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電影《1917》一鏡到底是如何實現的
時隔四年,薩姆·門德斯攜最新力作《1917》席捲而來,斬獲了金球獎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獎,並在剛剛結束不久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上「十提三中」,成為年度最熱門電影之一。是的,曾執導《美國麗人》《007:大破天幕危機》的他,這次將目光聚焦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並如願以償地完成了一部史詩級的戰爭電影。
1.一鏡到底的想法
《1917》這部電影,講述的是兩個年輕的英國士兵,斯科菲爾德和布萊克,他們需要盡快將放棄對德進攻的命令文件傳遞給前方的英軍作戰部隊,因為這是一個圈套,關繫到數千人的存亡——而布萊克的兄弟正是這支部隊的其中一員。但他們卻只有一天的時間完成任務,與時間的緊迫相比,更大的問題還在於,他們將穿越大片的敵占區,才能到達這個主力團所處的方位。
顯而易見,這個故事的情節發展是一直處於行動之中的,而薩姆·門德斯也想用一鏡到底的拍攝手法製作這部電影。門德斯說,有一次他看到自己的孩子在玩戰爭類的電子游戲,這使他產生了一鏡到底的想法。《1917》這部片子跟隨了兩名士兵的腳步,而薩姆·門德斯正是想讓觀眾體驗到那種與主角們同呼吸,共進退的身臨其境。
歷史題材的電影,對電影製作的每一個部門來說都是挑戰,尤其是藝術概念設計、布景、服化道等細微處。為了實現這一幾乎無法完成的巨制,薩姆·門德斯第四次邀請世界頂級DP羅傑·迪金斯先生出山掌機。
2.大量的前期准備工作
製作一部在觀眾看來連續兩個小時一直拍攝、未曾剪輯的故事片,這無異於說笑。電影製作方細致入微地大量前期設計,精益求精地完善了技術上的每一個細節,才完成了這項不可能的任務。
如你所見,拍攝一部像《1917》這樣的史詩電影,需要大量的前期准備工作。美術指導丹尼斯·加斯納(Dennis Gassner)在拍攝前首先製作了整個置景地的模型,這樣能使團隊中的每個人都與薩姆·門德斯和羅傑·迪金斯保持一致的設想。這無疑是很有用的,工作人員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演員的位置,也可以知道攝影機的運動軌跡和燈光角度。這樣,整個攝制組才可以在拍攝前行之有效地調整畫面中每條街道和戰壕的長度。在價值數百萬美元的電影置景地,你不可能總想著即興發揮——除非你不折不扣地按計劃去做了,然後才能有足夠的時間與預算去「隨心所欲」。
3.攝影機運動與鏡頭
如果你曾經製作過一鏡到底的項目,那麼你一定意識到排練是多麼的重要。你需要片場里的每一個因素都能在攝影機鏡頭前完美地同步演繹,這包括了演員、攝影機運動、現場爆破特技等等。為了實現這樣的拍攝,羅傑·迪金斯和他的團隊使用了兩種穩定器:一種是傳統的三軸穩定器,另一種則是五軸穩定器——ARRI Trinity。對於那些無法人為操作的大范圍調度鏡頭,他們會接力般地將穩定器安裝在各種索道、伸縮搖臂以及車輛等移動設備上。
也是為了能靈活地進行運動設計,他們選用ARRI Alexa Mini LF拍攝《1917》。這是ARRI Alexa Mini的全畫幅版,羅傑·迪金斯描述說,這是「他使用過的最小巧的數字攝影機之一。」在鏡頭使用方面,整部電影都是使用ARRI Signature Primes系列鏡頭拍攝的,具體包括了35mm、40mm和47mm這三枚鏡頭在內。
