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求電影 《推拿》影評,主題和人物形象
眼雖盲 愛無盲
文/夢里詩書
盲人世界是怎樣的?那並不是常人閉眼三秒的感觸,他們之間的愛情生活也不會如同眼盲般的無所適從,電影《推拿》沒有站在一個常人憐憫的高度,而是真正走入了那無光世界,透過一段盲人按摩中心技師間愛的群像,呈以了那情感的真摯。
電影伊始,以有聲形式的開場字幕《推拿》便真正立足於了盲人,同時也第一時間拉近了觀眾對盲人世界看似的生疏,開篇小馬幼年失明絕望的自殘,則讓人感同身受那陷於黑暗的失明之痛,在這絕望後電影所聚焦的是盲人的希望,他們依靠盲校學習盲文和敏銳的感官逐漸搭建起了與這個普世的橋梁,而盲人按摩中心的技師工作就是一個他們接觸世界的窗口,他們同樣有著七情六慾,熱愛跳舞喜弄詩歌的沙老闆,善打快板留戀發廊妹的張一光,為人老道出事精明的王大夫,只是這種情愫有別於常人美醜的斷別,僅有心的溝通使他們更渴望愛和被愛,無明的盲愛在電影里中將愛回歸了最純粹的形態。
作為群像電影,其並沒有著絕對的主線與主角,每個角色都有著屬於自已的故事,如何塑造劇情張力,使支線多而不亂讓觀眾能得以那個陌生世界的共鳴和感悟,對於導演婁燁來說無疑是一場挑戰,而他將愛為點契合的巧用,王大夫對小孔的忍愛,小馬對王大夫女友小孔因女人氣味被喚醒渴望的歧愛,最美技師都紅對小馬的單愛,按摩中心沙老闆因聽人皆說都紅美貌對其的痴愛,每條支線並不獨立存在而是被愛所互聯,電影如同一張拼圖,被其嚴絲合縫的拼為一體,所拼起的就是那讓人陌生不同尋常盲人間的愛無盲。
《推拿》中小馬這個人物無疑如投入湖中的石子,繼而漣漪層層,他年輕,電影以他絕望後的新生為引展開,也是他串起了電影諸多的繁瑣,他對長相平庸小孔的渴求,對出水芙蓉般都紅愛的決絕,電影因盲將常人眼中所謂最重要的眼緣排除在外,而他被同事張一光強帶入發廊里的扭捏,到與發廊女小蠻間真愛的萌發,都並非源於樣貌,電影更沒有因這是與發廊女的愛情刻意抹黑什麼,而就是一種愛的質朴,小馬模稜兩可的復明態亦也是電影最具看點的一段,陰暗模糊的鏡頭給人的卻是一種對愛絕然的頓悟,電影始於小馬也終於小馬,那大隱於市的小馬推拿便是情感宣洩的歸處。
結尾處推拿中心因城市發展關閉了,成為了時代的記憶,大家各奔東西,但他們每個人的生活都仍還在繼續著,這就是生活的本態,即使對於大多數常人來說面對生活也都會有著自已的苦楚,更何況盲人這個弱勢的特殊群體,但《推拿》所一展的就是那有風有雨有陽光的日子,是那風雨不起日照當空時盲人世界眼雖盲,愛無盲的暖流。
⑵ 婁燁的電影《推拿》究竟在講述什麼樣的感情
劇情簡介
這是一個發生在盲人按摩中心男女技師們之間的愛情故事。這里有一個風流外向、能吟詩跳舞的盲人老闆沙復明(秦昊飾),也有經常被顧客贊嘆其美貌的「會所之花」都紅(梅婷飾),還有整天沉浸於自己精神世界裡的「小正太」小馬(黃軒飾),以及熱戀中的剛從外地投奔沙老闆而來的王大夫(郭曉冬飾)與小孔(張磊飾),以及隔壁洗頭房美麗溫柔的發廊妹小蠻(黃璐飾)等,生活各自精彩,人們彼此相安。然而正是「嫂子」小孔身上特有的女人氣味突然喚醒了小馬對愛的渴望,不斷念著「嫂子」的他不經意轉動了命運之輪,使得整個推拿中心各個盲男盲女技師們之間的愛情與生活發生了激烈又動人的轉變。
⑶ 如何看待黃軒的電影《推拿》
對於人類來說,愛情是一個永恆的話題,無論在任何時代,之於我們,它永遠是新鮮的名詞。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人是自然界里最強大的生物,我們的強大不在於物競天擇中頑強的生命力,而是因為我們是有思想的,是所有情緒情感的集大成者。所以,愛情是人類的一種生物本能,每個人生來就具有愛人的能力與被愛的資格。
