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巴霍巴利王2的原型是什麼 巴霍巴利王故事是真的嗎
電影《巴霍巴利王2:終結》正在熱映中,這是一部印度傳奇史詩片,之前第一部上映的時候,就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影片主要圍繞巴霍巴利王的傳奇經歷展開的故事,許多人也都對巴霍巴利有沒有原型感到好奇,巴霍巴利在歷史上真的存在嗎?在片中巴霍巴利不光是王國的王儲,同時他也是一個痴情郎,為了心愛的人可以放棄成為國王的機會,巴霍巴利最後結局是什麼?
《巴霍巴利王2:終結》劇照
後來太後的親子巴拉拉德夫德斯為了得到王位,從而陷害巴霍巴利,並且還設計讓太後將巴霍巴利趕出王宮將其殺害。據了解,影片的故事背景是古印度時代的摩西施末底王國,在歷史上,其實這是一個虛擬的王國。因為這個故事是源於傳說,對於巴霍巴利這個角色可能也是沒有的,這只是一個神話傳說!
㈡ 《巴霍巴利王》原型是什麼
《巴霍巴利王:開端》改編自印度神話傳說,講述了巴霍巴利和兄弟巴拉迪瓦二人爭奪摩西施末底王國的王位的故事。
《巴霍巴利王:開端》是由印度阿卡媒體公司出品,S·S·拉賈穆里執導,帕拉巴斯、特曼娜·巴蒂亞、安努舒卡·謝蒂、納賽爾聯袂主演的動作冒險片。
(2)王的傳說故事是什麼電影擴展閱讀
幕後製作
該片是印度最貴的電影,製作耗資17億5千萬盧比(約1億6975萬人民幣)
導演介紹,主創用了三個月時間把影片的基本概念確定下來,接下來兩年半的時間將故事可視化,拍出來。影片三個月前已經基本完成製作,但概念設計師還在針對部分內容進行特效工作。隨著南印度導演S.S. Rajamouli一步步邁上更高的台階,不少人開始關注他什麼時候拍一部北印度語的電影。對此,導演表示還是踏實做好眼前的,接下來的重點是《巴霍巴利王》的第二部,主創們已經完成了大約30%的工作,希望《巴霍巴利王》第二部分能在2016年上映。
㈢ 亞瑟王的故事
[編輯本段]亞瑟王簡介
亞瑟王(King Arthur)是英格蘭傳說中的國王,圓桌騎士團的首領,一位近乎神話般的傳奇人物。他是羅馬帝國瓦解之後,率領圓桌騎士團統一了不列顛群島,被後人尊稱為亞瑟王。關於亞瑟王的傳奇故事,最初如何誕生,源自何處,皆無從查考。究竟亞瑟王是不是以某位歷史人物作為基礎塑造出來的虛構角色也不得而知如果確實存在亞瑟王這個人物,據推測他所生活的年代大概是公元500年左右,其間是一段50年左右(符合所知的各亞瑟王版本)的時期。
西元800年左右,威爾斯的修士撰寫了一本《布靈頓人的歷史》,書中首次記載「亞瑟」這個名字,描述他領導威爾斯人抵抗從泰晤士河中游入侵的薩克森人。
[編輯本段]亞瑟王傳說
亞瑟王傳說,是西元十二世紀,由遍歷歐洲的吟遊詩人開始傳頌的。 公認的集大成作品為15世紀左右的《亞瑟王之死》
曾經統治英國的凱爾特民族在西元一世紀的時候被羅馬帝國所統治,歷經六世紀以後,日耳曼民族相繼入侵,其勢力漸趨衰微,終於被迫讓出英國王位。傳說中,亞瑟就是在日耳曼民族入侵的這段時期裡面,以凱爾特人的英雄身份登場。他率領各部落在名為巴頓山之役的交戰中一舉擊潰屬於日耳曼民族一支的薩克森人,被視為中世紀英國著名的傳奇人物。
但是,亞瑟的形象卻隨著傳說故事的演進而不斷地變化,最後演變成為統治不列顛之王,成為將蘭斯洛特、崔斯坦等傳說中的騎士收於麾下的「圓桌騎士團」的首領,擁有至高榮譽的英雄。
