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不想幹活
不想幹活,可以理解為職業倦怠。
1.什麼是職業倦怠感呢?
它是員工面對壓力所形成的生理或心理的疲勞狀態。
「職業倦怠」這個概念最早由美國臨床心理學家弗羅伊登貝格爾提出,用來指人面對過度工作產生的身體和情緒上的疲勞狀態!
這種狀況通常發生在一些服務型職業身上,如教師、警察、醫生、護士等人群身上。
這些人群,通常會面臨一些高度重復的工作,有時候還會接到一些艱巨的任務,如果不懂得調節情緒,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法,很可能會對曾經熱愛的工作麻木不仁,讓有能力的你卻沒動力去做事。
之前認識一位女生小樂,她在一家大型美妝公司做文案。
雖然她是學文學出身的,在學校得過無數的作文競賽獎,但是,她在寫文案的時候,卻遇到了挫折。
她寫的東西要麼太長,讓人讀得雲里霧里,要麼就是太飄不接地氣,難以引起讀者的共鳴。領導也多次批評她,覺得她不如自己當初期待的那麼好。
她很苦惱,為什麼自己的文章寫得那麼好,文案卻寫得那麼差?
其實,寫文章和寫文案,兩者還是有挺大區別的,文章寫得好,不代表文案寫得好。
寫文章,你可以用長篇大論來闡述你的觀點,但是,寫文案,就要求你用三言兩語把產品的賣點精準地表達清楚。
你想要把文案寫好,必須得讓自己從寫文章的思維走出來。
可小樂她寫慣了文章,思維一下子轉變不過來,所以,寫的時候十分痛苦,甚至一度懷疑自己文字水平,甚至陷入不想寫不敢寫的狀態,對文字的敏感,對文學的熱愛,也隨之消失,對工作提不起絲毫的熱情。
她跟我傾訴說:「我寫的內容好爛,沒心機寫了,心好累,想『封筆』,去做其他工作了!」
其實,並不是她寫不好,只是她對美妝文案這個領域不熟悉,對工作失去了控制感,才覺得自己做起來不順心,沒有成就感。
於是,我就勸她:「先不要那麼快就放棄,給自己一段緩沖時間,你還是非常熱愛寫作的,你的文字功底非常強,你只要認真研究文案的技巧,把你過去寫文章的心法和文案貫通起來,就可以寫得非常出色了。「
她聽後,覺得挺有道理,就去跟上級請了幾天假期,好好休息了一天,然後花兩天去研究寫文章和寫文案之間的共通之處,她發現,原來文章和文案,想要打動人,都需要研究受眾,她以前寫文章,是給同學看的多,而現在寫文案,是針對白領。
所以,如果還按照學生思維來寫,肯定很難打動白領們。
於是,她馬上轉換思維,先去收集白領相關的資料,如他們的生活方式、購物習慣、出入場所等等,把這些研究透徹了之後,再來寫文案,加上她本身就有很強的文字功底,很快就寫出了廣受讀者的內容,文案的轉化率也翻了好幾番,得到領導的嘉獎,工作也變得積極起來!
職業倦怠期,很多職場新人都會遇到,就是工作一段時間,覺得自己不能勝任當下的工作,於是產生消極怠工的思想,可是,只要調整好心態,有針對性地去解決自己遇到的問題,就可以慢慢走出這種困境,變得積極樂觀起來。
「職業倦怠症」不是病,只是一個階段性的症狀,只要我們積極「治療」,很快就可以解決!
2.為什麼會出現職業倦怠期呢?
著名的《馬氏工作倦怠量表》從三個維度表達了這種倦怠:
心好累。專業術語叫「情緒衰竭」。
情緒衰竭,就是說我們的熱情、體力都被消耗掉了,不想去做任何工作,對工作任務提不起任何興趣,也不想承擔責任,對上班也充滿著恐懼!
我部門有個同事,是新來的,但是工作量一點都不比老員工少,遇到銷售旺季,還要加班加點去完成,他來實習的3個月,幾乎沒有哪天是輕松的。
一開始他還是挺不在意的,覺得自己新來的,多做點沒什麼大不了的,當作鍛煉。
可是,有天他跟與他一同進來的新同事交流,發現,她的工資居然比他多1000元,而她平時的工作比他閑多了,他心裡就失衡了。
從此,他心裡時常會跑出來一個聲音:為什麼我付出了那麼多卻得不到相應的回報?
特別是在加班的時候 ,這個聲音更強烈。
本來他工作還挺積極的,但是自從他得知這個消息,熱情明顯消退,原來他每天都是早早去辦公室的,之後都是踩點到。
他又不好意思去跟老闆說,因為他是新來的,還沒過試用期。
付出那麼多卻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而有些人很輕松收入就超過我們,相信很多人都遇到過,這很容易讓人心裡不平衡,對人對事失去熱情。
此外,還有一些人,項目進展不順利,和同事關系僵化,忙於處理職場的紛爭等等,都會引發「情緒衰竭」!
