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電影】《千與千尋》
推薦指數:★★★★★
這是一部每個人都不得不看的動畫片。
好角色的塑造,關鍵不在於用時多少,而在於性格的拿捏和細節的表現。比如全篇中的超級小配角寶寶嬰兒,單獨鏡頭非常之少,重點出鏡的恐怕只有在枕頭下抓住千尋的那一幕,其他便是些邊角料鏡頭,因為要自己走路而和千尋慪氣,喜歡上健身又忍不住貪吃,都是這樣的小細節,但即使這樣也能塑造一個溫室巨嬰逐漸變為探險同伴的性格變化,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說實話,這個故事看似太淺,又感覺太深,然而卻講不出所以然來。這大概就是東方文化所特有的性格,然而我卻不是特別能夠消受。
名字這個東西,在很多日本動漫中都具有某種魔力,這種魔力可以粗糙的理解為,「我叫你一聲,你敢答應嗎?!」名字就像是哈利波特的咒語一樣神奇,這也是《千與千尋》整個故事的起因,類似於一個饅頭引發了整部《無極》故事。
如果說整個片子展現的是千尋的成長過程,實則不然,因為從頭到尾千尋的性格並沒有什麼變化,內向、執著、勇敢、善良,這些從始至終都沒變化,所以還不如說整個片子是對千尋性格的逐步展開更加合適。
從表面看,整個片子是兒童世界對成人世界的否定,這和宮崎駿的其他片子只對兒童世界的贊頌不同。《千與千尋》這個片子很固執的開篇就否定了爸爸媽媽們的世界觀,然後又用閃亮的金子否定了湯屋的價值觀。可以說,整個電影不是否定某些事,而是很直接的否定了「大人」這個概念。
歌頌善良,歌頌愛,以此直接否定社會,這種極端的故事處理既個性鮮明,又充滿危險。我認為它是很固執也很幼稚,畢竟讓孩子認為自己無所不能,善良無所不能,並不全是好事。
《千與千尋》的世界設定簡直就是日本神話大暴走,充滿了讓人驚訝的無盡想像,必須給滿分。
2002年,《千與千尋》提名奧斯卡並獲得奧斯卡動畫長片大獎,這也是日本唯一一部獲得奧斯卡重要獎項的動畫電影。
但我想說,《千與千尋》獲得這個獎項也可能和這一年皮克斯沒有推出動畫長片有關。2002年與之角逐奧斯最佳動畫長片的是《冰川時代》《星際寶貝》這樣競爭力不強的電影。
2005年同樣是宮崎駿的《哈爾的移動城堡》惜敗於英國黏土動畫《超級無敵掌門狗》。
2013年同樣是宮崎駿的經典作品《起風了》惜敗於迪士尼《冰雪奇緣》。
2014年吉卜力工作室的經典作品《輝夜姬物語》惜敗於迪士尼《超能陸戰隊》。
2015年吉卜力工作室《回憶中的瑪尼》敗於皮克斯《頭腦特工隊》。
2016年吉卜力聯合法國共同製作的《紅海龜》敗於迪士尼《瘋狂動物城》。
以至於日本終於對宮崎駿失去信心,到2018年第一次選擇了非吉卜力作品《未來的未來》參選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敗給了《蜘蛛俠:平行宇宙》,這事實證明,宮崎駿不行的話,其他人更難。
吉卜力工作室就是2D動畫領域的皮克斯,是絕對的王者。但對於歐美主導的奧斯卡來說,《千與千尋》獲獎就帶有一定的偶然因素。
並不認為《千與千尋》是最好的宮崎駿電影,因為這個故事還是帶有很多矯情的色彩,並不讓人非常的舒服。
最好的宮崎駿電影我覺得應該是1988年的《龍貓》,這個故事更簡單,更暖人心。
君不見吉卜力工作室的標志就是龍貓嗎(ฅ´ω`ฅ)
另外兩部比《千與千尋》更經典的宮崎駿電影可能是1964年的《風之谷》和1986年的《天空之城》,它的幻想也異常豐富,而且世界觀也比《千尋》更加宏大開闊。劃重點,1982,1986。
可以和《千與千尋》齊名的另兩部同類型宮崎駿電影是1989年《魔女宅急便》、1997年的《幽靈公主》。
此外,1988年《螢火蟲之墓》,2013年《起風了》這樣涉及戰爭題材的宮崎駿經典影片,也並不比《千與千尋》遜色。
另外還有一些值得推薦的宮崎駿動畫如《歲月童話》《懸崖上的金魚姬》等都可以堪稱宮崎駿經典之作。
但是說到吉卜力工作室的最強之作,個人認為還是新世紀2014年的《輝夜姬物語》,此片由宮崎駿的老搭檔高畑勛執導,吉卜力工作室製作,突破性的採用了傳統東方毛筆畫的風格,講述了一個無比凄美的民間神話故事。此片的藝術成就可以說是超越其他所有吉卜力作品甚至於所有宮崎駿作品。
執導此時的高畑勛已經近80高齡,仍然保持了如此的童心,確實是世上難得的大師,老先生於2018年離世,此後世上恐怕也再難出現如此佳作。
END
⑵ 誰知道《天空之城》《千與千尋》《哈爾的移動城堡》這一類的動畫片還包括什麼
《天空の城ラピュタ》
1985年,宮崎駿和高畑勛一起創辦了一個動畫製作單位,即後來著名的吉卜力工作室(Studio Ghibli)。Ghibli是地中海附近的一種旋風的名字。這個規模不大的工作室擁有最好的製作人員,但是財力並不雄厚,甚至有點反商業化。吉卜力平均一年也製作不出一部動畫電影,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反商業化的群體卻能取得商業上的成功——每一部電影的票房收入都足以讓任何電影公司嫉妒。
