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一部中美戰爭是在海上美國用導彈打中國中國立刻反擊的那部電影,我只記得那麼多了
這是電視劇《末日孤艦》。
《末日孤艦》是邁克爾·貝導演根據同名小說改編的一部末日題材科幻電視劇,埃里克·迪恩、羅娜·邁特拉參加演出。講述了一個全球性的災難事件導致陸地人口滅絕,這迫使一艘海軍驅逐艦上的官兵重新適應新的生存環境,和面對其餘的生存者。
據時光網消息,末日孤艦第二季將於美國時間2015年6月23日播出。 TNT在2015年8月11日宣布續訂《末日孤艦》(The Last Ship)第三季,並於2016年夏天播出。
(1)最新的中美海戰電影叫什麼擴展閱讀:
劇情簡介
Tom Chandler艦長和美國海軍阿利·伯克級驅逐艦「內森-詹姆斯」號的全體船員正在北極圈內執行為期四個月的常規任務。
船上搭乘了兩名濾過性病原體學者(virologist)——Rachel Scott博士和Quincy Tophet博士——他們告訴Chandler艦長「他們將在目的地從事鳥類研究」。
當他們遭遇一群叛變的俄羅斯士兵的襲擊之後,Chandler這才發現這兩名病毒專家的真正任務是收集一種致命病毒的病原體樣本。
七個月前,這種致命病毒開始在全球范圍內爆發。當「內森-詹姆斯」號在巴倫支海游弋的時候,這種病毒已經導致全球過半人口死亡。
Ⅱ 請推薦幾部中國海軍的電影
1.《甲午風雲》
是長春電影製片廠出品的劇情片,由林農執導,李默然、浦克、王秋穎、龐學勤等人主演。該片於1962年在中國上映。該片講述了鄧世昌在中日甲午海戰中反對李鴻章主和,指揮北洋艦隊英勇抗擊日本海軍,在彈葯用盡後,率領致遠號戰艦硬撞敵艦吉野號,不幸被魚雷擊中,以身殉國的故事。
2.《南海風雲》
是由景慕逵、張勇手執導的劇情片,唐國強參加演出。
20世紀70年代,南越(越南語:Việt Nam Cộng hòa)當局的軍艦經常在我南海一帶進行騷擾。這天,居住在西沙群島的於化龍一家正在海上作業時,恰好遇上了來犯的南越10號艦(怒濤號越南語:Nhựt Tảo HQ-10)入侵我領海,於是,漁輪與敵艦展開周旋。主人公於化龍一家被來犯的南越10號艦撞翻船隻,幸好都被我海軍和漁民救起,敵艦才狼狽逃竄。於參加海軍後,從一個戰士成長為艦長。
3.《紅海行動》
是由博納影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人民解放軍海政電視藝術中心等出品,林超賢執導,馮驥、陳珠珠、林明傑編劇,張譯、黃景瑜、海清、杜江、蔣璐霞等主演的動作片。該片講述了中國海軍「蛟龍突擊隊」8人小組奉命執行撤僑任務,突擊隊兵分兩路進行救援,但不幸遭到伏擊,人員傷亡;同時在粉碎叛軍武裝首領的驚天陰謀中慘勝的故事。
該片於2018年2月16日在中國內地上映;3月1日在中國香港上映。2018年5月6日,榮獲第25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4.《海魂》
電影名,上海電影製片廠1957年攝制,劇情為:上海解放前夕,敵軍艦長孔嘯天指揮兵艦「鼓浪號」逃往台灣;水兵陳春官和竇二鵬對於長官們的殘忍腐化很是氣憤。「鼓浪號」到台灣後,船上的水兵們遭到美國兵艦的侮辱和鄙視。
陳春官認識了台灣姑娘溫夢嬡,彼此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印象。後來溫夢媛被美軍欺侮,二人救出了溫夢媛,但她卻因此被酒家解僱,在絕望中投海自盡,陳春官得知後無比悲憤,與竇二鵬等人策動起義。後「鼓浪號」長官們又做出暴行,令大家徹底醒悟。水兵們利用執行任務的機會發動了起義,駕駛「鼓浪號」回到祖國懷抱。
5.《海之魂》
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於1998年,主要劇情為:陸濤、馬馳、鍾遠航人稱海上「三艦客」,三人風雨同舟發誓忠於祖國海疆。二十年後,他們分別走上艦艇部隊領導崗位。隨著時間的推移,三人的事業、理想、愛情、友誼都發生了裂變。陸濤、馬馳任憑生活磨難,忠於海疆的誓言不變。終於事業有成,走上了更高一層的領導崗位。
鍾遠航轉業到地方後,經不起金錢的誘惑,墮落了。而彭哲遠司令員,一生獻身海軍,可歌可泣,直至臨終也無怨無悔。僅以此片獻給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建立五十周年。另有同名游戲機以及模特藝術學校名等。
《甲午風雲》
該片是歷史片,但又不囿於歷史的真實,為激勵民族正氣而做了適當的改動。該片在總體藝術水準上十分完整、凝煉,稱得上是慷慨悲壯,大氣磅礴。該片塑造了幾個極其鮮明的藝術形象。
