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求一個中國軍人被凍死的電影
永遠十九歲 19歲的小戰士,因抗洪救災得病進了醫院,他聽說部隊要搞野外實彈演習,便拖著病體從醫院跑出來去歸隊。 部隊醫院的小護士奉命去尋找小戰士,帶他回醫院作全面檢查。 幾經周折,兩人終於同在一輛長途客車上了。汽車在北方大雪的盤山公路上行駛著。突然,一乘客帶的鞭炮起火爆炸,小戰士不顧一切跳下車,營救出全車乘客,博得大家的尊敬。 在一處陡峭的斜坡上,汽車拋錨了,司機去找人。車向山下滑去,大家都下車了,車被鼓起的山石卡住,大家耐不住寒冷,又都回到車上取暖。 一位大嫂的孩子病了,發著高燒,小護士沖進黑夜,到附近的村莊去找葯。小戰士脫下自己的大衣給孩子蓋上。在零下三十幾度的嚴寒里,一位中年人提出用一瓶酒換小戰士的大頭鞋,小戰士把酒分給車上的每一個乘客,使大家分享到了溫暖。全車人對小戰士充滿了敬慕之心。 車上的人都睡著了,小戰士下車去方便,看到車在慢慢地下滑,小戰士搬起一塊大石頭加上身體死死地卡住車輪,臉上浮起微笑。 第二天,天亮了,司機找來拖拉機,小護士駕來雪爬犁,大家歡呼之際震驚了,發現小戰士用自己的生命挽救了一車人的性命。 大家把小戰士安放在爬犁上,打工妹給他戴上軍帽,中年人把大頭鞋放在他腳下,大嫂把軍大衣給他穿上,一對新郎新娘把自己的印著蔣字的紅緞子被蓋在他身上。19歲的小戰士安詳地睡著了。
⑵ 下雪的冬天 當兵男孩 壯烈犧牲 哪位神仙能告訴小妹這部電影叫什麼名字
不是電影,是小說。
梁曉聲的《最愛是兵》
全文如下:
最 愛 是 兵
文/梁曉聲
天黑了。
暴風雪呼嘯得更加狂怒。一輛客車,已經被困在公路上六七個小時。
車上二十幾個乘客中,有一位抱著孩子的年輕母親,她的孩子剛剛兩歲多一點兒。還有一個兵,他入伍不久。他那張臉看去怪稚氣的,讓人覺得似乎還是個少年吶。
那時車廂里的溫度,由白天的零下三十攝氏度左右,漸漸降至零下四十攝氏度左右了。車窗全被厚厚的雪花一層層「裱」嚴了。車廂里伸手不見五指,每個人都快凍僵了。那個兵自然也不例外。不知從哪年起,中國人開始將兵叫做「大兵」了。其實,普通的「大兵」們,實在都是些小戰士。
那個兵,原來是乘客中穿得最保暖的人:棉襖、棉褲、凍不透的大頭鞋,羊剪絨的帽子和里邊是羊剪絨的棉手套,還有一件厚厚的羊皮軍大衣。
但此刻,他肯定是最感寒冷的一個人。
他的大衣讓司機穿走了。只有司機知道應該到哪兒去求援。可司機不肯去,怕離開車後,被凍死在路上。於是兵就毫不猶豫地將大衣脫下來了… …
他見一個老漢只戴一頂氈帽,凍得不停地淌清鼻涕,掛了一鬍子,樣子非常可憐。於是他摘下羊剪絨帽,給老漢戴了。老漢見兵剃的是平頭,不忍接受。兵憨厚地笑笑說:「大爺您戴著吧!我年輕,火力旺,沒事兒。」
人們認為他是兵,他完全應該做。他自己當然也這麽認為。
後來他又將自己的棉手套送給一個少女戴。她接受時對他說:「謝謝。」他說:「不用謝。這有什麽可謝的?我是兵嘛,應該的。」
後來那年輕的母親哭了。她發現她的孩子已經凍得嘴唇發青。盡管她一直緊緊抱著孩子。
於是有人嘆氣… …於是有人抱怨司機怎麽還沒找來救援的人們… …
於是有人罵娘、罵天罵地罵那年輕的母親哭得自己心煩心慌… …
於是兵又默默地脫自己的棉襖… …
那時侯天還沒黑。
一個男人說:「大兵,把棉襖賣給我吧!我出100元!我身上倒不冷。可我的皮鞋凍透了。我用你棉襖包腳。怎麽樣?怎麽樣?… …」一個女人說:「我加50元賣給我!他的大衣比我的大衣厚。我有關節炎,我得再用什麽護住膝蓋呀… …」
