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推薦 > 什麼是電影影

什麼是電影影

發布時間:2023-01-19 02:26:50

A. 什麼是電影

個人的觀點:以劇本為框架,用光影、色彩、音樂等元素,通過不同的表演、攝影方式,來表述一個故事。

B. 什麼是電影電影的靈魂是什麼

在這炎炎的夏日很高興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以下我為大家分享,我個人對這個問題的看法與想法,希望我的分享能給大家帶來幫助,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

首先,先說下什麼是電影,我覺得電影是一種藝術的呈現,這是一門可以容納文學、戲劇、攝影、繪畫、音樂、舞蹈等多種藝術的綜合藝術,但它又具有獨自的藝術特徵。每個人的觀賞點不一樣。

其次,優秀的電影能緊緊的吸引住你的心靈,或對人性產生拷問,比如說《人工智慧》,或鼓勵你勇敢面對生活中的挫折,比如《當幸福來敲門》,或者使你的精神得到愉悅,比如《鋼鐵俠》等高分電影,爛電影不知所雲讓人昏昏欲睡,或故作高深,或粗製濫造。總之好電影讓人百看不厭,爛電影讓人最多看10分鍾就反胃。

最後,談到電影的靈魂,基於電影是一門藝術的前提,我們自然繞不開一個問題:藝術的靈魂是什麼?藝術不能吃不能穿,沒有功利效用,但人類 社會 產生了藝術,且文明程度越高,藝術的地位也就越高。

那麼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人類不是為了吃飯而活著,在解決了溫飽之後,就會追問宇宙和人生的意義,會思考「美」究竟是什麼?而藝術就是人類探尋這些問題的途徑,這種途徑是一種敞開無限可能的自由方式。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里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里,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 健康 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作為一名影視領域的創作者,下面我就給大家解答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什麼是電影,電影是一種藝術的呈現,這是一門可以容納文學、戲劇、攝影、繪畫、音樂、舞蹈等多種藝術的綜合藝術,但它又具有獨自的藝術特徵。每個人的觀賞點不一樣。

其次,電影的靈魂是什麼呢?我覺得電影的靈魂每個人的見解都是不同的,本人覺得電影的靈魂就是能調動起觀眾的喜怒哀樂的一種東西吧。這種東西可能就是藝術吧?

這肯定是一種無形的東西,看得見卻摸不著,可能電影的靈魂就是藝術吧。電影的靈魂又有可能是人類的 情感 ,當你看電影看到動情處時不就是人類的 情感 在這個被譽為第七藝術的載體上的重現嗎?

最後,我只能談一談讓我為之震撼的,2017年快年末,我看過那部可能家喻戶曉都看過動漫電影《尋夢環游記》,起初我覺得就是一部動漫應該是小孩子看的,後來被很多成年人贊賞值得一看。我也抱著試試的心態,後來發現這部電影不僅適合孩子看,成年人更應該看。它包含了夢想,親情,愛,還有現實。這部影片向我們展示了人死後的未知世界,人對於未知會自然而然的產生恐懼,也向我們表達了未知世界也可以是一種美好的存在。

世界在外面,世界也在人心中。有人感嘆世界的險惡,但即便是同一個人,有時候也會欣喜世界的美好,世界一直沒變,變的是人的心緒。我們不必擔憂害怕,活好當下,為了親人,親人最大的幸福感就是我們自己過得幸福。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謝謝!

電影是一種藝術的呈現,這是一門可以容納文學、戲劇、攝影、繪畫、音樂、舞蹈等多種藝術的綜合藝術,但它又具有獨自的藝術特徵。每個人的觀賞點不一樣。電影的意義在於看電影的人,如果欣賞者自己有深厚的思想底蘊,那麼電影就能實現他的意義。電影就若書,發人深思,引人遐想!

電影以電影技術為手段,以畫面和音響為媒介;在熒屏上運動的時間和空間里創造形象,再現和反映生活.既然影片反映的是生活,無論是對生活的寫實,回憶還是預測幻想,總是離不開特定的人文因素的.也就是說電影和文化有著很深的聯系,不同的時期電影所表達的文化也是不相同的,它可以代表一個時期,也可以代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甚至是一個夢想,那麼也就可以簡單的說能給我們正能量的它就是電影的靈魂。

我是文子心語,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先說什麼是電影?電影是一門可以容納文學、戲劇、攝影、繪畫、音樂、舞蹈等多種藝術的綜合藝術,但它又具有獨自的藝術特徵。

文學依靠語言塑造形象,反映生活。但無論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如何鮮明、生動,讀者都無法直接看到曹雪芹筆下的林黛玉,托爾斯泰筆下的瑪絲洛娃……只能依靠自己的想像去補充。