在黃軒主演的《推拿》這部電影中,講述的也是一個關乎愛情的按摩店的故事,要說它的特殊之處,可能就是它是關於盲人之間的愛情,在沙宗琪按摩店裡這一群的盲人按摩師,樂觀,善良,可是在追求愛情的路上頻頻受阻,沙復明相親均以失敗告終,沒有人願意讓自己的女兒嫁給一個盲人,可他從未因此感到自卑,可也像他說的那樣,長久的失明已經讓他對美的追求成為了一種魔障,所以,當許多人誇贊都紅時,他長久壓抑的慾望和其他負面情緒終於爆發。他瘋狂的想要佔有都紅,不管是自己的虛榮心對一個概念的迷戀也好,對主流社會的極力企盼也好,對於沙復明來說,佔有就是愛情。
同樣的,對於影片的另一個主人公小馬,起初對嫂子的不斷糾纏終究是源於那是第一個靠他最近的女子,是第一個牽到他手的女子,是第一個讓他可以清楚嗅到味道的女子。他甚至不知道那個人的相貌,稟性,可他不在乎,因為對於像他這樣的盲人,氣味便是愛情,因為他喜歡那個氣味,所以自然而然的,他以為自己生出了愛情。
有的人眼盲,有的人心盲,眼盲的人看不到現在,心盲的人看不到未來。眼盲的是王大夫,心盲的是王大夫的家人,心盲的人犯下的罪孽卻要眼盲的人來承擔,只是因為他眼睛看不見,債主便可以隨意用語言來凌辱他。只是因為他眼睛看不見,家人便可以居功自傲地認為他有所虧欠,理所當然的從他身上榨取價值。憑借這世界余著的愛心與同情,他可以去乞討,但也像他說的,他要那張臉,他們那一類的人,都要那張臉,即便他們看不到,可他們要尊嚴。盲人們總是拼盡全力的向主流社會靠近,可與健全人之間始終都有一道無形的屏障,他們不去乞討,是為了拚死捍衛被隔離主流社會之外的僅余的尊嚴,也同樣捍衛著對愛情的尊嚴。所以,他對小馬的糾纏感到憤怒、痛苦,壓抑。
盲人天生的缺陷使他們無法全面的感知世界,對於愛情也沒有一個完整的概念,因此,相較於健全人,盲人對於愛情的理解和追求則是顯的更加原始,他們更多的通過性來品嘗愛情的滋味。也許真的是懂得了愛情,所以小馬才會對嫂子感到十分的愧疚與自責,也許真的是懂得了愛情,所以他才會對小蠻的工作突生芥蒂,對留在小蠻身邊的異性生出忌妒甚至大打出手。都說戲子無情,妓子無義,然看到這部影片中的失足女小蠻的種種表現,卻猛然想起百年前落魄書生柳三郎逝世無人斂屍,揚州青樓女子眾籌白金送他入土為安的奇事。她會為了小馬戴上漂亮的耳環,穿漂亮的衣服,即便知道那個人看不到,可她還是覺得歡喜,她也會為了一句瞎子跟共事許久的姐妹大吵大鬧。
所以,愛情其實不分階級與界限,就像開頭說的那樣,它是一種本能,無法根除,不能止步,它只是很簡單的那樣,你們某天走在同一條路上,你沒讓,他也沒讓,撞上了,那便可以稱之為愛情了。
小馬和小蠻最終能夠走到一起,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面對生活時相同的心境吧。他們都承受著世人的非議,就像這城市裡的榭寄生,有所依靠,才能存活,相同的境遇讓他們彼此靠近抱團取暖,最終成為了對方的習慣,再也容不下別的多餘的人和事來打破這種習慣,所以,他們最後選擇了攜手離開,這是一種幸運,也是一種可悲。
願真的能如沙復明詠的那樣:
如果有來生
要做一棵樹
站成永恆
沒有悲歡的姿勢
一半在土裡安詳,一半在風里飛揚
一半灑落陰涼,一半沐浴陽光
非常沉默,非常驕傲
從不依靠,再不尋找
⑷ 《推拿》:視覺世界的人性盲區,你怎麼看
作為第六代導演的領軍人物,婁燁始終秉持著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通過精妙的敘事策略刻畫都市人內心的情感糾葛,理解邊緣群體的生存狀態和命運。
關注和思考現實生活一直是他電影的主題。
電影《推拿》改編自畢飛宇的同名小說。
他是整部電影的關鍵人物。他對生活失去信心,割頸自殺。愛情給了他一個充滿希望的人生。
小洞里透露出的女性氣息喚醒了他的男性意識;杜洪是他生命中的守望者;和小滿的相識,相戀結合,讓他在黑暗的世界裡找到了光明的存在,找到了人生幸福的真諦。
氤氳的熱氣籠罩著洗頭的小滿,小馬面對心愛的小滿會意地笑了笑,這成了影片最溫柔的部分。
殘酷的現實環境並沒有讓這些邊緣人物對社會妥協。相反,他們努力成長,點燃幸福的火花,堅持不懈地追求他們渴望的生活之美,欣賞生活的意義。
愛情這個主題的背後,隱藏著一個更大更宏觀的話題——人性。
至於人性,婁燁從來沒有打算掩蓋同情的面紗,因為他寫的是一個特殊的邊緣人群體。他很客觀,沒有突出盲人的善良。
