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推薦 > 攝影後期看什麼電影

攝影後期看什麼電影

發布時間:2023-01-07 18:49:21

『壹』 《飛馳人生》拍攝和後期流程方案了解下|專訪攝影、剪輯指導白玉俠

2019 年賀歲檔,導演韓寒的第三部電影《飛馳人生》上映。和前兩部影片相比,《飛馳人生》表現出了更高的完成度。票房截止目前也超過16億,不僅成為韓式電影的票房之最,更是在春節檔的廝殺中成功實現票房和口碑的雙豐收。

白玉俠

影視工業網:《飛馳人生》是什麼時候開始堪景工作的?堪景時都做了哪些工作?

白玉俠:2018年3月份我們開始堪景工作,當時劇本還沒有完成,但是幾位主創人員已經知道了大概故事的故事構架和脈絡。因為已經明確了故事的需求,比如會有賽車的拉力賽。所以我和製片主任、美術就開始了堪景工作。

而因為韓寒導演出身就是專業的拉力賽車手,所以他對環境的要求非常苛刻,比如像路面環境。他的要求就是要找到類似專業的拉力賽跑道的場景,所以在堪景上我們花費了比較多的時間。當時去了雲南和新疆,最後綜合考慮下來,我們選在了新疆的巴音布魯克。在堪景的過程中,我們也會和導演保持溝通,導演在根據具體的場景細化劇本。

韓導因為對於拍攝非常要求真實性,所以我們也是找來了專業的拉力賽車手冠軍,採用真實拉力賽速度進行拍攝,這就要求賽車每個鏡頭都會跑到2—3公里,所以每一個鏡頭拍攝的車輛行駛跨度特別長。所以在堪景的過程中,對地圖路線、路段都做了非常詳細的功課,也帶了無人機觀察整條路的狀況。

影視工業網:《飛馳人生》在影像設想上是如何考慮的?

而對於新疆戲的部分,因為電影前三分之二劇情在調度上非常少,人物很多部分都是在小的空間中完成表演,我們最後就要做到在 情感 和視覺上解放觀眾,所以當張馳重返賽場後,我們需要一個特別壯闊的空間環境,去和之前的壓抑生活形成反差,這也是我們為什麼選擇新疆拍攝的原因。

影視工業網:《飛馳人生》車戲部分具體是如何拍攝的?

白玉俠:這部電影拍攝最大的難度就是車戲部分,在拍攝之初,我們對拍攝難度做過預估,但最終拍攝時的難度要遠遠大於我們最初的預估,一般電影根本不可能能夠承受。最初我們也有思考過替代方案,比如去雲南拍攝,但是新疆能夠帶給我們非常獨特視覺欣賞,我們和導演都一致決定電影最後的拉力賽高潮戲一定要在這兒拍攝,所以製片組也是克服了很多困難。

在新疆最初我們准備了五個地區進行拍攝,設計了五個色調不一樣的比賽場景。這些地區的地貌差別很大,有雪山、大峽谷、紅崖大峽谷、湖、草原。但是因為新疆海拔太高,車輛損壞率特別高這樣延緩了拍攝進度,並且我們碰上了洪水,所以不得不調整我們最初的拍攝方案。

然後還有,因為新疆的路段是土路,並且路段比較凶險,這就導致我們不能採用常規的方法拍攝車戲。

拍攝車戲常規的方法就是使用我跟拍車的,但新疆的路非常窄,跟拍車是無法與賽車平行形式。然後因為車在土路上行駛會帶起大量的灰塵,會影響拍攝的效果,這就導致我們無法採用跟拍車的形式。所以我們必須採用其他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最後我們更多的採用車載機位,把俄羅斯臂改裝到拉力賽車上,讓賽車採用自拍的形式拍攝車戲,然後我們也大量增加了航拍的比例。

影視工業網:《飛馳人生》剪輯團隊如何構成?

白玉俠:因為《飛馳人生》後期製作上難度增加了很多,然後新疆部分又出現了很多變化,工作量太大,精力就不夠支配。所以我們後面又找到了剪輯師譚玉坤加入,然後我們比較特別的地方是特效指導也加入到了剪輯團隊中。因為喬樂(特效指導)對於剪輯非常了解,然後我們工作周期也決定特效部分無法等到定剪之後再去完成工作,這樣的構成方式會減少信息的溝通障礙。然後我們後期DI的時間也非常短,為了節省時間,我們把剪輯師放到了DI公司,採用邊剪邊調的工作方式。

影視工業網:如何選擇的拍攝器材?

白玉俠:拍攝方面,因為我個人非常喜歡ARRI攝影機,所以攝影機我們採用的是ARRI Alexa SXT,為了拍攝車戲,我們還准備了兩套到三套的ARRI AlexaMini。在拍攝車戲時,只要是有可能,我們會盡量使用ARRI攝影機。

我們拍的是變形寬銀幕,變形寬銀幕能夠最有效的利用CCD感測器的面積,而且它的像場給人的視角非常新鮮的感覺,既新奇又非常自然,所以也很早定下了使用MA變形寬銀幕。過去我用過Cooke的鏡頭,而Cooke鏡頭成像更人性化,更適合拍風格化更強的片子,而我們的電影特效量非常大,在工業化製作上我們更需要統一的質感,所以MA系統是現在變形寬銀幕里中畫質最好的選擇。它保留了變形寬銀幕好的部分,剔除了技術上的瑕疵。

然後有一些鏡頭實在太危險,或者角度太刁鑽,也用了很多小的運動相機。我和導演定的方案是,畫質和運動優先保運動。所以用到了Gopro6和索尼RX0,把相機放在車底或者輪胎裡面,混合攝影機素材。

影視工業網:《飛馳人生》後期流程是如何解決的?

白玉俠:因為周期短,我們所有的流程考慮最大的問題就是溝通性和靈活性。整個電影的技術流程是有專人在把握,因為技術團隊來自自己公司,已經有過幾部片子磨合。在前期的流程規劃、資源庫的整理和素材分配上已經非常熟練。我們自己搭建了nas磁碟陣列系統,所以不同的剪輯師都是調用同一素材,不需要再花費時間做拷貝,也會大量提高很多的效率。

在具體的流程上其實主要分為怎麼存,怎麼用。存儲主要是就如何分類與命名。在素材命名上要有系統和唯一性,只要嚴格按照文件夾的分級命名,尋找素材就非常直觀。我們在命名上基本把每個機位的名稱、角度,拍攝的車位以及路段信息都會包含在素材文件名稱中。再加上我們使用了剪輯軟體Final X,Final X可以對素材設置標簽和關鍵字,多機位的素材管理功能,這在素材管理上就沒有了大問題。

可能Final X不像AVID那麼嚴謹,在使用上也會出現一些小的問題,比如說有跑幀、跑點的Bug,但是如果熟練了這個軟體之後,這些Bug其實是可以迴避觸發它,所以我們也安排了其他辦法進行補救。然後又因為車戲我們使用了很多無級變速,這是Final獨有的功能,這會讓剪輯師有更多的自由空間。在和DI回套素材的時候,Final會產生一些麻煩,但因為我們的DI公司特別給力和配合,花了很大精力一幀一幀去對一些變速的回套素材,能夠完成整個的工作,這就是我們採用Final X的原因。