繪畫是通過鮮明的線條和形體來表現生活的,也是可見的視覺藝術。但無論達·芬奇的《最後的晚餐》如何逼真,列賓的《伊凡殺子》如何悲壯,它的畫面卻都是靜止的,而且一幅作品只能表現人物的一種精神狀態或生活的一個片段。

戲劇依靠演員的動作表演生活,通過演員的對白給予觀眾以深刻的感受。但是人物的某些內心活動,單靠形體動作則無法表現。有些生活中的事物也無法搬上舞台,如武松打虎,舞台上就不能出現真老虎。

但相對於電影來說,這一切都不是問題。它可以運用各種攝影技術使人物和場景,可遠可近,可大可小,給觀眾的視覺離下了鮮明的印象。而且電影鏡頭具有分切和組合的功能,產生了蒙太奇這種藝術性極強的電影組接技巧,可以帶觀眾上天入地,回首原古,嚮往未來,潛入夢境,凡思維能及的地方都能極目可見。這樣,觀眾不僅可以看到黛玉的一顰一笑,通過特技看到武松與真老虎搏鬥,還可以通過電影鏡頭的運動看到「伊凡殺子」這場悲劇發生的前前後後……

由此可見,電影藝術在表現力上不但具有其他藝術的特徵,而且從一定意義上講,超過了其他的藝術。但是,作為一門綜合藝術,如果離開了文學、戲劇、繪畫、攝影、舞蹈、雕塑等其他姐妹藝術,電影也就失去了它的魅力所在。

電影做為文學藝術的其中一個門類,它和其他藝術門類一樣,也具有思想性和藝術性這兩個很重要的屬性。一部電影如果思想性平平淡淡,或者消極頹廢,或者輕飄無份量,那這部電影也就缺少了它該有的教化作用,那一這種電影就屬於沒有靈魂的作品。反之,如果一部電影作品說教味道太濃,沒有或者少有藝術觀賞價值,給人以味同嚼蠟之感,那麼這部電影同樣屬於失敗的作品。

千萬不要小瞧了觀眾的觀賞水平,他們雖然對藝術的標准和喜好不同,但卻有著不可小瞧的關於真、善、美的評判標准。好的電影作品既要反映出普通民眾關注的 社會 現實問題,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還能給觀眾較大的思維空間。而達到這種標準的前提是,電影作品必須具有一定的藝術感染力,不但讓觀眾喜聞樂見,而且能夠給觀眾帶來美的享受。

電影是由活動照相術和幻燈放映術結合發展起來的一種連續的影像畫面,是一門視覺和聽覺的現代藝術,也是一門可以容納戲劇、攝影、繪畫、音樂、舞蹈、文字、雕塑、建築等多種藝術的現代 科技 與藝術的綜合體。但是電影的靈魂是什麼呢?這個問題我也來學著別人回答一下吧。電影的靈魂每個人的見解都是不同的,本人覺得電影的靈魂就是能調動起觀眾的喜怒哀樂的一種東西吧。這種東西可能就是藝術吧?這肯定是一種無形的東西,看得見卻摸不著,可能電影的靈魂就是藝術吧。電影的靈魂又有可能是人類的 情感 ,當你看電影看到動情處時不就是人類的 情感 在這個被譽為第七藝術的載體上的重現嗎?如果想探討電影的靈魂是什麼的話,不知道看《西西里的美麗傳說》對於探討這個問題有沒有幫助呢?電影的靈魂又有可能是人類的本性的提煉吧!即是美和丑,在《西西里的美麗傳說》里有充分的表現,如果是的話,看過《西西里的美麗傳說》的人是否就看到過電影的靈魂了。沒學過電影,以上純屬瞎說,不能當真。

很高興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以下我為大家分享,我個人對這個問題的看法與想法,希望我的分享能給大家帶來幫助,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

我認為看了一部電影,看後有說點什麼的沖動又覺得說什麼都多餘,如今的 社會 彷彿談信仰都很矯情,而這是一部非常克制的電影。拍攝的平淡如水,沒有特意煽情和炒作,本人西藏去過倆次,哪裡處處是美景,那個地方也是離靈魂最近的地方。

這部電影甚至特意沖淡沿途美景的姿色以免分散觀眾的注意力。而是留更多空白讓觀眾自己去想,去體會什麼是虔誠。全程沒有配任何背景音樂,很多鏡頭若加了背景音,那絕對呈現的是另一種效果。甚至台詞都少之又少,聽到最多的就是木屐拍打以及在地上滑動的聲音。芒康,左貢,然烏,東達山,米拉山,布宮,大昭寺,等等,一幕幕熟悉的鏡頭。

而我個人覺得一部好的電影絕大部分取決於它的配音,它的重要性甚至超過電影作品中其他要素,如演員、台詞、畫面、甚至故事情節,可以說音樂在電影作品中的重要性就像是人與靈魂一樣不可分離。