他想說的是全人類的盲目。
王大夫帶著一個小洞來到沙宗奇的第一天,就偷偷把錢塞到高偉手裡,高偉是從前台收到的。
同樣討好前台的人都是紅的,下班的時候還會給高偉喂幾次餅干;沙富明頭腦靈活,遇到陌生號碼會問對方哪位領導;張義光喜歡和女人接觸的感覺經常在洗手間里混合;面對哥哥的收債人,王大夫也會耍流氓。
沙宗奇的平靜被「三輪車事件」和「羊肉事件」徹底打破,都是因為三個有芥蒂的健康人之間的矛盾,因為眼神太清澈而引爆。
王大夫惡意回應計程車司機的不耐煩後,司機反而恭敬地叫他大哥;健康的弟弟賭不起,但他不在乎讓全家人捲入這場危險的爭端。
在許多揭示人性的橋梁中,婁燁適度地運用了他的戲劇,而沒有刻意突出它們,所有這些都伴隨著情節的發展和人物的動作。
這部電影想告訴大家的是,雖然這個世界上有盲人,但沒有真正的盲人世界。沒有「視覺世界」的盲人的眼睛裡也充滿了健康人看世界的眼睛,眼睛裡總有盲點,人性中也有盲點。
推拿的敘事線條清晰,視聽語言具有寫實風格。
在這個消費主義的時代,婁燁以「個體旅行者」的姿態關注著電影藝術本體,用他誠實的鏡頭客觀而直白地記錄著這個特殊而普通的人的生活。
尖銳的現實主義、震撼的鏡頭、突出的聲音和潮濕的影像在現實與現實之間轉向,婁燁用他通感的電影語言向我們表達了他關於愛情和盲目的持久哲學。
⑸ 《推拿》:看見了愛情,看見了尊嚴
還記得,高中的時候,學校旁邊有一家盲人推拿店,每次從門口經過,總會往裡瞥上幾眼,然後迅速離開。裡面的盲人怎麼生活,又是怎麼跟別人做推拿,一直都充滿好奇和疑惑。最近,看了《推拿》的小說和電影,又煥起了對於盲人生活的思考。
故事發生在世紀之初,那是盲人推拿的黃金時代,那個時候滿大街都是盲人推拿店,裡面的盲人推拿師也都有一個夢,開一家自己的店,沙復明和張宗琪就是其中的兩位,由於不想再給別人打工,二人決定合開一家店,取名叫做「沙宗琪推拿中心」。就是這樣一所推拿中心,成了一個個盲人討生活的地方,在這里,故事的序幕被拉開。
<看見愛情>
1、王大夫和小孔
王大夫和小孔相識於深圳,後來心有靈犀般走到了一起,於是,早日掙夠錢回來開一家自己的店,讓小孔做老闆娘,就成了王大夫的夢想。然而,天不遂人願,股市動盪,王大夫的錢都被套牢,最後不得不帶著小孔回到南京加入了「沙宗琪」。小孔和王大夫在一起其實是一直瞞著父母的,因為小孔的父母不同意她嫁給全盲,這也因此成了二人的心結。在沙宗琪,二人有過甜蜜,也有過誤解,終於有一天,小孔決定向父母攤牌,並對王大夫說:我們結婚吧,什麼也不要准備了,有你,有我就行。
王大夫深愛著小孔,也因此一直希望能給她最好的生活,可是,這種純粹的愛不得不受到現實的羈絆,一定程度上,王大夫把錢看得比命還重,因此面對弟弟欠下的債,王大夫還是選擇了割肉放血來還。一刀刀下去,鮮血噴涌而出的場景,讓人動容。
2、小馬
一場車禍奪走了小馬的眼睛和媽媽,從此,小馬失去了光明和母愛。其實,小馬要比先天盲人痛苦得多,因為他曾經看到過光明,他也因此無法接受失去光明。終於有一天,小馬選擇了割頸自殺,幸好被及時救下挽回了生命,而脖子上從此多了長長的一道疤。
小孔的到來,讓小馬捕捉到了愛情的氣味,從此,他愛上了嫂子。礦難中死裡逃生卻從此失去光明的張一光,從小馬身上又嗅到了一種愛情瓦斯即將爆炸的味道,於是決定拉小馬一把,帶他認識了「洗頭城」里的姑娘小蠻。漸漸地,小馬將對嫂子的愛轉移到了小蠻身上,從此情不知所以而一往情深。
小馬的愛是單純的,是深情的,也是奮不顧身的,即使被警察抓走,即使被別人毒打。經過改編後的電影,給了小馬最好的結局,他如願和小蠻走在了一起,從此隱於市井,經營起了自己的推拿店——「小馬推拿」。
3、金嫣和徐泰來
金嫣喜歡徐泰來,並熱情大膽的向徐泰來表白。然而,其貌不揚、口音濃重的徐泰來卻因為自己的自卑遲遲不敢接受金嫣的愛。在一個漆黑的夜裡,他的一句「我配不上你」,讓金嫣傷透了心,也讓她哭的撕心裂肺。面對感情,金嫣是勇敢的,也是執著的,更是毫不掩飾的,這對於自卑寡言的徐泰來來說,他是幸福的,因為他遇到了金嫣,遇到了百折不回的愛情。徐泰來,最後終於走出了自卑,走向了金嫣,可謂否極泰來。
