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20年代德國電影最大的成就
入選為科幻片里程碑。20年代的德國電影《大都會》是由弗里茨朗導演拍攝的,該電影用科幻片的方式描寫20年代的德國社會現狀,批判了當時的高層階級,受到很多人們的喜歡,並被電影界人士入選人類記憶名錄的科幻片里程碑。
『貳』 請問能反映美國20世紀20年代左右經濟的電影有哪些
卓別林的《尋子遇仙記》(1921)、《淘金記》(1925)和《馬戲團》(1928),基登的《航海者》(1924)和《將軍》(1926),勞埃德,H.的《大學新生》(1925);西部片主要有《篷車》(1923)、《鐵騎》(1924)和《小馬快郵》(1925)等,歷史片有地密爾的《十誡》(1923)和《萬王之王》(1927),格里菲斯的《暴風雨中的孤兒們》(1922),R.英格蘭姆的《啟示錄四騎士》(1921)《七重天》(1927),C.勃朗的《肉與魔》(1927),格里菲斯的《被摧殘的花朵》(1919)和《賴婚》(1920),H.金的《史泰拉恨史》(1925),劉別謙的《循環的婚姻》(1924)和《溫德米爾夫人的扇子》(1925),茂瑙的《日出》(1927),斯登堡的《求救的人們》(1925)和《紐約的碼頭》(1928),斯約史特洛姆的《紅字》(1926)和《風》(1928),斯特勞亨的《盲目男人》(1919)、《愚蠢妻子》(1922)和《貪婪》(1925),維多,K.的《大檢閱》(1925)和《人群》(1928),R.華爾許的《光榮價值幾何》(1926)以及W.A.惠爾曼的《翼》(1927)等。弗拉哈迪的《北方的納努克》(1922)
1926年,華納兄弟影業公司拍攝了用唱片來配唱的由J.巴里摩爾主演的歌劇片《唐璜》(A.克羅斯蘭導演);1927年10月 6日又首映了由A.克羅斯蘭導演、A.喬生主演的有歌唱、對白、聲響的《爵士歌手》,這是世界上第一部有聲故事片。1928年 7月6 日華納公司又推出了「百分之百的有聲片」《紐約之光》。自此,有聲電影全面推開,一年之內半數美國影院安裝了音響設備;至1930年,除卓別林繼續拍攝了幾部無聲片外,全部故事片均為有聲片。
在導演中間最先適應有聲片製作並拍攝出富於創造性影片的有:馬莫里安,R.的《喝彩》(1929)和使用了主觀鏡頭的《化身博士》(1932),邁爾斯東,L.的《西線無戰事》(1930)和《頭版新聞》(1931),劉別謙的《愛情的檢閱》(1929)和《微笑的中尉》(1931),維多,K.的《哈利路亞》(1930)。卓別林不久後拍攝了他的第一部有聲片《城市之光》(1931)。
『叄』 求以前的老電影。就是20年代到90年代那時候的電影資源。最好是度娘盤。給好評。謝謝大神
花木蘭。
『肆』 20世紀90年代,喜劇題材的影視片代表作有哪些
隨著中國社會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快速發展,人們迫切地需要尋找情感宣洩的突破口,來消除在現實社會中產生的精神煩悶。喜劇題材的影視片應運而生,片中的幽默、諷刺、荒誕、滑稽以及那種極端化了的誇張所帶來的笑聲,使人們的精神需求得到了滿足。中國電視經歷了《渴望》、《編輯部的故事》等室內情景劇之後,很快進入了《皇城根》、《愛你沒商量》、《京都紀事》、《海馬歌舞廳》等「純粹肥皂劇」的製作。自1997年馮小剛導演了大陸第一部賀歲喜劇電影《甲方乙方》取得成功之後,賀歲片成了20世紀90年代電影中不可缺少的一環,相繼出現了《不見不散》、《沒完沒了》、《有話好好說》等賀歲片。此外,張建亞的《三毛從軍記》、《王先生之慾火焚身》和電視片《圍城》、《一地雞毛》等都是風格獨特的優秀喜劇影視片。
『伍』 反映上世紀20年代愛國青年的電影都有哪些
《我的法蘭西歲月》,《我的一九一九》,《我血我情》,《魯迅》
『陸』 20世紀初的美國電影有哪些
真正19世紀初的電影到20年代才開始,卓別林確是其中翹楚。
我個人推薦幾出反映那個年代的電影好了。
美國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是義大利人眼中的20-60年代的美國形象。
教父系列(Godfather)是1945年以後的故事,紐約的。
阿甘正傳(Forrest Gump),也是說1945年以後的電影,在美國中部。
鐵拳男人(Cinderella Man),故事是發生在大蕭條年代的電影,根據1930年代真人實事故事改編。此片再現了一段真實的美國歷史,一段令人不堪回首的辛酸時光。
騙中騙(The Sting)是一部具有黑色幽默風格的影片。它以懷舊的色彩描述了三十年代經濟大蕭條時期的詐騙與火並活動。
『柒』 20世紀90年代,都市題材電影的代表作有哪些
20世紀90年代的第一部都市題材電影是夏剛的《遭遇激情》,此後,出現了同樣題材的《大撒把》、《無人喝彩》;此外,李少紅的《四十不惑》,周曉文的《青春無悔》、《青春沖動》,黃建新的《站直嘍,別趴下》、《臉對臉、背靠背》等,在20世紀90年代的都市電影中,小人物的辛酸取代了無名化的大都市的奢華。影片所試圖傳達給觀眾的是冷漠現實的社會中的一點點溫情和暖意。影片中主人公完成著一次想像性的回歸,一份在游戲中獲得的生命的降落、溫情的撫慰與對現實無奈的認可。
黃建新的新作《臉對臉、背靠背》中,某文化館副館長王雙立,精明強干,眾望所歸,在代理館長三年之後,迫切希望能被上級「扶正」。這本來是一個無可厚非的人之常情,卻由此引發了一場曠日持久、牽連甚廣、耗人心神的權力大戰。通過設計文化館館長之位的爭奪,老父親渴望傳宗接代的情書,為這部都市諧謔曲賦予沉重的寓言內涵,構成了一部新的微縮權力景觀。
《遭遇激情》演繹的是電影攝制組臨時工劉禾與身患絕症的少女梁小青的故事。在理解和關懷中小人物敢於直面死亡,承受瑣屑、辛酸的人生;《大撒把》中的一對,在一場准婚姻游戲中逃離了分離中的孤獨;《無人喝彩》則在四人重組家庭的游戲中,再度認可了婚姻的價值:不是幸福完滿,而是別無選擇。這些都市影片以喧囂與騷動的社會生活為題材,反映人生百態和普通中國人的基本生命存在狀態,表達了城市裡的普通人對於真摯愛情的追求以及關於婚姻戀愛的煩惱。《永失我愛》、《浪漫街頭》、《城市愛情》、《留守女士》、《離婚了,就別再來找我》等也是如此。
『捌』 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的優秀影片名稱
《漁光曲》(第一部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的中國故事影片),《小城之春》,《馬路天使》,《夜半歌聲》,《桃花泣血記》等電影都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十分優秀的電影,很值得一看。
漁光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