電影的配音不是單獨的音樂,它是為電影而創作和編制的音,是電影視聽系統中聽覺語言系統里的一個構成部分,是電影聲音的三大聲部的一個聲部,它同人聲,音響共同構建了電影的聲音。

總之而言好的電影,就是能與觀眾產生共鳴,得到大眾的好評,那它就擁有靈魂,如中國國產電影票房第一名:《戰狼2》。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里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里,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 健康 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什麼是電影?這個問題分兩方面來講。

首先,電影是一種綜合的現代 科技 。運用攝像及錄音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像以及聲音攝錄在膠片上,通過放映,將活動影像投射到銀幕上,同時同步聲音,以表現一定的內容。如今,我們已經來到了電影的特技時代,運用大量的電腦特技製作出來的電影,能夠帶給人們震撼的視聽享受。

此外,電影還是一門藝術。義大利電影先驅里喬托·卡努杜在1911年發表的一篇論著里第一次宣稱電影是一種藝術,從此,"第七藝術"成為"電影藝術"的同義語。卡努杜認為在建築、音樂、繪畫、雕塑、詩、和舞蹈這六種藝術中,建築和音樂是主要的;繪畫和雕塑是對建築的補充;而詩和舞蹈則融化於音樂之中。電影把所有這些藝術都加以綜合,形成運動中的造型藝術。作為第七藝術的電影,是把"靜的"藝術和"動的"藝術、"時間"藝術和"空間"藝術、"造型"藝術和"節奏"藝術全都包括在內的一種綜合藝術。現在,電影是一門藝術的觀點已經在世界范圍內得到認可。

最後,談到電影的靈魂,基於電影是一門藝術的前提,我們自然繞不開一個問題:藝術的靈魂是什麼?藝術不能吃不能穿,沒有功利效用,但人類 社會 產生了藝術,且文明程度越高,藝術的地位也就越高,這是為什麼?因為人類不是為了吃飯而活著,在解決了溫飽之後,就會追問宇宙和人生的意義,會思考「美」究竟是什麼?而藝術就是人類探尋這些問題的途徑,這種途徑是一種敞開無限可能的自由方式。

當我們明白了什麼是藝術,我們就能夠從心靈深處體會到什麼是藝術的靈魂,那是自由的思想、獨立的精神,是人類對生命和宇宙的 探索 ,對「美」的真諦的渴望,是拋開世俗功利的羈絆,尋求靈魂深處的慰籍。電影,如是。

你問我電影是什麼我來說,電影是最早進去百姓眼中的奢侈品,通過電影我們知道了外面的世界,通過電影我們知道了世界的名山大川,錦綉山河,通過電影我們知道了全球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通過電影我們知道了,當年抗戰人民英雄在艱苦環境下是怎麼同仇敵愾,奮力抗敵的,通過電影我們見證了中國幾十年發展,見證了這些年努力的結果
電影最早呈現在百姓眼中的是一塊黑布,一盤膠帶,幾十人甚至幾百人在那圍觀,電影在 歷史 長河中,一直不斷更新,不斷給人們豐富多彩的視覺沖擊,如今現代生活,電影的分類更是多樣化,由講述 歷史 的紀錄片和豐富 情感 的都市劇還有展望未來的科幻片等等,電影無不一一呈現,人民也通過電影,見證了從兒時到暮年的心酸,最後想說電影展現生活,表達生活,體驗生活

這個問題就是我們需要怎麼樣了精神 娛樂 產品。

電影就像 汽車 、房子一樣的產品,但它不是實物,只是精神形態的。

人們現在對實物有清晰的描述和界定,但對精神產品卻沒有統一的標准,為啥?

因為我們需要的千奇百怪啊,所以題主的問題根本沒有唯一的答案,我們需要千奇百怪的電影,除了大片,我們還需要文藝片、創新影片, 探索 影片,實驗影片,B級、R級甚至ooxx類,人類精神世界可以延展和想像的故事,我們都需要!

什麼是電影?電影亦稱映畫、第七藝術。

1.一系列攝成的影像,迅速連續地放映就產生連貫、活動的感覺,它表達一個完整主題的、具有連貫、活動感覺的影像。

2.是由活動照相術和幻燈放映術結合發展起來的一種連續的影像畫面,是一門視覺和聽覺的現代藝術,也是一門可以容納戲劇、攝影、繪畫、音樂、舞蹈、文字、雕塑、建築等多種藝術的現代 科技 與藝術的綜合體。

3.電影種類:動作電影,奇幻電影,喜劇電影,恐怖電影,冒險電影,愛情電影,警匪電影,科幻電影,戰爭電影,災難電影,溫情電影,史詩電影,實驗電影,微電影,微動畫電影,懸疑電影,音樂電影,黑幫電影,紀錄電影,公路電影,意識流電影,動畫電影,驚悚電影,西部電影,人物電影,飛車電影,家庭電影,超級英雄電影。