主人公鄧世昌,毫無疑問地集中寄託著創作者的社會和藝術理想,他是主戰派的代表,忠勇兼備,性情剛烈,從力主出海作戰到最後彈盡糧絕之際,下令全艦撞向日本旗艦「吉野號」,他的英雄氣概,愛國熱忱,視死如歸都表現得淋漓盡致,李默然的表演亦濃烈熾熱,沉著深切,將這一代愛國將領表現得聲情並茂,感人至深。
1、《從海底出擊》戰爭恐懼心理的潛艇片,製作陳舊、略顯冗長,但細節蠻震驚殘忍。眾多草根士兵群戲蠻精闢,躲避魚雷追擊、深水炸彈、飛機掃射,大氣磅礴,一群士兵卻在自己港口被轟炸秒殺,所有一切都像無常宿命。鑒於82年作品,必須給經典。
2、《海底喋血戰》相當出彩的一部片子,棋逢對手,將遇良才,鬥智斗勇,真有惺惺相惜之感,情節緊張緊湊,表演到位。結尾是個很童話的主旋律,沒明白到底是怎麼回事,也許導演是故意這樣處理吧。跟上面的一部從海底出擊比起來,此片從長度上略顯短小,不過就海戰而言,拍的十分的大氣磅礴。
3、《怒海爭鋒》老舊朴實卻穩健,彼得·威爾古典手法,略顯匠氣冗長,當年有《加勒比海盜》對比覺得一般,細想還是很精緻的!年奧斯卡最佳攝影獎,克勞和貝坦尼好基友,海戰與炮彈都做得蠻身臨其境,有句台詞很振奮「你們想失去倫敦么?你們想讓拿破崙當國王么?你們想唱馬賽曲么?」《擊沉俾斯麥號!》俾斯麥號沉下去的時候心中卻湧起了一陣難過,就像是電影中的主角死去了一樣,對這部電影而言只有它才是真正的主角。這一次導演的風格是寫實的,幾乎沒有什麼花里胡哨的東西,一部很工整很誠懇的二戰片,其磅礴大氣的場面更是沒的說。
4、《73艦隊潛艇戰》特定年代拍攝的特殊影片,商船撞潛艇的橋段太離譜了,但是逼真的海戰大場面還是令人感覺緊張又刺激,二戰時期美國對蘇聯的各種軍需物質援助力度是相當大的,在這部影片中可窺冰山一角。
5、《獵殺U-571》這是一部很過癮的戰爭片,盡管是部老片,其實對於戰爭片就應該這樣拍沒有矯情沒有做作沒有兒女情長,因為戰爭是殘酷的,作為最大限度的還原戰爭的戰爭片當然要宣揚正義揚善懲惡,本片做到了這一點。
6、《血拚大西洋》即使是五十多年前的電影,但與現在動輒幾億戴著3D頭銜的爛片比起來依然展現了爛片們望塵莫及的令人震撼的精良製作和宏大場面,粗糙的畫質反而展現出沉重的歷史感。全片最優秀的演員並不是人,而是那幾艘戰艦,「阿克琉斯」號、「坎伯蘭」號這些戰艦的本色演出近乎真實地再現了那個時代的海戰。
7、《復活島》提供了日後好萊塢實戰題材的敘事和去幼稚化的拍攝模式,俯拍結合固定全景向觀眾直觀表現爆炸的威力,生動有力地烘託了炮兵趁著空襲的間隙反擊敵艦,飛行員尾隨敵機的快感和憑借最後一口氣返航的豪情,海空作戰的攝影美輪美奐撼人心魄,結尾顯示捍衛國家的團隊信念是動員百萬人去奪取勝利的力量。
8、《中途島之戰》70年代的巨制,二戰太平洋戰場的轉折點。得益於七十年代相對落後的攝影技術,本片加入了很多真實但是畫質很差的真實片段,場面很宏大,也讓影片上了一個大的台階。
9、《火海情濤》這是一部黑白戰爭片In Harm's Way,出乎意料的好看。拿真實傢伙跟模型拍的效果不比現在的電腦效果差,而且劇本寫得很不錯,指揮部的勾心鬥角非常寫實,該被打得落花流水的地方也不會愛國心發作。被嚴重低估的經典了。
10、《擊沉俾斯麥號!》俾斯麥號沉下去的時候心中卻湧起了一陣難過,就像是電影中的主角死去了一樣,對這部電影而言只有它才是真正的主角。這一次導演的風格是寫實的,幾乎沒有什麼花里胡哨的東西,一部很工整很誠懇的二戰片,其磅礴大氣的場面更是沒的說。
Ⅳ 2022年春節檔,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的背景是什麼
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的背景是抗美援朝的志願軍們在水門橋與敵人決戰的故事。
據《長津湖之水門橋》的製片人和導演介紹,在電影發布會上,很多人分享了幕後創作的故事。這一次的製作規模非常宏大,為了能夠還原當時的場景,還專門投入了一些道具。而且是在真正的暴風雪中拍攝的,整個戰爭場面會更加精彩。主演之一的吳京也表示,其實《長津湖》可以算是《長津湖之水門橋》的預告片,這也讓很多觀眾期待。通過發布的海報,我們可以看到這部電影的細節還是很不錯的,有些場景很宏大。《長津湖》系列的成功,一方面得益於演員們的精彩表演,另一方面也是依靠製作團隊的用心。通過高質量還原抗美援朝戰爭的場景,可以幫助更多人了解當時的那個時期。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
Ⅳ 海戰的電影
導語:一戰二戰期間,發生在德英美法日之間的海洋侵略與保衛戰爭異常慘烈,一艘戰艦被毀,有可能就會全軍覆沒。電影中也常重現很多海戰的畫面,下面就由我為大家帶來關於海戰的電影大全,大家一起去看看吧!
