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有一部電影(是電影不是電視劇!),說的是一個男的要回鄉下過年,但是答應父母要帶一個女朋友回家,所以
巧錯結良緣 (2006)
巧錯結良緣的劇情簡介:
電影《巧錯結良緣》講述了都市單身貴族年根為了應付家中老人,假借女友回家過年的故事。王雪洋在片中扮演書生氣十足的女研究生袁新逸,她跟好友兩人分別成為了兩個大齡男青年的假女友。兩對年輕男女回到鄉村的老家,老人的逼婚和真真假假的交往引發了一連串的故事。回到城市的他們依然保持聯系,陰差陽錯,結果兩對「假戀人」互換了對象,結成了「真良緣」。
電影取材於生活,用喜劇的手法演繹了一段因租借女友過年而擦出的浪漫愛情,講述了兩對男女交錯的情感故事。同時電影展現了農村觀念與城市觀念的沖突、傳統觀念與現代觀念的沖突、老年人與青年人思想的沖突,影片巧妙地運用幽默、輕松的筆調描述了有趣的故事情節。
㈡ 日本電影《晚春》是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晚春的一個下午,寧靜的圓覺寺內春光明媚,杜鵑盛開,每月的茶道例會即將開始(茶道是日本特有的沏茶、喝茶的規矩。)。參加集會的都是婦女,她們已端莊地坐在那裡,曾宮紀子向大家施過禮後,到先來的姑母田口真紗身邊坐下。二人輕聲地寒暄之後,茶道開始了。她們觀看著安詳的泡茶動作,今天的泡茶人是三輪秋子,她的身姿異常端麗。
鐮倉。和煦的陽光照進曾宮的庭院,紀子回到家來,她是大學教授曾宮周吉的獨生女兒,高高的個頭,一雙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顯得秀麗可愛,雖然肺病剛好,但她顯得很健康,加上她那活潑的性格,戰爭的影子幾乎全已消失了。「我回來了。」紀子爽朗的聲音打破了室內的寂靜。原來周吉正在趕寫一篇稿子,他的助手服部昌一在一邊為他謄寫和查閱資料。紀子的到來才使周吉想起了口渴:「快倒茶來!」「是——」紀子微笑又調皮地回答著。周吉的老伴早已去世,家中的事務全由紀子承擔,她做事勤快而有條理,她把照顧爸爸的生活當作是最愉快的事,雖然已經27歲了,但她還從未考慮過自己的婚事。倒是住在附近的真紗常在周吉身邊叨嘮,不要只是整天忙於工作,也該為女兒的婚事操點兒心了。
這天周吉下班回來,父女二人吃著晚飯,周吉問起紀子對服部的印象如何,紀子不假思索地就說這人很好。周吉又問作為一個丈夫怎樣,紀子說一定很不錯。於是周吉又說,真紗問起紀子與服部的關系怎樣,紀子聽了此話差一點笑得把飯噴出口來,她說人家服部已經快結婚了,怎麼爸爸還不知道呢!其實,服部經常協助周吉工作,常來他家,和紀子自然已很熟悉,紀子對服部的印象也很好,服部把紀子當作自己的妹妹一樣看待,兩人常常一塊兒出去散步、買東西什麼的。不過當紀子知道服部快成親時,她有意識地和他疏遠,上周服部請她去聽小提琴演奏會,她就沒去。過了幾天,真紗讓紀子去她家,原來她是給紀子說對象的事,紀子漫不經心地聽著。真紗說,有個姓佐竹的人,今年34歲,東京大學畢業,現在是丸之內日東化成公司的職員,一表人才,長得很像美國的電影明星加萊?古柏。紀子說自己不想出嫁,因為自己倘若結了婚,就沒人照顧爸爸的生活了。真紗說,周吉也需要找個老伴了,曾經有人給他介紹過一個死了丈夫的寡婦,就是她們茶道集會上見過的三輪秋子。紀子認真地聽著並問爸爸是否同意,真紗說他並沒有表示不願意。一種不可名狀的思緒擾亂了紀子平靜的心境,她感到突然,不理解,難道父親對自己的照料還不滿意?他真的想再娶么?