第二天剪輯師就可以拿到轉過碼的素材,我們流程大概是這樣:拍攝完成後,DIT會連夜轉碼,轉碼過程中會把音軌文件和視頻文件合板,我們用的是ProRes 422 LT 1920解析度的剪輯代理文件,轉碼以後會交由審計組的技術負責和歸檔,審計組會把所有視頻文件在Final資源庫裡面按照時間來作為事件的分配。每拍一天,就會建當天的文件夾,把當天所有的素材存放在其中,每個素材都會運用Final X的標簽功能,打上場號、鏡號、A機B機位。所有的原數據都會被整理進Final cut文檔中,在整理完之後,會生成一個Final 當天的資源庫列表。因為素材都包含了元數據,剪輯工程可以隨意同步,其他人拿到工程文件只要連接磁碟陣列系統所有的素材都會無縫連接,這對後期特效整理都很方便。

影視工業網:聽說《飛馳人生》使用了LED屏幕拍攝,你們如何使用的?

白玉俠:車戲我們很早就定下了方案,車內戲的全部在上海棚拍。但是我們不採用扣綠的方式,而是直接用LED屏幕作為背景。

這個部分我們研發製作了一個可以操作的液壓振動平台,它可以根據屏幕上的素材,調整演員表演時的道具,模擬真實賽車的角度。這樣演員在表演時就可以參照真實的道路狀況作出反應,這樣就可以讓演員身臨其境,又避免了演員駕駛車輛的安全隱患。LED屏幕的素材是我們團隊進行拍攝的,在LED屏幕拍攝管理和播放上,特效部門是和我們一起完成的。這一部分其實我們討論比較多的是演員在棚內表演時,屏幕上的屏幕播放應該使用什麼平台,這對於LED拍攝時一個非常重要的決定。拍攝LED非常重要的問題是解決透視角計算的問題,如果做不好透視,會讓畫面看起來不協調,所以我們在播放的時候,經常需要小范圍的去調整畫面的位置,甚至在畫面變形、亮暗上做調整,。

而現在國內使用LED屏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廣播系統平台播放,但是這對於我們來說是要增加第三方團隊進入,並且電視系統很多操作上比較死板,這會增加整個團隊溝通成本,並且降低靈活性。所以我們就不想再加入第三團隊。所以在現場放的時候,每塊LED屏幕連會直接連接一台工作站,在工作站上直接再Final內將監看的畫面投射到屏幕上,所以我們所有屏幕位置大小都是在工作站的Final X實時調整的。這樣的調整方式讓我們工作非常隨心所欲。而且我們可以給素材做變速,拍攝一些慢動作的鏡頭。其實這樣的操作嚴格來說非常不正規,但是因為整個工作流程上注重的是靈活性和溝通性,所以採用了這種方法。

影視工業網:你同時做了剪輯指導和攝影指導,這為電影和你的工作帶來什麼便利?

全文完

『貳』 高高手課程:簡單後期攝影課(李濤老師)聽課筆記

在第三遍看李濤老師的簡單攝影課程後,詳細做了筆記與感悟,受益匪淺。

第一課:攝影後期的概述

1、推介的一個網站:站酷——一個設計師的討論專區。

2、 發現 (觀察力)· 聯系 (想像力)· 重組 (創造力)——重要的學習方法。不僅僅可以用在攝影上,任何知識的學習都可以遵從這個法則。

3、提到了「扎達土林」——西藏美地,是經流水侵蝕而形成的特殊地貌,蜿蜒曲折數十里,約1100年歷史。扎達土林是古格王國的宮殿和寺院的遺址。相關的攝影作品層出不窮,可以加入旅行計劃。

4、要能夠堅持去通過反復的練習,使後期從簡單處理到風格化處理的進階,讓照片脫穎而出。

5、 藝道 ——一種藝術學習思路——要做到:至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即:長時間執著於一件事,就能做到 心游於藝,道不遠人 。

1、實現 藝術通感 ,需要美學、心理學和哲學等等呢體系支撐。所有的藝術門類是通的。攝影與繪畫、音樂、哲學等等全部都是相通的。

2、名言:拍攝是譜曲,後期是演奏——安塞爾·亞當斯

3、推薦的電影:Begin again——歌曲改變人生(中間在酒吧男主邂逅女主的一段。通過男主對的音樂的理解和渲染,從音樂的角度闡釋了譜曲和演奏的聯系與重組,告訴我們要通過訓練,才能發現美好的事物)

4、我們不只是用相機拍照,我們帶到攝影中去的是所有我們讀過的書、看過的電影、聽過的音樂、走過的路、愛過的人——安塞爾亞當斯。( 經歷和眼界,決定片子的狀態,才會有情感、才能打動人、有味道。 )

5、樹立美學觀念,拍好照片,做出好效果,多去實踐上面亞當斯的話。

1、 取法乎上 (唐太宗《帝范》有個好的參照物,只能學一般、《孫子兵法》用上策只有中等效果), 尋師經典 (要學這個領域最牛的人,找一個很高的標桿去學)

2、 務先大體,鑒必窮源 (《文心雕龍》)(找東西一定要找到根源,要有大體觀,先找大框架,然後在這個框架里追根問底)

3、 誠心正意,自證良知 (端正學習態度,不要分神,只干一件事,親自實踐和證實)

4、王陽明理論——實踐精神。

5、最後要做到 知行合一 。

1、好作品的判斷標准—— 賞心 (共鳴、興趣、聚焦)· 悅目 (好看

2、從三個地方作為切入點打造一個好作品:① 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細節入手)——發現的眼光去看到細節② 眾生平等,皆有聯系。 (找到與任何事物的聯系,不要孤立自己)——不相關之中找到聯系③ 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興趣點要達到這個要求,在意料之外的符合邏輯)——重組成自己的東西。

3、眼界要夠高,高立意。

1、李老師提到一本自認為非常好的書:《攝影構圖學》。

2、圖片管理第一步:命名文件夾(使用當天 日期 :比如「150323」去進行文件夾命名)。

3、Bridge建議界面:左上方文件夾、左下過濾器、右方照片。

4、 ctrl+B:例選模式 (一系列照片一起比較),左右高亮選照片,下為剔掉。

5、用 Raw 格式。

6、空格鍵放大照片。

1、小鍵盤數字或者ctrl+大鍵盤數字來打星號。

2、打星方法:從三星開始打起,打眼就給三星,特別好給四星,震撼給五星。紀念照給一星。四星里拔五星,三星里剔二星。

3、作標簽。不同類型的一組片子可以用標簽,比如延時、接片等等。

4、可以用 ctrl+G ,建一個組,打包一組照片。

5、用過濾器在很多素材中快速找到需要的片子。

1、學會利用攜帶型灰度儀或色卡。

2、 ctrl+R 在bridge打開ACR,這樣的情況下可以批處理。(可以判定自己的PS和BR是不是安裝准確,因為ACR在BR和PS里各有一套,PS里的ACR不可以批處理,區別於BR里的ACR)