4.布光和剪輯
羅傑·迪金斯在攝制早期面臨的最大難題,就是怎樣在如此大的置景場地上進行布光,同時還要兼顧到幾乎是360°移動的攝影機。是的,在有太陽的情況下,這根本做不到。所以他們只能依靠照度相對穩定的陰天來拍攝白天的外景——如果你想要場景之間的視覺連續性,天氣肯定是要保持一致的。這也意味著,在足夠方便拍攝的大片雲朵到來前,劇組將會有數天無法開工。
但對於夜間的外景布光來說,那就是另一個故事了。小鎮部分的夜景戲,整個場景基調是昏暗的,整場戲要給人在噩夢與現實之間不斷穿梭的感覺。為了對該場景進行布光,迪金斯使用了一些看起來像是附著在線上的煙花類型的燃燒物。這樣,光會在天空中持續的散射,照亮演員與場景。
說到後期製作,剪輯師李·史密斯(Lee Smith)會出現在每一個需要剪輯的鏡頭的拍攝場地。相關鏡頭的拍攝期間,他一直在片場,然後在晚上剪輯場景之間的連接鏡頭,以便團隊第二天決定是否可以繼續下一場次的拍攝。
在拍攝現場定剪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因為你必須在現場,堅決果斷地判斷出最完美的鏡頭,直接做出選用的決定。事實上,你所選擇的鏡頭會直接影響到接下來的拍攝。剪輯點看起來會很不尋常,因為我們通過道具等手法隱藏了剪切痕跡。說真的,我很好奇,想去電影院看一下成片來了解最終呈現的效果。
『貳』 1917為什麼要救飛行員
首先,飛行員非常寶貴,培養飛行員花的財力人力都非常多,往往大於飛機的價值。二戰時,日本,德國後期都曾出現過有飛機,但是飛行員嚴重不足的情況。其次,飛行員也是所有作戰軍人的一部分。而目前各國,都比較重視作戰人員生命保障的問題,無論哪國,在戰斗中都要求士兵全力搶救受傷人員,這主要可以帶來士兵士氣的提升,因為每個士兵都會擔心受傷,自己受傷會有人來救,心裡才會有最基本的底氣。
『叄』 如何評價電影《1917》
這部電影還是相當不錯的,情節也是比較吸引人的,反映出了當時的情況。
『肆』 電影《1917》有什麼優缺點
電影《1917》剛一問世,立刻引起全球好評。導演薩姆·門德斯(Sam Mendes)用擅長的講故事模式,再加上攝影指導羅傑·迪金斯(Roger Deakins)熟稔的一鏡到底的技術,二人珠聯璧合,製作了一部堪稱驚艷的影片,然而,《1917》最終卻在角逐奧斯卡最佳影片時敗下陣來,只獲得了最佳攝影等獎項,這個結果其實沒有出乎很多人的意料,畢竟《1917》是一部優缺點分明的電影:攝影傑出,但故事平庸。
《1917》給人的震撼,主要是在一鏡到底的技術造成的感官沖擊與畫面美學上,這超越了觀眾看電影想要“感同身受的刺激”的預期,但也是由於一鏡到底技術,導演無法把故事的價值觀嵌入電影之中,造成了顯而易見的缺陷。總的來說,《1917》優缺點分明,薩姆·門德斯用傑出的攝影技術,拍攝了一個平庸的故事。
『伍』 電影《1917》一鏡到底讓人佩服,這部電影有哪些隱藏的剪輯點
電影《1917》由薩姆·門德斯指導,由喬治·麥凱、迪恩·查爾斯·查普曼、科林·費爾斯、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 馬克·斯特朗、理查德·麥登、安德魯·斯科特等演員出演。
『陸』 2020最值得上電影院看的電影《1917》,真的那麼好看嗎