4.表現手段:電影是一種以現代 科技 成果為工具與材料,運用創造視覺形象和鏡頭組接的表現手段,在銀幕的空間和時間里,塑造運動的、音畫結合的、逼真的具體形象,以反映 社會 生活的現代藝術。電影能准確地"還原"現實世界,"展現"虛擬世界,給人以逼真感,親近感,宛如身臨其境。電影的這種特性,可以滿足人們更廣闊、更真實地感受生活的願望。電影的幀速率一般是24幀每秒,隨著技術的提升,即將出現48幀甚至60幀每秒的電影。

5.電影構成:技術和折疊放映

技術:視覺滯留拍攝技術和多片整合

放映:光學影戲機,活動攝影,超大銀幕,動感球幕,水幕,環幕,3D ,P2P,角色電影,定格,4D。

什麼是電影的靈魂?

這個不好定義,因人而異,電影的靈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與想法,一部電影包含很多,例如:演員,故事情節,拍攝技術,音樂等等。有點人喜歡的是電影中人物,有點人喜歡電影中的故事情節等等。

而我個人覺得一部好的電影絕大部分取決於它的配音,它的重要性甚至超過電影作品中其他要素,如演員、台詞、畫面、甚至故事情節,可以說音樂在電影作品中的重要性就像是人與靈魂一樣不可分離,電影的配音不是單獨的音樂,它是為電影而創作和編制的音,是電影視聽系統中聽覺語言系統里的一個構成部分,是電影聲音的三大聲部的一個聲部,它同人聲,音響共同構建了電影的聲音。

總之而言好的電影,就是能與觀眾產生共鳴,得到大眾的好評,那它就擁有靈魂,如中國國產電影票房第一名:《戰狼2》。

C. 電影《影》是一部怎樣的電影

《影》是由張藝謀執導的電影,由鄧超、孫儷、鄭愷、王千源、胡軍、關曉彤、吳磊、王景春等主演。該片於2018年上映



樂視影業總裁張昭在微博發布了一批照片,稱張藝謀導演假期還在工作,影片剪輯已經完成。在照片中,還能看到在電視熒幕中,鄧超一人分飾兩角,自己與自己演對手戲的畫面。並稱:「不人,不鬼;半人,半鬼;人不人,鬼不鬼。二位,再見,我得回去重新做人類了。」

該電影以「素隱問世·悅盡凡塵」為核心理念,匠心巧妙、韻致高雅的將茶道、花道、香道融入當中。


期待電影《影》與觀眾的相見。

D. 什麼是電影

電影,是由活動照相術和幻燈放映術結合發展起來的一種連續的影像畫面,是一門視覺和聽覺的現代藝術,也是一門可以容納戲劇、攝影、繪畫、音樂、舞蹈、文字、雕塑、建築等多種藝術的現代科技與藝術的綜合體。

但它又具有獨自的特徵,電影在藝術表現力上不但具有其它各種藝術的特徵,又因可以運用蒙太奇(法語:Montage)這種藝術性突躍的電影組接技巧,具有超越其它一切藝術的表現手段,而且影片可以大量復制放映,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電影已深入到人類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人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電影是19世紀美國國家生活水平上升大眾產生新需求的娛樂產物。

電影根據視覺暫留原理,運用照相(以及錄音)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像(以及聲音)攝錄在膠片上,通過放映(同時還原聲音),用電的方式將活動影像投射到銀幕上(以及同步聲音)以表現一定內容的現代技術。

電影是一種視覺及聽覺藝術,利用膠卷、錄像帶或數位媒體將影像和聲音捕捉,再加上後期的編輯工作而成。

電影是一種綜合的現代藝術,亦正如藝術本身,有著復雜而繁多的科系。電影有很多類型,也有多種分類方法。

(4)什麼是電影影擴展閱讀

中國電影發展史:

由1896年至二十世紀二十年代,雖然外商在中國電影市場占據了壟斷地位,但亦阻止不了我國電影活動的開始。1903年,德國留學生林祝三攜帶影片和放映機回國,租借北京前門打磨廠天樂茶園放映電影。1905年,北京豐泰照相館的任慶泰為了向著名京劇老生譚鑫培祝壽,拍攝了一段由他主演的京劇《定軍山》。

中國電影一開始,就和中國傳統的戲曲和說唱藝術結合起來,發展出一套獨特的電影類型。但是最早嘗試拍攝這種電影類型的豐泰照相館只屬小本經營,算不上是電影機構。直至商務印書局「活動電影部」的出現,才真正代表中國製片業的開始。

在這段期間,除了「商務」之外,先後出現的電影製片機構還包括由美商投資「亞細亞影戲公司」、「幻仙」、「中國」、「上海」、「新亞」等,由於他們的成員多是來自戲劇舞台,所以當時的電影題材和內容大多源於中國戲曲和文明戲。此外,他們也開始拍攝劇情短片和長片,對電影這種藝術作最初步的探索和嘗試。