周末,周吉和紀子來到「能樂劇院」欣賞日本的古典戲曲能樂。大鼓小鼓響起,周吉看著印有唱詞的說明書,忽然朝另一面看去,跟什麼人點頭打招呼。紀子也朝那邊望去,原來是三輪秋子坐在那邊,紀子也向她打了招呼,秋子端莊地回了禮。周吉凝視舞台,時而看看說明書,可是紀子心裡牽掛著父親和秋子的關系。她望望秋子又看看父親,他們沒再互相看過,但紀子總是心神不安。舞台上的「能樂」表演很精彩,但她幾乎無心看下去。在回家的路上紀子表現出不高興的樣子,周吉提議去「多喜川」飯館吃頓飯,紀子卻冷淡地說要去買東西,便斜穿馬路到對面街上去了。周吉莫名其妙地望著她。原來,紀子並沒去買東西,她來到同學小綾家裡。小綾是個現代派女性,她結婚不久就離了婚,而且對於婚姻之事她能講出一大套理論。紀子來是讓小綾幫助找一份當速記員的工作,小綾卻規勸紀子考慮婚姻之事,倆人越來越談不攏,就像學生時代那樣,吵了一陣後,紀子氣呼呼地走了。
周吉終於和紀子正式談了她的婚事,他說不能只顧自己方便,耽誤了女兒的終身。可是紀子說放心不下父親的生活,周吉忙說,如果有什麼人能照顧爸爸呢?紀子問是要娶個太太嗎?周吉含糊其辭地說是的……紀子終於同意相親。相親結果雙方滿意,婚期已定,周吉心裡的石頭總算落了地。
曾宮父女二人來到京都做最後一次旅行。在周吉的好友小野寺和他的後妻菊子的陪同下,他們游覽了著名的清水寺和龍安寺。晚春的京都格外美麗,他們倚欄觀景,稱贊著京都的寧靜。小野寺是京都大學教授,與周吉是多年的好友,因妻子早逝,前不久才娶了後妻。紀子對小野寺的做法持有一種偏見,曾有一次坦誠地表示,她認為叔叔不夠純潔。在這次旅遊中紀子有意識地注視阿菊,阿菊舉止安穩,看得出是一位賢妻。此時,紀子改變了認為再婚是不純潔的偏見。離開京都之前,父女二人感慨這次旅行,周吉囑咐紀子以後再和佐竹來這里多玩幾天。紀子說,和爸爸在一起才是最愉快的,出嫁以後不會比現在更快活。周吉慈愛地向紀子講述了應該如何去創造自己幸福人生的哲理,紀子被父親的衷言感動得流下熱淚。
婚斯已到,身著新娘裝束的紀子面對鏡子坐著,她顯得格外美麗。周吉愛撫地攙起女兒,叮嚀她要體貼佐竹,做個好妻子。婚宴結束後,小綾陪同周吉來到「多喜川」飯館,周吉喝了幾杯酒,他感到興奮又凄涼。小綾問叔叔是真的要娶太太么?周吉說自己是為了使紀子同意出嫁才這么說的,小綾開玩笑地說,叔叔可真會撒謊呀!周吉說:「這可是我平生第一次說謊話啊!」於是兩人哈哈地笑了起來。
夜晚,周吉悄然回到家,他脫下禮服寂寞地坐下,拿起桌上的蘋果自己削起皮來,蘋果皮一段一段地落在桌上。
㈢ 有一部電影,講了三對戀人的故事,闡述了愛是每天早上給她做早餐,晚上下班回家讓她泡腳,大概是12年的
純情漫畫
主演:劉智泰 李沇熹 金英雲(super junior強仁)蔡貞安 金江宇 崔秀英
根據人氣漫畫改編,講述兩段忘年戀的純愛電影,SuperJunior的帥氣少年金英雲(強仁)扮起了像隊員崔始源一樣的帥哥,也成為影片的一大看點。 三十歲的社會職員金延壽(劉智泰飾)每天上班乘電梯的時候總會遇見和自己搶位置的女高中生秀穎(李沇熹飾),學生秀穎也慢慢的開始留意這位經常會碰面的大叔。一次,秀穎上學時忘記系領帶,便向同一地鐵上的延壽借條臨時的領帶,兩人的心因此慢慢地靠近……孰(像女孩子名字的男高中生,強仁飾)和比自己年長7歲,29歲的夏京(蔡貞安飾)在地鐵站相遇,面對孰熱情而大膽的愛情告白,有著悲傷愛情回憶的夏京婉拒了孰,在孰的努力下,夏京開始慢慢敞開心扉,兩人的緣分也就拉開……然而因為年齡的差距,秀穎的母親介入了這段戀情,而孰也因為夏京放不開原來的戀情而感到受傷。兩段戀情都陷入了危機之中。孰和金延壽本已打算放棄,可是機緣巧合之下,孰發現夏京的前男友已經去世(而夏京並不知道這個事實);同時金延壽也在打掃房間時發現了秀穎偷偷放在空調上面的太陽鏡(原屬於秀穎爸爸的)。於是兩段純情之戀在一個夏末秋初的午後繼續上演著……