文 | 貓小姐
內地影院經過長達半年的休停期,終於,它重新與我們見面了。
翻看正在上映的電影片單,發現《1917》赫然在列。這部剛剛囊獲奧斯卡三項獎項,以 「一鏡到底」 的拍攝技術而聞名的好萊塢大片,幾乎是這批上映影片中最讓人期待,也是最值得在IMAX影廳上觀看體驗的電影。
李安這兩年不斷嘗試新的電影技術,就是為了用高 科技 讓觀眾在特定的影院里觀看電影時能夠有沉浸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
而《1917》沒有用3D,4K等技術,就能讓觀眾直接享受到沉浸式的視覺體驗。
整部電影用許多個長短不一的長鏡頭拼接成一個120分鍾一氣呵成的偽長鏡頭,外加上世界頂級大導演諾蘭的御用剪輯師李·史密斯(Lee Smith)的剪刀手,將鏡頭剪接得肉眼看不出拼接的痕跡。
由於是一鏡到底,觀眾會隨著第一視角的鏡頭化身為在場的第三人,跟著主人公經歷2個小時跌宕起伏的驚險經歷,與電影角色同悲同喜。
關於這部電影的「一鏡到底」不想贅述太多,外面已經有很多詳盡的解說。今天我想從另一角度來解讀這部備受爭議的電影,雖然他在劇情方面受到部分網友的批評,但我仍覺得這是門德斯導演結合長鏡頭敘事拍出的最好電影。
不少人覺得這部電影的觀影體驗特別好,這不僅是「一鏡到底」的拍攝緣故,還有導演為電影畫面所注入的美學文化。
故事背景發生在1917年4月比利時和法國交界的伊普爾地區,是一戰戰區。導演對戰場做了搭建還原,蜿蜒的戰壕,無人區的鐵絲網,一個個沼澤泥濘的坑洞,從土裡破出來的一隻殘肢,被老鼠啃咬殘缺的屍首,伏倒在地的死馬,以及縈繞在上面密麻可見的蒼蠅,戰爭的滿目蒼夷隨即一表無疑。
然而在還原的過程中,導演還是做了最大限度的畫面美化。實際上在一戰紀錄片《他們已不再變老》中的真實戰場要比電影里的凄慘太多了,各種血腥的斷裂屍體堆積一起,發臭黏稠的坑洞隨時都能吞噬掉一個活生生的人。
電影重建了一個戰區現場,卻故意處理掉血腥惡心的細節,讓觀眾觀看時不會產生不適。哪怕主角Schofield被鐵絲網鉤破的手,都沒有給出正面傷口。
導演無疑是燈光愛好者,為了重構戰爭的悲慘又不失畫面的好看,他大量運用了光影、色彩作輔助,最後呈現出一系列唯美又悲慘的畫面。
例如Schofield和Blake接到上級命令,帶著 「取消行動」 的信件跨越無人區時的灰藍昏暗,天空灰濛蒙一片。空曠蒼夷的環境加上隨處可見的屍體,一股壓抑的緊張感撲面而來。
當他們來到櫻花樹邊,天藍地綠花奶白,外加不遠處屹立著斷頂殘破不堪的房子,一頭瘦小的牛還在吃草。歲月靜好和生靈塗炭被揉進了同一個畫面,給我們帶來強烈的 情感 對比。
接著是飛機墜地後的熊熊烈火,天藍的空氣彌漫著灰白的煙火,原本靜謐的環境隨著Blake的離世變得落壞不堪。
然而整部電影最能體現導演藝術造詣的當屬這一幕,Schofield來到被戰爭摧毀的伊爾普城。 整個城堡在夜幕降臨時猶如地獄一般 ,斷裂的牆壁,迷宮般的小徑,燃燒的火焰,搖曳的影子,時亮時暗的光影,不知何時出現的德國士兵。
Schofield就像是隨時會被死神召喚的外來者,大膽地闖入了死亡之地。 那些斷壁殘垣像是一座座長短不一的墓碑,而他在墓碑圍城的困地里全力奔跑。絕望、害怕、死寂......所有悲愴的 情感 通過Schofield不停歇的奔跑傳遞出來。
那一刻已經分不清是現實還是荒誕的幻想世界。 Schofield像被神眷顧般的全面開掛,躲過了德兵的追捕,最後縱身一躍,跳進了瀑布里。