1986年,吉卜力推出了成立以來的第一部電影《天空之城》(天空の城ラピユタ)。影片圍繞有魔力的飛行石展開,主角是在礦山工作的男孩派舒和從天而降的少女希達。他們為了讓和飛行石相關聯的浮島勒普泰島(典出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記》)避免被壞人利用,而展開了一次冒險。女主角希達的台詞令人深思:「我終於明白勒普泰滅亡的原因了:……盡管有可怕的武器,有很多很多的機器人,但是,離開泥土它就活不成了。這些,難道你都不知道嗎?」擁有毀滅世界能力的浮島最終被人們拋棄,然而總是有人想找到它、利用它控制世界。這是一部節奏明快,色彩鮮艷的作品。盡管很有點娛樂片的味道(如果你要入門,這部影片確實是首選),然而同樣具有思想的深度。
《風之谷》
1982年,宮崎駿在德間書店的雜志Animage上開始連載漫畫《風之谷》。1984年,宮崎駿和高畑勛合作把這部作品搬上了銀幕。電影《風之谷》(風の谷のナウシカ)講述了一個虛構的故事:巨大的工業文明毀於一旦,1000年之後,地球上充滿了能致人於死地的污染和可怕的巨蟲(稱為「王蟲」)。有一個偏僻的小國坐落於風之谷——少數幾個沒有污染的綠洲。小國的公主娜烏西卡勇敢而善良。她是家裡唯一健康活下來的孩子,善於使用滑翔機御風而行,有點「大逆不道」的和王蟲接近。為了保衛風之谷不被污染,她勇敢地面對那個爾虞我詐的世界,用充滿愛的純潔心靈發現了這世界的守護者與破壞者的真正秘密。娜烏西卡這個名字來自於《奧德賽》,她是宮崎駿塑造的代表勇敢、健康和希望的象徵。
娜烏西卡成為了觀眾最喜歡的女性動畫角色,其魅力經過10多年仍然長盛不衰。而宮崎駿也因為這部電影而成為了有影響力的動畫導演。他作品中重要的「人與自然」這一主題,就是這時奠定的。
值得一提的是,宮崎駿用了13年才把漫畫版《風之谷》畫完,這部漫畫對人類、自然、文明、沖突、生命及其存續等主題進行了比電影版《風之谷》更深的探討,可以說是宮崎駿本人的思想發展歷程,它被稱為史詩般的作品,是經典中的經典
《幽靈公主》
從《風之谷》開始,宮崎駿就一直思考著人與自然的關系問題。1995年,他開始製作一部籌劃已久的電影,其內容正是為了表現人與自然的沖突,這就是著名的《幽靈公主》(もののけ姬)。故事發生在日本的室町時代(公元14世紀到16世紀)。在那個動盪的時代,人們隨意開采自然資源,對環境造成了相當大的破壞,人與自然界的各種神靈的矛盾也就此產生(這是日本一種泛神論觀點,即萬物都有對應的神靈掌管)。人類要生存就要砍伐森林,而森林的消失令動物無棲身之處。少年阿席達卡為了尋求破除自身咒語的方法而來到日本西部,卻意外地捲入了這一場兩敗俱傷的戰爭。他與被犬神撫養長大的人類少女小珊(人稱「幽靈公主」)結識。這部影片同時也是一個「少女愛的物語」。小珊到底應該屬於人類還是自然?人與自然的沖突究竟如何才能化解?宮崎駿感到無法回答這個問題。影片以掌管萬物生命的麒麟獸之死換來自然環境的恢復作為結局。小珊對阿席達卡說:「我喜歡你,但是我無法原諒人類。」她得到的回答是:「沒關系,一起活下去吧!」既然沒有解決的辦法,也只能繼續共存下去。
《紅豬》.
「我寧肯當一隻豬也不願加入法西斯!」《紅豬》(紅の豚,1992)的故事發生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義大利。羅素·波哥(義大利語「紅豬」的譯音)過去是王牌飛行員,現在以追捕亞得里亞海上的空中強盜為生。然而誰也不知道他的本來面容——因為他對自己下了一個詛咒,變成了一張豬臉。
這部影片被認為是宮崎駿「自傳式」的作品。生著一張豬臉的波哥正是步入中年的宮崎駿的寫照。宮崎駿喜歡飛行、喜歡義大利、喜歡豬(!),這幾樣元素全都體現在了影片之中。
宮崎駿曾經說過,進入中年,你就會變成一隻豬。然而在影片的結尾,波哥終於領悟到人性的真諦,從而變回了人的模樣——有人說,假如能看到那張臉的話,恐怕就是宮崎駿本人的臉。
魔女宅急便
原作: 角野榮子 (福音館書店刊)
腳本.監督: 宮崎駿
作畫監督: 近藤勝也 大冢伸治 近藤喜文
美術監督: 大野廣司
色彩指定: 保田道世
音樂: 久石讓
公開日期: 1989.07.29
製作時間: 1988.4.1-1989.7.1
上映時間: 102分46秒
作畫枚數: 67,317枚
使用色數: 462
版權: ?角野榮子.二馬力.德間書店
十三歲的魔女琪琪,在一個晴朗的滿月之夜,帶著黑貓吉吉至別的城市修行 。1989年攝制的《魔女宅急便》(魔女の宅急便,意為魔女的特快專遞)的主人公琪琪也不能例外。她來到一個海邊的小鎮,寄宿在好心人的家中,以「魔女的特快專遞」(就是騎掃帚飛行替別人送郵包)謀生。一個人獨自在陌生的城市謀生總會遇到挫折,琪琪因此暫時失去了飛行的能力。只有在朋友友情的溫暖下,琪琪才能恢復自信,重新飛上藍天。盡管騎掃帚飛行的場面相當令人賞心悅目,這部影片中更重要的是「成長」,是友情的力量。
如果說《天空之城》是男孩子冒險的影片,《龍貓》是全家人喜愛的作品,那麼《魔女宅急便》就是關於女孩子成長的電影。女性觀眾或許更能體會到其中的滋味。
螢火蟲之墓
(火垂るの墓)
原作:野坂昭如
腳本.監督:高畑 勲
音楽:間宮芳生
作畫監督:近藤喜文
レイアウト:百瀬義行
美術:山本二三
色彩設計:保田道世
二次大戰末,美軍對日本展開猛烈的轟炸,城市陷入一片火海。誠田與節子的家被燒毀,母親也因而身故,兄妹投靠至阿姨家。
「昭和20年9月21日,我死了。」這是開頭的台詞。母親在空襲中死亡,逃出家門的14歲的清太和妹妹節子,在戰火中兩個人相依為命。客觀來說,從開頭處就知道故事的最後結果了。讓我們與兩個死了的人一同回首他們以前的生活吧!