這樣的愛情,簡單,平實。
4、沙復明和都紅
盲人里也有美女,盡管他們看不見。都紅就是其中一位,來到沙宗琪的客人都會誇都紅長相美,久而久之,這喚起了沙復明對於「美」得渴望。因此,他喜歡上了「美」,他喜歡上了都紅。可是,迫於自己老闆的身份,他不想將自己的喜歡在都紅眼裡變成「交易」,因此只能將這份愛埋藏在心裡。
暗戀之花終究結不出果實來,電影里,沙復明面對著牆壁,念出了這首詩。都紅說:沒有哪個女人看不懂愛情,眼瞎的女人尤其看得懂。沙復明的愛,在都紅看來,那隻是他對於「美」的一種概念上的追求,並不是愛。其實,還有另一層原因,那就是都紅暗戀著小馬。小馬長得帥,都紅長得美,他倆站在一起就是一對金童玉女。
然而,愛情就是這樣,A愛著B,B卻愛著C……
對於愛情,盲人和健全人其實都一樣,有甜蜜,有誤解,有執著,有勇敢,有怯懦的自卑,也有苦澀的暗戀。某種程度上講,盲人比健全人對於感情的體察甚至更為深刻,因此,小孔和小馬的曖昧,絲毫沒有逃過王大夫的「眼睛」,於是他選擇了沉默,小孔和小馬的曖昧,也絲毫沒有逃過張一光的「眼睛」,於是他決定在愛情瓦斯爆炸前將其吹散。
健全人也好,盲人也罷,愛與不愛,都是每個人的權利!
<看見尊嚴>
1、沙復明
年輕時的沙復明是勤奮的,他學習英文,鑽研推拿技藝,最後如願的開了屬於自己的推拿店,當上了老闆。他喜歡聽鄭智化的歌,因為歌中的旋律是勵志進取的,是不需要眼淚的。他的自尊心就這樣為他打造了一副金鍾罩,罩住了他長期的胃痛,罩住了他每況愈下的身體,以至於在他口吐鮮血時,身邊的人都不知道他到底發生了什麼,最後醫生不得不決定剖腹檢查。
在沙復明看來, 「盲人的自尊心是雄渾的,骨子裡瞧不起傾訴——傾訴下賤,它和要飯沒什麼兩樣。」
2、王大夫
王大夫面對弟弟欠下的賭債,他選擇了「這賬我認」。因為,他是家中的老大,照顧父母,疼愛弟弟,這是老大的責任,他不會因為眼睛看不見就推卸這份責任。可是,他又不想將自己辛辛苦苦掙來的錢拱手送人,他更不能乞求討債人可憐可憐他「這錢不要了」。於是,他選擇了割肉放血還債。當一道道刀口下去,當一滴滴鮮血紛涌而出,討債人怔住了,半天才反應過來,最後悻悻的離開。
王大夫說: 「你們在大街上見過討飯的瞎子沒有?見過,討飯我也會,可我不能,我是我爹媽生的,我不能,我們有一張臉呢,我們要這張臉,我們還在愛這張臉。」
3、都紅
都紅在音樂方面擁有特殊的天賦,可是,因為在一次鋼琴演奏會上表現得非常糟糕,最後反而更贏得了觀眾的掌聲和主持人的贊美,這讓她意識到自己永遠都無法像正常人一樣被公正看待,她的演奏會不是讓別人來欣賞藝術,而是淪為了別人來施捨同情心。她不願意這樣,她希望擁有尊嚴,她希望能夠像健全人一樣,因此,最後她選擇了拒絕鋼琴課,拒絕演出。
「慈善演出是什麼,愛心行動是什麼,她算是明白了。說到底,就是把殘疾人拉出來讓身體健全的人感動。人們熱愛感動,全社會都需要感動。 感動吧,流淚吧,那很有快感,別再把我扯進去了,我挺好的。犯不著為我流淚 。」
無論沙復明,王大夫,還是都紅,都在用一種各自的方式捍衛著自己的尊嚴。「盲」成了他們的原罪,「盲」使他們喪失尊嚴,這雖然不公,卻只能認命。而電影中說: 「命運是一種不可捉摸的事情,在命運面前,其實盲人和健全人是一樣都是迷信的,他們相信命,因為命是看不見的,盲人也看不見,所以盲人比健全人更了解什麼是命。對於盲人來講,看得見的東西不一定是真的,看不見的東西才是存在。 」
小說《推拿》和改編後的同名電影,都非常精彩,裡面的每個人都是鮮明的、特別的,這讓我看見了他們的愛情,看見了他們的尊嚴。
PS:這次從圖書館借的兩本書都比較沉重,一本《推拿》,一本《活著》,《推拿》花了6個小時看完,隨後摘抄筆記並寫下了這篇書評。昨天又收到了新世相圖書館寄來的《當我們談論愛情時,我們在談些什麼》,收到書的那一刻真的滿是驚喜,這本書在村上春樹的《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曾被提到,因為他的書名就是仿照這本書的。由於加入了新世相,讀書也更有動力了,你呢?最近在看什麼書,歡迎留言!