通過場景的神化構建,加上光影渲染,音樂烘托,導演在高難度的 寫實拍攝下 最終實現了 如夢如幻的藝術效果 。
當然,這一切和導演薩姆·門德斯(Sam Mendes)的藝術審美分不開。
門德斯在江湖上早有 「天才導演」 的美譽,極具天賦的他憑借著初涉銀幕的處女作《美國麗人》拿到奧斯卡最佳導演獎,那年年僅34歲。之後由他執導的《007:大破天幕殺機》更是被捧為「最佳007電影」。
而拍《1917》之前,他擔任過戲劇導演,並且憑著戲劇《擺渡人》拿下托尼獎最佳導演獎。
眾所周知,戲劇導演對藝術的要求要一名電影導演高許多,他不僅要兼顧整部話劇的視覺美感,還要調度演員的表演情緒,肢體語言。
這也就能解釋他為什麼能在一部講戰爭的片子里展現那麼多美麗的畫面,而且細節處理得游刃有餘,恰到好處。
以往的戰爭片往往會為了突然民族 情感 ,刻畫出一個不怕死亡、勇敢沖鋒陷陣的光輝士兵的形象。這些士兵不像是真實的人,更像是為了鼓勵人民為國犧牲而創造出來的英雄領袖。
《1917》則不同,他用Schofield的視角展開來講一個有血有肉的普通士兵在一場戰爭中的真實感受,以此來表達電影的中心主旨—— 戰爭對全人類來說都是殘忍且無意義的。 士兵們前仆後繼地犧牲換來空洞的名號,可沒有一個士兵是真正無懼犧牲的。
主人公Schofield選的是一個長相普通的英國演員來演,這樣更符合劇本里的平凡人的設定。這個主角的反戰情緒一直貫穿整部電影。他從一開始就不情願接受這個「送信」的任務,長官吩咐命令時,他臉上明顯的不願,顯然是對危險任務的極度害怕。
和Blake經歷了差點被埋、死後重生之後,他不滿的情緒達到頂點,抱怨Blake讓他出來送死。
在德軍的戰壕里他看到貼在床頭的一張全家福,是某個德國士兵的。原來那人也和他一樣,來自某個地區的某個普通家庭,家裡有著他的愛人、孩子。可是莫名其妙的,他們就來到了這個戰場,相互不認識卻要置對方於死地,甚至要為了上尉莫名其妙的要求就要獻出自己的生命。
《他們已不再變老》一位參加過一戰的老兵多年後講述起這場戰役,他說: 「我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我就參加了這場戰爭。」
為什麼?其實很多參加一戰的士兵根本說不清,Schofield也說不清。像是當初被某種振奮的口號蠱惑,一時熱血參了戰,可真正到了戰場才發現一切都是那麼荒謬。
Schofield在上一場戰役中立了功,所以獲得了一個功勛章。他拿著這個章和別人換了一瓶酒,只因當時他太渴了。別人拚死換來的勛章,他卻說:
在伊爾普城裡,Schofield遇到了一個活著的普通法國女性,她的家園全被毀了,躲在黑暗的地牢里,和一個沒有親人的嬰兒相依為命。這是整部影片最柔軟的時刻,溫柔的女性抱著一個牙牙學語的嬰兒,站在昏黃的燈下宛若中世紀的畫像。
她們代表著幸福的生活,Schofield轉身離去, 亦代表著走進戰爭是從天堂走向地獄 。
在這場戰役中,他經歷得越多,看到得越多,就越為戰爭感到悲哀。這場戰爭不僅讓兩方的士兵相繼犧牲,也讓生活在戰區地帶的無辜法國百姓活在人間煉獄中。許多家庭流離失所,多少孩子失去家園。
即使後來,導演讓他多少帶著一點主角光環,在沿途的艱難險阻中不被打死,終於把停止進攻的信件安全傳達到前線,救下1600名士兵的性命。可是Schofield的精神世界依舊沒有變得更加高尚。相反,他更加篤定了戰爭的殘酷,同時也為自己陷入這場時代的浩劫而感到悲涼。
故事結尾他悲傷地坐在樹下,看著家人的照片,照片的背面寫著 「Come back to us」 。