整部影片完全沉浸在一種灰暗、悲涼的氣氛中,靜靜地進行著。故事講述了在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日本,兩兄妹成為了戰爭的孤兒,因為與被迫照顧他們的遠房親戚相處不來而到附近的廢棄防空洞下生活,最終逃不過飢餓的折磨而相繼死去。
哥哥與妹妹死去的時候幾乎帶走了所有觀眾的眼淚,的確整個故事是一場悲劇,在電影開頭用倒敘的方式由兩兄妹的靈魂和縈繞其中的螢火蟲來帶出悲慘的故事,觀眾的心馬上就已經沉下一大半了。
盡管再現當時情景很難,但作品中還是描寫了空襲後燃燒的原野和當時的生活。這是高畑勲監督所倡導的真實再現日常生活的作品。創作人員通過此片來控訴戰爭的殘酷,以及警示人們戰爭的禍害。希望我們可以盡量地避免戰爭的出現吧。
貓的報恩
原作:柊青
腳本:吉田玲子
監督:森田宏幸
企畫:宮崎駿
製片:高橋望
音樂:野見佑二
幕後配音:池脅千鶴、丹波哲郎
製作:吉卜力工作室
發行:東寶
片長:1小時15分
首映:2002年7月20日
物語*
貓的王國,時間靜止的所在;
日子咕嚕嚕滾過,
白天睡大覺,吃吃喝喝,
討厭的事,全部忘掉。
貓的王國,歡迎那些厭惡舊日生活的人;
如果你是這樣,最後變成貓,也無所謂吧?
龍貓
有一種神奇的小精靈,它在林間小徑播下樹種,它在月光下吹著奧卡利那笛。然而只有心地純潔的孩子才能看見它。這就是1988年的《龍貓》(となりのトト口)。在影片中,姐妹兩人不用語言就能夠和龍貓溝通。妹妹為了去見生病住院的母親而在鄉間迷路,而龍貓最終幫助他們見到了媽媽。龍貓看起來有點像貓和熊的混合體,它是最受大人孩子歡迎的動畫角色之一。《龍貓》是宮崎駿作品中最溫馨感人的一部,適合全家人一起觀看,也許它能喚起你封塵已久的童心。孩子們與胖胖的龍貓在夏夜裡種橡樹,站在陀螺上飛過田野,一定會有溫柔的涼風隨行吧,啊,那是一個美夢嗎?
《哈爾的移動城堡》
宮崎駿的《千與千尋》曾經在日本創造了2340萬人次的最高上座率,更獲得了美國奧斯卡獎和柏林金熊獎。
時隔三年後,宮崎駿又推出了最新作品《哈爾的移動城堡》,故事發生在19世紀末的歐洲,善良可愛的蘇菲被惡毒的女巫施下魔咒,從18歲的女孩變成90歲的婆婆,孤單無助的她無意中走入鎮外的移動城堡,據說它的主人哈爾以吸取女孩的靈魂為樂,但是事情並沒有人們傳說的那麼可怕,性情古怪的哈爾居然收留了蘇菲,兩個人在四腳的移動城堡中開始了奇妙的共同生活,一段交織了愛與痛、樂與悲的愛情故事在戰火中悄悄展開……
《千與千尋》的故事發生在現代,卻是一個帶有幻想色彩的作品。十歲的荻野千尋和父母在搬家過程中誤入了一個不可思議的小鎮。在那裡,千尋的父母誤食了給神吃的食物而變成了豬。千尋被少年小白所救,在鎮上的澡堂做工,但是她的名字被澡堂的主人湯婆婆奪走,只剩下「千」一個字。如果忘記自己本來的名字,千尋就永遠無法回到正常的世界;如果不及時救出父母,他們就會被吃掉。面對這些從未遇到過的困難,千尋從內心深處爆發出了「生命的力量」,最終拯救了朋友和父母,離開了這個幻境。
千尋是普通的再不能普通的女孩,她與《風之谷》中的娜烏西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千尋虛弱、從未遇到過危險,對外界一副冷漠、毫不關心的神情。然而,在困境中,她卻能顯示出令人驚嘆的勇氣和毅力。這不是尋常意義上的冒險,而是一次心靈的冒險。宮崎駿認為,現代的兒童受到了太好的照顧,反而喪失了最珍貴的本能。這部影片就是反映了千尋的這種成長的過程。
其他的還有百變狸貓
聽海浪濤
夢幻街少女
==================================
1978—未來少年科男
1984 風之谷 1986 天空之城
1988 龍貓 1989 小魔女宅急便
1992 飛天紅豬 1992 Sora Iro no Tane[電視劇]
1992 Nandarou[電視劇] 1995 on your mark[為恰克和飛鳥做的mv]
1997 幽靈公主 2001 千與千尋
2004夏天 Howl's Moving Castle[計劃中]
高田勛的作品:
1988 螢火蟲之墓 1991 歲月的童話
1994 平成狸合戰 1999 我的鄰居山田先生
Ghibli 工作室其他作品:
1993 聽見濤聲[電視影片] 1995 側耳傾聽
2000 Ghiblis[電視短片] 2001 可口的茶[電視劇]
2002 貓的報恩
成立工作室前,兩人製作的電影:
1972-1973 熊貓!熊貓!