晚安,艾瑞博迪!
⑹ 為何大家會喜歡2014年上映由婁燁執導的影片《推拿》
整部片子的故事感沒有那麼強烈,但是可以感受到導演在情感氛圍的拍攝中有-種性感和慾望的魅力,包括開頭的製片人導演的介紹也是非常用心地用了語言播報的方式,以盲人的視角去帶領人們去看這部電影。
1)本影片描述了千禧年間盲人推拿產業的迅速崛起,一個資深推拿從業者王大夫從深圳到老家南京為了生計為了讓女朋友小孔過,上好日子加入了老朋友沙復明的盲人推拿店沙宗琪推拿中心,圍繞著沙復明推拿鍾心的一群盲人展開的故事,這些社會生活的邊緣人#存在於世界又遠離正常世界,他們的尊嚴、無奈、情竇初開、愛情、擔當、各自的小世界,後天盲人與先天盲人的隔閡。全文短促富有張力一步一步把這類群體點滴推向高潮。
⑺ 《推拿》講了什麼如何評價
觀影前一天晚上找畢飛宇原著來看,是因為婁燁一貫的敘事手法,再加上群戲效應,如果不了解大致內容恐怕很難理清楚人物關系。看完書的印象是王大夫、小馬的線有料有戲,都紅和沙復明的人物刻畫都有些過火,而結婚狂金嫣對婚禮的種種幻想讓我幾乎忘了這是個盲人主題的小說。基於這些印象,就暗地希望編劇能做一些調整,讓電影能回到「最普通的盲者生活」這一簡單的主題上。
事實證明,在婁燁的鏡頭下,都紅不必是音樂天才也無損於她的美貌及其所帶來的無窮困擾、沙復明不必有少年時代的「奇遇」也可以嚮往健全人的社會生活、小馬不必是個整日對時間思索個沒完的盲人哲學家也可以流連鶯舍、而徐泰來不用成為麥霸也能用紅燒肉的比喻贏得金嫣的愛情。終究,他們都是普通人,而普通人之間發生的戲劇沖突遠比天才或偏執狂身上所發生的更有力、更有代入感、更能表現盲者與健全人之間的紐帶、而非鴻溝。
據說為了盲者觀眾,婁燁特地將開場字幕做成旁白。而為了敘事的需要,全片也時不時插入旁白。旁白女聲平淡無奇,起不到煽惑人心的效果。這或許是刻意為之——只要想像一下趙忠祥老師聲音引發的各種反效果就能理解婁燁為何選擇這樣無法與「娓娓道來」聯系起來的聲音和念法。故事和情感都在鏡頭和表演中。
電影敘事打破了原著一個人物一個章節的平均分配,以最自然的手法將群戲穿插起來講述,但這極大地考驗了觀眾的面孔識別能力,尤其是對亞洲臉基本盲視的西方觀眾(相對於他們,我們算是健全人了)。群戲中的人物關系以極為約略的手法表現在屢次出現的放工場景中:高唯三輪車上的都紅、步行的其他人三三兩兩地說著閑話。如果沒看過原著,這些簡約的鏡頭可能就被忽略過去了,實際上這里埋伏了後來高唯與杜莉發生沖突以及後來羊肉事件的暗線。郭曉冬飾演的王大夫從床戲到飆血都與原著無差,這是第一條主線和第一個高潮。小孔的扮演者張磊是一位真正的盲者,與王大夫和小馬(黃軒)都有大量的對手戲,她的表演驚人地真摯、毫不扭捏。都紅(梅婷)對小馬的好感在原著里不清不楚,而在電影中,兩人坐在長椅上時都紅的那段獨白為這段感情增加了不少分量:「對面過來一個人,碰上了叫做愛情;對面過來一輛車,碰上了叫做車禍。可惜車禍時常發生,而人與人卻總是錯過」(大概是這個意思,按照記憶寫的未必准確)。而在窗口沉默獨坐的沙復明(秦昊)聽到這段話時不經意觸動風鈴讓都紅發現了他的存在,其實這段話也適用於他對都紅的愛情。這是我很喜歡、印象很深的一個橋段。
