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現在㳘行什麼電影
流行什麼電影主要是看觀眾喜歡什麼題材的電影。電影已經有成熟的類型片,比如喜劇片,警匪片,科幻片,武俠片,黑幫片等等,都是以某一元素作為影片的核心,不過現在的類型片電影劃分邊界我覺得已經比較模糊了。一個類型片可以包含很多的種其它類型片的元素。
中國現在流行的電影主要有以下幾種:
1、主旋律電影:這個不用多說,很多了。講國家情懷,民族大義的很多。比如:《厲害了我的國》;《戰狼1》《戰狼2》以及《紅海行動》本質上都是主旋律電影,含有軍事題材。
2、喜劇電影。喜劇電影是萬年不變的,也不會落伍的類型片。它讓我們的生活不寂寞,不空虛,充滿歡笑;黃渤、徐崢、王迅、王寶強拿手的就是喜劇。
3、社會化題材電影。社會化更多的事反映我們現實生活的電影,比如《葯神》。其實有些更能反映社會問題的電影,因為觀眾口味的問題,無法商業化,或者在這之前沒有過審等等。
4、科幻電影。科幻題材一直是中國的短板。《流浪地球》後才正式開始中國的科幻元年,科幻的技術和很多東西都在好萊塢。
以上為個人總結,樓主參考。
② 目前中國電影的主要類型
中國電影的類型也很齊全,有動作片、戰爭片、劇情片、故事片、喜劇片,最近幾年國內電影的票房也很火。
③ 中國大陸主流電影都有什麼
首先我這里主要講的是大陸電影,kongfu類的電影基本都是香港電影的傑出代表。
主要是因為中國大陸有很多電影類的限制,所以反應中國狀態的電影很少,特別是反應當代中國現實的好電影好之又少。
古代的就不說了,從近代開始,首推的肯定是陳凱歌的《霸王別姬》,還有張藝謀的《活著》,姜文的《陽光燦爛的日子裡》這些部電影都是反映建國到改革開放之後的電影。
而到了現在,說實話好的電影真不多,就是那種能夠放映整體狀態的很少,一半都是什麼愛情之類的,反映社會狀態的很少了。我個人覺得陳凱歌的新作《搜索》還是不錯的,反映了一個現狀。其他的放映的主題都比較小。而所謂人文的導演基本上都是那同性戀、性愛等一些比較刺激眼球的東西來反映,個人不是很喜歡。
總結下,我覺得主流的電影導演分類就算是真實放映了中國電影的現狀:比如所謂《三峽好人》的導演賈樟柯屬於中國第六代導演一樣。看這些領軍人物的電影,基本上就是中國現狀了
④ 中國應該做什麼樣的電影
下面是我認為中國最應該拍的10部電影
一、史詩片《岳飛》
《勇敢的心》中表現出的蘇格蘭人的勇敢不屈,讓全世界對蘇格蘭的形象刮目相看。這樣的悲劇英雄在中國數不勝數,為什麼我們的導演卻盡是拍些《十面埋伏》《無極》《夜宴》這樣浮躁空洞、杜撰矯情的電影呢?