他還能回去嗎?下一幕是生是死?誰也不知道。
然而,這部電影也有不足的地方。就是一鏡到底的攝影方式,鏡頭只能聚焦在主角身上,而 整部電影的配角完美淪為工具人 ,無法體現出他們的思維想法,從而無法對電影主題做升華補充。
導演請來了許多英國大牌演員來客串上尉,有卷福、斯特朗、費爾斯等等。可電影里他們只是閃現一下,十分政治正確地表達出了對下屬的關懷,卻沒能表達出戰爭爆發的深層因素——士兵和軍官的對立與矛盾。
而其中只有斯特朗飾演的Captain Smith中途提醒了Schofield一句,傳達指令的時候一定要有其他人在場,因為 「有些人就想打仗」 。
本以為導演鋪的這條線會在卷福飾演的Colonel MacKenzie那裡爆發出來,最後突顯一個軍官的冷血好戰,不惜用士兵的血肉身軀為自己陞官加爵鋪路,以此對軍僚主義的專制暗黑加以批判。
可導演最後編排的是卷福一下就被Schofield說服了,以輕描淡寫的一句 「讓結束戰爭的唯一辦法,是戰斗到只剩最後一口氣」 做結尾。雖是增添了卷福的人物弧光,卻讓整個結尾有種狗尾續貂的感覺,整部電影的故事立意一下變得單薄了。
當然,這樣的劇情安排大概也是導演有意而為之。因為長鏡頭拍攝會導致無法另起鏡頭聚焦士兵背後的上尉們的行為及內心,所以無法全面展現這些重要軍官在戰爭中起的作用,也就無法在電影里展現士兵和軍官的內在敵對狀態。
既然導演選擇了這樣難的拍攝手法和展現形式,勢必要放棄掉一些東西。好在這部電影最終呈現出來的效果異常的好,包括觀影體驗,沉浸式的感官,絕美的畫面,這些都能抵消掉電影的那些不足。
總之,這依舊是2020年最值得去電影院觀看的電影之一。
-END-
『柒』 一戰高分電影《1917》,一鏡到底的戰爭場面,令人窒息
1917年4月6號,布雷克和斯科費爾德在戰斗的間歇躺在一棵大樹下。一名軍官走來,要帶他們見將軍,兩個小夥子跟在軍官後面走入戰壕。
在一戰期間的英軍,戰壕修得非常精緻,有兩米多高,士兵在戰壕里不用彎曲身體行走。戰壕的走向是左右彎曲,就算炮彈落入戰壕,左右牆體可以遮擋大量彈片,兩邊有整齊的擋土板,上面有沙包堆高。他們來到將軍的指揮室,將軍告訴他們送一封信到前方部隊,命令部隊四月七日停止對德軍進攻。因為德軍故意後退九公里,埋伏在那裡,要殲滅英軍,如果德軍計劃得逞,英軍將有1600名士兵喪命。這個部隊還有布雷克的兄弟。
他們拿到信馬上出發,他們要穿過無人區,德軍的佔領區,穿過一條大河才能到達那支部隊,給他們的時間只有一天。
他們爬出戰壕,來到無人區,看到戰馬的死屍,到處都是蒼蠅,還有沒有清理戰友屍體,鐵絲網,以及巨大的彈坑。斯科費爾德的手被鐵絲網刺破,沒有時間包紮,他們到了德軍的戰壕他才包紮好。德軍的戰壕都是混凝土澆築,沙袋堆得非常高。他們搜尋德軍的營地,鐵床,還看到非常大的老鼠在偷吃食物。他們還找到了狗肉罐頭,狗肉罐頭的另一端是絆雷,一聲巨響,斯特費爾德埋在了破碎的混凝土裡。
布雷格把他的夥伴拖了出來,還好斯特費爾德沒有大礙,就是眼睛裡有很多塵土。他們走出戰壕,看到一大片的櫻桃樹砍了,這都是德軍臨走時乾的。他們來到一個小村莊,一個在前門進入,一個在後門進入,布雷克發現一桶牛奶,他嘗了兩口,還灌了一壺。
外面的天空有兩架飛機對戰一架德軍飛機,德軍飛機被擊中,飛機朝他們的方向墜毀。飛行員著火,他們救出飛行員,斯特費爾德去打水給飛行員降溫,沒想到德軍飛行員刺殺了布雷克,斯特費爾德兩槍打死飛行員。布雷克失血過多死亡,斯特費爾德摘下了好兄弟的戒指和軍牌。