王者之劍(Excalibur)與石中劍(The Sword in the Stone)是亞瑟王至尊的王權象徵,佩帶著這把具有精靈魔力的王者之劍,令眾騎士俯首稱臣,不僅確立他自己的王位,也在眾多的戰役之中贏得勝利,凱旋而歸。
[編輯本段]王者之劍
王者之劍[1](Excalibur),又譯為斷鋼劍、斬鐵劍、湖中劍。值得注意的是有許多較不專業的譯文將此劍時譯之為石中劍,這是不正確的。
石中劍(The Sword in the Stone),亞瑟拔出的選王之劍。一說其為Excalibur的原型Caliburn。《不列顛諸王史》關於Caliburn的記載有亞瑟王用此劍一戰殺掉攻擊他的470名薩克遜士兵。
王者之劍是在亞瑟王傳說中所登場的魔法聖劍,可以稱得上是後世騎士文學中,英雄多半配持著名寶劍傳統的濫觴。
在亞瑟王傳說中,拔出石中劍、登基為王的亞瑟在與King Pellinore交鋒時折斷了石中劍,此役起因是亞瑟在一座城堡拜訪時,城堡主人Annoure看到向城堡走來的Sir Pellinore,請求亞瑟王給予保護。實際上Sir Pellinore也是受到Annoure戲弄,前來與亞瑟王交鋒。這次戰斗被認為是違反騎士道的,成為石中劍斷裂的原因。後來他在梅林的指引下,從湖中女士的手中得到了王者之劍。王者之劍在精靈國度阿瓦隆所打造,劍鍔由黃金所鑄、劍柄上鑲有寶石,並因其鋒刃削鐵如泥,故湖中女士以Excalibur(即古塞爾特語中「斷鋼」之意)命名之。梅林此時則告誡亞瑟:「王者之劍雖強大,但其劍鞘卻較其劍更為貴重。配戴王者之劍的劍鞘者將永不流血,你決不可遺失了它。」
但後來亞瑟王還是遺失了劍鞘,也因此他雖擁有削鐵如泥的寶劍,最後仍為叛徒騎士Mordred所殺。而王者之劍最後則在亞瑟王的囑咐下,由Sir Bedivere投回湖中,與亞瑟王一齊回到精靈國度阿瓦隆去。
[編輯本段]阿瓦隆
阿瓦隆(Avalon)是亞瑟王傳奇中的重要島嶼,一般相信它應該就是今天位於英格蘭西南的格拉斯頓堡(Glastonbury)。
另一個說法是:阿瓦隆為湖上夫人的原住地。
傳說中,阿瓦隆四周為沼澤和迷霧所籠罩,只能通過小船抵達。在亞瑟王傳奇中,阿瓦隆象徵來世與身後之地。亞瑟王死後,他的同母異父的姐姐莫甘娜(Morgan le Fay)用小船將他的遺體運來並埋葬於此。
關於avalon的詞源,有一種理論認為它是凱爾特語「Annwyn」的英語化,而Annwyn意指仙女之地或冥間。英國編年史家,蒙茅斯的傑佛里(Geoffrey of Monmouth)則認為avalon是蘋果島之意(The Isle of Apples)。考慮到直到今天,apple一詞在布列塔尼語(Breton)和康沃爾語(Cornish)中仍被拼為afal,而在威爾士語(Welsh)中則為aval,傑佛里的說法似乎較為可信。
Glastonbury在凱爾特語中又稱為"Ynis Witrin",意即玻璃島(The Isle of Glass)。馮象先生於2003所出以亞瑟王傳奇為主題的新書,即以「玻璃島」為書名。也許您仍然會困惑為何一個島會以玻璃命名。一種有趣的解釋是,古代的玻璃鏡乃青銅打磨而成,而Glastonbury青蔥一碧,顏色具象,故有此名。
[編輯本段]圓桌武士
在不列顛群島,乃至整個西方世界,最令人神往的傳說之一便是亞瑟王和他的圓桌武士。
