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電影中常用什麼視點和什麼角度
15種拍攝電影常用的鏡頭
按景別分:
特寫(包括超特寫):為了使觀眾注意到人物面部表情或者其他特徵。
中景:一般為半身像,為了體現人物正在進行的動作,比如使用某個物品,或人物肢體語言很重要。
遠景(包括超遠景):為了表現所有環境或表現人物的渺小,烘托氛圍等等。
視點鏡頭(POV):拍攝畫面為角色的視角,為了使觀眾身臨其境感同身受。類似於第一視角的FPS游戲畫面。
按人物數量分:
單人鏡頭(solo)
雙人鏡頭
三人鏡頭
依此類推
按鏡頭角度分:
平視鏡頭(eye level):拍攝畫面保持水平,一般不影響畫面中的人物關系
仰角鏡頭:畫面仰視,為了表現角色形象高大或佔主導地位。這里的仰角鏡頭不一定指的是鏡頭是向上拍的,有時候也指的是畫面中各個人物在空間位置上的關系。例如一個向下俯拍的鏡頭,但是畫面中主體的空間位置要高於次要人物的空間位置,那麼這個鏡頭也可以算是用來表現主角的高大。
俯視鏡頭(頂視鏡頭/鳥瞰/航拍):為了表現角色的弱小或展示所有環境。
斜角鏡頭:拍攝畫面傾斜,為了使觀眾注意到畫面的不平衡,表現某種意義的失調。具體情況需要具體分析。
過肩鏡頭:拍攝畫面在角色肩膀水平之上,一般表現拍攝鏡頭是處於一個旁觀者的視角。最常見的就是兩個人面對面對話,這種時候經常採用過肩鏡頭。
跟隨鏡頭:平移,鏡頭向左或向右移動。跟隨主體移動。
搖臂鏡頭:鏡頭向上或者向下移動。
滑軌鏡頭:鏡頭向前或者向後移動。
變焦鏡頭:畫面空間不變,只是畫面拉近或拉遠。
無規則運動鏡頭:鏡頭圍繞一個主體不定向運動,一般可以增強畫面的運動感,使畫面更有張力,缺點是畫面看起來有些混亂。例如《諜影重重》系列裡面的動作戲就是無規則的運動鏡頭。
360°環拍:展示角色的同時,也全方位展示了環境。
Ⅱ 電影的拍攝視角是什麼
鏡頭焦距10mm 16mm 25mm 50mm 75mm 100mm 150mm 視角98° 65 ° 45° 23° 14° 12 ° 8° 人雙眼視角170,集中視角為45°相當攝象機25mm 鏡頭。 視角大小決定兩個因素:鏡頭焦距,成像面積,以上數據是對角線為2/3英寸成像面積的攝象機的視角和焦距的對應關系。
Ⅲ 電影敘事的角度
了解一部影片,我想先從宏觀的方面談起。首先我們來聊一下電影敘事。提到電影敘事,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電影敘事的角度。寫作分為第一人稱、第三人稱等角度,電影敘事也是如此,總共分為4個方面。
(1)第三人稱視角
這種視角使敘述者處於一個純粹旁觀的狀態去審視一切,講述一切,彷彿一個全知全能的上帝,所以這種傳統的第三人稱視角也被人成為「全知全能」視角。此類影片數不勝數,例如金·凱瑞主演的電影《楚門的世界》就是這一視角的典型,況且真人秀締造者在天上的演播室俯瞰整個世界的架勢,用來舉例這種「全知全能」視角再合適不過了。
(2)第一人稱視角
這種敘事視角以主人公為講述者,有別於第三視角的全知全能,使觀眾更具有代入感。隨著故事發展,觀眾跟隨主人公的經歷去經歷,好像在聽一位老朋友在娓娓道來一段故事一樣。這類影片如《城南舊事》,這部電影開場就是自傳式的童年回憶,以老年的我回憶童年的我,敘述自然也是以第一人稱童年的我來進行的。
(3)第二人稱視角
第二人稱視角有別於第一人稱那麼帶有強烈的個人主觀色彩,也不同於第三人稱那樣的純粹旁觀、知曉一切的全知全能。第二人稱的敘述手法既能保持相對的客觀性,又能增強故事劇情的親近感,使得具有更強的真實性與代入感。如經典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就是採用這種第二人稱敘事的手法,我們了解主人公是通過瑞德的視角從而進行了解的,劇中很多東西都是通過瑞德了解的,包括主人公監獄中的反思等都是通過瑞德這個視點去進行剖析解讀的。這種表現形式就是第二人稱敘事的代表。
(4)多視角敘事
電影敘事的視角並不總是一成不變的,導演們大膽的創新使得電影這門有別於文學和戲劇的光影藝術多了無限可能。有些電影的視角是不固定的,視角的切換,從多種角度看待同一事件,通過不同的人進行不一樣的陳述,往往達到單視角難以表現的藝術效果。《公民凱恩》就是這一類型的影片,通過記者的視角,不同采訪對象的視角,不同第一視角的切換看待同一件事,尋找問題的答案。這種視角不固定、來回切換的表現形式就歸為多視角敘事的范疇。
Ⅳ 電影中第一視角什麼意思
就是,以『我『這個字開頭的人物角色。第三視角是,他。
Ⅳ 兒童電影的視角與普通電影視角的區別
兒童視角比較單純,普通電影比較接地氣,世俗一些。
兒童視角分析:其一:兒童的社會化程度比較低,讓兒童成為電影世界中的觀察者,有助於電影拋開世俗的功利性。普通電影視角則世俗且功利性強。
其二:兒童在認識世界時,表現出來的模糊性、不確定性、直覺性等特點有一種天然的詩意,不需要任何修飾,就能實現詩意的藝術性表達。普通視角則需要表現的很清晰,很確定,不能憑借直覺,要正視問題。
其三:兒童視角不單單是看待世界的角度,也是導演的心靈狀態。通過這樣一種單純的視角,可以更好的實現導演的創作意圖。而普通視角則是復雜的,功利的。
視角,是創作者和敘述者神世界的角度、眼光以及觀點,在電影中,視角是導演為了展開敘述或者為了觀眾更好的審視電影中人物形象以及事件意義所選擇的角度。
Ⅵ 電影的視角和角度分別是什麼,還有視點,之間有什麼區別
1、無所不知的觀點:
它是小說創作中常見的一種敘事形式。一般用第三人稱。敘述者沒有固定的視角,像一個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上帝,看到了一切。簡而言之,敘述者知道的比作品中的人物知道的要多。
2、有限的角度來看:
有限視角分為內部視角和外部視角。內在視角意味著敘述者和角色知道的一樣多。敘述者只運用人物的感官和意識,從視覺、聽覺和感覺的角度來傳達一切。
外部視角意味著敘述者不僅沒有完全意識到他所講述的一切,甚至還不如所有的人物。他像是一個對內部消息一無所知的人。
他只是從人物的背後敘述人物的行為和語言,而不能解釋和解釋人物身上所有隱藏的和不隱藏的東西。
(6)電影視角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至於無所不知的觀點,韋勒克和沃倫在《文學原理》中說:「他可以用第三人稱寫作,是一個『無所不知』的作家。這無疑是傳統的、「自然的」敘事模式。
作者出現在他的作品旁邊,就像演講者帶著幻燈片或紀錄片一樣。」這種「解釋」可以超越一切,他知道任何地方發生的一切,甚至是同時發生的幾件事。在這種情況下,讀者只是被動地接受故事並講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