這樣的悲劇英雄,我想每一個中國人首先想起的,肯定是岳飛。我每次去杭州,總要抽時間到岳王廟看看,然後順著岳王廟旁邊的小路,再到山上去看看冷冷清清的牛皋墓。史書上說,牛皋並不是坐在金兀術身上笑死的,而是被接替岳飛的官員找借口殺掉的。小時候聽慣了劉蘭芳的《岳飛傳》,長大後看到了幾本嚴肅的岳飛傳記,才得知岳飛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樣愚忠,他自己有很高的政治智慧,一本傳記里甚至將他的死部分歸罪於他和皇帝在立儲問題上意見的不統一以及岳飛本人的過分堅持。他流傳於世的兩首詞,一首《滿江紅》抒發的是北上抗敵的豪情,另一首《小重山》則表達了政治上不得志的苦悶。
岳飛本人的故事已經足夠精彩和悲壯,岳飛周圍的人也能為電影增色。例如楊再興。先為流寇,後殺了岳飛的弟弟岳翻。但岳飛愛惜他是個人才,把他抓住後反而收留了他。1140年,金國撕毀盟約進攻南宋,兀術率1.5萬鐵甲精兵進攻郾城,楊再興單槍匹馬入敵陣想活捉兀術,負傷幾十處才沖回來,殺得以彪悍著稱的女真人聞風喪膽。5曰後,楊再興率三百騎兵巡邏到臨穎縣小商橋時遭遇兀術主力12萬人。楊再興率這300人沖入敵陣,殺死敵人2000多人,刺死萬戶長等大頭目100餘人。其時金兵箭如飛蝗,楊再興身上每中一枚敵箭,就隨手摺斷箭桿,繼續殺敵,猶如天人降世,神威凜然,最後馬陷泥中,和三百騎兵一起壯烈殉國。後來金兵焚燒他的屍身,竟燒出鐵箭頭二升有餘。
這樣的電影,要場面有場面,要情節有情節,為什麼就沒有人拍呢?
二、武俠片《聶政》
中國導演總想拍點感人的武俠片,但總拍成不倫不類的風光喜劇片。其實這方面的題材實在太多,例如司馬遷《史記》中的《刺客列傳》,就是一個遠未開發的大寶藏。裡面除荊軻刺秦,聶政的故事也是一個適合拍成大製作的絕佳腳本,應該不輸於《角鬥士》或者《七武士》。
聶政是戰國時齊國一個勇士。因為殺了人,和母親、姐姐流落市井,以屠狗為生。當時韓國大臣嚴仲子與韓相俠累有仇,試圖花重金收買聶政去行刺,但是聶政非常孝順,以「老母在,政身未敢以許人也」為由謝絕了嚴仲子。後來母親去世,聶政主動找到嚴仲子,「老母今以天年終,政將為知己者用」。嚴仲子准備派「車騎壯士」輔助聶政,聶政豪氣干雲,認為人多必失,「遂謝車騎人徒,乃辭獨行」。
後面的場景是一個十足的大場面,我每每想起都覺得熱血沸騰。到了韓國,聶政仗劍從街上直接殺到俠累面前,如探囊取物般完成了任務。他還順手刺傷了當時坐在旁邊的韓國國君韓哀侯。隨後,聶政大呼不止,又連殺數十人,看到無法逃脫,為了避免有人認出自己,他用劍自毀面容,然後剖腹自盡。後聶政被暴屍於市,韓國國君懸賞百金以求線索。
影片如果到此為止,就如同荊軻的故事沒有高漸離一樣,只是一部二流的功夫片。後面的情節發展卻從無比的剛烈轉而變得無比濃情。後來聶政的姐姐聶榮聽說有刺客刺殺了韓相而被暴屍街頭,懷疑是自己的弟弟所為,立即動身到韓國去探究竟。到達暴屍之處,聶榮一眼就認出了自己的弟弟。她知道弟弟為了保護自己而自毀容貌而死,但這個烈性女子不願意保全自己而埋沒弟弟的名聲,於是坦然告訴路人這個刺客是自己的弟弟,他的名字叫聶政。然後,在路人驚愕的目光下,她就倒在了聶政身旁。一個弱女子,不惜「絕險千里以列其名」,一時震驚周圍諸國。
