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看待快手的二驢、散打、牌牌琦等一些大網紅
喜歡玩快手的小夥伴都知道,二驢的和散打關系是很好的,但是就在最近幾天兩個人竟然翻臉了,雖然不是那麼直接了當,相信小夥伴們都已經看出來了,原因是因為二驢的在直播時候說散打等人直播間存在協議人氣,然後散打等網紅開始反擊。局小編了解,二驢的早在幾個月前就說過直播人氣協議的事,不曉得關注二驢的的小夥伴還記不記得。及時快手有直播協議目前也只是掌握在少數網紅或者經濟公司手裡。不知道你們反正小編還是相信他們是有協議的。小夥伴們怎麼看呢?
⑵ 仙洋和小伊伊是真的嗎 哪位仁兄攪亂了月老的線
仙洋是快手平台上人氣很旺的大主播,後來她離開了這個平台卻依舊有好多粉友在討論他的事情。仙洋和小伊伊是真的嗎?咱們實話實說,這事不可能,小伊伊是仙洋徒弟的女朋友,他算起來還是前輩級人物,他怎麼可能幹出這么缺德的事情來呢?哪位仁兄攪亂了月老的線。倒是小伊伊的徒弟和仙洋鬧翻以後就自己發展,最後也被管理方面叫停,成對的悲催命。
牌牌琦
從仙洋和小伊伊鬧不和,再到如今的離職隱蔽,直播在社會中的影響力引起了國家管理者的重視,不是仙洋的嘴有多損,也不是牌牌琦的舞蹈能害人,而是社會的發展需要一定的穩定階段,中國發展進步的需求是國家最重視的地方,逆行而存在的人和事物終將被淹沒在大潮流當中。
⑶ 2018土味文化之網路熱梗【全員惡人】的前世今生!
一代又一代年輕群體更迭,然而某些新一代的審美似乎並沒有隨著物質水平而提升。
上半年的流行趨勢是「小豬佩琪穿上身」,與此並駕齊驅的,還有社會人標配行頭「全員惡人」。
2018年春天,武安市第十五中學九年級1班的同學訂做了款式統一的班服,文化衫後背上的「全員惡人」赫然在目。
即使被分管校長要求換掉,卻仍然有學生執意穿在身上。
「全員惡人」最初誕生於哪位設計師之手已不可考,但這四個字來源於2010年的一部日本電影《極惡非道》。
日本著名暴力美學家北野武是這部電影的導演兼主演,它的香港譯名正是《全員惡人》。
該片講述的是東京幫派之中的權力更迭,被稱為「沒一個是好人的黑幫電影」。
就像海報中醒目的「全員惡人」字樣那樣,《極惡非道》中的故事殘酷、冷血,還帶著一點黑色幽默。
對於電影藝術來說,它無疑是優秀的,並於2010年獲得了戛納的金棕櫚獎提名。
但在法治社會的今天,尚未形成完整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年輕人,為何仍把「暴力」和「壞」當作個性的標簽?
將「全員惡人」穿在身上,就真的能像電影人物那般叱吒江湖了嗎?
不出意料,「全員惡人」的普及仍然少不了抖音和各大社交軟體的功勞。
印有「OUTRAGE」和「全員惡人」字樣的t恤,格子褲,一雙比磚頭還厚的巴黎世家,這就是惡人的標配。
不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金錢去蓄一頭長發做殺馬特造型,只要幾十元,社會人行頭包郵帶回家。
只要幾十元,你就站在了2018年的潮流前線,並且同時點亮了「快意恩仇」江湖浪子標簽。
然而廉價的門檻註定了這種潮流的泛濫,原本追求的是「老子最酷」,走上街卻發現早就進入了人均惡人的時代。
正如好奇心日報所說,「全員惡人」的流行還歸功於這四個字別致的腔調,甚是講究。
哪怕是換成同樣含義的「都是壞人」,它都不可能獲得現在這樣的效果。
然而不管如何自我標榜,它也擺脫不了土味文化的蓋章認證。
小豬佩琪,牌牌琦,全員惡人,咱們誰也別笑話誰。
所以,與其他曇花一現的土味文化一樣,「全員惡人」的囂張終究引發了一場熱心人士的制裁。
微博用戶@大藝術家馬春雷用沙雕熊貓的漫畫演繹出了這個故事,讓這個詞得到了廣泛的二次傳播。
受到馬春雷的啟發,許多網友也由此改編出多個沙雕版本。
最終邪不壓正,「全員惡人」四個字不僅沒起到震懾作用,反而以喜劇方式徹底在全網出道了。
北野武,全日本最賺錢的導演,其演藝界的履歷相當傳奇,並拿獎無數。
然而就是這一位被大眾認為是「日式暴力美學」代表的北野武,卻曾說過這樣的話:
「極深的暴力當中隱藏著極致的溫柔。」
盡管人們給他的作品和本人打上了「日式美學」的標簽,但他本人卻從來對這些標簽都嗤之以鼻。
至於為什麼熱衷於拍攝黑社會題材電影,北野武在采訪中這樣解釋:
「 暴力的鏡頭是用來刺痛觀眾的,我要讓他們知道暴力有多麼糟糕。」
「暴力的本質是劇烈的疼痛和恐懼,」北野武還說,」我最討厭那種把暴力拍得很美的電影,還冠以暴力美學的美稱,那樣的電影才是教壞小孩子的罪魁禍首。」
將「我是壞人」的t恤穿在身上並不能彰顯你的個性與眾不同,暴力始終只是暴力。
仔細照一照鏡子,裡面倒映的不過是那個普普通通的自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