中國電影誕生於1905年,歷經了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時期,革命戰爭時期,新中國建設時期,文革時期,改革開放時期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時期等各個歷史階段;經歷了從無聲到有聲再到立體聲,從黑白到彩色再到立體像(3D),從模擬到數字,從傳統到現代的技術變革進程。

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中國電影都留下了優秀的代表作:20年代拓荒時期,有《孤兒救祖記》等關注社會改造的進步電影;抗日救亡時期,有《狂流》、《中華兒女》等鼓舞鬥志、弘揚愛國主義的影片;抗戰後,《八千里路雲和月》、《一江春水向東流》等又深刻揭示社會矛盾和本質,形成現實主義的創作潮流。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的17年間,涌現出《白毛女》、《祝福》、《林家鋪子》等一大批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優秀作品,塑造了一大批具有濃郁民族風格的銀幕形象,形成了新中國電影發展的第一次高潮;經歷十年文革浩劫,中國電影走出低潮,拍攝出《小花》、《人到中年》等一大批反映改革實踐、針砭社會時弊的優秀影片。尤其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開國大典》、《大決戰》等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片和《焦裕祿》、《鳳凰琴》等現實題材影片,形成了第二次高潮。

進入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照實說,中國電影先後實施了影視合流改革、電影精品工程、農村電影放映工程、電影股份制、集團化改革等主要措施,藝術質量和形式都有嶄新的突破和提高。除《孔繁森》、《離開雷鋒的日子》、《喜蓮》、《那山那人那狗》等作品外,還出現了《不見不散》等賀歲片、喜劇片的新樣式,涌現出一大批新生力量。

進入新世紀,中國電影形成了國有、集體、民營多種所有制協調發展的新格局,電影發展走上了良性循環的軌道。《鄧小平》、《可可西里》、《台灣往事》等力作取得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英雄》、《神話》、《震撼》等國產大片共同占據了中國市場的主導地位,並在世界影壇創造了中國電影的票房奇跡。中國有30多部影片在40多個國際電影節上獲獎。

2012年共生產各類電影893部,全國電影總票房超170億,而團購票為國內電影票房貢獻了近27億元,為廣大影迷們節省了50.12億元生活開支。

對於影院團購市場的火爆,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電影票和餐飲婚紗相比,它的標准化程度更高,電影院也比一般餐館的接待能力更強。其次,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電影票的票價仍然偏高,電影的需求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而團購的出現正好釋放了這部分的需求,贏得了廣泛影眾喜愛。

2014年中國電影市場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014年在進口大片特別是好萊塢強大的壓力面前,國產電影壓產量、提質量,不斷提高創作水平,不斷豐富類型品種,受到了市場觀眾歡迎,以超過54%的份額贏得了市場主體地位,涌現出《智取威虎山》《歸來》《親愛的》等一批優秀影片。同時,一批青年電影導演的作品也引起社會廣泛矚目。中國的電影市場達到了一個新高度。

《2013-2017年中國電影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生產故事影片745部(含電影頻道出品的數字電影92部),生產各類電影總量達893部;全國電影總票房達到170.73億元,中國電影市場進入快速發展期。

2013年2月,我國影院的放映場次達200多萬場,環比1月份基本持平;觀影人次達5700多萬,增長近1000萬人次,增幅達19%;共產出票房21億多元,大增近5億元,增幅高達近30%。