而小馬這個角色戲份最重、對手戲最多。故事從他企圖自殺開始(原著中是9歲,電影中已經是黃軒飾演的少年了),到他最後的生活狀態結束(而原著中並未交代,只是說小馬從此消失)。鏡頭講述了他對小孔身上洗頭水味道的痴迷、到被張一光引誘到洗頭房把對「嫂子」這個混雜著各種印象和想像的概念轉嫁到洗頭女小蠻(黃璐)身上,到後來為了小蠻被人毆打。一段(感覺有十幾分鍾的)獨角戲給了意外復明的小馬,配上混雜的背景音和模糊混亂的鏡頭表達的不僅是視覺和聽覺上的轟鳴、還有心靈受到震撼時最初的混亂感。而我看到一則訪談中婁燁自己解釋說小馬此時是不是真的復明並不重要,這里表達更多的是一種開悟的體驗。小馬對氣味的執著一直持續到影片結束,最後一個鏡頭是他回到深藏軍隊家屬院里破板樓上的「小馬推拿」,走過露天的樓道到正在洗頭的小蠻跟前,兩人對「視」到影片結束,背景音樂唱著「當年愛過的女孩我已經忘記你的名字」,是的,他只知道她是「嫂子」。看到這里,只要看過《春風沉醉的夜晚》的人大概都會和我一樣在腦中重現秦昊飾演的姜城在屢經愛情失敗後最終的生活狀態:同樣的板樓、同樣的露天樓道,同樣淡到發苦的日子(洗頭與炒菜)——無論同性還是異性、看得見還是看不見,愛情的火焰燃盡之後剩下的滋味終究都是一樣。
由於群戲戲份分薄,或許《推拿》無緣最佳男主女主(但也不排除類似吳鎮宇在《槍火》中脫穎而出拿到影帝的情況),但正如Patrick Wellinski所說,《推拿》帶來了電影節開幕以來最為震撼人心的觀影體驗,這種純粹而成熟的「作者電影」令人彷彿置身戛納或威尼斯。言下之意,婁燁的到來無疑提升了整個柏林電影節的藝術水準。因此,讓我們期待頒獎禮,看看最終熊落誰家吧!
⑻ 電影推拿精彩影評
由婁燁執導的電影《推拿》於2014年11月28日上映,《推拿》改編自畢飛宇的同名小說,以盲人的視角進入一家地處南京的盲人按摩中心,演繹男女技師們的情感、愛欲,自成一個小世界的生活。這里每個人都有鮮活的面目,生活的追求,也有屬於各處不同的苦悶。365語錄台詞網為你收集整理了電影推拿的精彩影評解讀,看見的不一定真實,看不見的才都存在! 縱觀婁燁之前的電影作品,搖晃的鏡頭,潮濕的影像,加上凌厲的寫實,會讓人的背脊陣陣發涼,抑制不住的壓抑感讓人不能暢快呼吸。然而這次,婁燁似乎不想重復太多,便拿出這部叫做《推拿》的片子,並告訴人們,他也有明亮與溫情的一面。
《推拿》講述的是發生在黑暗裡的故事,一群盲人按摩中心的男女技師按照自己的方式觸摸和追尋著愛情。這是一個對於健全人來說看似陌生的世界,盲人沒有視覺,卻凸顯了其他感官能力,他們靠敏感揣度語言細節和感受氣息質感來與這個世界溝通,常人對美與丑的判斷邏輯,在片中變得行之不通,年輕按摩師小馬在味道的吸引下,對長得不美的「嫂子」有了好感,情慾有了種令人好奇的味道,並一直彌漫在整個片中。但關乎愛情,觀眾會似曾相識,盲人有同樣的七情六慾,並且,他們的愛恨更顯激烈,這就意味著,《推拿》在闡釋愛情時,答案更加直接明了。
這部電影中沒有實際意義上的男女主角,正是承襲了原版小說的群像氣質,也是導演婁燁的有意為之,他希望電影能充分地保留作者氣質。不過,這也給婁燁帶來了不小的挑戰,「沒有明確的男女主角,對於電影來說太反常了,片商可能會問,你都干什麼了?」他的解決辦法是:在影片中保留大部分群像的感受,並側重了幾組愛情關系,尤其讓黃軒飾演的技師小馬的故事成為導演宣洩悲憫和溫情的地方。為此,導演給影片加上了一個原著里沒有的結局——小馬因為偶然碰到腦袋而復明,與心愛的洗頭妹小蠻雙宿雙飛了;而其他盲人也在突圍愛情紛爭後,有了明亮的歸宿。
婁燁不僅給故事中的盲人門安排了一個溫情而明亮的結局,還在電影語言上給盲人們最多的關照。在影片開始,有聲的開場字幕令人有驚艷之感;時不時出現的旁白有種盲人念著盲文時的平和;影片中用大量的移軸與虛化鏡頭模擬小馬的失明與復明。此外,婁燁還特意剔除了原著中盲人的人性惡,盲人合夥人對推拿中心歸屬權的爭執沒有呈現出來,導演在妥善地表達一種傾向,即對人性的關懷。