盛夏獵戶座
這部片子出自於日本,描述了在二戰後期,日本陷入了戰局困境,為了阻止美國軍隊的登陸,日本派出了最後的潛水艦隊進行防衛和攔截。片子由一封戰時的樂譜展開,它寄託了一位姑娘對一位潛水艦艦長的思念和祈禱。日本拍出的二戰電影,可能大家多多少少還是會有點看法的,不過此片並沒有宣傳他們的軍國主義和武士的赴死精神。相反,人物情感的戲份很足,也有對於戰爭的反思。艦長蒼本認為活著才是對生命的尊重,無論是敵方還是我方。不應該把它浪費在戰場上。他甚至還讓美方救起落水的船員。裡面有一幕非常感人,當艦長知道,其他的艦隊已經失去聯絡之後,他讓一位船員吹起了那份樂譜。不管大家懷著什麼心態,就電影而言,這么有深度和情懷的影片,我們未必能拍出!
超級戰艦
這是一部劇情不咋地,特效卻牛逼轟轟的海戰電影,如果你想看海戰科幻大片,追求刺激的視覺享受的話,這部還是值得一看的。簡單介紹一下,男主是個吊兒郎當的海軍,一次海軍的聯合訓練,突然遭受外星人的入侵,外星戰艦落在太平洋上,還在海面上用一個防護罩把人類的艦隊包圍了起來,進去不得。男主哥哥指揮的戰艦完全沒有反抗的能力,不到幾分鍾的時間,戰艦連同船員齊赴海底。男主的哥哥也死去,這下,男主怒了!來到我們的地盤,還這么囂張!看我怎麼收拾你!
怒海爭鋒
19世紀初,英國為了保護自己的海域,派出處事果斷,意志屈強的傑克船長去遠征法國和西班牙的侵略船隊。該片獲得04年奧斯卡最佳攝影和最佳聲效,傑克船長帶領的197名船員,他們不僅要對抗法國強悍的戰艦,還要面對大海的狂風暴雨。而船員的心理壓力和內部紛爭都是傑克要處理的。後來傑克船長從好友帶回的竹節蟲身上得到靈感,將自己的戰艦偽裝成英國的捕魚船,等待敵人的到來。海戰那段,使用了《泰坦尼克號》所用的巨型水池。
菲利普斯船長
該片根據一本名為《一個船長的責任》的文學作品改編,來自真人真事。當年,菲利普斯船長運輸一批海貨出海,途中遭遇索馬裏海盜的劫持。在船上,船長帶領大家與海盜鬥智斗勇,後面雖然船員奮力保住了船隻,但是菲利普斯卻不幸被抓去做了人質。海盜要幾百萬美元的贖金,海軍部隊協調不來,最後美國派出了海豹突擊隊,准備特攻,救下被劫持的菲利普斯船長。這位扮演海盜船長的黑人,真的是索馬里土生土長的演員。他也因為此片獲得86年奧斯卡最佳男配角提名。
完美風暴
這是一部,關於人類與海洋的狂風巨浪抗爭的電影。他們懷著家庭的希望和愛的信念而向海洋出發。離開近港後,他們去到一個比較遙遠的海域捕魚,收獲不少的同時,一個威力無比的強大風暴也在慢慢形成,他們要及時返航賣掉魚的話,就必須經過那裡。他們被困在了風暴之中,強勁的海風和巨浪,幾乎要毀了他們的船隻,他們不得不與海洋這個大自然猛獸對抗。有時候,人類真的很脆弱,即使意志堅強,也未必能戰勝一切!該片獲得01年奧斯卡最佳音效和最佳視覺效果提名。
獵殺U-571
二戰時期,德軍因為優秀的`密碼通訊能力,U型潛艇常常神出鬼沒,擊敗英美海軍。為了奪取他們的密碼機,美軍派出S-33潛艇,將它偽裝成德國的補給U型艇,打算巧奪德軍的密碼機和消滅他們。而此時,德軍的潛艇和戰艦也聞訊趕來,一場驚心動魄,考驗膽量和智商的潛艇大戰打響。該片情節跌宕起伏,環環相扣,上一秒風平浪靜,似乎沒有被發現,被攻擊的危險。下一秒,敵軍可能已經出現在你面前,發起突攻。影片節奏非常流暢,高潮更是一浪接一浪。
潛龍轟天
好了,下面這部與任何的歷史都無關,影片講述一艘軍艦被恐怖分子劫持後,軍艦上的一位廚師-雷白,其實他是特種部隊的人,他挺身而出,用其過人的好身手和智商與恐怖分子對抗。這部片子曾被尊稱為:海上版的《終極警察》。美國中情局的特工也還真是牛逼,反叛變成了恐怖分子,最近恐怖襲擊這么頻繁,真懷疑會不會就是美國的中情局特工在搞鬼呢。
從海底出擊