1979 魯邦三世(以上by 宮『老)
1981 Chie the Brat 1982 Gauche the Cellist 1987 The Story of Yanagawa's Canals
(以上 by 高田)
成立工作室以前兩人製作的電視系列劇:
1971&1980 魯邦三世
1974-1979 世界名著劇場
1978 未來少年柯南(宮老)
1981-1982 名偵探福爾摩斯(宮老)
1981-1983 Chie the Brat(高田)
以及即將推出的以長子宮崎吾朗接手,宮崎駿負責監督的《地海傳奇》
回答者:nightregion - 秀才 二級 4-26 17:27
我知道一些
《天空之城》
《龍貓》
《千與千尋》
《風之谷》
《幽靈公主》
《再見螢火蟲 》
《夢幻街少女》
〈〈歲月的童話 〉
〈魔女宅急變 〉
〈貓的報恩〉
〈百變狸貓〉
〈 飛天紅豬俠〉
附上:
宮崎駿簡介
宮崎駿生於1941年1月5日,四兄弟中排行第二。他們家原本住在東京都文京區,後來二次大戰因戰時疏散,舉家遷往宇都宮市和鹿沼市。住鹿沼市的伯父經營了一家飛機工廠,宮崎駿的父親在……
宮崎峻
1941年1月5日出生於東京都文京區。在家中四兄弟中排行老二。
1959年就讀於學習院大學政治經濟專業,主攻「日本產業論」。
1963年大學畢業並加入東映動畫。
1966年擔當動畫電影「太陽の王子」的場面設計與原畫。
1976年參與「尋母三千里」的場面設定。
1978年擔任電視動畫「未來少年柯南」監督。
1982年其創作的漫畫「風の谷のナウツカ」開始在德間書店的『アニメージュ』雜志上連載 。
同期還擔任了「名探偵福爾摩斯」的作畫。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4210597.html?si=3
⑶ 和日本電影《千引千尋》《天空之城》同一系列的日產電影還有哪些
日本吉卜力動畫工作室出品。
宮崎駿導演的有:風之谷,天空之城,龍貓,魔女宅急便,紅豬,千與千尋,哈爾的移動城堡,懸崖上的金魚公主。
宮崎吾朗導演的:地海傳奇,來自虞美人之坡。
高田勛導演的有:螢火蟲之墓,歲月的童話,百變狸貓,我的鄰居山田君。
其他導演的有:側耳傾聽,聽到濤聲,幽靈公主,貓的報恩,借東西的小人阿莉埃蒂等。
⑷ 有部電影叫什麼城,兩個字
傷城,徐靜蕾,梁朝偉
⑸ 宮崎駿的作品中,怎樣評價千與千尋和天空之城
千與千尋 (Spirited Away)
導 演:
宮崎駿
類 型:
奇幻片 動畫片 劇情片 家庭片 冒險片
千尋在和爸爸媽媽去郊外新家的林中小路上,爸爸將車意外開到了一個古老的城樓前,城樓下面有長長的隧道。好奇的父母帶著她走了進去,結果隧道的那邊是另外一個世界,父親卻誤以為這是以前經濟泡沫未破時蓋的仿古游樂城。父親循著誘人的飯香來到了空無一人的小鎮上,屋子裡擺滿了可口的食物,父親和母親迫不及待的大快朵頤。但是過一會後當千尋再看父母時,他們已經變成了豬。這時漸黑的小陣上亮起了燈火,而且一下子多了許多樣子古怪、半透明的人。千尋倉皇逃出,一個叫小白的人救了他,餵了她阻止身體消失的葯,並且告訴她怎樣去找鍋爐爺爺以及湯婆婆及必須獲得一分工作才能不被魔法變成別的東西。善良的千尋作為小玲的手下幸運的在浴池找...
2001年,宮崎駿完成了他的全新動畫電影《千與千尋》,同時又一次創造了日本電影史上的票房紀錄,在眉飛色舞的商人眼裡,評價宮崎駿的創造力的惟一參數就是赤裸裸的物質積累,紙幣決定一切。宮崎駿就是一棵搖錢樹。他商業嗎?
2001年的宮崎駿,依然堅持著他的手工繪畫原則,無聲地抵制著泛濫的機器加工業,履行著藝術的原則;在《千與千尋》中決不重復過去的故事;堅持的是從來都不曾改變的創作意念。他懷疑人類的所做所為,在懷疑中不斷自省,他試圖在創作中完成自己的心路歷程,於是在《千與千尋》中,成長成為他更加現實的一種思考。毫無疑問,宮崎駿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藝術家,而在他的童話世界裡可以找到現實的出路嗎?天空之城》是一部由Jonathan Swift寫的小說《Gulliver's Travels》改編的電影,某些人認為其故事情節較為傳統,但這不等於它沒有新意,相反,《天空之城》一劇充滿了很多新元素。電影中近乎完美地刻畫出故事所發生時代的世界的景觀,有點科幻色彩,也有點神話色彩,還有點歐洲工業革命時期的味道,諸如高架鐵軌上的舊式火車,黑漆漆的礦洞,飛空艇,象泥塑的機器人等等……
緊張激烈的情節貫穿整部電影,但蔚藍的天空和濃濃的白雲反而將尖銳的沖突淡化得更耐人尋味;人物的表達很多時候不是靠台詞而是靠人物的具體動作,使人物的性格更顯深刻。《天空之城Laputa》是吉卜力工作室的開山之作,宮崎駿一人兼任了原作、監督、腳本和角色設定四項重任,使得這部作品從頭到章節附註入了純粹的宮崎理念。宮崎駿的音樂搭檔久石讓,這次達到了他配樂生涯的頂峰。
我個人喜歡最喜歡宮崎駿的就是這兩部,沒有《螢火蟲之墓》的沉重,卻又比《龍貓》多了一些嚴肅,寫出了人與親人,人與自然之間的存在了許久的問題,發人深省。
⑹ 有部電影是一個女孩叫千城的電影
無極 (2005),里頭有個叫傾城的。
導演:陳凱歌
編劇:陳凱歌/張炭
主演:張東健/張柏芝/真田廣之/謝霆鋒/劉燁/陳紅/於小偉
類型:劇情/動作/奇幻
製片國家/地區:中國大陸 / 香港 / 日本 / 韓國
語言:漢語普通話
上映日期:2005-12-15(中國大陸)
片長:121分鍾/ 103分鍾(美國)
又名:The Promise / Master of the Crimson Armor
⑺ 電影《千與千尋》觀後感
電影《千與千尋》觀後感
