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你好,李煥英》中兩個不為人知的細節是什麼
《你好,李煥英》上映之後,取得了一個非常好的票房成績,賈玲從搞笑的「女神和女漢子」,走到今天也是付出了很多,看這部影片時,我們會將注意力放在主角身上,因此會忽略細節,其實這部影片中隱藏兩個細節,最讓大家沒想到的是,影片中共有兩個角色穿越而來,你看懂了嗎?
精彩的你好李煥英
《你好,李煥英》的評分超過《唐人街探案3》後,我們可以發現這部影片的排片率明顯上升,甚至已經超過《唐人街探案3》。這部影片剛開拍時,網友認為它是一部喜劇電影,畢竟賈玲搭檔沈騰,但上映後,我們才發現它前半部分是喜劇,後半部分是悲劇。
從兩個細節上看,我們可以感受到媽媽和孩子的愛是相互的,不管孩子做了多少錯事,媽媽都會原諒對方,並希望她健康快樂長大,作為孩子,我們要孝順父母,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時光。
② 你好李煥英中賈父去哪了
《你好李煥英》中賈父沒有具體說明去哪。
你好李煥英整部電影的劇情其實非常簡單,就是賈曉玲母親遭遇車禍;小賈在傷心之餘猶如夢境一般的穿越到了自己出生以前的少女時代,想讓母親多點開心。
經過一系列事件之後突然發覺:這個少女李煥英正是母親先於自己穿越而來,自己所做的一切母親都是知情而且主動配合——母愛終究是無所不在、無所不包。
這個雙穿的設計正是最大的催淚點,結合賈玲母親的真實故事,更讓人潸然淚下,很多人形容「眼淚連口罩都包不住了」——這也是該電影口碑火爆的原因:真摯、不做作的懷念母親。
然後整部電影賈曉玲的父親是隱形的工具人,其短暫的出場只是李煥英拒絕追求者的注腳;關於父親的人生,以及在賈曉玲成長過程中擔任的角色,電影毫無著墨。
影評
該片不是一部劇情邏輯能夠自洽的作品,戲劇沖突的設計過於直接簡單甚至魯莽,但最終故事的情感濃度、笑與淚相加的觀影效果,使得觀眾忽略了作品的缺憾,沉浸在了情緒當中。
賈玲根據自己與母親的故事創作了這部電影,她強大的個人風格穿透了「大眾化」這堵疏密有致的「圍牆」,使觀眾無意識間過濾掉了電影這一大眾產品自身所攜帶的文化雜訊,願意被創作者至純的情感所打動。
③ 《你好,李煥英》爆火之後,網友:告訴媽媽,別嫁給我爸
01.
如果可以跨越時空,你最想做什麼事?
電影《你好,李煥英》里,賈曉玲的回答是: 她想回到媽媽結婚前。
2001年,賈曉玲的媽媽李煥英,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躺在病床上生死未卜。
在情緒瀕臨崩潰的狀態之下,賈曉玲意外實現了自己願望。
她回到了1981年。
這一年,
賈曉玲,還未出生。
而李煥英,青春正好。
就像電影里的一句台詞:
「打我有記憶起,媽媽就是個中年婦女的樣子,所以我總忘記,媽媽曾經也是個花季少女。」
彼時的李煥英,眼裡有光,跑起來有風,笑起來比花兒還要燦爛,是真正的花季少女。
這樣的少女,會讓每一個見到她的人,堅定地認為,她可以有夢,有理想,有遠方.....
世間所有的美好與希望,都應該為她所有。
賈曉玲也是這樣想的。
於是,她想靠自己的力量,改變李煥英的人生軌跡,讓她可以嫁給廠長的兒子,生一個讓她臉上有光,萬分驕傲的女兒。
就像賈曉玲和李煥英喝酒時,幻想的那樣:
「你以後會有一個女兒,成績常年年紀第一,長大後去國外名校讀導演專業,畢業了在好萊塢拍電影,月工資八萬。」
她「貪心」地想讓李煥英擁有更好的選擇,更好的未來。
即便這樣的人生,是以她無法出生作為代價。
電影上映以後,李煥英和賈曉玲之間的雙向親情,感動了很多人。
有網友因此發起話題,如果你也是「賈曉玲」,你想對20歲的媽媽說什麼?