在英國人心目中,亞瑟王和圓桌武士是正義與希望的象徵。在那個野蠻黑暗的年代,正是這群英雄以勇敢和堅強驅逐了強敵,帶領不列顛人尋找到光明,使群島各部歸於統一。
圓桌武士是一群為友情和正義而戰的勇士,他們和亞瑟王親如兄弟,誓死相隨。亞瑟王(King Arthur)迎娶桂尼維亞皇後(Queen Guinivere)時岳父贈予了他一張可容50人(一說150人)的圓桌,這張圓桌被稱作溫切斯特圓桌(The Winchester Round Table)。此後每年,亞瑟都會將最信任的騎士們聚集到卡米洛特城堡,與他們同坐圓桌共商要事。
亞瑟王之所以選擇了圓桌,是因為圓桌象徵著友愛與平等。他將這些最信任的騎士們視同手足,可以與自己平起平坐。因此,任何在圓桌就坐的騎士都不會覺得地位低於別人,也就不會覺得委屈。
從公元一世紀開始,不列顛長期處於羅馬帝國的壓迫下。公元500年左右,作為日耳曼人一支的薩克森人又大舉入侵,燒殺搶掠。亞瑟王和圓桌武士率領不列顛人民奮起反抗,最終在巴頓山之役的交戰中一舉擊潰敵軍,將所有外來入侵者驅逐出英倫。之後他們又統一各部,為大英帝國後來的輝煌奠定了基礎。
在圓桌武士中,有大名鼎鼎的蘭斯洛特、高文、凱伊等人,後來英國乃至歐洲的騎士們都將他們視為楷模。
時至今日,「圓桌武士」已不再僅僅是一個歷史名詞,而成為「英勇」、「忠誠」和「信任」的代名詞。這群騎士們的故事,以成傳奇。
傳說公元4、5世紀的前後的中古時代,他在英國領土上推翻了數百年的羅馬帝國的統治,成功驅逐了薩克森人的侵略,並通過一系列的政治和軍事措施,把大不列顛逐漸推到了歐洲的重要地位,建立了一系列的豐功偉績。關於亞瑟王的傳奇,曾經流傳於無數的文學名著中,電影將這些故事搬上銀幕,再現了這位歐洲帝王的豐功偉績。
公元450年,羅馬帝國已經逐漸走向沒落,並且意欲從英國撤離,在大不列顛各島上,眾多的領主和騎士為了爭奪土地和城堡相互開戰,飽受戰亂之苦的人民組織起自己的游擊隊,積極地活躍在全國各地,具有強烈侵略性的薩克森人也乘亂進入大不列顛。整個國家處於風雨飄搖之中。
亞瑟(克里夫.歐文飾)從小就在戰亂中和家人失散,被人收養並成為一個被人看不起的雜役,然而魔法師預言他一定會成為神聖的英國君主,而亞瑟更是拔出了「石中劍」印證了自己的將來。亞瑟不僅僅有天賦的神力,而且擁有遠大的志向,當年輕的他看到國家的這種混亂的現狀,發誓要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整個大不列顛群島脫離羅馬人的殘暴統治,同時擺脫混亂的戰爭局面,他下定決心要為這里的人民建立一個全新的,充滿和平寧靜氣氛的家園,成就自己的一番霸業。
亞瑟驍勇善戰和超凡的氣魄令一些非常優秀的騎士為之折服,他們紛紛加入亞瑟的隊伍之中,組織成著名的「圓桌騎士」,這些英勇的戰士在亞瑟的帶領下一路勢如破竹,取得了令人驕傲的戰績。
在戰爭中,亞瑟遇到了被他們蔑視地稱為「藍軍」的一組由貧民和流浪漢組成的游擊隊,在他們中間,有一位出身高貴的領導者,格溫娜維爾(姬拉.奈特麗 飾)。當時他們雙方都受到兇殘的薩克森人的侵略,為了戰斗的最後勝利,兩個從前的夙敵不得不暫時地攜手,建立戰斗聯盟。而在這些戰斗之中,格溫娜維爾逐漸發現亞瑟並非自己想像的那樣兇殘暴虐,而是充滿理想和體恤人民的仁慈,而亞瑟也發現這支一直被他們蔑視的由難民、農民和流浪漢組成的「藍軍」中存在著巨大的生命力和旺盛的鬥志,這些戰士才應該是英國真正的主人。