而盲人演員的參與,是《推拿》能夠恰如其分地還原小說氣質的關鍵,婁燁從他們那裡學到很多,「比如,桌子是不可能放在屋子中間的,都需要靠邊,這樣盲人才能精準地在屋子裡活動」,為此,在拍攝時,婁燁要求電線不能進入拍攝區,不能看見軌道,以便製造出一個沒有障礙的拍攝區。另外,非職業的盲人演員對於表演的准確呈現,是婁燁事先沒有想到的,「在開劇本會議時,職業演員們看劇本,盲人演員讀盲文,大家溝通起來竟然很順利,表演也很到位,特別是飾演嫂子小孔的盲人張磊,特別有靈氣」。婁燁最後得出的結論是:因為影片講的就是盲人們的生活,所以他們只要真實地演繹自己,就是最好的表演了。
即將上映的《推拿》,即便還是有冷雨在不停地下,也可以窺見絲絲暖意,在愛欲糾葛之後,所有的盲人推拿師都有了一個不錯的出路,這是在推拿中心的黃金時代不復存在後,導演最真誠的祝福。雙眼復明的小馬,最後在樓道里看到正在俯身洗發的小蠻,臉上露出了從未有過的暖笑,令人動容不已。婁燁說小蠻洗頭的含義很多:她一開始是在洗頭房拉客的小妹,現在卻為自己認真地洗起了頭,而且小馬也是重新開始的狀態。「對於這個世界,我們不比盲人知道的更多,我們也不一定比別人主流,命運是看不見的,所以盲人比明眼人更了解這個世界」,婁燁最終想說的,是這樣一句話。
以上這篇微博熱門話題第72期就為您介紹到這里,希望大家能夠喜歡。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分享給您的好友,更多精彩不容錯過。歡迎持續關注我們的後續更新,365語錄台詞網匯集和分享最新最熱門的精彩內容。
⑼ 《推拿》||一部關於盲人的電影:我們眼盲但是心不盲
畢飛宇的《推拿》這部描寫盲人的小說被搬上了銀屏,由婁燁導演主導的電影《推拿》似乎也別有一番滋味。
圍繞著小小的沙宗琪推拿所發生的一幕幕關於盲人之間的事情,讓人感覺溫馨而又有些無奈。
電影沒有採用什麼誇張的特技手法,也沒有多少華麗麗的場景,光鮮亮麗的大人物。
好像用一種娓娓道來的、平和的語氣向你訴說著盲人的世界,盲人世界的新酸苦辣。
有一種想笑卻笑不出來,想哭卻也哭不出來,但是你知道那是人物帶給你心頭無言的震撼。
盲人的世界:我們眼盲但是心似明鏡。
就好像東野圭吾的《白夜行》里寫的一段話:
「我的天空沒有太陽,總是黑暗,但是並不暗,因為有東西代替了太陽。雖然沒有太陽那麼明亮,但這對我來已經足夠了。憑借著這份光,我便能把黑暗當做白天。 」
在盲人的世界裡,有他們自己的一扇窗戶,那扇窗戶里有縷縷的陽光。
在那裡,他們看事情比有眼睛的人看得要透,看得要清爽明了。
他們順從上天帶給他們的天生眼疾,但是又不甘於落魄沮喪的生活,沒有了眼睛,可還有一雙手、兩條腿...還可以想盡一切辦法養活自己,活著還有自尊。
電影以因一場車禍而被奪去視力的小馬自殺為遂為開端,那一道道鮮血從小馬的脖子里咕咚咕咚地流下,血淋淋的畫面,給電影蒙上了一層灰濛蒙的色彩。
幸而終有撥開雲霧見陽光的那一天。
不同家鄉、不同年齡的盲人聚集在沙宗琪推拿中心,ta們中有先天失明的、有後天失明的。圍繞著小小的推拿所展開了屬於盲人社會的悲歡離合。
盲人的愛情,更在乎細水長流。
在電影里,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當金嫣問徐泰和我好看嗎,徐泰和雙手摸了摸她的臉,一臉靦腆地說好看。
「怎麼一個好看法?」
這個老實而笨拙的男人傻呵呵地說「比紅燒肉還好看」
說完這句話的時候,金嫣滿意地笑了,隔著屏幕的我也禁不住哈哈大笑。
這個老實巴交的男人用他所能夠想到的最好的詞彙,所知道的最美好的食物去表達對喜歡女子的愛戀。腦子里沒有多少華麗的詞彙,在他的世界裡,紅燒肉也許就代表著一切美好的食物,而他心儀的女子不就像是紅燒肉一樣嗎?