3、五個調片流程和技術指標: ①准確的色彩還原 ②正確的黑白場③足夠的清晰度 ④適當的飽和度 ⑤豐富合理的層次。

4、白平衡 吸管工具 去找18%的中性灰。沒有白平衡板去找類似灰的地方。

5、利用 ctrl+R 打開一組片子,全選同步可實現一步校準所有片子。

1、不能在有色相的地方去校準顏色,不然會加互補色。只能在黑白灰三個地方去校色,沒有灰可用白、黑。

2、先找圖片的最黑和最白,要把白和黑都做實。白的漂亮,黑的很實。

3、用CMY去調色,不用RGB。用百分比或者分區曝光發去調。

4、調黑白場要配合Alt去調整,不要大量的死黑(陰影處)和一片慘白(高光處),沒有細節。

1、清晰度在幾個地方可以設置:①不要在相機端做加清晰度的設置。②ACR里的清晰度,根據片子調整。這個清晰度會提高曝光,所以要注意在曝光降檔。③ACR第三個標簽,最後輸出前最後一步做銳化。不能直接給,銳化關乎輪廓線,要分階段和層次進行銳化,要通過蒙版(局部處理)去處理。蒙版配合Alt,選銳化的有效范圍(需要讓輪廓線清晰),白色為做銳化的地方。

1、自然飽和度和飽和度的區別:前者是提出隱現的顏色的純度,不猛烈,更容易讓人接受。後者是提高所有顏色純度,猛烈,有可能影響畫面表現,顯得不高檔。有時候欠飽和度也是一種影調。高飽和片子打眼,欠飽和片子有時候耐看。所以要控制適當。

1、注意直方圖。

2、層次就是調性的問題。

3、前面調完,最後可以調色溫,渲染氣氛。

1、先定好輸出的目的,印刷網頁朋友圈。

2、完成調片以後點擊左下角存儲照片。

3、印刷首選格式TIFF,在Br或Ps都是存TIFF。

4、選擇壓縮LZW或ZIP都可以,無損壓縮。

5、色彩空間:相機和印刷用Adobe RGB。只有網頁時候用sRGB。

6、色彩深度:選16位/通道。(8位每個通道256色,16位每個通道65000色)

7、在PS中,存儲為TIFF,嵌入Adobe RGB,選擇壓縮。

8、存儲時,取消調整大小的選框,放在默認大小。

9、把TIFF放在當天文件夾里新建一個成品文件夾。

10、需要輸出成網頁圖片,①繼續用Br,打開TIFF,保存為jpg,質量給到6或8或10的雙數,色彩空間要改成sRGB,色彩深度只能為8位,輸出尺寸1500~2000點。②用Ps,點擊文件-腳本-圖像處理器。選成品文件夾品質8,改成sRGB,1500~2000點,包含ICC配置文件。(推薦後者)

11、作品文件夾。一個月挑一張為作品,可以印台歷。

1、好照片決定性瞬間可能達不到,需要二次構圖。

2、布列松(倒置取景器),學生:馬克呂布(跳舞的油漆工人)。倒置就排除了很多干擾,觀察的世界不是印象中的世界,只能看到一些形體化的東西,所以拍出了不一樣的東西。

3、水平垂直校正可用①拉直工具,根據照片需要的效果去裁切。

1、水平垂直校正可用②鏡頭校正,手動與自動校正。

2、處理照片先做相機校準、鏡頭校正、水平垂直校正,在進行前面提到的五步。

3、攝影基本功,能不能拍直。

4、暗角可用鏡頭暈影校正。

5、鏡頭校正要刪除色差打鉤,啟動鏡頭配置文件校正打鉤。必打。

6、相機校準(標准、風光、自然、肖像)

7、 總結標准流程:①文件夾命名(日期文件夾、成品文件夾、jpeg文件夾、作品文件夾)②打星過濾③相機、鏡頭校準④五條技術指標規范。⑤局部處理。

1、二次構圖就是做減法,減到趣味中心點上,減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畫面乾乾凈凈。

2、研究《攝影構圖學》

3、思考:①攝影師能否在拍攝的一瞬間,融入到當前的拍攝環境中去?②是否令觀者感同身受?(這些都跟自己的經歷與閱歷有關系)

1、三大工具:畫筆、濾鏡、徑向。

2、局部調整時,先動參數,再用工具。

3、用漸變濾鏡時候,先縮小圖片。

4、漸變濾鏡只能從邊上到中間。

5、如果要加濾鏡,要先點新建。

6、畫筆:羽化是漸變的范圍。流動不要開太大,更濃度有關。可以慢慢刷。

1、找一個切入點去深挖一個東西。

2、學習一切要追根溯源。比如學書法先學小篆。

3、攝影可以先學黑白,找一個喜歡的黑白大師,深挖生平、作品風格和類別。精細化分析其所有作品。順帶搜集關於影子的照片。

1、學習的時候立意要高。三個學習要求(見上)

2、先掌握黑白,了解明度控制,再彩色。

3、HSL(色相、飽和度、明度)模塊,黑白只有明度(灰度)

4、色相-色彩的名稱、飽和度-鮮艷程度、明度-亮度。

5、目標調整工具與HSL模塊匹配。右鍵可以選擇。

6、曲線調節看《通透》視頻。

1、顏色很豐富,有時候范圍控制不住。所以過早的進入顏色控制,反而不容易控制。

2、看彩色照片時候,還是應該先從影調入手。有時候異彩紛呈反而沒了重點。

3、在黑白照片里,是控制明暗來控制照片。

4、做黑白片,不建議直接轉灰度,而是把所有的顏色的飽和度關掉。好處是可以繼續控制色相、自然飽和度還是可以調整,可調整的范圍更大。另外可以在黑白片里保留一個顏色,造成了片子的特殊性,也可以營造低飽和度的氛圍(德系)。

5、黑白片里靠黑白來營造層次。

第二十 課:調性A

1、要提前決定自己的片子調成什麼影調,不能隨機、漫無目的,自己要有預感。原因是顏色層級關系太多,不容易平衡。

2、影調就是指照片的基調和調子。影調解決的是視覺畫面中的關系問題、虛實對比和色彩的色相純度等之間的關系問題。通過這些問題,使觀賞者感受到光的變化與流動,感受到節奏與韻律構成的視覺美感。彩色和黑白均有影調的問題。

3、影調來源於音樂。影:光影、明暗、黑白關系(節奏)(明快、平緩等等呢),調:色調(tone)、色彩(韻律)—(冷暖等等呢)

4、影調的基本作用①基本作用:創造色彩、光線效果,構成影片色彩和黑白的階調(影調)基調。(例如:油畫風格的照片,借鑒重要的作用,畢加索:好的技術家復製作品,偉大的藝術家竊取靈感。齊白石:學我者生,似我者死)②准確表現主體。影調的准確表現會大大加強片子的表現力。③渲染片子氣氛。④提現片子個性與風格。⑤塑造人物形象。