E. 什麼是電影

電影(film,亦稱映畫、第七藝術)是由活動照相術和幻燈放映術結合發展起來的一種連續畫面。是一門可以容納悲喜劇與文學戲劇、攝影、繪畫、音樂、舞蹈、文字、雕塑、建築等多種藝術的綜合藝術,但它又具有獨自的藝術特徵。電影在藝術表現力上不但具有其它各種藝術的特徵,又因可以運用蒙太奇這種藝術性極強的電影組接技巧,具有超越其它一切藝術的表現手段,而且影片可以大量復制放映。電影已深入到人類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人們不可或缺的一員。
定義
電影是一門根據視覺暫留原理,運用照相(以及錄音)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像(以及聲音)攝錄在膠片上,通過放映(同時還原聲音)在銀幕上造成活動影像(以及同步聲音)以表現一定內容的技術。
電影乃導演領導之下集體的精心製作,但它又是個人的藝術。
一種藝術
電影其實就是被人稱之為藝術而迂迴戲話的一幕聯想而已。
1911年義大利詩人和電影先驅者喬托·卡努杜發表了一篇名為《第七藝術宣言》的論著,他在世界電影史上第一次宣稱電影是一種藝術,從此,「第七藝術」就成為了電影藝術的同義詞。[1]
電影是一種表演藝術、視覺藝術及聽覺藝術,利用膠卷、錄像帶或數位媒體將影像和聲音捕捉,再加上後期的編輯工作而成。
電影是一種綜合藝術,亦正如藝術本身,有著復雜而繁多的科系,電影世界裡有很多不同類型的電影,也有很多種電影的分類方法。
電影是1889年由愛迪生發明的,用強燈光把拍攝的形象連續放映在銀幕上,看起來像實在活動的形象。
電影從有聲電影開始發展,已經到了電影的特技時代了。運用大量的電腦特技製作出來的電影,受廣大中年以下的朋友歡迎。
國外電影廣告在美國和英國的電影廣告中。有這樣八種標記:
(1)美國X——禁止未成年者觀看的影片,G——所有觀眾可看片,R——十七歲以下禁止觀看,PG——一般觀眾可看。
(2)英國U——內容正派片,A——一般觀眾可看片,X——18歲以下青少年禁看片,AA——少年兒童禁看的兇殺片。
表現手段
電影是一種以現代科技成果為工具與材料,運用創造視覺形象和鏡頭組接的表現手段。在銀幕的空間和時間里,塑造運動的、音畫結合的、逼真的具體形象,以反映社會生活的現代藝術。電影能准確地「還原」現實世界,給人以逼真感,親近感,宛如身臨其境。電影的這種特性,可以滿足人們更廣闊、更真實地感受生活的願望。
電影的幀速率一般是24幀每秒,隨著技術的提升,即將出現48幀甚至60幀每秒的電影。[2]
2形成與發展編輯
形成
誕生
1872年的一天,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一個酒店裡,斯坦福與科恩發生了激烈的爭執:馬奔跑時蹄子是否都著地?斯坦福認為奔跑的馬在躍起的瞬間四蹄是騰空的;科恩卻認為,馬奔跑時始終有一蹄著地。爭執的結果誰也說服不了誰,於是就採取了美國人慣用的方式打賭來解決。他們請來一位馴馬好手來做裁決,然而,這位裁判員也難以斷定誰是誰非。這很正常,因為單憑人的眼睛確實難以看清快速奔跑的馬蹄是如何運動的。
裁判的好友——英國攝影師麥市裡奇知道了這件事後,表示可由他來試一試。他在跑道的一邊安置了24架照相機,排成一行,相機鏡頭都對准跑道。在跑道的另一邊,他打了24個木樁,每根木樁上都繫上一根細繩,這些細繩橫穿跑道,分別繫到對面每架照相機快門上。
一切准備就緒後,麥市裡奇牽來了一匹漂亮的駿馬,讓它從跑道一端飛奔到另一端。當跑馬經過這一區域時,依次把24極引線絆斷,24架照相機的快門也就依次被拉動而拍下了24張照片。麥布里奇把這些照片按先後順序剪接起來。每相鄰的兩張照片動作差別很小,它們組成了一條連貫的照片帶。裁判根據這組照片,終於看出馬在奔跑時,總有一蹄著地,不會四蹄騰空,從而判定科恩贏了。按理說,故事到此就應結束了,但這場打賭及其判定的奇特方法卻引起了人們很大的興趣。麥市裡奇一次又一次地向人們出示那條錄有奔馬形象的照片帶。一次,有人無意識地快速牽動那條照片帶,結果眼前出現了一幕奇異的景象:各張照片中那些靜止的馬疊成一匹運動的馬,它竟然「活」起來了!
生物學家馬萊從這里得到啟迪。他試圖用照片來研究動物的動作形態。當然,首先得解決連續攝影的方法問題,因為麥市裡奇的那種攝影方式太麻煩了,不夠實用。馬萊是個聰明人,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後,終於在1888年製造出一種輕便的「固定底片連續攝影機」,這就是現代攝影機的鼻祖了。從此之後,許多發明家將眼光投向了電影攝影機的研製上。1895年12月28日,法國人盧米埃爾兄弟在巴黎的「大咖啡館」第一次用自己發明的放映攝影兼用機放映了《火車到站》影片,標志電影的正式誕生。[3]
過程
早在1829年,比利時著名物理學家約瑟夫普拉多發現:當一個物體在人的眼前