我也看過呢,很好看
㈣ 一部美國電影最近剛上講三個男人回家的故事
是《宿醉》吧,今年剛出到第三部。
這是一部發生在賭城拉斯維加斯的喜劇,三個伴郎和即將舉
行婚禮的新郎在單身聚會中大醉一場,結果醒來後,發現新郎不見了,於是他們必須回憶起昨晚發生的一切才能找回新郎,順利舉行婚禮。
道格(賈斯汀·巴沙飾)再過幾天就即將步入教堂,和心愛的女人結婚了!聽到這個好消息,道格的幾個死黨都由衷的替他高興,並決定要給他開一個婚前的單身派對,於是菲爾(布萊德利·庫珀飾)、艾倫(扎克·加利費安納基斯飾)和斯圖(艾德·赫爾姆斯飾)三人和道格一起自駕游到了賭城拉斯維加斯,他們要在這里和道格一起度過一個瘋狂、迷亂的告別單身狂歡夜……
在酒精的刺激下,四個人昏昏沉沉的睡去了,而醒來之後,他們對昨晚發生的一切完全沒有印象。這也沒什麼,但最麻煩的問題來了,房間里只剩下三個人,而這場派對的主角:道格卻不見了!更奇怪的是,浴室里居然有一隻老虎,而且衣櫥里還有一個看起來不到一歲的嬰兒!面對如此混亂的局面,三個人徹底束手無策,但他們知道時間不多了,必須得弄清楚昨晚都幹了些什麼,而且婚禮即將舉行,他們必須在兩天內找到道格,否則更大的麻煩就要來了。於是三個人開始誤打誤撞的到處尋找昨晚的真相,只是隨著事情的發展,他們面對的棘手事也越來越多……
㈤ 這女演員叫什麼名字,電影《今晚帶我回家》裡面的。
安娜·法瑞絲
㈥ 女孩晚上一人回家只顧玩手機,被壞人盯上了,太慘,叫什麼電影
你好這位朋友,這部電影叫《午夜驚魂》是韓國導演崔子格導演的,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改編的,很不錯的。
㈦ 《門鎖》主要講了什麼故事,施暴者到底是誰
電影的結尾其實又為影片蒙上了一層不同的色彩,這個結局其實是非常有意味的。與恐怖電影中的許多角色一樣,導演做出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選擇來測試觀眾,就像心甘情願地走進房子里一樣。
潛在的罪犯。但是,如果她是居中角色,那麼這個角色會不斷質疑她在現實生活中會做些什麼來盡力爭取觀眾。導演認真對待了她的許多建議。
對於Kong來說,重要的是,Gyeong-min不僅僅被視為一個被男人攻擊的女人。Kong強調說,任何一個放在Gyeong-min鞋子里的人,無論性別如何,都會感受到同樣的恐懼感。
㈧ 過年回家的1999年張元執導電影
電影片名:《過年回家》
英文片名:Seventeen Years
影片類型:劇情
片長:90 min / Japan:89 min / Argentina:90 min (Mar del Plata Film Festival)
國家/地區:義大利 中國
對白語言:漢語普通話
色彩:彩色
幅面:35毫米遮幅寬銀幕系統
混音:Dolby SR
級別:Singapore:PG Argentina:13 Brazil:14 UK:PG
洗印格式:35 mm 導演:張元
編劇:寧岱余華朱文
製作人:馬可·穆勒
演員
李冰冰飾陳潔
李野萍
梁松
劉琳飾陶蘭
李芸 製作公司
Fondazione MonteCinemaVerità Locarno [瑞士]
