正是住在隔壁的小女孩。
這
個小女孩變成了電影的主線,她有一個控制狂單親媽媽,每天把她鎖在家裡學習。面對沉重的學業,天生的好奇心讓她產生了對鄰居家的探知欲,而每天不斷收到的
關於小王子的故事紙,也讓她被這個人物深深吸引。電影其實是通過小女孩的眼睛,為我們還原了原著里小王子的幾段主要經歷,比如他和玫瑰花、狐狸、蛇的故
事。
最終小女孩和隔壁的老爺爺成為了忘年之交,滿足了童年對父愛的缺失,同時小女孩也從懦弱的少女變成了勇敢的女孩,並在之後擔負起了拯救小王子的使命。
整個故事的人設如同皮克斯的《飛屋環游記》,由小王子的故事,變成了女孩的成長史,三段式的結構也非常明晰:發現小王子、愛上小王子、拯救小王子。沒有看過原著的人,也會通過這部電影,重新領略到小王子的世界。
❷ 影片《童年》(高爾基)與小說有什麼不同
現實版了,深奧的語言都轉化現代語言,情節也略有改變。
❸ 《童年》電影版與原著有哪些區別
這個嘛不好說了,看你喜歡那種,個人感受不同
❹ 電影與小說的區別
1、兩者的性質不同
電影,是由活動照相術和幻燈放映術結合發展起來的一種連續的影像畫面,是一門視覺和聽覺的現代藝術,也是一門可以容納戲劇、攝影、繪畫、音樂、舞蹈、文字、雕塑、建築等多種藝術的現代科技與藝術的綜合體。
小說,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體裁。
2、兩者的特點不同
電影具有視覺及聽覺藝術,利用膠卷、錄像帶或數位媒體將影像和聲音捕捉,綜合的現代藝術,復雜而繁多的科系。
小說具有價值性、容量性、情節性、環境性、發展性、純粹性特點。
3、兩者的起源不同
電影是從1829年,比利時著名物理學家約瑟夫普拉多發現:當一個物體在人的眼前消失後,該物體的形象還會在人的視網膜上滯留一段時間。這一發現,被稱之為「視象暫留原理」。
普拉多根據此原理於1832年發明了「詭盤」。「詭盤」能使被描畫在鋸齒形的硬紙盤上的畫片因運動而活動起來,而且能使視覺上產生的活動畫面分解為各種不同的形象。「詭盤」的出現,標志著電影的發明進入到了科學實驗階段。
春秋戰國時,學派林立,百家爭鳴,許多學人策士為說服王侯接受其思想學說,往往設譬取喻,徵引史事,巧借神話,多用寓言,以便修飾言說以增強文章效果。莊子認為此皆微不足道,故謂之「小說」。
❺ 原著與電影各有什麼優點
例:哈利波特原著與電影的區別
電影把原著的很多內容都剪掉了...書寫的很細膩,每個人物角色都有自己的性格特點.
比如,赫敏愛學習,聰明但有點固執,有時課堂提問時又有點愛表現(對了,書中的描寫她有很多小雀斑)。但她的確是最聰明的,幫哈利解決了很多問題,羅恩,電影中傻傻的,而書中也表現了他勇敢機智的一面,還有韋斯萊兩兄弟是一對鬼靈精,頑皮胡鬧,卻有著不計其數的奇思妙想。在哈利的資助下開了店,有許多奇奇怪怪的東西。
個人覺得,電影與原著最大的不同就是心理描寫,電影里有演員們到位的動作,神態的演繹而原著里有細膩真實的心理描寫.
❻ 電影《童年》勾起8o年代的觀後感
電影《童年》是一部富有濃厚文藝氣息的自傳題材的電影,該片以倒敘的方式,展現了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期,一個從鄉下轉學到城裡的插班生和同學們之間相互關愛、追逐夢想的故事。溫馨懷舊的生活場景、沉穩灑脫的敘事節奏、質朴逼真的原生態表演加上柔美動聽的音樂,讓該片既有童話般的夢幻詩意,又具濃厚的自傳寫實主義色彩。
影片之所以選景在耒陽,那是多年前一個偶然機會,導演坐火車從耒陽去蔡倫竹海采風,鐵路沿線的風景,彷彿讓他進入了一條時光隧道,在一小時的旅程里從今天的高鐵時代一下子回到70年代的綠皮火車年代。鐵路沿線的場景從城市到工廠,從郊區到小鎮,從鄉村到竹海,這些場景似乎看到中國半個世紀的縮影。當時,就希望有一天能到永耒鐵路拍攝一部關於回憶,關於成長的電影。
而電影《童年》的故事就是導演本人的一段成長記憶,他試圖將一種個體的回憶用電影的形式變成70和80年代的人對童年往事的一段集體回憶。
❼ 文學作品(原著)與電影的區別
文學作品能很深入的敘述人物的心理,細膩刻畫人物動作、神態。電影能用視覺、聽覺的效果明確顯示出當時的人物形象、場景、氛圍,但電影是直接將人物形象固定的展示出來,限制了觀眾對心目中人物形象的想像。「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句話就是這個道理,劇本是固定的,人物形象卻無法固定,人們可以按照自己對人物的理解刻畫人物形象,也可以想像出合適的場景與之匹配。
文學作品與電影的區別我只能想到就這些,具體的東西還要自己體會,有經驗了,就知道哪個更適合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