對此,大多數網友的回答,與電影里的賈曉玲不謀而合。
在她們看來,如果當年媽媽沒有嫁給爸爸,生的不是自己,過得應該比現在幸福吧。
所以,如果真的有這么一個寶貴的機會,他們一定會毫不猶豫地告訴媽媽: 別嫁給我爸爸,我寧願沒有我自己。
知道嗎,媽媽。
有些話,一直藏在我心裡,沒有說出口。
你很好。
你的人生,本應該璀璨無比。
只可惜,嫁錯了人。
02.
八年前。
陳妍希憑借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中的沈佳宜一角,成為無數人心中難以忘懷的「初戀」。
然而兩年後,她又因為飾演了金庸筆下,不食人間煙火的小龍女,打破濾鏡,成為「眾嘲」。
對此,在不久前播出的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2》中,有人問陳妍希,如果重新來過,是否還會出演小龍女。
讓大家沒有想到的是,當下的陳妍希並沒有選擇避而不答,而是帶著甜蜜的笑容回應道:
「當然會,不然怎麼會遇到我現在的老公。」
陳妍希的回答,讓我想到,總有人將婚姻比喻成愛情的墳墓。
但如果你遇到的是一個對的人,他會讓你自願將婚姻的墳地,開墾成花園。
陳曉之於陳妍希,就是這樣的存在。
他的出現,光芒萬丈,驅趕走了人生的黑暗。
那些不堪回首的過去,因為他,變得無關緊要,再也無法牽動一絲情緒。
遺憾的是,不是人人都是陳妍希,不是人人都能遇到陳曉,也不是人人都能嫁對人。
2000年,一部名叫《上錯花轎嫁對郎》的電視劇,火遍大江南北。
這部劇的女主角李玉湖,雖然上錯了花轎,卻因禍得福,嫁給了與她十分般配的丈夫。
而在戲外,李玉湖的扮演者黃奕,不僅上錯了「花轎」嫁錯郎,這一錯,還錯了兩次。
幾年過去,黃奕早已走出了婚姻失敗帶來的陰霾。此時的她,可以在各個綜藝里,雲淡風起地談起過往,並鼓勵電視機前和她有著一樣經歷的女性,勇敢再愛。
然而,在婚姻失敗起初,她和大多數人一樣,十分介懷:
不敢出門,不敢和朋友聯系;
不敢打開手機,不敢看網上的評論;
整夜失眠,掉大把大把的頭發;
......
很多年後,她在訪談中談起這兩段失敗的經歷,哽咽說道:
「鋪天蓋地的負面新聞,讓我的內心感到極度的害怕和恐慌,我所有的工作都被叫停了,廣告商紛紛的前來要求我索賠。」
黃奕用她的親身經歷,告訴那些嫁給錯的人,讓人生因此暗淡,以及對於婚姻,抱有草率態度的人。
一段失敗的婚姻,會帶來怎樣的代價,只有經歷過的人最懂。
但願,你不曾懂。
03.