二戰時期,德國的U型潛艇是非常出名的,可謂是‘豐功偉績’。該片雖然是以二戰時期的德國海軍和U型潛艇為主題,實際上,其實是表達了對二戰的反思諷刺和對和平的嚮往,一群無知而亢奮的熱血青年,應征跟隨艇長遠赴太平洋攻擊英國船隻。但是艇長卻為他們憂心,因為他們誓死效忠德國。戰爭背景下,他們的命運同樣也被這場殘忍而悲劇的戰爭所左右著!人性在戰爭中備受摧殘。該片的導演也是德國人。詳細的內容不給大家介紹了,反正強烈推薦這部電影。該片被2010年《帝國》雜志評為史上最偉大的100部電影的第25名。
無畏上將高爾察克
這部片子來自俄國, 本片藉以一戰的背景,講述俄國著名海軍上將高爾察克的故事,他卓越的指揮戰艦能力屢建戰功,但是愛情卻捉弄了他和另外一位女人,一段婚外愛戀忽然進入兩人的世界,國家的命運危在旦夕,兩人的痴情絕戀也備受考驗。這是俄國的史詩鉅作,如果你看膩了好萊塢英雄式的救世主義,請務必看下這部宏偉又浪漫的影片。十月革命爆發後,高爾察克選擇堅持自己的忠義,但是歷史革新的潮流,也未必是他能抗衡的。可能他得到的最大回報,就是一個女人的情義,即使她只是個小三。哎,其實我還是挺同情他的妻子的。
甲午大海戰
這部號稱中國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海戰片,由馮小寧擔任導演,對,你沒聽錯,是馮小寧,不是馮小剛。作為中國人,大家應該要知道那段被外強侵略的歷史,當年,日本發動了甲午戰爭,入侵中國,清朝政府被迫與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不管我們願不願意接受這段歷史,它都是事實,因為軟弱和落後,我們備受欺凌,即使從英國購進的兩艘軍艦,再加鄧世昌的忠義,在當時清朝的腐敗統治下,根本就難有勝算!希望大家可以看看這部記錄了一段沉重歷史的電影,要愛國更要發憤圖強啊。
另外,中國早期還有一部《甲午風雲》海戰電影,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搜索一下資料,而日本的一部《男人們的大和》,講述了一個關於軍國主義夢想、信仰破滅的時代故事,但是,個人覺得還是缺乏對二戰的深刻反省和批判,大家可以找來看看。如果你還有其他類型的電影想看的話,可以在評論里給我留言。有求必應,我們下期再見!
Ⅵ 海戰電影聖典——《從海底出擊》
在DVD時代,某日忽然冒出一部被熱捧的海戰片《特種任務》,一時風頭無兩。我也好奇地查閱資料,哦,原來還有個名字叫《從海底出擊》,趕緊買來碟欣賞。看著看著就覺得眼熟,直看到那個嘲笑命運的結局時才猛然想起,原來自己十幾年前就在大院的閉路電視里看過。這么好看的片子印象怎麼那般模糊呢?道理大家一定都明白,從此我特體諒那些喜歡《拯救大兵瑞恩》而不喜歡《細細的紅線》,喜歡《U-571》而不喜歡本片的影(too)迷(young)。
《從海底出擊》根據作家洛塔爾·布赫海姆(Lothar G. Buchheim)的半自傳體小說改編。二戰時期的布赫海姆是隨軍記者,他於1941年10月27日至12月6日登上U-96潛艇生活了數周,用文字和照片記錄下U-96在第七次巡航中的點點滴滴,目睹了它在大西洋獵殺荷蘭商船,也見證了U-96和U-572在暴風雨中的邂逅。
布赫海姆將這次經歷整理成報告文學《海洋中的獵手》(Jäger im Weltmeer),二戰結束後,他致力於海戰研究,積累了大量素材。1973年布赫海姆出版了半自傳體小說《船》(Das Boot),之後又陸續出版了圖集《 潛艇戰》(U-Boat Krieg,1976)和幾部中短篇小說,在世界范圍內獲得成功。1977年的時候,他想把《船》改編成電影,找了幾位美國電影人洽談都不滿意,最後與本土導演沃爾夫岡·彼德森(Wolfgang Petersen)一拍即合。