Fabrica [義大利]
Keetman Limited [香港]
Rai Cinemafiction [義大利]
The Swiss Agency for Development & Cooperation [瑞士]
United Colors of Benetton [義大利]
發行公司
Istituto Luce [義大利]
K2 Entertainment [日本]
上映日期
阿根廷
Argentina
1999年11月21日 ..... (Mar del Plata Film Festival)
義大利
Italy
2000年3月31日
新加坡
Singapore
2000年4月15日 ..... (Singapor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中國香港
Hong Kong
2000年5月11日
印度尼西亞
Indonesia
2000年11月12日 ..... (Jakarta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日本
Japan2000年12月30日 ..... (Tokyo)
馬來西亞
Malaysia
2001年7月26日
以色列
Israel
2001年9月6日
阿根廷
Argentina
2001年10月4日 17年前:工廠技術員於正高和女工陶愛榮是各帶一個女兒的再婚夫婦,兩人常為家裡的一點小事拌嘴。
有一天,於正高的女兒於小琴偷拿了父親忘在窗檯上的5塊錢。第二天,父親翻箱倒櫃地找那5塊錢。母親懷疑是父親偷偷把錢給了小琴,父親懷疑母親偏袒她女兒陶蘭。兩人吵得很兇,提出要搜兩個女兒。於小琴很害怕,偷偷把錢放到陶蘭的枕頭底下,結果大家在陶蘭床上搜到了錢。母親感到很丟臉,大罵陶蘭。上學的路上,陶蘭為自己辯解,於小琴輕蔑地說:誰會相信你。陶蘭氣急了,從路上抄起一個菜農的扁擔,朝於小琴打過去。於小琴死了。凌晨,陶蘭蓬頭垢面地回到家裡。母親擔心陶蘭要被槍斃,讓女兒給父親跪下。父親捶打著自己:你不配跪。是我殺死了於小琴。我為什麼要娶你呀?母親哭了:我害死了於小琴,有害死了陶蘭。警察把陶蘭帶走了17年後 大年三十的清晨,監獄長向女犯們宣布了今年允許回家過年的犯人名單。按照我國監獄法規定,對於長刑期在監獄表現好的犯人,為讓他們適應社會,在刑滿釋放的前兩三年,允許回家過年。今年被允許回家過年的犯人有陶蘭。這是她服刑17年後第一次回家,再有一年她就要刑滿釋放了。
監獄的年輕的女警察陳潔今天也很高興,因為這是她當監獄警察3年來第一次和家人一起過年三十。城關車站,許多犯人家屬接到監獄的通知都在這里等著,可沒有人來接陶蘭。她覺得家裡人可能不歡迎她。正巧陳潔回家路過這里,她決定先送陶蘭回家,再回自己家。
在監獄里關了17年,陶蘭已經完全不適應現在的城市感覺。陶蘭的父母都明顯地老了許多。父親、母親和陶蘭3個人,互相看著又互相看著迴避著眼神,不知說什麼好。母親想對女兒做出親熱的表示,又礙著父親克制著自己。父親獨自進到裡屋,關上門。母親慌忙跟了進去,見父親躺在床上,和17年前於小琴去世的那個晚上一樣。母親拉陶蘭到父親身邊,陶蘭跪下了。父親勸陶蘭起來,說不要跪了,都在監獄「跪」了17年了。他讓陶蘭母女出去,說自己想安靜一會兒。最後,父親終於走出屋,他不想讓這個家庭沉浸在痛苦之中。一家三口抱在一起。 情感細膩