有這么一句話:
「理性讓你清楚地知道你是錯的,感性卻讓你不屑一顧地將錯就錯。」
那些選擇在失敗的婚姻里苟延殘喘的人,大多感性。
說的就是電影《萬箭穿心》里的李寶莉。
在踏入婚姻以前,李寶莉也曾想過,她會和愛的人,有一個幸福的家庭,以及明媚的將來。
但事實告訴她,她的選擇是錯的,她愛的人是錯的。
結婚後,李寶莉為了撐起整個家庭,選擇在魚目混雜的街頭,當起辛苦的「扁擔」。
即便如此,她也沒有獲得丈夫的珍惜和兒子的理解。
十年間,丈夫對她日漸冷淡,與別的女人有了私情,於是提出離婚。
丈夫的變心,並沒有讓這個女人及時醒悟。
那些她自以為是的愛情,早已磨滅在日益漸長的時間中。
又或許,這樣勢不均力不敵的愛情,從來就沒有出現過。
為了保全所謂的婚姻,李寶莉用匿名的方式,舉報了自己的丈夫。
她想用事發後自己的寬容,讓做錯事的丈夫因此愧疚,從而掌握婚姻的主動權。
然而,這一舉動,不僅沒有幫她挽回婚姻,反而讓得知真相的丈夫,因此自殺。
很多人看完電影以後,指責李寶莉活該。
他們站在電影里丈夫的角度,批評李寶莉的市儈,斤斤計較,沒有任何尊嚴。
家庭會散,男人會離她而去,一切早已有跡可循。
李寶莉的慘痛結局,讓我想到她發現丈夫有外遇後,向閨蜜傾訴時說的那句台詞:
「你不知道啊,當初憑我的長相,追我的人排成排,我選了他這個鄉里人他一輩子應該感激我。」
那些得過且過的婚姻,最終會一敗塗地,都源於最初的「 自我感動 」。
天真的以為,自己的付出,會感動那個人,從而得到對方的理解與珍惜。
但她們不知道的是,感同身受,是這個世界上最匱乏的東西。
女人在決定成為妻子,成為母親以前,放棄了多少東西,這一切,他們全都視而不見。
他們看到的,只是婚後不再風花雪月,只談柴米油鹽的庸俗女人。
諷刺的是,這樣的「視角」,不止存在於電影,還存在於很多現實婚姻之中。
李寶莉最大的錯誤,不在於她本身。
而在於,她不應該將原諒婚姻,當成婚姻最後的「救命稻草」。
從而低估了人性,高估了婚姻。
要知道,人都會犯錯,人也允許犯錯。
但真正的錯誤,不是錯誤的發生,而是錯誤的延伸。
04.
很多人在看完《你好,李煥英》後,在朋友圈裡發了電影里的一句經典台詞:
「我的女兒,我就讓她 健康 快樂就行了。」
這是一個媽媽,對女兒最真心的期許。
但這,又何嘗不是女兒對媽媽的祝福呢?
為什麼不想你嫁給爸爸?
為什麼希望你有更好的人生?
一切的一切,都只因為現在的你,沒有我想像中的幸福快樂。
想到賈玲接受訪談時,謝楠曾問她,為什麼電影的英文名叫《HI,MOM》而中文名卻叫《你好,李煥英》。
賈玲回道:
「我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因為我覺得我的媽媽,不僅僅是我的媽媽,她也是她自己。」
所以,如果人生可以重新洗牌,即便沒有我,我也想讓你幸福快樂。
也請你,不要顧慮我,將錯就錯,讓自己不幸福。
請你記住,在成為我的媽媽之前,你還是你自己。
希望每一個「賈曉玲」的心願。
每一個「李煥英」都能懂。
④ 電影《你好,李煥英》有哪些戳心的情節
第一個隱藏細節就是冷特叫賈曉玲這一點,賈玲回復的時候強調了一下《李煥英》不是生活劇,也可以理解為電影中故事並不是真正的現實,這倒是和不少觀眾的腦洞對上了。
文章圖片4
有人認為電影其實不是賈玲穿越到了1981年,而是彌留之際的李煥英聽到了賈玲訴說遺憾,為女兒編織出的一個夢境,冷特其實是媽媽想像出來的適合女兒的對象,所以冷特叫的是賈曉玲而不是李樂瑩。
文章圖片5
文章圖片6
文章圖片7
這個腦洞也能順道解釋為啥電影里賈玲一直不換衣服都沒人質疑,上班期間李煥英和賈玲出門逛街也沒人阻攔,還有青年李煥英和老年李煥英最後動作對應等等。
文章圖片8