《從海底出擊》是八十年代初「新德國電影運動」(New German Film Movement)中為數不多的一部戰爭題材影片,影片總造價為3200萬德國馬克(約合1850萬美元),由巴伐利亞電影製片廠投拍。預算中的大頭都用在了打造潛艇模型。現存唯一一艘IXC型潛艇U-505存放在芝加哥科學與工業博物館(MSI),彼得森參照它製作了兩艘VIIC型潛艇的全尺寸模型(長67米),一艘是帶有引擎的空殼艇,用於出港返港的的拍攝,後來在片尾空襲戲中被炸毀;另一艘按照原始圖紙完全復制了內部管道和機械設備,放在攝影棚內拍攝。
另外還製作了長度分別為11米、5.5米和2.5米的三艘模型,11米長的模型用於海面行駛和下潛時的拍攝,主要拍攝地在黑利戈蘭島(Heligoland);5.5米的模型安置在製片廠後面一個15x13x3.5m的水池中,通過液壓平台可傾斜45度,也能大力搖晃,以模擬遭受深水炸彈的攻擊,潛水員可以在內部進行一部分操控,不過有位潛水員幹了三天就辭職了,因為在他20年的職業生涯中第一次暈船;2.5米的模型主要用於遠景和海戰的拍攝。
彼得森對U型艇的結構非常著迷,盡力還原潛艇上的每一處細節。他說「模型上的每一顆螺絲釘都是二戰U型艇上使用的那種真正的復製品」。布赫海姆的《 潛艇戰》圖集成為打造潛艇模型內外和重現潛艇兵生活的無價之寶,205張承載著歷史之重的珍貴照片被張貼在攝影棚中,替代了拍攝電影常見的故事板,美工依據這些照片布置了艇艙的內部場景。
U-96真正的艇長海因里希·萊曼·威倫布魯克(Heinrich Lehmann-Willenbrock)和U-219的前副駕駛漢斯·喬希姆·克魯格(Hans-Joachim Krug)被請來擔任軍事顧問,為劇組提供諸多艇內工作生活和海上作戰的寶貴經驗。
為了讓演員的外貌盡可能逼真,彼得森禁止他們理發剃須曬太陽,影片遵照故事線拍攝,讓攝影機記錄下演員胡須、頭發的生長和他們日漸蒼白的臉。就像真正的U型艇船員一樣,四十餘名演職人員接受了如何在狹窄的艇艙快速移動的強化訓練,在潛艇模型中一待就是數月。本來攝影棚內的模型為了方便拍攝外壁是可以移開的,但彼得森希望讓演員真正感受到二戰潛艇兵在那種幽閉環境中難以忍受的生活狀態,堅持在艇艙的實際范圍內拍攝。
這些演員在拍攝期間都熟練地掌握了各自角色的專業技能,比如扮演導航員的演員可以非常專業的使用六分儀測量經緯度。拍攝中也會出現意外:在U-96遭遇暴風雨的一場戲中,演員揚·費德(Jan Fedder,飾演派格姆 Pilgrim)不慎從艦橋跌落到船舷,一位演員大喊:有人落水!此刻攝影機仍在工作,彼得森沒有意識到出了狀況,他大聲回應:好主意,我們再拍一次!不過揚·費德摔成腦震盪還斷了幾根肋骨,顯然不能再拍了。
攝影師喬斯特·瓦卡諾(Jost Vacano)大量使用手持拍攝增強了狹窄空間內的真實感和動感,呈現出極富感染力的畫面並放大了整部電影的張力,這種真實感很多是通過第一人稱視角或未經設計的、演員本能的反應來實現的。影片拍攝的時候尚未使用斯坦尼康(Steadicam,即攝影機穩定器),為了在U型艇上獲得穩定的快速跟拍鏡頭,瓦卡諾專門設計定製了一台阿萊弗萊克斯(Arriflex)攝影機,並和他父親共同研發了一套陀螺儀系統,使攝影機在穿過艇艙時也可以保持穩定。即便如此,當他不得不使用攝影機的觀景窗時,仍然需要戴好頭盔,因為會經常碰頭。
作曲家克勞斯·多丁格(Klaus Doldinger)為影片譜寫出具有瓦格納風格的旋律,無論是伴隨著U-96在大西洋游弋還是遍體鱗傷地返航,都表現得格外悲壯與激昂,讓觀眾生出強烈的情感共鳴。他特意將「呯」「呯」「呯」的聲音融入到配樂中,即使對潛艇戰一無所知的人也會知道,「呯」的聲音意味著出現了最壞的情況——潛艇被發現!