這個時候有一隊友軍經過,友軍的軍官問了斯特費爾德一些情況後,他允許斯特費爾德搭乘他們的軍車。
在一座炸毀的鐵橋前斯特費爾德下了車,他從鐵橋上攀登過去。他受到對面狙擊槍的射擊,斯特費爾德調整位置,向對面射擊,壓制對面火力,向那個掩體沖過去,在關鍵時刻射殺了敵軍。
夜晚降臨,他在這個小鎮上前行,忽明忽暗的探照燈,德軍也發現了他,不停地向他射擊。他躲進了一處教堂,教堂正在燃燒,只剩下一個巨大的十字架。遠處的一個人影朝他射擊,斯特費爾德趕快逃離,他躲進了一個地下室。他看到了一個女人,那個女人抱著一個嬰兒,經他們交談,這個嬰兒是棄嬰,他需要牛奶,他把牛奶倒給了那個女人,嬰兒抓住斯特費爾德的手,女人告訴他,這個孩子喜歡你。
斯特費爾德要盡快完成任務,他沖出教堂。大批的德軍發現了他,他左沖右突,子彈就在身邊飛過。他縱身一躍跳去冰冷的河裡,他隨著河水向下游飄去,一個巨大的瀑布把他沖下去,他抓到了一個大木頭。他慢慢有了意識,他爬過發漲腐爛的屍體來到岸邊。
岸邊有人在唱歌,他循著歌聲走到樹林,樹林里很多軍人,他們馬上就要上前線。他打聽這些軍人,這就是他要找的部隊,然後一路打聽終於找到這里的最高軍官,還有一分鍾他們就要發起總攻,最後時刻,軍官終止了總攻,也保住了這1600名軍人的性命。
完成使命,斯特費爾德去找尋布雷克的兄弟,在戰地醫院找到了他的兄弟,斯特費爾德告訴哥哥布雷克的死訊,哥哥情緒一下子就奔潰了。斯特費爾德把布雷克的戒指歸還給他的哥哥,一個人走到一棵大樹下,四月的陽光照在斯特費爾德的身上,燦爛輝煌。
這是一部一戰電影,一鏡到底,觀眾跟隨主角的視角前行,非常有帶入感,有時候會有窒息感。影片的細節非常到位,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1917年英軍德軍的戰壕非常完善完美,感覺非常現代感。戰場上的泥濘,深深的彈坑,鐵絲網,烏鴉,巨大的老鼠,每個細節都非常有還原感。值得觀看的一部好電影。
『捌』 1917電影簡介 1917電影的介紹
1、影片《1917》聚焦兩名年輕的英國士兵,講述了一戰時期,兩名英國士兵為了拯救成百上千的生命而冒險穿越敵境傳遞重要情報的故事。
2、《1917》於2020年1月10日在美國上映。2020年8月7日在中國上映。
3、電影《1917》是由美國夢工廠出品的戰爭片,由薩姆·門德斯執導,喬治·麥凱、迪恩-查爾斯·查普曼領銜主演。
『玖』 電影《1917》怎麼樣
這部電影其實還是非常好看的,首先能夠給人非常深刻的思考,也有很多道理
『拾』 金球獎最佳劇情片《1917》究竟是怎樣一部神奇的電影
2020年金球獎最佳劇情片《1917》究竟是怎樣一部神奇的電影,導演Sam Mendes也被評為本屆金球獎最佳導演。
《1917》當然也是技術流的電影,不僅僅是導演Deakins,還有完美的音效、視覺效果和Lee Smith的編輯。這些並沒有淹沒MacKay和Chapman的表演,他們的勇敢、恐怖、忠誠、決心和絕望在鏡頭前表現得非常到位。
Mendes也安排了一些名演員飾演軍官,除了Firth,還有Benedict Cumberbatch, Andrew Scott, Richard Madden和Mark Strong。每個人都知道如何在簡單的對話中給大家留下印象,每個人都成為重要的故事節點。
《1917》在國內的上映日期還沒有排定,相信和音影同盟一樣期待的人很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