仔細分析之後會發現這樣的設定更感人,冷特的經歷想法都和賈玲很像,都自認沒讓母親驕傲過,二人母親也都遇上了生命危險需要搶救,而冷特的母親當時搶救了回來,這確實可以引申成李煥英的內心希冀,她希望自己能被搶救回來,陪伴女兒看到她找到另一半。
文章圖片9
文章圖片10
在直播里賈玲也一直說希望看過的觀眾不要劇透,所以接下來第二個和第三個隱藏細節就不說太細了,如果還沒看電影到時候一定記得留神一下。
文章圖片11
第二個隱藏細節是電影後半部分賈玲和李煥英對坐喝小酒,賈玲給李煥英描述的女兒不是自己模樣,而是全盤照搬別人家女兒的人設,當全片最大的伏筆和反轉揭露後一定記得和這個細節聯系起來。
想像一下如果一個母親聽到女兒一遍一遍表達希望你生的不是我會是怎麼樣的感受呢?也難怪之後李煥英會堅定自己的選擇,用實際行動告訴女兒自己其實很幸福。
文章圖片12
第三個隱藏細節是在電影大結局,賈玲這里做了很多模糊化處理,但卻並不是開放式結局,重點在老年李煥英的心電圖變成直線和賈玲開紅色敞篷跑車時表情從快樂到悲傷,看懂之後就催淚效果瞬間加倍。
文章圖片13
《李煥英》並不是一部完美的電影,但有些差評還是偏頗了,特別是說《李煥英》強行煽情沒有內涵這一點,看這些隱藏細節就知道,也許拍攝手段還有些稚嫩,但《李煥英》一直都是用情節推動情感發展,台詞都是自然而然並不強行。
⑤ 你好李煥英影評1500字
《你好,李煥英》是不一部不可多得的好電影,雖然說像是母愛父愛的電影有不少,但是《你好李煥英》的電影情節是比較獨具一格的。並且電影中,有很多感人的細節,只要仔細看就能發現。所以,即便是寫個一千多字也是很容易的,我們可以從媽媽李煥英,對女兒賈曉玲的愛寫起。
賈曉玲雖然考上了理想的學校,但是媽媽李煥英卻不在了。機緣巧合之下,賈曉玲來到了媽媽的時代,剛開始是重逢的喜悅,見到了年輕時的媽媽,後來賈曉玲就動起來讓她媽媽不要嫁給她爸爸的念頭。
這是因為賈曉玲從小時候就沒有見過自己的爸爸,一直是媽媽拉扯自己,賈曉玲因為心疼媽媽,所以想給媽媽重新找個能讓她幸福的。雖然賈曉玲知道這樣做的後果,就是沒有了她,但是為了媽媽能夠快樂,她不在乎這些。
可是,賈曉玲不知道,她的媽媽李煥英也是從後來的時候回來的,對於自己一手養大的女兒賈曉玲那是百般疼愛,所以,對於母親李煥英來說,即便是知道自己和賈曉玲爸爸的結果,為了賈曉玲,李煥英仍然選擇了賈曉玲的爸爸,所以,我們從這里就可以看出母親的愛。
而《你好李煥英》這部電影,正是想告訴大家,趁著父母在的時候一定要多陪伴,不要老想著等一段時間,因為等你有時間了,可能父母就沒有時間了,畢竟子欲養而親不待是多麼悲傷的事情。
⑥ 為什麼《你好,李煥英》開頭李煥英不認女兒
認了女兒,就等於這一趟白折騰了。
這個故事並不是一個穿越故事,這是一個媽媽為了拯救女兒所做的最後一次努力。
表面上,是賈曉玲在1981年這個時間點,試圖通過改變母親李煥英的擇偶方向,幫李煥英重新做一次選擇,讓李煥英能過上更好的生活,哪怕這意味著她不會出生。
但實質上,反轉揭曉後,你會發現,這是一場夢。
這個夢的核心創造者,是病床上彌留之際的李煥英。
電影後面有很多細節前後呼應,來解釋這個全片最大的伏筆。
賈曉玲第一次在病床前驚醒的時候,病床上沒有人,說明李煥英已經先她一步進入了夢境里。
賈曉玲掉進1981年的時候,年輕的張江說李煥英誇他變年輕了,而李煥英進入夢境中的第一句話,就是對張江說「你怎麼年輕了這么多」。
李煥英屢屢給賈曉玲鬧出的笑話解圍,給賈曉玲編造假身份應付眾人的疑惑,原本年輕時並不會縫紉的她,幫賈曉玲補好了褲子,都說明這個李煥英,並不是過去1981年的李煥英,而是後來的李煥英。
那麼問題來了,李煥英為什麼要為賈曉玲創造這個夢?她為什麼不幹脆在夢的世界裡和女兒相認,而是費盡周折瞞住這件事?