好奇心害死貓,這話一點不假,放在人類身上也適用。人類最終會為自己的好奇心所犯下的錯誤買單。
如果千尋的爸爸不是好奇就不會進入古城,她的爸媽也就不會變成豬。
古城裡的人如果不貪財,也就不會被黑衣人吃掉。
一系列的如果,推動了故事的發展。
千尋為了拯救父母,在小白龍和鍋爐爺爺以及小玲的幫助下,在這個古城堡里找到了一份工作中。從而避免了最吃掉的危險,但也因此改了名,叫小千。湯婆婆就是通過把人的名字改掉,讓他們無法記得過去來達到控制他們的這個目的。
故事中的千尋,在面對困難時不退縮,不低頭,勇往直前不達目的不罷休的精神也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尤其是她在面對湯婆婆提出要一份工作時,無論湯婆婆怎樣拒絕,她都始終堅持自己想要的,最終得到了一份工作。
千尋同時也是一個善良,知恩圖報,和樂與助人的小女孩。這在電影故事的情節里也一一表現出來。比如她對小白龍的拯救,還有在雨天時讓無臉黒衣人進屋躲雨等等…
在面對金錢的誘惑時,不為所動,知道自己要什麼,明知道去救小白龍的路上,電車是單程還義無反顧的踏上行程。去找湯婆婆的雙胞胎姐姐,最終也讓小白龍得救。並幫著小白龍想起了以前的名字。
整部影片充滿著正能量,是一部值得一看的電影。不足之處是,在小千給腐蝕怪洗澡和被黑衣怪追的那兩段,畫面看起來讓人有點想作嘔…其他的畫面感美的就無法形容了。
正如電影里所說:曾經發生的事情是不會忘記的,只是暫時想不起來而已。
附電影《千與千尋》片尾曲
《永遠同在》
心靈深處某個地方的呼喚
總有著令人心動的夢
縱有說不盡的悲傷
我確信能在那地方與你相會
人每次重蹈覆轍時總是
僅僅知曉碧空的藍色
即使前路茫茫無盡
我的雙手仍擁抱著光明
告別的時候,靜下來的心
雖然從零開始,仍要側耳傾聽
生命的奇妙,死亡的不可思議
花,風,城市一切都一樣
啦…喔……呼…嚕…
在心靈深處某個地方的呼喚
無論何時有多少次描繪夢想吧
縱有說不清的悲傷
不如用相同的雙唇輕輕歌歌唱吧
在即將消失的回憶中
聽到不能忘懷的微聲細語
在碎碎的鏡子上
也會映射出嶄新的景色
最初的清晨,那寧靜的窗口
為將從頭開始,所以會被漸漸充實
不在追尋那大海的彼岸
因為光輝就早就在這里
因為它就在我的心底
啦……喔…呼…嚕…
⑻ 千與千尋這部電影是什麼時候上映的
宮崎駿先生創造了很多的經典動漫,例如天空之城,龍貓,千與千尋,哈爾的移動城堡,起風了。在這些經典影片當中,我記憶比較深刻的就是千與千尋,天空之城,龍貓。好像每次看到他們,總覺得心靈都被洗滌了一遍。今天我們主要說的就是《千與千尋》這部動漫。
千尋的爸爸媽媽在看到食物後,就控制不了自己的慾望,不停的吃啊吃,結果就變成了豬。千尋在進入到陌生世界後保持著警惕,她本來想勸爸爸媽媽不要一直吃,但是爸爸媽媽不聽她的。後來千尋發現在一直吃吃吃的過程當中,爸爸媽媽慢慢變成了豬的樣子。後來爸爸媽媽被抓走了,千尋就開始踏上尋找爸爸媽媽的旅程。
在這段旅程當中,她遇見了一個白龍少年,還遇到了無臉男。大家在看這段影片的時候,好像都在裡面找到了自己的影子。一開始我們都是那個勇敢的千尋,但是隨著世界的磨難,我們好像變成了無臉男,或者在不知不覺中,我們就變成了《千與千尋》的爸爸媽媽。
這部影片給了每個人不同的感悟,既讓我們感受到了動漫世界的視聽盛宴,也讓我們產生了很多關於人生的思考。不得不說宮崎駿老先生真是一個有魅力的人。
⑼ 電影《千與千尋》觀後感
電影《千與千尋》觀後感(通用15篇)
當看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觀後感吧。可是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電影《千與千尋》觀後感(通用15篇),歡迎大家分享。
主要內容:千尋坐在爸爸媽媽的車上,准備去新的學校,但是他們走錯了路,他們走到了一個隧道。穿過隧道是公園遺跡,爸爸媽媽看見了很多好吃的東西,盡管沒有人,他們還是吃了很多很多東西,千尋不肯吃。千尋走出去看看,回來時爸爸媽媽變成了豬……
感想心得:千尋她不貪婪,不吃別人的東西,也不要隨便接受別人的東西,她還很善良,我們要學習她。
有一點千萬別學習她,那就是膽小!但是她在遺跡里,她戰勝自己的膽小,變得非常堅強、勇敢!當她面對各種困難時,她總是很冷靜地想出自救的辦法。
我們要學習她樂於助人的精神!她不怕臟,她幫助河神洗清泥巴,得到了河神的祝福和一顆神葯及女巫的表揚。當她的好朋友陷入困鏡時,她都會幫助他們,她幫助地小白重新獲得生命,還幫助了青蛙不被蒙面人吃掉……
她不達目的不罷休,她為了救自己的爸爸媽媽,不惜一切代價為女巫工作。最終解除了女巫的咒語,救出了自己的爸爸媽媽。我們要向她學習這種堅忍不拔的精神。
有些電影要看上幾遍才算看完,《千與千尋》就是。
第一遍,大腦被聲色填滿,每一幀畫面都無比美麗新奇,在劇情的大海里,情節的波浪一波接著一波,除了被劇浪推到大海深處,我們什麼都來不及思考。等到後面的幾遍,才有餘心邊看邊想,為什麼這部電影這樣好看,耐看,讓人念念不忘。
電影的每一部分都很優秀,包括但不限於:異世界的設定,建築與妖怪的形象設計,畫面,故事,音樂及配音……
電影開篇,是車內。花下露出千尋的臉。車上三人的交談初步交待了每個人的性格。父親大大咧咧,母親雖然有自己的小抱怨,但還是附和父親的決定,千尋叛逆(躺在後座,對新學校吐舌頭)又膽小(怕黑怕一個人)。
小車從大道拐上岔路,至此鏡頭從下往上依次露出路牌、茂密樹林、安詳村落,然後再打上電影名。
我是後來幾遍才注意到這個鏡頭,非常喜歡。電影沒有直接把畫面跳去千尋一家的目的地,而是由下往上,用一個人抬起頭來的動態視角,將新世界徐徐展開。千尋一家的轎車駛入隱藏在茂密樹林後的新世界,遠離現代城市的他們會遇上什麼呢?