《過年回家》令導演張元獲得第56屆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導演獎,這是中國內地導演首次獲得最高導演獎項。該片是導演張元多年之後再次拍攝主流電影,影片將目光投向家庭沖突和情感矛盾,用一種近乎冷酷的手法描寫了一個情感的彌合過程。該片風格質朴凝練,沉鬱大氣,既保持了張元一貫的「直接」,又充滿了豐富細膩的情感。
生活化
影片的開頭就很生活化,一對從菜市場(農貿市場?)歸來的男女,破二八的車子,藏藍色的套袖,很大眾很平民的裝束。
不和諧的家庭氣氛開始就在日常柴米油鹽的瑣屑中展現,先做飯還是先炒菜,誰淘米誰切肉,讓孩子學習還是做家務。劇中沒有明確指出這是個重新組合之後的家庭,但是通過男人跟女人對待兩個孩子兩種隱含的態度,孰近孰遠,觀眾一目瞭然。
張元是個不大會唯美的人,很現實很客觀地講述這這個關於過年回家的故事,他的眼睛就是鏡頭,他把關心和愛很隱蔽地放在里頭,讓我們去找尋。張元以其特有的敏銳眼光,捕捉到了中國社會在特定的歷史時期的價值觀念、文化心理及其錯綜復雜的矛盾性。他的電影不會讓你大哭一場,或者大笑一場,他永遠也不會給你這種情緒宣洩的機會,也從來不給你提供虛假的滿足感。然而,影片中的每一個細節,似乎都在不經意中撥動著你的心弦。透過那五元錢,折射出那些「小人物」身上真實得令人不忍目睹的人性。
為了五塊錢沖突,看似荒謬,但是在這樣的家庭其實很合理化。吵架的那場戲很精彩,看似夫妻之間的爭吵,實是為了維護各自女兒的爭吵;是對自我內心世界、對彼此的不滿和太久的忍讓而爭吵。淡化大女兒藍的表情而著重刻畫小女兒,則很有助與觀眾深入人物內心,一個內心安靜,一個直打小鼓。再看小女兒把錢快速掖在姐姐枕頭下的一傳動作,聯想之前偷偷拿起那五元錢的小心謹慎,不由贊嘆導演蓄勢的巧妙和對生活觀察的細致。之後男人似乎覺得捍衛了內心,又很知足甚至很大度的來哄女人和藍,看後莞爾,好象還真是這么回事兒。
姐姐沖出去追妹妹,追了好幾條胡同的樣子。妹妹走路很快,意味著內心還沒平靜,還事緊張的,撲通撲通的。但是鏡頭一直很穩,很簡潔,象是很冷靜地看著一切的發生。姐妹間的沖突總覺得張力不夠,還沒有突出,妹妹已經倒下了,頗為憋悶。
十七年之後,藍獲准出獄探親。女警與藍對視的那一瞬間,我個人認為處理太過曖昧,有些刻意。甚至讓人聯想到了《游園驚夢》中兩個女人的視線。女警帶著藍回藍家,一路走一路走,看得人累,也體會著藍那顆心一路顛簸。女警似乎扮演了一個救贖的形象,在藍迷惘、憂傷、徘徊的每一時刻。但是這樣的救贖很親切,在寒冷的冬天更顯溫暖。藍心裡的冰解凍,那三兩餃子進一步拉近了兩人的距離。
老父親開門的時候,愣住---親手用鑰匙打開了鐵門---親手關門,實際上是之後他心理變化的一個伏筆,從不接受到接受到遺忘過去。老母親則和片頭那個女人形象判若兩人,內疚,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性情。進門的時候燈光一直是不明朗的白,壓抑的。最後女警離開時,燈光已經是比較神清氣爽的了。趙季平的電影配樂總是很恰到好處,最後的那段音樂緩緩浮了出來,一絲一縷,溫情中摻著那麼點兒悲涼,想是在訴說這些年,這些人的生活、心情。
源於生活
《過年回家》是一部如此沉重的影片,張元努力地以盡可能平淡的態度來講述這個故事,卻使得觀看影片的觀眾在揪心的同時不敢再直面那種慘淡的生活,因而在票房上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失敗。但從藝術的角度來說,這應是一部成功的電影,至少,它表現了一種源於生活、揭示人性的創作真路。