5、色彩轉成灰度就可以看出明度差別。

6、亞當斯分區曝光法:分成11個區域。123為低調,456為中調。789為高調,0、10全黑與全白。橫跨全部色階為長調,橫跨5個色階為中調,橫跨3個色階為短調。

7、先從中長調開始,來體會影調關系。

8、目前流行低中調、低長調。

第二十一 課:調性B

1、只有黑白——全長調

2、調式:九大調性、全長調、硬調和軟調、暖色和冷色、對比色調(誇張)、諧和色調、濃彩色調(純調)、淡彩色調(淡調)·····

3、先定調再定影。

4、如果作品說服力不太夠,先嘗試把話說清楚、文章寫漂亮,要有重點,有聚焦的東西。

5、一張照片不能拿某一影調定性,往往都是互相關聯、綜合體現。

第二十二課:調性C-亞當斯風格中長調

1、在ACR里可以預存調整過的參數。

2、清理調整參數的方法:①圖片右上角-開發設置-清楚調性②直接刪除文件夾里的xmp。

3、先做漸變再做降色,會有層級關系出來。

4、畫筆流動性放在20%,慢慢刷。

5、要把主題做出來,不能面面俱到,要有重點,要有主觀情緒,帶著自己的情緒,我想表現的是什麼,突出重點,其餘的地方做減法。

第 二十三課:調性D-全長調

1、高光壓下去,出亮部細節;陰影提上來,出暗部細節。

2、做片子前要想到需要做什麼調性(前文提到的)。

3、可以修復或刪除一些不需要的、影響視覺效果的、干擾畫面的元素。(在ACR或PS里做均可)

4、內容感知移動工具,可以移動元素到需要的位置上。(單純考慮畫面而不考慮攝影的真實性的情況下)

5、通過畫面比例調整,可以達到另外的觀察視角。

6、全長調的色調適合反差很大的片子。

7、誇張是藝術表達的第一手法。

8、平衡有時候是破壞片子的最大的東西,經常為了照顧平衡喪失了片子的沖擊力。

9、剪影是全長調的一種,但全長調不等於剪影。要適當控制細節,還要注意材質和紋理。

第 二十四課: 調性E-低短調練習

1、要找到需要控制的對象。

2、選高亮法一:選擇-色彩范圍-①點照片亮部取樣-再選擇容差值(不準)。②選擇顏色或高中低光(准)-選擇-反選-圖層-通過拷貝建立圖層-正片疊底。最後用畫筆工具,精細化處理:拼合(蓋印)ctrl+Alt+Shift+E,選出局部(例:眼睛),做羽化-拷貝建立圖層-濾色(或假色)-畫筆工筆,蘸白色,刷出高光。

3、做黑白要決定做什麼調子。

第 二十五課: 調性F總結

1、不能漫無目的的調片子,要有目的性,可以通過影調來定。

2、注意運用誇張的手法。

3、學會分析片子適合什麼調子。

第 二十六課:綜合練習

1、影調的重要性:調片子的目的。但也不是唯一的指標。

2、從整體出發,進入局部,在走回整體。

3、謝赫六法: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傳移模寫。

第 二十七課: 高ISO降噪

1、三個地方銳化:①照相機銳化關掉,②Br里清晰度(事實上是做質感)和帶蒙版做銳化(見前文),③PS里銳化。

2、可以使用高ISO,為了好照片不要在意高ISO。降噪最大的核心在於加黑(因為噪點出現在黑的地方)。Br里降噪方法:細節標簽-減少雜色(噪點分為兩類:帶顏色噪點和白色的雜點,都要降)-調整明亮度和顏色噪點-下面兩種是配合使用的-最後要補黑色。最後再進行銳化。

3、降噪和銳化不分前後,一般銳化在後,以片子為准。

第 二十八課: 接片及鏡頭校正

1、接片是為了拿到更大尺幅的照片。

2、大場景用豎構圖,可以得到更大尺寸照片。

3、拍攝的時候要重疊25%以上。後期變形越少,有效像素越多。

4、在Br里,選中五張片子-工具-photoshop-photomerge-混合影像-(按住Alt鍵單擊蒙版,可顯示蒙版狀態)-ctrl+E(合成一個層,然後不能直接裁切)-ctrl+T(在自由變換和變形模式下切換)-把圖往上往下拽,撐滿,確定-然後補洞,選擇工具,選空檔,稍微大一點-編輯-填充-內容識別確定。下面是最關鍵一步,濾鏡-鏡頭校正-校地平線-做畸變-鏡頭校正等等。最後裁圖,先選擇,然後ctrl+J(復制)再ctrl+T(壓縮,自由變換)-然後再裁切,像素不丟失。

5、最後點擊濾鏡,CR濾鏡,可以回到ACR。

6、接片應該用M檔。鎖定光圈快門,免得接片照片不一樣。

第 二十九課: Lightroom 工作流程及預設

1、Lr專門為攝影師設計的,照片需要從硬碟里導入Lr里。

2、先在軟體左上角加上自己的logo。

3、右上邊就是後期的工作流程。

4、先圖庫導入照片,空格看片,再空格100%。小三角可以打開關閉菜單。

5、後面跟ACR一模一樣。

6、Lr最好的方式就是可以保存效果,存成預置文件,以後可以套用。ctrl+逗號,彈出對話框,顯示Lr預設文件夾。import preset。把預設放進這個文件夾里。關閉Lr重啟,然後就出現預置文件。或者直接右鍵導入預設。

7、預設不是全部,要做具體的、細節的考慮。

8、可以把鏡頭、相機校正等等可以做一個預置。省時間,提高效率。然後再微調細節。

筆記完。

『叄』 攝影師必看十大電影

天地玄黃 Baraka ,巴里·林登 Barry Lyndon ,同流者 Il conformista
天堂之日 Days of Heaven ,夢 夢 , 末代皇帝 The Last Emperor
大紅燈籠高高掛 ,第三人 The Third Man ,光影的魅力 Visions of Light: The Art of Cinematography , 遷徙的鳥 Le peuple migrateur

『肆』 5部幫助提升攝影審美的絕美電影大作

本文收集了5部在畫面,構圖,色彩搭配特別出彩的電影,認真刷一遍會對培養審美和攝影美感非常有益。

以前看電影更多的是關注劇情,去年一年迷上攝影後,逐漸的對一張圖片的構圖,色彩,主題更加敏感。後來就有意去尋找那些畫面出彩的電影學習構圖,調色。個人比較喜歡偏復古一點的風格,尤其鍾情法式style,如果你也好這一口,那應該會喜歡的。

這部電影展示了濃濃的法式風情,最喜歡它復古的色調,濃烈卻不艷俗,整部電影都是溫情的暖色調。其中艾美麗的穿搭也很值得一看,慵懶小女人的味道,波點元素的V領上衣,還有各色裹胸裙。