兵對那男人和女人遙遙頭。在人們的注視下,走到那位年輕母親身邊。幫著她,用自己的棉襖將她的孩子包起來了… …
穿著大衣幾個男人和女人,都用大衣將自己裹得更緊了。彷彿,兵的舉動,使他們冷上加冷了… … 再後來,天就黑了。
伸手不見五指的車廂里忽然有火苗一亮:是那個想出100元買下他棉襖的男人按著打火機。他到兵跟前,一鬆手指,打火機滅了。車廂里又伸手不見五指了。
他低聲說:「真的,你這兵就是經凍。咱倆商量個事兒,把你的大頭鞋賣給我吧,200元!200元啊!」
兵說:「這不行。我要凍掉了雙腳,就沒法兒再當兵了。」
他一再地央求。說哪兒會凍掉你雙腳呢!你們當兵的都練過功夫,瞧你多經凍呀!不會的。
唉,說你太傻了點兒了吧!你把大衣、棉襖、帽子和手套都白送給別人穿著戴著了,怎麽我買你一雙鞋你倒不肯了呢?沒人會知道你是賣給我的!大家都睡著了,聽不到咱倆這麽小聲說話… …
兵沉默片刻,猶豫地說:「那… …如果你願意用你那半瓶酒和我換的話,我可以考慮… …」
於是他又按著打火機,回到自己的座位那兒,取來了他喝剩下的半瓶酒交給了兵… …
於是兵彎下腰,默默解自己的鞋帶兒… …
二個互換之際,他又灌了一大口酒。好像如若不然,這種交換,在他那一方面是很吃虧的。兵從車廂這一端,摸索著走走向那一端。依次推醒人們,讓所有的人都飲口酒驅寒,包括那位年輕的母親,包括那少女。男人在這種情況下一個比一個貪心。反正黑暗掩蓋著貪心,誰也看不見誰喝得太多了… …
酒瓶回到兵的手中時,兵最後將它對著嘴舉了起來——只有幾滴酒緩緩淌進兵的嘴裡。兵感到口中一熱,似乎渾身也隨之熱了一下… …
車是被困在一條山路上的。一側是懸崖。狂風像一把巨大的掃帚,將下坡的雪一片片掃向懸崖底谷。
於是車開始悄悄地倒滑了。沒有一個乘客感到這是一種不祥。
但兵敏銳地感覺到了,他下車了… …
拂曉,司機引領來了鏟雪車和救援的人。乘客們歡呼起來。只有一個人沒歡呼,就是兵。就是那看上去怪稚氣的兵,就是那使人覺得似乎還是個少年的兵。
人們是在車後面發現他的——他用肩頂著車後輪,將自己的一條腿墊在車後輪下。
他就那麽凍僵在那兒,像一具冰雕。
也許他沒有聲張,是怕人們驚慌混亂,使車廂內重量失衡,車向懸崖滑得更快。也許,他發出過警告,但沉睡的人們沒有聽見。呼嘯的狂風完全可能將他的喊聲掩蓋… …
事後人們知道,他入伍才半年多。他還不滿19歲。他是一個窮困鄉村的多子女的農家的長子。他的未婚妻是個好姑娘,期待著他復員後做他的賢妻… …
⑶ 求一部電影,那是好多年前在電影頻道上看的,電影內容好像是一個從戰場上回來的軍人,他少了一隻手臂,但
《我的左手》(原名《軍人本色》),由陳國星導演,2007年9月在大陸上映,講述了偵察兵胡小軍在執行軍事任務時,英勇負傷失去了右臂。幸虧護士長范春曉的細心和奮力搶救,胡小軍才奇跡般地活了過來。面對一次次挫折,胡小軍以超強的意志和進取精神,打贏了「一個人的戰爭」,並收獲了一份珍貴的愛情。
⑷ 這是哪部國產影片 軍人兩只胳膊斷了
電視劇 央視的電視劇《今生欠你一個擁抱》
基本信息
片名:今生欠你一個擁抱[1]
集數:25集
語言:普通話
地區:中國大陸
[編輯本段]
主創人員
導演:李三林
編劇:蘇潤娟 錢占剛
出品人:明振江 常笑
總監制:李洋 張廣智 張笑東
總策劃:宋鳳仙 孟慶瑞 蔡漢銀
責任編審:李偉
責任製片:李長江
[編輯本段]