故事到此還沒有結束。後來到了東漢,這個故事被改寫進了琴曲;又到了西晉,一個才智超絕的才子使這一琴曲成為千古絕響——這個才子就是竹林七賢中的嵇康,這首琴曲就是著名的《廣陵散》。
三、戰爭片《平型關大捷》
很久沒看過中國拍出什麼象樣的戰爭片了,除了《拯救大兵瑞恩》,就是《兄弟連》或者《黑鷹墜落》,剩下的關於中國電影的戰爭印象,幾乎都是黑白的。
平型關之戰歷時一個月,戰場綿延數百里,我方投入兵力十多萬人,歷經大小戰斗數十次,其中平型關大捷是抗曰戰爭中第一個規模較大的殲滅戰——115師在付出巨大代價的情況下,殲滅敵軍1000多人,毀敵汽車100輛,大車200輛,繳獲步槍1000多支,輕重機槍20多挺,戰馬53匹,另有其他大量戰利品,是中國抗戰開始後取得的第一次大勝利,粉碎了「曰軍不可戰勝」的鬼話,哦對不起,是神話。不僅如此,平型關戰役更是國共合作在戰役上配合的典範,從戰役開始,閻錫山就與八路軍總政委周恩來(本人偶像)、副司令彭德懷共商作戰計劃;戰役進行中,國共雙方部隊進行了很好的配合和掩護,閻錫山甚至接受周恩來建議,建立戰地動員會。
在這個題材上,可以附著很多層的含義。在合適的時候,應該可以拍吧。
四、人物片《李廣》
李廣也是個悲劇英雄。他天生異質,臂長如猿,可能是中國有史以來最好的弓箭射手。
一次,一個宦官被三名匈奴騎士射傷,慌忙逃回報告給李廣。李廣認定三人是匈奴的頂尖射鵰高手,於是親率百名騎兵追趕。在幾十里後追上,李廣親自射殺兩人,生擒一人。剛把俘虜綁上馬往回走,匈奴數千騎兵趕來。李廣的100名騎兵十分害怕,都想掉頭逃命。李廣則命令前進,一直走到離匈奴陣地不到二里的地方才停下。他下令所有人下馬解鞍,匈奴騎兵以為是誘敵,果真不敢冒攻。到了半夜時分,匈奴害怕漢軍在附近有伏兵,竟然連夜撤退。第二天一早,李廣從容地回到了部隊。
李廣前後與匈奴作戰40多年,卻始終得不到封侯,很多他的手下或者才能不及他的人後來都位居他之上。在衛青和霍去病屢伐匈奴不斷取得勝利的時候,漢武帝卻總認為他年老而不起用。在他60多歲的時候,終於得到機會隨衛青出征,卻因為衛青的隨意調動而迷路導致貽誤戰機。衛青問責下來,李廣不願讓手下負罪,也不願讓自己以花甲之驅再面對刀筆吏的審問,於是憤而自刎。他死後,無論認識還是不認識他的人,都為之落淚。
但他的悲劇並沒有完結。李廣有三個兒子,兩個都比他死得早。還有一個李敢屢立戰功,因衛青逼死父親而向衛青尋仇未果,後來被霍去病在狩獵時射死。多年後,李廣的孫子李陵孤軍深入匈奴腹地,死戰八曰。「食乏而救兵不到」,遂投降匈奴。匈奴單於久聞李氏家聲,把女兒嫁給了他。但李陵在漢朝的妻母孩子都被漢武帝殺掉,為他講話的司馬遷也被處以腐刑。從此李氏名敗。李廣之功績,或許不如衛青、霍去病二人,然而王昌齡《出塞》「但使龍城飛將在,不叫胡馬度陰山」一句中,只提飛將軍,而不提大將軍霍驃騎,何也?