劇情簡介

在希臘一個小島上,男孩揚尼斯失去了母親與父親(庫斯圖里卡飾演)關系疏遠。偶讓間他救下了一隻受傷的鵜鶘,並為它取名「尼可斯特拉托斯」。和這只體型巨大的白色鳥兒在一起,揚尼斯成了小鎮上的明星。

劇情很暖,故事發生在一個海邊小鎮,畫面精美養眼。走的也是復古色調,與艾美麗不同的是色調為冷色系。

這部電影無論風景還是故事都有治癒人心的力量,展示了阿爾卑斯山區的絕美風光,取景地貌似就在瑞士境內,看完以後簡直又新增了一個旅行目的地。畫面光線極佳,給人一種陽光正好,微風不燥的溫暖和寧靜感。

鄉村生活的典範,可以說是普羅旺斯地區的代表作了。更不可思議的是,這部電影里的演員各個顏值爆棚。整個電影色調為鄉村暖陽色,哈哈這個色調是我自創的,但是很貼切有木有。記錄日常生活的家庭照時可以參考下本片。

此片證明了電影不一定要靠劇情才撐的起來。生活在城市久了,很多人都會有個田園夢。導演透過鏡頭將我們不易察覺的那份平凡之美放大,搬到了我們面前,撩撥起對生活的熱愛。全片食物,以及人的構圖都特別美。話說看完這個我也去做了李子果醬和麵包呢,參見最後一張圖。

『伍』 學影視後期剪輯應該看什麼書

因為現在短視頻的崛起,任何企業,任何工作室或者個人都需要剪輯大量的視頻來包裝品牌,發抖音,發朋友圈,發淘寶等自媒體渠道做展示。因為每天都要更新並發布新內容,所以剪輯師根本招不夠,供需失衡就造成了剪輯師高薪水(無論是找工作還是自己在家裡接私單,月收入輕松過萬,兩三萬也是稀鬆平常。)推薦一個免費【短視頻剪輯後期】學習網址:
www.huixueba.net/web/AppWebClient/AllCourseAndResourcePage?type=1&tagid=313&zdhhr-10y22r-1374454545223158419

而且剪輯這個技術並不需要高超的電腦技術,也不需要美術音樂造詣,基本都是固定套路,要什麼風格的片要什麼節奏,經過三四個月的培訓可以輕松掌握。但凡有點電腦基礎,會用滑鼠拖拽,會點擊圖標,會保存,除非自己不想學,沒有學不會的。但要學好學精,自製能力相對較弱的話,建議還是去好點的培訓機構,實力和規模在國內排名前幾的大機構,推薦王氏教育。

在視頻剪輯這塊,【王氏教育】是國內的老大,每個城市都是總部直營的連鎖校區。跟很多其它同類型大機構不一樣的是:王氏教育每個校區都是實體面授,老師是手把手教,而且有專門的班主任從早盯到晚,爆肝式的學習模式,提升會很快,特別適合0基礎的學生。王氏教育全國直營校區面授課程試聽【復制後面鏈接在瀏覽器也可打開】:
www.huixueba.com.cn/school/yingshi?type=2&zdhhr-10y22r-1374454545223158419

大家可以先把【繪學霸】APP下載到自己手機,方便碎片時間學習——繪學霸APP下載: www.huixueba.com.cn/Scripts/download.html

『陸』 學攝影有哪些必看電影的推薦

學攝影推薦十部電影
10. 《One Hour Photo》
中文片名《一小時快相》。主演羅賓-威廉姆在影片中飾演一個擁有反社會人格的照片沖印店老闆,平時生活孤僻。客人常會拿著家庭內的生活照片來西摩店裡沖洗,通過觀看這些生活照,西摩對一個擁有兩個孩子的家庭日益了解,並幻想成為其中一員,但隨後發現了這個家庭背後的驚天秘密,而西摩接下來的舉動更是帶來了災難性的後果。
9. 《High Art》
中文片名《高潮藝術》。Lucy曾是一位出色的攝影師,在她事業的頂峰階段因為吸毒而過上了隱居的生活。另一位女主角Syd瘋狂地迷上了她的攝影作品,並鼓勵她為自己的雜志拍攝照片。而Lucy也彷彿在Syd的幫助下重新找回了創作的靈感。於是兩人在逐漸接近的過程中產生了微妙的感情。
8. 《Rear Window》
中文片名《後窗》,由懸疑電影大師希區柯克執導。影片講述攝影記者傑弗瑞因傷療養,療養期間傑奇傑弗瑞經常偷窺後窗,卻意外發現一宗分屍命案。影片展現出了人性最深層的恐怖和最異常的思想。
7. 《Closer》
美國版《偷心》。影片講述人像攝影師安娜(朱莉婭·羅伯茨飾)等四人復雜的男女關系,戲中關於攝影的戲份並不多,但敘事精彩,而且畫面也非常精美。
6. 《Pecker》
中文片名《派克》或《啄木鳥》。影片由約翰-沃特斯執導,整部電影充滿了諷刺意味。影片主角Edward Furlong來自一所藝術學校,自認為是新一代傑出攝影師,以玩世不恭的態度對現代藝術進行了諷刺。
5. 《Blow Up》
中文片名《放大》。這是一部拍攝於上世紀60年代的經典老電影,主角攝影師托馬斯在公園意外拍到一具屍體和一個拿著槍的人。影片用一個攝影師的故事,鋪開了一系列哲學、心理學的問號.
4.《Proof》
中文譯名《情如物證》。影片中盲人攝影師馬丁因為對周遭的世界有強烈的不信任感,所以不斷拍照,用照片作為他的人生的一項證物。整部影片傳達了一個理念:「當你是盲人時,你無法看清周圍的世界。而當你即是個盲人同時又是攝影師時,你就更需要向世人證明你顫抖的目光中並不扭曲的無限視界。」
3. 《Under Fire》
中文片名《戰火下》。上世紀70-80年代,中美洲爆發大規模戰亂,而此時有很多所謂的戰地記者其實只是坐在大酒店裡依據一些道聽途說的消息發新聞,根本無法發掘到真相。
影片講述駐尼加拉瓜新聞攝影記者RussellPrice不肯與這類同事同流合污,在另一名記者克的激勵下,主動涉入革命陣營的活動中,並且發布一張反抗軍領袖尚在生的偽造照片,由此引發了一連串事件。本片對這種現象做出了深入反思,使觀眾對「戰爭新聞」的生產內幕多了一番了解。
2. 《Born Into Brothels》
《生於妓院》——這是一部紀錄片,曾獲得2005年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獎。在影片里,攝影成為改變命運的可能。
導演進入印度加爾各答紅燈區,贈送給當地孩子20台相機,教予他們基本的拍攝技法,鼓勵他們用相機記錄真實的生活。影片以獨特視角呈現了紅燈區的擁擠人潮以及流光異彩背後不為人知的瞬間,藉此告訴人們,再醜陋的角落也有美的存在。
1. 《City Of God》
中文片名《上帝之城》。該片曾獲2004年奧斯卡最佳導演、最佳攝影、最佳剪輯等多項提名。影片主角之一——阿炮,擁有一雙善於發掘生活的藝術家的眼睛,其觀察、探索社會的方式也很特別,機緣巧合下成為雜志社的見習攝影師。他用相機拍下的是孩子們荷槍實彈的猙獰,和幫派間無休無止的仇殺。