演員名單
富大龍 飾 吳大龍
吳曉敏 飾 林曉敏
唐以諾 飾 周 磊
李依曉 飾 吳 燕
何 苗 飾 邱莎莎
柏 寒 飾 唐浦蘭
李心敏 飾 林 父
張喜前 飾 吳 父
李明啟 飾 吳奶奶
高 峰 飾 營 長
[編輯本段]
劇情介紹
大學畢業後在鄭州一家大公司做白領的林曉敏,和駐藏邊防軍人吳大龍,作為筆友通信已經長達五年,兩人約定在信件達到365封的時候,在西藏見面並互贈禮物。
就在林曉敏帶著寫出那365封信的鋼筆和親手織就的一雙手套,坐上開往西藏的列車時,吳大龍卻在前往拉薩迎接她的途中,因幫助藏民搶救火災被高壓電擊傷,躺在醫院中面臨著雙臂截肢的命運。
得知真相的林曉敏看到吳大龍被截去雙臂後形如死灰的樣子,決定留下來照顧他康復並幫助他恢復對生活的信心。正當大龍的身體和精神都逐漸好轉時,他的左腿被檢查出骨質病變,需要再次截肢,鋸掉膝關節以下的部分。
在部隊醫院院長和部隊領導的關心下,林曉敏帶著吳大龍轉入鄭陽骨科醫院,採用保守葯物療法,但遲遲不見效果。根據主治醫生孫教授的建議,吳大龍接受了風險極大的手術,希望自己可以最終站起來。
手術進行得很順利,但是術後吳大龍的左腿出現了莫名其妙的炎症。為了節省生活開支,他們離開醫院,在康復旅館租了一間簡陋的屋子住了下來並定期去醫院理療。康復旅館里的鄰居們開始並不理解他們的關系,經常在背後議論。但林曉敏的善良真誠和吳大龍的無私正義逐漸感動了他們,經歷了收養孤兒念念、為腿部受傷殘疾、兒子又罹患白血病的閻春發動募捐等事後,大家開始像一家人一樣相處,婦聯主任唐大姐無微不至地幫助他們。民間神醫柳一針也從對他們避而不見變為主動治療。
吳大龍的腿一天天好起來,而始終陪伴在其身邊的林曉敏感覺自己再也無法離開大龍,她拋開女孩兒的羞澀向大龍提出結婚的要求,卻被不願再拖累她的大龍嚴詞拒絕,傷心欲絕的曉敏欲奪門而出時雷電交加,大龍被電擊的一幕清晰地閃現在兩人腦海,曉敏瘋狂地跑去拉下電閘,抬頭卻看見也想這樣做的大龍搖搖晃晃地站在他面前,傾盆大雨中兩人緊緊相擁在一起。
曉敏瞞著父母和大龍結婚的事傳到林家,林父盛怒之下砸了他們的家,面對積勞成疾、蒼白虛弱卻和大龍十分恩愛的女兒拂袖而去。吳家把大龍和曉敏接回家中照顧,當恢復健康的曉敏攜大龍跪在爺爺牌位前時,林父終於為之感動並接納了他們。林曉敏和吳大龍回到了西藏,在雪山和高原的見證下舉行了一場軍人儀式的婚禮。
⑸ 抗美援朝一部中國軍人被凍成冰雕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這是出自電影《朝鮮戰爭》,又名《長津湖戰役》的電影。
電影中中國志願軍60師180團2連、80師242團5連也全部凍死在了水門橋以南20公里的1010.7高地上。為了不暴露目標,這些奉命阻擊的戰士們在零下40度的嚴寒中一動不動,最終全部凍死在了陣地上。整個長津湖戰役第9兵團共有28954人被凍傷,被凍死的超過4000人,他們以巨大的犧牲重創了美陸戰一師,為第二次戰役的勝利作出了極為重要的貢獻。
在這次戰役中,九兵團有三個連隊,成建制地全員凍死在陣地上,他們的番號是20軍59師177團2營6連、20軍60師180團1營2連和27軍80師242團2營5連,他們是以戰斗隊形在自己的陣地上堅持到了最後一刻,成為人民軍隊歷史上最為悲壯的「冰雕連」。
創作背景:
《朝鮮戰爭》 影片講述了參與該戰斗的美海軍陸隊隊員的故事。(朝鮮戰爭同抗美援朝戰爭。該詞彙日、美等國家稱謂。)