戰爭仍在繼續,但每個觀眾其實都應該已經知道這故事的結果,亞瑟最後成功地建立了大不列顛王國,創造了英國的歷史,而格溫娜維爾最終也成為了王後。
㈣ 電影《王子傳奇》的故事內容是什麼
列車吐著長長的青煙,載著魯道夫王子的靈柩,在奧匈帝國茫茫雪原上飛馳。在天主教教堂門口,士兵敲擊著厚重的門,通報來者是奧地利王儲、匈牙利皇家 步兵團檢察長、哈普斯堡大公魯道夫殿下。短暫的靜默後,大門裡面傳來「不認識這個人」的冰冷回答,絲毫不顧弗蘭茨·約瑟夫皇帝和伊麗莎白公主就在送葬的人 群之中。 天啊!居然還有人不認識魯道夫王子。如果是十年前…… 十年前,繼承了父親的英俊與母親美貌的魯道夫王子是一個有著黃金色眼瞳的美男子。作為奧地利皇室唯一的直系子嗣,從出生之日起便擁有巨大的財富和崇 高的地位。相比通過軍隊和教會建立強大的奧匈帝國的父皇弗蘭茨·約瑟夫,魯道夫有著鮮明的自由主義傾向,同情和維護共和主義者,主張推動帝國向君主立憲制 國家過渡。 然而,塔非首相上台後,魯道夫王子更加遠離皇權的中心。在父皇的旨意下,魯道夫回到布拉格。受畫匠卡隆的影響,魯道夫深入人民、傾聽民聲,為父皇遭受蒙蔽而難過。為了國家的前途,魯道夫王子不惜背叛父皇,將改革國家的唯一希望寄託在說服父皇帝改變初衷這不切實際的幻想上。 政治上的失意,將魯道夫王子推向日益被動尷尬的處境。消沉無助中,魯道夫王子在維也納、布拉格乾脆過著奢華的縱情生活,高貴的巴羅尼斯夫人、美艷的 米茲妓女,都曾成為魯道夫的獵物。二十三歲時,魯道夫王子被強迫和比利時國王的女兒史蒂芬尼結婚,從此開啟一段地道的政治婚姻。 弗蘭茨·約瑟夫皇帝發動的戰爭還在繼續,塔非首相此時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由於與德國的結盟,德國皇帝的駕崩直接影響到奧匈帝國在戰爭中的態勢。盡管弗蘭茨·約瑟夫皇也曾將魯道夫派上戰場,出任步兵團檢察長,但嚮往自由、渴望和平的魯道夫王子在戰場上沒有多少建樹。 政治上的失意,讓魯道夫沉湎於縱情聲色。此時,巴羅尼斯夫人出落得亭亭玉立的女兒麥瑞闖進魯道夫王子的生活。在與麥瑞私奔的落腳行宮梅耶林,魯道夫和麥瑞殉情自殺。魯道夫王子所預言並一直設法避免的大戰在1914年爆發。到1918年戰爭結束時,奧匈帝國的地圖從此消失。 [編輯本段]相關評論 奧匈帝國的歷史和茜茜公主的風流艷史,不止一次地被電影人搬上大銀幕,而茜茜公主的後人魯道夫王子的傳奇故事則鮮為人知。2006年出品的大型歷史題材影片《王子傳奇》,以厚重的歷史文化、真實的人物故事、恢弘華麗的畫面,講述了魯道夫王子縱情聲色失意於政治的悲涼人生,再顯奧匈帝國的沒落。 導演羅伯特·多恩海姆的作品大多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背景,《西部風雲》、《安妮日記》、《斯巴達克斯》等作品,無一不是以客觀的歷史鏡頭關注歷史時代下的人物命運;而對於歷史的理解和恢弘場面的掌控,則盡顯羅伯特·多恩海姆導演的藝術功底。
㈤ 小時候少兒頻道播出的外國的動畫片,好像叫天書傳奇還是聖劍傳奇
必須《天書傳奇》,小時候偶然翻到電影頻道看到的一部動畫片,之後提到動畫片就想到這部電影,但一直不知道名字。
那時候給別人推薦這部動畫片的時候就說:有個人得到一本書,但書上的字一開始看不到,是天書.....