『柒』 有沒有什麼有關攝影的電影或電視劇

不太明白你的意思,不過呢,如果是攝影師為主角的話,可以看廊橋遺夢,如果是想看攝影畫面鏡頭漂亮的話,可以看幾部不錯的紀錄片,比如天地玄黃,比如鳥與夢飛翔,比如塵與雪等等。。。。。。。。
如果是想學習攝影方面的知識或者是想了解攝影師的生活的話,因為攝影行業也分類很多,比如人像,比如風光,比如體育等等,所以要分類考慮。

『捌』 攝影師必看的十部電影

欣賞並觀摩電影,並不僅僅是攝像師的專利,拍攝靜態照片的攝影家們,同樣可以從中獲得許多教益。從攝影家的角度欣賞電影,注重的並不是演員的投入表演,也不是驚心動魄的視覺效果。那麼,攝影師選擇電影的基本條件和原因究竟是什麼呢?首先,最重要的是用光的角度和環境。其次是場景的選擇。為此,我們選擇了以下的十部電影,它們的場景令人過目難忘,恨不得身臨其境。

這些電影大多可以買到正版的DVD,但也有些有些極其罕見,這也顯示出它們的珍貴。

1. Baraka(天地玄黃)

像師的專利,拍攝靜態照片的攝影家們,同樣

Baraka是一個古代伊斯蘭蘇非派單詞,含義是「祝福」。

這部影片在剛推出時評價極高,被一些瘋狂的影評家稱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紀錄片」。幾年前甚至有人聲稱如果被流放到荒島上,唯一願意攜帶的電影就是它。這部電影以地球與人類的進化,及人類與環境的關系為題材,自始至終沒有一句對白。面前的景色究竟來自何方,完全靠觀眾自己揣摩。

據稱,導演Ron Fricke為了拍攝這部電影,帶著三人拍攝小組,花費14個月,走遍了六大洲的24個國家。共耗費四百萬美元。對於這部無需支付演員的高額出場費的電影來說,投資是相當可觀的。如此高投入的另一個原因是拍攝器材:它使用昂貴的TODD-AQ 70毫米格式。同時,本片的音樂效果極為優秀,為你帶來不可多得的視覺和聽覺雙重震撼。

欣賞並觀摩電影,並不僅僅是攝

Baraka中的場景,是任何一個攝影師都夢寐以求的。前一分鍾你還在為短尾猿那極似人類的臉而浮想聯翩,後一分鍾就來到了日本積雪的富士山;來不及細味印度恆河邊的火葬儀式,又在敘利亞寺廟前徘徊駐足。這是一部值得一看再看的電影,因為其中的內容如此豐富,浮光掠影的瀏覽根本無法完全吸收。

除了風景之外,導演還利用電腦程式控制技術,拍攝了大量延時鏡頭,以反映曼哈頓和東京街頭的繁忙場景。這固然是動態影片的特點,但是靜態照片攝影師能不能考慮使用延時曝光效果來表達一些忙碌的景象呢?

隨這部電影上市的還有一本精美的畫冊,詳細的記錄了電影拍攝的種種有趣的經歷。同時附有大量的彩色和黑白照片。

電影,注重的並不是演員的投入表演,也不是

如果非要說這部電影有什麼不足的話,它的創意和拍攝手法似乎和1983年的一部名為《Koyaanisqatsi》的電影頗為雷同。有意思的是,《Koyaanisqatsi》的導演和攝像也是這位Ron Fricke。

正如這部電影頗為怪誕的片名一樣,這是一部獻給所有懂得,並願意欣賞視覺藝術的人士的傑作。

2. Barry Lyndon(亂世兒女)

電影,注重的並不是演員的投入表演,也不是

在看這部電影之前,先請教各位一個問題:那就是:誰有f0.7的鏡頭?即使是在工業發達的21世紀,這樣的東西恐怕也無處尋覓吧。或許,全世界只有一塊f0.7鏡頭——就是導演庫布里克拍攝這部《亂世兒女》所用的那一塊。

這塊珍貴的鏡頭,據說是蔡司為美國航空航天局定製的產品,不知為什麼流落到了庫布里克手中。他將這塊鏡頭稍加改裝後,安裝到了攝象機上。f0.7的巨大透光量,使得他在拍攝室內景物時可以完全使用燭光照明,而沒有任何其它的人造光源。

有了這樣的拍攝利器,這部電影無論是野外風景還是室內空間,構圖用光都極其用心,就像是一幅幅流動的精美油畫,隨便拉出一幅,都能掛到牆上。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影片有意識的採用大量的「中心構圖」,尤其在室內場景中,總是用柱子、門窗、桌椅等物品標明畫面的中心點,而那裡也正是即將展開的場景的中心,是攝影機想要引導觀眾關注的中心。從視覺心理上來說,只有在對稱發生偏轉或變動時,才會有活躍動態的感覺,這種靜止鏡頭中的標准對稱,只能產生沉悶的心理的感受。而這也正是庫布里克想要傳達的:一個死氣沉沉的社會,等級森嚴,無所事事。

可以從中獲得許多教益。從攝影家的角度欣賞

這部電影講述的是18世紀的歐洲,當時英普同盟和法奧俄同盟正打得不可開交。一文不名的愛爾蘭無賴、窮小子Barry,由於機緣巧合,結識了一個富有的寡婦,並藉此擠入了上流社會。但他為了追求貴族爵位而和勛爵決斗,最後被驅逐出英國。或許這部電影該譯作《歐洲版鹿鼎記》更合適。

在這部電影中,主角Barry Lyndon的扮演者Ryan O'Neal很好的把握了小無賴自由自在,毫無道德壓力的心情。他本人和這部電影也獲得了最佳電影藝術學員獎,最佳藝術導演獎,不列顛最佳電影獎等一系列獎項。在這部超過3個小時的電影中,至少有二三十處值得記錄為靜態畫面的場景。當然,如果你沒有以上所說的f0.7鏡頭,還是試著打幾快反光板吧。畢竟,f0.7聽上去比神話還遙遠。

3. The Conformist(順從者)

可以從中獲得許多教益。從攝影家的角度欣賞

這部電影可說是大導演Bernardo Bertolucci的揚名立萬之作。雖然情節編排沒有選用傳統的「開始——經過——結尾」模式,但是,攝影師Vittorio Storaro充滿靈性的拍攝,使得這部片子成為電影史上的經典。極為講究的用光,罕見的拍攝角度,以及各種色彩濾鏡的使用,都使這部電影增色不少。雖然拍攝於35年以前,但是,今天的攝影師們仍舊可以從中學到許多,那就是:跳出陳舊的框框,創造自己的風格。