最後,有必要將結局告訴大家,因為只有到結尾時觀眾們才能鬆口氣:17年後,陶蘭和17年前小琴去世的那個晚上一樣,跪在了父親面前。這次,父親沒有再罵她,他勸陶蘭起來,說不要跪了,都在監獄里「跪」了17年了。
不唯美的電影,一樣精緻。因為張元的細心。
紀實風格
從張元的作品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偏愛紀實風格的導演。他說:紀實是電影最初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形態。技術時代使人們漸漸淡忘了這一點。紀實意味著可以通過它直接看到生活中變化著的、正在消失或滋長的東西。對一個藝術家來說,最重要的事得保持他的真實。他最近的一部紀錄片叫做《瘋狂英語》,紀錄的是周遊中國帶領百萬人高喊英語句子的李陽。整個片子沒有一句旁白,完全用鏡頭「說話」。引用張元的一句話:最好的電影其實有很多標准,但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最有理想,最具藝術性、創造性和探索性。
法國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教科文組織親善大使卡特琳娜-德納夫向張元授予了由五個銅人組成的、象徵著五大洲人民團結和平的獎杯。來自各國駐教科文組織代表團、電影界和新聞界的1000多人出席了頒獎儀式,並觀看了這部電影。 故事片
《過年回家》是中國第一位真正意義上的獨立電影製作人張元的近期作品。這部電影是張元在恢復了拍片資格之後的第一部故事片,不僅在威尼斯電影節捧回四座獎杯,在國內也破天荒地通過了官方審查。這位有過十年從影經驗的導演,終於得以直面國內觀眾了。
低沉蕭條
影片敘事平穩流暢,舊作中粗獷即興的手法、低沉蕭條的風格一掃而空。這個故事的進展不動聲色,導演手法明快清晰,情節簡潔而揪人。張元似乎十分冷靜,影片中看不出來任何的浪漫主義或浮躁的東西,有些部分設計得十分精美巧妙,但讓人感覺自然純朴,毫不誇張。結尾部分感人至深,壓抑多年的情感和悔恨一點一滴慢慢展露,這樣大團圓的場面特別容易變成及其煽情的通俗情節劇,然而張元卻控製得恰到好處,如同現實生活一樣准確。與之前《東宮西宮》、《北京雜種》等影片相比,《過年回家》沒有向以往那樣受到評論界,特別是獨立評論界的追捧,其原因之一是這部電影中不見了張元那種冷峻凌厲的銳氣,反而多了一種向「常態」回歸的傾向。因而這部作品通常也被認為是張元由地下走向主流,「浮出歷史地表」的一個轉折點。
盡管如此,我們仍不難在《過年回家》中發現第六代導演身上普遍存在的身份焦慮和認同困境。更為有趣的是,在一種胡亂的聯想之下,發現影片所講述的故事和張元本人的經歷及其在現實中的處境有著驚人的相似,而劇中人物和情節的設置在多個方面構成了對「地下」「主流」「審查」等「張元」關鍵詞的隱喻性說明。
「引子」是「歸家」
影片中最主要的「引子」無疑是「歸家」。因為五塊錢引發的誤殺,女主角在長達17年的牢獄服刑和改造後,因為其良好的表現被特許於年三十回家一次與家人團聚。但是由於時間的關系,現在的陶蘭顯然有些不適應陽光下的城市感覺。於是,在另一名女獄警的陪同,或者說牽引下,一段並不輕松的歸家之旅開始了。在這里,張元並沒有將焦點集中悲劇本身,而更為關心那一段回家——更確切的說是尋家的路程。而這無疑是張元本人心路歷程的感性外化。
女子監獄