日本著名導演宮崎駿的《千與千尋》是一部鮮為人知的動漫電影。在日本上映後,就一直受到人們的廣泛好評,被稱百看不厭。
千尋是個十分普通的女孩子。她和我們一樣,被生活中的一些小事而困擾。那天,她和爸爸媽媽走在去往新家的路上。好奇心驅使著千尋的父母,使他們進入了一個神秘的小鎮。於是,一段神奇的故事便由此展開……
先是一連串的打擊:夜深了,「神明」們出現了;爸爸媽媽變成了豬;回去的路消失了。在我們看來,這些東西太不真實,太戲劇化了,可是,這對於千尋來說,是雷打不動的事實。她必須接受它,並學會面對。她要知道,她已不是家裡的「小公主」,而是一個需要自己把爸媽救出來的勇士。
後來,在白龍、小玲、鍋爐爺爺的引導下,她漸漸地適應了小鎮的生活環境。並且開始在「湯屋」打工。最後,她靠自己的努力,拯救了被湯婆婆控制的白龍。還在錢婆婆那裡得到啟示,幫白龍找到了名字,並救出了自己的父母親。這全都靠個尋自己的勇氣、毅力與耐心。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她的善良。
就是這些因素,使千尋學會了獨立。就是因為獨立,千尋才會在最後獲得成功。總的來說,結局是美好的。整部影片給我留下的印象十分深刻。
看完這部電影,我不禁想起了剛學的一篇課文——《桃花心木》。文中借樹喻人,告訴我們要獨立。原話是這樣的:「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的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在不確定中,就能學會把很少的養分轉化的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長」。樹是這樣,人也一樣。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同學們,讓我們勇於面於生活中的困難與坎柯,學會獨立自主的去生活。向著更美好的明天,去努力拚搏吧!
千萬不要忘記你的名字,名字一旦被奪走,就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了。雖然名字只是一個代號,但是記住名字意味著能夠認清自己,記住自己的初心,堅守住自己的底線。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一旦名字被奪走或者忘記了自己的名字,那麼就意味著迷失了自我,失去了底線,找不到前進的方向,而禁不住誘惑的人一定會付出代價,受到懲罰。
千尋在一個陌生世界裡,學會了禮貌,學會了積極面對困難。雖然心裡十分恐懼,身體一直在顫抖,但她謹記鍋爐爺爺和小玲姐姐的叮囑,一定要簽訂合約,在這里努力工作才能活下去,才能有機會救回爸爸媽媽。最後憑借堅定地信念和善良的心,改變了鬼神對人類的看法,成功救出自己的爸爸媽媽。
結尾,以白龍告訴千尋不可以回頭看作為他們之間最後的告別。在我們的人生道路上會遇到很多抉擇,珍惜當下,認真抉擇。一旦做好了選擇,便不能後悔,因為時間不會倒流,沒有回頭路可以走,只能奮力向前跑。
隔那麼多年再看,還是會二話不說就愛上溫柔的白龍,還是會被無臉男捧出的一把木牌打動,還是想坐在閣樓上邊吃豆包邊看電車從海上駛過,但是……再也說不出「想留在那樣的世界再也不出來」的話了!願幻想的世界裡沒有工作!話說千尋現在也28歲了啊,不知道有沒有和白龍重逢,如果按好故事的標准,應該是沒有吧?她大概已經變成了普通的上班族,每天搭末班電車回家,只是在路過每一條河流時,會想起少女時曾經愛過一條龍。
誤入仙境,小鎮流光溢彩,燈火輝煌。夜幕降臨,萬家燈火倒映在水面上;仙氣氤氳,晨霧在屋舍間自由飄盪。煙霧朦朧,樓宇蒙上一層神秘面紗;烏雲滾滾,點點雨滴打破了寧靜。黑雲壓城,家家戶戶華燈初上;明月高懸,坐看天邊雲卷雲舒。微波盪漾,海上電車泛起圈圈漣漪;晴空萬里,她如同行走在天空之境。電車啟動,她看見綠樹,青草,人家。無論是白天還是黑夜,晴空還是大雨,這里都風景如畫,宛如夢境。燈火和月光,煙雨和霧靄,藍天和雲朵,森林和花海,汪洋和浪花,鄉村和樹林……如夢如幻,如痴如醉。電影之中,千尋來到一個世外桃源;電影之外,我們也進入一個童話世界。
一條路不能回頭,就是一生要走許多路,有成長之路。很多事情不能自己掌控,即使再孤單再寂寞,仍要繼續走下去,不許停也不能回頭。
千與千尋是我最喜歡的動漫電影,宮崎駿的電影我都很喜歡,天空之城,龍貓等,喜歡這種講述人與人,人與自然的關系的動漫電影。我覺得千與千尋告訴我們,人不能太貪婪,最後只會害了自己。也告訴我們人間溫情,和愛。
小時候看《千與千尋》,有人說,是被怪物嚇哭,擔心爸媽變成豬而做噩夢,疑惑無臉男為什麼總是跟著小千;也有人說,是羨慕千尋有一段勇敢的冒險,被千尋和白龍之間的感情打動。但幾乎所有人都承認,長大後再看《千與千尋》,他們都有了全新的體會。
年少時的感動,這一輩子都無法忘記。征服了全世界的不僅僅是宮崎駿老爺子高超的創作兼執導力,吉卜力精湛的製作以及回歸純真的主題內核,那些寓意深長的日本民間神話和傳說更讓整部電影充滿了魔力。