這位來自帕爾馬的Bertolucci導演,後來拍攝了家喻戶曉的《末代皇帝》,自己也拿到了當年的奧斯卡最佳導演獎。他的其他作品還有《遮蔽天空》,《巴黎的最後探戈》等等。

4. Day of Heaven(夢斷情天)

欣賞並觀摩電影,並不僅僅是攝

靜態攝影家經常會談到所謂的「魔幻時刻」,也就是每天的黎明和黃昏。在這些時間,微弱,溫暖的日光使物體顯得分外美麗。但是對於電影攝像師來說,常常由於劇情和資金預算的限制,而無法選擇「魔幻時刻」。很顯然,沒有任何一個劇組願意花大錢請演員和工作人員呆坐一天,就為了黃昏那片刻時分的拍攝。

唯一的特例是這部拍攝於1978年的《夢斷情天》。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二十世紀初的一段三角愛情故事。導演馬利克難得的聘請到了當時的兩大著名攝像師:Nestor Almendros和Haskell Wexler。它的絕大多數鏡頭都是在黃昏拍攝的,並因此獲得了1978年的最佳攝影金像獎。

總之,這部電影的情節甚為離奇,也多少經不起推敲。但是,無法掩飾的是它傑出的視覺效果。以下是Nestor Almendros在電影殺青後的感想:

像師的專利,拍攝靜態照片的攝影家們,同樣

「馬利克告訴我,他要拍攝一部注重視覺效果的電影,通過視覺效果講述故事。很多人並沒有意識到視覺效果的重要性,許多導演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演員上。但是,這是一部用視覺效果說話的電影。這部電影講述的是電發明之前的事,沒有電燈,因此光線常常很弱,完全依賴由窗外透進來的光線,這就是當時人們的生存狀態。」

「所謂的魔幻時刻,其實是一種委婉的說法,每天最多不過25分鍾。在這段時刻里,太陽剛剛落山,天空還沒有黑下來,卻已看不到太陽了。這段時間的光線最為柔和,常常有一種魔幻的效果。有時,我們每天只能拍攝20分鍾。但是這確實物有所值,影片效果非常美麗,浪漫。」

5. Dreams(夢)

可以從中獲得許多教益。從攝影家的角度欣賞

這是日本電影天皇黑澤明對夢的勾畫。全劇由八個夢組成,分別是太陽雨、桃園、風雪、隧道、烏鴉、紅色富士山、垂淚的魔鬼和水車之村。這八個夢幾乎貫穿了人類生活的所有主題,戰爭與和平、社會與人生。在不同的夢境里有著不同的場景,配合不同的色彩,把人類所面對的所有主題一一呈現。超現實的視覺效果在當年頗為引人注目。

拋開小日本的民族性不談,這部電影給靜態攝影家們的最大啟示就是:要盡最大可能挖掘內心深處的想像力。很多攝影家受困於應接不暇的商業工作或「上層意見」,而無法充分發揮自己的靈感。但是我認為,作為藝術工作者,攝影家總要盡可能的追逐自己的靈感吧。從攝影家的相機中出來的,不應僅是現實的反映,還應該努力反映心中的構思。本片中,黑澤明大膽的使用了極為鮮艷的色彩范圍,從明媚的春光,到陰冷的隧道,或許每個人,都有個彩色的夢吧。

總之,《夢》已經不僅僅是黑澤明個人的一種感情宣洩,在我們的感覺和感情被爛片弄得越來越遲鈍和粗糙的今天,我們其實需要的是這樣一種真實的童話,而不是那些讓人越看越蠢的傻瓜教科書。

可以從中獲得許多教益。從攝影家的角度欣賞

6. 末代皇帝(The Last Emperor)

這又是一部貝特魯齊的電影。對於全世界任何一個導演來說,拍攝末代帝王溥儀的故事,都是巨大的挑戰。貝特魯齊成功的完成了這部跨度長達59年(從1908年到1967年)的電影,並使其成為電影史上的經典。故事的氣勢宏大,色彩濃郁,場面壯觀。

故事從1950年冬天開始講述起:清王朝廢帝溥儀,作為戰犯從蘇聯被押回中國。火車抵達中蘇邊境的滿洲里火車站後,溥儀認為此去性命難保,便溜進衛生間企圖割腕自殺。中國戰犯管理所所長發現情況有異,急敲衛生間的門。敲門聲使溥儀陷入了回憶……

   

色彩的運用絕對是這部史詩的亮點。貝特魯奇和攝影師Vittorio Storaro使用了相當罕見的色調渲染氣氛。有人說,這部電影的真正主角不是尊龍,而是攝影師Storaro。例如,在溥儀的童年時代中,他的生活還算豐富多彩,這時的色調以桔紅色和明黃色為主。(溥儀在回憶錄中也說過,小時候,由於他身邊的絕大多數物品都是代表帝王的黃色,因此他認為所有東西本來都是黃色的。)而在「偽滿洲國」時期,電影的色調變為壓抑的靛青色。而當他受到毛主席的關懷,接受再教育的時候,色彩變為樸素的灰色。在溥儀生命的最後階段,顏色慢慢趨向柔和,暗示著這個歷經大起大落的人最後的覺悟……

1998年,貝特魯奇出版了一本書,《The Last Emperor: Multiple Takes》。在這本書中,他詳細的闡述了在《末代皇帝》中的色彩運用心得。作為一個靜態攝影師,應該知道:照片的色調至關重要,它極微妙又難以把握,甚至能在不經意間引導觀看者的心情。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在故宮取景的電影和電視劇有很多,但是能真正拍攝出故宮的宏偉庄嚴的卻沒幾個。雖然是義大利導演的作品,但是,《末代皇帝》足以給我國的眾多「清宮戲」做典範。

可以從中獲得許多教益。從攝影家的角度欣賞

該片在西方上映後。立即掀起了「中國熱」。1988年,第60屆奧斯卡獎頒獎揭曉,《末代皇帝》一舉奪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服裝、最佳作曲、最佳剪輯、最佳音響效果、最佳攝影和最佳美工9項獎。

7. 大紅燈籠高高掛(Raise the Red Lantern)

作為一部心理片,《大紅燈籠高高掛》對色彩的運用極為講究。張藝謀不愧是攝影師出身,不同色彩基調的反復出現,使觀眾的情緒也隨著劇情忽高忽低。喬老爺想在哪位太太的房中過夜,那位太太的門前就掛起大紅的燈籠。經典三原色沖印法的使用,使這部電影的紅色和黃色十分鮮艷,而這在西方國家的電影中是不多見的。同時,各式各樣色彩鮮艷的服裝,也使這部電影顯得更為精緻。

欣賞並觀摩電影,並不僅僅是攝

這部電影獲得了數不清的榮譽:十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十大華語片之一;義大利第四十四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銀獅獎"、國際影評人學會大獎、天主教影評人協會大獎、金格利造型特別獎、艾維拉諾塔特別獎;獲美國第六十四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提名;義大利全國奧斯卡"大衛獎"最佳外語片大獎、最佳外語片女主角提名(鞏俐);義大利米蘭電影協會頒發觀眾評議本年度最佳外語電影第一名大獎。