U型艇的船員大多是渴望冒險的年輕人,他們被納粹強大的戰爭宣傳所吸引,准備挑戰殘酷的大自然,與看不見的敵人作戰。一開始他們沒有戰斗經驗,尚未了解戰爭的恐怖,他們表現得既不寂寞也不絕望,會為擊沉敵艦歡呼雀躍。但是,隨著暴風雨、飛機轟炸、軍艦追逐、深水炸彈的洗禮,他們逐漸意識到在海底戰爭的煉獄中,選擇是嚴峻的: 要麼存活,要麼滅亡——在海底,沒有傷員 。
穿越英軍重兵把守的直布羅陀海峽是全片的高潮戲,U-96被戰斗機、驅逐艦重創後沉入海底,巨大的水壓使艙壁變形,海水倒灌,設備失靈,動力衰竭,船員們經歷16小時的漫長等待,氧氣即將耗盡,眼中充滿絕望。彼德森說:「我對影片的願景始終是展示戰爭的悲慘和可怕,並將精彩的故事和快節奏的動作場面相結合,將觀眾帶入到這些年輕士兵的體驗中」。而這個段落,則讓觀眾充分體驗到「當獵人淪為獵物時」(When the hunters become the hunted)的恐懼。
二戰時期U-96的基地其實在法國聖納澤爾港(Saint - Nazer),但取景時發現該港口早已乾涸,於是劇組改在拉羅謝爾港(La Rochelle)潛艇基地實地拍攝。有趣的是,當劇組再次抵達拉羅謝爾拍攝最後一場轟炸戲時,居然找不到那艘全尺寸的空殼模型,原來它被製片廠租給斯皮爾伯格拍攝《奪寶奇兵》去了。幾周後,已經破舊不堪的模型還給了劇組,還得劇組自己來修復。
《從海底出擊》籌備用了三年,製作耗時兩年(1979-1981)。彼得森說:「光拍攝就用了一年時間,後期製作又用了一年,挺煩人的。但是隨著花費的時間越長,我們意識到自己可以做到的越多,將會收獲令人贊嘆不已的畫面」。最終,經過全體劇組成員的努力,一部完全不同於好萊塢、冷峻自省的戰爭片問世。
不過,製片方對於長達5小時(300分鍾整)的成片完全不能接受,要求剪為90分鍾(一般電影的標准片長)。彼德森據理力爭,最終達成一致——剪輯為149分鍾的劇場版用於公映,並送去參加1982年的洛杉磯電影節;而5小時的原始未刪減版於1985年在西德電視台以6集電視劇的形式播出。
洛杉磯電影節放映《從海底出擊》前,製片方很忐忑,不知道二戰中的敵對國觀眾會有什麼反應,尤其是在洛杉磯這個擁有大批猶太人的城市。隨著片頭出現文字介紹——「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海軍潛艇部隊服役的四萬名軍人中,有三萬人葬身海底……」,觀眾席傳來一片噓聲和叫好聲。不過等到影片放映結束,戲劇性的一幕出現了——全場沉默好一陣才爆發出掌聲,觀眾被片中寫實的影像和對戰爭的反思所震撼,他們起立鼓掌,向這部前所未見的戰爭影片和德國影人表達敬意。《從海底出擊》成為有史以來在美國發行的最成功的外語片(北美票房$11,487,676,西德票房DM32,000,000)。影片隨後獲得包括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攝影、最佳錄音、最佳剪輯、最佳音效剪輯等六項奧斯卡獎提名,還獲得了聯邦德國電影銀片帶獎。導演沃爾夫岡·彼德森成為第一個憑借德語電影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提名的人,好萊塢從此為他敞開大門。
這是時任德國海軍潛艇部隊總司令卡爾·鄧尼茨(Karl Doenitz,後任德國海軍總司令,被授予海軍元帥軍銜)發明的一種以小搏大的戰術,組建潛艇群襲擊同盟國的海上艦船,破壞同盟國的海上運輸線。其作戰方式是劃分多個作戰海域,每個區域布置數艘潛艇(3、4艘到20艘不等)進行巡航偵察,一旦發現盟軍大型船隻,「狼頭」潛艇立即通過無線電呼喚區域內和附近區域的潛艇向目標靠攏,一般是在晚上集體浮出水面進行炮擊(U型艇多裝有小口徑甲板炮,以節省魚雷)或直接魚雷攻擊,給予目標毀滅性的打擊。
「狼群」戰術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1939年9月—1943年3月)所向披靡,二戰期間共擊沉同盟國2882艘商船,擊沉6艘航母、2艘戰列艦、6艘巡洋艦等149艘軍艦;最高攻擊紀錄是在兩天內擊沉38艘商船,同盟國船隊因此損失巨大。當時英國人談狼色變,丘吉爾戰後談及潛艇戰時仍然心有餘悸:「戰爭中,我唯一感到的擔憂就是潛艇的威脅……對我們來說,潛艇的攻擊是最具毀滅性的災難。」
二戰初期海上力量占絕對優勢的英國皇家海軍卻在德國潛艇面前顏面盡失,海上四處游弋的U型艇不斷收割著獵物,盟軍運輸線遭受重創。「狼群」戰術打造出不少像奧托·克雷奇默(Otto Kretschmer,在18個月內擊沉47艘船,累計274,333噸)、沃爾夫岡·魯斯(Wolfgang Luth,擊沉46艘船,累計225,204噸)和埃里希.托普(Erich Topp,擊沉36艘船,累計198.658噸)這樣的王牌潛艇指揮官。