電影放映機(15張)
消失後,該物體的形象還會在人的視網膜上滯留一段時間。這一發現,被稱之為「視象暫留原理」。普拉多根據此原理於1832年發明了「詭盤」。「詭盤」能使被描畫在鋸齒形的硬紙盤上的畫片因運動而活動起來,而且能使視覺上產生的活動畫面分解為各種不同的形象。「詭盤」的出現,標志著電影的發明進入到了科學實驗階段。1834年,美國人霍爾納的「活動視盤」試驗成功。1853年,奧地利的馮烏卻梯奧斯將軍在上述的發明基礎上,運用幻燈,放映了原始的動畫片
實驗
在1888-1895年期間,法、美、英、德、比利時、瑞典等國都有拍攝影像和放映的試驗。1888年,法國人雷諾試制了「光學影戲機」,用此機拍攝了世界上第一部動畫片《一杯可口的啤酒》。1889年,美國發明大王愛迪生在發明了電影留影機後,又經過5年的實驗後,發明了電影視鏡。他將攝制的膠片影像在紐約公映,轟動了美國。但他的電影視鏡每次僅能供一人觀賞,一次放幾十英尺的膠片,內容是跑馬、舞蹈表演等。他的電影視鏡是利用膠片的連續轉動,造成活動的幻覺,可以說最原始的電影發明應該是屬愛迪生的。他的電影視鏡傳到我國後被稱之為「西洋鏡」。
1895年,法國的奧古斯特盧米埃爾和路易盧米埃爾兄弟,在愛迪生的「電影視鏡」和他們自己研製的 「連續攝影機」的基礎上,研製成功了「活動電影機」。「活動電影機」有攝影、放映和洗印等三種主要功能。它以每秒16畫格的速度拍攝和放映影片,圖像清晰穩定。1895年3月22日,他們在巴黎法國科技大會上首放影片《盧米埃爾工廠的大門》獲得成功。同年12月28日,他們在巴黎的卡普辛路14號大咖啡館里,正式向社會公映了他們自己攝制的一批紀實短片。有《火車到站》、《水澆園丁》、《嬰兒的午餐》、《工廠的大門》等12部影片。盧米埃爾兄弟是第一個利用銀幕進行投射式放映電影的人。史學家們認為,盧米埃爾兄弟的拍攝和放映活動已經脫離了實驗階段,因此,他們把1895年12月28日世界電影首次公映之日即定為電影誕生之時,盧米埃爾兄弟自然當之無愧的成為「電影之父」。
你若問美國電影界的人,他們會異口同聲地回答:「是愛迪生發明的。」但你如果去問法國人,他們則會說:「是盧米埃!」那麼誰才是電影真正的發明者呢?答案:兩個人都是,二人是相輔相成的!根據記載:在1888年,愛迪生開始研究活動照片,而當伊斯曼發明了連續底片後,愛迪生立刻將連續底片買回來,請威廉甘乃迪和羅利狄克生著手進行研究。到了第二年的十月,迪克生提出研究的結果,他將之拍攝成會活動的馬,這就是電影史上最早攝影的成功。成功之後的迪克生,繼續埋首更深的研究,一八九〇年,他用能活動的圖片申請到專利,這些活動圖片每秒鍾能拍四十張,這就是現代影片的鼻祖。一八九一年,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申請影像映出管和攝影裝置的專利權,這是「西洋鏡」電影的鼻祖。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發明「西洋鏡」電影的想法是,由於西洋鏡一次只能由一個人去」窺看」,藉著人們的好奇心,如此便可以增加利益,於是這種電影在一時間非常流行。不久,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又創造了世界最早的攝影棚,大有助於電影的發展。起初,在歐洲,也有人在對這些活動照片作研究。一八九五年,倫敦有兩位名叫巴德艾卡和R.W.保羅的人,把初步的攝影棚改良後,在大庭廣眾之前舉行表演。同時間,在法國有兩位名叫路易盧米埃和奧古斯特盧米埃的兄弟,他們將照片映射在布幕上,因而吸引了大批好奇的觀眾。放映電影就此展開序幕。盧米埃兄弟接著巴黎工業獎勵學會上試映了一部名叫「盧米埃工廠的大門」影片,同年十二月,在巴黎布辛奴街「大咖啡館」的地下大廳,正式公開上映十二部影片,並出售門票。同年九月,在美國亞特蘭大所舉行的世界博覽會,放映這種射映式影片時,也出售門票。如此可知,早在電影產生的同時,就已和營利結下了不解之緣。先驅(盧米埃)法國化學家,與其北路易共同發明電影攝影機和放映機,為電影實驗的先驅。
發展
美國
1893年,T.A.愛迪生發明電影視鏡並創建了「囚車」的攝影場,被視為美國電影史