隔那麼多年再看,還是會二話不說就愛上溫柔的白龍,還是會被無臉男捧出的一把木牌打動,還是想坐在閣樓上邊吃豆包邊看電車從海上駛過,但是再也說不出想留在那樣的世界再也不出來的話了!願幻想的世界裡沒有工作!話說千尋現在也28歲了啊,不知道有沒有和白龍重逢,如果按好故事的標准,應該是沒有吧?她大概已經變成了普通的上班族,每天搭末班電車回家,只是在路過每一條河流時,會想起少女時曾經愛過一條龍。
世界不會按照我們想要的運行,我們更多的時候是躲在角落裡獨自舔傷口。
可是,當我們把自己當作電影里的千尋,經歷著這一切的變幻莫測時,感受到有一個人陪在身邊,時刻安慰,隨時可以崩潰大哭。
就像白龍勸說千尋吃飯團,那樣才有力氣面對之後的一切。而白龍時刻的陪伴獲得了千尋的信任,千尋卸下了偽裝,更多的是崩潰後的大哭。
一開始千尋確實是一個笨蛋。就像湯婆婆評價千尋般「你看起來又嬌氣,只會撒嬌,只會哭,你是個一無是處的蠢丫頭。」
其實,想想,我們都有這樣的時候。也沒什麼覺得恥辱的,每個人都是從這樣過來的。
既然,千尋答應了白龍會努力的。千尋也會一直努力下去。
而對於正在受難的朋友白龍,千尋敢於捨身去救他。
比如,在油屋外面老舊的管道上奔跑,攀爬直到頂層的鐵梯。登上有去無回的單程列車,到錢婆婆那奉還白龍偷來的印章。
千尋很努力地在這世界活著,也很努力地影響著身邊結交的朋友們。
也許,成長就是不斷地歷練,以身作則。自己成長了,身邊人也會跟隨。
這個世界充滿著慾望,一不小心就會深陷其中,迷失心智。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部電影叫《千與千尋》。
電影主要講的是千尋一家因誤闖隧道,來到一個新的世界,千尋爸爸媽媽因吃了這個世界的食物,就變成了豬。千尋為了救她的爸爸媽媽在這個世界冒險的故事。
《千與千尋》中主人公千尋的勇敢、純潔、善良都帶給我很大的感動。從剛開始進入隧道的膽怯,到出遂道後的堅定和蛻變。從見到小白龍時的無助,到在湯婆婆尋求工作時的`懇切。從幫助河神拔刺時的奮不顧身到安撫無面鬼時的義不容辭。千尋的改變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驚喜。
電影中無面鬼的形象也同樣讓人印象深刻。從開始別人對他有意無意中的無視,到得到千尋的關注與關心。無面鬼感受到世界的溫暖,從而展開對千尋的追求與討好。在這過程中,無面鬼遭受了周圍人們拜金思想的影響而變得醜陋,最後在千尋的救助下活得救贖。無面的故事引起了每一個的反思。
這個電影帶給我們的不僅是感動,他更告訴了我們在這個紛擾的世界裡,我們要不忘初心,堅持夢想才能迎來像千尋一樣的蛻變與成長。
有一天道法課上,我聽到了一首曲子,曲子旋律優美,著實讓人著迷。於是我便上網搜索了相關信息,原來它是動漫電影?千與千尋?的主題曲。我迫不及待地看了這本電影。
故事情節引人入勝。它講述了十歲少女千尋和父母在搬家途中誤入了亡靈世界。在那裡不勞而獲的人將變成動物,而千尋的爸爸媽媽因貪吃變成了豬。千尋為了救爸爸媽媽經歷了很多磨難。在那裡千尋認識了新朋友白龍,在白龍的幫助下,千尋救出了爸爸媽媽,同時也救出了白龍。
故事從始至終都扣人心弦,在觀看時我的心跳飛快。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主角千尋從一個膽小的姑娘變成了一個人人誇贊的勇士。在亡靈世界有各種奇怪的現象和人物,其實他們也稱不上人。千尋為了救出自己的爸爸媽媽,戰勝了心裡的恐懼,不怕困難和挑戰。她還用善良感動了周圍的亡靈。我覺得千尋是我心中的勇士。
這不就是我要學習的精神嗎?當我遇到困難時,總是放棄或逃避,最終失敗了。我以後要勇敢面對挫折,不怕苦不怕難。正如茨威格所說:勇敢是處於逆境時的光芒。
今天看了宮崎駿的千與千尋,看完很感動。女主角千尋和父母無意中進入了幻境。來到了另一個世界,千尋的父母因為禁受不住美食的誘惑變成了豬,千尋幸運的遇到了白龍,白龍幫助他在湯婆婆這里生存。在這個過程中,千尋被改名叫小千,在這里白天睡覺晚上工作,她雖然愚鈍,但是因為她的善良和難能可貴的真誠、不貪心贏得了他人的贊同。
給河神洗澡贏得了湯婆婆的誇獎,讓人看到她的價值,告訴我在工作中對待客人必須尊重,不能因為外貌或者裝扮而輕視不尊重他人。看到白龍因為偷了湯婆婆姊妹的印璽而受咒詛,她沒有視而不見反而因為他曾經的幫助銘記於心,即使受到咒詛即將死去也不願意拋棄他,想要拼盡全力幫他爭取最後生存的機會——將東西物歸原主,並請求湯婆婆姊妹的原諒。最後,因為她,白龍活了過來,並找到了他的名字—琥珀。成功將父母變回了原樣並回到了人間。在千尋走出幻境的隧道時,這一切彷彿似夢一般沒有發生過。
在這部電影中,我感受到千尋的變化,對待他人要保持尊重禮貌,曾經幫助過你的一定要銘記於心,無論身處何境都要學會適應,自立自強永遠是一個人必備的品質,不要貪心,貪心會使人墮落,會變成「豬」忘記你原有的樣子。
《千與千尋》這部動畫電影一直被奉為經典傳承,是因為不同的人看這部動畫電影有不同的深度、不同層次的理解。這些理解以不同的側面解剖了整個影片,所以今天我們說一點稍微不一樣的怎麼樣?