潛艇部隊的驕人戰績讓德國百姓備受鼓舞。德國最有影響力的軍事雜志《信號》和《德國海軍》經常將潛艇官兵的照片刊登出來,新聞記錄片里也常有報道。另外,德國潛艇部隊官兵的工資與其他軍種同軍階的的官兵基本一致,區別在於一些特殊津貼,所有這些補助加起來基本等同於基本工資的兩倍。除了工資以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那就是高質量的特殊訓練使得有才能的艇員可以獲得快速提升,戰時的人員損失也能很快得以補充,而軍銜的提升則帶來更豐厚的薪水,所以直到戰爭臨近結束,還有人願意加入潛艇部隊。
U-96 ,於1940年8月1日下水,同年9月14日正式服役,共執行過11次巡航偵查任務,前8次巡航都是由海因里希·萊曼·威倫布魯克擔任艇長。威倫布魯克指揮U-96共擊沉25艘船(累計179,212噸),榮獲鐵十字勛章和銀橡葉騎士鐵十字勛章, 在十大王牌潛艇指揮官中排名第六。
潛艇內部環境封閉潮濕,動力和機械設備運轉產生的高溫會在潛艇內部積聚至50攝氏度,高溫加上高濕度,使得船員的衣物經常處於潮乎乎的狀態。新鮮食品也很容易腐爛發霉,比如說麵包在一、兩周後就會長滿白毛,被船員戲稱為「兔子」。但總的說來,潛艇部隊的飲食水平較其他作戰部隊確實要高出不少。
一艘在海上航行數周的潛艇,其巡航生活非常枯燥沉悶,娛樂活動只有打牌或讀書。狹窄密閉的環境中柴油機產生的煙氣、腐爛變質的食物、廁所里的臭味和艇員身上的汗臭摻雜在一起令人無法忍受。最惡劣的工作環境莫過於主柴油機艙,U型艇普遍裝有兩台長達6米的柴油機引擎,柴油機工作時的噪音讓人發瘋,很多長期在引擎室工作的艇員都患有嚴重的聽力損傷、失眠和厭食症。
第二次世界大戰進入到1943年,隨著同盟國護航艦只越來越多,航空部隊投入護航,偵查搜索技術不斷進步(如雷達和聲納),再加上盟軍破解英格瑪密碼掌握了德軍潛艇之間的無線電通訊,到1943年3月後,德國潛艇部隊的進攻勢頭被成功遏制,盟軍開始主動尋求戰機,U型艇的戰果在減少,戰損卻大幅攀升,曾經的捕獵者淪為獵物。
1943年5月,德國有41艘潛艇沉沒,鄧尼茨的兒子也在這個月里的一次戰斗中葬身海底,一股悲觀的情緒籠罩著整個潛艇部隊,德國的潛艇戰完全喪失優勢。鄧尼茨後來在回憶錄中也坦承,在1943年5月,就知道自己已經輸掉了大西洋戰爭。盡管大勢已去,但德軍潛艇在大西洋上的抵抗卻一直苟延殘喘到1945年德國戰敗投降。
真實的U-96在1943年2月8日結束第11次巡航任務後返回柯尼斯堡港(Königsberg),服役期間總共擊沉27艘艦船(累計181,206噸),擊傷4艘(累計33,043噸)。在剩下的戰爭歲月中它主要承擔訓練任務,於1945年2月15日在德國威廉港退役,一個半月後,即3月30日當美國第八航空隊轟炸威廉港時,U-96在港內沉沒,殘骸在戰後被拆解。
1 、1939年9月1日前,德國海軍擁有57艘潛艇。
2 、從1939年9有1日到1945年5月8日,德國海軍新服役的潛艇共有1113艘,其中1099艘是德國船廠新造的,10艘是從敵軍繳獲的。
3 、在1170艘服役的德國潛艇中,有863艘曾到過前線經歷過一次或一次以上的戰斗航行。
4 、在戰斗航行中潛艇共損失630艘,其中603艘被敵艦擊沉,20艘損失原因不明,7艘因意外事故損失。
5 、在本土水域和使用內因空襲和觸電共損失81艘潛艇,另有42艘因事故損失。
6 、在撤離海外基地和戰爭結束時有215艘潛艇由艇員自行炸沉(其中一部分被同盟國撈起)。戰爭期間38艘潛艇因無法使用或陳舊而退役。11艘潛艇受傷後移交給外國海軍或被囚於外國港口。153艘潛艇在戰爭結束時被運到英國或同盟國港口。
7 、二戰期間,德國潛艇共擊沉2882艘商船,累計14,408,422總噸位;擊傷264艘商船,累計1,989,703總噸位。
Ⅶ 跪求最新海戰電影排行前十名,【在線觀看】免費百度雲資源
最新海戰電影排行前十名,免費高清資源在線觀看
劇名:從海底出擊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https://pan..com/s/1Spux1HcYcTkuOwX11TJAOQ
Ⅷ 海戰的電影
導語:1894年的中日甲午戰爭,更是讓曾經的中國受盡屈辱。現在,海戰少了,海盜卻瘋狂了起來。世界何時能夠和平啊!下面就由我為大家推薦幾部關於海戰的電影,大家一起去看看吧!