本片取材於歐洲中世紀的一個著名神話故事《神秘島》。相傳神秘島是一片充滿魔咒的土地;這里流傳著阿瑟王的傳奇故事。在這片神秘的土地上,魔法和魔咒統治著所有的一切。本片的女主人公聰明善良的蒂嘉娜公主,為了挽救被施了魔法的父親的生命,以及保護小阿瑟王的地位,不受巴肯的侵襲。她拿著正義之劍——克立波之劍,誓死與邪惡力量斗爭。協助蒂嘉娜公主來維護正義的,還有另外兩個主要人物,年輕的魔法師赫科和野人塔拉。他們正是用這把象徵正義的利劍來維護著神秘島,直到永遠。 在這片神秘土地上,我們通過精美的三維動畫和神秘的音樂了解到古代歐洲的著名的神話人物:英雄、惡魔、龍和鬥士、僧侶;故事再現了人類最美好的精神:對朋友的忠心耿耿,對事業的堅忍不拔……所有的精神都在故事的沖突中體現了出來
㈥ 《巴霍巴利王》這部電影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主要講了巴霍巴利在加冕典禮之前太後交給他的最後一項任務是游歷王國,體察民間疾苦,在途中(前)巴霍巴利偶遇提婆犀那公主便一見鍾情,開啟了差不多四十分鍾的撩妹之路。。轉折從此開始,又開啟了一個多小時的娓娓道來,介紹(前)巴霍巴利回國之後,形勢陡然巨變,如何被陷害丟了王位,被太後驅逐出皇室,雖然一如既往地深受國民愛戴,但還是好人命短被人陷害最後死了(真是揪心)最後的三十分鍾(後)巴霍巴利終於開始踏上復仇奪位之路。
㈦ 電影霍巴霍利王 印度的 全名叫什麼
霍巴霍利王全名《巴霍巴利王:開端》。
《巴霍巴利王:開端》是由印度阿卡媒體公司出品,S·S·拉賈穆里執導,帕拉巴斯、特曼娜·巴蒂亞、安努舒卡·謝蒂、納賽爾聯袂主演的動作冒險片。
《巴霍巴利王:開端》改編自印度神話傳說,講述了巴霍巴利和兄弟巴拉迪瓦二人爭奪摩西施末底王國的王位的故事。該片於2015年7月10日在印度上映,2016年7月22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7)王的傳說故事是什麼電影擴展閱讀
《巴霍巴利王:開端》劇情介紹:故事發生在一個名為摩喜施末底的王國之中,激烈的王位爭奪之戰正在巴霍巴利(帕拉巴斯 Prabhas 飾)和巴哈拉拉德瓦(拉納·達格巴帝 Rana Daggubati 飾)之間如火如荼的展開著。
巴霍巴利為人正直而勇敢,堅信要憑借自己的真正實力奪得王位,而巴哈拉拉德瓦卻恰恰相反,為了得到想要的東西,陰險狡猾的他願意不擇手段。
最終,代表著正義的巴霍巴利成為了國王,然而,巴哈拉拉德瓦卻實行了暗殺行動,謀權篡位。巴霍巴利的兒子流落民間,被善良的人家收養取名為希瓦(帕拉巴斯 Prabhas 飾)。
成人之後,希瓦得知了自己的身世,得知了自己體內流淌著皇家的血脈,他決定推翻統治者的暴政,奪回屬於他的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