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推薦一些美國關於自由鬥士格瓦拉的的電影
切·格瓦拉傳 摩托車日記
http://www.tudou.com/playlist/id/7855715/
2. 關於切·格瓦拉的電影
1967年10月9日,切·格瓦拉在波利維亞的無花果鎮(LaHiguera)被美國CIA特工處決,年僅39歲。40年後的今天他仍有如此魅力,是西方文化研究界難解的謎。有革命浪漫情懷的切·格瓦拉,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出生在一個阿根廷中上層家庭,年青時熟讀弗洛伊德和馬克思,心懷勞苦大眾,騎上摩托車訪遍拉美各國了解窮人的生活情況。後來遇上卡斯特羅,參與古羅革命,推翻親美政權,年僅31歲當上古巴央行行長及工業部長。但他為了「解放全世界的無產階級」,拋下高官厚祿,先後到非洲剛果和南美的玻利維亞打游擊戰。曾說過「寧願站著赴死,決不跪下苟生」的切·格瓦拉,最後站著被CIA特工槍決。
切·格瓦拉熱的出現有特定的時代背景。那是世界局勢風雲變幻的1960年代,他死後不久便發生了「布拉格之春」和法國的「紅五月」,整個歐洲,都在騷動之中。人們渴望變革的發生,英雄的出現,有著唐·吉柯德色彩的切·格瓦拉自然成為這種情緒的象徵。1997年,切·格瓦拉的遺骸被運回古巴安葬,在過去十年裡掀起第二輪的革命偶像熱。
3. 切·格瓦拉 相關電影有什麼 簡單介紹下
《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The Motorcycle Diaries),主演:羅德里戈·戴拉·塞納(Rodrigo De la Serna)、蓋爾·加西亞·埃布爾納(Gael Garcia Bernal)、米婭·梅斯特羅(Mia Maestro)。導演:沃爾特·薩雷斯(Walter Salles),2004年上映。
《切·格瓦拉》(上、下兩集)(Che: Part One)和(Che: Part Two),導演:斯蒂芬·索德伯格(Steven Soderbergh),主演:本尼西奧·德爾·托羅(Benicio Del Toro),羅德里格·桑托羅(Rodrigo Santoro)。該片獲得2008年第61屆戛納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本尼西奧·德爾·托羅(Benicio Del Toro)飾演切·格瓦拉),並獲得金棕櫚獎提名。
4. 講切格瓦拉的電影有什麼
切格瓦拉滿天下: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3080111/
切·格瓦拉:阿根廷:http://movie.mtime.com/73020/
切·格瓦拉:游擊隊:http://movie.mtime.com/17102/
切·格瓦拉: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808776/
切格瓦拉的故事: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2282648/
5. 一部巴西2003年拍的有關切格瓦拉的電影求名!
只有本屆戛納電影節獲獎之《切格瓦拉》
6. 關於 切.格拉瓦 的電影有哪些
只有摩托日記
中文名:《摩托日記》
外文名:The Motorcycle Diaries
導演:沃爾特-塞勒斯Walter Salles
國家:巴西
劇情簡介:
《摩托日記》是巴西導演沃爾特-塞勒斯根據格瓦拉家族提供的日記拍攝的劇情片。1949年,29歲的阿爾貝托-格蘭納多和23歲的恩內斯托-格瓦拉成為旅伴,兩人騎一輛「諾頓500」摩托車從阿根廷出發,穿越南美大陸。在旅途中,格瓦拉堅持寫日記記錄自己的感受。旅途結束之後,恩內斯托-格瓦拉改名為切-格瓦拉,前往古巴投入到革命之中。
幕後:
來自巴西的導演沃爾特-塞勒斯曾憑借《中央車站》享譽國際影壇,是無可爭議的巴西電影屆領軍人物,《上帝之城》即由他擔任製片。他擅長處理平淡的題材,面對革命偶像切-格瓦拉,導演沒有選擇他轟轟烈烈的斗爭經歷,而是選取了格瓦拉年輕時的一段經歷,表現他在追尋理想的路上逐漸找到自己的定位。原本該片要參加柏林電影節,卻臨時改變轉投到了戛納,可見該片的熱度。主演蓋爾-加西亞-貝納爾也是當下人氣演員,曾主演過的電影有:《愛情是狗娘》,《你媽媽也一樣》,《阿瑪羅神父的罪惡》,《不良教育》……
http://ke..com/view/7895.html
7. 一部國外的電影說兩個年輕人騎摩托車穿越南美洲,求電影名
摩托車日記
《摩托日記》是巴西導演沃爾特•塞勒斯根據格瓦拉家族提供的日記拍攝的劇情片。1951年,29歲的阿爾貝托•格蘭納多和23歲的恩內斯托•格瓦拉成為旅伴,兩人騎一輛「諾頓500」摩托車從阿根廷出發,穿越南美大陸,行程超過一萬三千公里,途經智利、秘魯、哥倫比亞、委內瑞拉等地,但旅程卻沒有想像中美好。他們眼前所見的,盡是貧苦大眾遭強權剝削的慘況;一場關乎人性斗爭的風暴,在他們的心中靜靜地開始革命。一個旅程,足以改變一個人一生;而這個人的改變,卻改變了整個世界。在旅途中,格瓦拉堅持寫日記記錄自己的感受。旅途結束之後,恩內斯托•格瓦拉改名為切•格瓦拉,前往古巴投入到革命之中。
8. 切·格瓦拉的電影劇情
此部紀錄片將切.格瓦拉39歲的生命做了一個完整的巡禮 。
榮獲奧斯卡獎最佳電影主題曲並入圍金球獎外語片的[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讓更多人注意到這位傳奇革命英雄—切.格瓦拉,他將不再只是印在T恤或是馬克杯上的一個蓄著長鬍子,頭戴貝雷帽的模糊影像。1928年出於阿根廷,家境富裕的切,在醫學院畢業之後,放棄了優越的生活,毅然決然的拿起槍桿,為了他的理想,加入了革命的行列,直到1967年被槍決,短短39年的生命,他的影響卻燃燒了半個世紀。此部紀錄片將切.格瓦拉39歲的生命做了一個完整的巡禮,從童年時期,拉丁美洲之旅(即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的旅程),到全心全意投入革命事業,最後被處決的過程。讓你更加認識付出生命全力投入革命的切.格瓦拉。他同時也是一位充滿矛盾沖突的人-即能寫出優美的詩句又能殘酷無情的扣下扳機處決背叛者。影片中收錄許多未曝光的珍貴史料畫面,當然也包括與他共游拉丁美洲的好朋友阿爾貝托.格拉那多的影片,特別收錄中更有詳細的生平介紹,多句流傳千古的箴言以及一些趣聞,將讓你更加貼近切.格瓦拉傳奇的一生,不管世人如何評斷,他絕對是一位最浪漫的革命夢想家!
9. 關於切格瓦拉的電影
切格瓦拉其人與電影美耳 發布於:2009-03-09 07:53
切格瓦拉--全世界人民熟知的革命英雄,他追求公平與正義,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奮斗其一生的力量。他已成為全世界人民的偶像,他的大胡須加上紅星帽也成了經典圖案被印在了各式衣服上。
關於他的三部電影--《摩托日記》、《阿根廷》、《游擊隊》。
10. 關於切 格瓦拉的所有電影,電視劇 書籍
《切·格瓦拉》游擊隊,講述了格瓦拉最後的一段日子,有興趣的話去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