因為她想幫賈曉玲走出心底的陰影。
賈曉玲的心理症結是什麼?是覺得自己辜負了父母的期望,覺得自己一無所長也不出眾,覺得自己不配被人喜歡,還沒等到她「有出息」,母親就要走了。
所以誤打誤撞開啟這個夢境的李煥英,順勢而為就地取材,給賈曉玲安排了三個療傷的過程。
賈曉玲一直覺得,她沒有給父母長過臉,她學習不好,她胖,她辜負了全家人的期待。
但李煥英內心深處,並沒有這樣想過。
所以她借著年輕的自己,向賈曉玲說出了她一直沒來得及說的話。
「我的女兒,我就讓她健康快樂就行了。」
「什麼叫一點兒用沒有呢?」
你覺得你對不起我,你覺得你拖累了我,其實你只要活蹦亂跳地活著,我就已經足夠驕傲了,從前,現在,都是如此。
電影里,賈曉玲為了幫沈光林追李煥英,給沈光林編排了一個二人轉節目,邀請李煥英去看。
李煥英先說她不想去,賈曉玲說這節目是我排的,李煥英立刻笑了,「那我必須去啊。」
包括那場排球比賽也是,賈曉玲以為是她全力促成了「媽媽年輕時參加排球比賽的夢想」,其實是李煥英在背地裡幫助賈曉玲實現了「幫媽媽參加排球比賽的夢想」。
她做這些事,就是為了讓賈曉玲知道,閨女,只要你肯努力,你也可以很厲害。
你看,你是可以登台演出的,你是可以把很多人組織到一起的,你是可以感染別人影響別人的。
你有你的閃光點,我知道,你不知道,所以,一定要讓你知道。
很多人觀影後都在糾結一個問題:陳赫飾演的「冷特」這個角色,到底有什麼意義?
只看故事的前五分之四,他對劇情的推動基本上很小,好像確實可有可無。
但懸念揭開之後,我一下明白了冷特存在的意義。
他原本就是不屬於任何一個世界的人,他是李煥英創造出來的人物。
冷特,是李煥英給賈曉玲造夢的最後一環:女兒啊,也許你的身材和長相都不出眾,也許你內心很自卑,但這樣的你,也一樣會有人喜歡啊。
你未來的人生里,一定會有一個像冷特這樣的人出現,能陪你瘋、陪你鬧,能看到你身上那些獨特美好的地方。
他會和你有相似的成長經歷,能理解你、體貼你,他會因為你隨便說的笑話而笑出聲,會包容你的缺陷,會在每一個你需要他的時候,堅定地站在你身邊。
你們會像我和你爸爸一樣,義無反顧地結婚,平淡而熱鬧地過一輩子。
如果只從賈曉玲的角度去看,這是一個女兒想拯救媽媽的故事。
但如果你從李煥英的角度去理解,你會發現,這是一個母親用她殘存的精力,給孩子上的最後一堂課。
這也是看到最後,我在電影院哭到不能自已的原因。
你以為賈曉玲「穿越」的那些經歷是姐妹情深,其實都是媽媽對孩子最深切的關懷。
賈曉玲以為她的努力能讓媽媽更高興,但其實是媽媽一直在配合她,讓她更高興。
「你以為你已經很愛很愛媽媽了,但你永遠不知道,媽媽遠比你想像得還要更愛你。」
李煥英不是不想認女兒,是要拚命克制著和女兒相認的心情,幫女兒最後一次,臉上裝作不認識,其實已經百爪撓心。這很可能是她這輩子能和女兒相處的最後一點時光,但她還是選擇留給了女兒的成長。
這大概就是這個故事,最感人的地方吧。
⑦ 你好,李煥英:在這部劇當中有提到女主的父親嗎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在這部劇當中,影片開始都沒有怎麼提到過女主的父親,提及的都是他的母親,但是在這部電視劇當中,女主穿越到他媽媽時代的時候,女主看到了他的父親。他的父親和她幾乎是一樣的,女主可能就是遺傳了他的父親。
這部劇當中提到女主的父親,他是一個老實的人,同時女主的父親非常的愛他的母親。
⑧ 賈玲父親在《李煥英》中的鏡頭中,為何令人潸然淚下
賈玲父親在《你好,李煥英》中的鏡頭出現是在賈玲的媽媽出車禍,在醫院的時候賈玲與母親進行告別時,坐在病房外面的就是賈玲的父親。而這樣的鏡頭其實是在彌補賈玲在現實生活當中沒有來得及見母親最後一面,這樣的一個遺憾,因此是讓人潸然淚下的。
此次作為春節檔最大的一匹黑馬,無疑是賈玲所導演的《你好,李煥英》這部影片了。這部影片從剛上映之期的票房一般,但是後來越來越多的人反映這部影片非常的感人,口碑非常的好。以至於現在不僅排片非常的高,而票房也已經超過了40個億,已經逼近了唐探三的票房。
賈玲父親在《你好,李煥英》這部影片當中出現的鏡頭是在哪裡?