在悲劇發生之後,陶蘭因為其所犯的過錯來到了另一個社會意義上的家——女子監獄。這是一個具有意識形態意味的大家族,那裡依靠對自由的限制,以及類似於「人間自有真情在」的說教和規程背誦來改造那些曾經犯過罪錯的人。而那些人從某種意義上說,都是因為觸犯了國家意志、做了權威規條中禁忌的事,對所謂的秩序造成危害的群體。而他們要重獲自由,或者僅僅是及其有限的自由,都要依靠出眾良好的表現才能實現。而陶蘭正是在這樣一種情況下在刑滿前三年擁有了一次回家的權力。
事實上,監獄是對於國家電影審查制度的一種絕妙隱喻,它通過強制性的權力禁錮那些對主流話語構成威脅或顛覆的勢力,以維持某種得到官方認可和支持的範本。如果說地下被禁電影就是一種觸犯了禁忌的文本,那麼它的必然結局便是在高牆鐵窗的圈囿中封禁,而解禁的條件不是禁條的改變或赦免,就是無條件地接受和歸降官方意識形態。這樣,陶蘭的歸家之旅便在一個更深的角度成了導演張元本身的歸家之旅。而其英文名「Seventeen Years」十七年監禁的意義則與張元首部電影《媽媽》到《過年回家》能夠以西安電影製片廠的廠標在中國大陸公映間長達八年的時間跨度相對應。
回頭來看,陶蘭情感意義上的第一個家也具備相似的含義。影片開頭陶蘭於晚餐時晚歸,受到母親的責備。此時,父親於正高和女兒曉琴若無其事的相互加菜。母親於是停止了責難換女兒於飯桌坐下,向其碗內連加數筷炒蛋。這一場景告訴我們,這一重組的核心家庭實際上由兩個部分組成:父親一邊和陶蘭一邊。父親作為父權的形象化身是主流意識形態的真實反應,因而同時也是主流大眾文化的一個象徵。而陶蘭在慣定用餐時間的晚歸,顯然具有某種冒犯的意味。
與曉琴相比,陶蘭無心向學,只是想早點工作,因而她在電影中隱秘地承擔著一個顛覆者或者越軌者的角色,這是「地下電影」的代名詞。與此相對,曉琴顯然是一個傳統的歸順者。奇怪的是,曉琴的歸順卻是一種無奈之舉,她想用考上大學的方式逃離這個家,實際上是用一種主流認可的方式實現有限的自由。這兒,主流/地下/大眾三者的關系被巧妙的放置於家庭關系的展現中。此後,曉琴在為自己辯解是曾說,「錢是在你枕頭下找到的,人們只會相信是你拿的,而不會相信是我」。「地下」在「主流」眼中的受歧視地位以及它與「大眾」的信任缺失(或難溶性)因此而鮮明。因而,陶蘭的入獄實際上是父親/家庭(主流)和曉琴(大眾)共同造成的。
心態矛盾
影片中對於陶蘭在監獄中生活的隔絕、心靈的折磨、青春的流逝、個性的磨損等等一概沒有提及,這是張元對自己於體制內外流離、徘徊的不堪萃取。頗具意味的是,陶蘭本人對於「歸家」這一機會的心態是矛盾的,她一方面渴望重回家園,渴望得到父親的接納;一方面又因為曾經對於父親造成的不可挽回的傷害而恐懼,寧願「會監獄去」。很顯然,張元對於「地下」和「秩序」的抉擇也必然懷有同樣的心情。在這里,李冰作為獄警隊長,作為國家意志的執行者實際上成為了推動,甚至是完成向家庭回歸的重要力量。她勸說陶蘭千萬不要倔強,應該為父母和朋友考慮。
在陶蘭依舊堅持的情況下,她又以「國家」為措辭對陶蘭施壓,「你忘了這么多年我們是怎麼教育你的了」「這是國家給你的權力,你想辜負它嗎」。於是,陶蘭的歸家之旅始終在李冰的陪同和引導下進行,而我們也不斷的聽到那句「是,隊長」的條件反射式的話語。主流力量的強大和個人對抗的疲憊,這似乎正是地下導演最終向主流靠攏的原因。電影中的一個場景極富象徵意味:陶蘭在穿越車流穿梭的擁擠馬路時,表現出孩童般的驚慌、猶疑和躲避,茫茫然地處在一個無處可遁的境地。
回歸自己