不想干。專業術語叫「去人格化」。
對組織和同事都很不滿,對客戶關系冷淡,不把自己當人,也不把別人當人。這種情況下經常有沖突是必然的。
我們會把自己遇到的人,如老闆、同事、客戶當做是物品,不願再和他們進行情感交流,變得很冷淡,像行屍走肉一樣。
記得有一次,我去超市購物,有一位長相標志的女導購就是這樣。她站在一個貨架前,有人過來就應付式地微笑表示一下,有人問就愛答不理地回答一下,讓人感覺很不耐煩的樣子,稍微問多幾句她就發起牢騷:問這么多,到底買不買的?
很不友好,就好像在說,我的東西都是好的,你愛買不買,不買別瞎逼逼這么多!
她只把客戶當成是一個純粹的購物者,兩者之間沒有任何的情感交流和友好溝通,她就像一個機器人一樣,別人問什麼就回答什麼,而且還有脾氣!
這種狀態,其實是我們在人際關系緊張時候產生的一種自我防禦。處在這種狀態,我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比較疏遠,無法進行一些走心的交流,久而久之,人會進入倦怠期,不想幹活!
「我不行」。專業術語叫「低個人成就感」。
對自己的工作評價低,覺得自己什麼都不行,懷疑自己的價值。經常說的是。我不行,我沒用。
要麼是你缺乏相關能力,無法勝任目前的工作。就像前面的小樂,對工作內容不熟悉,懷疑自己的價值,無法獲得成就感!
要麼是你的工作重復度很高,你對工作已經駕輕就熟,沒有什麼挑戰性。很多技術含量低的工作都是如此,譬如普通的服務員、銀行櫃員、英語翻譯……
這些工作,不需要費多大腦力,就可以輕松勝任,你做久了,會覺得自己像個人工機器人,只要設定了程序,就可以自動工作,但是做起來沒有什麼成就感,做久了就容易產生倦怠感!
3.那麼該如何破呢?
首先,針對情緒衰竭,你需要的是解決情緒問題。
很多情緒問題,都是在某個環境產生的,只要轉換一下場景,你的情緒會好很多。
所以,當你出現情緒問題,你可以去參加一些戶外活動,如打球、游泳、跑步…給自己的心情放個假,宣洩自己的情緒。
或者是參加一些聚會,找一個可信賴的夥伴傾訴,請他給你一些好的建議;或者,你跟老闆說自己目前的真實狀況,讓他給你一些建議或者給你放一假調節一下!
其次,針對去人格化,我們可以跟同事多互動、多溝通,增進彼此的親密感,譬如討論一些最近的熱門電影電視,或者是明星網紅,還可以是星座、九型人格等等,找到你們共同喜歡的話題,就能夠有很多東西可以聊。
我們在職場,不只有本職工作,和同事多溝通交流,除了可以增進彼此之間的情感,還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因為配合默契了,工作也會進行得更加順利!
第三,針對低成就感:面對像電腦程序一樣的機械化勞動,我們可以在工作中創造一些「成就感」!
你可以採用游戲化的方式工作,譬如,你可以把一些「程序性工作」,如記錄數據,列印文件……
設置一個完成時間,像升級打怪一樣去做,如果能夠在規定時間完成,就獎勵自己一個小禮物,可以給自己創造一些「成就感」,那你就可以從容面對這些不想做但又不得不做的工作任務了!
總的來說,職業倦怠感,是指人對過度工作產生的身體和情緒的疲勞狀態,是每個職場人都會遇到的,不用擔心,你不是一個人。
為什麼會出現職業倦怠感呢?三個原因:情緒衰竭,去人格化,低個人成就感。
怎麼應對呢?
情緒衰竭就轉換場景,去人格化就多和同事溝通交流,而低成就感就去可以知道一些可以讓自己感到有成就的事件!
❷ 有哪些勵志電影適合在情緒低落的時候看
瘋狂灌雞湯!看成功學、勵志類的書籍已經快要免疫了,就換成看各種勵志電影。
送給各位,建議一口氣瘋狂看個兩三部,反正我每次看完兩部之後就實在受不了癱在床上如死人般的自己,趕緊爬起來,接著死磕了。加油!各位。
5、三傻大鬧寶萊塢
在研一開學典禮上,我作為學生代表發言,其中就講到了《三傻大鬧寶萊塢》。這是一部聽名字很土,但卻全程無尿點的電影。
希望這5部電影能帶你走出陰霾,就像當初我一樣,用一句《激戰》里的台詞結束:
「怕,你就會輸一輩子!」
❸ 想看驢得水電影
電影院看唄,團購也就20來塊錢。《驢得水》個人感覺應該是今年我看過的最好看的一部電影了吧。
給你講個笑話,你可千萬別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