我想這樣的語言平淡還有些讓人哭笑不得,情感卻炙熱而猛烈。
在這個小小的推拿中心,有三對愛情。
小孔和王大夫的愛情;小馬和小蠻的愛情;徐泰和和金嫣的愛情。
小孔和王大夫是在上海推拿中心認識並相好的。小孔瞞著父母隻身一人和王大夫來到了老家南京,一起進了王大夫老同學沙復明的推拿中心。
小孔想和王大夫細水長流的過日子但是內心卻又隱藏著不可告白的苦衷。
父母希望她能夠找一個視力比她好的人,全盲更是大忌。和王大夫來到南京無疑於背著父母和他私奔了,她心中有無限的苦水,卻不知道說給誰聽。
她隨身備著兩部手機,兩個電話號碼,一個是南京的號,一個是上海的號;上海的號是用來欺瞞父母的,她時時刻刻擔心接下來的生活,接下來的自己該何去何從。
小孔的到來(在推拿所稱其為「嫂子」)或者說嫂子的到來喚起了小馬心中對愛情的沖動,多次不顧一切地向嫂子表達自己炙熱的情感,卻沒想到無形中傷害了她。
後來認識了隔壁洗頭房漂亮的「發廊妹」,可能原先只是假戲真做,最後卻愛上了這個生活同樣艱辛卻很健全的小蠻,以至於遭人打罵。
在電影里,似乎都紅對於小馬也有些感情,,只不過兩個人終究是錯過。
在盲人的世界裡,愛情就是找一個可靠的人一起安安穩穩、踏踏實實地過著黑咕隆咚的生活。
沒有轟轟烈烈的艷麗,卻有細水長流的溫柔。
平凡人的生活不也是這樣細水長流嗎?
盲人的內心世界:我們可以去當乞丐,但是我們也有自尊
王大夫的夢想就是和小孔開一個盲人推拿中心,兩個人在一起安安穩穩的生活。
可是不爭氣的弟弟卻被人逼著到家裡索債,作為哥哥,他只能承擔起弟弟的債務。
他將辛辛苦苦攢了幾年的兩三萬塊錢用布袋捆在腰上,他冒著雨回家,卻突然想通了什麼似的。
進家門的時候,「看見」了索債的人坐在沙發上,他將腰間捆的錢放在冰箱里,從冰箱里拿了一把平時切菜的大刀,扯開自己的衣服。
對索債的人說「你知道我們瞎子最喜歡什麼嗎?」
「我們最喜歡的是錢,我們不能像乞丐一樣去要錢,我們有自尊,我們也要臉!所以我們把錢看得比什麼都重。我沒錢給你們,就用我的血抵債。」
他說著就用刀在自己的胸口狠狠地劃了一刀,接著第二刀、第三刀、第四刀。
直到逼退了索債的人。
望著從胸口不斷冒出來的鮮血,讓我覺得辛酸而無奈,卻對他不自覺地產生了敬意。
盲人也是有尊嚴的。
其實,我也希望,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沙宗琪這個小小的推拿中心,有一個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的人物,推拿中心的主人沙復明。
沙復明和別的盲人不一樣,除了推拿,他心中還追求更多的東西,跳舞、看詩、讀書、聽音樂...
他不像其他的盲人一樣因為知道自己是盲人,所以不敢祈求一些命中不敢有的東西,不敢想太多「有眼睛」的世界。
沙復明不一樣,他嚮往甚至有些期望可以融入進去,他對「美」有執著的追求。
聽客人說推拿中心的都紅長得很美,他在心裡想「美」到底是什麼,他心中認定都紅代表的就是美,他苦苦追求都紅,卻無果而終。
他追求的是在盲人世界裡虛幻的「美」,那種可望而不可即的憧憬讓他盲目地去追隨都紅,而不是愛情。
都紅可以說是一位美貌的盲女子,上帝給了她一副較好的容顏卻也奪去了寶貴的視力。
別人說她美,無疑中增加了她心中的痛苦,她寧願自己從來不知道自己很漂亮。
在我看來,她卻是一位美貌而又睿智的姑娘,心裡像一塊明鏡,澄澈而透明。
對於生活有自己的獨特想法,面對沙復明的追求,她一語指出,你不是愛我,而是愛你所想像的看不見的美。
對於愛情,她說:
「你知道人和車最大的區別是什麼嗎?」
「對面走過來一個人,你撞上去,那是愛情;對面開過來一輛車,你撞上去,那是車禍。
但是呢,車和車總是撞,人和人總是讓。」
沙復明和都紅最終雖未在一起,但是他們心中都有一顆對未來的虔誠一心,「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電影的最後,沙宗琪推拿所解散了,小孔和王大夫回到了上海;徐泰和和金嫣一起回了老家;都紅偷偷地一個人離開了,沒有人知道她在哪;沙復明安心養病,並混跡於老年歌舞中心。
令人竊喜的是,小馬似乎眼睛隱隱約約地可以看見東西了,和小蠻開了一個小小的小馬推拿所。
這樣的結局雖然與小說有所出入,我想也暗含了對盲人生活越來越好的期盼。
我們眼盲,但是心不盲。
首發於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