8. The Third Man(第三個人)

感謝數碼技術的應用,使這部電影有機會製作成DVD,成為黑白年代不朽的回憶。

可以從中獲得許多教益。從攝影家的角度欣賞

在拍攝手法上,這恐怕是電影史上第一次將攝像機安在角落拍攝,以表達不安和焦慮的心情。同時,有意識的廣角畸變和淺景深鏡頭,也加重了影片冷酷的基調。大量光影的使用,有效地調動了觀眾的注意力。整個影片像夢魘一樣震撼,且過目難忘。

與前幾部彩色電影相比,這部黑白電影是不是顯得有些過時?但是如果你仔細看完這部影片的話,你會重新體會到黑白光影的魅力——單色的魔術。這部電影曾榮獲嘎納電影節金棕櫚獎,第23屆奧斯卡最佳攝影金像獎,英國電影學院最佳影片金獎,並被評選為英國電影史上最佳影片第一名。

9. Visions of Light(光的影像)

像師的專利,拍攝靜態照片的攝影家們,同樣

嚴格來說,這並不是一部電影,應該說是「關於電影的紀錄片」更合適。在這部電影中,我們也能發現以上介紹過的多部影片。例如《夢斷情天》的攝影師Nestor Almendros,他在臨死之前接受了這部電影的短暫采訪。還有《末代皇帝》的攝影師Storaro等人。

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導演控制攝影師的拍攝手法。例如,《Rosemary's Baby》的導演Roman Polanski,在接受采訪時多次提到,有時僅僅需要將攝像機多移動幾個厘米,就能使影片的效果得到巨大提升。《In Cold Blood》的導演Conrad Hall,在1967年接受采訪時,提到當年是如何選擇並搭建了一個牢房,裡面囚禁的是Robert Blake扮演的殺人犯,他即將走上絞刑架。雨水不停地打在鐵窗上。Hall發現,如果攝像機放在某個特定的角度,雨滴的陰影看上去像Blake臉上的淚水。這個鏡頭後來成了影院中的催淚彈。

這部電影由數百個電影片段組成。影片結束後,你一定會深深地被攝像機背後的靈感和魔法打動。而靜態攝影師也將從中獲益匪淺。這是一部攝影科教片,數百個片段將指導你如何用光,如何選擇合適的色調,如何使你的片子成為經典。

可以從中獲得許多教益。從攝影家的角度欣賞

這部電影按年代劃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無聲電影年代。第二部分是帶旁白的黑白電影時期。第三部分是彩色電影時期。影片最後討論了如何利用不同的色彩調動觀眾的情緒。

10. Winged Migration(鳥與夢飛翔)

這是一部關於野生動物的紀錄片。相信很多攝影家都有過拍攝飛鳥的經歷吧。長焦加連拍?那隻是小兒科。讓你看看這個瘋狂的法國導演是如何拍攝飛鳥的。

   

憑借上百萬美元的經濟支持,導演Cluzaud僱用了四百五十人的拍攝隊伍。拍攝工具包括熱氣球,小型滑翔機,甚至偽裝成飛鳥形狀,內藏攝像機的小型飛機。在第一年內,他們基本不拍攝,只是跟著鳥到處遷徙,和這些鳥混得很熟,使得這些鳥對他們不再警覺。之後的兩年,他們的拍攝團隊(其中包括五十人的鳥類專家)跟蹤這群飛鳥,穿越四十個國家,並將所有結果濃縮在98分鍾的電影中,平均每225分鍾素材只取一分鍾。效果自然極為真實感人。

DVD版本附送50分鍾的幕後花絮。從中看到,攝制組不惜時間,馴化了一批小鳥,使它們習慣飛機的轟鳴聲,用於拍攝在航空母艦和工廠那幾場戲。攝影師需要和初生的小雁培養感覺,模仿它們的鳴叫,跟它們一起游泳,讓它們認為攝影師它們的一員。正是這種不可思議的耐心的感情培養,才有了那些如此近距離而又真實的鏡頭展現給我們。作為一部紀錄片,《鳥與夢飛行》在法國能達到250萬人次的票房,並不是偶然的。絕美的畫面,得體的配樂。震撼人心的鏡頭,就是一部完整又完美的交響樂。

『玖』 有哪些在攝影方面非常優秀的電影

1.《尋找薇薇安·邁爾》 8.8分
影片揭示她的雙面人生:生前才華橫溢,卻默默無聞做了40年保姆,去世後留下10萬多張芝加哥街景和街頭人像底片,被攝影界公認為是20世紀最偉大的攝影師之一。

『拾』 十大攝影師是必看的電影

攝影師必看電影
-----圖文轉自互聯網,由卡文社編輯-----

欣賞並觀摩電影,並不僅僅是攝像師的專利,拍攝靜態照片的攝影家們,同樣可以從中獲得許多教益。從攝影家的角度欣賞電影,注重的並不是演員的投入表演,也不是驚心動魄的視覺效果。那麼,攝影師選擇電影的基本條件和原因究竟是什麼呢?首先,最重要的是用光的角度和環境。其次是場景的選擇。為此,我們選擇了以下的電影,它們的場景令人過目難忘,恨不得身臨其境。

這些電影大多可以買到正版的DVD,但也有些有些極其罕見,這也顯示出它們的珍貴。

1. Baraka(天地玄黃)& Koyaanisqatsi (失去平衡的生活)

2. Barry Lyndon(亂世兒女)

3. The Conformist(順從者)

4. Day of Heaven(夢斷情天)

5. 《黑澤明之夢》(Akira Kurosawa's Dreams)

6. 末代皇帝(The Last Emperor)

7. 大紅燈籠高高掛(Raise the Red Lantern)

8. The Third Man(第三個人)

9. Visions of Light(光的影像)

10. Winged Migration(鳥與夢飛翔)

閱讀全文

與攝影後期看什麼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葉問電影有哪些BUG 瀏覽:475
豆瓣電影多少分算高分 瀏覽:176
今年好看的武打電影 瀏覽:799
以小孩有關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322
飆車黨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777
電影院里怎麼撿到手機 瀏覽:402
如何評價韓國電影知呼 瀏覽:579
電影怎麼看座點陣圖解 瀏覽:15
帶雙字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116
俄國核武轟炸美國是什麼電影 瀏覽:923
這部電影溫馨又感人英語怎麼說 瀏覽:918
如何在車載屏放電影 瀏覽:984
好看的電影春光乍泄 瀏覽:890
怎麼傳電影到手機 瀏覽:205
超好看的恐怖動漫電影排行榜 瀏覽:863
電影神笛免費觀看 瀏覽:525
人變成狗的電影美國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505
比較好看的電影冷門 瀏覽:786
電影系學生看多少部電影 瀏覽:904
7080電影網免費觀看 瀏覽: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