在電影《巴頓將軍》中,巴頓總是認為自己是古代名將——漢尼拔、愷撒的轉世。如果他讀過中國歷史,不知道他會不會想起那個和他一樣勇猛卻不得志的李廣來。
五、災難片《唐山大地震》
今年是9-11五周年,美國關於9-11的電影已經次第推出。美國人總是喜歡表現大災難來臨時小人物的種種悲歡離合。取材於真實事件的電影《93號航班》便再現了乘客和機組成員與家人通過電話的生離死別,以及與劫機者的殊死搏鬥。這種對於災難中的小人物命運的關注,不僅僅是對死者的紀念,更是對生者精神的凝聚。
今年也是唐山大地震的30周年祭。那一夜突然逝去的24萬人的生命,並不是一個簡單的統計數字。在這個龐大數字的背後,有很多感人的故事一直在流傳。例如,在當時,唐山大地震是被准確預測出來了,和唐山相鄰的青龍縣因為父母官冒著丟烏紗帽的危險將震情及時通知到每戶,在大地震中竟無一人直接遇難。已經30年過去了,如果沒有人去挖掘這些,很多事情就將永遠地隨時間消逝。在對這場大災難的反思和回顧中,我們既需要樹立對未來的信心,也同樣需要對生命的珍視和紀念。
這部片子會需要很多特技鏡頭和大場面,但總比《無極》浪費掉的3億元人民幣要值得多。這個時候,那些所謂的大片導演去哪裡了呢?
如果採用給你下五部,有這么好的題材,何愁拍不出真正的「大片」呢?
⑤ 中國十大必看歷史電影是什麼
中國十大必看歷史電影有《漢武大帝》《三國演義》《大明宮詞》《康熙王朝》《雍正王朝》《走向共和》《大明王朝1566》《貞觀之治》《大秦帝國之裂變》《嘉靖與海瑞》。
1、《漢武大帝》
這部電視劇是否還原了歷史,眾說紛紜,但肯定的一點,劇組非常用心,演員的表演、服飾、道具,都非常精彩。尤其主要角色的人物性格刻畫得淋漓精緻。但是諸多的歷史細節錯亂,諸如漢景帝問周亞夫丞相事、單於弒父妻母等諸多細節,後期製作明顯與史料所述大大縮短,非常粗糙。
不可避免地帶有很傳統的大統一大和諧思想。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這種歷史劇淡出熒屏,被仙俠宮斗等雷劇取代,這是中國電視劇的悲哀。
⑥ 中國人必須看的十部電影是什麼
故宮是電視劇請注意
我自己總結了一下,排名不分先後
鬼子來了(是中國人就必看)
活著(認清自己,認清歷史)
卧虎藏龍(李安憑此片獲得OSCAR最佳導演獎)
英雄本色系列(港產暴力美學代表,現被國外拿來主義了,男人必看電影之一)
十七歲的單車(中國人的青春與愛情)
陽光燦爛的日子(曾經的那段時光,我們很叛逆)
可可西里(保護我們的環境)
一個都不能少(中國教育的最底層,我們的悲哀)
紅高粱或大紅燈籠高高掛
最後唯一推薦一部外國人寫咱們的,末代皇帝…………
以上是我自己評的,網上還有一些寫手寫過一些,拿過來給樓主參考下:
1、《霸王別姬》,陳凱歌作品。
2、《紅高粱》,張藝謀作品。
3、《飲食男女》,李安作品。
4、《東邪西毒》,王家衛作品。
5、《一聲嘆息》,馮小剛作品。
6,6、《大話西遊》,周星馳作品。
7、《槍火》,杜琪峰作品。
8、《站台》,賈樟柯作品。
9、《鬼子來了》,姜文作品。
10、《尋槍》,陸川作品。
每個人評判標准不一樣。
⑦ 中國經典電影有哪些求推薦。
中國經典電影有:《看上去很美》、《讓子彈飛》、《十七歲的單車》。
1、《看上去很美》
《看上去很美》是張元導演的一部作品,改編自王朔同名小說,講述3歲男孩方槍槍的成長故事。
2、《讓子彈飛》
《讓子彈飛》是2014年上映的一部電影,本片是姜文導演的第四部電影作品,馬珂為製片人,主要演員有姜文、周潤發、葛優、劉嘉玲和陳坤等;電影改編自著名作家馬識途的長篇小說集。
這部被稱為中國經典青春影片的電影,因未經有關部門審核就參加銀熊獎展映而被禁止公映,原因是「拍了太多胡同,沒把北京現代化的一面拍出來,有關方面認為不利於申奧」。2014年7月13日、7月14日,該片首次在北京百老匯電影中心開始公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