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對近幾年中國電影有哪些看法
國產電影,還有待提高啊,現在大部分電影的台詞都差強人意。對此只用八個字來評價:矯揉造作,不知所雲。《赤壁》里趙薇同學那句「匹女有責」可謂「語驚四座」。她確實應向年少時的語文老師道歉了。
編劇們的語言功底讓觀眾們對我國的文學事業擔憂啊! 最後,電影人需擺正心態:你們是為了藝術,為了還原生活,展現真善美,而不是淪為票房的工具,糊弄觀眾。
總之,中國電影任重而道遠。希望少和媒體聯合起來進行狂轟爛炸式的宣傳,畢竟質量決定一切。還是好好創作,少講空話。記住一句話,「金杯銀杯不如觀眾的口碑」。
中國電影特徵:
1、堅持和發展革命的現實主義道路,堅決執行雙百方針,題材廣泛,反映生活中各類矛盾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如《天雲山傳奇》《喜盈門》《人到中年》 《高山下的花環》 《血,總是熱的》《傷逝》《駱駝祥子》等影片。
2、尊重藝術的客觀規律,創造出各種真實生動的銀幕形象,塑造了各類不同的典型性格。如《南昌起義》《西安事變》《廖仲愷》等影片對革命領導人進行了多角度的刻畫,對蔣介石等歷史人物能實事求是地按照歷史本來面目表現。
3、在風格與樣式上趨於多樣化。由於題材領域的擴展,使藝術家們可以自由地發揮自己的才能和特長,探索自己最適宜的風格、樣式,表現最完美的內容。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一批中青年編導拍攝了一批有一定實驗意義的探索性影片:
如《黃土地》《青春祭》《良家婦女》《黑炮事件》《獵場札撒》《老井》《紅高粱》《秋菊打官司》《香魂女》《霸王別姬》等。在電影創作繁榮的同時,電影理論研究也空前活躍,並在相當多的創作人員中發生影響。
B. 中國電影在哪些方面還有待加強
2017年國產熱門電影的題材主要來自續集製作、經典翻拍和IP改編。在續集製作的影片中,既有《戰狼2》《西遊伏妖篇》《綉春刀Ⅱ:修羅戰場》等延伸母版敘事脈絡的續集電影,也包括《建軍大業》《記憶大師》《殺破狼·貪狼》《功夫瑜伽》等復刻母版模式風格的系列電影。由於它們繼承了成功電影的優秀基因,並能通過內容的映照、意韻的勾連,形成慣性的審美體驗,這些續集電影迎合了觀眾的期待,獲得了市場的肯定。
雖然這樣的題材結構和創作格局獲得了市場的支持,但是也反映了電影的商業屬性對其藝術屬性的壓制。翻拍不僅壓制了原創力,也沖淡了經典作品的韻味。這是片面追求經濟效益而犧牲藝術性的結果。這樣的做法只會讓市場期望破滅,讓觀眾審美疲勞。畢竟以透支好感和情懷來換取暫時的收益,無異於竭澤而漁。因此唯有創新性和創造力才能推動電影市場的持續繁榮,國產電影的跨越式升級只能依賴於原創品質的穩步提升,並無捷徑可尋。
C. 中國電影越護越爛,你覺得中國電影還能指望著什麼改進
中國電影越護越爛,你覺得中國電影還能指望什麼進步?
這些是我能夠想到的,目前的,能夠讓中國電影發展的,進步的一些觀點,但我總覺得,這些道理大家都會說,他們也都懂,也可是中國電影這么多年仍然沒有進步,卻又倒退的趨勢,讓我很費解,那些搞電影的,明知道怎麼做會有效果,會讓大家認可,卻不那麼做,到底是為什麼,這裡面有什麼更深的利益呢?
我不得而知。
D. 如何在電影方面提高中國文化軟實力
對於觀眾,提升其藝術鑒賞能力,即積極引入國外價值觀優秀正確,有一定社會意義的電影,或者獲獎電影。
對於市場,提升電影文化消費,引入國外大製作、商業大片等,同時加大對本土電影人的扶持政策,完善電影審查制度。(我們的制度存在漏洞,不然也不會有手撕鬼子、蝙蝠車大戰日軍陣地這種不是太好的影視作品面世)
對於本土文化,電影人製作電影時可考慮讓電影承擔起除商業之外的責任,比如通過電影加大本土優秀文化,傳統文化的宣傳。等等
E. 中國電影在近十年得到了迅猛的發展,票房爆炸式增產的背後,有何原因
中國電影在近十年內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和進步,票房爆炸式的增長然後很多人都覺得中國電影業正在崛起,但是殊不知這背後卻有著不為人知的根本原因。
中國的電影在過去幾十年內都是處於低迷狀態,但是最近十年內卻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也許很多人覺得這就是低迷後的高潮,但是在我看來,電影事業好像更趨向於通過一些所謂的大局觀來鎖定觀眾的愛國主義精神。觀眾朋友們往往會因為這種特定的“愛國情懷”而選擇了去幫忙沖擊一下票房。不得不說這個是對觀眾的一種道德綁架,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會讓很多人覺得不舒服,但是這里也不排除有許多電影真的打動了觀眾的內心。
中國電影事業的發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促成的,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和堅持,需要創作出好的作品,創造出更多經典的人物形象,才能在觀眾的眼中留下更為深刻的印象。中國電影事業上,有很多的經典著作,值得後人去學習,繼承和發揚。
F. 如何提升中國電影核心競爭力
新世紀以來,中國電影取得了跨越式發展,但在資本的裹挾之下,其創作層面不斷遭遇價值觀和藝術性危機,核心競爭力亟待加強。特別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語境下,中國電影提升核心競爭力的使命更為迫切,而堅守文化自信,則成為實現這一目標的有效途徑之一。
當下,國家層面的戰略部署如機構改革以及主管部門的諸多措施,都在這一方面進行著調整,從文化主張這個根本層面入手來解決核心競爭力的問題。其次,國產影片在文化表達層面不能墨守成規、抱守殘缺,應當注重中華優秀文化的現代化解讀、國際級呈現與世界級製造。這方面成功的個案已有很多,如《紅海行動》中的將愛國主義、英雄主義等主流價值觀與高科技戰爭類型對接,以及對人物立體性和人性豐富性的書寫,摒棄了對「高大全」和「偉光正」式的人物刻畫,在保證影片社會效益的同時充分實現經濟效益。這便是其核心競爭力的具體體現。來源:中國文化傳媒網
G. 你對中國電影的未來,有什麼想法和建議
中國電影市場正進入發展的快車道,那些以小鮮肉為主導的電影開始淡出銀幕,那些老戲骨們用他們精湛的表演越辣越吸引觀眾,而且可喜的是,不管因為什麼,很多電影中都出現了老戲骨提攜後輩的事跡,這對中國電影來說是一個良性的,健康的發展。充分挖掘該系列在內地的商業價值。同時,THC也將和承華傳媒達成深度戰略合作,助力HCH主控華語片的全球推廣發行,讓中國電影真正走向世界。而承華傳媒與IG的合作方式則是成立合資公司深耕內地影視市場,圈內知名的花兒影視也宣布加盟其中。
中國電影行業現在是進入一個理性和健康增長通道,上座率提升讓影院盈利走高,並快速拉動利潤增長。觀眾需求偏好趨於理性,明星流量和IP逐步弱化,這將逼著導演和製片人提高電影的製作水平提高和電影的作品質量。明星成本降低進而推動電影企業盈利,越來越多有想法的優秀演員加入導演的行列。而這對那些胡亂拍的導演則更是一種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