以朝鮮戰爭中的長津湖戰斗為題材的好萊塢大片。1950年冬,美軍海軍陸戰隊第一師在咸鏡北道長津湖附近被中國軍隊的7個師包圍。中美兩軍都面臨極度嚴寒的考驗,雙方因凍傷造成的傷亡均超過了戰斗傷亡。
⑹ 有個國產電影,講的是一個富二代去高原當兵歷練的故事
樓上的都是托。 。
這電影是『天際』國產的。
很好的片子。
--------------------
劇情
四千米海拔,三個戰友,兩匹軍馬,一個哨所。這是一個發生在偏遠哨所的故事,這個哨所偏遠的如同存在於天際。 剛剛畢業的俞立軍一直無法理解為什麼父親讓他遠離熟悉的大都市生活,跑到這個只有三個人的哨所。老兵趙飛看準俞立軍只是來哨所鍍金的公子哥,不停地與俞立軍發生矛盾,淳樸的多吉成了兩個人的和事老。 當俞立軍慢慢了解了老兵趙飛以及善良的多吉後,俞立軍的思想開始轉化。就在他漸漸習慣這里艱苦的部隊生活,與趙飛多吉融為一體的時候,俞立軍失去了他視為兄弟的藏族戰友--在一場大雪中,多吉為了營救護送軍需物資的戰士犧牲了自己年輕的生命。憨厚的多吉有著一雙純凈的眼睛,就如同可可溝的皚皚白雪。 四年後俞立軍重返天際--可可溝。他來到多吉的墓前,與趙飛一起懷念曾經在軍馬上馳騁的多吉。想起多吉那雙純凈的眼神,俞立軍不禁流下淚水。俞立軍決定回到可可溝陪伴已經躺在墓地中的戰友,並像當年的多吉那樣默默地堅守這個寧靜的邊防哨所。同時,俞立軍也發現自己終於探究到了心靈深處的天際——和平年代軍人的職責與軍人的榮譽。
⑺ 電影《八佰》講述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
《八佰》講述的是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 420餘將士駐守在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抵抗三十萬日軍進攻,奮戰四天四夜的故事。為迷惑日軍、壯大聲勢,主將對外宣稱有800人,影片也由此得名「八佰」。
在淞滬會戰期間,日軍憑著坦克和飛機的優勢,對國軍進行猛烈進攻,蔣介石派遣的精銳部隊損失慘重,10月26日,由於閘北地區抵抗越來越艱難,當局決定撤出大多數部隊,去防衛上海西部郊區。獨留下88師來防守。
她問謝晉元有多少人的時候,謝晉元告訴讓有800人,才有了之後八百壯士的說法。從27日到30日,戰鬥打了四天四夜,引起了西方的關注,31日政府下令,停止戰斗,退出戰場。日本在這次戰斗中損失了2000多人,由此可見,我們中國人的戰鬥力還是很強悍的。
《八佰》展現的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群人,他們為了抵禦外來侵略,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年僅20歲四川娃的陳樹生,掛滿了手榴彈,跟日本軍人同歸於盡,寫下的血書是「捨生取義,兒所願也!」,姜武飾演的老鐵,原本是一個唯唯諾諾的人,遇事就躲,也是他在最後拿著大刀,唱著戲曲,奮勇殺敵。
真是這群人,面對大敵當前,國難當頭,挺身而出「誓以我命固我土」,這人性的閃光點,才顯得可貴。這也是《八佰》展現的,也是四行倉庫守軍們當年進行的,我們珍愛和平,我們反思戰爭。正是因為有了這些錚錚鐵骨,我們才能有當下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