電影
的開端。1896年,維太放映機的推出開始了美國電影的群眾性放映;
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的城市工業發展和中下層居民迅速增多,電影成為適應城市平民需要的一種大眾娛樂。它起先在歌舞游樂場內,隨後進入小劇場,在劇目演出之後放映;
1905年在匹茲堡出現的鎳幣影院(入場券為5美分鎳幣)很快遍及美國所有城鎮,到1910年每周的電影觀眾多達3600萬人次。當時影片都是單本一部的,產量每月400部,主要製片基地在紐約,如愛迪生公司、比沃格拉夫公司和維太格拉夫公司。1903年E.S.鮑特的《一個美國消防員的生活》和《火車大劫案》,使電影從一種新奇的玩藝兒發展為一門藝術。影片中使用了剪輯技巧,鮑特成為用交叉剪輯手法造成戲劇效果的第一位導演;
收益高,競爭激烈。1897年,愛迪生即為爭奪專利進行訴訟,在1908年,成立了由愛迪生控制的電影專利公司,公司擁有16項專利權。到1910年,電影專利公司壟斷了美國電影的製作、發行和放映。獨立製片商為擺脫專利公司的壟斷,相繼到遠離紐約和芝加哥的洛杉磯郊外小鎮好萊塢去拍片,那裡自然條件得天獨厚,又臨近墨西哥邊境,一旦專利公司提出訴訟便可逃離。D.W.格里菲斯1907年加入比沃格拉夫公司,次年導演了第一部影片《陶麗歷險記》。至1912年已為該公司攝制了近400部影片,把拍片重心逐漸移向好萊塢,並發現和培養了許多後來的名演員,如M.塞納特、M.壁克馥和吉許姐妹等。
美國電影的黃金時代結束之後,各大公司從印年代中期開始解體或轉產,海斯法典也被正式廢除。隨之出現了微型影院、藝術影院、汽車影院。獨立製片及實驗電影有了發展。

F. 什麼是電影,電影的意義是什麼

電影是由活動照相術和幻燈放映術結合發展起來的一種連續的影像畫面,是一門視覺和聽覺的現代藝術,也是一門可以容納戲劇、攝影、繪畫、音樂、舞蹈、文字、雕塑、建築等多種藝術的現代科技與藝術的綜合體。

電影的意義在於它的出現只是讓世界在你眼裡出現的更真實,沒有遮遮羞羞的蒙蔽與掩蓋,讓人的視角層面拓展的更加曠遠與寬闊,豐富觀影者的思維角度,使之與原生蘊存的思想、觀念得以多元交匯,收獲新生精神的啟蒙,世道艱深,誰看到的維度越多,世界在誰的眼中便越真實。

(6)什麼是電影影擴展閱讀:

1、電影的表現手段:

電影是一種以現代科技成果為工具與材料,運用創造視覺形象和鏡頭組接的表現手段,在銀幕的空間和時間里,塑造運動的、音畫結合的、逼真的具體形象,以反映社會生活的現代藝術。

電影能准確地「還原」現實世界,「展現」虛擬世界,給人以逼真感,親近感,宛如身臨其境。電影的這種特性,可以滿足人們更廣闊、更真實地感受生活的願望。電影的幀速率一般是24幀每秒,隨著技術的提升,即將出現48幀甚至60幀每秒的電影。

2、中國電影之最:

中國最早放映的電影——1896年8月11日法國商人在上海徐園「又一村」茶樓內放映的「西洋影戲」。

中國第一部電影是戲曲片京劇《定軍山》,內有《請纓》、《舞刀》等片斷,1905年(清光緒三十一年),由北京豐泰照相館攝制。無聲片,長約半小時。

中國第一部短故事片是《難夫難妻》(又名《洞房花燭》),1913年在上海拍攝,無聲片,鄭正秋編劇,鄭正秋和張石川聯合導演。此片是由亞細亞影戲公司開張後的第一部作品,首開家庭倫理劇之先河。

中國第一部長故事片——1921年中國影戲研究社在上海拍攝第一部長故事片《閻瑞生》。

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可放映電影——1922年由張石川導演的《勞工之愛情》又名《擲果緣》,是現存尚可放映的最早的一部中國電影,也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故事片。

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是《歌女紅牡丹》,明星影片公司1931年攝制,該片採用的是蠟盤配音的技術。

中國第一座電影院——伊留繼昂電影院。1905年,由俄籍建築設計師、猶太人潘·瓦·科勃采夫開設了哈爾濱第一家電影院。原址就在道里區西十二道街和中央大街交口處,這也就是中國第一家電影院。

閱讀全文

與什麼是電影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求狙擊電影好看的那種 瀏覽:976
馬寨電影院叫什麼名字 瀏覽:902
最好看的電影賭片 瀏覽:47
英國2016年電影有哪些地方 瀏覽:787
正上映的電影哪部好看 瀏覽:238
如何在愛奇藝里下載電影 瀏覽:691
肚子龍什麼電影 瀏覽:57
盜墓類電影哪些好看 瀏覽:963
澳門電影觀看免費下載 瀏覽:693
哪些電影有火男 瀏覽:961
流浪者浪客行西瓜電影免費觀看 瀏覽:732
邵氏電影為什麼那麼清晰 瀏覽:580
韓國病毒感染的電影什麼 瀏覽:589
老電影為什麼經典 瀏覽:129
手機怎麼看優盤里的電影 瀏覽:190
電影院前台需要哪些工具 瀏覽:173
搞笑的喜劇電影有什麼 瀏覽:750
大陸機器人女孩電影有哪些 瀏覽:968
現代版的狙擊電影有哪些片 瀏覽:392
九龍冰室電影粵語免費觀看 瀏覽: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