其實很多的觀眾並不知道賈玲的父親在《你好,李煥英》當中也有一個鏡頭,而這個鏡頭很多人應該會很熟悉,就是在賈玲的母親即將去世,賈玲和母親在病床旁告別的那一幕,在病房外的長椅上坐著一個老人,那就是賈玲的父親。在現實生活中,賈玲的母親由於意外去世,而賈玲沒有來得及去見母親最後一面,這是賈玲以來一直以來多年的遺憾,而為了彌補這樣的遺憾,電影還原了這樣的一幕,讓自己的心中不再留有遺憾。
⑨ 你好李煥英,為什麼沒演她父親和她平時的生活,在床上也是她和她母親一起,父親呢
這個電影他回憶的就是跟母親之間的關系沒有著重寫父親的事情,他只是穿越到母親的年輕的年代了。這是一個歌頌母愛的電影,所以沒有著重的寫父親。我。
⑩ 《你好,李煥英》:媽媽為何沒有選擇沈光林
1.
從大年初一,賈玲導演的處女作《你好,李煥英》上映至今,這部笑中帶淚的電影,票房已突破30億,收獲了眾多網友的好評,賺取了無數網友的眼淚。
為此,中紀委評論道:正是因為母女間的這份簡單、純粹、誠摯的 情感 內核,觸碰了人們內心柔軟的地方,打動了千萬觀眾。
這部電影,是賈玲用心打造的,獻給媽媽李煥英的作品。因為媽媽的突然離世,讓賈玲心中充滿對媽媽的愧疚。
她把自己在媽媽生前沒做到的遺憾,在電影中得以實現。她讓媽媽穿上綠皮大衣,坐敞蓬車,從而讓自己的痛苦得到治癒。
媽媽發生車禍危在旦夕,在媽媽的病床前,賈曉玲痛哭流涕地說:我當你一回女兒,連讓你高興一次都沒做過。
在賈曉玲看來,因為爸爸太普通,以及生下自己這個不爭氣的女兒,愛面子的媽媽一生並不幸福。
在電影中,賈曉玲要幫媽媽逆天改命。她要撮合媽媽與廠長的兒子沈光林,因為沈光林的妻子王琴,正是因為嫁給了他,才過上了光鮮亮麗的富太太生活,並且有一個優秀的女兒,在美國讀名校,月工資達八萬。
電影中,好強的王琴總是壓媽媽一頭,賈曉玲好不容易為媽媽搶到的電視機,王琴讓人找茬。廠里舉行的排球賽,媽媽所在的隊,也輸給了王琴隊。後來,王琴嫁給了沈光林,又過上了讓人羨慕的富太太生活,還生下了一個學霸女兒。
2.
在電影中,沈光林是廠長的兒子。他長相帥氣,是廠里的辦公室主任,而且是文藝積極分子。有能力,加上父親的人脈,前途不可限量。
重要的是,他喜歡李煥英。賈曉玲一次次給媽媽和沈光林提供機會,可每一次都不如意。她為倆人買了電影票,在電影院,沈光林看見媽媽激動萬分,然而倆人的座位卻隔著人,他用心准備的小零食沒有派上用場。
後來,幾個人又去劃船,有人翻船,沈光林也掉到湖裡。
一個星期後,媽媽和鍋爐工賈文田悄悄地領了結婚證,原來他們已偷偷地相愛三年。後來沈光林辭職到南方創業,最終成為有錢的大老闆。
看到媽媽與默默無聞的爸爸的結婚證,賈曉玲氣不打一處來,她不明白媽媽為什麼放棄了前途大好的沈光林,而非要嫁給老實本分的爸爸賈文田,並且生下她這樣一個不爭氣的女兒?