張元利用《過年回家》這部以尋家和回歸為主題的影片來完成自己的回歸已經有一段時間。《我愛你》被評論界廣泛地討論。有一些媒體感嘆「原來那個先鋒青年的形象已經變得漸漸模糊了。」我們似乎也能看到原來那個原來以自我為中心,書寫著青春記憶中焦慮、困惑和寬容的張元在大眾化的商業訴求中漸行漸遠。但是,商業也好,藝術也好,那終究只是一個電影人對於自己工作的選擇,我們能做的或許只是祝福每一個富有才華的導演在創作的道路上一路走好。 張元出道十年,可謂坎坷多磨,同時卻於海外名聲顯赫。但他最苦惱的是,這七、八年間,他的作品一直被拒於電影市場之外,使他長期陷於不能與國內觀眾適時進行文化對話的「孤獨」的困境。
時過境遷,張元在1998年春被國家廣播電影電視局頒文恢復其導演資格。這樣,經過兩年的努力,張元浮出地面,先後完成了記錄片《瘋狂英語》(99年11月5日,獲得義大利米蘭國際記錄電影節比賽頭等獎),記實性故事片《過年回家》(同年9月,獲得第56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大獎以及義大利影評人最佳影片獎等三項獎)。作為第六代執大旗角色的張元,以主動擁抱時代現實的人文激情,邁出了堅實的步履,迎來了傳奇式的文化凱旋;同時,這還標志著中國第六代新銳在國際空間又開拓出一片新的驕人的藝術輝煌。
張元坦誠地說:「拍《過年回家》的創作沖動,是在看一部專題記錄片時,被其中的一個瞬間所激發的:幾個犯人獲得假釋,與親人相間時神態各異,卻都分明表現出藝術所難於捕捉到的那種靈魂的真摯顫抖,令人久久難以忘懷。」隨後,他便與妻子宋岱深入監獄采訪,先後訪問了二十多個殺人女犯人,其中就有如同影片中陶蘭般的失手殺了親人的。一次次訪談的積累,更喚起了他心中對這類犯人的某種悲憐情懷而不能自已。他說,十年來,自己一直在探索影象與真實的關系,僅有《東宮西宮》是個例外,採用了藝術雕琢並接近與唯美的筆觸;而這一回,突然獲得一種新的感悟,探觸到以前不曾得到的現實的原汁原味,亦即生活的質感和深度。同時,這更是有感而發。張元說:「近期以來的中國銀幕上,有太多的浪漫,也有太多的虛假和庸俗。現實,需要我們去面對、去回答的東西,實在是太多太多了。銀幕,需要找到與觀眾傾心交談的真實敘述形式。」 1999年的電影《過年回家》獲第56屆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電影舞台藝術家協會最佳影片獎
義大利影評人最佳影片獎和國際天主教協會電影視聽藝術組織最佳影片獎
新加坡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西班牙吉貢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㈨ 《一點就到家》這部電影是講述什麼故事的劇情怎麼樣
《一點就到家》是2020年10月04日國慶期間正式上映的一部農村劇情喜劇電影,主要講述的是三個不同性格的年輕人從大城市回到雲南的古寨共同進行創業的經歷。劇情發展也非常歡脫主要以喜劇的形式呈現,也表現了一定的扶貧深沉意思。電影主要由劉昊然、彭昱暢、尹昉領銜主演,電影聚焦在了一道年輕一代的人回鄉創業,也延續了“合夥人”精神。且在勵志的創業主線增添了喜劇效果,使得影片的主要基調也是歡快流暢的。
主演:尹昉,在影片中飾演 李紹群 。尹昉參演的《少年的你》《新世界》《在一起》《火鍋英雄》《紅海行動》都展現了他各方面的才能,演技也是無話可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