千尋和父母誤闖到奇幻的湯屋,白龍對著千尋說到:「名字一旦被奪走,就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啦」千尋在湯婆婆那裡簽訂契約的時候,本來簽是自己的本名荻野千尋,而後被湯婆婆改為「千」。契約一旦簽訂,千尋就變成龐大繁忙湯屋系統的一員,贏得留在湯屋的資格。
其實,在千尋的身上,我看到更多的是那些剛剛步入社會的畢業生的情景,剛剛進入社會的生澀、無處安放的彷徨感,笨手笨腳的適應的那份擠破頭贏得的工作。無措的適應著工作中你被賦予的新身份,直到有一天忘記了自己的名字,繁重的工作充分擠壓你的時間,「忙」變成你虛度的借口,你假裝自己在努力奮斗,其實你只是忘記了你的姓名,忘記了回家的路。
正如白龍說的「名字一旦被奪走,就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啦」有多少人忘記了工作其實只是生活的一部分,真正屬於你的是生活,而不是工作。希望大家既能勤勤懇懇的工作,也能高級、優雅的生活。
故事很富有戲劇性與童話的感覺,影片的開頭給人是一種恐怖的感覺。千尋他們來到一個奇怪的小鎮,小鎮沒有人,但是有香噴噴的食物。千尋的爸爸媽媽不顧千尋的阻繞,未經允許就各吃起了無人看管的食物。千尋無奈之餘只好繞著小鎮走走,希望能發現點什麼。快到天黑的時候,千尋意外看見了電車,共奮之餘又被一個叫白龍的少年呵斥著往回趕。影片中千尋與燈賽跑很值得回味,而千尋無助地叫喊從側面又體現了人類的弱小。
千尋知道父母變成了豬。自己到湯屋打工。湯婆婆恐嚇她。管事刁難,不給千尋葯浴,後來,無面男給了他許多葯浴……
故事的最後,千尋歷經千辛萬苦,幫助白龍找回了名字,並且救回了自己的父母。總的說結局是美好的,可整部影片亦可以教會我們最多。
這部電影中有一句話:「名字一旦被奪走了,就再也無法找回到回家的路了「。它們,萬事不能忘本,忘記了就再也記不起來了。
時隔多年之後,自己又一次觀看《千與千尋》,不想竟是與一群小朋友一起坐在電影院中。曾經的記憶和感受早已模糊不清,但這一次卻是真真切切的印象深刻,或許這才是成長之後應有的感悟。宮崎駿的作品就是這樣,在溫暖、純真、唯美的背後,總蘊含著更為豐富的內涵,可以讓不同的人關注不同的內容,展開不同的聯想,體會不同的情感。
身為一部成功的電影,《千與千尋》中自然少不了精彩深刻的細節,比如剛開始千尋懷抱里同學們送給她的香豌豆花,花語是「永遠的離別」,爸爸在剛通過油屋時所說的「泡沫經濟」一番話,讓電影,與當時的社會實際直接相連。這樣的細節很多很多,都在電影里,等著大家發掘。
如果非要用一個詞去概括《千與千尋》,那麼我pick的詞語,會是「成長」。畢竟宮老爺子也說了,這部電影送給10歲的孩子。大家都在成長:千尋在成長,白龍在成長,無臉男在成長,「寶寶」在成長,妖怪們在成長……看著電影的我們,也在成長。
或許我不是一個優秀的影評人,不懂那些專業知識,但我很真實,想我所見,寫我所想。
今天,我看了一部電影,名叫《千與千尋》。
故事主要講了千尋去搬家,不小心誤入了神明之家。千尋的父母吃了太多的神明的食物,變成了豬。膽小的千尋還是決定去救父母。於是,她就開始在這里打工,途中,她給河神洗去了垃圾;把孤單的無臉男帶入了湯屋;救回了白龍,為湯婆婆救回了她的寶寶。最後她終於救出了自己的父母。
給我印象最深的片段是:渾身臟兮兮的河神去千尋打工的澡堂時,大家都把河神當成了腐爛神,但河神洗干凈後,驚訝的發現原來是河神。洗掉的垃圾中有舊自行車、有廢鐵片、有舊罐子等等等等。這也是目前普遍的現象,沒有素質的人在大街上亂扔垃圾。
我還明白了,只有努力,才能實現自己人生的目標。輕而易舉得到的,會迷惑自我。比如:千尋的父母,什麼事情都沒有做,只知道享受美食,最終變成了豬。
《千與千尋》電影中覆蓋了很多道理,諷刺了貪婪和自私,我很受啟發,對我的成長之路提供了正確的引導。
《千與千尋》是一部好笑、幽默,讓人感動的動漫電影。
千尋和她的爸爸媽媽走進了「會說話的房子」里,爸爸媽媽吃了沒人管理的食物,變成了兩只豬。正當千尋疑惑不解的時候,被一位叫白龍的少年,叫著往回趕。
千尋無力地叫喊著,無奈之下,只好留在「湯屋」里打工,她在打工過程中遇到了許多困難:如湯婆婆嚇唬千尋要把她變成豬;洗澡管理員不給千尋浴牌。
其中無臉男是一個好人,它幫千尋拿到了浴牌,之後因為環境污染,也變成壞人。這也讓我明白了:跟好人就好,跟壞人就壞。正好與千萬買鄰相同。
故事的最後,千尋幫助白龍找回了名字。並且救回了自己的爸爸媽媽。總的說結局是美好的,可整部電影片亦可以教會我們很多。
這部電影它警惕著我們,萬事不能忘本,忘記了就再也記不起來了。
;⑽ 《千與千尋》電影的寓意是什麼
千尋這個角色正是這「迷失的一代」的代表,宮崎駿想通過這個講述千尋迷失的故事告訴當時的日本人在迷失中如何尋找與回歸。而「千與千」兩個「千」加起來正是2000,「千與千尋」寓意著影片將探討日本在「2000年」這世紀之交的「尋找」。
荻野千尋在2001年時是一個10歲的小女孩,換言之荻野千尋是一個出生在1991年的日本的小孩。而日本在1991泡沫經濟崩潰後到2000年代初期長期經濟不景氣,這十年在日本稱之為「失去的十年」(The lost decade),日本又將1991年的日本人稱為「The Lost Generation」(迷失的一代)。
宮崎俊的動畫電影充滿深刻的寓意與哲理。兒童的視角、簡單的故事、童真的幻想、純潔的感情、童話的境界,這些動畫電影的基本元素,聽起來似乎總難免「小兒科」,但簡單不等於膚淺,童真不是幼稚,兒童往往偉大,童話富有深意。
正如宮崎俊所說:「我的影片首先是為日本兒童拍攝的,而且今後還會這樣做,但動畫片的題材都是關繫到整個人類的命運問題,比如兒童失去生活興趣的問題,兒童在我們的消費社會中迷失自我的問題。」事實上,宮崎俊動畫電影的內涵非常豐富,遠不限於他所列舉的兒童問題。
大而言之,人與自然的關系、青春成長主題、女性的覺醒與獨立、人性的異化與救贖等都是宮崎俊的動畫電影重點表現和思考的問題。英國學者莫琳?弗尼斯認為有兩種動畫作者,一種人注重的是技術和方法,動畫只是謀生的手段,另一種人投入的是情感、注重的是生命體驗。她說,「藝術家貫穿於整個創作過程中的情感——對作品的熱愛之情會完全地體現在作品中。
有些人更為注重動畫創作的技術,他們會努力鑽研製作方法,會依靠技術能力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也有些例外的創作者,他們更注重創作與個人體驗深層次的關聯。這樣的創作過程是艱難的,動畫師要承擔精神上的孤獨與對體能的考驗,但是內心的創作慾望促使他們堅持創作。
真正出類拔萃的作品不僅僅是高度個人化的,而且會讓觀者產生強烈的共鳴,這樣的效果甚至是『娛樂類』動畫難以企及的。」這兩類動畫作者,可以說前者是動畫技師,後者才是動畫藝術家,宮崎俊無疑屬於後一類藝術家中出類拔萃的大師,他的《千與千尋》正是這類「真正出類拔萃的作品」中的代表。