媽媽開心地說:你為什麼不相信我是幸福的呢,我的女兒只要 健康 快樂就好。
3.
爸爸賈文田雖然沒有沈光林好的家境和人脈,但他幽默風趣,總能讓媽媽開心大笑。
雖然生活中,賈玲父母也會爭吵,但大多時間倆人雙宿雙飛。
他們為了女兒,努力打拚。媽媽就是在為賈玲賺學費,坐在爸爸開的三輪車上,從高高的稻草堆上掉下,出車禍去世的。
媽媽之所以選擇爸爸賈文田,除了爸爸讓媽媽開心,可能在於爸爸能夠給予她穩穩的幸福,這種幸福是她可以掌控的。
而沈光林雖然家境好,但他太張揚高調,性格內斂的媽媽不喜歡,而且掌控不了。沈光林也只有娶同樣高調強勢的王琴,才能夠被駕馭。
老話說得好,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這大概就是所謂的宿命吧。
4.
從世俗的眼光看,王琴嫁給沈光林,過著錦衣玉食生活,出行車接車送,丈夫有能力會賺錢,女兒上名校,月工資八萬,怎麼說都是人生贏家。可她真的幸福嗎?
生活是很公平的,也是遺憾的。有時你找了有錢的老公,卻失去了陪伴。而愛情甜蜜分不開的伴侶,卻為金錢煩惱。
生活中,我們常看到那些在高檔會所,消磨時光的有錢的婦人,她們穿著上萬的衣服,開著名車,但她們一樣會有不堪的一面。她們或者一年見不了老公幾面,或者她們要花費心思驅趕,老公身邊的鶯鶯燕燕。
曾經見過一對老年夫妻,他們有一個優秀的女兒,後來女兒到英國留學,之後女兒戀愛結婚,開公司定居在英國。在兩位老人身體 健康 時,每年他們都要到英國的女兒家裡住一段時間,可隨著年邁,他們再也沒有精力到英國看望女兒。
女兒雖然每年利用孩子假期,帶著孩子回來,陪父母住幾天,但大多時間,都是兩位老人相互陪伴。去年他們其中的一位生病去世,只剩下阿姨一個人生活。
女兒要求媽媽到英國養老,可老人故土難離,最終老人選擇了一家養老院生活。可其他的老人時不時都有兒女探望,這位阿姨卻常常只是一個人。每當她看到其他老人的子女來到養老院,她總帶著羨慕的目光看著他們。
其他老人誇阿姨的女兒優秀時,阿姨淡淡地說,我現在需要的是陪伴,可女兒不在我身邊。
5.
這並不是說,培養學霸女兒就是錯的。只不過在優秀的孩子,展翅飛向遠方時,在給父母帶來榮耀的同時,父母也要承受離別之苦。
而那些學習不優秀的孩子,雖然學業上沒能給父母爭光,也出不了國,卻可以在父母晚年需要陪伴時,能與父母常常見面,給父母帶來慰藉。
在電影的結尾,賈玲說:在我的印象里,我的媽媽一直是一個中年婦女,我常常忘記了,她也曾經是個小姑娘。
每個媽媽在做女兒時,她們都是穿著水晶鞋的公主,一樣是媽媽手心裡的寶。她們有自己的夢想和小虛榮,有對愛情的嚮往。
只不過她們嫁了人,便收起自己的水晶鞋,在柴米油鹽中,夫唱婦隨生兒育女,為母則剛,無怨無悔度過自己的一生。
她們也許會為瑣事與丈夫爭吵,但大都在婚姻中風雨兼程勇往直前。正像電影中,女兒想給媽媽逆天改命,但媽媽還是選擇了並不完美的爸爸。
因為她知道,選擇了就是一生。別人的女兒再好,自己的女兒再不爭氣,對她來說也是寶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