《鳴梁海戰》
導演:金漢珉
類型:動作,劇情,戰爭
劇情簡介:1597年3月,以野蠻兇狠著稱的日本海賊王(柳承龍飾演)所率領的海盜部隊,大舉侵朝,朝軍毫無准備,遭到慘敗。朝鮮王迫於形勢,順應民心重新任命一代名將李舜臣(崔岷植飾演)為三道水軍統制使。而此時,當年揚威海上的威武水師,只剩下可憐的12艘軍艦,眾將對敵我形勢極度悲觀,紛紛表現出"此戰必敗"的情緒。李舜臣力排眾議,命人焚毀軍隊輜重給養倉庫,破釜沉舟,以"勇者生,畏者死"的氣概,號召部下與倭寇決一死戰。
在鳴梁和珍島碧波亭之間,有一水流湍急的海峽。李舜臣趁退潮時派人設置了鐵索與木樁。大戰當前,李舜臣身先士卒,親率旗艦戰船孤軍迎戰。一場惡戰,擊沉敵人指揮船和其它戰船兩艘。海賊王被殺,陣形大亂。這時已開始退潮,海水湍湍東流,朝鮮戰船趁勢猛攻,敵船招架不住,順流東撤,但被鐵索和木樁擋住去路。朝鮮戰船抓住有利戰機,奮力沖殺,擊沉敵船三十餘艘,斃敵4000餘人,重創了日本艦隊,創造了世界海戰史上一次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
《男人們的大和》
導 演:佐藤純彌
類 型:二戰、戰爭
劇情簡介:故事講述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中後期,日軍噸位最大、戰鬥力最強的戰列艦“大和”號被美軍擊沉葬身海底的故事。這是一場與美軍大批艦載機群決一死戰的戰斗,也是三千餘名年輕士兵守衛這艘代表著法西斯日本帝國象徵與希望的最後戰役。海軍特別年少兵神尾克己(松山健一飾)懷著對大和號滿心的憧憬,踏上了這艘超弩級戰列艦的甲板。神尾忍受著艦上嚴酷的訓練,終於迎來了他的第一次實戰——萊特灣大海戰。然而聯合艦隊事實上已經土崩瓦解,最終戰列艦上三千餘名船員們與大和號同歸於盡。
《怒海潛將》
導 演:George Tillman Jr.
類 型:勵志,劇情,傳記
劇情簡介:劇情卡爾-布拉希爾出生於不靠海的肯塔基州,一個貧苦的黑人小佃農家庭,但自小就喜歡在家鄉的河流游泳,培養了優良泳技。年輕時的他深深地被美國海軍所吸引,立志成為一名海軍潛水員,應征進入軍隊服務。初入軍營的他發現,在海軍內部並非如他所想像的那樣美好,處處都有種族歧視的陰影,就連艦艇乘員這樣的工作都要將黑人排除在外。嚴酷的現實並沒有讓卡爾-布拉希爾放棄自己的理想,他立志要成為一個不平凡的人。當他在美國海軍海斯特號當一名甲板助手時,見到了比爾-森迪,當時他正為了救一名失事的飛行員,不顧危險,但最終卻被醫生認定因肺部破裂永遠不能潛水。得知這個情況,這個黑人青年便更狂熱地著迷於當一名潛水員從事搜救工作。
卡爾-布拉希爾幾乎花了兩年的時間四外游說,積極爭取,才得以有機會參加海軍潛水訓練計劃,他遇到的教員不是別人正是被撤掉首席士官長,轉調為教練的森迪。這是一個十分頑固的傢伙,竭力想勸阻布拉希爾退出這個從來沒有黑人加入的行當。但布拉希爾頑強地堅持了下來,他用自己的行動一舉打破了白人獨占潛水領域的局面,突破了海軍中最為嚴格的種族界線,並進入美國海軍的潛水精英——深海潛水搜救部隊。
而此時森迪的生活也因為他自己那桀驁不馴的性格、酗酒無度的劣習變得一波三折,他和格溫(查利茲-塞倫飾)的婚姻矛盾不斷激化。但盡管如此布拉希爾遇到的仍是一個強有力的對手,比利-森迪的確是他難以對付的一位出色的.潛水員軍官,幾番交鋒,最終使這兩位同行對手結下了難解之緣。
不幸的是,1966年3月17日布拉西爾參與打撈美國空軍因一架B-52在西班牙南部海濱上空與KC-135加油機相撞墜毀海底的氫彈時( 1966 Palomares B-52 crash ) ,發生嚴重的意外,不得不將左腿膝蓋以下截肢,但他不願意轉調內勤工作,在比利-森迪的協助下開始辛苦的復健,最後終於恢復潛水員的職務,在一場評估會上,他用艱難的毅力走完了象徵榮譽,也是戰勝被歧視的12步,成為美國海軍第一位非洲裔潛水長。
“漢克上校,我一輩子在海軍盡力達成任務,然而我的這一目標使我疏忽關愛我的人,為了支持我,他們做了許多次犧牲和忍耐,如果我今天走完這十二步,請讓我恢復勤務,只有完成我一生的目標才甘心還鄉…………抱歉長官,對我來說,海軍並不是一個事業,我們有許多傳統,大部分我都經歷過,有好的,也有壞的。我此刻不會在這里,若不是因為偉大的傳統。(漢克上校說“請問是哪一項”)是榮譽,先生”這句在評估會上說的一段話,我們足以永遠銘記。他不僅是個傳奇,也是那樣的偉大。
Ⅸ 十部頂級海戰電影是什麼
十部頂級海戰電影有:《超級戰艦》《盛夏獵戶座》《男人們的大和》《菲利普船長》《怒海爭鋒》《獵殺U-571》《虎!虎!虎!》《從海底出擊》《無畏上將高爾察克》《甲午風雲》。
1、《超級戰艦》
簡介:該片上映於2012年,是由彼得·博格執導的科幻海戰電影,講述了美國海軍軍官霍普中尉被上級派往瓊斯號上履行職務,在一次海上演習時,艦隊驚動了隱匿在太平洋深海的外星巨型母艦,來者不善,人類為保衛地球,力阻浩劫,在海上與外星戰艦展開殊死戰斗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